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

阅读:425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杆式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防止异物侵入的杆式连接器。具备:阳侧壳体(10),具有形成有第1贯通孔(23)和第2贯通孔(24)的底壁部(11)(背壁部)、从底壁部(11)的外周缘向 正面 侧延伸的罩部(12);阴侧壳体(30),能收容于罩部(12)内;杆(33),安装于阴侧壳体(30),通过从初始 位置 向嵌合位置转动而使两壳体(10、30)嵌合;臂部(36),构成杆(33),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与罩部(12)的内壁面之间;第1封闭部(40)及第2封闭部(41),形成于臂部(36),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贯通孔(23、24)的上方(正面侧),将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杆(33)的间隙封闭。,下面是杆式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阳侧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背壁部、从所述背壁部的外周缘向正面侧延伸的罩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的凸轮从动件;
阴侧壳体,其能收容于所述罩部内;
杆,其安装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嵌合;
臂部,其构成所述杆,配置于所述阴侧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之间;以及封闭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正面侧并将所述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和所述杆的间隙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受部,其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突出;以及
校正用突起,其形成于所述臂部的外表面,通过卡止于所述接受部从而校正所述阴侧壳体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姿势,
所述封闭部与所述校正用突起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呈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脱模槽,其为了形成所述接受部而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与所述贯通孔连通;以及导槽,其以与所述脱模槽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构成用于使所述校正用突起从所述罩部的所述正面开口部向所述接受部的背面侧移动的路径,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封闭部收容于所述导槽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中离所述臂部的转动中心最远的端部成为用于对所述杆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在所述臂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肋状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封闭部相连并朝向所述操作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的内壁面形成有使所述罩部的所述正面开口部和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槽,
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封闭部收容于所述导槽的内部。

说明书全文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杆式连接器,其具备可动地安装有杆的第1连接器壳体、和第2连接器壳体。第2连接器壳体具有正面开放的外筒壁部、和将外筒壁部的背面封闭的封闭壁部。当将第1连接器壳体收容于外筒壁部内使杆转动时,形成于杆上的作用点用突起部与形成于外筒壁部的内壁面的突起卡合突部卡止,从而两连接器壳体嵌合。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1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突起卡合突部因为以使作用点用突起部不向外筒壁部的正面侧移动的方式卡止,所以面向外筒壁部的背面侧。因此,在封闭壁部开设有通过模具成型突起卡合突部时所形成的贯通形式的脱模孔。另外,在外筒壁部的内表面中与突起卡合突部邻接的区域形成有成为移动路径的突起部导槽,该移动路径用于使作用点用突起部到达突起卡合突部。
[0008] 该突起部导槽和脱模孔与突起卡合突部之间的脱模空间连通。因此,当针状的异物从外筒壁部的正面侧进入到突起部导槽时,有该针状的异物在脱模空间通过并贯通脱模孔的担心。因此,在电路基板以接近或者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封闭壁部的背面的情况下,有贯通脱模孔的针状的异物与电路基板接触的担心。
[0009]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防止异物侵入。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2] 阳侧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背壁部、从所述背壁部的外周缘向正面侧延伸的罩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的凸轮从动件;
[0013] 阴侧壳体,其能收容于所述罩部内;
[0014] 杆,其安装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嵌合;
[0015] 臂部,其构成所述杆,配置于所述阴侧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之间;以及
[0016] 封闭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正面侧并将所述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和所述杆的间隙封闭。
[0017] 发明效果
[0018] 因为在贯通孔的正面侧存在将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和杆的间隙封闭的封闭部,所以能防止异物侵入到罩部内。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阴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0] 图2是表示杆转动到嵌合位置且阳侧连接器和阴侧连接器正式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1]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0022] 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0023] 图5是图3的C-C线剖视图。
[0024] 图6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阴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5] 图7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且阳侧连接器和阴侧连接器较浅地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6] 图8是图7的D-D线剖视图。
[0027] 图9是图7的E-E线剖视图。
[0028] 图10是表示杆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阴侧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9] 图11是表示杆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阴侧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0] 图12是表示杆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阴侧连接器的后视图。
[0031] 图13是杆的立体图。
[0032] 图14是阳侧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阳侧壳体
[0035] 11:底壁部(背壁部)
[0036] 12:罩部
[0037] 13:上面开口部(正面开口部)
[0038] 15:凸轮从动件
[0039] 17:第1导槽(导槽)
[0040] 18:第2导槽(连通槽)
[0041] 19:第1脱模槽(脱模槽)
[0042] 20:第2脱模槽(连通槽)
[0043] 21:第1接受部(接受部)
[0044] 23:第1贯通孔(贯通孔)
[0045] 24:第2贯通孔(贯通孔)
[0046] 30:阴侧壳体
[0047] 33:杆
[0048] 36:臂部
[0049] 38:操作部
[0050] 39:校正用突起
[0051] 40:第1封闭部(封闭部)
[0052] 41:第2封闭部(封闭部)
[0053] 42:第1延长部(延长部)
[0054] 43:第2延长部(延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本发明也可以为,具备:接受部,其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突出;以及校正用突起,其形成于所述臂部的外表面,通过卡止于所述接受部从而校正所述阴侧壳体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姿势,所述封闭部与所述校正用突起相连。根据该构成,因为封闭部和校正用突起相连,所以能利用封闭部加强校正用突起。
[0056]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封闭部呈弧状。根据该构成,封闭部由于呈弧状从而刚性提高,所以校正用突起的加强功能优良。
[0057] 本发明也可以为,具备:脱模槽,其为了形成所述接受部而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与所述贯通孔连通;以及导槽,其以与所述脱模槽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构成用于使所述校正用突起从所述罩部的所述正面开口部向所述接受部的背面侧移动的路径,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封闭部收容于所述导槽的内部。
[0058] 根据该构成,有可能由导槽和脱模槽构成从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到贯通孔的异物侵入路径,但是在杆位于嵌合位置时,即使臂部相对于罩部向正面侧稍微相对移位,封闭部也保持为收容于导槽的内部的状态,所以能防止异物侵入到罩部内。
[0059]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臂部中离所述臂部的转动中心最远的端部成为用于对所述杆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在所述臂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肋状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封闭部相连并朝向所述操作部延伸。
[0060] 根据该构成,能利用肋状的延长部加强臂部的整体,并且也能加强封闭部。
[0061] 本发明也可以为,在所述罩部的内壁面形成有使所述罩部的所述正面开口部和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槽,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封闭部收容于所述导槽的内部。
[0062] 根据该构成,有可能由连通槽构成从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到贯通孔的异物侵入路径。但是,在杆位于嵌合位置时,即使臂部相对于罩部向正面侧稍微相对移位,封闭部也保持为收容于连通槽的内部的状态,所以能防止异物侵入到罩部内。
[0063] <实施例1>
[0064] 以下,参照图1~图1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图7、图10、图14中的下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3、图4、图6、图8、图9、图11~图13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图3、图5、图7、图8、图10、图11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在图4、图9、图12中,左右表示成反向。
[0065] 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构成为具备:阳侧连接器M,其安装于电路基板P的表面;以及阴侧连接器F,其能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在本实施例中,电路基板P平地设置,电路基板P的表面面向上方。
[0066] <阳侧连接器M>
[0067] 阳侧连接器M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阳侧壳体10,其以载置于电路基板P的表面的方式安装;以及多个细长的直线状的阳端子配件25,其安装于阳侧壳体10。
[0068] 阳侧壳体10具备:水平的底壁部11(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壁部),其以与电路基板P靠近并相对的方式、或者以与电路基板P呈面接触状抵接的方式配置;以及方筒状的罩部12,其从底壁部11的外周缘向正面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上方)延伸。阳端子配件25以上下贯通底壁部11的方式安装,阳端子配件25的上端侧区域收容于罩部12内,阳端子配件25的下端部在底壁部11的下方连接到电路基板P。
[0069] 罩部12的上端的整个区域作为上面开口部13(权利要求所述的正面开口部)开放。在构成周壁部的后面壁14的内表面突出形成有凸轮从动件15。如图3、图8、图14所示,在构成周壁部的前面壁16的内表面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导槽17(权利要求所述的导槽)和第2导槽18(权利要求所述的连通槽),第1导槽17从上面开口部13朝向底壁部11延伸,第2导槽
18配置于比第1导槽17靠左方,且从上面开口部13朝向底壁部11延伸。
[0070] 同样,如图3、图8所示,在前面壁16的内表面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脱模槽19(权利要求所述的脱模槽)和第2脱模槽20(权利要求所述的连通槽),第1脱模槽19与第1导槽17中除与上面开口部13面对的上端部之外的区域连通,2脱模槽20配置于比第1脱模槽19靠左方,与第2导槽18中除与上面开口部13面对的上端部之外的区域连通。上下方向上的第1脱模槽19和第2脱模槽20的形成区域是遍及从比上面开口部13稍靠下方的位置到达底壁部11的位置的范围。
[0071] 在前面壁16的内表面的上端部(上面开口部13的附近位置)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接受部21(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受部)和第2接受部22,第1接受部21与第1脱模槽19的上端面对,第2接受部22配置于比第1接受部21靠左方。第1接受部21和第2接受部22通过卡止后述的杆33的校正用突起39,从而发挥对两连接器F、M的姿势的倾斜进行校正的功能。
[0072] 在底壁部11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贯通孔23(权利要求所述的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24(权利要求所述的贯通孔),第1贯通孔23在上下方向上与第1接受部21相对,第2贯通孔24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接受部22相对。第1贯通孔23通过第1导槽17和第1脱模槽19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连通。由此,当从正面侧观察罩部12时,能通过第1导槽17和第1脱模槽19目视第1贯通孔23。因此,第1导槽17和第1脱模槽19可成为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到第1贯通孔23的异物侵入路径。
[0073] 第2贯通孔24通过第2导槽18和第2脱模槽20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连通。由此,当从正面侧观察罩部12时,能通过第2导槽18和第2脱模槽20目视第2贯通孔24。因此,第2导槽18和第2脱模槽20可成为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到第2贯通孔24的异物侵入路径。
[0074] <阴侧连接器F>
[0075] 阴侧连接器F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30、多个阴端子配件(图示省略)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杆33。阴侧壳体30呈状,在其内部收容有多个阴端子配件。在阴侧壳体30中形成有收容空间31,收容空间31沿着阴侧壳体30的上表面的后端缘在左右方向呈狭缝状开口。在收容空间31和阴侧壳体30的前表面形成有一对支撑轴32。
[0076] 杆33是单一部件,具备:呈板状的凸轮功能部34,其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细长的呈板状的臂部36,其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以及操作部38。在凸轮功能部34上形成有凸轮槽35。凸轮功能部34收容于收容空间31内,臂部36以沿着阴侧壳体30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
[0077] 杆33通过使凸轮功能部34和臂部36的轴承孔37嵌合于支撑轴32,从而在初始位置(参照图1~4、图10、图11)与嵌合位置(参照图6~图9)之间能相对旋转地安装于阴侧壳体30。操作部38位于比轴承孔37靠左方,将凸轮功能部34和臂部36的外缘部中离轴承孔37最远的端部彼此连结。
[0078] 当将两连接器F、M嵌合时,在杆33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阴侧壳体30从阳侧连接器M的上方较浅地嵌入到罩部12,在凸轮槽35的入口收容凸轮从动件15。接着,当抓住操作部38使杆33向嵌合位置侧转动时,通过凸轮从动件15和凸轮槽35的卡合的凸轮作用,阴侧连接器F被向阳侧连接器M侧拉入。然后,当杆33到达嵌合位置时,两连接器F、M成为正式的嵌合状态。
[0079] 在将两连接器F、M嵌合的过程、及两连接器F、M已正式嵌合的状态下,臂部36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前表面与罩部12的前面壁16的间隙,臂部36的至少一部分与阴侧壳体30一起收容于罩部12的内部。并且,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过程中,臂部3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与操作部38相反侧的端部(靠近轴承孔37的侧的端部)在靠近第1导槽17、第1脱模槽19及第1接受部21的位置上移位。
[0080] 在该臂部36中的与操作部38相反侧的右端部形成有校正用突起39。校正用突起39是从臂部36的外周缘向与操作部38(轴承孔37)相反的左方突出、并且从臂部36的外表面(前表面)朝向罩部12的前面壁16突出的形式。在杆33位于初始位置且使阴侧壳体30较浅地进入到罩部12的状态下,校正用突起39收容于第1导槽17内。当使杆33从该状态向嵌合位置侧转动时,校正用突起39靠近第1接受部21。
[0081] 并且,在杆33即将到达嵌合位置之前,校正用突起39相对于第1接受部21从下侧(底壁部11侧)抵接而成为卡止状态。此时,阴侧壳体30取得相对于阳侧壳体10稍微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即,阴侧壳体30的前侧相对于阳侧壳体10稍微抬起的姿势)。该倾斜是因为,杆33的凸轮槽35和罩部12的凸轮从动件15的卡合仅在两壳体10、30的后侧进行。
[0082] 当杆33从校正用突起39卡止于第1接受部21的状态开始进一步转动到达嵌合位置时,通过以校正用突起39和第1接受部21的抵接部为支点、以操作部38为点、以臂部36的轴承孔37和支撑轴32的嵌合部为作用点的杠杆的作用,阴侧壳体30的姿势的倾斜得以校正。在此,校正用突起39是从臂部36的外表面向罩部12的前面壁16侧突出的形式,因此在与第1导槽17对应的对应区域,臂部36的外表面和前面壁16的内表面分开校正用突起39的突出尺寸。另外,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校正用突起39位于第1接受部21的下方,因此第1贯通孔23成为通过第1脱模槽19与第1导槽17连通的状态。
[0083] 假设在第1导槽17在上面开口部13处向罩部12的外部(上方)开放的情况下,有可能侵入到第1导槽17的异物经由第1脱模槽19在第1贯通孔23中通过并到达电路基板P的表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其对策,在臂部36形成第1封闭部40(权利要求所述的封闭部)。
[0084] 第1封闭部40是从臂部36的前表面(与前面壁16的相对面)向前面壁16侧呈肋状突出的形式。如图8、图11所示,第1封闭部40的主视形状呈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第1封闭部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右侧)的端部与校正用突起39相连。第1封闭部40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配置于从臂部36的外周缘向轴承孔37侧(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为下方)离开的区域。
[0085] 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第1封闭部40配置于比第1贯通孔23靠罩部12的正面侧,收容于第1导槽17内。并且,上面开口部13中的臂部36和前面壁16的间隙被该第1封闭部40封闭。由此,能防止异物从臂部36和前面壁16的间隙侵入到罩部12(第1脱模槽19)内。
[0086] 另外,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在与第2导槽18对应的对应区域,臂部36的外表面和前面壁16的内表面也分开校正用突起39的突出尺寸。另外,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在第2导槽18及第2脱模槽20中均不存在其它构件,所以第2贯通孔24成为通过第2脱模槽20与第2导槽18连通的状态。
[0087] 假设在第2导槽18在上面开口部13处向罩部12的外部(上方)开放的情况下,有可能侵入到第2导槽18的异物经由第2脱模槽20在第2贯通孔24中通过并到达电路基板P的表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其对策,在臂部36上形成有第2封闭部41(权利要求所述的封闭部)。
[0088] 第2封闭部41与第1封闭部40同样,是从臂部36的外表面(与前面壁16的相对面)向前面壁16侧呈肋状突出的形式。如图3、图11所示,第2封闭部41的主视形状形成上表面开放的、弯曲成方形的形状。第2封闭部41的整体配置于从臂部36的外周缘向轴承孔37侧(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为下方)离开的区域。
[0089] 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第2封闭部41的下侧部分以嵌合的方式收容于第2导槽18内。被收容的第2封闭部41将上面开口部13中臂部36和前面壁16的间隙封住,所以可防止异物从臂部36和前面壁16的间隙侵入到罩部12(第2脱模槽20)内。
[0090] 另外,在臂部36上形成有与第1封闭部40和第2封闭部41相连的第1延长部42(权利要求所述的延长部)、以及与第2封闭部41相连的第2延长部43(权利要求所述的延长部)。第1延长部42从臂部36的前表面呈肋状突出,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在比部36的上端缘靠下方的位置呈水平。第1延长部42的右端部相对于第1封闭部40的左端部平滑地呈接线状相连。第1延长部42的左端部相对于第2封闭部41的右上端部呈大致直地相连。
[0091] 第2延长部43从臂部36的前表面呈肋状突出,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在比臂部36的上端缘靠下方的位置呈水平。第2延长部43的右端部相对于第2封闭部41的左上端部呈大致直角地相连。第2延长部43的左端部与操作部38相连。因此,第1延长部42和第2延长部43在臂部36的长度方向上遍及比较长的区域而配置。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的状态下,第1延长部42和第2延长部43以相对于前面壁16的前端面接近并相对的方式、或者以与前面壁16的前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
[009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具备阳侧壳体10、阴侧壳体30、以及安装于阴侧壳体30上的杆33。阳侧壳体10具有:底壁部11,其形成有第1贯通孔23和第2贯通孔24;罩部12,其从底壁部11的外周缘向上方(正面侧)延伸;以及凸轮从动件15,其形成于罩部12的内壁面。阴侧壳体30能收容于罩部12内。杆33通过在与凸轮从动件15卡合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阳侧壳体10和阴侧壳体30嵌合。
[0093] 另外,杆式连接器具有臂部36,臂部36构成杆33,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与罩部12(前面壁16)的内壁面之间。在臂部36上形成有第1封闭部40和第2封闭部41。第1封闭部40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第1贯通孔23的正面侧并将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杆33的臂部36的间隙封闭。
[0094] 第2封闭部41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第2贯通孔24的正面侧并将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杆33的臂部36的间隙封闭。这样,在第1贯通孔23的正面侧存在将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杆33的间隙封闭的第1封闭部40,在第2贯通孔24的正面侧存在将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杆33的间隙封闭的第2封闭部41,所以能防止异物侵入到罩部12内。
[0095] 另外,杆式连接器具有从罩部12的内壁面突出的第1接受部21,在臂部36的外表面形成有校正用突起39,校正用突起39通过与第1接受部21卡止从而校正阴侧壳体30相对于阳侧壳体10的姿势。并且,第1封闭部40与校正用突起39相连。这样,通过第1封闭部40和校正用突起39相连,从而校正用突起39被第1封闭部40加强。另外,第1封闭部40通过形成弧状从而刚性得以提高,所以加强校正用突起39的功能优良。
[0096] 另外,在罩部12的前面壁16的内壁面,以与第1贯通孔23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形成第1接受部21的第1脱模槽19,并且以与第1脱模槽19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第1导槽17。第1导槽17构成用于使校正用突起39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向第1接受部21的背面侧(下侧)移动的路径。
[0097] 因此,有可能在罩部12的前面壁16的内壁面由第1导槽17和第1脱模槽19构成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到第1贯通孔23的异物侵入路径。作为其对策,在两连接器F、M正式嵌合且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第1封闭部40收容于第1导槽17的内部。因此,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时,即使臂部36相对于罩部12以向上方(正面侧)抬起的方式相对移位,第1封闭部40也保持为收容于第1导槽17的内部的状态,所以能防止异物向罩部12内侵入。
[0098] 另外,臂部36中离臂部36的转动中心(轴承孔37)最远的左端部成为用于对杆33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38。并且,在臂部36的外表面(前表面)形成有与第1封闭部40和第2封闭部41相连并朝向操作部38延伸的肋状的第1延长部42及第2延长部43。根据该构成,能利用肋状的第1延长部42及第2延长部43加强臂部36的整体,并且也能加强第1封闭部40及第2封闭部41。
[0099] 另外,在罩部12的前面壁16的内壁面形成有使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和第2贯通孔24连通的第2导槽18及第2脱模槽20,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第2封闭部41收容于第2导槽18的内部。根据该构成,有可能由第2导槽18和第2脱模槽20构成从罩部12的上面开口部13到第2贯通孔24的异物侵入路径。但是,在杆33位于嵌合位置时,即使臂部36相对于罩部12以向上方(正面侧)抬起的方式稍微相对移位,第2封闭部41也保持为收容于第2导槽18的内部的状态,所以能防止异物向罩部12内侵入。
[0100] <其它实施例>
[0101]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102] (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封闭部与校正用突起相连,但是封闭部也可以是从校正用突起分离的形式。在该情况下,第1封闭部也可以是没有收容于导槽内的形式。
[0103] (2)在上述实施例中,与校正用突起相连的第1封闭部呈弧状,但是第1封闭部也可以呈直线状。
[0104] (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封闭部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配置于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内侧离开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第1封闭部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臂部的外周缘的方式配置。
[0105] (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2封闭部的整体配置于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内侧离开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第2封闭部以与臂部的外周缘邻接的方式配置。
[0106] (5)在上述实施例中,延长部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配置于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内侧离开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延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臂部的外周缘的方式配置。
[0107] (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臂部形成有延长部,但是臂部也可以是没有形成延长部的形式。
[0108] (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阳侧连接器的底壁部(背壁部)的下表面(背面)以与电路基板接近并相对、或者与电路基板呈面接触状抵接的方式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背壁部的背面相对于电路基板呈直角配置的情况。
[0109] (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没有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形式(例如,阳侧连接器的阳端子配件与电线连接的形式)的杆式连接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杆式连接器 2020-05-11 699
杆式连接器 2020-05-11 771
杆式连接器 2020-05-11 157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821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895
连接杆 2020-05-11 474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880
连接杆 2020-05-11 343
杆连接器 2020-05-11 38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4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