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微生物 / 一种螺旋霉素的微生物转化方法

一种螺旋霉素的生物转化方法

阅读:765发布:2023-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螺旋霉素的生物转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螺旋霉素的 微 生物 转化方法,其酰化酶的微生物变株具有专一性和较强酰化4″-羟基的酶活性,将底物螺旋霉素加入对数生长期的上述变株培养物中,酰化过程不加任何前体和辅酶。这种微生物转化方法定向性好,反应条件较温和,可避免化学转化带来的劳动保护与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用螺旋霉素粗品即可转化,转化率可达75%以上,酶源丰富,故适于工业化生产。,下面是一种螺旋霉素的生物转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螺旋霉素生物转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是:
(1)、酰化反应所用底物为螺旋霉素,产生酰化酶的无活性变株68T100(即Streptomyces myarofaciens var ys-col)(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GM CC No.0128)作酶源;
(2)培养条件和方法:培养基组份为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NH4)2So4、酵母粉、CaCo2、磷酸盐和MgSo4等作为培养种子发酵菌株,温度27-29℃,pH自然pH,其过程是:斜面→种子→发酵,到对数生长期加入螺旋霉素进行酰化反应;
(3)、酰化反应到一定时期分离酰化产物作薄层定性和定量和鉴别
其特征是:(a)、产生酰化酶较强的无活性变株,此菌株能定向酰化螺旋霉素4″-位羟基,而不涉及其它羟基;
(b)、采用一般发酵方法进行培养,不需要加任何前体和辅酶,只加底物螺旋霉素,即可定向转化成4″-位丙酰螺旋霉素单一组份;
(c)、发酵培养基:淀粉1~3%、葡萄糖1~3%、(NH4)2SO40.1~0.5%、酵母粉0.3~0.8%、黄豆饼粉0.5~2.0%、K2HPO40.05%、MgSO40.02%、CaCO20.3~0.8%组成自然PH;
(d)、酰化条件:在发酵过程中,俟菌种生长到对数生长期将螺旋霉素溶后加入发酵液进行动态酰化,条件是温度为27-29℃,PH6~6.5时间48~72小时;
(e)、产物分离:用一般溶媒法分离丙酰螺旋霉素,通过酸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纯4″-O-螺旋霉素。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的一种微生物酶的转化方法。

临床使用的螺旋霉素属于16-员大环内酯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式为:

改变螺旋素的化学结构,可以改善其疗效和毒性,例如用化学方法进行酰化反应将螺旋霉素改造成乙酰螺旋霉素,它的体内外活性及临床疗效优于螺旋霉素,毒性有所降低,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化学改造的丙酰螺旋霉素和其它酰基螺旋霉素已有文献报导,但它们存在一定缺点,如酰化反应定向性差,当进行4″-位羟基酰化时,霉糖胺的2′-位羟基也同时被酰化,虽经甲醇解可除去2′-位上的酰基,但其中仍含有双酰基衍生物,以致影响了质量(1)。但是,用微生物方法改造转化螺旋霉素为酰基螺旋霉素的,目前只见日本专利(52-82790)报导,它是通过筛选获得菌株,使螺旋霉素4″-位羟基酰化为酰基螺旋霉素,其酰化产物的活性与原螺旋霉素差别不大,而酰化反应必须加进相应的酰基辅酶A。目前尚未见有生产的报导。

本发明是,首先有目的地挑选可能具有专性和较酰化4″-羟基的酶的微生物;其次要求该微生物必须是无抗菌活性的变株。根据这个原则,考虑了与螺旋霉素同 族的麦迪霉素,它的碳霉糖上的4-碳的羟基酰化反应是在发酵过程中进行。可见,该抗生素的产生菌具有较强的酰化4-位羟基的酶,但是它产生的麦迪霉素影响分离和纯化。因此,选用麦迪霉素产生菌的无活性变株作为筛选对象,即可为生产创造条件。本发明选用的68T100变株为麦迪霉素产生菌68T100(即Streptomyces    myarofaciens    var    ys-col-,CGMCC    No.0128)。68T100变株图1a的获得方法是:以麦迪霉素产生菌1748斜面制成孢子悬液,将适宜浓度的孢子涂布在合成培养基平皿上,在41.5℃高温进行培养,待菌落长出后,移单菌落于含有培养基的管内,继续培养8天,再将钢管移于含有八叠球菌的平板上检定抗菌活性,以无活性菌落接种斜面,进行体液复试,如仍不出现抑菌圈,此菌落即为无活性变株。

本发明所用的该菌株已于1987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0128

本发明的要点是:(1)酰化反应,所用底物为螺旋霉素,采用一般发酵方法,酰化所用微生物为无抗菌活性变株68T100,其形态特征:在麦芽汁-酵母膏斜面上,于28℃培养生长5~7天,气生菌丝和孢子丰富,表面浅紫灰色,栗棕色素,孢子丝呈螺旋形,孢子表面光滑(图1a);培养菌体和酰化反应条件:菌体培养是将麦芽汁-酵母膏斜面上的菌体,用挖法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上(淀粉1~3%,葡萄糖1~3%,(NH4)2SO40.1~0.5%,酵母粉0.3~0.8%,黄豆饼粉0.5~2.0%,K2HPO40.05%、MgSO40.02%、CaCO30.3~0.8%、自然PH(简称SGYS培养基)、27-29℃)恒温培养48小时、以5%量的种子转入同样培养基,到对数生长期加400-800u/ml作为底物的螺旋霉素,开始进行酰化反应(温度27-29°,PH5.0-7.0),经24-72小时反应终止,用薄层层析和杯碟法(八叠球菌为试验菌)测定酰化产物。(2)酰化产物的分离与鉴别:酰化产物的分离,是将发酵液用NaOH调至PH8.0-8.3,用乙酸丁脂抽提,得粗品,通过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较纯的4″-0-丙酰螺旋霉素。然后进行鉴别。

实验结果表明:用生长中细胞进行酰化反应,在薄层层析图谱上出现四个斑点(图2),它们与螺旋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对照,均不在同一位置,但与乙酰螺旋霉素接近略偏低,经质谱鉴别为4-0-丙酰螺旋霉素,一般发酵液中转化率为40-50%(按底物加入的量计算所得的丙酰螺旋霉素纯品,并按40公升罐实装量)。酰化产物经硅胶柱层析,所得制品为白色粉末,溶于大多数溶媒,溶点低于螺旋霉素为(122℃-125℃),〔a〕16D-43°,TLCRf值为0.59,甲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峰在232nmλMEOMMAX,红外吸收光谱与螺旋霉素及乙酰螺旋霉素区别不大,元素分析c-61.9%,H-8.34%,N-3.17%理论值C-61.6%,H-8.6%,N-3.17%,分子量为954,实验所得分子量数据为954(质谱)。核磁共振谱(13C与1H)和质谱结果见表1及图3、4a、b。

表1.核磁共振中4″-0丙酰螺旋霉素

原子的化学位移

Cnpr-SPM-Ⅲ SPM-Ⅲ SPM-r Cnpr-SPM-Ⅲ SPM-Ⅲ SPM-r*

δ(ppm)    δ(ppm)    δ(ppm)    δ(ppm)    δ(ppm)    δ(ppm)

C1169.9 169.9 169.9 ′C1104.0 104.4 104.0

C237.5 37.2 37.2 ′C271.8 69.0 69.2

C371.8 71.6 71.7 ′C368.9 68.9 69.2

C477.6 77.6 77.8 ′C475.3 74.8 74.9

C585.1 84.6 84.5 ′C573.0 72.9 73.0

C629.4 28.9 28.9 ′C619.0 19.0 19.0

C730.4 30.1 30.2 ′C741.9 42.0 42.0

C831.8 31.8 31.9 ′C842.0 41.9 42.0

C980.3 79.5 79.7 ′C9

C10126.9 126.4 126.7″C196.2 96.2 96.4

C11135.0 135.0 135.4″C241.0 40.6 41.0

C12132.6 132.0 132.3″C369.3 69.3 69.5

C13132.2 131.6 131.9″C477.1 76.3 76.4

C1440.7 40.9 40.6 ″C563.5 65.9 66.1

C1568.9 68.7 68.9 ″C618.5 18.3 18.3

C1620.4 20.4 20.3 ″C725.9 25.4 25.4

C1742.8 42.4 42.5 ″C8174.0

C18200.6 200.9 201.3 ″C927.5

C1916.1 15.4 15.4 ″C109.2

C20170.0 170.4 170.9

C2127.7 27.6 27.7 C1100.0 100.4 100.3

C229.2 9.0 9.0 ′″C231.3 31.2 31.2

C2362.0 62.3 62.4 ′″C318.8 18.3 18.3

′″C465.2 64.7 64.9

′″C573.8 73.6 73.7

′″C618.7 18.5 18.7

′″C741.2 40.6 41.0

′″C841.2 40.6 41.0

*见文献资料(2)(3)

表1数据表明:酰化衍生物(即酰基螺旋霉素Ⅲ)与文献报导的(2)(3)螺旋霉素Ⅲ及其酰化衍生物的4″-位碳结合的丙酰基化学位移吻合较好,故可认为酰化衍生物的4″-位碳的羟基被丙酰基取代,即为4″-0-丙酰基螺旋霉素Ⅲ。表1中的9.2ppm,27.5ppm,174.0ppm为丙酰基团,与螺旋霉素Ⅲ比较,4″-位碳从76.2ppm位移到77.1ppm,向低场方向移动0.9ppm,与此同时,5″-位碳从65.9ppm向高场方向移动2.4ppm至63.5ppm。根据上述情况以及质谱碎片峰201m/e,表明丙酰基接于4″-位碳上。通过(图3)1H图谱分析,酰化衍生物的谱峰与它的12C-NMR的结果基本一致。其次,质谱资料(图5a,b)进一步证实,酰化产物为4″-0-丙酰螺旋霉素Ⅲ,质谱中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具有以下结构片断:分子离子为995m/e,碎片(3)(201m/e)表明,在碳霉糖上接有丙酰基,碎片(2)(174m/e)和(4)(318m/e)说明碳霉糖胺上没有接上任何酰基基因,同时根据其它相关的碎片峰,也可说明酰化产物是单丙酰螺旋霉Ⅲ。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以及理化数据,证实螺旋素的酰化产物,主要为4″-0-丙酰螺旋素Ⅲ。酰化产物的抗菌谱和实验治疗如表2、表3所示:

表2    酰化产物的抗菌谱

试验菌    MIC    Mg/ml

酰化产物    乙酰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

乙类链球菌A12    0.39    1.56    0.78

炎双球菌3    <0.19    <0.19    <0.19

金黄色葡萄球菌15    3.13    6.25    3.13

福氏痢疾杆菌25    12.50    25.00    12.50

大肠杆菌1515    100.00    100.00    100.00

绿脓杆菌11    >100.00    >100.00    >100.00

麦形杆菌9    >100.00    >100.00    >100.00

表2所得结果说明,酰化产物体外试验对乙类链球菌A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均比乙酰螺旋霉素抗菌效果好。

表3 酰化产物对肺炎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活性(ED30)

试验菌    试验样品    半数有效剂量mg/kg

肺炎球菌    酰化产物    3.6

乙酰螺旋霉素    7.5

金黄色葡萄球菌15    酰化产物    128.6

乙酰螺旋霉素    209.1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 转化产物的<D503000mg/kg

表3结果说明,酰化产物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疗效(ED50)也比乙酰螺旋霉素好。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定向酰化螺旋霉素,可保证产品质量;酰化反应进行不加前体和辅酶A,要求条件比较温和;避免化学工业带来的劳动保护和环境污染问题;用螺旋霉素粗品即可转化,而且转化率可达75%以上;发酵和体提炼工艺与一般大环内酯抗生素相似,没有特殊要求;酶源丰富,适于工业生产。

附图

图1a    无抗菌活性变株68-T100电镜形态,孢子表面光滑、无刺

图1b    1748产生菌电镜形态,孢子表面呈刺状

图2    转化产物的TIC图谱

(1)-螺旋霉素Ⅰ

(2)-螺旋霉素Ⅱ

(3)-螺旋霉素Ⅲ

(4)-丙酰螺旋霉素

(5)-乙酰螺旋霉素

(6)-乙酰螺旋霉素

1-(1)(2)(3)+(5)(6)

2-(5)(6)

3-(1)(2)(3)

4-(1)(2)(3)+(4)

Rf:0.59

紫外扫描半定量测定为75%(转化率)。

图3 4″-0-丙酰螺旋霉素Ⅲ的1HNMR光谱

图4a    4″-0-丙酰螺旋霉素Ⅲ的质谱图谱

图4b    4″-0-丙酰螺旋霉素Ⅲ的质谱裂解方式

参考文献:

[1]高平泛志等(1970)Jap.J.Antibiotics    23.429

[2]Omura    S.et    al(1975)J.Am.chem.Soc.97,4001-4009

[3]Omura    S.et    al(1984)J.Antibiotics    37(7)76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