首页 / 专利库 / 制动系统 / 制动 / 盘式制动装置

盘式制动装置

阅读:624发布:2021-04-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盘式制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夹装在 刹车 片的 衬板 与 活塞 之间的内 垫片 和外垫片的最佳结构。衬板(41)由板簧(81)朝 转子 径向内侧施 力 ,且在V字状内周侧 扭矩 承受面(41a)与设置于 制动 钳 (20)的内周支承轴(61)在两个部位卡合,在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与设置于制动钳(20)的外周支承轴(72)在一个部位卡合。在衬板(41)与活塞(31、32)之间夹装有配置于衬板侧的内垫片(ISa)和配置于活塞侧的外垫片(ISb),衬板与内垫片之间、活塞与外垫片之间的 摩擦系数 ,大于内垫片与外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内垫片(ISa)能够与衬板在转子径向/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外垫片(ISb)能够与衬板在转子径向/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内周支承轴(61)的轴心旋转规定量。,下面是盘式制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
该盘式制动装置具备:盘形转子,该盘形转子组装于旋转体,并与该旋转体一体地旋转;制动钳,该制动钳骑跨于所述盘形转子的一部分的外周上,且被组装于支承体;一对刹车片,该一对刹车片以能够夹持所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且经由支承轴以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制动钳;以及活塞,该活塞组装于所述制动钳,且将所述各刹车片朝所述盘形转子推压,所述盘式制动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活塞推压所述各刹车片的衬板,所述各刹车片的衬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所述盘形转子的被制动面,从而所述盘形转子被制动,
所述盘式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各刹车片由施部件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所述支承轴由单一的内周支承轴和外周支承轴构成,所述单一的内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制动钳,且在所述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两个部位与设置于所述各衬板的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卡合,所述外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制动钳,且在所述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间部的一个部位与设置于所述各衬板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卡合,所述各刹车片组装成能够绕所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旋转规定量,
在所述各衬板与所述各活塞之间重叠夹装有配置于衬板侧的内垫片和配置于活塞侧的外垫片,且设定成:所述衬板与所述内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活塞与所述外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内垫片与所述外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内垫片以能够与所述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衬板,
所述外垫片以能够与所述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所述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所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旋转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所述衬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垫片设置有:引导侧卡止爪,该引导侧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转子周向的引导侧端面的引导侧卡合面卡合,其中,所述引导侧是指所述盘形转子旋转时的转入侧;
尾随侧卡止爪,该尾随侧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转子周向的尾随侧端面的尾随侧卡合面卡合,其中,所述尾随侧是指所述盘形转子旋转时的转出侧;外周侧卡止爪,该外周侧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转子径向的外周侧端面的外周卡合面卡合;以及内周侧卡止爪,该内周侧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转子径向的内周侧端面的内周卡合面卡合,所述衬板的所述引导侧卡合面、所述尾随侧卡合面以及所述外周卡合面形成为以所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利用所述外周支承轴限制所述衬板绕所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且允许所述衬板朝引导侧倾转的状态下,所述外垫片的所述内周侧卡止爪与所述衬板的所述内周卡合面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垫片设置有一对外周卡止爪,该一对外周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所述外周侧扭矩承受面的转子周向两侧的一对外周卡合面卡合,并且,在所述外垫片设置有一对内周卡止爪,该一对内周卡止爪与形成在所述衬板的所述内周侧扭矩承受面的转子周向两侧的一对内周卡合面卡合,形成于所述衬板的所述一对外周卡合面和所述一对内周卡合面均形成为以所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垫片设置有止动部,该止动部能够与所述外周支承轴卡合/脱离,当利用所述外周支承轴限制所述衬板绕所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且允许所述衬板朝引导侧倾转时,所述止动部与所述外周支承轴卡合而限制所述外垫片相对于所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设定成:该止动部以平面与所述外周支承轴卡合。

说明书全文

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如下的盘式制动装置,该盘式制动装置具备:盘形转子,该盘形转子被组装于旋转体(例如车轴轮毂)并与该旋转体一体地旋转;制动钳,该制动钳以骑跨于该盘形转子的一部分的外周上的方式被组装于支承体(例如车身);一对刹车片,该一对刹车片以能够夹持上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且经由支承轴以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制动钳;以及活塞,该活塞被组装于上述制动钳,并将上述各刹车片朝上述盘形转子推压,上述盘式制动装置构成为:通过上述活塞推压上述刹车片的衬板,上述各刹车片的衬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上述盘形转子的被制动面,从而上述盘形转子被制动。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这种盘式制动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各刹车片由单一的内周支承轴和单一的外周支承轴以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制动钳,并且,利用形成于制动钳且在各衬片的另一侧(转出侧)与形成于衬板的端面(平面)卡合的扭矩承受面(平面)以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制动钳,上述单一的内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制动钳,且在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与设置于上述各衬板的内周卡合面卡合,上述单一的外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制动钳,且在各衬片的一侧(转入侧)将设置于朝转子径向外侧延伸的衬板的臂部的贯通孔贯通。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27272号公报
[0004]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主要是形成于制动钳且在各衬片的另一侧与形成于衬板的转子周方向端部的端面(平面)卡合的扭矩承受面(平面)。然而,该扭矩承受面(平面)是容易因衬板的内周卡合面与内周支承轴之间的卡合关系(各部件的制作误差、组装误差、或者热膨胀变形等)而变化,难以与衬板的端面(平面)共面地卡合的不稳定的平面。因此,在进行制动时,存在刹车片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顾虑,存在产生制动噪声的顾虑。并且,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用于在制动钳形成扭矩承受面(平面)的加工,并且,需要对各衬板的另一侧的端面(平面)整体进行加工,需要加工的面积大、成本高。
[0005] 并且,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是与各衬板的另一侧(衬片的转出侧)的端面卡合的扭矩承受面(平面),由于与各衬板的一侧(衬片的转入侧)大幅分离(臂长),因此在制动时所产生的各刹车片的卷入转矩(该卷入转矩是因盘形转子与衬片之间的滑动面相对于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在转子轴向上变位而产生的,是使得衬片的转入侧的面压力高于转出侧的面压力的转矩)较大。因此,各衬片的相对于盘形转子的面压力分布变差,难以避免各衬片的在转子周方向上的不均匀磨损。
[0006]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特愿2009-85282中提出了如下的盘式制动装置,该盘式制动装置具备:盘形转子,该盘形转子被组装于旋转体,并与该旋转体一体地旋转;制动钳,该制动钳以骑跨于该盘形转子的一部分的外周上的方式被组装于支承体;一对制动钳,该一对制动钳以能够夹持上述盘形转子的方式配置,且经由支承轴以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制动钳;以及活塞,该活塞被组装于上述制动钳,并将上述各刹车片朝上述盘形转子推压,该盘式制动装置构成为:通过上述活塞推压上述各刹车片的衬板,上述各刹车片的衬片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上述盘形转子的被制动面,从而上述盘形转子被制动,其中,上述各刹车片由施力部件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上述支承轴由单一的内周支承轴和外周支承轴构成,上述单一的内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制动钳,且在上述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两个部位与设置于上述各衬板的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卡合,上述外周支承轴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制动钳,且在上述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间部的一个部位与设置于上述各衬板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卡合,上述各刹车片被组装成能够绕上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旋转规定量。

发明内容

[0007] 在这样的盘式制动装置中,虽然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但是,存在无法充分地消除制动时的制动噪声的情况,期望进一步改进。本发明就是为了满足上述期望而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在上述各衬板与上述各活塞之间重叠夹装有配置于衬板侧的内垫片和配置于活塞侧的外垫片,且设定成:上述衬板与上述内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上述活塞与上述外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上述内垫片与上述外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上述内垫片以能够与上述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相对于上述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上述衬板,上述外垫片以能够与上述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上述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上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旋转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上述衬板。
[0008]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外垫片设置有:引导侧卡止爪,该引导侧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转子周向的引导侧端面(盘形转子前进旋转时的转入侧端面)的引导侧卡合面卡合;尾随侧卡止爪,该尾随侧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转子周向的尾随侧端面(盘形转子前进旋转时的转出侧端面)的尾随侧卡合面卡合;外周侧卡止爪,该外周侧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转子径向的外周侧端面的外周卡合面卡合;以及内周侧卡止爪,该内周侧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转子径向的内周侧端面的内周卡合面卡合,上述衬板的上述引导侧卡合面、上述尾随侧卡合面以及上述外周卡合面形成为以上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在利用上述外周支承轴限制上述衬板绕上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且允许上述衬板朝引导侧倾转的状态下,上述外垫片的上述内周侧卡止爪与上述衬板的上述内周卡合面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卡合。
[0009] 并且,在上述外垫片设置有一对外周卡止爪,该一对外周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上述外周侧扭矩承受面的转子周向两侧的一对外周卡合面卡合,并且,在上述外垫片设置有一对内周卡止爪,该一对内周卡止爪与形成在上述衬板的上述内周侧扭矩承受面的转子周向两侧的一对内周卡合面卡合,形成于上述衬板的上述一对外周卡合面和上述一对内周卡合面均形成为以上述内周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0010]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在盘形转子的制动时,利用各刹车片的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与内周支承轴的卡合部的两个部位、各刹车片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与外周支承轴的卡合部的一个部位总计三个部位来承受制动时的扭矩,因此,与利用不稳定的平面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情况(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情况)相比,各刹车片的动作稳定。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制动时的不稳定动作而产生制动噪声的情况。并且,与利用不稳定的平面承受制动时的转矩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削减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的面积(加工面积),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0011] 并且,在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是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位置、和各衬片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间部的位置,上述位置并不与各衬片的转子周向端面大幅分离(力臂短)。因此,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盘式制动装置相比较,能够减小制动时所产生的各刹车片的卷入转矩,能够使各衬片的相对于盘形转子的面压力分布均匀化,并且能够抑制各衬片的在转子周方向上的不均匀磨损。
[0012] 并且,在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内垫片以能够与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相对于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衬板,外垫片以能够与衬板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衬板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内周支承轴的轴心旋转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衬板。因此,能够抑制非制动时内垫片以及外垫片相对于衬板的动作(垫片振动),并且能够抑制因该振动而产生的嘎啦声。
[0013] 并且,在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在制动时,当衬板(刹车片)相对于内周支承轴倾转时,能够避免衬板的倾转被外垫片(其动作由活塞限制)阻碍。因此,能够使在制动时得到的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的相对移动符合预期,能够有效地发挥因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得到的制动噪声防止功能。
[0014] 在实施本发明时,在上述外垫片设置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外周支承轴卡合/脱离的止动部,且设定成:当利用上述外周支承轴限制上述衬板绕上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且允许朝引导侧倾转时,上述止动部与上述外周支承轴卡合从而限制上述外垫片相对于上述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外垫片因外力而相对于内周支承轴朝尾随侧倾转。因此,能够相对于衬板将外垫片维持在预期的状态,能够保证衬板相对于内周支承轴朝引导侧倾转时的顺畅的动作。
[0015] 在该情况下,上述止动部设定成:该止动部以平面与上述外周支承轴卡合。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止动部对上述外周支承轴的损伤。因此,能够长时间保证衬板相对于外周支承轴的顺畅的动作(刹车片在转子轴向的顺畅的动作)。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17]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18] 图3是沿着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0019] 图4是沿着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0020] 图5是沿着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0021] 图6是以虚线追加示出图2所示的内垫片和外垫片的外形整体的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0022] 图7是示出图1~图6所示的盘式制动装置中的一对刹车片、内垫片、外垫片、多个活塞、内周支承轴、以及外周支承轴等的关系的立体图。
[0023]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左侧的刹车片与组装于该刹车片的内垫片和外垫片的关系的后视图。
[0024] 图9是图8所示的刹车片、内垫片、外垫片的分解立体图。
[0025] 图10是图7~图9所示的外垫片单体的后视图。
[0026] 图11是图7~图9所示的内垫片单体的后视图。
[0027] 图12是图7~图9所示的刹车片单体的后视图。
[0028] 图13是简要地示出图8所示的刹车片、内垫片、外垫片的制动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29] 图14是简要地示出形成于衬板的一对外周卡合面与内周卡合面均形成为以内周支承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6示出在车辆用的活塞对置型(固定型)盘式制动装置中实施基于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DB1具备:盘形转子10,该盘形转子10被组装于车轴轮毂(省略图示的旋转体),并与车轮(省略图示)一体地旋转;制动钳20,该制动钳20以骑跨于上述盘形转子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的方式配置;以及组装于该刹车片20的四个活塞31、32、33、34、内侧刹车片40、以及外侧刹车片50,并且,具备组装于内侧刹车片40的内垫片ISa、外垫片ISb,以及组装于外侧刹车片50的内垫片OSa、外垫片OSb。并且,盘式制动装置DB1具备设置于制动钳20的内侧内周支承轴61、内侧外周支承轴62、外侧内周支承轴71、以及外侧外周支承轴72,并且,还具备板簧81、82。
[0031] 如图4所示,盘形转子10具有能够由内侧刹车片40的衬片42和外侧刹车片50的衬片52夹持的环状的被制动面10a、10b。并且,对于盘形转子10,在进行制动时,被制动面10a、10b由内侧刹车片40的衬片42以及外侧刹车片50的衬片52夹持,由此对盘形转子10的旋转进行制动。当车轮前进旋转时,该盘形转子10与车轮一体地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向旋转),图2的左侧成为转入侧(引导侧)、图2的右侧成为转出侧(尾随侧)。
[0032] 如图1~图6所示,制动钳20具备以骑跨于盘形转子10的一部分的外周上的方式对置的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并且具备将上述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连结在一起的一对连结部23、24。内侧壳体部21配置在盘形转子10的内侧,且具有一对缸体21a、21b(参照图2)。
[0033] 并且,内侧壳体部21具有用于支承内侧内周支承轴61的支承部21c,并且具有用于支承内侧外周支承轴62的支承部21d,上述内侧内周支承轴61与设置于内侧刹车片40的衬板41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41a卡合,上述内侧外周支承轴62连结于外侧外周支承轴72的前端部,该外侧外周支承轴72能够与设置于内侧刹车片40的衬板41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V字状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卡合。
[0034] 并且,内侧壳体部21构成为:该内侧壳体部21在转子径向内侧端具有朝转子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安装部21e、21f,在上述安装部21e、21f使用螺栓(省略图示)而安装于车身侧(支承体)。如图2所示,一对缸体21a、21b在转子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且如图5所示沿转子轴向形成。
[0035] 外侧壳体部22配置在盘形转子10的外侧,且与内侧壳体部21的缸体21a、21b同样具有一对缸体22a、22b,并且与内侧壳体部21的各支承部21c、21d同样具有用于支承外侧内周支承轴71的支承部22c和用于支承外侧外周支承轴72的支承部22d(参照图3)。
[0036]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各活塞31、32、33、34以公知的方式液密地且能够沿转子轴向滑动地组装于各缸体21a、21b、22a、22b,并隔着盘形转子10对置配置。并且,在盘形转子10的制动时,各活塞31、32、33、34由从制动主缸(省略图示)朝形成在各活塞31、32、33、34与各缸体21a、21b、22a、22b之间的油室Rc供给的工作油推动,从而能够朝盘形转子
10沿转子轴向对内侧刹车片40、外侧刹车片50进行推压。另外,各油室Rc通过设置于制动钳20的油路20a相互连通。
[0037]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内侧刹车片40由衬板41和固定于该衬板41的衬片42构成。并且,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内侧刹车片40配置在制动钳20的内侧壳体部21侧,通过衬板41而被组装于内侧内周支承轴61和外侧外周支承轴72,且组装成能够绕内侧内周支承轴61的轴线旋转规定量(稍许量)。
[0038]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衬板41形成为平板状,具有延伸至相比衬片42更靠转子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形成为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41a的内侧部41A,并且,具有延伸至相比衬片42更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形成为V字状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的外侧部41B。内周侧扭矩承受面41a设置在衬片42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设置在衬片42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方向中央部。
[0039] 并且,如图8以及图12所示,在衬板41形成有供内垫片ISa卡合的一对外周卡合面41c、41d以及一对内周卡合面41e、41f,并且形成有供外垫片ISb卡合的引导侧卡合面41g、尾随侧卡合面41h、一对外周卡合面41i、41j以及一对内周卡合面41k。一对外周卡合面41c、41d、一对内周卡合面41e、41f以及内周卡合面41k形成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引导侧卡合面41g、尾随侧卡合面41h、以及一对外周卡合面41i、41j形成为以内侧内周支承轴
61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另外,内周卡合面41e、41f、引导侧卡合面41g、尾随侧卡合面
41h通过在衬板41形成凹部而形成。
[0040] 衬片42形成为大致扇形,且沿转子周向延伸,活塞31、32经由内垫片ISa和外垫片ISb推压衬板41,由此,衬片4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盘形转子10的被制动面10a,从而能够对盘形转子10进行制动。另外,在盘形转子10的正向旋转制动时(车辆前进时的盘形转子制动时),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盘形转子10的被制动面10a的衬片42从转子周向上的转入侧朝转出侧作用有摩擦力
[0041] 组装于内侧刹车片40的内垫片ISa在衬板41与活塞31、32之间配置于衬板侧,并以能够与衬板4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衬板41。在该内垫片ISa形成有一对外周侧卡止爪ISa1、ISa2,并且形成有一对内周侧卡止爪ISa3、ISa4。外周侧卡止爪ISa1、ISa2被固定于外周卡合面41c、41d,内周侧卡止爪ISa3、ISa4被固定于内周卡合面41e、41f。
[0042] 另一方面,组装于内侧刹车片40的外垫片ISb在衬板41与活塞31、32之间配置于活塞侧,并以能够与衬板4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内侧内周支承轴61的轴心旋转规定量(参照图2)的方式组装于衬板41。在该外垫片ISb形成有引导侧卡止爪ISb1、尾随侧卡止爪ISb2、以及一对外周侧卡止爪ISb3、ISb4,并且形成有内周侧卡止爪ISb5和止动部ISb6。引导侧卡止爪ISb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侧卡合面41g卡合,尾随侧卡止爪ISb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尾随侧卡合面41h卡合,外周侧卡止爪ISb3、ISb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外周卡合面41i、41j卡合。内周侧卡止爪ISb5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内周卡合面41k卡合。
[0043] 另外,在图2及图8所示的状态(衬板41朝尾随侧倾转,与图13的(a)图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下,在引导侧卡止爪ISb1与引导侧卡合面41g的卡合部,引导侧卡合面41g能够相对于引导侧卡止爪ISb1朝转子径向内侧倾转规定量,在尾随侧卡止爪ISb2与尾随侧卡合面41h的卡合部,尾随侧卡合面41h能够相对于尾随侧卡止爪ISb2朝转子径向外侧倾转规定量。
[0044] 止动部ISb6能够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卡合/脱离,且该止动部ISb6设定成:当利用外侧外周支承轴72限制衬板41绕内侧内周支承轴61朝尾随侧倾转、并允许衬板41朝引导侧倾转时(参照图13的(a)图),该止动部ISb6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卡合而限制外垫片ISb相对于内侧内周支承轴61朝尾随侧倾转。并且,止动部ISb6设定成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以平面卡合。
[0045] 上述内垫片ISa和外垫片ISb重叠夹装在衬板41与活塞31、32之间,内垫片ISa由在与衬板41抵接的抵接部配设有例如耐热橡胶的金属(不锈的)板构成,外垫片ISb由在与活塞31、32抵接的抵接部配设有例如耐热橡胶的金属(不锈的)板构成。因此设定成:衬板41与内垫片ISa之间的摩擦系数、活塞31、32与外垫片ISb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内垫片ISa与外垫片ISb之间的摩擦系数。
[0046]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外侧刹车片50由衬板51和固定于该衬板51的衬片52构成。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外侧刹车片50配置在制动钳20的外侧壳体部22侧,通过利用衬板51而被组装于外侧内周支承轴71和外侧外周支承轴72,且组装成能够绕外侧内周支承轴71的轴心旋转规定量(稍许量)。
[0047]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衬板51形成为平板状,具有延伸至相比衬片52更靠转子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形成为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51a的内侧部51A,并且具有延伸至相比衬片52更靠转子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形成为V字状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51b的外侧部51B。内周侧扭矩承受面51a设置在衬片52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外周侧扭矩承受面51b设置在衬片52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
[0048] 并且,衬板51形成为与上述的内侧的衬板41面对称的形状,形成有供内垫片OSa卡合的一对外周卡合面51c、51d和一对内周卡合面51e、51f,并且形成有供外垫片OSb卡合的引导侧卡合面51g、尾随侧卡合面51h、一对外周卡合面51i、51j以及内周卡合面51k。一对外周卡合面51c、51d、一对内周卡合面51e、51f以及内周卡合面51k形成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引导侧卡合面51g、尾随侧卡合面51h以及一对外周卡合面51i、51j形成为以外侧内周支承轴71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另外,内周卡合面51e、51f、引导侧卡合面51g、以及尾随侧卡合面51h通过在衬板51形成凹部而形成。
[0049] 衬片52形成为大致扇形,且沿转子周向延伸,活塞33、34经由内垫片OSa和外垫片OSb推压衬板51,由此,衬片5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盘形转子10的被制动面10b,从而能够对盘形转子10进行制动。另外,在盘形转子10的正向旋转制动时(车辆前进时的盘形转子制动时),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盘形转子10的被制动面10b的衬片52从转子周方上的转入侧朝转出侧作用有摩擦力。
[0050] 组装于外侧刹车片50的内垫片OSa在衬板51与活塞33、34之间配置于衬板侧,并以能够与衬板5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且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衬板51。在该内垫片OSa形成有一对外周侧卡止爪OSa1、OSa2,并且形成有一对内周侧卡止爪OSa3、OSa4。外周侧卡止爪OSa1、OSa2被固定于外周卡合面51c、51d,内周侧卡止爪OSa3、OSa4被固定于内周卡合面51e、51f。
[0051] 另一方面,组装于外侧刹车片50的外垫片OSb在衬板51与活塞33、34之间配置于活塞侧,并以能够与衬板5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外侧内周支承轴71的轴心旋转规定量(参照图3)的方式组装于衬板51。在该外垫片OSb形成有引导侧卡止爪OSb1、尾随侧卡止爪OSb2、以及一对外周侧卡止爪OSb3、OSb4,并且形成有内周侧卡止爪OSb5和止动部(省略图示)。引导侧卡止爪OSb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侧卡合面51g卡合,尾随侧卡止爪OSb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尾随侧卡合面51h卡合,外周侧卡止爪OSb3、OSb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外周卡合面51i、51j卡合。
内周侧卡止爪OSb5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内周卡合面51k卡合。
[0052] 另外,在图3所示的状态(衬板51朝尾随侧倾转的状态)下,在引导侧卡止爪OSb1与引导侧卡合面51g的卡合部,引导侧卡合面51g能够相对于引导侧卡止爪OSb1朝转子径向内侧倾转规定量,在尾随侧卡止爪OSb2与尾随侧卡合面51h的卡合部,尾随侧卡合面51h能够相对于尾随侧卡止爪OSb2朝转子径向外侧倾转规定量。
[0053] 止动部(省略图示)能够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卡合/脱离,且该止动部设定成:当利用外侧外周支承轴72限制衬板51绕外侧内周支承轴71朝尾随侧倾转、并允许衬板51朝引导侧倾转时,该止动部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卡合从而限制外垫片OSb相对于外侧内周支承轴71朝尾随侧的倾转。并且,止动部设定成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以平面卡合。
[0054] 上述内垫片OSa和外垫片OSb重叠夹装在衬板51与活塞33、34之间,内垫片OSa由在与衬板51抵接的抵接部配设有例如耐热橡胶的金属(不锈的)板构成,外垫片OSb由在与活塞33、34抵接的抵接部配设有例如耐热橡胶的金属(不锈的)板构成。因此设定成:衬板51与内垫片OSa之间的摩擦系数、活塞33、34与外垫片OSb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内垫片OSa与外垫片OSb之间的摩擦系数。
[0055] 如图4所示,内侧内周支承轴61和外侧内周支承轴71分别螺合装配于制动钳20的各支承部21c和22c,且沿转子轴向延伸。并且,外侧外周支承轴72分别插通制动钳20的各支承部21d和22d,且通过将设置在内侧外周支承轴62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62a螺合于设置在外侧外周支承轴72的前端部的内螺纹部72a而与内侧外周支承轴62连结。
[0056] 使用螺钉91将板簧81安装于制动钳20的支承部21c,该板簧81对衬板41的转出侧部位外周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以使内侧刹车片40的转入侧部位相比转出侧部位更靠转子径向外侧。另一方面,使用螺钉92将板簧82安装于制动钳20的支承部22c,该板簧82对衬板51的转出侧部位外周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以使外侧刹车片50的转入侧部位相比转出侧部位更靠转子径向外侧。
[0057] 由此,内侧刹车片40的衬板41在内周侧扭矩承受面41a的图2中的相对于内侧内周支承轴61的1点至2点的位置和10点至11点的位置这两个部位,与内侧内周支承轴61零间隙地卡合,并且,在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的图2中的相对于外侧外周支承轴72的
7点至8点的位置这一个部位,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零间隙地卡合。
[0058] 另一方面,外侧刹车片50的衬板51在内周侧扭矩承受面51a的图3中的相对于外侧内周支承轴71的1点至2点的位置和10点至11点的位置这两个部位,与外侧内周支承轴71零间隙地卡合,并且,在外周侧扭矩承受面51b的图3中的相对于外侧外周支承轴72的4点至5点的位置这一个部位,与外侧外周支承轴72零间隙地卡合。
[0059]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当伴随着制动踏板(省略图示)的踏下而从制动主缸(省略图示)朝各油室Rc供给工作油时,各活塞31、32、33、34被朝盘形转子10推动而将内侧刹车片40、外侧刹车片50朝盘形转子10推压。由此,内侧刹车片40、外侧刹车片50的衬片42、5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盘形转子10的被制动面10a、10b,从而对盘形转子10进行制动。另外,当制动踏板(省略图示)的踏下被解除从而从各油室Rc朝制动主缸(省略图示)排出工作油时,上述的盘形转子10的制动被解除。
[0060] 然而,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在盘形转子10的制动时(正向旋转制动时),在各刹车片40、50的V字状的内周侧扭矩承受面41a、51a与各内周支承轴61、71的卡合部的两个部位、以及各刹车片40、50的V字状的外周侧扭矩承受面41b、51b与外周支承轴72的卡合部的一个部位总计三个部位承受制动时的扭矩,因此,与利用不稳定的平面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情况(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情况)相比较,各刹车片40、50的动作稳定。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制动时的不稳定动作而产生的制动噪声。并且,与利用不稳定的平面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削减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的面积(加工面积),从而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006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部位是各衬片42、52的转子径向内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位置、和各衬片42、52的转子径向外侧且是转子周向中央部的位置,这些位置并不与各衬片42、52的转子周向端面大幅分离(力臂短)。因此,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盘式制动装置相比较,能够减小制动时产生的各刹车片40、50的卷入转矩,能够使各衬片42、52的相对于盘形转子10的面压力分布均匀化,并且能够抑制各衬片42、52的在转子周向上的不均匀磨损。
[0062]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成:各衬板41、51的转出侧部位外周被各板簧81、82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从而各衬片40、50的转入侧部位相比转出侧部位更靠转子径向外侧。因而,承受制动时的扭矩的三个部位借助各板簧81、82的作用力而在制动前预卡合(抵接)。
因此,在盘形转子10的非制动时,能够抑制各刹车片40、50绕组装于制动钳20的各支承轴
61、62、71、72的晃动,并且,能够抑制(消除)例如在像车辆前进时(盘形转子10正向旋转时)的盘形转子制动初期那样的制动时,各刹车片40、50的衬板41、51与各外周支承轴62、72并未抵接而产生的敲击(clonk)音(因各衬板41、51与各外周支承轴62、72抵接而产生的打击音)。
[0063] 另外,在盘形转子10的反向旋转制动时,在该制动初期,各刹车片40、50的衬板41、51与外周支承轴72抵接而产生敲击音,但在此后的制动中,能够获得与盘形转子10的正向旋转制动时的动作同样的动作。因而,即便在盘形转子10的反向旋转制动(车辆后退时的盘形转子制动时)时,也能够得到与盘形转子10的正向旋转制动时(车辆前进时的盘形转子制动时)所得到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0064] 并且,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内垫片ISa、OSa以能够与衬板41、5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衬板41、51,并且,外垫片ISb、OSb以能够与衬板41、51在转子径向以及转子周向上一体地移动、能够在转子轴向上相对移动、且能够绕内周支承轴61、71的轴心旋转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衬板41、51。因此,能够抑制非制动时内垫片ISa、OSa以及外垫片ISb、OSb相对于衬板41、51的动作(垫片振动),且能够抑制因该垫片振动而产生的嘎啦声。
[0065] 并且,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在制动时,当衬板41、51(刹车片)相对于内周支承轴61、71倾转时,能够避免衬板41、51的倾转被外垫片ISb、OSb(其动作由活塞31、32、33、34限制)阻碍。因此,能够使在制动时得到的内垫片ISa、OSa和外垫片ISb、OSb之间的相对移动符合预期,能够有效地发挥因内垫片ISa、OSa和外垫片ISb、OSb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得到的制动噪声防止功能。
[0066] 并且,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垫片ISb、OSb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外周支承轴72卡合/脱离的止动部(ISb6),且设定成:当利用外周支承轴72限制衬板41、51绕内周支承轴61、71朝尾随侧倾转、且允许朝引导侧倾转时,止动部(ISb6)与外周支承轴72卡合从而限制外垫片ISb、OSb相对于内周支承轴61、71朝尾随侧倾转。由此,能够防止外垫片ISb、OSb因外力而相对于内周支承轴61、71朝尾随侧倾转。因此,如图13的(a)图所示,能够相对于衬板41、51将外垫片ISb、OSb维持在预期的状态,能够保证衬板41、51相对于内周支承轴61、71朝引导侧倾转时(参照图13的(b)图)的顺畅的动作。
[0067] 并且设定成:止动部(ISb6)以平面与外周支承轴72卡合,因此,能够抑制止动部(ISb6)对外周支承轴72的损伤。因此,能够长时间保证衬板41、51相对于外周支承轴72的顺畅的动作(刹车片在转子轴向上的顺畅的动作)。
[00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垫片ISb、OSb的引导侧卡止爪ISb1、OSb1、尾随侧卡止爪ISb2、OSb2、外周侧卡止爪ISb3、ISb4、OSb3、OSb4形成为以内周支承轴61、71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而加以实施,但也可以将上述卡止爪形成为直线状而加以实施。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垫片ISb、OSb的外周侧卡止爪形成为一对而加以实施,但也可以删除上述外周侧卡止爪中的任一方而加以实施。
[0069]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垫片ISb、OSb设置五个卡止爪而加以实施,但例如在能够将衬板41形成为如图14所示的形状(在内周支承轴61的两侧形成有以内周支承轴61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内周卡合面41m、41n)的情况下,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侧卡止爪ISb1、尾随侧卡止爪ISb2、内周侧卡止爪ISb5这三个卡止爪,也可以采用与内周卡合面41m、41n卡合的一对内周侧卡止爪ISb6、ISb7而加以实施。另外,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衬板41的引导侧卡合面41g、尾随侧卡合面41h、内周卡合面41k。
[007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板簧81、82对内侧刹车片40以及外侧刹车片50朝转子径向内侧施力,并以使得各刹车片的转入侧部位相比转出侧部位更靠转子径向外侧的方式施力而加以实施,但施力部件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板簧,例如也可以是圆柱弹簧,可以适当变更而加以实施。
[0071]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内侧外周支承部62和外侧外周支承轴72通过螺合连结而一体地连结的结构加以实施,但也可以按照二者单独构成的方式加以实施。
[0072]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制动钳20具备骑跨于盘形转子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而对置的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且具备连结上述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的一对连结部23、24,从而上述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形成为一体的结构加以实施,但也可以采用使制动钳的内侧壳体部和外侧壳体部在转子轴向上分成两部分、并利用多个连结螺栓连结内侧壳体部和外侧壳体部而构成的制动钳加以实施。
[0073]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形成于制动钳20的内侧壳体部21和外侧壳体部22的缸体分别为两个而加以实施,但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形成于制动钳的内侧壳体部和外侧壳体部的缸体、以及组装于该缸体的活塞而加以实施。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706
一种制动器 2020-05-12 991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199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715
制动盘 2020-05-11 288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块 2020-05-12 543
制动盘 2020-05-12 55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912
制动钳 2020-05-11 569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 2020-05-12 1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