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申请 / 国际申请 / 请求书 / 保护类型 / 专利 / 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

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

阅读:755发布:2022-10-02

专利汇可以提供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基于逐步回归的冷 水 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由于影响冷水机组能效的可测参数在不同的实际工程中会存在差别,因此本发明 专利 在编制表征机组能效的模型因子项集合 基础 上,提出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因子项进行优化筛选,构建满足当前机组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最优能效模型(SR)。并且由于数据 质量 提升是保证仿真模型 精度 的基础,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多指标融合小波去噪方法有效去除集中在 信号 (即可测参数的监测数据)高频部分的噪声成分。该方法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黑/灰箱模型仿真精度偏低以及使用范围受限的 缺陷 ,进而为机组运行策略的优化以及冷水机组的节能诊断奠定基础。,下面是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能效模型的模型因子项集合,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包括以下三类模型因子项,第一类模型因子项由载冷剂侧参数构成、第二类模型因子项由制冷剂侧参数构成,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压缩机调节参数构成;
其中所述的第一类模型因子项通过现有冷水机组能耗回归模型中模型因子项的收集整理得到,所述的第二类模型因子项和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影响参数作用机理分析得到;
步骤二、针对某一实际工程,收集冷水机组现场可测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步骤三、判断步骤二中的现场可测参数是否为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中的模型因子项的构成参数,若是,则对该现场可测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步骤为:
(1)通过与冷水机组相连的监测平台在设定的测试周期内读取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形成数据序列;
(2)对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序列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去掉其中的不理想数据,形成各个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
(3)将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每类可测参数的初筛数据进行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采用多指标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并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小波基函数,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分解层次构建一个合理的阈值,并使用软阈值法对高频系数进行处理,去除集中在高频部分的噪声成分,最后对低频系数和阈值量化后的高频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即获得采用多指标融合小波去噪方法去除噪声后的数据序列;
其中最佳分解重构尺度确定的步骤为:
(a)采用每个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中的数值分别求解均方根误差变化量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量Cvr;
(b)将每类可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变化量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量Cvr数值采用熵值法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标准小波去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每类可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由10个综合评价指标构成,所述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CEI(m)=wvrm·Cvrm(m)+wvsnr·Cvsnr(m)+wvr·Cvr(m)
式中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wvrm(m)、wvsnr(m)、wvr(m)分别为m尺度下Cvrm、Csnr以及Cvr所占的权重;
(c)将每类可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各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减去该序列中的最大值进行反转,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4阶拟合对序列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剔除偏离整体的异常值,用相对应的拟合值代替;
(d)根据每个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数值做出曲线,寻找该曲线变化中明显的拐点,此节点对应的分解重构尺度即为初筛数据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
最佳小波基的确定方法为: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选择适合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数据的最佳小波基,其计算方程如下:
SNR=10×lg(powersignal/powernoise)
式中f(i)为初筛后的监测数据;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 为m尺度下的分解重构数据;n为数据个数,并且
每个分解层次所对应的阈值λ采用长度对数阈值法计算得到:
式中 为噪声估计,N为每一层小波系数的个数;
步骤四、若现场可测参数中包含冷冻水出口温度Teo、冷冻水进口温度Tei以及冷冻水流量Me,则通过制冷量的计算公式Qe=CpMe(Tei-Teo)计算Qe,其中Cp为水定压比热,其取值为
4.2kJ/(K·kg),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以及由处理后的可测参数计算得到的制冷量作为已知参数,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出由这些已知参数构成的模型因子项构建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初始表达式,若Teo、Tei以及Me不都是现场可测参数,则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作为已知参数构建COP的初始表达式:
COP=β0X0+β1X1+…+βmXm
式中m为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的因子项个数;β0,β1,…,βm为各个因子项对应的拟合系数;X0,X1,...Xm分别为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
步骤五、采用逐步回归法,根据冷水机组能效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自变量对COP贡献率大小对各模型因子项进行筛选,去掉对COP的影响不显著的模型因子项,使得最终回归方程中各因子项对COP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步骤六、各模型因子项前的拟合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求解,将筛选后的各项模型因子乘以相应的系数后求和得到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最优能效模型;
步骤七、收集冷水机组当前运行工况下COP最优能效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涉及的可测参数,并将每个可测参数采用步骤三中(2)-(3)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所述的数据预处理后的可测参数代入COP最优能效模型中,进行冷水机组运行性能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逐步回归法中采用各变量的离差矩阵S进行各模型因子项贡献系数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理想数据包括格式错误数据、不合理数据以及暂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式错误数据为数值小于等于0的数据以及非数值型数据;
所述的不合理数据为不能通过参数阈值检验以及简单能量平衡关系校验的数据;
所述的暂态数据为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前后两个监测数据数值的差值大于0.5℃,或压缩机电流的前后两个监测数据的百分比之差大于10%,即判定该前后两个监测数据为暂态数据。

说明书全文

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现场可测影响参数构建冷水机组最优能效模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基 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不同功能类型建筑,冷水机组能耗占空调系统能耗的比例均大于40%,占建筑总 能耗的比例约为20-37%。作为空调系统最重要的能耗部分,实现冷水机组的节能诊
断显 得至关重要。目前多采用模拟仿真评估冷水机组性能,通过合理准确的能效模型反映机 组的实际运行特性,进而为机组运行策略优化奠定基础。一般而言,冷水机组能效仿真 模型开发主要包括影响参数剖析、建模方法选择以及实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
[0003] 虽然现有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对冷水机组性能影响参数进行探讨,但是针对不同的实 际工程,可测量的影响参数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如何合理准确地将影响参数进行分类, 挑选适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影响参数构建冷水机组性能仿真模型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题。目前,依托于冷水机组性能影响参数及不同建模方法所构建的仿真模型主要分为机 理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可使研究焦点从 关注模型的内部特性、复杂的热动方程转移到直接考虑系统的输出表现上,对机组各 种工况的性能模拟十分简单快捷,非常适合现场工程师使用,因此使用数据驱动方法构 建冷水机组的黑/灰箱模型是研究冷水机组运行性能的最佳选择。但针对某一灰箱/黑箱 模型,若实际工程中无法完整地测量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或机组运行在该模型不适用的 工况,则会
导致当前模型不可用或精度较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构建适用于不同冷水机组 及运行工况
的性能仿真模型显得尤为重要。黑箱或灰箱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 反映冷机性
能特性的样本或实测数据用于求解模型系数,验证模型对于不同类型机组的 适用性,此时数据质量的提升可有效地保证模型精度。传统数据预处理中主要包括格式 错误、不合理数据以及暂态数据的剔除,但由于监测过程中会存在仪器仪表精度或机械 工装偏差、电/磁
场干扰以及电路噪声,这些采样信号(即监测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受到 噪声污染,并且噪声信号的大小与变化规律无法预知。因此需要在传统数据预处理方法 上研究噪声信号有效
剔除的手段。
[0004] 综上所述,传统冷水机组模型中,存在仿真模型精度偏低以及因模型结构和模型输 入参数固定导致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保证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与模型 精度,构建机组当前最优能效模型的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
[0006] 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一、确定能效模型的模型因子项集合,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包括以下三类模 型因子项,第一类模型因子项由载冷剂侧参数构成、第二类模型因子项由制冷剂侧参数 构成,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压缩机调节参数构成;
[0008] 其中所述的第一类模型因子项通过现有冷水机组能耗回归模型中模型因子项的收集 整理得到,所述的第二类模型因子项和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影响参数作用机理分析
得到;
[0009] 步骤二、针对某一实际工程,收集冷水机组现场可测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0010] 步骤三、判断步骤二中的现场可测参数是否为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中的模型因子项 的构成参数,若是,则对该现场可测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步骤为:
[0011] (1)通过与冷水机组相连的监测平台在设定的测试周期内读取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形 成数据序列;
[0012] (2)对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序列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去掉其中的不理想数据,形成各个 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
[0013] (3)将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每类可测参数的初筛数据进行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 采用多指标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并使 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小波基函数, 
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分解层次构建一个合理的阈值,并使用软阈值法对高频系数进行 处理,去除集中在高频部分的噪声成分,最后对低频系数和阈值量化后的高频系数进行 小波重构,即获得采用多指标融合小波去噪方法去除噪声后的数据序列;
[0014] 其中最佳分解重构尺度确定的步骤为:
[0015] (a)采用每个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中的数值分别求解均方根误差变化量 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量Cvr;
[0016] (b)将每类可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变化量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 量Cvr数值采用熵值法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标准小波去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每类
可 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由10个综合评价指标构成,所述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为:
[0017] CEI(m)=wvrm·Cvrm(m)+wvsnr·Cvsnr(m)+wvr·Cvr(m)
[0018] 式中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wvrm(m)、wvsnr(m)、wvr(m)分 别为m尺度下Cvrm、Csnr以及Cvr所占的权重;
[0019] (c)将每类可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各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减去该序列中 的最大值进行反转,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4阶拟合对序列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剔 除偏离整体的异常值,用相对应的拟合值代替;
[0020] (d)根据每个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数值做出曲线,寻找该曲线变化中明显的拐点, 此节点对应的分解重构尺度即为初筛数据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
[0021] 最佳小波基的确定方法为: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选择适合冷水 机组实际运行数据的最佳小波基,其计算方程如下:
[0022]
[0023] SNR=10×lg(powersignal/powernoise)
[0024] 式中f(i)为初筛后的监测数据;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为m尺度下的分解重构数据;n为数据个数,并且
[0025] 每个分解层次所对应的阈值λ采用长度对数阈值法计算得到:
[0026]
[0027] 式中 为噪声估计,N为每一层小波系数的个数;
[0028] 步骤四、若现场可测参数中包含冷冻水出口温度Teo、冷冻水进口温度Tei以及冷冻水 流量Me,则通过制冷量的计算公式Qe=CpMe(Tei-Teo)计算Qe,其中Cp为水定压比热, 其取值为4.2kJ/(K·kg),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以及由处理后的可测参数 计算得到的制冷量作为已知参数,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出由这些已知参数构成的模 型因
子项构建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初始表达式,若Teo、Tei以及Me不都是现场可测 参数,则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作为已知参数构建COP的初始表达式:
[0029] COP=β0X0+β1X1+…+βmXm
[0030] 式中m为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的因子项个数;β0,β1,…,βm为各个因子项对应的拟合系 数;X0,X1,...Xm分别为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
[0031] 步骤五、采用逐步回归法,根据冷水机组能效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自变量对COP贡 献率大小对各模型因子项进行筛选,去掉对COP的影响不显著的模型因子项,使得最终 回归方程中各因子项对COP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0032] 步骤六、各模型因子项前的拟合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求解,将筛选后的各项 模型因子乘以相应的系数后求和得到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最优能效模型;
[0033] 步骤七、收集冷水机组当前运行工况下COP最优能效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涉及的可 测参数,并将每个可测参数采用步骤三中(2)-(3)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所述的数据 预处理后的可测参数代入COP最优能效模型中,进行冷水机组运行性能预测。
[0034]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35] 1.本方法所构造的模型本质为黑箱模型,对机组各工况性能的模拟十分简便,非常 适合现场工程师使用。
[0036] 2.对于数据驱动建模而言,数据质量提升是保证仿真模型精度的基础,本方法采用 的多指标融合小波去噪方法可有效去除集中在信号(即监测数据)高频部分的噪声成
分。
[0037] 3.由于不同的实际工程中,冷水机组能效模型的影响参数会存在差别,本方法在编 制表征机组能效的模型因子项集合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的实际工程,从因子项集合中 提取出包含可测影响参数所组合成的因子项,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因子项进行优化筛 
选,构建满足当前机组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最优能效模型(SR)。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能 效模型因结构形式或输入变量固定导致模型使用范围会受限的问题。
[0038] 4.针对机组运行工况改变或机组老化问题,传统能效模型采用添加修正因子或参数 再辨识的手段对仿真模型进行校准,一旦能效模型超出其适用范围,会导致修正效果较 差的现象。本方法在不同机组运行模式下可组建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最佳能效仿真模型
(SR),极大程度地扩大模型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构建冷水机组最优能效模型(SR)的流程图
[0040] 图2是各冷水机组能耗模型准确性检验指标计算结果对比图;
[0041] 图3(a)是BQ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0042] 图3(b)是DOE-2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0043] 图3(c)是GNU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0044] 图3(d)是MP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0045] 图3(e)是QHP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0046] 图3(f)是SR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预测值的对比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0048] 本发明的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模型 构建两部分。数据预处理部分的核心思想是,首先通过现场调研确定影响机组能效的可 测参数,并从监控平台数据库中获取相对应的监测数据;其次剔除监测数据中格式错误、 不合理以及暂态数据;最后将初筛数据利用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方法做进一步处理。 冷水机组能效模型构建部分的核心思想是,首先需要根据冷水机组的可测影响参数编制 表
征机组能效的模型因子项集合,其主要通过传统模型因子项整理以及影响参数机理分 析
获得;其次根据现场机组可测影响参数从所编制的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由这些参数 构
成的因子项,并组建初始冷水机组能效模型;最后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解决模型因子 项冗余的问题,通过因子项间的竞争关系构建满足当前实际工程的最优能效模型。
[0049]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逐步回归的冷水机组能效模型通用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0] 步骤一、确定能效模型的模型因子项集合,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包括以下三类模 型因子项,第一类模型因子项由载冷剂侧参数构成,如冷冻水进口温度平方项Tei2、冷却 水流量平方项Mc2等;第二类模型因子项由制冷剂侧参数构成,如冷凝压力对数项lnPc、 冷凝温度平方项Tc2等;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压缩机调节参数构成,如电压U、电流I等。
[0051] 其中所述的第一类模型因子项通过现有冷水机组能耗回归模型中模型因子项的收集 整理得到,现有冷水机组能耗回归模型为Wang、GNU、DOE-2、SL、BQ、MP、SMP以及 QHP模型,各模型可详见2017年发表在《Energy&Buildings(能源与建筑)》期刊上的 《Empirical model for evaluat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centrifugal chillers(离心式冷水机组 
功耗评估的经验模型)》、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 方
法:DeST》、2002年发表在《Ashrae Transactions(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 标
准)》期刊上的《Models forvariable-speed centrifugal chillers(变速离心式冷水机组的 模型)》、2003年发表在《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实用热力工程)》期刊上的《A comparison of empirically based steady-state models forvapor-compression 
liquid chillers(蒸 汽压缩式冷水机组稳态经验模型的比较)》、2010年发表在《Applied Energy(应用能源)》 期刊上的《An evaluation of empirically-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energy performance of vapor-compression water chillers(用于蒸汽
缩式冷水机组性能预测的冷水机组经验模型 评估)》以及2014年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离心式冷水机组数值模型建立及在线修正》;
[0052] 所述的第二类模型因子项和第三类模型因子项由影响参数作用机理分析得到。参数 作用机理分析方法参见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方 
法:DeST》和1986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e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国际制冷学报)》期 刊上的《Computer subroutines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refrigerant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制冷剂热力学性质快速计算的计算机子程序)》。
[0053] 步骤二、针对某一实际工程,收集冷水机组现场可测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0054] 步骤三、判断步骤二中的现场可测参数是否为所述的模型因子项集合中的模型因子项 的构成参数,若是,则对该现场可测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步骤为:
[0055] (1)通过与冷水机组相连的监测平台在设定的测试周期内读取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形 成数据序列;
[0056] (2)对每个可测参数的数据序列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去掉其中的不理想数据,形成各个 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
[005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不理想数据包括格式错误数据、不合理数据以 及暂态数据。
[0058] 所述的格式错误数据为数值小于等于0的数据以及非数值型数据,如:若监测数据 中存在温度、电流、流量为0或小于0的数据以及非数值型数据,即可认定其为格式错 误的数据,应予以剔除;
[0059] 所述的不合理数据为不能通过参数阈值检验以及简单能量平衡关系校验的数据,即 可判定其为不合理的数据,应允以剔除;
[0060] 所述的暂态数据为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前后两个监测数据数值的差值大于0.5℃,或压 缩机电流的前后两个监测数据的百分比之差大于10%,即可判定该前后两个监测数
据为 暂态数据并允以剔除。
[0061] (3)将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每类可测参数的初筛数据进行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 采用多指标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并使 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确定每类可测参数数据对应的最佳小波基函数。 
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分解层次构建一个合理的阈值,并使用软阈值法对高频系数进行 处理,去除集中在高频部分的噪声成分,最后对低频系数和阈值量化后的高频系数进行 小波重构,即可获得采用多指标融合小波去噪方法去除噪声后的数据序列。
[0062] 其中最佳分解重构尺度确定的步骤为:
[0063] (e)采用每个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中的数值分别求解均方根误差变化量 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量Cvr,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见2012年中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小波去噪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0064] (f)将每类可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变化量Cvrm、信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 量Cvr数值采用熵值法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标准小波去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每类
可 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由10个综合评价指标构成,所述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为:
[0065] CEI(m)=wvrm·Cvrm(m)+wvsnr·Cvsnr(m)+wvr·Cvr(m)
[0066] 式中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wvrm(m)、wvsnr(m)、wvr(m)分 别为m尺度下Cvrm、Csnr以及Cvr所占的权重,权重的计算方法具体可参见2012年中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波去噪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0067] (g)将每类可测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各个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减去该序列中 的最大值进行反转,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4阶拟合对序列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剔 除偏离整体的异常值,用相对应的拟合值代替。
[0068] (h)根据每个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数值做出曲线,寻找该曲线变化中明显的拐点, 此节点对应的分解重构尺度即为初筛数据的最佳分解重构尺度。
[0069] 最佳小波基的确定方法为: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标选择适合冷水 机组实际运行数据的最佳小波基,其计算方程如下:
[0070]
[0071] SNR=10×lg(powersignal/powernoise)
[0072] 式中f(i)为初筛后的监测数据;m为小波分解重构尺度,取值为1~10的正整数;为m尺度下的分解重构数据;n为数据个数。并且
[0073] 每个分解层次所对应的阈值λ可采用长度对数阈值法计算得到:
[0074]
[0075] 式中 为噪声估计,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见2015年发表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上 的《小波去噪中噪声估计失真判别方法》;N为每一层小波系数的个数。
[0076] 步骤四、若现场可测参数中包含冷冻水出口温度Teo、冷冻水进口温度Tei以及冷冻水 流量Me,则通过制冷量的计算公式Qe=CpMe(Tei-Teo)计算Qe,其中Cp为水定压比热, 其取值为4.2kJ/(K·kg)。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以及由处理后的可测参数 计算得到的制冷量作为已知参数,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出由这些已知参数构成的模 型因
子项构建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初始表达式。若Teo、Tei以及Me不都是现场可测 参数,则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作为已知参数构建COP的初始表达式:
[0077] COP=β0X0+β1X1+β2X2+…+βmXm
[0078] 式中m为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的因子项个数;β0,β1,…,βm为各个因子项对应的拟合系 数;X0,X1,...Xm分别为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现场可测参数。
[0079] 步骤五、采用逐步回归法(该方法参见2007年发表在《科技信息》期刊上的《应用 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评估模型》)解决因子项冗余的问题,根据冷水机组能效 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Xj(j=0,1,…,m)(即自变量)对COP(即因变量)贡献率大小对各 模型因
子项进行筛选,去掉对COP的影响不显著的模型因子项,使得最终回归方程中各 因子项对
COP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0080] 步骤六、各模型因子项前的拟合系数β0,β1,…,βm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求解,将筛选 后的各项模型因子乘以相应的系数后求和得到冷水机组能效模型COP的最优能效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求解方法可详见2005年发表在《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 上的《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0081] 优选的在所述的逐步回归法中采用各变量的离差矩阵S进行各模型因子项贡献系数 计算,这样可以不用将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减少计算量。
[0082] 步骤七、收集冷水机组当前运行工况下COP最优能效模型中各模型因子项涉及的可 测参数,并将每个可测参数采用步骤三中(2)-(3)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所述的数据 预处理后的可测参数代入COP最优能效模型中,即可进行冷水机组运行性能(即COP) 预测。
[0083] 实施例1
[0084] (1)采用天津某生态城能源站内离心式冷水机组供冷季内(2012年5月1日至9月 30日,共153天)的逐时运行数据对本发明提出的通用建模方法进行论证。经过现场实 际调研,机组可测参数主要有冷冻水出口温度Teo、冷冻水进口温度Tei、冷冻水流量Me、 冷却水进口温度Tci、冷却水出口温度Tco以及冷却水流量Mc。
[0085] (2)收集冷水机组6个可测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0086] (3)由于上述的6个可测参数为模型因子项集合中的模型因子项的构成参数,因此将 各监测参数的逐时数据进行初筛处理,剔除格式错误、不合理以及暂态数据,最终可得 到698个稳态数据。
[0087] (4)冷却水出口温度Tco及冷却水流量Mc的最佳小波基及分解重构尺度的计算结果 如表1采用每个可测参数筛选后的数据序列中的数值分别求解均方根误差变化量Cvrm、 信
噪比变化量Csnr以及平滑度变化量Cvr。并使用熵值法分别得到haar、db8以及sym6 小波去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
[0088] (5)将各个可测参数的haar、db8以及sym6小波去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分别 进行反转,并剔除相应的异常值。
[0089] (6)根据各个可测参数的haar、db8以及sym6小波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序列中的数 值做出曲线,以拐点识别的方法确定最佳分重构尺度。
[0090] (7)在已定最佳分解尺度的条件下,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指 标确定haar、db8以及sym6三种小波基中适合各个可测参数的最佳小波基,各可测参数 冷冻
水出口温度Teo、冷冻水进口温度Tei、冷冻水流量Me、冷却水进口温度Tci所示。
[0091] 表1最佳小波基及分解重构尺度计算结果:
[0092]
[0093] (8)依据表1的计算结果,确定最佳小波基和分解重构尺度下各可测参数的每个分解 层次所对应的阈值,并使用软阈值法对各个参数的数据序列进行小波去噪处理。
[0094] (9)将经过小波去噪处理的6个可测参数,以及由Teo、Tei以及Me求解出的制冷量Qe作为已知参数。从模型因子项集合中挑选出由7个已知参数组成的因子项即可构建冷水 机组能效模型的初始表达式:
[0095] COP=β0+β1Teo+β2Tci+β3Qe+β4Tei+β5Tco+β6Me+β7Mc+β8(Teo)2+β9(Tci)2+β101Qe +β11(Qe)2+β12(Tei)2+β13(Tco)2+β14(Me)2+β15(Mc)2+β16Teo·Tci+β17Tci·Qe+β18Tei·Qe +β19Tei·Tci+β20Teo·Qe+β21Tci/Qe+β22Tei/Tci+β23Tei/Qe+β24Qe/Tci+β25Tci/Teo+β26(Tci-Teo) +β27(Tei-Teo)+β28(Tco-Tci)+β29(Tci)2/Qe+β30(Tci)2·Qe+β31(Tci-Teo)2+β32(Tci-Tei)/(Tci·Qe) +β33(Tci/Teo)/Qe+β34(Tei-Teo)2+β35(Tco-Tci)2+β36(Tei-Teo)·(Tco-Tci)
[0096] (10)采用本发明提出的逐步回归法对初始表达式中因子项进行优化筛选,并通过多 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各模型因子项的系数,则冷水机组的COP最优能效模型(SR)为: COP=70.22+6.08Tci-8.11Tco+0.05Me-0.1Mc-21147.07(1Qe)+4.1×10-7(Qe)2+0.04(Tco)2-
2.28×10-5(Me)2 +4.93×10-5(Mc)2+1.17×10-2Teo·Tci-5.85×10-5Tei·Qe+3.56(Tei-Teo)-
2 2
0.11(Tei-Teo) +0.19(Tco-Tci)
[0097] (11)将冷水机组当前运行工况下的可测参数(Teo、Tei、Me、Tci、Tco以及Mc)进 行数据预处理,并将这些经过处理后的可测参数以及由其计算出的制冷量Qe代入COP最 优能效模型(SR)中,进行冷水机组运行性能(即COP)预测模拟。为验证最佳能效模 型(SR)的精度,也将这些处理后的数据代入DOE-2、MP、QHP以及GNU模型中进行 COP模型值计算。
[0098] (12)利用变异系数CV、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以及平均相对误差 MRE四个指标考量各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误差,计算公式为:
[0099]
[0100]
[0101]
[0102]
[0103] 式中:n为实测数据个数;yi为COP实测值; 为模拟值。RMSE、MRE以及MAE 的数值越小,表明标准实测值与模拟值越接近,模型精度越高。各模型CV、RMSE、MAE 以及MRE指标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0104] 由图2可知,SR模型的CV值为4.34%,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但其他模型的CV值 均大于5%。相比较其他5个模型,SR模型中RMSE(0.25)、MAE(0.18)和MRE(3.17%) 的数值最小,说明SR模型精度最高。
[0105] 为进一步校验模型精度,将COP实测值与各模型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 果如图所示。
[0106] 由对比结果图3(a)可知,BQ模型COP实测值与模拟值离散程度较大,当冷水机组 COP大于6时,其模型精度降低;由对比结果图3(b)、(d)、(e)可知,DOE-2、MP以及QHP 模型中COP模拟值都在实测值附近,分布较为均匀,模型精度比BQ模型高;由对比结 果图3(c)可
知,GNU模型中COP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离散程度最大,模型精度最低;由对 比结果图3(f)可知,SR模型COP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离散程度最低,且两组数据最为接近, 该对比结果也可以证明所提供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0107]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 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