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封条 / 密封件 / 密封圈 / 杯盖密封圈和料理机

杯盖密封圈和料理机

阅读:30发布:2021-04-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杯盖密封圈和料理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理机杯盖和料理机,杯盖 密封圈 (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轴向间隔的上挡 水 筋(35)和下挡水筋(33),上挡水筋与下挡水筋之间的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防止下挡水筋的根部向上弯曲 变形 的止挡凸缘(34),止挡凸缘相对于上挡水筋更靠近下挡水筋设置。料理机包括杯体(2)和料理机杯盖(1),料理机杯盖的周壁套设有杯盖密封圈,料理机杯盖向下扣入杯体的杯口(C)中。这样,在杯盖扣合至杯口使得下挡水筋的末端压靠在杯口内壁时,下挡水筋只会产生末端部分的局部向上翘起,使得密封圈与杯体的结合紧 密度 适中,由于向上翘起量小,杯盖取出也较为容易,局部上翘的下挡水筋也更能抵抗 流体 向上冲击 力 , 密封性 能更优。,下面是杯盖密封圈和料理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轴向间隔的上挡筋(35)和下挡水筋(33),所述上挡水筋(35)与所述下挡水筋(33)之间的所述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下挡水筋(33)的根部向上弯曲变形的止挡凸缘(34),所述止挡凸缘(34)相对于所述上挡水筋(35)更靠近所述下挡水筋(3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缘(34)与所述下挡水筋(33)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水筋(35)、所述下挡水筋(33)和所述止挡凸缘(34)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水筋(35)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所述下挡水筋(33)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
10mm,所述止挡凸缘(34)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缘(34)的轴向厚度大于所述下挡水筋(33)的轴向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水筋(33)的外周缘形成有轴向加厚部(3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所述上挡水筋(35)的横截面呈轴向厚度逐渐减小的等边梯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密封圈(3)为胶密封圈。
9.一种料理机,包括杯体(2)和料理机杯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机杯盖(1)的周壁套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杯盖密封圈(3),所述料理机杯盖(1)向下扣入所述杯体(2)的杯口(C)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机杯盖(1)、所述杯盖密封圈(3)和所述杯口(C)的横截面均为四方框形状,所述杯口(C)呈向上敞口状;
其中,所述料理机杯盖(1)扣合于所述杯口(C)中时,所述上挡水筋(35)和所述下挡水筋(33)分别位于所述杯口(C)的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和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所述止挡凸缘(34)与所述杯口(C)的内壁径向间隔,所述上挡水筋(35)和所述下挡水筋(33)的外周缘分别挤压于所述杯口(C)的内壁上而向上翘起;
其中,所述料理机杯盖(1)未扣合于所述杯口(C)中时,所述下挡水筋(33)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处的所述杯口(C)的径向宽度,所述上挡水筋(35)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处的所述杯口(C)的径向宽度,并且所述下挡水筋(33)与所述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处的所述杯口(C)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小于所述上挡水筋(35)与所述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处的所述杯口(C)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

说明书全文

杯盖密封圈和料理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厨房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杯盖密封圈及具有该杯盖密封圈的料理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种料理机(例如破壁机)中,杯盖与杯体的结合紧密度及密封程度非常重要,需要确保食物在杯体内正常搅打加工而不产生溢出、不受外界污染,同时杯盖的拆装还需要简便、易操作。
[0003] 其中,杯盖与杯体之间通常设有杯盖密封圈,依靠该杯盖密封圈来实现密封并调节杯盖与杯体的结合紧密度。然而,现有的杯盖密封圈经常安装不到位,与杯盖结合并不紧密,使得二者容易产生相对位置移动,例如相对旋转,从而影响密封性能。此外,杯盖扣入杯体的杯口部时,杯盖密封圈与杯体之间结合不够紧密将导致食材溢出,或者结合过于紧密时,则难以取出杯盖,用户的使用体验比较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杯盖密封圈,以及具有该杯盖密封圈的一种料理机,可有效改善杯盖密封性能,杯盖与杯体的结合紧密度适中,杯盖的开合盖操作也更方便。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盖密封圈,所述杯盖密封圈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轴向间隔的上挡筋和下挡水筋,所述上挡水筋与所述下挡水筋之间的所述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下挡水筋的根部向上弯曲变形的止挡凸缘,所述止挡凸缘相对于所述上挡水筋更靠近所述下挡水筋设置。
[0006] 优选地,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下挡水筋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
[0007] 优选地,所述上挡水筋、所述下挡水筋和所述止挡凸缘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依次递减。
[0008] 优选地,所述上挡水筋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所述下挡水筋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所述止挡凸缘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
[0009] 优选地,所述止挡凸缘的轴向厚度大于所述下挡水筋的轴向厚度。
[0010] 优选地,所述下挡水筋的外周缘形成有轴向加厚部。
[0011] 优选地,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所述上挡水筋的横截面呈轴向厚度逐渐减小的等边梯形形状。
[0012] 优选地,所述杯盖密封圈为胶密封圈。
[0013]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杯体和料理机杯盖,所述料理机杯盖的周壁套设有上述的杯盖密封圈,所述料理机杯盖向下扣入所述杯体的杯口中。
[0014] 优选地,所述料理机杯盖、所述杯盖密封圈和所述杯口的横截面均为四方框形状,所述杯口呈向上敞口状;
[0015] 其中,所述料理机杯盖扣合于所述杯口中时,所述上挡水筋和所述下挡水筋分别位于所述杯口的上挡水筋扣合位置和下挡水筋扣合位置,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杯口的内壁径向间隔,所述上挡水筋和所述下挡水筋的外周缘分别挤压于所述杯口的内壁上而向上翘起;
[0016] 其中,所述料理机杯盖未扣合于所述杯口中时,所述下挡水筋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下挡水筋扣合位置处的所述杯口的径向宽度,所述上挡水筋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上挡水筋扣合位置处的所述杯口的径向宽度,并且所述下挡水筋与所述下挡水筋扣合位置处的所述杯口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小于所述上挡水筋与所述上挡水筋扣合位置处的所述杯口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杯盖密封圈以及具有该杯盖密封圈的料理机中,特别增设了止挡凸缘以防止下挡水筋的根部向上弯曲变形,这样在杯盖扣合至杯口使得下挡水筋的末端压靠在杯口内壁时,下挡水筋只会产生末端部分的局部向上翘起,并利用自身弹性抵靠在杯口内壁上,使得密封圈与杯体的结合紧密度适中,由于向上翘起量小,杯盖取出也较为容易。当杯内流体向上冲击下挡水筋时,仅末端上翘的下挡水筋也更能抵抗杯内流体的向上冲击,而不会产生筋条的整体上翘,使得密封性能更好。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19]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杯盖的仰视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的料理机杯盖的立体视图;
[0022]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杯盖密封圈的剖视图;
[0023] 图4、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图5中的圈起部分的放大图,图5中为清楚展示挡水筋与杯口径向宽度的差值,各挡水筋沿径向平直展示。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      料理机杯盖         2    杯体
[0026] 3      杯盖密封圈         331  轴向加厚部
[0027] 31     定位凸缘          32   圆弧
[0028] 33     下挡水筋          34   止挡凸缘
[0029] 35     上挡水筋          A    顶面
[0030] B      底面              C    杯口
[0031] S      上挡水筋扣合位置  X    下挡水筋扣合位置
[0032] h      定位凸缘的轴向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杯腔而言的内外。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理机杯盖,该料理机杯盖1的周壁上套设有杯盖密封圈3,杯盖密封圈3和料理机杯盖1的周壁中的一者形成有定位凹槽,另一者中形成有配套的定位凸缘31,杯盖密封圈3套装于料理机杯盖1的周壁上时,定位凸缘31嵌入定位凹槽中以形成防止密封圈旋转的凹凸定位结构。
[0036] 此料理机杯盖1设计所针对的是现有的杯盖密封圈3安装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杯腔内的液体冲击密封圈时,杯盖密封圈3与料理机杯盖1之间容易产生相对的小量转动,从而使得密封差,容易产生流体外漏。为此,发明人在杯盖密封圈3与料理机杯盖1之间设置防旋转定位结构,即定位凸缘31和定位凹槽构成的凹凸定位结构,这样不仅起到防密封圈旋转,增进密封性能的作用,定位凸缘31和定位凹槽的设置还有利于杯盖密封圈3定位安装到料理机杯盖1上,操作方便。
[0037] 其中,由于杯盖密封圈3通常套装在料理机杯盖1的外周壁上,二者的凹凸定位结构优选地设置在杯盖底端,即料理机杯盖1的底端周缘部形成有定位凹槽,杯盖密封圈3的底端周缘部形成有定位凸缘31,如图2、图3所示。其中,定位凹槽可以是料理机杯盖1的底端周缘部的缺口。
[0038] 参见图3,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径向向外伸出的多道挡水筋,以压靠到杯体2的杯口内周壁上,如图5所示,起到周向密封作用,从而防止杯腔内的液体溢出。同时,定位凸缘31则与挡水筋反向地从杯盖密封圈3的底端周缘部径向向内延伸,以能够卡扣到料理机杯盖1的底端周缘部的缺口上。
[0039] 图1至图5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常见的破壁机为例,展示了破壁机的料理机杯盖1。其中,料理机杯盖1、杯盖密封圈3、杯口C的横截面均为四方框形状,料理机杯盖1、杯盖密封圈3的四个边角处均形成为圆弧倒角32。定位凸缘31则优选地设置在杯盖密封圈3的圆弧倒角32处,这不仅便于杯盖密封圈3的对位安装,而且定位凸缘31形成为圆弧段形状的凸缘,不仅可防止料理机杯盖1与杯盖密封圈3的周向相对旋转,还可防止二者的径向相对位移。如图2所示,圆弧凸缘状的定位凸缘31的圆弧角与杯盖密封圈3的圆弧倒角32的圆弧角优选为相同,以便于加工,而且凸缘的弧长可小于圆弧倒角32的弧长,另外参见图3,定位凸缘的轴向厚度h优选为不大于5mm,这样对应的缺口状的定位凹槽可做到尺寸较小。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杯盖密封圈3上设有至少呈对角布置的两个定位凸缘31,这样杯盖密封圈3的安装牢靠性更好,定位效果更佳。
[0040] 另外,针对现有的杯盖密封圈3与杯体2(即杯口C的内周壁)之间结合不够紧密而导致食材溢出,或者二者结合过于紧密而难以取出杯盖,用户使用体验比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对杯盖密封圈3进行了改进设计。
[0041] 如图3所示,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上环绕形成有沿轴向相互间隔的多道挡水筋,料理机杯盖1安装到杯口C内时,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与杯口C的内周壁之间通过多道挡水筋来实现多重防液体溅出。
[0042] 现有技术中,为加工方便,挡水筋通常设计为简单的等厚筋条,环绕形成于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上。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地,图3所示的多道挡水筋至少包括上挡水筋35和下挡水筋33,沿径向向外(即图中的纸面水平)方向上,上挡水筋35的横截面的轴向厚度逐渐减小,即上挡位筋35的根部粗壮而延伸端逐渐变细,使得根部强度相对大。
[0043] 这样,料理机杯盖1安装到杯口C内时,上挡水筋35的延伸端压靠在杯口C的内周壁上,实现周向密封。但若上挡水筋35为等厚筋条,则由于杯盖密封圈3的径向宽度比杯口C的径向宽度大且密封圈材质较软,等厚筋条在径向挤压下容易产生整体向上翘起,使得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与杯口C的内周壁的结合紧密度不够,密封效果差,而且难以向上取出杯盖。本实用新型的上挡水筋35由于根部刚度、强度、弹性都较大,向上翘起的变形量相对小,小量的翘起使得上挡水筋35能够紧贴杯口C的内周壁,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同时也较容易向上取出杯盖。
[0044] 优选地,上挡水筋35的横截面呈梯形形状,以便于加工成型。通过反复测试,上挡水筋35的顶面A与底面B之间的夹角优选为不大于45°,可使得上挡水筋35获得较好的刚度和弹性度,料理机杯盖1的密封性较好,且兼顾拆装操作的方便性。其中,杯盖密封圈3优选为易弯折且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密封圈。
[0045] 具体地,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上挡水筋35的顶面A形成为倾斜向下的斜平面,上挡水筋35的底面B形成为倾斜向上的斜平面,即构成非直角梯形形状。更优选地,上挡水筋35的顶面A和底面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构成等边梯形形状。这样不仅便于加工成型,而且密封及操作效果好。
[0046] 由于杯口C通常为略微的向上敞口状,因而上挡水筋35的径向伸出长度应比下挡水筋33的径向伸出长度略大。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上挡水筋35的径向伸出长度优选为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下挡水筋33的径向伸出长度优选为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即可。
[0047] 此外,同样为防止料理机杯盖1安装到杯口C内时下挡水筋33的向上翘起弯曲量过大,导致密封性差,不易取出杯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杯盖密封圈3做了进一步优化设计。
[0048] 参见图3、图4,杯盖密封圈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轴向间隔的上挡水筋35和下挡水筋33,上挡水筋35与下挡水筋33之间的外周壁上还形成有用于防止下挡水筋33的根部向上弯曲变形的止挡凸缘34,止挡凸缘34相对于上挡水筋35而言更靠近下挡水筋33设置。止挡凸缘34可起到在下挡水筋33向上翘起时对下挡水筋33的根部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下挡水筋33的根部整体向上翘起,即翘起弯曲变形过大,导致密封不好的问题。当杯内液体冲击下挡水筋33时,止挡凸缘34会阻止下挡水筋33过量的向上竖起,从而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0049] 止挡凸缘34与下挡水筋33之间应形成有一定的轴向间距,止挡凸缘34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也不应过大,以允许下挡水筋33在杯内液体冲击下产生一定的向上翘起变形量。但上述轴向间距也不宜过大,使得止挡凸缘34失去对下挡水筋33的根部支撑作用。优选地,止挡凸缘34与下挡水筋33之间的轴向间距应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同时上挡水筋35、下挡水筋33和止挡凸缘34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应依次递减,以适应杯口C的敞口形状及密封效果。
[0050] 在前述的具体实施例中,即上挡水筋35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5mm,下挡水筋33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时,止挡凸缘34的径向向外伸出长度宜为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
[0051] 为使得止挡凸缘34对下挡水筋33的根部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止挡凸缘34的轴向厚度应大于下挡水筋33的轴向厚度。另外,如图3所示,下挡水筋33的外周缘还优选地形成有轴向加厚部331。轴向加厚部331压靠在杯口C的内周壁上时,可增加接触密封面,而下挡水筋33的整体轴向厚度可相对减小,节省材料。
[0052] 此杯盖密封圈3套装到料理机杯盖1后,料理机杯盖1再向下扣入杯体2的杯口C中,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料理机杯盖1安装到杯口C后,由于挡水筋的径向宽度大于杯口径向宽度,图5中的下挡水筋33、上挡水筋35的末端应压靠在杯口C的内周壁上而向上翘起一定量,但图中为清楚展示挡水筋与杯口径向宽度的差值,各挡水筋特意以沿径向平直的状态而展示。
[0053] 其中,料理机杯盖1、杯盖密封圈3和杯口C的横截面均为四方框形状,杯口C呈向上敞口状;
[0054] 其中,料理机杯盖1扣合于杯口C中时,上挡水筋35和下挡水筋33分别位于杯口C的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和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止挡凸缘34与杯口C的内壁之间径向间隔,上挡水筋35和下挡水筋33的外周缘分别挤压于杯口C的内壁上而向上翘起;
[0055] 其中,料理机杯盖1未扣合于杯口C中时,下挡水筋33的径向宽度大于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处的杯口C的径向宽度Lx,上挡水筋35的径向宽度大于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处的杯口C的径向宽度Ls,Lx小于Ls,并且下挡水筋33与下挡水筋扣合位置X处的杯口C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也小于上挡水筋35与上挡水筋扣合位置S处的杯口C之间的径向宽度差值,即上挡水筋35的向上翘起量可稍大点。
[005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杯盖密封圈3不限于图示的硅胶密封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食品级材质的弹性密封圈,料理机杯盖1、杯盖密封圈3和杯口C的横截面也不限于四方框形状,可以是圆形形状,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7]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8]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密封圈 2020-05-11 743
密封圈 2020-05-11 408
密封圈 2020-05-11 993
密封圈 2020-05-11 806
密封圈 2020-05-11 512
密封圈 2020-05-11 750
密封圈 2020-05-12 114
密封圈 2020-05-13 225
密封圈 2020-05-11 452
密封圈 2020-05-12 78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