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石墨 / 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

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

阅读:1058发布:2020-06-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石墨 粉混料系统,包括架体、竖直设置且上端固接于架体中部的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上端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侧设置有多个与各原料筒的下端连通的入料口,所述混料筒轴线 位置 处转动连接有 支撑 轴,所述支撑轴的周面固接有外螺旋 叶片 ,所述支撑轴的周面还固接有多根 水 平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混料筒的内还设置有与支撑轴同轴线的螺旋搅拌带,螺旋搅拌带外侧抵接于混料筒内侧,且螺旋搅拌带的内侧固接于各根搅拌杆的端部,所述螺旋搅拌带与外螺旋叶片旋向相反,所述支撑轴的上端延伸出盖板的上侧并设置有能够驱动支撑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石墨粉的混和均匀度,保证成品石墨的效果。,下面是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竖直设置且上端固接于架体(1)中部的混料筒(3),所述混料筒(3)的上端固接有盖板(31),所述盖板(3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与各原料筒(2)的下端连通的入料口(311),所述混料筒(3)轴线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支撑轴(33),所述支撑轴(33)的周面固接有外螺旋叶片(333),所述支撑轴(33)的周面还固接有多根平设置的搅拌杆(334),所述混料筒(3)的内还设置有与支撑轴(33)同轴线的螺旋搅拌带(335),螺旋搅拌带(335)外侧抵接于混料筒(3)内侧,且螺旋搅拌带(335)的内侧固接于各根搅拌杆(334)的端部,所述螺旋搅拌带(335)与外螺旋叶片(333)旋向相反,所述支撑轴(33)的上端延伸出盖板(31)的上侧并设置有能够驱动支撑轴(33)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33)的上端固接有上侧能够抵接于盖板(31)下侧的挡板(332),所述挡板(332)的上侧开设有一随挡板(332)转动能够依次与各入料口(311)连通的下料口(3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轴(33)的下端固接有多根下侧能够抵接于混料筒(3)底面的搅拌板(3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3)的底面竖直固接有与混料筒(3)内部连通的第二出料管(34),所述第二出料管(34)的一侧固接有第三控制(3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3)的底面呈锥形,且第二出料管(34)固接于混料筒(3)的底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3)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32),第二空腔(32)内部固接有第二加热丝(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3)的外侧固接有保温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混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生产石墨粉时常常需要根据所需配置多中含量不同的石墨粉,在配制石墨粉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将一定量的高碳含量的石墨粉与一定量的低碳含量的石墨粉进行混合,最终形成符合要求的碳含量标准的石墨粉,因而在石墨粉的混合过程中,混料机的作用尤为重要。
[0003] 现有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4459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粉末混合机。这种粉末混合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搅拌桨、出料口和支架,壳体外还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转轴和搅拌桨连接,壳体和转轴之间设有密封圈。支架有三个,且之间为三固定连接。这种粉末混合机用于成品粉与金属颜料的均匀混合,易清洗,混合时间短。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也可以用作石墨粉的混合,但采用上述的粉末混合机对石墨粉进行混合时,由于搅拌桨位于壳体的下侧且位置固定,因而将会导致石墨在壳体内的混合均匀度较差,难以保证成品石墨的品质。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具有能够提高石墨粉的混和均匀度,保证成品石墨的品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包括架体、竖直设置且上端固接于架体中部的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上端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侧设置有多个与各原料筒的下端连通的入料口,所述混料筒轴线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周面固接有外螺旋叶片,所述支撑轴的周面还固接有多根平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混料筒的内还设置有与支撑轴同轴线的螺旋搅拌带,螺旋搅拌带外侧抵接于混料筒内侧,且螺旋搅拌带的内侧固接于各根搅拌杆的端部,所述螺旋搅拌带与外螺旋叶片旋向相反,所述支撑轴的上端延伸出盖板的上侧并设置有能够驱动支撑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不同碳含量的碳粉分别倾倒于原料筒内,然后打开控制,即可使各原料筒内的石墨粉进入混料筒内进行混料,当物料进入混料筒内后,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支撑轴转动,能够带动外螺旋叶片与搅拌杆以及螺旋搅拌带同步转动,从而对混料筒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此外,通过设置的外螺旋叶片与螺旋搅拌带的旋向相反,可以使混料筒内的物料实现翻腾,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混料筒内的石墨混合的均匀度。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的上端固接有上侧能够抵接于盖板下侧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上侧开设有一随挡板转动能够依次与各入料口连通的下料口。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支撑轴带动挡板转动能够使挡板的下料口依次与盖板的入料口连通,从而实现了各原料筒内的物料的间隙下料,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轴的下端固接有多根下侧能够抵接于混料筒底面的搅拌板。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支撑轴带动搅拌板转动,能够对混料筒底面的石墨粉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料筒底部的石墨的搅拌均匀度。
[001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筒的底面竖直固接有与混料筒内部连通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一侧固接有第三控制阀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排出混料筒内的石墨粉时,打开控制阀,即可方便的将混料筒内的石墨排出。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设置为:所述混料筒的底面呈锥形,且第二出料管固接于混料筒的底面中部。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料管出料时,混料筒底面的物料均能够趋向出料管的位置滑动,从而使混料筒内的物料完全出料。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筒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部固接有第二加热丝。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石墨粉原料因外界潮湿导致含有水分时,可以通过第二加热丝,对石墨粉原料进行加热,消除石墨粉中的水分,从而可以便与石墨粉的混料。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筒的外侧固接有保温层。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的保温层能够减少混料筒内部的热量散失,保证混料筒的保温性。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2] 1.使用时,将不同碳含量的碳粉分别倾倒于原料筒内,然后打开控制阀,即可使各原料筒内的石墨粉进入混料筒内进行混料,当物料进入混料筒内后,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支撑轴转动,能够带动外螺旋叶片与搅拌杆以及螺旋搅拌带同步转动,从而对混料筒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此外,通过设置的外螺旋叶片与螺旋搅拌带的旋向相反,可以使混料筒内的物料实现翻腾,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混料筒内的石墨混合的均匀度;
[0023] 2.工作时,支撑轴带动挡板转动能够使挡板的下料口依次与盖板的入料口连通,从而实现了各原料筒内的物料的间隙下料,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
[0024] 3.工作时,支撑轴带动搅拌板转动,能够对混料筒底面的石墨粉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料筒底部的石墨的搅拌均匀度。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料筒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混料筒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架体;2、原料筒;21、进料口;211、挡料板;22、下料槽;221、顶盖;23、第一空腔;231、第一加热丝;24、检视槽;241、护板;242、刻度尺;25、第一出料管;251、第一控制阀;26、排料管;261、第二控制阀;27、螺旋送料辊;271、第一驱动机构;28、喷水管;281、送水管;282、进水管;3、混料筒;31、盖板;311、入料口;312、下料软管;32、第二空腔;321、第二加热丝;33、支撑轴;331、第二驱动机构;332、挡板;3321、下料口;333、外螺旋叶片;334、搅拌杆;335、螺旋搅拌带;336、搅拌板;34、第二出料管;341、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石墨粉混料系统,包括架体1,架体1的上侧竖直固接有多个原料筒2,架体1的中部下侧竖直固接有混料筒3。
[0032] 参照图2,多个原料筒2均呈矩形结构,且其底部呈倒锥形。多个原料筒2的上端一侧均开设有进料口21,进各原料筒2对应进料口21的位置均竖直设置有挡料板211,挡料板211的上端均转动连接于原料筒2,且常态下挡料板211能够遮挡进料口21,各原料筒2对应进料口21的位置均固接有下料槽22,下料槽22的底面倾斜设置,且下料槽22的底面下端与进料口21的下端连接,各下料槽22的上侧还均设置顶盖221,顶盖221铰接于下料槽22远离原料筒2的一侧。工作时,打开顶盖221,即可通过下料槽22对原料筒2内进行填料,且在将各石墨粉原料从各下料槽22倾倒至各原料筒2时,石墨粉将通过自身的重冲开挡料板211,进而进入各原料筒2内,当下料槽22内的石墨粉进入原料筒2后,挡料板211靠近下料槽22一侧的冲力消失,挡料板211将通过自身的重力重新恢复竖直状态,从而遮挡住原料筒2靠近下料槽22的一侧,从而防止原料筒2内的粉尘反溢。
[0033] 参照图1和图2,各原料筒2的侧壁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23,第一空腔23内均固接有第一加热丝23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第一加热丝231为电热丝,电热丝的一端均固接有延伸出原料筒2侧壁的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固接有电热控制器。各原料筒2的一侧均竖直开设有检视槽24,检视槽24内均固接有透明材质的护板241,各原料筒2对应检视槽24一侧的位置还均固接有刻度尺242。当外界较为潮湿,可以通过第一加热丝231对原料筒2内的石墨原料进行加热,从而减少石墨粉原料中的水分,便于石墨粉的混料,此外,可以通过采用的检视槽24能够方便的观察各原料筒2内石墨的存储量,便于石墨原料的添加。
[0034] 各原料筒2的下端中部均固接有第一出料管25,第一出料管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51,各原料筒2底面对应第一出料管25一侧的位置还均固接有排料管26,排料管2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61。各原料筒2的轴线位置处还竖直设置有螺旋送料辊27,螺旋送料辊27的上端均延伸出原料筒2的上侧并设置有能够驱动螺旋送料辊27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7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271为固接于原料筒2上侧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送料辊27的上端固接。工作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71带动螺旋送料辊27转动能够使原料筒2内的石墨粉送至出料管或排料管26,避免石墨粉堵塞便与出料,当需要将石墨粉投至混料筒3时,带来第一控制阀251关闭第二控制阀261,即可使石墨粉从第一出料管25排出,当需要排出原料筒2内的石墨,且避免石墨粉进入混料筒3时,打开第二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251,即可使石墨粉从排料管26排出。
[0035] 各原料筒2的上端还固接有多个下端趋向原料筒2侧壁方向倾斜的喷水管28,各喷水管28的上端均延伸出原料筒2的上侧,各原料筒2的上侧还均设置有框形的送水管281,各喷水管28的上端均固接于对应送水管281的下侧。送水管281的一侧还均固接有进水管282。工作时,通过进水管282将随送至送水管281,然后送水管281内的水将经过各喷水管28喷至原料筒2的侧壁,从而对各原料筒2的内壁进行清洁。
[0036] 参照图1和图3,混料筒3呈圆柱形状,且混料筒3的下端呈倒锥形,混料筒3的上端固接于架体1中部,且混料筒3的上侧均固接有盖板31,盖板31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入料口311,各入料口311与第一出料管25之间均固接有下料软管312。混料筒3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32,第二空腔32内固接有第二加热丝321,本实施例的第二加热丝321为电热丝,电热丝的一端均固接有延伸出原料筒2侧壁的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固接有电热控制器。搅拌筒的外侧还固接有保温层。工作时,各原料筒2内的原料可以通过各下料软管312投入至混料筒3内完成下料。此外通过采用的第二加热丝321能够对原料筒2内的石墨粉进一步的加热,消除水分。
[0037] 参照图3和图4,混料筒3内转动连接有轴线竖直设置的支撑轴33,支撑轴33与混料筒3同轴线,且支撑轴33的上端延伸出盖板31并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331,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驱动机构331为固接于盖板31上侧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轴33上端固接。支撑轴33的上端固接有挡板332,挡板332的上侧抵接于盖板31的下侧,且挡板332的一侧开设有一下料口3321,随挡板332的转动能够使挡板332的下料口3321与盖板31的入料口311依次连通。支撑轴33的中部固接有外螺旋叶片333,且支撑轴33的周面还固接有多根水平设设置的搅拌杆334,多根搅拌杆334的端部还共同固接有螺旋搅拌带335,螺旋搅拌带335的外侧抵接于混料筒3的外侧,且多根搅拌板336的旋向与外螺旋叶片333的旋向相反。
支撑轴33的下端还固接有搅拌板336,搅拌板336的下侧抵接于混料筒3的下侧。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支撑轴33转动,能够带动挡板332转动,从而使挡板332的下料口3321依次与盖板31的入料口311连通,从而实现了各原料筒2内的物料的间歇下料,当物料进入混料筒3内后,与此同时,支撑轴33转动,能够带动外螺旋叶片333与搅拌杆334以及螺旋搅拌带335同步转动,从而对混料筒3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此外,通过设置的外螺旋叶片333与螺旋搅拌带335的旋向相反,可以使混料筒3内的物料实现翻腾,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混料筒3内的石墨混合的均匀度,再其次,支撑轴33带动搅拌板336转动,能够对混料筒3底面的石墨粉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料筒3底部的石墨的搅拌均匀度。
[0038] 混料筒3的下端中部还竖直固接有第二出料管34,第二出料管34的一侧固接有第三控制阀341。当需要排出混料筒3内的石墨粉时,打开控制阀,即可方便的将混料筒3内的石墨排出。
[003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打开顶盖221,即可通过下料槽22对原料筒2内进行填料,且在将各石墨粉原料从各下料槽22倾倒至各原料筒2时,石墨粉将通过自身的重力冲开挡料板211,进而进入各原料筒2内,当下料槽22内的石墨粉进入原料筒2后,挡料板211靠近下料槽22一侧的冲力消失,挡料板211将通过自身的重力重新恢复竖直状态,从而遮挡住原料筒2靠近下料槽22的一侧,从而防止原料筒2内的粉尘反溢。石墨粉落至原料筒2内时,打开第一控制阀251关闭第二控制阀261,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旋送料辊27转动能够使原料筒2内的石墨粉从第一出料管25排出至下料软管312内。然后,驱动电机带动支撑轴33转动,能够带动挡板332转动,从而使挡板332的下料口3321依次与盖板31的入料口311连通,从而实现了各原料筒2内的物料的间歇下料,当物料进入混料筒3内后,支撑轴33继续转动,能够带动外螺旋叶片333与搅拌杆334以及螺旋搅拌带335同步转动,从而对混料筒3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此外,通过设置的外螺旋叶片333与螺旋搅拌带335的旋向相反,可以使混料筒3内的物料实现翻腾,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混料筒3内的石墨混合的均匀度,再其次,支撑轴33带动搅拌板336转动,能够对混料筒3底面的石墨粉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料筒3底部的石墨的搅拌均匀度。当需要排出混料筒3内的石墨粉时,打开控制阀,即可方便的将混料筒3内的石墨从第二出料管34排出。
[004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石墨管 2020-05-11 450
一种石墨管 2020-05-11 745
一种石墨管 2020-05-11 626
石墨活塞杯 2020-05-11 752
石墨提纯炉 2020-05-12 839
石墨块卡具 2020-05-13 628
石墨化管 2020-05-11 45
石墨烘干机 2020-05-12 884
石墨压型管 2020-05-12 429
石墨烯电池 2020-05-13 14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