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有机耕作 / 可持续农业 / 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

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系统

阅读:68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 绿肥 稻鸭共作生态 碳 循环系统,规范了“稻鸭共作”相关生产技术,既有利于控制稻鸭共作生产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超标,又有利于保护产地环境免受污染,是发展 可持续农业 的一项重要举措,提高了大米 质量 ,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下面是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11月底稻收割后,将水稻秸杆还田同时播下红花草种子,不再播种小麦;S2:等到次年5月份,所述红花草长到30-40厘米并开满鲜花时,用拖拉机将所述红花草深翻到地下,用作绿肥;
S3:将土地深翻后对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进行增高加阔;
S4:将田内灌满水,水以淹没所有红花草为准,加快红花草分解成肥料,5天后将田整平准备机器插秧;
S5:机器插秧的秧苗龄为18-20天,间距为30cm×14.6 cm;
S6:在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边,每隔3m左右用毛竹梢或杂木棍打一桩,所述桩围尼龙网进行防护;每4亩~5亩设置一个隔离方,打桩围网进行隔离;
S7:机器插秧15d左右放养经过驯水训练5d~7d的役用雏鸭;
S8:水稻移栽后直至鸭子离田前,保持5~10cm水层,,鸭子离田后,保持间歇湿润灌溉
S9:水稻抽穗后7~10d,将鸭从稻田中收回加工出售或继续择地育肥;
S10:当水稻籽粒黄熟时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田埂增高至0.3m、加阔至0.8~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在每一隔离方的田埂边搭建一个鸭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鸭棚的大小为4m2~5m2。

说明书全文

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大部分稻大米都是依靠有机化肥培育增长,比如在稻田施加化肥、尿素等,同时还需要喷打农药,虽然可以提高水稻产品,但是成本高,而且农药本身具有很强的副作用,不属于纯绿色食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 在11月底水稻收割后,将水稻秸杆还田同时播下红花草种子,不再播种小麦;等到次年5月份,所述红花草长到30-40厘米并开满鲜花时,用拖拉机将所述红花草深翻到地下,用作绿肥;
2. 将土地深翻后对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进行增高加阔;
3. 将田内灌满水,水以淹没所有红花草为准,加快红花草分解成肥料,5天后将田整平准备机器插秧;
4. 机器插秧的秧苗龄为18-20天,间距为30cm×14.6 cm;
5. 在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边,每隔3m左右用毛竹梢或杂木棍打一桩,所述桩围尼龙网进行防护;每4亩~5亩设置一个隔离方,打桩围网进行隔离;
6. 机器插秧15d左右放养经过驯水训练5d~7d的役用雏鸭;
7. 水稻移栽后直至鸭子离田前,保持5~10cm水层,,鸭子离田后,保持间歇湿润灌溉
8. 水稻抽穗后7~10d,将鸭从稻田中收回加工出售或继续择地育肥;
9. 当水稻籽粒黄熟时收获
[0005] 进一步地,田埂最好增高至0.3m、加阔至0.8~1m。
[0006] 进一步地,在每一隔离方的田埂边搭建一个鸭棚。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鸭棚的大小为4m2~5m2。
[0008] 本发明适应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需要,规范了“稻鸭共作”相关生产技术,既有利于控制稻鸭共作生产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超标,又有利于保护产地环境免受污染,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0] 有机大米一年一季红花草作绿肥稻鸭共作生态碳循环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11月底水稻收割后,将水稻秸杆还田同时播下红花草种子,不再播种小麦;等到次年5月份,所述红花草长到30-40厘米并开满鲜花时,用拖拉机将所述红花草深翻到地下,用作绿肥;
步骤2:将土地深翻后对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进行增高加阔,夯实加固,做到不渗水、不漏水,一般要求田埂加阔至0.8~1m,增高至0.3m以上;
步骤3:将田内灌满水,水以淹没所有红花草为准,加快红花草分解成肥料,5天后将田整平准备机器插秧;
2
步骤4:机器插秧的秧苗龄为18-20天,间距为30cm×14.6 cm,差不多每667 m栽插1.4万穴左右,基本苗5万~6万。
[0011] 步骤5:在稻鸭共作区周围的田埂边,每隔3m左右用毛竹梢或杂木棍打一桩,所述桩围尼龙网进行防护,尼龙网高1m,网眼2 cm2~3cm2,每4亩~5亩设置一个隔离方,打桩围2 2
网进行隔离,以控制鸭群的活动范围;还可以在每一隔离方的田埂边搭建一个4m ~5m的简易鸭棚,作为役用鸭喂食、休息和躲避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场所。
[0012] 步骤6:机器插秧15d左右放养经过驯水训练5d~7d的役用雏鸭;雏鸭需在初放区内放养2d~3d。每667 m2放养役用雏鸭15只~18只。
[0013] 步骤7:水稻移栽后直至鸭子离田前,要一直保持5~10cm水层,根据役用鸭的生育进程由浅到深,鸭子离田后,保持间歇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养好老稻。
[0014] 步骤8:水稻抽穗后7~10d,及时将鸭从稻田中收回加工出售或继续择地育肥;步骤9:当水稻籽粒黄熟时及时收获。
[0015] 下面详细说明下本发明的优点: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有机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0016] 五大优点 :一、除草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和脚还能起到除草的作用。鸭能够比较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
[0017] 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掉稻田里的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这种除虫效果与使用杀虫剂有相同的功效。
[0018] 三、增肥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l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31克。每50平方米放养1只鸭,所排泄的粪便足够稻田的追肥了。
[0019] 四、中耕浑水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的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的发芽。五、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地活动,鸭嘴不断地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强风的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