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 一种屋面古建瓦

一种屋面古建瓦

阅读:454发布:2021-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屋面古建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古建瓦,包括瓦本体,所述瓦本体上设有弧形外凸部、弧形内凹部、纵向接驳部、横向接驳部和平面部,所述弧形外凸部与弧形内凹部之间设有侧面连接部,所述弧形外凸部、侧面连接部、弧形内凹部、平面部、横向接驳部依次排列连接,所述纵向接驳部设置在弧形外凸部、侧面连接部、弧形内凹部、横向接驳部的一端,所述瓦本体的顶 角 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和接驳位Ⅱ,所述接驳位Ⅰ和接驳位Ⅱ之间呈对角分布,所述接驳位Ⅰ设置在靠近弧形外凸部的一侧,所述接驳位Ⅱ在靠近横向接驳部的一侧。,下面是一种屋面古建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屋面古建瓦,包括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本体(1)上设有弧形外凸部(11)、弧形内凹部(12)、纵向接驳部(13)、横向接驳部(14)和平面部(15),所述弧形外凸部(11)与弧形内凹部(12)之间设有侧面连接部(16),所述弧形外凸部(11)、侧面连接部(16)、弧形内凹部(12)、平面部(15)、横向接驳部(14)依次排列连接,所述纵向接驳部(13)设置在弧形外凸部(11)、侧面连接部(16)、弧形内凹部(12)、横向接驳部(14)的一端,所述瓦本体(1)的顶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1)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所述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之间呈对角分布,所述接驳位Ⅰ(17)设置在靠近弧形外凸部(11)的一侧,所述接驳位Ⅱ(18)在靠近横向接驳部(1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凸部(11)包括六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外凸弧面单元(111),相邻外凸弧面单元(111)之间设有竖直面Ⅰ(1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内凹部(12)包括四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内凹弧面单元(121),相邻内凹弧面单元(121)之间设有竖直面Ⅱ(1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15)从横向接驳部(14)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两侧与弧形内凹部(12)、横向接驳部(14)连接围成导流槽(19),接驳位Ⅱ(18)延伸至导流槽(19)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接驳部(13)包括上下层分布的上层挡条(131)和下层挡水条(132),所述上层挡水条(131)沿纵向接驳部(13)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层挡水条(131)与下层挡水条(132)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防槽(133),所述防风槽(133)向外延伸至接驳位Ⅰ(17)形成横向通风口(134),所述下层挡水条(132)上开设有连通弧形内凹部(12)和防风槽(133)的纵向通风口(1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接驳部(13)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相邻瓦本体(1)之间连接的螺纹孔(136),所述螺纹孔(136)设置在下层挡水条(1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弧面单元(111)的弧面半径:140mm≤R1≤150 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弧面单元(111)的弧面弧度:60°≤α≤6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面单元(121)的弧面半径:110mm≤R2≤120 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屋面古建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面单元(121)的弧面弧度:30°≤β≤35°。

说明书全文

一种屋面古建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古建瓦。

背景技术

[0002] 房子的屋面系统大致可以分成坡屋面和平屋面两个系统。坡屋面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我国自有史记载以来至清末,房屋建筑几乎都是坡屋面的。国外也大致如此,不过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如有各种尖屋顶、圆球屋顶等。平屋面系统实际是从古代城堡结构 演化而来,伴随着现代混凝土构件的发展,在许多高层建筑上获得了广泛的采用。坡形屋面基本都使用了屋面瓦。
[0003] 目前在民用仿古住宅、高级公寓、别墅等建筑物中已越来越多采用屋面瓦这种建筑材料,这样使得屋顶变得特别有格,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喜欢。但现有的屋面瓦结构一般采用平面式或半圆柱式的设计结构,该结构的外部层次感较为单一,采用该屋面瓦搭建的屋面外观美观性不强,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屋面审美需求,并且该结构的屋面瓦搭建工艺较为繁杂,搭建难度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次感强、搭建方便的屋面古建瓦。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屋面古建瓦,包括瓦本体,所述瓦本体上设有弧形外凸部、弧形内凹部、纵向接驳部、横向接驳部和平面部,所述弧形外凸部与弧形内凹部之间设有侧面连接部,所述弧形外凸部、侧面连接部、弧形内凹部、平面部、横向接驳部依次排列连接,所述纵向接驳部设置在弧形外凸部、侧面连接部、弧形内凹部、横向接驳部的一端,所述瓦本体的顶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和接驳位Ⅱ,所述接驳位Ⅰ和接驳位Ⅱ之间呈对角分布,所述接驳位Ⅰ设置在靠近弧形外凸部的一侧,所述接驳位Ⅱ在靠近横向接驳部的一侧。
[0007]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外凸部包括六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外凸弧面单元,相邻外凸弧面单元之间设有竖直面Ⅰ连接。
[0008]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内凹部包括四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内凹弧面单元,相邻内凹弧面单元之间设有竖直面Ⅱ连接。
[0009]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面部从横向接驳部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两侧与弧形内凹部、横向接驳部连接围成导流槽,接驳位Ⅱ延伸至导流槽中。
[00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向接驳部包括上下层分布的上层挡条和下层挡水条,所述上层挡水条沿纵向接驳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层挡水条与下层挡水条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防风槽,所述防风槽向外延伸至接驳位Ⅰ形成横向通风口,所述下层挡水条上开设有连通弧形内凹部和防风槽的纵向通风口。
[0011]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向接驳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相邻瓦本体之间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在下层挡水条上。
[001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凸弧面单元的弧面半径:140mm≤R1≤150 mm。
[001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凸弧面单元的弧面弧度:60°≤α≤65°。
[001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凹弧面单元的弧面半径:110mm≤R2≤120 mm。
[001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凹弧面单元的弧面弧度:30°≤β≤35°。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瓦本体上设置由六个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单元排列形成的弧形外凸部和由四个向内凹陷的内凹弧面单元排列形成的弧形内凹部,使瓦本体的整体层次感提升,并且均采用弧面分层导流设计,使瓦本体的导水性能提高;进一步的通过在瓦本体的顶角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和接驳位Ⅱ,使相邻瓦本体在搭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拼接卡位,使瓦本体搭建更为方便;再进一步的,通过在纵向接驳部的顶部设置双层挡水结构,相邻挡水条之间形成防风槽,可以有效防止瓦本体上流过的水倒灌从相邻两个瓦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屋内,同时通过防风槽的设计可以提高瓦本体的防风性能。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 图2为图1中截面A-A的剖视图;
[0020] 图3为图1中截面B-B的剖视图;
[0021] 图4为图1中截面C-C的剖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3] 图6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0024] 图7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5] 图8为本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 实施例:
[0028]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面古建瓦,包括瓦本体1,所述瓦本体1采用陶土烧制一体成型,所述瓦本体1上设有弧形外凸部11、弧形内凹部12、纵向接驳部13、横向接驳部14和平面部15,所述弧形外凸部11与弧形内凹部12之间设有侧面连接部16,所述弧形外凸部11、侧面连接部16、弧形内凹部12、平面部15、横向接驳部14依次排列连接,所述纵向接驳部13设置在弧形外凸部11、侧面连接部16、弧形内凹部12、横向接驳部14的一端,所述瓦本体1的顶角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1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所述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之间呈对角分布,所述接驳位Ⅰ17设置在靠近弧形外凸部11的一侧,所述接驳位Ⅱ18在靠近横向接驳部14的一侧。所述弧形外凸部11包括六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外凸弧面单元111,相邻外凸弧面单元111之间设有竖直面Ⅰ112连接。所述弧形内凹部12包括四个纵向排列设置的内凹弧面单元121,相邻内凹弧面单元121之间设有竖直面Ⅱ122连接,通过在瓦本体1上设置由六个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单元111排列形成的弧形外凸部11和由四个向内凹陷的内凹弧面单元121排列形成的弧形内凹部12,使瓦本体1的整体层次感提升,并且均采用弧面分层导流设计,使瓦本体1的导水性能提高;进一步的通过在瓦本体1的顶角和底角处分别设有用于瓦本体1之间拼接的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使相邻瓦本体1在搭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拼接卡位,使瓦本体1搭建更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在瓦本体1的背部还设有若干对用于其在搭建过程中卡位的卡位20,若干对卡位块20间隔分布,所述卡位块20从瓦本体1的背面向外凸起,每对卡位块20的外表面均在同一平面上,为瓦本体1在搭建时提供支撑点,使瓦本体1的搭建安装工艺简化。
[002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面部15从横向接驳部14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两侧与弧形内凹部12、横向接驳部14连接围成导流槽19,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19的凹陷深度为S1=11mm,接驳位Ⅱ18延伸至导流槽19中,通过在瓦本体1的对角位上设有的接驳位Ⅰ17和接驳位Ⅱ18,从而使瓦本体1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均设置接驳结构,使瓦本体1的连接更为便捷紧密。
[003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纵向接驳部13包括上下层分布的上层挡水条131和下层挡水条132,所述上层挡水条131沿纵向接驳部13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层挡水条131与下层挡水条132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防风槽133,所述防风槽133向外延伸至接驳位Ⅰ17形成横向通风口134,所述下层挡水条132上开设有连通弧形内凹部12和防风槽133的纵向通风口135。通过在纵向接驳部13的顶部设置双层挡水结构,相邻挡水条之间形成防风槽133,可以有效防止瓦本体1上流过的水倒灌从相邻两个瓦本体1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屋内,同时通过防风槽133的设计可以提高瓦本体1的防风性能。
[003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纵向接驳部13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相邻瓦本体1之间连接的螺纹孔136,所述螺纹孔136设置在下层挡水条132上,在同一屋檐下的瓦本体1之间的搭建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136固定连接在屋檐上。
[003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外凸弧面单元111的弧面半径:140mm≤R1≤150 mm。所述外凸弧面单元111的弧面弧度:60°≤α≤65°。所述内凹弧面单元121的弧面半径:110mm≤R2≤120 mm。所述内凹弧面单元121的弧面弧度:30°≤β≤35°。所述瓦本体1的截面厚度:10mm≤S2≤15mm。在本实施例中,R1=142°,R2=115°,α=63°,β=32°,S2=11mm。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