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申请 / 国际申请 / 权利要求 / 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

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系统

阅读:760发布:2022-08-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提供了一种 土木工程 用高效智能排 水 系统,属于排水技术领域。包括行走 外壳 、 辊筒 、驱动装置、 泵 送装置、 排水管 、拖拉杆、 锁 紧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内。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辊筒相对行走外壳转动。排水管与泵送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排水管缠绕于辊筒的外侧。拖拉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的前侧。锁紧装置连接于行走外壳,锁紧装置位于行走外壳内。第一传动机构位于行走外壳内,拖拉杆与锁紧装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拉杆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锁紧装置动作,以将辊筒与行走外壳锁紧。保证在拖动外壳行走的过程中,辊筒不会相对外壳转动,保证排水管始终缠绕在辊筒的外侧。,下面是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外壳
辊筒,所述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内;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辊筒相对所述行走外壳转动;
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固定于所述行走外壳内,所述泵送装置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行走外壳的外侧;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缠绕于所述辊筒的外侧;
拖拉杆,所述拖拉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的前侧;
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连接于所述行走外壳,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行走外壳内;以及
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所述行走外壳内,所述拖拉杆与所述锁紧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拉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装置动作,以将所述辊筒与所述行走外壳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具有用于与所述行走外壳转动连接的第一轴部;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活动套和固定体;
所述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外侧,所述活动套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套具有内圆锥面;
所述固定体固定于所述行走外壳,所述固定体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拉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动套沿所述第一轴部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内圆锥面挤压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夹紧所述第一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杆上固设有斜杆,所述斜杆上设有凸出部;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滑,所述活动套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滑块沿所述辊筒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内,所述滑块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辊筒的轴向的方向布置的卡槽;
所述凸出部卡于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
所述活动套与所述固定体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内;
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内;
所述活动套与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连接;
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通过条形孔连通;
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条形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圆弧槽;
所述行走外壳具有限位面;
当所述滑块沿所述辊筒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限位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将所述第一轴部夹紧,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圆弧槽的交汇处,且所述圆弧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外壳上设有顶部开放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通所述行走外壳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所述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旋转、第二旋转门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
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后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处于打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活动体、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弹性复位件;
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体具有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
所述第一移动体沿所述行走外壳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
所述第二移动体沿所述行走外壳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体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二移动体铰接;
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体与所述第二移动体之间;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分别推动所述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使得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外壳设有导向孔;
所述活动体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第一移动体和所述第二移动体均位于所述导向孔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辅助施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土木工程用排水系统包括外壳电机、水辊筒排水管,辊筒与外壳转动连接,电机用于驱动辊筒相对外壳转动,排水管与水泵连接并缠绕于辊筒的外侧,在拖动外壳行走的过程中,外壳的晃动会造成辊筒在外壳内转动,可能会使排水管逐渐从辊筒上退出并混乱的分布在外壳内,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以改善在拖动外壳行走的过程中辊筒可能会在外壳内转动的问题。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包括行走外壳、辊筒、驱动装置、泵送装置、排水管、拖拉杆、紧装置和第一传动机构;
[0005] 所述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内;
[0006]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辊筒相对所述行走外壳转动;
[0007] 所述泵送装置固定于所述行走外壳内,所述泵送装置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行走外壳的外侧;
[0008] 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缠绕于所述辊筒的外侧;
[0009] 所述拖拉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的前侧;
[0010] 所述锁紧装置连接于所述行走外壳,所述锁紧装置位于所述行走外壳内;
[0011]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所述行走外壳内,所述拖拉杆与所述锁紧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0012]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拉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装置动作,以将所述辊筒与所述行走外壳锁紧。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可握持拖拉杆并向拖拉杆施加拉,从而使行走外壳向前移动。操作者在向拖拉杆施加拉力的过程中,拖拉杆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拉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锁紧装置动作,以将辊筒与行走外壳锁紧,保证在拖动外壳行走的过程中,辊筒不会相对外壳转动,保证排水管始终缠绕在辊筒的外侧。在将整个排水系统拖拉至排水位置时,可将缠绕至辊筒外侧的排水管拖拉至积水处,泵送装置工作则可将积水从排液口排出。排水工作完成后,可通过驱动装置将排水管快速缠绕至辊筒上,提高工作效率。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具有用于与所述行走外壳转动连接的第一轴部;
[0015]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活动套和固定体;
[0016] 所述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外侧,所述活动套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套具有内圆锥面;
[0017] 所述固定体固定于所述行走外壳,所述固定体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
[0018]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拉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动套沿所述第一轴部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内圆锥面挤压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夹紧所述第一轴部。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拉杆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活动套沿第一轴部轴向移动,以使活动套的圆锥面挤压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从而夹紧第一轴部,在这种情况下,辊筒则无法转动。通过活动套的轴向移动来使固定体的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来夹紧第一轴部,这种锁紧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好的夹紧效果。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拖拉杆上固设有斜杆,所述斜杆上设有凸出部;
[0021]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滑,所述活动套与所述滑块连接;
[0022] 所述滑块沿所述辊筒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内,所述滑块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辊筒的轴向的方向布置的卡槽;
[0023] 所述凸出部卡于所述卡槽内。
[0024]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拖拉杆上的斜杆的凸出部卡与滑块的卡槽内,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凸出部将在卡槽内滑动,从而使滑块向前移动,以带动活动套轴向向前移动,最终使第一弹性夹持部与第二弹性夹持部将第一轴部夹紧;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后转动时,凸出部将在卡槽内滑动,使滑块向后移动,以带动活动套轴向向后移动,以使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恢复原状,辊筒则可转动。
[0025]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
[0026] 所述活动套与所述固定体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内;
[0027] 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内;
[0028] 所述活动套与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连接;
[0029] 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通过条形孔连通;
[0030] 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条形孔内。
[0031] 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动套与固定体位于行走外壳第一容纳室内,行走外壳对活动套和固定体起到很好保护作用;滑块位于第二容纳室内,行走外壳对滑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连接于活动套与滑块之间连接杆沿辊筒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条形孔内,这种结构可限制活动套在第一轴部的外侧转动,即辊筒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时,套设在第一轴部外侧的活动套不会转动。
[0032]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圆弧槽;
[0033] 所述行走外壳具有限位面;
[0034] 当所述滑块沿所述辊筒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限位面接触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将所述第一轴部夹紧,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圆弧槽的交汇处,且所述圆弧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
[0035] 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块与限位面接触时,滑块无法继续向前移动,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刚好将第一轴部夹紧,凸出部刚好位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圆弧槽的交汇处,圆弧槽的中心线刚好与拖拉杆的转动轴线重合,此时,使拖拉杆继续向前转动,则可使凸出部卡与圆弧槽内,撤去拖拉杆受到的外力后,滑块则无法移动,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将保持在夹紧第一轴部的状态。当需要松开第一轴部时,则可使拖拉杆向后移动,凸出部从圆弧槽退回至卡槽内后,滑块则可向后移动,以使第一弹性夹持部与第二弹性夹持部将第一轴部松开。
[0036]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外壳上设有顶部开放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通所述行走外壳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0037] 所述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旋转、第二旋转门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
[0038] 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处于关闭状态;
[0039] 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后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门和所述第二旋转门处于打开状态。
[0040] 上述技术方案中,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移动,既可通过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将辊筒的第一轴部夹紧,又可将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关闭,即在拖动排水系统至排水位置的过程中,辊筒不会转动,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旋转门与第二旋转门对辊筒可起到保护作用。当排水系统到达排水位置时,可使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后移动,即使第一弹性夹持部和第二弹性夹持部将辊筒的第一轴部放松,又可将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打开,以便于将排水管从行走外壳内牵出。
[0041]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活动体、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弹性复位件;
[0042] 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体具有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
[0043] 所述第一移动体沿所述行走外壳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
[0044] 所述第二移动体沿所述行走外壳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行走外壳;
[0045]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体铰接;
[0046]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二移动体铰接;
[0047] 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体与所述第二移动体之间;
[0048] 当所述拖拉杆相对所述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分别推动所述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使得所述第一旋转门与所述第二旋转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
[0049]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关闭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时,可使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前转动,活动体的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将分别推动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移动,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将相互靠近并压缩弹性复位件,第一旋转门与第二旋转门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最终使第一旋转门与第二旋转门关闭。当需要打开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时,可使拖拉杆相对行走外壳向后转动,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将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打开。
[0050]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外壳设有导向孔;
[0051] 所述活动体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0052] 所述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均位于所述导向孔内。
[0053]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孔可对活动体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活动体能够在确定的轨迹上移动。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均位于导向孔内,行走外壳对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5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57] 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5为图4所示的B-B剖视图;
[0060] 图6为图5所示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与活动体的位置关系图。
[0061] 图标:排水系统200;行走外壳10;滚轮11;容纳腔12;第一容纳室13;第二容纳室14;条形孔15;限位面16;通孔17;容纳槽18;导向孔19;第一滑槽191;第二滑槽192;辊筒20;
第一轴部21;第二轴部22;驱动装置30;电机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皮带34;泵送装置
40;进液口41;排液口42;排水管50;自由端51;连接端52;套接头53;拖拉杆60;斜杆61;凸出部62;锁紧装置70;活动套71;内圆锥面711;固定体72;第一弹性夹持部721;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固定部723;第一传动机构80;滑块81;卡槽811;圆弧槽812;连接杆82;连接管90;水平管段91;竖直管段92;第一旋转门100;第二旋转门110;第二传动机构120;活动体121;第一引导斜面1211;第二引导斜面1212;槽口1213;第一移动体122;第二移动体123;第一连杆
124;第二连杆125;弹性复位件126。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6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6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6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66]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7] 实施例1
[006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200,包括行走外壳10、辊筒20、驱动装置30、泵送装置40、排水管50、拖拉杆60、锁紧装置70和第一传动机构80。
辊筒20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内。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辊筒20相对行走外壳10转动。
泵送装置40固定于行走外壳10内,泵送装置40具有进液口41和排液口42,排液口42位于行走外壳10的外侧。排水管50与进液口41连通,排水管50缠绕于辊筒20的外侧。拖拉杆60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的前侧。锁紧装置70连接于行走外壳10,锁紧装置70位于行走外壳
10内。第一传动机构80位于行走外壳10内,拖拉杆60与锁紧装置70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传动连接。当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时,拉杆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带动锁紧装置70动作,以将辊筒20与行走外壳10锁紧。
[0069] 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可握持拖拉杆60并向拖拉杆60施加拉力,从而使行走外壳10向前移动。操作者在向拖拉杆60施加拉力的过程中,拖拉杆60将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拉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带动锁紧装置70动作,以将辊筒20与行走外壳10锁紧,保证在拖动外壳行走的过程中,辊筒20不会相对外壳转动,保证排水管50始终缠绕在辊筒20的外侧。在将整个排水系统200拖拉至排水位置时,可将缠绕至辊筒20外侧的排水管50拖拉至积水处,泵送装置40工作则可将积水排出。排水工作完成后,可通过驱动装置30将排水管50快速缠绕至辊筒20上,提高工作效率。
[0070] 其中,行走外壳10的底部设有供其行走的滚轮11。示例性的,滚轮11为四个,四个滚轮1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处。
[0071] 辊筒20水平布置至于行走外壳10内,辊筒20的两端具有同轴设置第一轴部21和第二轴部22,第一轴部21和第二轴部22均与行走壳体转动连接。行走壳体上设有供第一轴部21和第二轴部22转动的孔。
[0072] 本实施例中,泵送装置40为水泵。驱动装置30包括电机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和皮带34,电机31与行走壳体固定,第一带轮32固定于第二轴部22的外侧,第二带轮33固定于电机31的输出轴的外侧,第一带轮32与第二带轮33通过皮带34传动连接。电机31工作将带动辊筒20转动。其中,水泵和电机31均可实现智能化控制。
[0073] 此外,行走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12,电机31和水泵均位于容纳腔12内。
[0074]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排水管50局部穿入第二轴部22内,排水管50穿入第二轴部22的部分于第二轴部22同轴设置。排水管50具有自由端51和连接端52,连接端52从第二轴部22中穿出并与泵送装置40的进液口41通过连接管90连接。连接管90位于容纳腔12内。
[0075] 连接管90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管段91和竖直管段92,竖直管段92远离水平管段91的一段与泵送装置40的进液口41连接,排水管50的连接段插设于水平管段91内。排水管50上设有套接头53,水平管段91插设于套接头53内,套接头53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水平管段91的外壁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卡于环形凹槽内。这种结构既实现排水管50的连接端52与水平管段91的转动连接,又可防止排水管50的连接段与水平管段91脱离。
[0076] 本实施例中,拖拉杆60为T字形,拖拉杆60的底端与行走外壳10铰接。
[0077]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锁紧装置70包括活动套71和固定体72。活动套71套设于第一轴部21的外侧,活动套71与第一传动机构80连接,活动套71具有内圆锥面711。固定体72固定于行走外壳10,固定体72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当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时,拉杆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带动活动套71沿第一轴部21轴向移动,以使内圆锥面711挤压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使得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夹紧第一轴部21。
[0078] 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拉杆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带动活动套71沿第一轴部21轴向移动,以使活动套71的圆锥面挤压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从而夹紧第一轴部21,在这种情况下,辊筒20则无法转动。通过活动套71的轴向移动来使固定体72的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来夹紧第一轴部21,这种锁紧装置70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好的夹紧效果。
[0079] 如图3所示,固定体72还包括用于与行走外壳10固定连接的固定部723,固定部723位圆柱形。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均为L形,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均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对称分布于固定部723轴向的两侧。
[0080] 本实施例中,拖拉杆60上固设有斜杆61,斜杆61上设有凸出部62。第一传动机构80包括滑块81,活动套71与滑块81连接。滑块81沿辊筒20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内,滑块81上设有沿垂直于辊筒20的轴向的方向布置的卡槽811。凸出部62卡于卡槽811内。
[0081] 由于拖拉杆60上的斜杆61的凸出部62卡与滑块81的卡槽811内,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时,凸出部62将在卡槽811内滑动,从而使滑块81向前移动,以带动活动套71轴向向前移动,最终使第一弹性夹持部721与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第一轴部21夹紧;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后转动时,凸出部62将在卡槽811内滑动,使滑块81向后移动,以带动活动套71轴向向后移动,以使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恢复原状,辊筒20则可转动。
[0082] 本实施例中,行走外壳10内部设有第一容纳室13和第二容纳室14。活动套71与固定体72位于第一容纳室13内。滑块81位于第二容纳室14内。活动套71与滑块81通过连接杆82连接。第一容纳室13与第二容纳室14通过条形孔15连通。连接杆82沿辊筒20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条形孔15内。
[0083] 活动套71与固定体72位于行走外壳10第一容纳室13内,行走外壳10对活动套71和固定体72起到很好保护作用;滑块81位于第二容纳室14内,行走外壳10对滑块8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连接于活动套71与滑块81之间连接杆82沿辊筒20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条形孔15内,这种结构可限制活动套71在第一轴部21的外侧转动,即辊筒20在驱动装置30的作用下转动时,套设在第一轴部21外侧的活动套71不会转动。
[0084] 本实施例中,滑块81上设有与卡槽811连通的圆弧槽812。行走外壳10具有限位面16。当滑块81沿辊筒20的轴向移动并与限位面16接触时,第一弹性夹持部721与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第一轴部21夹紧,凸出部62位于卡槽811与圆弧槽812的交汇处,且圆弧槽812的中心线与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
[0085] 滑块81与限位面16接触时,滑块81无法继续向前移动,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刚好将第一轴部21夹紧,凸出部62刚好位于卡槽811与圆弧槽812的交汇处,圆弧槽812的中心线刚好与拖拉杆60的转动轴线重合,此时,使拖拉杆60继续向前转动,则可使凸出部62卡与圆弧槽812内,撤去拖拉杆60受到的外力后,滑块81则无法移动,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保持在夹紧第一轴部21的状态。当需要松开第一轴部21时,则可使拖拉杆60向后移动,凸出部62从圆弧槽812退回至卡槽811内后,滑块81则可向后移动,以使第一弹性夹持部721与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第一轴部21松开。
[0086] 其中,限位面16即为第二容纳室14前侧的侧壁
[0087] 此外,行走外壳10上设有供斜杆61穿出的通孔17,通孔17一端贯通行走外壳10的前侧的外侧壁,通孔17的另一端贯通限位面16。
[0088] 实施例2
[0089]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200,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土木工程用高效智能排水系统200还包括第一旋转门100、第二旋转门110和第二传动机构120,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20与滑块81传动连接。行走外壳10上设有顶部开放的容纳槽18,容纳槽18贯通行走外壳1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0090] 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时,滑块81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0带动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以使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处于关闭状态;
[0091] 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后转动时,滑块81能够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20带动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处于打开状态。
[0092] 上述技术方案中,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移动,既可通过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辊筒20的第一轴部21夹紧,又可将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关闭,即在拖动排水系统200至排水位置的过程中,辊筒20不会转动,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相互抵靠,第一辊筒20将位于由第一旋转门100、第二旋转门110和容纳槽18的槽壁共同界定的空间内,第一旋转门
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对辊筒20可起到保护作用。当排水系统200到达排水位置时,可使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后移动,即使第一弹性夹持部721和第二弹性夹持部722将辊筒20的第一轴部21放松,又可将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打开,以便于将排水管50从行走外壳10内牵出。
[0093]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第二传动机构120包括活动体121、第一移动体122、第二移动体123、第一连杆124、第二连杆125和弹性复位件126。活动体121与滑块81固定连接,活动体121具有第一引导斜面1211和第二引导斜面1212。第一移动体122沿行走外壳1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第二移动体123沿行走外壳1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走外壳10。第一连杆124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门100铰接,第一连杆124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体122铰接;第二连杆125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门110铰接,第二连杆125的另一端于第二移动体123铰接。弹性复位件126连接于第一移动体122与第二移动体123之间。当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时,滑块81能够带动活动体121移动,以使第一引导斜面1211和第二引导斜面1212分别推动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移动,并压缩弹性复位件126,使得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
[0094] 当需要关闭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时,可使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前转动,活动体121的第一引导斜面1211和第二引导斜面1212将分别推动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移动,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将相互靠近并压缩弹性复位件126,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最终使第一旋转门100与第二旋转门110关闭。当需要打开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时,可使拖拉杆60相对行走外壳10向后转动,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将在弹性复位件126的作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旋转门100和第二旋转门110打开。
[0095] 需要说明的是,行走外壳10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两两垂直,辊筒20的轴向与行走外壳10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块81上的卡槽811的布置方向与行走外壳10的高度方向一致。
[0096] 其中,弹性复位件126为弹簧,弹性复位件126的一端于第一移动体122连接,弹性复位件126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体123连接。
[0097] 如图6所示,活动体121为矩形板状结构,活动体121的一端设有槽口1213,第一引导斜面1211和第二引导斜面1212即为槽口1213的槽壁,第一引导斜面1211与第二引导斜面1212呈“八”字形分布。活动体121设有槽口1213的一端于滑块81连接。
[0098]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均为带有斜面块状结构。第一移动体122上的斜面用于与第一引导斜面1211接触,第二移动体123上的斜面用于与第二斜面接触。
[0099]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行走外壳10设有导向孔19,活动体121可移动地插设于导向孔19内。如图5所示,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均位于导向孔19内。
[0100] 导向孔19可对活动体121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活动体121能够在确定的轨迹上移动。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均位于导向孔19内,行走外壳10对第一移动体122和第二移动体12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101] 其中,导向孔19为矩形孔。导向孔19的底壁上设有供第一移动体122移动的第一滑槽191,第一移动体122卡于第一滑槽191内;导向孔19的底壁上设有供第二移动体123移动的第二滑槽192,第二移动体123卡于第二滑槽192内。
[0102]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