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家用器具

家用器具

阅读:325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家用器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家用器具,特别是家用制冷器具,包括壳体和构造在其中的内室,内室由分隔壁分成具有布置在其中的 热交换器 的热交换器室和用于冷藏物的储藏室,热交换器具有包括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和从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径向突出的层片区段的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层片区段在热交换器的运行状态中由通过 风 机产生的空气流绕流,层片区段彼此倾斜并在空气流经 过热 交换器的流动方向上先后布置,层片区段相对于局部空气流定向并构成弧形的流动线,流动线具有与热交换器的边缘面基本上平行地流动的流动线区段和朝相同的边缘面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下面是家用器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家用器具(1),特别是家用制冷器具,所述家用器具包括壳体(3)和构造在该壳体中的内室(15),所述内室通过分隔壁(10)划分成热交换器室(16)和用于冷藏物的储藏室(11),该热交换器室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50),
所述热交换器(50)具有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52),所述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具有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和从所述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在径向上突出的层片区段(601,602),所述层片区段在所述热交换器(50)的运行状态中由通过机所产生的空气流(46)绕流,
所述层片区段(601,602)相对彼此倾斜并且在所述空气流(46)经过所述热交换器(50)的流动方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片区段(601,602)相对于局部空气流(46)定向并构成弧形的流动线(47),所述流动线具有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50)的一个边缘面(500)基本上平行地流动的流动线区段(471)和相对于相同的边缘面(500)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4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472)基本上参照所述一个边缘面(500)以处于60°≤δ≤120°范围内的倾斜δ定向。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50)在所述边缘面(500)中的一个边缘面上构成边缘面区段(501,502),并且
所述分隔壁(10)具有穿透部(25),
其中,所述边缘面区段(501,502)中的一个边缘面区段直接布置在所述穿透部(25)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层片区段(601,602)在所述热交换器(50)内部构成流动轨道(48),所述流动轨道设置用于:使经过所述热交换器(50)的流动线(47)弧形地构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弧形的所述流动线(47)参照所述边缘面(500)中的一个边缘面具有至少45°、优选至少
75°、特别优选至少90°的弯曲角(γ)。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该边缘面(500)通过所述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构成,并且
所述层片区段(601,602)设置用于:将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定向的流动线(47)通过局部改变切线斜率(S,S‘,S“)引导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宽侧(506)走向的流动线(47),或者将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定向的流动线(47)通过局部改变切线斜率(S,S‘,S“)引导成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宽侧(506)走向的流动线(47)。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片区段(601,602)构造用于:将空气流(46)从所述热交换器(50)的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处的第一边缘面区段(501)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远侧的、不相对置的边缘面(500)处的第二边缘面区段(50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片区段(601)构成第一层片平面(6011),并且
所述第二层片区段(602)构成第二层片平面(6021),
其中,所述第一层片平面(6011)和所述第二层片平面(6022)参照所述一个边缘面(500)具有不同的倾斜角(α,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片区段(601)和所述第二层片区段(602)在空气流(46)的流动方向上直接前后相继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二层片平面(602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β)与所述第一层片平面(601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α)偏差至少1°到最大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片区段(601)和所述第二层片区段(602)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中,
其中,所述第一层片平面(6011)和所述第二层片平面(6022)朝着所述穿透部(25)的方向定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片区段(601)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中,并且
所述第二层片区段(602)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区段(57)中,该第二热交换器区段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远侧,
其中,所述第一层片平面(6011)朝着所述穿透部(25)的方向定向,并且
所述第二层片平面(602)背离所述穿透部(2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片平面(6021)参照所述边缘面(500)中的一个边缘面以处于60°≤α≤12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一倾斜角(α)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层片区段(602)参照相同的边缘面(500)以处于-30°≤β≤3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二倾斜角(β)延伸。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在其纵向方向上参照所述内室(3)的底壁(155)基本上垂直地定向。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管道(52)构造成具有窄缩部(70)或者具有小于5mm的内直径(d),并且所述热交换器(50)在所述制冷剂管道(52)的端部区域(53)上具有多个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
其中,所述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3)沿着所述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布置。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器具(1),
其特征在于,
风机壳体(36)将所述风机(30)包围,所述风机壳体从所述分隔壁(10)的平面朝着所述储藏室(11)的方向凸出。

说明书全文

家用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器具,该家用器具包括壳体和构造在其中的内室,所述内室通过分隔壁划分成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室以及用于冷藏物的储藏室。热
交换器具有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该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包括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
以及从该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在径向上突出的层片区段,这些层片区段在热交换器的运
行状态中被通过机所产生的空气流所绕流。

背景技术

[0002] 热交换器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它们被应用在制冷器具和空调设备(或空调系统)中,用以从加热的介质提取热并将其释放到环境中。由于这种功能性,热交换器基
于其中待冷却的介质的转化也被称为冷凝器蒸发器。
[0003] 这类热交换器通常包括至少两个相对置地布置的侧壁,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布置由制冷剂管道所构成的晶格结构。这些制冷剂管道构成通流路径,待冷却的介质可被导送经
过该通流路径。制冷剂管道的外侧譬如通过空气流在环绕冲刷(umspült),所述空气流借助
风机被导送至管道组件,或者从管道组件抽出。
[0004] 在制冷剂管道中导送的制冷剂根据制冷剂管道的管道组件的类型进行冷却,所述制冷剂管道的管道组件被待冷却的空气流或气流经过。为了增大通过起环绕冲刷作用的介
质所带走的热,于是譬如增大被环绕冲刷的制冷剂管道表面。出于该目的,热交换器的制冷
剂管道配置成具有径向突出的层片(Lamellen)或翼部,譬如像DE 10 2012 005 513 A1中
所公开的那样。这类层片或翼部由可导热的金属或合金(譬如、钢合金、铜合金
铝合金)制成。具有层片或翼部的制冷剂管道可通过轧制或通过金属挤压制成。
[0005] DE 10 2012 005 513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从介质导走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壳体中的蛇形翼管,所述蛇形翼管的笔直的翼区段这样地布置,使
得这些翼区段的翼部与流动方向夹成处于10°≤α≤30°范围内的度。
[0006] 这类翼管(或层片管道)的组件的弊端在于,必需以空气从热交换器的第一侧壁流动至直接相对置的侧壁。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这样一种家用器具,该家用器具配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所需的建造空间更少并且具有更高效的运行方式。
[0008]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其它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特别是家用制冷器具)包括壳体和被构造在其中的内室,所述内室由分隔壁划分成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室和用于冷藏物的储藏
室,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该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具有笔直的制冷
剂管道区段和从该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在径向上突出的层片区段,这些层片区段在热交
换器的运行状态中被通过风机所产生的空气流所绕流( ),这些层片区段相对彼
此倾斜地构造,并且在空气流经过热交换器的流动方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其中,这些层片
区段相对于局部空气流定向并且构成了弧形的流动线,所述流动线具有相对于热交换器的
边缘面基本上平行地流动的流动线区段以及相对于相同的边缘面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
段。
[0010] “弧形的流动线”应特别是被理解为:空气流构成具有弧形和/或圆弧形和/或也弯曲的形状的流动线。
[0011] “局部空气流”应特别是被理解为:这些层片区段相对于空气流的一部分、子区段或者部分区段定向,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局部的空气流动定向。
[0012] “定向”应特别是针对性地被理解为取向、构造、设计。
[0013] “前后相继地布置”应特别是被理解为:这些层片区段在通过风机所构成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先后相继地和/或成序列地和/或前后地布置。
[0014] “层片区段相对彼此倾斜地构造”应特别是被理解为:这些层片区段相对彼此以定义的角位置(或定义的倾斜角)定向,由此使得能够通过热交换器的层片区段构成弧形的流
动线。
[0015] “穿透部”应特别是被理解为开口、通孔和/或切口。
[0016] “制冷剂管道”应特别是被理解为:具有空体积的、在使用时被制冷剂流过的管道。
[0017] “分隔壁”应特别是针对性地被理解为盖、板和/或可见壁。
[0018] “层片区段”特别是针对性地被理解为翼片区段或者散热片区段。
[0019] “边缘面”特别是针对性地被理解为热交换器的侧壁、外表面、宽侧或者窄侧。
[0020]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实现了:除了增大热交换器表面之外,这些层片区段也通过这些层片区段的已定义的定向来承担将空气流引导成局部空气流动的导送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可节省或完全取消针对其它方式构造的空气导送元件(譬如倾斜的壁或者
引导通道)的建造空间。由此,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并不是在笔直的流动线上经过热交换
器从第一边缘面到达至热交换器的相对置的第二边缘面,而是空气流动经过弧形的流动
线,用以将空气流以一定的角度引导(或偏转或转向)至热交换器的位于第一边缘面的远侧
(abseits)的第二边缘面。这些层片区段也可这样地定向,使得空气流至少大部分地流经整
个热交换器面(或热交换器的整个体积),由此可更高效地运行热交换器以及运行与该热交
换器处于作用连接的压缩机
[0021] 然而可行的是,空气流的流入(或流出)热交换器的入口和出口区域并不是直接相对置,而是相对彼此位于远侧。空气流的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可布置在热交换器相对置的
边缘面上,但是,根据本发明,空气流的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应这样地相对彼此位于远侧地
布置,使得存在有空气流的入口与出口区域之间的至少一个弧形的流动线以及存在平行于
边缘面布置的流动线区段,所述边缘面构成了空气流的流入(或流出)热交换器的入口区域
(或出口区域)。
[0022] 相应地,这些层片区段相对于局部空气流这样地定向,使得空气流的流动线具有平行于这些边缘面之一构造的流动线区段以及具有基本上垂直于相同的边缘面定向的流
动线区段。第一流动线区段和第二流动线区段通过弧形的流动线(或弯曲的流动线)相互连
接。结果是,通过这些层片区段已定义地定向,可产生出弧形的流动线,该流动线将空气流
从这些边缘面中的一个边缘面引导(或偏转)至位于远侧的、不直接相对置的那个边缘面。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可基本上参照所述边缘面以处于60°≤α≤120°范围内的倾斜角δ定向。通过这种方式定义的是,流入或流出的流动
线区段不是必须相对于这个边缘面以90度的倾斜角定向,而是也能够参照这个边缘面以处
于60°至120°范围内的倾斜角定向。关键的是,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相对于这个边缘面
流入或者流走(或朝着这个边缘面的方向取向)。
[002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热交换器可在这些边缘面之一上构成边缘面区段,并且分隔壁可具有穿透部,其中,这些边缘面区段之一直接布置在穿透部处。通过这种
方式实现了:空气可通过分隔壁的穿透部直接压入到热交换器中(或从热交换器抽出),空
气通过所述穿透部在热交换器室与储藏室之间循环。结果是,无须在热交换器上方、下方、
右侧或者左侧设置针对风机、偏转装置或者活用的建造空间,这是因为空气直接从热交
换器的边缘面区段抽出(或被压入到热交换器的边缘面区段中)。有利地,边缘面区段可布
置在边缘面的中心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如下优势:空气流动(或流动线)在边缘面的
中心点相遇,或从中心点出发流动离开进入到热交换器中,或扇形地展开到热交换器中。由
此,通过热交换器的层片区段相应有利的定向,可产生以小的湍流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
动。由于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阻较小,由此可更高效地运行风机,该风机产生经过热交换
器的空气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空气流不再(如层片式热交换器常见地用于家用制冷器
具的情况中那样)在热交换器的第一边缘面上流入并直接在相对置的边缘面上流出,从而
节约在储藏格的高度方向上的建造空间,该建造空间于是可用于储藏食品。这特别是在格
层高度小的家用器具中的储藏格的情况下具有优势,譬如多功能格、零度格。有利地,穿透
部布置在边缘面的高度上(或在储藏室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交换器的宽侧上)。由此,空气
可直接地流入到储藏室中,或者空气可直接从储藏室抽出。
[002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通过这些层片区段可在热交换器内部构成流动轨道,所述流动轨道被设置用于:经过热交换器的流动线使弧形地构成。这优势在于,通过这
些层片区段相对彼此且相对于局部空气流的有利定向,可定义出预先给定的经过热交换器
的流动线,由此可使经过预先给定的流动路径的湍流(或空气阻力)更小并可更高能效地运
行产生空气流的风机。
[002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弧形的流动线可参照这些边缘面之一具有至少45°的弯曲角。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如下优势:这些层片区段以定义的弯曲角从这个边缘面到
布置在这个边缘面远侧的那个边缘面构成了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也可行的是,参照热
交换器的这些边缘面之一具有至少75°、优选至少90°的弯曲角。相应也可行的是,通过热交
换器的层片区段可构成流动方向的反向(Umkehrung)。
[002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所述边缘面可由热交换器的宽侧构成,并且这些层片区段设置用于:将基本上垂直于热交换器的宽侧定向的流动线通过局部改变切线斜率
来引导成基本上平行于热交换器的宽侧走向的流动线,或者将基本上平行于热交换器的宽
侧定向的流动线通过局部改变其切线斜率引导成基本上垂直于宽侧走向的流动线。这优势
在于:避免了空气流通过这些单个层片区段所引起的部分过强地转向,并且,这种局部空气
流动在其偏转方面仅稍有改变。结果是,产生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风机可更高能效地
工作,并且可减少流动噪音。此外实现了:空气流不再(如层片式热交换器常见地用于家用
制冷器具的情况中那样)在热交换器的一个边缘面上流入并且在相对置的那个边缘面上流
出,而是沿着热交换器的宽侧走向地引导至热交换器的侧向边缘面。通过这种方式,可特别
是节省储藏格的高度方向上的建造空间并将其用于储藏食品。
[002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这些层片区段可参照局部空气流定向,特别是基本上平行于局部空气流定向。空气流的斜率通过各层片区段增量式地偏转(或局部改变),
从而,在这些单个增量式偏转的总和方面可产生弧形的流动线。相应地,可减少空气流经过
热交换器时的强烈地转向,并且局部空气流动仅需通过这些层片区段之一在其偏转方面稍
作改变。结果是,使产生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风机可更高能效地工作,并且可减少流动
噪音。因为空气流的偏转是通过多个层片区段进行,因而足够的是,这些单个层片区段使热
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仅如此程度地朝着第二边缘面区段的方向偏转,以至于偏转角的总和
实现经过热交换器的弧形流动线,更准确地说:使平行于热交换器的面向储藏室的那个边
缘面(或后壁或分隔壁)走向的空气流偏转成基本上垂直于热交换器的面向储藏室的那个
边缘面(或后壁或分隔壁)走向的空气流。
[002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热交换器可构造用于使流动线流入到第一边缘面区段中,并且将从第一边缘面区段来的流动线在热交换器的横向方向上经过这些层片区段
朝着另一边缘面(或第二边缘面区段)的方向引导。
[003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这些层片区段可构造用于:将空气流从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上的第一边缘面区段引导至热交换器的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的远侧
(或不直接布置在相对置的那个边缘面上)的第二边缘面区段。
[003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层片区段可构成第一层片平面,并且第二层片区段可构成第二层片平面,其中,第一层片平面和第二层片平面参照这些边缘面之一具
有不同的倾斜角。
[003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层片区段和第二层片区段可在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直接前后相继地布置,其中,第二层片平面的已定义的倾斜角与第一层片平面的已
定义的倾斜角之间偏差至少1°且最大10°。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空气流(或流动线)在热交
换器内部的偏转可通过这些单个层片区段增量式地(或逐步地)改变,从而通过各层片区段
所引起的偏转的总和实现经过热交换器的弧形流动线。通过这种方式,可减少热交换器中
流动阻力,并且由此减少流动噪音和湍流,并且能够更高能效地运行产生空气流的风机。
[003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层片区段和第二层片区段可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中,其中,第一层片平面和第二层片平面朝着穿透部的方向定向。通过这种方式实
现如下优势:这些层片区段将空气流在通过这些层片区段所定义的流动轨道上朝着穿透部
引导,以及将空气流增量式地(或逐步地)以局部偏转的方式在已定义的流动轨道上朝着穿
透部的方向引导(或从穿透部引导离开)。
[003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层片区段可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中,并且第二层片区段可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区段中,该第二热交换器区段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
区段远侧,其中,第一层片平面朝着穿透部的方向定向,并且第二层片平面背离穿透部。相
应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如下优势:第一层片区段基本上平行于这样的局部空气流动定向:
该局部空气流动朝着储藏室的方向流动或流动离开储藏室,并且第二层片区段基本上平行
于这样的局部空气流动定向:该局部空气流动基本上平行于热交换器的面向储藏室的那个
边缘面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经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不在基本上笔直的流动线上走
向,而是可在其定向方面相对于侧向边缘面以弯曲角度通过这些层片区段来引导。
[003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层片平面能够参照这些边缘面之一以处于60°≤α≤12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一倾斜角延伸,并且第二层片区段能够参照相同的边缘
面以处于-30°≤β≤3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二倾斜角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流动线
能够在通过这些层片区段所预先定义的流动轨道上从第一流动方向引导至与第一流动方
向成角度的第二流动方向。通过准确定义热交换器内部的流动路径(或流动轨道),可实现
有效的热交换并且减少流动阻力(或减少流动噪音)。
[003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这些制冷剂管道区段能够在其纵向方向上参照内室的底壁基本上垂直地定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仅具有竖直的
面,由此使得通过借助加热元件加热结的热交换器而形成的液态或冷凝水能够基于重
力作用而无障碍地流向布置在热交换器下方的冷凝水出口。
[003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制冷剂管道可构造成具有窄缩部或者具有小于5mm的内直径,并且热交换器能够在这些制冷剂管道的端部区域上具有多个笔直的制冷剂
管道区段,其中,这些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沿着热交换器的宽侧布置。这优势在于,通过
将热交换器持续地运行并且设置减小的横截面或窄缩部,能够在制冷剂侧上产生压力梯
度,并且在构成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道的端部区域上形成最低压力(或最低蒸发温度)。相
应地,令人惊讶的是,在热交换器的运行状态中,最冷点移位至热交换器或制冷剂管道的端
部区域(或出口)处,并且相应的冻霜首先在该处形成。众所周知,在热交换器的最冷点处
(或在热交换器具有最低蒸发压力的点处)的冻霜形成物首先在该处沉积(或最大)。此外还
有这样的效果:热交换器的结冰在热交换器的边缘面上开始,然后才渗透到热交换器的中
心区域中。相应地,使为了通流而必须处于无霜状态的中心区域更长时间保持无霜,通过这
种方式能够更长时间地无需除霜地运行热交换器。由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更
高能效地运行家用器具,这是因为所需的除霜循环次数更少(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设计
上影响到直至下次除霜进程的时长)。
[003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从分隔壁的平面朝着储藏室的方向凸出的风机壳体可将风机包围。这优势在于,针对风机用的接收空间需要更少的建造空间或储藏空间。此
外,风机壳体可与分隔壁一体式地实施,或者作为单独的构件与分隔壁铆合、卡、拧合或
插接(或一般性地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特别简单地将风机(或风机壳体)安装到家用
器具中。
[003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热交换器的穿过宽侧的横截面可具有抛物线形状或弧形,其中,这种抛物线形状的或弧形的热交换器的顶点(或对称轴线)基本上与穿透部
的中心面法线相重叠。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热交换器的形状适配于通过这些层片区段所
构成的弧形流动线的形状。相应地,热交换器的边缘区域可更好地被流经,并且能够改善热
交换器的效率。热交换器内部的流动阻力也得以减小,这是因为流动线构成了经过热交换
器的或多或少连贯的弧形。
[00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边缘面区段可布置在热交换器的横侧上,并且第二边缘面区段可布置在热交换器的窄侧上,其中,横侧可构造成面积大于窄侧。通过这
种方式实现了:空气流能够在面积较大的那个边缘面上流入并且能够在热交换器内部通过
这些层片区段朝着热交换器的面积较小的那个边缘面(或窄侧)的方向偏转。
[004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具有层片的热交换器(或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能够以快速成型方法(Rapid-Prototyping)制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的制造技术低
成本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
[004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这些片区段可弧形地弯曲。在径向上突出的层片区段在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具有弧形轮廓,从而热交换器的每个单独的层片区段都构成
(或产生)相应弧形的、经过热交换器的流动线。通过这种方式可相应地进一步减小热交换
器的流动阻力。
[004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可在热交换器机组的侧向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沿着内室的左和/或右侧壁延伸。
[0044] “左”、“右”、“上”、“下”、“前”、“后”、“水平”、“竖直”、“侧向”、“深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这些表述指的都是由在家用器具的常规用途和常规布置的情况下站在家用制冷器具前看向该家用器具方向的观察者所给定的位置和取向。
[004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描述得出。前面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接下来在附图描述中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
仅能够以分别给出的组合得以应用,也能够以其它组合得以应用,而不超出本发明的框架
由此,在附图中未精准示出和阐释的、但是可通过单独组合所阐释的设计中的特征得出和
产生的设计也应被视作由本发明包括和公开。由此,不具有最初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
有特征的设计和特征组合也应被视作已公开。除此之外,超出权利要求参考内容中提及的
特征组合或与其有所偏差的设计和特征组合特别是应被视作已由上面提及的设计公开。

附图说明

[0046] 下面基于附图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0047] 图1:示例性的家用器具的透视图;
[0048] 图2: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透视剖面图;
[0049] 图3: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
[0050] 图4: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内室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剖面图;
[0051] 图5: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内室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平剖面图;
[0052] 图6: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图1所示的示例性的家用器具1具有包括内室3的壳体2。内室3划分成布置在上方的第一储藏格4和布置在下方的第二储藏格5。第一储藏格4优选构造成冷冻室,用于将冷冻
物在约零下18摄氏度的条件下深度冷冻。第二储藏格5普遍用于将冷藏物优选以零上4摄氏
度至零上8摄氏度之间温度无霜地冷藏。但是,第二储藏格5也可构造成零度格,特别是用于
保鲜水果和蔬菜。但是,第一储藏格4和第二储藏格5也可分别构造成多功能格并具有0摄氏
度以下和0摄氏度以上的储藏温度,即,譬如从零下18摄氏度至零上14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在
这些储藏格中是可行的。由此,可以针对各种类型的储藏物设置(或提供)合适的、符合所置
入物品的最佳冷藏特征的储藏条件。
[0054] 第一储藏格4和第二储藏格5分别具有热交换器50,所述热交换器50布置在这些储藏格4,5的后壁7,11上或后方。第一储藏格4能够在第一门9打开的情况下被访问。这个门9
具有第一把手10用于打开。第二储藏格5能够在第二门14打开的情况下被访问。第二门14具
有第二把手15用于打开。
[0055] 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或任意数量的热交换器)可连接至压缩机8。压缩机8从后侧(即从家用器具1的后壁11的后方)置入到建造空间16的机器室13中。
[0056] 第一储藏格4和第二储藏格5分别具有风机30,用于使空气在热交换器室与用于冷藏物的储藏室之间循环,在该热交换器室中布置有热交换器。
[0057]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壳体2的家用器具1的透视剖面图。在壳体2中构造有内室3,所述内室3被划分成储藏室4,5和热交换器室22。储藏室通过分隔壁100与热交换
器室22分隔。通过风机30可使空气在储藏室与热交换器室22之间循环。风机30绕着旋转轴
线32旋转并且具有在径向上从旋转轴线32伸出的风机叶片34。风机30安装在壳体36中,所
述壳体36借助分隔壁100成型。风机32可构造成轴向风机或径向风机。空气可通过空气通道
42,44从储藏室4,5流至热交换器室22,或者相反地从热交换器室22流至储藏室4,5。内室3
通过底壁155、左侧壁152和右侧壁153、后壁7,11以及附图中未示出的顶壁154限定。在热交
换器室22中布置有热交换器50。热交换器50具有边缘面500,这些边缘面500由热交换器50
的宽侧506和窄侧507构成。
[0058]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50的透视图。该视图用于定义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50的空间延伸范围。宽侧506通过热交换器50的面积较大的那个边缘面500构成并且
在热交换器50的横向方向503以及高度方向504上延伸。窄侧507通过热交换器50的相对于
宽侧506而言面积较小的那个边缘面500构成并且在热交换器50的高度方向504和深度方向
505以及横向方向503和深度方向505上延伸。
[0059] 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1的内室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剖面图。图4与图2的区别在于:通过流动线47所定义的空气流46。在图4中,流动线47从左侧壁152和右
侧壁153朝向热交换器50的中心区域(或朝向布置在中心的热交换器区段58)走向地经过热
交换器50。与热交换器区段58相邻地布置有热交换器区段57和59。热交换器区段58在该设
计方案中构成了空气流46的空气入口区域。热交换器区段57位于热交换器区段58与热交换
器区段59之间并构成了空气流46的空气引导区域。这些靠外的热交换器区段59布置在内室
3的左侧壁152(或右侧壁153)附近的区域中,并且在该设计方案中构成了经过热交换器50
流动的空气流46用的出口区域。在热交换器区段57中,这些流动线47具有基本上笔者的特
征(或具有相对于面积较大的那些边缘面500之一或相对于那些宽侧506之一平行的流动方
向)。在热交换器区段59中,这些流动线47与热交换器区段58相一致地具有弧形的特征(或
弧形的流动线47)。
[0060] 在分隔壁100中构造有穿透部25。在穿透部25的区域中设置有可绕着旋转轴线旋转的风机30。风机30通过风机达38驱动并且具有翼片34,这些翼片34使空气循环并产生
经过热交换器50的空气流46。由此,可使空气在热交换器室22与储藏室4,5之间循环。风机
30以有利的方式安装在风机壳体36中,所述风机壳体36一体式地或者作为单独的构件地附
接至分隔壁100。
[0061] 热交换器50通过优选一体式制冷剂管道52构成,所述制冷剂管道52蛇形地弯曲并且具有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的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这些笔直的制冷剂管道
区段521,522,523具有层片区段601,602,这些层片区段601,602具有在径向上从制冷剂管
道52突出的层片60(或翼部)。这些层片60(或翼部)在制冷剂管道52的纵向方向上(或在制
冷剂管道5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这些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或这些蛇形弯曲的
制冷剂管道52的笔直区段)具有在径向上突出的层片区段601,602。这些层片区段601,602
分别通过在相反方向上从制冷剂管道52突出的层片60构成。这些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
和相应的层片区段601,602在其纵向方向上基本上垂直于内室3的底壁155定向,从而,在热
交换器50的除霜进程中,相应的解冻水能够通过重力作用而无障碍地沿着制冷剂管道52朝
着内室3的底壁155的方向(或朝着布置在热交换器50下方的出口槽)流走。
[0062] 这些层片区段601,602相对彼此以倾斜角度布置,使得空气流46在弧形的流动线47上经过热交换器50通过这些层片区段601,602从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中的第一边
缘面区段501偏转至热交换器50的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远侧的、不是相对置的那个第
二边缘面区段502。
[0063] 为此,这些层片区段601,602相对于局部空气流46定向并且构成了弧形的流动线47,该流动线47具有相对于热交换器50的边缘面500基本上平行地流动的流动线区段471,
以及具有对于相同的边缘面500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段472。这种流入或流出的流动线区
段472应参照这一个边缘面500基本上以处于60°≤δ≤120°范围内的倾斜角δ定向。
[0064] 为了使通过多个层片60引起的偏转所产生的空气阻力尽可能小,于是这些层片区段601,602基本上平行于局部空气流46定向,用以使得空气流46通过多个层片区段601,
602,603实现增量式地(或逐步地)偏转。空气流46通过多个层片区段实现增量式地偏转,这
能够在这些单个增量式偏转的总和方面产生基本上弧形的流动线47。
[0065] 在本设计方案中,空气流46构成了弯曲角γ大于90°的弧形流动线47,这是因为这些边缘面区段501,502虽然稍远地布置,但却分别布置在热交换器50面向储藏室4,5的那个
宽侧506上。
[0066] 在该视图中,一个边缘面500通过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构成,并且这些层片区段601,602设置用于:通过局部改变切线斜率S,S‘,S“将基本上垂直于热交换器50的宽侧506
定向的流动线47引导成基本上平行于热交换器的宽侧506走向的流动线47。相应地,这些层
片区段601,602也可设置用于:通过局部改变切线斜率S,S‘,S“将基本上平行于热交换器50
的宽侧506定向的流动线47引导成基本上垂直于宽侧506走向的流动线47。
[0067]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片区段601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位于穿透部25附近的区域中,并且第二层片区段602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区段
57中,该第二热交换器区段57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区段58旁侧。第一层片区段601构成第一
层片平面6011,并且第二层片区段602构成第二层片平面6021。第一层片平面6011朝着穿透
部25的方向定向,并且第二层片平面6021背离于穿透部25(或基本上相对于穿透部25平行
地)定向。更准确地说,这些第一层片平面6011和第二层片平面6022参照热交换器50的面向
储藏室4,5的那个边缘面500(或分隔壁100或后壁7,11)具有不同的倾斜角α,β。更准确地
说,第一层片平面6011参照热交换器50的面向储藏室4,5的那个边缘面500(或分隔壁100或
后壁7)撑开了处于-30≤α≤3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一倾斜角α,并且第二层片平面6021参
照热交换器50的面向储藏室4,5的那个边缘面500(或分隔壁100或后壁7,11撑开了处于60°
≤β≤120°范围内的已定义的第二倾斜角β。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第一层片区段601和第二
层片区段602也可在空气流46的流动方向上直接前后相继地布置。然而在此,第二层片平面
602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β与第一层片平面602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α的偏差只有1°到10°。相
应地,经过热交换器50的空气流46的弧形流动线47可这样地产生,使得多个这种小的偏转
将空气流以弯曲角度引导经过热交换器50,并使所产生的空气阻力尽可能小。
[0068] 图5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内室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平剖面图。与图4不同的是,在此可以看到,热交换器50由一体式的且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52构成。在这些
制冷剂管道区段601,602之间构造有弯曲区段55,这些弯曲区段55将这些单个制冷剂管道
区段601,602相互连接。这些制冷剂管道区段601,602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内室3的
底壁155布置,从而使得解冻水能够无障碍地朝着底壁155的方向流走。空气流46在弧形的
流动线47上从当前实施方式中位于窄侧507上(或热交换器50的布置在左侧壁和/或右侧壁
152,153附近的那个边缘面500上)的第二边缘面区段502流动至本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器
50的宽侧506上位于热交换器50的中心区域中的第一边缘面区段501。
[0069] 热交换器50在制冷剂管道52的端部区域53上具有多个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这些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沿着热交换器50的横侧506布置。在热交换器50的运行状态
中,以及在压缩机的持续运行中,最冷部位发生移位(或最小压力在热交换器50的端部区域
上形成)。结果是,热交换器50的结冰首先在热交换器50的边缘面(或宽侧506)上开始,并且
通过这种方式在时间上延缓了热交换器50的完全结冰,以及热交换器50的两个除霜进程之
间的时长能够在设计方面得以延长。
[0070]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片区段601和第二层片区段602在空气流46的流动方向上直接前后相继地布置。第二层片区段602的第二层片平面602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β与第一层
片区段601的第一层片平面6011的已定义的倾斜角α的偏差是至少1°到最大10°。
[0071] 热交换器50的沿着宽侧506的水平剖面具有抛物线形状或弧形形状。风机30的旋转轴线32与抛物线的顶点相交(或构成了抛物线形的或弧形的热交换器50的对称轴线)。
[0072] 图6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50的制冷剂管道52的透视图。制冷剂管道52一体式地构造并且蛇形地弯曲。制冷剂管道52具有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或第一
制冷剂管道区段521和第二制冷剂管道区段522)以及弯曲区域(或弯曲区域55)。所述弯曲
区域将第一制冷剂管道区段521与第二制冷剂管道区段522连接。第一制冷剂管道区段521
平行于第二制冷剂管道区段522布置。制冷剂管道52当然也可多件式地构造,以使得弯曲区
段55插接至这些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521,522。
[0073] 在这些笔直的制冷剂管道区段上设置有层片60。在第一笔直制冷剂管道区段521上布置有第一层片区段601,该第一层片区段601在制冷剂管道5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
径向上从制冷剂管道52突出。在第二笔直制冷剂管道区段522上布置有第二层片区段601,
该第二层片区段601在制冷剂管道5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径向上从制冷剂管道52突
出。第一层片区段521和第二层片区段522在该实施方式中彼此平行地定向。
[0074] 此外还可行的是,这种具有层片60的热交换器50(或蛇形弯曲的制冷剂管道52)以快速成型方法制成。弯曲区段55在制冷剂管道的纵向方向上扭合(tordiert),从而使得可
在第一制冷剂管道区段521与第二制冷剂管道区段522之间形成相对错位。制冷剂管道优选
具有至少5mm到20mm的直径D。在这种蛇形的制冷剂管道52中,在热交换器的喷入部位的附
近区域中,构造有窄缩部70(或横截面减小部)。通过窄缩部70,使得热交换器50运行中的最
低压力(或最冷点)能够移位到制冷剂管道52的端部区域上(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上)。
[0075] 附图标记列表
[0076] 1         家用器具
[0077] 2         壳体
[0078] 3         内室
[0079] 4         储藏室
[0080] 5         储藏室
[0081] 7         后壁
[0082] 8         压缩机
[0083] 9         门
[0084] 10        把手
[0085] 11        后壁
[0086] 13        机器室
[0087] 14        门
[0088] 15        把手
[0089] 16        机器室壳体
[0090] 152       侧壁
[0091] 153       侧壁
[0092] 154       顶壁
[0093] 155       底壁
[0094] 22        热交换器室
[0095] 25        穿透部
[0096] 30        风机
[0097] 32        旋转轴线
[0098] 34        翼片
[0099] 36        风机壳体
[0100] 38        风机马达
[0101] 42        空气通道
[0102] 44        空气通道
[0103] 46        空气流
[0104] 47        流动线
[0105] 471       流动线区段
[0106] 472       流动线区段
[0107] 48        流动轨道
[0108] 50        热交换器
[0109] 500       边缘面
[0110] 501       边缘面区段
[0111] 502       边缘面区段
[0112] 503       宽度方向
[0113] 504       高度方向
[0114] 505       深度方向
[0115] 52        制冷剂管道
[0116] 521       制冷剂管道区段
[0117] 522       制冷剂管道区段
[0118] 55        弯曲区段
[0119] 57        热交换器区段
[0120] 58        热交换器区段
[0121] 59        热交换器区段
[0122] 60        层片
[0123] 601       层片区段
[0124] 602       层片区段
[0125] 6011      层片平面
[0126] 6022      层片平面
[0127] 70        窄缩部
[0128] 100       分隔壁
[0129] D         直径
[0130] α         倾斜角
[0131] β         倾斜角
[0132] δ         倾斜角
[0133] γ        弯曲角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