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

阅读:192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杆式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能实现顺利地进行嵌合作业。一种杆式连接器,其在杆(22)形成有第1驱动部(27)、第2驱动部(28)以及卡止部(33)。在杆(22)从嵌合 位置 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1驱动部(27)使滑 块 (35)从嵌合完成位置向 锁 定解除位置移动,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并且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随着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杆(22),第2驱动部(28)从滑块(35)离开,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且杆(22)处于切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33)卡止于滑块(35),从而限制杆向嵌合位置侧转动。,下面是杆式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壳体;
第2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脱离;
杆,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
,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
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凸轮槽容许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通过在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槽滑接,从而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
第1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转动到比所述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所述第1驱动部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完成位置向比所述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定解除位置平行移动;
第2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且随着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所述杆,所述第2驱动部相对于所述滑块离开;以及
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杆,通过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且所述杆处于所述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滑块,从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槽具有入口侧倾斜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开始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进入所述凸轮槽的过程中,所述入口侧倾斜部能利用所述凸轮从动件的按压而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槽形成有增力用倾斜部,在所述杆于所述切换位置和所述嵌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增力用倾斜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滑接,
所述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设定为比所述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块形成有脱离用受压面和嵌合用受压面,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脱离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嵌合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脱离用受压面与所述嵌合用受压面之间,所述第1驱动部能沿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过度移位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杆,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限制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所述滑块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的相反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部与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连结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线规定为虚拟揺动线,且将穿过所述转动轴且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规定为虚拟基准线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中,所述虚拟揺动线相对于所述虚拟基准线的倾角设定为比45°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卡止凹部,其形成于所述杆,所述卡止凹部由相对于所述杆的转动方向倾斜且以钝角状相连的两个缓斜面构成;以及
卡止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突起卡止于所述卡止凹部的底部。

说明书全文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杆式连接器,在壳体设置有杆和滑,杆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若通过杆的驱动部与滑块的从动部之间的嵌合,从而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则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移动。通过在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滑动的过程中,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被牵引到滑块的凸轮槽,从而对方侧连接器与壳体嵌合。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5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当开始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时,在杆处于初始位置且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使对方侧连接器的凸轮销进入凸轮槽的入口。此时,若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侧错位,则由于通过驱动部与从动部的嵌合而使滑块也从嵌合开始位置错位,所以凸轮销无法进入凸轮槽,从而给嵌合作业带来障碍。
[0008]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顺利进行嵌合作业。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脱离;杆,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凸轮槽容许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通过在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槽滑接,从而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第1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转动到比所述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所述第1驱动部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完成位置向比所述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定解除位置平行移动;第2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且随着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所述杆,所述第2驱动部相对于所述滑块离开;以及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杆,通过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且所述杆处于所述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滑块,从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转动。
[0011] 发明效果
[0012] 当将处于嵌合状态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时,使杆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在此期间,在杆到达切换位置为止,第1驱动部使滑块从嵌合完成位置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为止,在滑块到达锁定解除位置之后,随着杆的转动,第2驱动部使滑块移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之后,若使位于初始位置的杆返回到切换位置为止,因为第2驱动部相对于滑块离开,滑块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若杆返回到切换位置,则因为卡止部卡止于滑块,所以杆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若杆的转动被限制,则因为滑块不移动而以保持原状态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所以凸轮槽在容许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的位置等待接纳凸轮从动件。因此,根据本发明,能顺利地进行嵌合作业。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1的构成杆式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4] 图2是示出已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5] 图3是示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0016] 图4是示出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
[0017] 图5是示出从已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到已将杆转动到切换位置为止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
[0018] 图6是示出已将切换位置的杆向初始位置转动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
[0019] 图7是示出在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已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杆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
[0020] 图8是将通过处于脱离状态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较浅地嵌合,从而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状态示出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
[0021] 图9是示出从已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向初始位置转动杆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 图10是示出已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0023] 图11是示出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0024] 图12是示出滑块的立体图。
[0025] 图13是示出滑块的仰视图。
[0026] 图14是示出杆的立体图。
[0027] 图15是示出杆的左侧视图。
[0028] 图16是示出沿图15的D-D线的剖视图。
[0029] 图17是示出电线盖的俯视图。
[0030] 图18是示出电线盖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凸轮槽具有入口侧倾斜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开始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进入所述凸轮槽的过程中,所述入口侧倾斜部能利用所述凸轮从动件的按压而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根据此结构,仅通过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从而滑块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且杆处于能转动的状态。因此,在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之前,不需要进行使滑块返回到锁定解除位置的作业。
[0032]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凸轮槽形成有增力用倾斜部,在所述杆于所述切换位置和所述嵌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增力用倾斜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滑接,所述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设定为比所述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大。因为增力用倾斜部是从滑块侧向凸轮从动件侧施加较大的力的区域,所以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两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大,增力功能越高。因为一方的入口侧倾斜部是从凸轮从动件侧向凸轮槽侧施加按压力的区域,所以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两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小,越能提高对滑块的按压力。
[0033]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滑块形成有脱离用受压面和嵌合用受压面,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脱离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嵌合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脱离用受压面与所述嵌合用受压面之间,所述第1驱动部能沿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位。根据此结构,在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杆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因为第1驱动部不对滑块施加驱动力,所以能将滑块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
[0034] 本发明也可以具备过度移位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杆,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限制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所述滑块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根据此结构,当进行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的作业时,能防止杆过度地转动以及滑块过度地移动。
[0035]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2驱动部与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长。根据此结构,在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杆的过程中,就算该转动角度小,也能确保滑块的移动尺寸较大。
[0036]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将连结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线规定为虚拟揺动线,且将穿过所述转动轴且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规定为虚拟基准线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中,所述虚拟揺动线相对于所述虚拟基准线的倾角设定为比45°大。根据此结构,当第2驱动部在虚拟揺动线相对于虚拟基准线的倾角处于比45°大的范围转动时,第2驱动部沿与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比第2驱动部沿与滑块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大。因此,就算在使杆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时的第2驱动部的转动角度较小,也能确保滑块的移动尺寸较大。
[0037] 本发明也具备卡止凹部和卡止突起,卡止凹部形成于所述杆,所述卡止凹部由相对于所述杆的转动方向倾斜且以钝角状相连的两个缓斜面构成,卡止突起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突起卡止于所述卡止凹部的底部。根据此结构,利用卡止突起和卡止凹部的卡止而能将杆保持于初始位置。因为卡止凹部由以钝角状相连的两个缓斜面构成,所以卡止凹部和卡止突起的卡止形成为半锁定的形态。因此,使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侧转动时的作业性优良。
[0038] <实施例1>
[0039] 以下,参照图1~18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然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9的下方定义为前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9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10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0040] 本实施例1的杆式连接器构成为具备:第1连接器10,其安装于线束(省略图示)的端部;以及第2连接器50,其安装于电路板(省略图示)的上表面。第1连接器10从后方与第2连接器50嵌合。即、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50通过沿前后方向相对移位而进行嵌合或脱离。
[0041] <第1连接器10>
[0042] 第1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11;多个阴型的第1端子零件20,其安装于第1壳体11;合成树脂制的杆22,其能转动地安装于第1壳体11;以及上下对称的一对合成树脂制的滑块35,其能滑动地安装于第1壳体11。
[0043] <第1壳体11>
[0044] 如图1、2、9、10所示,第1壳体11构成为具备:壳体主体12,其呈左右方向长的块状;以及电线盖18。壳体主体12构成为具备:外壳13,其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箱状;以及内壳14,其安装于外壳13的内部。多个第1端子零件20收纳于内壳14的内部。与第1端子零件20连接的电线21从壳体主体12的后表面导出。
[0045] 在外壳13的内周与内壳14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向后方开放的嵌合空间15。第2连接器50的罩部53嵌入于嵌合空间15。在外壳13的上下两壁部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导向凹部16,一对导向凹部16形成为内表面(与嵌合空间15相对的面)凹陷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凹部16的左右两端在外壳13的外表面开口。
[0046] 在外壳13的左端部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轴承部17(参照图4)。一对轴承部17在上下方向配置于位于一对导向凹部16之间。一对轴承部17在前后方向配置于壳体主体12(第1壳体11)的前端部。轴承部17以能转动杆22的方式支承转动杆22。
[0047] 电线盖18以覆盖壳体主体12的后表面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12。从壳体主体12的后表面向后方导出的多根电线21以在电线盖18的内部转向左方的方式被弯曲。在电线盖18的上下两外表面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卡止突起19(参照图1、2、11、17、18)。如图2所示,卡止突起19配置于电线盖18(第1壳体11)的左端部。
[0048] <杆22>
[0049] 杆22是具备上下对称的一对板状的臂部23、将一对臂部23的基端部彼此连结的板状的连结部24以及将一对臂部23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板状的操作部25的单一部件。
[0050] 在连结部24形成有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上下对称的一对转动轴26。杆22以将转动轴26与轴承部17嵌合的状态安装于第1壳体11。杆22形成为能以转动轴26为支点在嵌合位置(参照图1、2、4)与初始位置(参照图6、9)之间遍布约96°的范围转动。在杆22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转动轴26位于连结部24的前端部。在杆22处于切换位置以及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转动轴26位于连结部24的右端部。
[0051] 在杆22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部25位于转动轴26的右方。在杆2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部25位于转动轴26的后方。在嵌合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设定有切换位置(参照图5、7、8)。该切换位置是使杆22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侧转动约6°的角度的位置。
[0052] 在两臂部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靠近连结部24侧的端部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第1驱动部27。第1驱动部27从臂部23的内表面以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压花状地突出。在杆22处于嵌合位置时,第1驱动部27位于转动轴26的斜右后方,在杆22处于切换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第1驱动部27位于转动轴26的斜左后方。
[0053] 在杆22于嵌合位置与切换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1驱动部27边描绘圆弧边大致向左方(沿滑块35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移位。在杆22于切换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1驱动部27边描绘圆弧边大致沿上下方向(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移位。
[0054] 在两臂部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靠近连结部24侧的端部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第2驱动部28。第2驱动部28从臂部23的内表面以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压花状地突出。从转动轴26到第2驱动部28为止的距离设定为比从转动轴26到第1驱动部27为止的距离长。
[0055] 当杆22处于嵌合位置时,第2驱动部28位于转动轴26的斜右后方且位于第1驱动部27的斜右前方。当杆22处于切换位置时,第2驱动部28位于转动轴26的几乎正后方且位于第
1驱动部27的斜后方。当杆2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2驱动部28位于转动轴26的斜左方且位于第1驱动部27的斜右后方。
[0056] 在杆22于嵌合位置与切换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边描绘圆弧边相对于滑块35的移动方向沿倾斜方向移位。在杆22于嵌合位置与切换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边描绘圆弧边沿大致左右方向(沿滑块35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移位。
[0057] 在上下两臂部23的内表面形成有上下对称的一对卡止凹部29。如图11、16所示,卡止凹部29由两个缓斜面30构成,两个缓斜面30相对于杆22的转动方向倾斜并以钝角状相连。缓斜面30以接近与杆22的转动方向几乎平行的角度倾斜。在杆2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电线盖18(第1壳体11)的卡止突起19卡止于卡止凹部29的底部31。
[0058] 在连结部24形成有退避槽32,退避槽32用于避免与滑块35中的包含后述的止动部44的左端部发生干渉。同样,在连结部24中形成有卡止部33,卡止部33形成为从退避槽32的开口缘部向退避槽32的内侧突出。在杆22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卡止部33位于连结部24的后端部。在杆22处于切换位置以及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卡止部33位于连结部24的左端部。
[0059] 在杆22形成有过度移位限制部34。过度移位限制部34形成为将上下两臂部23中的连结部24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板状。过度移位限制部34与连结部24中的卡止部33侧的端缘部相连。在杆22处于切换位置以及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过度移位限制部34设置为从左边与滑块35的左端缘部对置。
[0060] <滑块35>
[0061] 因为一对滑块35是上下对称的,所以以下对位于上侧的滑块35进行说明,省略对下侧的滑块35的说明。滑块35形成为俯视形状为左右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滑块35在使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与导向凹部16嵌合的状态下安装于第1壳体11。滑块35能在嵌合开始位置(参照图6、7)与嵌合完成位置(参照图4)之间平行地移动。滑块35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第1连接器10(第1壳体11)与第2连接器50(第2壳体51)的嵌合以及脱离方向正交的方向。
[0062] 滑块35的内表面(下表面)面向嵌合空间15内。在滑块35的内表面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3个凸轮槽36。凸轮槽36的入口配置为在滑块35的前端缘开口。凸轮槽36中的入口以及与入口相连的区域形成为入口侧倾斜部37。入口侧倾斜部37相对于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和脱离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倾斜。
[0063] 凸轮槽36中的比入口侧倾斜部37靠里侧(后方)的区域形成为增力用倾斜部38。与入口侧倾斜部37相同,增力用倾斜部38也相对于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和脱离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倾斜。但是,入口侧倾斜部37相对于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和脱离方向(前后方向)的倾角设定为比增力用倾斜部38相对于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和脱离方向(前后方向)的倾角小。
[0064] 在滑块35的左端部形成有从动部39,从动部39形成为从滑块35的上表面(与杆22的臂部23对置的外表面)凸出。在从动部39形成有从动槽40,从动槽40形成为俯视形状为向后方开放的大致U字形。与从动部39的右方(滑块35在向嵌合完成位置侧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前方)相对的面形成为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从动面41。第2驱动部28形成为与从动面41抵接。
[0065] 从动槽40的内表面中的右侧的面形成为嵌合用受压面42。从动槽40的内表面中的左侧(滑块35在向嵌合开始位置侧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面形成为脱离用受压面43。在从动槽40收纳有第1驱动部27。嵌合用受压面42与脱离用受压面43之间的左右方向(滑块
35的移动方向)的间隔设定为尺寸比第1驱动部27的外径大。
[0066] 在滑块35的左端缘部(滑块35向嵌合开始位置侧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前侧的端缘部)形成有止动部44。止动部44的俯视形状形成为从滑块35的左端缘部的前端部向左方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杆22的卡止部33能与止动部44抵接。
[0067] <第2连接器50>
[0068] 第2连接器5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2壳体51以及安装于第2壳体51的多个阳型的第2端子零件55。如图10所示,第2壳体51是具备呈壁状的端子保持部52以及从端子保持部52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的方筒状的罩部53的单一部件。
[0069] 第2端子零件55折弯成大致L字形,第2端子零件55的前端侧部分与电路板(省略图示)连接。第2端子零件55的后端侧部分贯通端子保持部52并收纳于罩部53内。在构成罩部53的上下两壁部的外表面分别突出形成有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3个凸轮从动件54。
[0070] <实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71] 在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50脱离的状态下,滑块35临时保持于嵌合开始位置,杆22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如图6所示,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滑块35的止动部44在杆22的卡止部33的后方(即,处于初始位置或者切换位置的杆22向嵌合位置侧转动时的、卡止部33的移动方向前方)等待接受卡止。因此,如图7所示,就算使杆22向嵌合位置侧转动,因为卡止部33与止动部44碰触,所以杆22被锁定为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
[0072] 在从杆22处于初始位置且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将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嵌合时,以将内壳14嵌入罩部53内,将外壳13外嵌于罩部53,并将罩部53收纳到嵌合空间15内的方式,将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较浅地嵌合。于是,如图8所示,因为凸轮从动件54进入凸轮槽36的入口而按压入口侧倾斜部37,所以滑块35从嵌合开始位置被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
[0073] 在这期间,因为第2驱动部28被从动面41按压,所以卡止凹部29与卡止突起19的半锁定卡止被解除,杆22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切换位置。另外,第1驱动部27以边远离嵌合用受压面42边接近脱离用受压面43的方式相对移位,但是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如图8所示,若滑块35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则在卡止部33的后方对置的止动部44向卡止部33的斜右后方位置(从卡止部33的转动轨迹向右方偏离的位置)退避,所以杆22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容许。
[0074] 若从滑块35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使杆22转动到嵌合位置侧,则在转动初期,第1驱动部27边从脱离用受压面43远离边接近嵌合用受压面42。因此,第1驱动部27在与嵌合用受压面42抵接为止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并且,因为第2驱动部28从滑块35分开,所以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
[0075] 因为在第1驱动部27与嵌合用受压面42抵接之后,随着杆22的转动,第1驱动部27向右方按压嵌合用受压面42,所以滑块35向嵌合完成位置侧移动。因为随着滑块35的移动,凸轮从动件54与凸轮槽36的增力用倾斜部38滑接,所以第1壳体11被朝向第2壳体51侧牵引,从而进一步进行两连接器10、50的嵌合动作。
[0076] 并且,如图4所示,若杆22到达嵌合位置,则滑块35到达嵌合完成位置,两壳体11、51(两连接器10、50)处于嵌合状态。并且,因为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相对于从动部39向右方离去,所以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
[0077] 在将嵌合状态的两壳体11、51脱离时,使位于嵌合位置的杆22转动到初始位置为止。因为在杆22到达切换位置为止的期间,第1驱动部27向右方按压脱离用受压面43并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所以滑块35从嵌合完成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随着滑块35的移动,第1壳体11利用凸轮从动件54与增力用倾斜部38滑接而相对于第2壳体51离开。
[0078] 在杆22到达切换位置为止的期间,第2驱动部28以从右方追赶滑块35的从动部39的方式接近从动部39,但是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另外,杆22的卡止部33从向左方移动的滑块35的止动部44的斜左后方边画圆弧边接近止动部44。但是,在滑块35到达锁定解除位置为止的期间,止动部44只在脱离卡止部33的转动轨道的区域移动。由此,因为卡止部33不与止动部44干渉,所以杆22的转动动作没有被滑块35妨碍。
[0079] 接着,如图5所示,若杆22到达切换位置,则滑块35到达锁定解除位置的同时,第2驱动部28与从动面41抵接。此时,没有完成两壳体11、51的嵌合动作。在杆22处于切换位置且滑块35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连结第2驱动部28与杆22的转动轴26的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呈大致直角。虚拟基准线VS是穿过杆22的转动轴26且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因此,在杆22于切换位置的附近区域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的移位方向成为大致左右方向(即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卡止部33的右端与止动部44的左端处于在左右方向相邻且在前后方向相邻的位置关系。
[0080] 在杆22到达切换位置之后,仍保持该状态继续进行杆22的转动操作。因为在杆22从切换位置转动到初始位置为止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向左方按压从动面41从而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所以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在这期间,通过凸轮从动件54与增力用倾斜部38的滑接,从而进一步使两壳体11、51分开。
[0081] 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期间,第1驱动部27从嵌合用受压面42离开且在从动槽40的内部相对地向右方移位,但是第1驱动部27不与脱离用受压面43抵接,所以没有从第1驱动部27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另外,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且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嵌合开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卡止部33以远离止动部44的方式向前方移位且止动部44以接近卡止部33的方式向左方移位。
[0082] 接着,若杆22到达初始位置且滑块35到达嵌合开始位置,则两壳体11、51的脱离完成。如图6所示,在脱离完成状态下,凸轮从动件54能向凸轮槽36的外部脱离。另外,止动部44设置为从后方与卡止部33对置。此时的止动部44的位置成为使杆22向嵌合位置侧(切换位置侧)转动时的卡止部33的转动轨迹上的位置。
[0083] 因为若杆22转动到初始位置为止,则杆22的卡止凹部29的底部31与第1壳体11的卡止突起19以半锁定状态卡止,所以杆22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另外,在对位于初始位置的杆22作用外力,从而杆22向嵌合位置侧转动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因为在杆22到达切换位置时,卡止部33与止动部44碰撞而处于卡止状态,所以杆22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
[0084] 并且,若杆22到达切换位置,则第1驱动部27与嵌合用受压面42抵接,但是杆22被锁定为转动限制状态,所以第1驱动部27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另外,在滑块35和第1壳体11设置有半锁定的临时保持手段(省略图示),临时保持手段通过相互卡止而使滑块35停留在嵌合开始位置。因此,滑块35被确实地保持于嵌合开始位置,凸轮槽36的入口被临时保持于容许凸轮从动件54进入的位置。并且,因为在杆22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切换位置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从从动面41离开,所以不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
[0085] 本实施例1的杆式连接器是用于实现顺利进行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作业,杆式连接器具备杆22和滑块35。杆22安装于第1壳体11,并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35安装于第1壳体11,并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在滑块35形成有凸轮槽36。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第2壳体51的凸轮从动件54进入凸轮槽36的入口被容许。通过在滑块35从嵌合开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凸轮从动件54与凸轮槽36滑接,从而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嵌合。
[0086] 在杆22形成有第1驱动部27和第2驱动部28。在杆22从嵌合位置转动到比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第1驱动部27使滑块35从嵌合完成位置向比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锁定解除位置平行地移动。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
[0087] 另外,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随着杆22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第2驱动部28相对于滑块35离开。此外,在杆22形成有卡止部33。通过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且杆22处于切换位置的状态下,卡止部33卡止于滑块35,从而杆22向嵌合位置侧转动被限制。
[0088] 在将处于嵌合状态的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脱离时,使杆22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在此期间,在杆22到达切换位置为止,第1驱动部27使滑块35从嵌合完成位置转动到锁定解除位置为止,在滑块35到达锁定解除位置之后,随着杆22的转动,第2驱动部28使滑块35移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即,在切换位置用于使滑块35向嵌合开始位置侧移动的驱动手段从第1驱动部27被切换到第2驱动部28。
[0089] 若在滑块35向嵌合开始位置移动之后,使位于初始位置的杆22返回到切换位置为止,则因为第2驱动部28从滑块35离开,所以滑块35停留在嵌合开始位置。若杆22返回到切换位置,则因为卡止部33卡止于滑块35,所以杆22朝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因为若杆22的转动被限制,则滑块35不移动而停留在嵌合开始位置,所以凸轮槽36在容许第2壳体51的凸轮从动件54进入的位置等待接纳凸轮从动件54。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能顺利地进行当将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嵌合时的作业。
[0090] 另外,滑块35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脱离方向大致正交,凸轮槽36具有入口侧倾斜部37。在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开始且凸轮从动件54进入凸轮槽36的过程中,凸轮从动件54的按压力被施加于入口侧倾斜部37,滑块35通过该按压力而从嵌合开始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根据此结构,仅通过使凸轮从动件54进入凸轮槽36,从而滑块35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由此杆22处于能转动的状态。因此,在使凸轮从动件54进入凸轮槽36之前,不需要进行使滑块35返回到锁定解除位置的作业。
[0091] 另外,在凸轮槽36形成有增力用倾斜部38。在杆22于切换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凸轮从动件54与增力用倾斜部38滑接。入口侧倾斜部37相对于前后方向(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51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设定为比增力用倾斜部3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角小。
[0092] 因为增力用倾斜部38是从滑块35侧向凸轮从动件54侧施加较大的力的区域,所以增力用倾斜部38相对于两壳体11、51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大,越能提高增力功能。因为一方的入口侧倾斜部37是从凸轮从动件54侧向凸轮槽36侧施加按压力的区域,所以入口侧倾斜部37相对于两壳体11、51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小,越能提高朝滑块35的按压力。
[0093] 另外,在滑块35形成有脱离用受压面43和嵌合用受压面42,在杆22从嵌合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脱离用受压面43被第1驱动部27按压,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嵌合用受压面42被第1驱动部27按压。在脱离用受压面43与嵌合用受压面42之间,第1驱动部27能沿左右方向(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位。根据此结构,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杆22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因为第1驱动部27没有对滑块35施加驱动力,所以能将滑块35预先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
[0094] 另外,在杆22形成有过度移位限制部34。就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滑块35想要向与嵌合完成位置相反的左侧移动,因为滑块35与过度移位限制部34碰触,所以滑块35不向嵌合完成位置的相反侧移动。因此,当进行将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51脱离的作业时,能防止杆22过度地转动以及滑块35过度地移动。
[0095] 另外,第2驱动部28与作为杆22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26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第1驱动部27与转动轴26之间的距离长。根据此结构,在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杆22的过程中,就算该转动角度小,也能确保滑块35的移动尺寸较大。
[0096]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将连结作为杆22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26与第2驱动部28的线规定为虚拟揺动线VL,将穿过转动轴26且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规定为虚拟基准线VS。并且,在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朝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的倾角限定于比45°大的范围。
[0097] 具体地讲,在杆22从嵌合位置转动到切换位置为止且第2驱动部28与滑块35抵接的状态下,连结第2驱动部28和转动轴26的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成为大致直角。另外,就算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且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推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的状态下,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也成为大致直角。
[0098] 如果在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中,在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的倾角比45°小的情况下,第2驱动部28沿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平行地移动的距离比第2驱动部28沿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垂直地移动的距离小。因此,就算杆22的转动角度大,滑块35移动的距离也较小。
[0099]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1中,在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中,使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的倾角比45°大。只要在虚拟揺动线VL相对于虚拟基准线VS的倾角比45°大的范围内使第2驱动部28转动,则第2驱动部28沿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虚拟基准线VS)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变得比第2驱动部28沿与滑块35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大。因此,就算当使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时的第2驱动部28的转动角度较小,也能确保滑块35的移动尺寸较大。
[0100] 另外,在杆22形成有卡止凹部29,卡止凹部29由相对于杆22的转动方向倾斜且以钝角状相连的两个缓斜面30构成。另一方面,在第1壳体11形成有卡止突起19,卡止突起19在杆2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卡止于卡止凹部29的底部31。
[0101] 根据此结构,通过卡止突起19与卡止凹部29卡止,从而能将杆22保持于初始位置。因为卡止凹部29由以钝角状相连的两个缓斜面30构成,所以卡止凹部29与卡止突起19的卡止形成为半锁定的形态。因此,当使杆22从初始位置朝嵌合位置侧转动时的作业性优良。
[0102] <其他实施例>
[010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104] (1)在上述实施例中,仅通过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的入口,从而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且杆处于能转动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在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之前,使滑块向锁定解除位置返回。
[0105] (2)在上述实施例中,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比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大,但是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也可以与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相同。
[0106] (3)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轴与第2驱动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转动轴与第1驱动部之间的距离长,但是转动轴与第2驱动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设定为比转动轴与第1驱动部之间的距离短,也可以设定为与转动轴和第1驱动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0107] (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杆从嵌合位置转动到切换位置为止且第2驱动部与滑块抵接的状态下,连结第2驱动部和杆的转动轴的虚拟揺动线形成为与滑块的移动方向成大致直角,该虚拟揺动线也可以相对于滑块的移动方向成较大的角度。
[0108] (5)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连结杆的转动轴与第2驱动部的线规定为虚拟揺动线,将穿过转动轴且与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规定为虚拟基准线的基础上,在第2驱动部推动滑块的过程中,虚拟揺动线相对于虚拟基准线的倾角限定于比45°大的范围内,但不限于此,在第2驱动部推动滑块的过程中,虚拟揺动线相对于虚拟基准线的倾角也包含比45°小的范围。
[0109] 附图标记说明
[0110] 11…第1壳体
[0111] 19…卡止突起
[0112] 22…杆
[0113] 26…转动轴
[0114] 27…第1驱动部
[0115] 28…第2驱动部
[0116] 29…卡止凹部
[0117] 30…缓斜面
[0118] 31…卡止凹部的底部
[0119] 33…卡止部
[0120] 34…过度移位限制部
[0121] 35…滑块
[0122] 36…凸轮槽
[0123] 37…入口侧倾斜部
[0124] 38…增力用倾斜部
[0125] 42…嵌合用受压面
[0126] 43…脱离用受压面
[0127] 51…第2壳体
[0128] 54…凸轮从动件
[0129] VL…虚拟揺动线
[0130] VS…虚拟基准线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杆式连接器 2020-05-11 188
一种连接杆 2020-05-11 766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569
连接杆 2020-05-11 474
杆连接件 2020-05-11 998
杆连接器 2020-05-11 38
杆连接件 2020-05-11 762
床杆连接器 2020-05-12 35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696
连接杆 2020-05-11 48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