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专利合作条约 / 第I章 / 国际检索单位 / 国际检索 / 现有技术 / 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

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

阅读:404发布:2021-06-15

专利汇可以提供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在现有 电梯 技术领域内,本 发明 所描述的关于低层 建筑物 用的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及与其配套的速降滑道救生系统,旨在取代现有电梯、扶梯、及取消低层建筑物内的 楼梯 。本发明电梯不同于现有电梯的升降机形式、 自动扶梯 的传输带形式、楼梯的各式跑梯形式,之主要是采用了两个平衡重厢体的方法,其可同时完成电梯的上升与下降两个方向上的输送,故经济易行。仅以简图为证。本发明电梯主要特点有:占用空间小,且安全、节能、环保、简便易行,管理及维修 费用 极小;无需高科技支持,童叟皆宜;适应环境强,更适宜于建筑物的防火要求,等等。不胜枚举。以上所布特点,钧以针对 现有技术 的软肋为要。,下面是垂直起重运输电梯实践方法及用于低层建筑物电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制造和运用电梯的方法。制造之法是:首先通过滑槽和安装在滑槽顶部的一个滑轮,用一绳 索绕(或作全绕)过滑轮,系结于两平衡重的运载厢体;再经动系统曳引或气压缸柱塞的作用使沿滑槽 作上、下运动,以期起到垂直运输电梯的作用。运用方法是:可将两厢体分置于滑槽上、下部位,并始终 使两厢体之一顶部与另一厢体之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用绳索绕过滑轮系结两厢体,使沿滑槽作相对运动, 并往返反复。在往返转换之机,即是进出厢体之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厢体滑轨架上的滑槽在分布形态上 可分为在同一垂面上取并列形式,或相背形式,或并列、相背之结合形式。便于适应各种不同环境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电梯两厢体是等体积、平衡重的双 生胎,且厢顶高度可随环境不同而无限升高,抑或仅是一虚设概念;但两厢体的相对位置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一厢体的顶与另一厢体的底在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它的动力系统包含有:可任选用类 型的电动机、气压、压力储气罐、双柱塞双向气压缸及输送高压气体的管路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它的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轴上装有 滑轮的发电机,滑轮是用作吊绳滑轮、超容量电容器组、湿式电池组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滑轨架上滑槽的开口表面上的一层 覆合物是由阻燃织物与拉链体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两厢体的高度可以不等高。就是说, 可根据环境场地的要求,而设置成一厢体高,一厢体矮的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电梯的方法制造的电梯,其特征是:两厢体的合体外形可分为对称式或 不对称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阐述的力法而派生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速电梯的方法:位于与 高层建筑物等高的滑轨架两端的厢体内分别乘载或单厢乘载,在动力机曳引下,两厢体在中途相遇并处同 一高度时,使两厢体所乘载人或物进行交换,再各自返回原来位置,完成相反方向上的同时运输;或直接 一驶到底。
10.一种用于建筑物的从上而下的速降滑道救生系统,其特征是:其以滑道附着于建筑物外墙体、并施以 玻璃罩保护。该滑道在建筑物各层间外墙开置接入滑道口并设安全。在滑道地面端下安一旋转圆盘, 其盘旋转动力由滑落体的重力提供或由地面人力推动。旋转圆盘由半球形玻璃钢罩顶施以保护,并开有出 入口。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建筑物用垂直起重运输工具,包括电梯和扶梯。

背景技术

一般说,电梯是安装于二层以上的建筑物,从一层面到另一层面,快速而高效地运送人员和货物。是 现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起重运输工具。
电梯的分类和主要参数。一、分类:1.按用途分。有乘客、载货、客货二用、医用、住宅、杂物、观 光、船用、汽车用、冷库、防爆电梯等。2.按速度分。有低:1m/s以下;快:1m/s~2m/s;高:2m/s~4m/s; 超高:4m/s~10m/s;特高速:10m/s以上。3.按驱动方式分。有液压式、曳引式、螺旋式、爬轮式电梯。 其余还有5种分类。二、主要参数:1.额定载重量;2.额定速度;3.轿厢尺寸;4.的形式;5.开门宽度; 6.层站数量;7.提升高度;8.顶层高度;9.底坑深度;10.井道总高度;11.井道尺寸;12.拖动方式;13. 控制方式;14.信号装置;15.轿厢装置与装饰要求。
关于电梯(以来客电梯为例)的组成有四个部分:1.井道。构成有:、井筒、地坑、通口、外门、 检修口、导轨弹簧座、厅门(腿、信号、按钮)。2.机房。构成有:曳引机、隔音壁。3.轿厢。构成有: 厢体、厢门、信号、报警、按钮。4.配重。构成有:平衡重、导轨、弹簧座。从上述各组成部分可导出电 梯所占有的四大空间,即:井道、机房、轿厢、层站(侯梯厅)。综上是电梯的基本概况描述。
电梯的安装及使用与建筑物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电梯的生产、安装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机械、电器、土建。机械方面具体有:曳引机、平衡重、导向装置、轿厢及机械安全系统;电气方面包括: 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各种电气安全限位开关;土建方面则是:井道、机房、地坑和层站,总括是建筑 物的一部分。据载:国外电梯厂家,他们的安装、维修人员的数量是电梯产品生产工人的3~4倍。从中 可看出电梯产品的主要环节不在生产而在安装和使用的维护上。安装作业的大部分是在井道里完成的,并 且要使用电焊、气割,以及浇注巴氏合金绳头;还有起重吊运,电工作业等具有危险性较高的特种作业。 我国将电梯安装作业定于特种作业范畴。
在电梯安装和维修时,极易酿成事故。主要的事故伤害有:坠落、挤压、剪切、溅烫伤、烧伤、电击 等。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在井道、底坑、轿顶和层门口。
自动扶梯的定义:带有循环运动梯路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驱动设备。是由一台特种结 构形式的和两台特殊结构形式的胶带输送机组成的,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 循环输送的机械设备。其有30°和35°两种类形。国家标准规定:35°的扶梯,速度为0.45m/s;~0.5m/s: 30°的扶梯,速度为0.5m/s~0.55m/s。扶梯提升高度分为3~10m,称之为小高度;10~45m的称之为中高 度;45~65m的称之为大高度。广泛使用于宾馆、商场、车站、地等场所。它的输送能力:梯级宽度为 600mm,人数为一人时,是4500人/小时;梯级宽度为1000mm,人数为两人时,是9000人/小时。
总之,从参考资料上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今后电梯技术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平要求会 越来越高。电梯的使用成本和管理费用也会随着技术的提高而呈增长趋势。
发明内容
历史上用于垂直交通,最古老的方式是楼梯。人们为了提高效率,节省体力,发明了提升机。在此基 础上,经过不断地努力与改进。先后出现了导轨,加强了稳定性蒸汽机、电动机,取代了人力;增加了 对重、补偿链,达到了节省动力的目的。等等。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作不懈的努力。
在此,本人所发明的方法则完全是从另外一个度给予垂直交通一个新的诠释。正如图1所示:厢体 1与厢体2分别处在不同的楼层面上,而厢体1的顶3与厢体2的底4则在同一层面内。当通过电动机曳 引轮、厢体的导轨、滑轮丝绳,产生一次运动后,则是厢体1的底5与厢体2的顶6同处一层面。这 样的一次运动同时完成了上升与下降的运载。即厢体2的底4乘载的是下降的量,厢体1的底5乘载的是 要上升的量,两者同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时,处在不同楼层面上的两厢体,又能分别搭载,继续下一 次运动。当搭载的只有下降的量时,则会无需外力作用而完成一次运动,而这下降的量也是来自外力输送 的结果。所以,不论怎么说,上升与下降的量总是平衡的,这是垂直运输的特点。外力的作用在此可认为 只是维持上升与下降的运动。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是最经济有效的。由于本方法的经济 性和简便易行,可以说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大有取而代之之可能。
鉴于现有电梯产品的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低层建筑物中取代现有电梯(住宅楼在6层以下鲜有电 梯)、扶梯,还人们一个洁净、轻松、安全可靠的空间;取消低层建筑物内的楼梯。因本所发明电梯下降 时无需电力(这在停电时尤为足贵,扶梯还得摸黑往下跑),且可连续;只在上升时取备用电池组应急 即可。如此情况下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空间,既提升了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又节省了建筑物的建造成 本和费用。
关于本发明产品的技术方案,将与实施例一体阐述,请给予谅解。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家用、船用、跳台跳水用、金库用、监狱等用电梯。
该电梯主要分为三部分:滑轨架、厢体与动力系统。如图2所示:在滑轨架1的下端中间位置安装电 动机5和曳引轮3、上端中间位置安有带滑轮4的电动机2、滑轨架的两侧是滑轨槽9、滑轨槽端口是可卸 盖板10、在滑轨槽的中端,也就是上厢体的底部停靠位置,设有电磁铁定位销8,以使厢体不产生滑动、 滑槽的底端则是油池6、减速压簧11、并在滑槽的开口两侧各装设橡胶密封条7,与厢体三角铁两个平面 分别接触,再在整个滑槽开口外表面附设一层阻燃织物拉链式覆合物12,且可随厢体横梁的上下移动而 分合,致整个滑槽成封闭态。图3所示:是结构厢体。由三角铁1与承重横梁3构成,横梁分为上、下 两层。三角铁上、下首的两个平面上,错开一定位置各开有一长方形通口2,可使成十字型安装的两个滚 柱轴承(图上未画出)的外圆面通过三角铁平面通口与滑槽内平面接触。三角铁底部位置装一油4,通 过油管7给各部轴承供润滑油。三角铁中下部位分别有吊绳钮5和牵引绳钮6。再如图4所示:吊绳1在 滑轮上作全绕,牵引绳2则在曳引轮上作全绕。在电动机启动时电磁定位销缩进;停止时电磁定位销伸出。 电梯的运行方式可由前述的方法引出。
此电梯适于家庭室内用及别墅内与车库的上下联系及与车库卷闸门的联系。同样也适合于船用。
跳台跳水用电梯,如图9所示,则是在家用电梯基础上稍作改变。取消厢体上首的承重横梁即厢顶, 及一厢体上的跳绳钮和牵引绳钮,改为活动定位器1,并将两绳对接而该厢体可在对接绳上依各跳台高度 活动定位,以此达到至各层跳台2的目的。或两厢体均取消绳钮,在整个环形绳索3上都可作活动定位, 当任一厢体在地面4时,另一厢体可随环境高度定位。
金库用电梯,是一改现在金库的水平联系为垂直联系。金库为地下两层(各层深度可大一些,面积可 小一些),四周砌隔离墙,隔离墙内装设地震仪报警器,以防挖钻,并设置照明灯具;隔离墙地面处安装 透明钢化玻璃,便于巡查。出入金库依赖于电梯,入口在地面,是一半圆形(电梯厢体为半圆形)开口, 并可饰以伪装。而现在水平联系的金库,不外是层层安全门,电子技术防范,且开库繁琐。此等高科技, 均人所为,当然也能为人所破解,使库存物在无声无息中消失。本发明电梯则以电动机控制,且在库底, 无电源不能启动;厢体的顶为实体,与层面紧密接触,外人想破口而入,只能用爆破手段,而且获取库存 物,也唯有吊运。在金库与外界联系的过道上设置防爆玻璃暗门,一旦遇警可自动启闭,迫使侵入者乖乖 就范。在以上安全防范措施下,此金库可无须警卫值守。
监狱的围墙大门是监狱的唯一出口,是警卫值守的重要部位。采用本发明电梯,改大门出入为围墙上 部出入,如此可大大增强防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家庭居所是人们休养和受庇护的私人领地,理应得到更安全的保障。本发明电梯责无旁贷。现在家庭 居所大门多为防盗铁门,但也难策安全。本梯则可一半置室内,一半在墙外;室内一侧梯顶部,为一封闭 空间,壁上安有潜望观察镜,可使怀有不良企图之人,进入电梯后,在封闭间内将一展无遗。较之现代的 防盗门,则更无门而入。
另外,本电梯也可用作机场的移动乘客电梯,游乐场所的游乐设施电梯。
纵览以上所阐述的乘用电梯,由其所出之有益效果,可说是俯拾皆是,且略叙一、二。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梯占用空间小。如在厢体顶安设围栏,可达第三层楼面。安置灵活。可安于室内、过道或任意空间,也可 置于半室内半室外。将导轨架销作改变,也可全置于室外。在商用住宅楼里,通过室内,室外电梯的配合使 用,且室外3台电梯,分别安置在一、三、五层楼面,即可上升到第九层楼面。由此电梯组合,特别适用于 中高层住宅建筑物。尤其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乘用方便。因为厢体为一开放式空间,只要施以适当保 护,足可安然无虞。再比之现有技术,更适宜防火要求。在发生火灾时乘梯逃生,而无需电力,且可持续不 间断。同时此梯也可起到隔断火路的作用,使层与层之间不致传播。
本例电梯适用范围广,可乘客,也可供载货。栽货时配合地面装卸小车,可如同传输带一般连续输送, 尤其适于两个方向上的同时输送,且更优于传输带,它的输送高度比传输带高,输送距离比传送带短, 即经济、又节能。
整个电梯产品可适应建筑设计的要求,并可与建筑设计相互作用,更臻完美。对已有建筑物,也只需 层间开洞,无需多大改变,即可达到使用目的。从厂内的成品生产,到现场的安装,整个过程既环保、节 能、安全:又无需调试,无需专业技术支持,更无需长期维修。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2:适于低层、多层内廊式或外廊式建筑物用电梯
本电梯以内廊式建筑物为例,阐明其技术方案。图5所示是低层楼房底层平面与电梯厢体底平面。底 层平面有楼进出门走道1、内廊过道2、电梯起停控制围栏3、厢体平面有:厢体承重横梁架4、承重板5、 厢体牵引绳钮6、滑轨架7、地坪活动层板8、地坪活动层板与厢体底板齿形接缝9、底层楼面的滑轨架处 于进出门过道内,故滑轨架裸立,可外加装饰材料包裹。
图6所示是下厢体与地坪下部纵剖面:其中厢顶1、厢顶护板2、吊环栏架3、吊环4,是供作扶手、 厢体底的底面5、地坪活动层板6、地坪活动层板支撑腿7、支撑腿与地坪活动层板铰接件8、支撑腿拉绳 9、支撑腿滚轮10、拉绳滑轮及滑轮支柱11、拉绳转角小滑轮12、厢体减速压簧13、地坪下活动层板滞 留空间14、地坪15、导轨架体16、拉绳定位小环17、厢顶吊环栏支架及吊环18、支撑悬臂19。
图7所示是:上厢体及内廊两侧墙体剖面。厢顶吊环支架及吊环1、活动层板2,板面应醒目写上“走 道禁停留”或“危险勿停留”等字样,并以颜色与厢顶区作明显区分、厢顶3,其齿形斜面边为活动层板 的托合支承面、层面板固定于墙体的铰接件4、层面板附着于墙体的拉簧5,可设置多根,以防断列失效, 应定期检查,是重要部件、层面板叉形滚轮架及滚轮6,与层面板铰接件应一同定期润滑、支承活动层板 滚轮的悬臂7,位于厢体顶下面的两侧外端、内廊墙体8、墙体内活动层板系留空间9、厢顶护板10、厢 体内吊环栏及吊环11、厢体底12。
图8是电梯总装示意图,所示有:吊绳1、牵引绳2、转角滑轮3、曳引机4、发电机滑轮5、滑轨6、 厢体7、地坪面8。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有:底楼层面的电梯围栏,及二、三楼层面的内廊挡杆(围栏杆、挡杆都是电机启 动控制杆)、计时器、重量计、红绿指示灯、播放器。
运行程序是:当电梯载有重量并延续20s,在延续到10s时,各楼层面红灯显示倒记时10s,同时指示 通行的绿灯熄灭。至20s时,各楼层通道控制杆即刻定。播放器应提前提醒乘员抓牢吊环,儿童站在人 圈中心,电动机开始启动运行。如在红灯倒记时10s内或之前,通道控制杆被人拉起,则该处控制杆则以 人为控制为主,其余各处控制杆仍以至20s时锁定,但电动机不会启动,直至人为控制杆回位时,方始启 动。在人为拉起控制杆时,播放器应同时播出安民告示。
本例技术方案所举示电梯可用作旅馆、饭店、图书馆、书店、医院、办公楼、学校、公寓楼、候车站、 侯机室等处所用电梯。本方案最突出有益效果是:因为这些处所多为内廊或外廊式建筑,人流多且杂,底 层又可前后贯通,本电梯最宜担当此类建筑物的垂直公交。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3:高速电梯,适于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最高层
本例是低层建筑物用电梯的特例。用于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地面至顶端的输送。运行方式:由曳引机 及牵引绳拉动,通过滑轮及绕过滑轮连结两厢体的吊绳,使两厢体相向运行,在中途同一高度相遇且相互 停靠,将两厢体乘客或搭载物交换,再启动曳引机使两厢体各自返回原来位置。相比现有高速电梯,其直 接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厢体只需完成总高度行程的1/2,即而达到垂直运输全程的上输下送的目的。既 可高速运行,时间又节省一半,使效能成倍增加,节能之功效显著。或根据目的的不同,而直接一驶到底, 更直接有效。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4:大型体育场用电梯
本方案以体育场拟作背景做假想现场阐述。如图10所示:是部分看台景观与本电梯的立面。本梯上 厢体1、吊绳套管2、安全围栏3(也作电梯启动节点)、本梯下厢体4、梯级看台5、梯间走道6、看台高 层围栏7、看台外墙体8、公厕9、半地下升道入口10、滑轨在厢体两侧端,附墙而立(图上未画出)、三 台滑轮发电机,用作回收能量(图上未画出)、动力系统安置于看台下部(图上亦未画出)。动力系统包括 电动机、气压泵、压力储气罐、双柱塞双向气压缸及高压传输管路等。动力控制以围栏节点控制为主,辅 之以管理者控制。
本方案以体育场为实施地。例如,该场为一环形露天场所,设其看台外围周长为1000米,围高10米, 看台平面进深12米。本梯厢体宽为1.5米、长为8米、高同围高,厢体底面积为12平方米。容量定为60 人,载重量5t。如以梯速1m/s,启动一次运行用时20s(包括进出厢体时间),半小时的输送量为5400人。 若以20台电梯(相距42米布一梯)计:半小时输送10万8千人。这等容量体育场,可满足中等以上城 市之用。
以上技术方案所演示电梯除体育场外,亦宜于室内。如体育馆、剧院、商场、博物馆、地铁等人群麇 集之处,更特别适用于大型冷库和立体停车库。因本梯电力系统可与电梯本体分而置之。如立体停车库, 可做成分体移动式,由汽车拖运;汽车亦可用作车库电梯的车载动力。本例电梯动力系统也可用于防爆电 梯。
本方案最显著效果,仍以体育场为例,耗于电梯输送的能量可全部回收。若将从地下升道进入体育场 的人数统加揽收,则更有富出。其根据是:进场不限,出场一律经由电梯,即由此而来。再就是本梯的直 接效果。本梯不占有体育场面积,且可将原看台内的楼梯占用面积还作看台之用,使场内看台整齐划一, 即而扩大了演出收益。另梯间过道尤可作为开场后的站票出售,既不会影响场内观众,又增添了额外收益, 更彰显出人气;而且满足了临场观众的热望,也减轻了完全保卫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四方俱赢,即: 演出方、主办方、地方政府方,及受惠观众方,他们仅花少量钱,即看到了最精彩演出。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可谓人生一快事。
叙及此,不由想起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之场面,尤觉美中略有不足,即运动员入场式无戏可看,场内各 方及电视机前观众均觉无事可做,空耗时间静等入场式后的文艺表演。故就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一开幕式 时的点滴设想。
图11为运动员进场场面。主席台1、进场半地下升道2、看台3、由场内上看台侧梯4、表演或欢迎 阵式5、足球场草坪6、跑道7、各国旗、牌手位置8、各国运动员停留队列9、运动员进场路线10、运动 员及表演阵场内人员退场路线11。
图面说明:在运动员入场前先是着民族服装的欢迎队伍和表演队伍入场列阵,排列欢迎、表演阵式(此 举可一改以往各届奥运会运动员入场时的沉闷局面,并渲染世界大家庭的欢乐氛围),然后是运动员入场。 各国运动员队伍穿过欢迎、表演阵势后,在主席台前雁翎式分左右各绕场半周后(比绕场一周节省时间), 在后继运动员入场队伍两侧、再次走过欢迎阵式并同时向足球场两侧移动列队停侯。此时处于运动员列队 停候之地的欢迎表演阵式即撤离,在后场集中穿过运动员队伍空隙从看台侧梯上看台。整个运动员入场仪 式既彰显中华礼宾之仪,又尽显东道之雅意,且不失欢乐气氛,也可为开幕式晚会作一铺陈。
在此,附一提议还请上达。本人愿就实施例1及实施例3中所列的跳台跳水用电梯、体育场用电梯及 立体车库用电梯,允许北京奥运组委会在奥运会开幕前予以采用,可就此与本人联系面商。
拥有现代先进技术的电梯、扶梯和宽敞的楼梯,在遇到如世贸大厦那样的灾难、地震和火灾的危急情 况下,人们的生命仍显得十分的脆弱和悲戚无靠;其逃生速度迟缓,拥挤跑,且在不明情由的处境中混乱 不堪,摸黑,紧张不安等,都极易再发生人为意外而阻碍逃生速度。痛失逃生机会,尤为不幸。为解决多 层、中高层建筑物在遇危急情况时需迅速、有序安全撤离的问题,也作为本申请发明电梯的配套设施,特 发明速降救生安全撤离系统。此系统特别适用于老人、儿童、行动不方便者、孕、产妇及妇女,并有适应 人群集中的特点。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多层建筑物用速降滑道救生系统
如图12所示:玻璃钢封闭式直滑道1、承接下落人体并为下落人体重力之作用而转动或人力推动之旋 转盘2、半球形旋转盘玻璃钢罩顶3、罩顶出入门4、楼外墙体支承滑道之支承架5、楼层间通滑道之开门 6、多层建筑物7。此门与楼层安全门联动,并往向下方向开启,作为接入滑道的保护部分。滑道外观为“Y 型”布设,此有利于楼顶层部分缩短撤离时间。
技术方案与实施例2:中高层建筑物用速降滑道救生系统
用于中高层板式建筑物之救生系统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如图13所示:纵向楼层间滑道1为“波 浪式”,在靠近楼层面为缓坡段,可同时接纳数人、中高层建筑物2、安全门3。波浪式滑道使从高层下望 不致产生一种一溜到底、难以控制的恐惧感,起到缓解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在陡坡段达 到控制速度的目的,也主要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着想,滑道可加装下滑扶手,滑道两侧边内缘部可置 凸起曲面,且距离不宜太长,可用作脚撑,以起减缓速度之效果。另一种形式如图14所示:滑道1在横 向呈“S型”盘绕,也可起减缓降速作用、中高层建筑物2、安全门3。点式(墩式、塔式)建筑物,滑道 则可作环绕形下降,其余部分均同直滑道。
以上所述滑道救生系统,比之现在的已用电梯、扶梯、楼梯,效果更立竿见影,不仅撤离疏散快、时 间短、安全、量大,且由于转盘的设置使人体降落地面时不会产生堆挤、迭压、冲撞、践踩等人为伤害, 对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减少伤害更为有益。再加之罩顶保护,尤为安全。罩顶也可防不良人平时 利用滑梯作歹。为利于地震时的撤离,转盘应尽量设置远离建筑物,滑道从三层楼面转弯引入罩顶,这样 可尽量避免地震时的坠落物。滑道设置在建筑物的北面,较之南面更为有益。为便中高层建筑物的滑道坡 度减缓,在第三层楼面位置滑道也可拐向建筑物山墙面。
总之,该滑道虽有碍室内视线,但其不占建筑物空间,且为建筑物外观添一姿色。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发明方法图示意及电梯基本形式。
图2是滑轨架构造。
图3是厢体结构。
图4是部件总装位置示意。
图5是电梯及建筑物底层平面。
图6是下厢体与地坪以下纵剖面。
图7是上厢体于内廊侧壁纵剖面。
图8是部件总装位置示意。
图9是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仅限于最高一层)用电梯部件总装示意。
图10是体育场部分看台和电梯立面图。
图11是运动员入场平面示意。
图12是多层建筑物用速降直滑道救生系统。
图13是中高层建筑物用速降纵向“波浪型”滑道救生系统。
图14是中高层建筑物用速降横向“S型”滑道救生系统。
参考文献有:
1.安振木等编。电梯安全使用与管理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魏孔平,朱蓉等编  电梯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3.王志强等编著  最新电梯原理  使用与维护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4.杨江河,金少红编。三菱电梯  维修与故障排除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
5.何乔治,熊春龄,何峰峰编著。自行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基本结构及安装维修  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04,11
6.(英)布兰克(Blanc.A),(英)布兰克(Blanc.S)著;谢建军,黄健,康竹卿译。楼梯— —材料·形式·构造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王建廷主编  居住中的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