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42发布:2020-05-3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在本 发明 的 马 达的一个方式中,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对从线圈延伸的 导线 进行把持的把持部。在各个把持部处,一对臂部从基部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汇流条 保持架 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和以中 心轴 线为中心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第1中央筒部。 轴承 保持架 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的第1中央孔部。第1中央筒部嵌合于第1中央孔部。轴承保持架和汇流条保持架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轴承保持架和汇流条保持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嵌合凸部。嵌合凸部嵌合于孔部。第1中央筒部的与第1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嵌合凸部的与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下面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线圈;
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以及汇流条单元,其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
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
汇流条保持架,其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对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进行把持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有:
基部;以及
一对臂部,它们从所述基部向周向一侧延伸,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径向之间插入有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
在所述多个汇流条的各个所述把持部中,所述一对臂部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
汇流条保持架主体;以及
圆筒状的第1中央筒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第1中央孔部,
所述第1中央筒部嵌合于所述第1中央孔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嵌合凸部,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孔部,所述第1中央筒部的与所述第1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嵌合凸部的与所述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孔部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向轴向另一侧凹陷,
所述嵌合凸部设置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
轴承保持架主体;以及
第1突出部,其从所述轴承保持架主体向轴向一侧突出,
所述第1突出部的轴向一侧的面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
所述孔部在所述第1突出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上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嵌合凸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所述第2突出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
所述嵌合凸部从所述第2突出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所述第1突出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与所述第2突出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中央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嵌合凸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的轴承保持部,
所述轴承保持部具有:
圆筒状的筒部,其在内周面固定有所述轴承的外周面;
圆环状的盖部,其从所述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以及圆环状的圆环突出部,其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所述第1中央孔部的内周面由所述盖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圆环突出部的内周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配置为向轴向另一侧远离所述盖部。
9.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线圈;
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以及汇流条单元,其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
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
汇流条保持架,其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对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进行把持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有:
基部;以及
一对臂部,它们从所述基部向周向一侧延伸,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径向之间插入有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
在所述多个汇流条的各个所述把持部中,所述一对臂部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
轴承保持架主体;以及
圆筒状的第2中央筒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从所述轴承保持架主体向轴向一侧突出,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贯通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第2中央孔部,
所述第2中央筒部嵌合于所述第2中央孔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嵌合凸部,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孔部,
所述第2中央筒部的与所述第2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嵌合凸部的与所述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如下马达:对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安装于对轴承进行保持的轴承保持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轴承保持架的绝缘板和汇流条保持架被螺钉固定的马达。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46502号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从线圈延伸的导线贯通轴承保持架,与汇流条连接。因此,作业人员在使汇流条保持架的周向位置与轴承保持架对齐而将汇流条保持架安装于轴承保持架之后,将汇流条与导线连接。但是,在像这样将汇流条保持架安装于轴承保持架的情况下,从线圈延伸的导线的位置偏移等导致有时难以将导线相对于汇流条的位置配置于期望的位置。因此,存在难以将导线与汇流条连接的课题。
[0008]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将从线圈延伸的导线与汇流条连接的构造的马达。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第1方面的本发明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线圈;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以及汇流条单元,其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对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进行把持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有:基部;以及一对臂部,它们从所述基部向周向一侧延伸,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径向之间插入有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在所述多个汇流条的各个所述把持部中,所述一对臂部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以及圆筒状的第1中央筒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第1中央孔部,所述第1中央筒部嵌合于所述第1中央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嵌合凸部,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孔部,所述第1中央筒部的与所述第1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嵌合凸部的与所述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0011] 第2方面的本发明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具有线圈;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以及汇流条单元,其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配置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对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进行把持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有:基部;以及一对臂部,它们从所述基部向周向一侧延伸,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径向之间插入有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在所述多个汇流条的各个所述把持部中,所述一对臂部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轴承保持架主体;以及圆筒状的第2中央筒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从所述轴承保持架主体向轴向一侧突出,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轴向贯通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第2中央孔部,所述第2中央筒部嵌合于所述第2中央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和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的另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嵌合凸部,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孔部,所述第2中央筒部的与所述第2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所述嵌合凸部的与所述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将从线圈延伸的导线与汇流条连接的构造的马达。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0015]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6]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从上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和轴承保持架的图。
[0018] 图5是从下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图。
[0019] 图6是从径向外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和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的图。
[0020]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安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图。
[0021]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安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图。
[0022] 图9是从径向外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和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将正的一侧作为上侧,将负的一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以箭头θ适当示出周向。
[0024] 另外,将轴向的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称为“上侧”,将轴向的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在从周向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在从周向上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朝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0025]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是仅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以外的配置关系。
[0026] <第1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轴承51、52、定子30、轴承保持架40、汇流条单元90以及控制装置80。如图1所示,壳体11收纳马达10的各部。壳体1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11在下侧的底部保持轴承51。
[0028]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铁芯22呈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轴承51在转子铁芯22的下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2在转子铁芯22的上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1、52是球轴承。
[0029]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
[0030] 多个线圈35隔着绝缘件34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34卷绕于齿33而构成线圈35。从各线圈35向上侧引出线圈引出线35a。线圈引出线35a是从线圈35延伸的导线,是构成线圈35的导线的端部。
[0031] 轴承保持架4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是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40对轴承52进行保持。如图2和图3所示,轴承保持架40具有第1外侧圆环部41、固定筒部42、第1内侧圆环部47、多个第1连接部44、轴承保持部43以及第1突出部45。第1外侧圆环部4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且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环板状。固定筒部42呈从第1外侧圆环部41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延伸的圆筒状。如图1所示,第1外侧圆环部41的外周面和固定筒部42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第1内侧圆环部47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第1内侧圆环部47配置于比第1外侧圆环部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1内侧圆环部47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曲。
[0032]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1连接部44沿径向延伸。多个第1连接部44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例如设置12个第1连接部44。多个第1连接部44使第1外侧圆环部41的径向内缘部与第1内侧圆环部47的上侧的端部相连。
[0033] 第1连接部44中的一部分的第1连接部44的周向宽度在径向外侧的部分变大。例如,3个第1连接部44的周向宽度在径向外侧的部分变大。该3个第1连接部44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第1连接部44彼此之间分别设置有第1贯通孔48。第1贯通孔48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从各线圈35延伸的线圈引出线35a分别穿过第1贯通孔48。
[0034] 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部43与第1内侧圆环部47的下端部的径向内缘部相连。轴承保持部43具有筒部43a、盖部43b以及圆环突出部43c。筒部43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筒部43a的内周面固定有轴承52的外周面。由此,轴承保持部43对轴承52进行保持。轴承52配置为向下侧远离盖部43b。
[0035] 盖部43b呈从筒部43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盖部43b覆盖轴承52的外圈的上侧。圆环突出部43c从盖部43b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圆环突出部43c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圆环突出部43c的内周面与盖部43b的内周面的上端部相连。圆环突出部43c的内周面和盖部43b的内周面在径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盖部43b和圆环突出部43c构成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的第1中央孔部49。即,轴承保持架40具有第1中央孔部49。第1中央孔部49的内周面由盖部43b的内周面和圆环突出部43c的内周面构成。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中央孔部49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外侧圆环部41、固定筒部42、第1内侧圆环部47、多个第1连接部44以及轴承保持部43构成轴承保持架主体40a。即,轴承保持架40具有轴承保持架主体40a。
[0038] 如图2和图3所示,第1突出部45从轴承保持架主体40a向上侧突出。第1突出部45横跨第1外侧圆环部41和第1连接部44而设置。第1突出部45分别设置于第1连接部44中的上述周向宽度在径向外侧的部分变大的第1连接部4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突出部45设置有3个,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
[0039] 第1突出部45的上侧的面是下侧接触面45a。下侧接触面45a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下侧接触面45a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为圆的大致正方形状。下侧接触面45a是轴承保持架40中的位于最上侧的部分。
[0040] 多个第1突出部45中的1个第1突出部45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孔部46。即,轴承保持架40具有孔部46。孔部46从下侧接触面45a向下侧凹陷。即,孔部46在第1突出部45的上侧的面开口。孔部46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孔部46配置于第1突出部45的中央。如图2所示,孔部46从下侧接触面45a至第1连接部44的下表面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
[0041] 如图1所示,汇流条单元9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90具有多个汇流条70和汇流条保持架60。汇流条保持架60是树脂制的。如图4和图5所示,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61、上侧中央筒部62、下侧中央筒部63、第2突出部64、嵌合凸部65以及端子支承部66。
[0042] 汇流条保持架主体61具有第2内侧圆环部61a、第2外侧圆环部61b以及多个第2连接部61c。第2内侧圆环部61a和第2外侧圆环部61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外侧圆环部61b在比第2内侧圆环部61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包围第2内侧圆环部61a。如图2所示,第2内侧圆环部61a配置于轴承保持部43的上侧。第2外侧圆环部61b配置于第1外侧圆环部41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侧圆环部61a和第2外侧圆环部61b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2外侧圆环部61b的外径比轴承保持架40的外径小。
[0043] 如图4所示,多个第2连接部61c沿径向延伸。多个第2连接部61c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在图4中,例如设置12个第2连接部61c。多个第2连接部61c将第2外侧圆环部61b与第2内侧圆环部61a相连。更详细而言,多个第2连接部61c将第2外侧圆环部61b的径向内缘部与第2内侧圆环部61a的径向外缘部相连。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连接部61c与第1连接部44重叠。在沿周向相邻的第2连接部61c彼此之间分别设置有第2贯通孔67。第2贯通孔67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贯通孔67与第1贯通孔48重叠。穿过第1贯通孔48并向上侧延伸的线圈引出线35a分别插入于第2贯通孔67。
[0044] 如图1所示,上侧中央筒部6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从第2内侧圆环部61a的径向内缘部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下侧中央筒部6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从第2内侧圆环部61a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即,下侧中央筒部6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61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
[0045] 上侧中央筒部62的内部和下侧中央筒部63的内部在轴向上相连,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轴21的上侧的端部穿过上侧中央筒部62的内部和下侧中央筒部63的内部。
[0046] 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在汇流条单元90中是位于最下侧的部分。如图2所示,下侧中央筒部63嵌合于第1中央孔部49。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为与轴承52的上侧隔着间隙对置。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于与第1中央孔部49的下侧的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中央筒部63相当于第1中央筒部。
[0047] 第2突出部64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61向下侧突出。如图5所示,第2突出部64横跨第2外侧圆环部61b和第2连接部61c而设置。设置有多个第2突出部64。多个第2突出部64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在图5中,例如设置有3个第2突出部64。如图6所示,第1突出部
45与第2突出部64在沿轴向观察时相互重叠。
[0048] 第2突出部64的下侧的面是上侧接触面64a。上侧接触面64a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如图2所示,上侧接触面64a配置于比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上侧接触面64a的从下侧观察的形状为在径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如图6所示,各第1突出部45的下侧接触面45a与各第2突出部64的上侧接触面64a分别相互接触。由此,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轴向上被定位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接触面45a和上侧接触面64a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90被配置为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倾斜。另外,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40稳定地对汇流条单元90进行支承。
[0050] 嵌合凸部65设置于多个第2突出部64中的1个第2突出部64。嵌合凸部65呈从上侧接触面64a向下侧突出的柱状。如图5所示,嵌合凸部65的从下侧观察的形状为在与径向和轴向双方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圆角长方形状。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面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如图6所示,嵌合凸部65嵌合于孔部46。由此,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周向上被定位,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90与轴承保持架40在周向上相对位置偏移。
[0051] 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嵌合凸部65的尺寸中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与孔部46的内径大致相同,比孔部46的内径稍小。嵌合凸部65的长度方向是指图6的左右方向。
[0052] 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孔部46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嵌合凸部65的与孔部46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H2比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与第1中央孔部49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H1小。尺寸H1相当于第1中央孔部49的上侧的端部与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之间的轴向的距离。尺寸H2相当于孔部46的上侧的端部与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端部之间的轴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凸部65整体嵌合于孔部46。因此,尺寸H2相当于嵌合凸部65的轴向尺寸。
[0053] 端子支承部66从汇流条保持架主体61向上侧突出。更详细而言,端子支承部66从第2外侧圆环部61b向上侧突出。端子支承部66呈长方体状。如图4所示,设置多个端子支承部66。多个端子支承部66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在图4中,例如设置有3个端子支承部66。在沿轴向观察时,3个端子支承部66分别配置于分别与3个第2突出部64重叠的位置。
[0054] 如图1和图4所示,多个汇流条70分别具有汇流条主体71、连接端子72以及把持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3个汇流条70。在3个汇流条70中分别设置有1个连接端子72和4个把持部7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设置3个连接端子72,合计设置12个把持部73。
[0055] 如图1所示,汇流条主体71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由此,汇流条保持架60对汇流条70进行保持。汇流条主体71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汇流条主体71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连接端子72与汇流条主体71相连。连接端子72从汇流条保持架60向上侧突出。更详细而言,连接端子72从端子支承部66向上侧突出。连接端子72的下侧的部分被端子支承部66支承。连接端子72的上侧的端部与控制装置80连接。如图4所示,3个汇流条70的各连接端子72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
[0056] 把持部73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把持部73与汇流条主体71相连,从第2连接部61c向周向一侧突出,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把持部73配置在第2贯通孔67内。把持部73呈向周向一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把持部73具有基部73a和一对臂部73b、73c。
[0057] 基部73a是与汇流条主体71相连的部分,从第2连接部61c向周向一侧突出。一对臂部73b、73c从基部73a向周向一侧延伸。臂部73b和臂部73c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沿轴向观察时,臂部73b呈波状。在把持部73的内侧,即,在臂部73b与臂部73c的径向之间,插入有线圈引出线35a的上侧的端部。
[0058]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把持部73的一对臂部73b、73c的前端部被从径向两侧凿紧,从径向两侧夹持线圈引出线35a。由此,把持部73对线圈引出线35a进行把持。把持部73和线圈引出线35a例如通过焊接而相互固定。由此,把持部73与线圈引出线35a连接,汇流条70与线圈35电连接。
[0059] 在多个汇流条70的各个把持部73中,一对臂部73b、73c从基部73a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由此,各个把持部73向周向的相同侧开口。
[0060] 另外,在各图中,示出了把持部73向周向一侧开口的状态,但也可以为,通过像上述那样凿紧臂部73b、73c,而使臂部73b的前端部与臂部73c的前端部接触。在该情况下,把持部73的开口成为封闭状态。
[0061]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90的上侧。控制装置80经由连接端子72与汇流条70电连接。控制装置80经由汇流条70向线圈35提供电。控制装置80具有基板等,该基板设置有对向线圈35提供的电力进行控制的逆变器电路
[0062] 如图7所示,将汇流条单元90安装于轴承保持架40的作业人员将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周向上大致定位于向把持部73开口的一侧的相反侧(即,周向另一侧)稍微偏移的位置。然后,如图8所示,作业人员使汇流条单元90从上侧接近轴承保持架40,使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面与下侧接触面45a接触。此时,穿过第1贯通孔48而向上侧延伸的线圈引出线35a插入于第2贯通孔67,成为与把持部73在周向上对置的状态。
[0063] 另外,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与第1中央孔部49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H1比嵌合凸部65的与孔部46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H2大。因此,当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面与孔部46开口的下侧接触面45a接触时,成为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与第1中央孔部49嵌合的状态。由此,通过使下侧中央筒部63与第1中央孔部49的嵌合,而使汇流条单元90成为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绕中心轴线J旋转的状态。
[0064] 接下来,作业人员对汇流条单元90施加朝向下侧的力,并且使汇流条单元90沿周向旋转。更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作业人员使汇流条单元90朝向把持部73开口的一侧(即,周向一侧)沿周向旋转。由此,如图8所示,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面在下侧接触面45a上滑动,并且沿周向移动。然后,当嵌合凸部65移动至与孔部46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时,嵌合凸部65嵌于孔部46,汇流条单元90向下侧移动直至上侧接触面64a与下侧接触面45a接触。
[0065] 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将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轴向和周向上定位并且安装。能够将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周向上定位,从而能够将连接端子72在周向上定位。由此,容易将连接端子72与控制装置80连接。另外,在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在周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线圈引出线35a成为经由把持部73的开口插入于把持部73的内侧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线圈引出线35a的位置与能够与汇流条70连接的位置对齐。
[006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尺寸H1比尺寸H2大,因此能够在使嵌合凸部65嵌于孔部46之前,使下侧中央筒部63与第1中央孔部49嵌合。因此,能够在嵌合凸部65未嵌合于孔部46的状态下,使汇流条单元90以下侧中央筒部63为旋转轴旋转。由此,作业人员使汇流条单元90从线圈引出线35a相对于把持部73位于在周向上偏移的位置的状态旋转至嵌合凸部65嵌合于孔部46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线圈引出线35a插入于把持部73的内侧。
[0067] 另外,在多个把持部73中,臂部73b、73c从基部73a向周向的相同侧延伸,因此在固定线圈引出线35a之前,各把持部73向周向的相同侧开口。由此,能够通过使汇流条单元90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多个线圈引出线35a分别插入于多个把持部73的内侧。
[0068] 这里,在使汇流条单元90接近轴承保持架40时,线圈引出线35a只要插入于第2贯通孔67中的比把持部73靠周向一侧的部分(即,第2贯通孔67中的比把持部73的内侧宽的部分)即可。因此,与将汇流条单元90定位于使线圈引出线35a直接插入于把持部73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允许汇流条单元90在周向上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容易地在使汇流条单元90接近轴承保持架40时对汇流条单元90进行定位。另外,即使在线圈引出线35a偏移的情况下,也容易将线圈引出线35a插入于期望的位置(即,第2贯通孔67中相对于把持部73在周向上偏移的位置)。
[0069] 这样,作业人员只要将汇流条单元90在周向上某种程度接近轴承保持架40并大致定位,然后就能够通过嵌合凸部65与孔部46的嵌合而构造性地将汇流条单元90在周向上定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将线圈引出线35a插入于把持部73,能够容易地将线圈引出线35a与汇流条70连接。
[0070] 另外,马达10越小型化,把持部73的内侧部分越小。因此,马达10越小型化,越难以使汇流条单元90接近轴承保持架40而将线圈引出线35a直接插入把持部73。因此,在比较小型的马达中,特别有用地得到上述能够容易地将线圈引出线35a插入于把持部73的效果。
[007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孔部46设置于轴承保持架40,嵌合凸部65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与在汇流条保持架60设置孔部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汇流条保持架60的强度。
[007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突出部45的上侧的面是作为下侧接触面45a的平坦的面,孔部46在下侧接触面45a开口。因此,通过将嵌合凸部65向下侧接触面45a按压滑动,能够将嵌合凸部65嵌合于孔部46。由此,在使汇流条单元90旋转时,容易将嵌合凸部65嵌合于孔部46。另外,容易降低嵌合凸部65与轴承保持架40之间的摩擦,容易使汇流条单元90沿周向旋转。另外,能够抑制嵌合凸部65损伤。
[007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嵌合凸部65的下侧的面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因此,在将嵌合凸部65向下侧接触面45a按压时,能够使嵌合凸部65与下侧接触面45a稳定地接触。由此,容易使汇流条单元90相对于轴承保持架40稳定地旋转。
[007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嵌合凸部65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增大下侧中央筒部63的轴向尺寸,容易增大下侧中央筒部63的嵌合部分的轴向尺寸H1。因此,通过下侧中央筒部63与第1中央孔部49的嵌合,容易将汇流条单元90支承为能够稳定地旋转。
[007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构成第1中央孔部49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圆环突出部43c。因此,容易增大第1中央孔部49的轴向尺寸。由此,容易进一步增大下侧中央筒部63的嵌合部分的轴向尺寸H1。
[0076]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轴承52配置为向下侧远离盖部43b。因此,容易使轴承52从与第1中央孔部49嵌合的下侧中央筒部63向下侧远离。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增大下侧中央筒部63的轴向尺寸,也能够抑制下侧中央筒部63的下侧的端部与轴承52接触。
[0077] <第2实施方式>
[0078]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10中,轴承保持架140具有嵌合凸部146。嵌合凸部146从第1突出部145向上侧突出。汇流条保持架160具有孔部165。孔部165在第2突出部164的下侧的面开口。孔部165从第2突出部164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孔部165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160。在孔部165中嵌合有嵌合凸部146。
[0079]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165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160,嵌合凸部146设置于轴承保持架140。因此,与在轴承保持架140设置孔部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轴承保持架140的强度。
[0080]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作为第1中央筒部的下侧中央筒部63,轴承保持架40具有第1中央孔部49,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的第2中央孔部,轴承保持架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从轴承保持架主体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第2中央筒部。在该结构中,通过将第2中央筒部嵌合于第2中央孔部,而使汇流条单元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轴承保持架旋转。第2中央筒部的与第2中央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比嵌合凸部的与孔部嵌合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大。
[0081] 孔部也可以是具有底的孔。也可以设置多个孔部。在该情况下,嵌合凸部可以设置于每个孔部,也可以仅设置于一部分的孔部。另外,第1突出部的数量和第2突出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设置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连接端子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汇流条的数量和把持部的数量只要是2个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定。轴承也可以与轴承保持部的盖部接触。轴承保持部也可以不具有圆环突出部。
[008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