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元件和设备 / 电机 / 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

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

阅读:295发布:2021-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链锯 电机 齿轮 组件和链锯,属于电动工具及园林工具领域,本实用新型中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包括 定子 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电机后 支架 和设在电机后支架上的 碳 刷,碳刷安装在刷握内,电机后支架上设有刷握安装 块 ,刷握安装块内设有刷握槽,刷握插入刷握槽内,刷握槽内壁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刷握过盈 接触 ,刷握与刷握槽内壁之间存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优化刷握安装结构,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刷握在 电动机 上的 稳定性 和 散热 性能,从而简化了链锯的结构,提高了链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下面是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电机后支架和设在电机后支架上的刷,所述碳刷安装在刷握内,所述电机后支架上设有刷握安装,所述刷握安装块内设有刷握槽,所述刷握插入刷握槽内,其特征在于:刷握槽内壁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刷握过盈接触,刷握与刷握槽内壁之间存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刷握槽侧壁上设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刷握上设有供碳刷的刷辫通过的第一过线槽,刷握槽上第一过线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的边缘线在第一过线槽的边缘线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电机后支架上设有抵住碳刷的扭簧,电机后支架上靠近第一过线槽处设有供扭簧插入的扭簧安装柱和抵住扭簧一自由端的卡槽,扭簧的另一自由端穿过第二过线槽和第一过线槽抵在碳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握上设有将刷握固定在刷握槽上的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刷握侧壁上设有卡住开口前边缘的前卡扣和卡住开口后边缘的后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与电机后支架连接的定子总成,在后支架靠近刷握安装块处设有卡线槽,碳刷的公端子与定子总成的母端子连接后卡入卡线槽中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总成远离电机后支架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风板远离电机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挡风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转子组件,所述挡风板四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板的四角上与定位柱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所述挡风板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支撑板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远离挡风板的一侧设有防尘罩,支撑板与防尘罩之间设有输出轴组件,所述防尘罩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支撑板与第二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卡槽。
10.一种链锯,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机壳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

说明书全文

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

【技术领域】

[0001] 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及园林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和链锯。【背景技术】
[0002] 电链锯是指用回转的链状锯条进行锯截的木工电动工具,电动机是电链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为电链锯正常工作提供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定子组件中的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组件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工作时,外部励磁电流通过刷和转向器加到转动的转子上,碳刷安装在刷握中,再通过压板螺栓和卡扣等连接方式将刷握柱安装至电机上,步骤繁琐,需要物料较多,致使拆装和更换困难,用的最多的安装方式时螺栓连接,螺栓易生锈,也易脱落,使用过程中极不稳定,同时碳刷作为滑动接触件,在与转向器接触滑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同时碳刷过电时也会产生热量,目前使用的刷握的散热性能较差,致使刷握在滑动过程中温度变高,降低碳刷的机械性能,增大摩擦声音,碳刷电流分布不均匀,或出现不正常的跳动或卡涩,并出现大量火花,刷辫烧断或脱辫,加速碳刷的磨损、损坏。【发明内容】
[0003]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刷握的散热性能,同时提高刷握在电机上的稳定性,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0004]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电机后支架和设在电机后支架上的碳刷,碳刷安装在刷握内,电机后支架上设有刷握安装,刷握安装块内设有刷握槽,刷握插入刷握槽内,刷握槽内壁上设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刷握过盈接触,刷握与刷握槽内壁之间存有间隙。
[0006] 采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7] 刷握插入电机后支架的刷握槽中,刷握至少一个外壁与刷握槽内壁上的固定筋过盈接触,使刷握与刷握槽有较多较大间隙,不直接接触,有利于碳刷的散热,延长碳刷使用寿命,减少碳刷更护次数,降低链锯拆装频率,同时通过刷握与刷握槽利用自身尺寸的配合将刷握牢牢地固定在刷握槽中,使刷握不会晃动,提高了刷握的稳定性,节省了螺栓、垫片等安装物料,简化刷握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08] 作为优选,刷握槽侧壁上设有开口,进一步提高了刷握的散热性能。
[0009] 作为优选,刷握上设有供碳刷的刷辫通过的第一过线槽,刷握槽上第一过线槽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线槽,第二过线槽的边缘线在第一过线槽的边缘线外。
[0010] 过线槽的设置有利于碳刷和刷辫向外散热,同时刷握槽上的过线槽尺寸大于刷握上的过线槽尺寸,防止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因刷辫发热导致电机后支架受热融化 住刷辫,使碳刷无法正常与换向器触导致烧机现象。
[0011] 作为优选,电机后支架上设有抵住碳刷的扭簧,电机后支架上靠近第一过线槽处设有供扭簧插入的扭簧安装柱和抵住扭簧一自由端的卡槽,扭簧的另一自由端穿过第二过线槽和第一过线槽抵在碳刷上。
[0012] 采用上述安装方式,扭簧利用扭矩压紧碳刷,使碳刷与转子总成上的换向器紧密接触,从而将电流输入输出。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刷握上设有将刷握固定在刷握槽上的卡扣,防止刷握在刷握槽中来回窜动。
[0014] 作为优选,在刷握侧壁上设有卡住开口前边缘的前卡扣和卡住开口后边缘的后卡扣。
[0015] 通过卡扣将刷握扣在刷握槽上,刷握的前卡扣和后卡扣分别卡住刷握槽开口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利用刷握槽自身的开口结构,散热的同时无需使用其他辅助限位方式就可以实现将刷握固定在刷握槽中,简化结构,减少物料,加工方便。
[0016] 作为优选,定子组件还包括与电机后支架连接的定子总成,在后支架靠近刷握安装块处设有卡线槽,碳刷的公端子与定子总成的母端子连接后卡入卡线槽中固定。
[0017] 通过公端子和母端子将定子总成和碳刷连接,使电流通过电子总成流入碳刷中,连接后卡入卡线槽中固定,从而将定子总成和碳刷固定在电机后支架上,使碳刷不会在刷握中前后滑动,端子利用自身尺寸直接卡入卡线槽中固定,操作简单,节省物料,简化安装难度,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18] 作为优选,所述定子总成远离电机后支架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风板远离电机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挡风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转子组件,所述挡风板四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板的四角上与定位柱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所述挡风板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支撑板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卡槽。
[0019] 挡风板和支撑板上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实现挡风板与支撑板定位,第一卡扣扣入第一卡槽中实现挡风板与支撑板的连接,支撑板与挡风板安装之前,先定位预安装,提高安装的准确性,挡风板和支撑板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相较于目前的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更牢固,节省物料,减少了安装步骤和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20] 作为优选,支撑板远离挡风板的一侧设有防尘罩,支撑板与防尘罩之间设有输出轴组件,所述防尘罩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支撑板与第二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扣扣入第二卡槽中实现了支撑板与防尘罩的连接,防尘罩与支撑板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连接更牢固,节省物料,减少了安装步骤和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21] 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
[0022] 一种链锯,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链锯电机齿轮组件。
[0023] 该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部件之间利用自身尺寸实现连接和安装,提高了电机齿轮组件的稳定性,节省安装物料,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从而简化了链锯的结构,提高了链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24] 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图1为实用新型链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实用新型链锯右机壳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实用新型链锯左机壳及左机壳上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实用新型电机齿轮组件和油路组件安装在右机壳上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实用新型电机齿轮组件安装在右机壳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实用新型电源线开关电机齿轮组件分解图;
[0032] 图7为实用新型电机后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实用新型电机后支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为实用新型图8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5] 图10为实用新型握刷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1为实用新型油路组件安装在右机壳上示意图。
[0037] 图12为实用新型油箱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3为实用新型油箱盖中橡胶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4为实用新型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5为实用新型调节杆组件安装在右机壳外侧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6为实用新型调节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7为实用新型链锯和导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8为实用新型右机壳外侧安装部件分解示意图。
[0044] 图19为实用新型端盖组件分解示意图。
[0045] 图20为实用新型左机壳外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7]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8] 如图1至图20所示,一种链锯安装结构,包括机壳,机壳包括左机壳1和右机壳2,机壳内设有电源线开关电机齿轮组件,电源线开关电机齿轮组件包括电机齿轮组件、与电机齿轮组件的定子总成344连接线连接的开关32和连接在开关32另一端的电源线33,电源线33上设有直接注塑在电源线上的外护套331,电机齿轮组件包括输出轴371和挡风板31,输出轴371的一端穿过右机壳2,输出轴371与右机壳2之间设有旋转支撑体,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支撑体为第四轴承,右机壳2内设有第四轴承孔,第四轴承外轮与第四轴承孔过盈配合,第四轴承内轮与输出轴371过渡配合,挡风板31上设有螺柱孔311,右机壳2内侧设有与螺柱孔311对应的螺柱22、设在右机壳2内侧与开关32侧壁过盈接触的开关槽23、设在右机壳内侧的两端开口的固定电源线的平S型电源线固定槽24和设在机壳侧壁上的卡住电源线外护套331的外护套固定槽4。
[0049] 采用上述结构,先将电源线33、开关32和电机齿轮组件安装好形成组件模块后再把整套组件安装到机壳上,实现安装模块化,简化安装过程,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安装。电机齿轮组件的输出轴371穿过右机壳2,同时右机壳2的螺柱22伸出在外的一端穿过挡风板31的螺柱孔311,此组合结构有导向安装作用,使整个组件模块的安装更加精准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螺柱22连接方式结构节凑,节省空间,电机齿轮组件安装在右机壳2后,将开关32卡入开关槽23中,利用开关32与开关槽23的尺寸过盈配合,将开关32牢牢固定住,不易脱落,将电源线33卡入水平S型电源线固定槽24中定固定,使电源线33在竖直方向不会上下晃动,水平方向也不易被拉伸,锁定牢固,电源线33上的外护套331直接注塑在电源线33上,与电源线33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减少物料,外护套331卡入外护线固定槽4中,利用自身尺寸与外护线固定槽4配合固定后,机壳中的电源线33不会被拉动,保证了机壳中部件的稳定性,电机齿轮组件、电源线33和外护套331均利用自身结构或尺寸卡入机壳中,取消了传统的螺钉和压板锁付的方式,简化了安装物料和步骤,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安装准确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
[0050] 如图2、图4、图5和图11所示,电源线固定槽24包括形状相同的上S型筋位和下S型筋位,上S型筋位内侧设有与电源线33垂直的凸条241,下S型筋位内侧设有与电源线33垂直的凸条241,凸条241与电源线33过盈配合,凸条241形成水平S型限位组,如图11所示,波浪型电源线固定槽24底部设有沿波浪型电源线固定槽24宽度方向的第一上筋242,如图3所示,左机壳1上波浪型电源线固定槽24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上筋242平行的分布在第一上筋242两侧的第二上筋243和第三上筋244,第一上筋242、第二上筋243和第三上筋244形成垂直S型限位组。
[0051] 通过水平S型限位组和垂直S型限位组将电源线33牢牢地锁定在电源线固定槽24中,使电源线33的锁定更加牢固,即使使用较大的力拖拽在外的电源线33部分,也不会拉动机壳内的电源线33,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开关32和电机齿轮组件在机壳内的稳定性。
[0052] 如图6所示,链锯电机齿轮组件,包括定子组件34,定子组件34包括设在定子总成344后侧的电机后支架341和设在电机后支架341上的碳刷342,碳刷342安装在刷握343内,电机后支架341上设有刷握安装块,刷握安装块内设有刷握槽3411,刷握343插入刷握槽
3411内,刷握343与刷握槽3411内壁间隙接触,刷握槽3411的内壁上设有固定刷握343的固定筋3411a,如图8和图9所示,如图10所示,在刷握343侧壁上设有卡住开口3411c前边缘的前卡扣3433和卡住开口3411c后边缘的后卡扣3434。
[0053] 刷握343插入电机后支架341的刷握槽3411中,刷握343外壁与刷握槽3411内的固定筋3411a过盈接触,将刷握343牢牢地固定在刷握槽3411中,使刷握343不会晃动,刷握槽3411侧壁上设有开口3411c,同时通过前卡扣3433和后卡扣3434将刷握343扣在刷握槽3411上,无需使用其他辅助限位方式就可以防止刷握343前后窜动,提高了刷握343的稳定性,节省了螺栓、垫片等安装物料,简化刷握343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固定筋3411a将刷握
343在刷握槽3411架起,刷握343与刷握槽3411有较多较大间隙,不直接接触,同时在刷握槽
3411侧壁上设有开口3411c,以上设置,有利于碳刷342的散热,延长碳刷342使用寿命,减少碳刷342更护次数,降低链锯拆装频率。
[0054] 为了进一步提高碳刷342的散热性能,如图9和图10所示,刷握343上设有供碳刷342的刷辫通过的第一过线槽3432,刷握槽3411上第一过线槽343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线槽3411b,第二过线槽3411b的边缘线在第一过线槽3432的边缘线外。
[0055] 过线槽的设置有利于碳刷342和刷辫向外散热,同时刷握槽3411上的过线槽尺寸大于刷握343上的过线槽尺寸,防止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因刷辫发热导致电机后支架341受热融化住刷辫,使碳刷342无法正常与换向器3513触导致烧机现象。
[0056] 为了使碳刷342与转子总成351上的换向器3513紧密接触,从而将电流输入输出,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电机后支架341上设有抵住碳刷342的扭簧345,电机后支架341上靠近第一过线槽3432处设有供扭簧345插入的扭簧安装柱3412和抵住扭簧345一自由端的扭簧卡槽3414,扭簧345的另一自由端穿过第二过线槽3411b和第一过线槽3432抵在碳刷342上。
[0057] 如图7和图9所示,在后支架靠近刷握343安装块处设有卡线槽3413,碳刷342的公端子3423与定子总成344的母端子3441连接后卡入卡线槽3413中固定。
[0058] 通过公端子3423和母端子3441将定子总成344和碳刷342连接,使电流通过电子总成流入碳刷342中,连接后卡入卡线槽3413中固定,从而将定子总成344和碳刷342固定在电机后支架341上,使碳刷342不会在刷握343中前后滑动,端子利用自身尺寸直接卡入卡线槽3413中固定,操作简单,节省物料,简化安装难度,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59] 如图6所示,挡风板31设在定子总成344远离电机后支架341的一侧,电机齿轮组件还包括与定子组件34连接配合使用的转子组件35,转子组件35位于挡风板31远离定子总成344的一侧,转子组件35包括转子总成351,转子总成351上设有前轴3511和后轴3512,后轴
3512上设有第一轴承,前轴3511上设有第二轴承,前轴上设有小齿轮3514,电机后支架341包括圆筒形后座,圆筒形后座内侧设有第一轴承孔,后轴3512和第一轴承穿过挡风板31和转子总成351后,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孔过盈连接,后轴3512上设有换向器3513,碳刷342与换向器3513接触。
[0060]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实现了定子总成344和转子总成351的连接安装,通过碳刷342与换向器3513接触,将外界的电流传给转子总成351,使转子总成351成为通电导体,在定子总成344的磁场中转动,整个电动机转动,从而带动链锯转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1] 如图6所示,转子组件35远离定子组件34的一侧设有支撑板36,支撑板36靠近转子总成351的一侧设有第二轴承孔,前轴3511穿过第二轴承孔,第二轴承置于第二轴承孔中,挡风板31四角上设有定位柱,即第一定位柱312,支撑板36的四角上与第一定位柱31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362,第一定位柱312插入定位孔362中实现挡风板31与支撑板36定位,挡风板31上设有第一卡扣313,支撑板36与第一卡扣31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卡槽363,第一卡扣313扣入第一卡槽363中实现挡风板31与支撑板36的连接。
[0062] 支撑板36安装在挡风板31上之前,先将挡风板31上的定位孔362插入支撑板36上的第一定位柱312中先定位预安装,提高安装的准确性,挡风板31和支撑板36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相较于目前的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更牢固,节省物料,减少了安装步骤和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63] 如图6所示,电机齿轮组件还包括输出轴组件+37,输出轴组件+37包括输出轴371,输出轴371上设有安装键的第一键槽3711,输出轴371第一键槽3711所在位置处套有大齿轮373,大齿轮373的齿轮孔内壁上设有第二键槽3731,键372的一端置于第一键槽3711内,键
372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键槽3731内,输出轴371第一键槽3711外侧设有轴槽3712,轴槽3712内设有轴用卡簧374,输出轴371位于轴槽3712外侧处设有第三轴承,支撑板36靠近输出轴
371的一端设有第三轴承孔,第三轴承置于第三轴承孔中,大齿轮373与小齿轮3514啮合输出轴371上套有防尘罩38,防尘罩38与支撑板36卡扣连接,防尘罩38上设有第二卡扣381,支撑板36与第二卡扣38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卡槽364,第二卡扣381扣入第二卡槽364中。
[0064] 转子转动时,通过转子总成351前轴3511上小齿轮3514的转动带动大齿轮373转动,大齿轮373与输出轴371之间通过键实现圆周固定,将大齿轮373的转动传递给输出轴371,从而带动输出轴371转动,防尘罩38与支撑板36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连接更牢固,节省物料,减少了安装步骤和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安装。
[0065] 为了减缓链锯磨损,保持链锯的正常工作,需要经常为转动部件添加润滑油,如图11~13所示,在机壳内还设有油路组件5,油路组件5包括油箱51、通过第一油管52与油箱51连接的泵组件53和与泵组件53连接的第二油管54,如图14所示,泵组件53包括泵本体531、第一安装孔532和第二安装孔533,第一安装孔532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533直径,右机壳2内侧设有油管安装柱25、与第一安装孔532配合的第一泵组件安装柱210和与第二安装孔533配合的第二泵组件安装柱211,通过第一泵组件安装柱210和第二泵组件安装柱211将泵组件53固定在右机壳2上,油管安装柱25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至右机壳2外侧的通孔,第二油管54的自由端套在油管安装柱25上与油管安装柱25密封固定。
[0066] 先将油箱51、油管和泵组件53连接好形成油路组件模块,再将整个模块安装到右机壳2上,第二油管54利用自身尺寸与右机壳2上的油管安装柱25配合直连,取消锁付螺钉结构,节省物料,操作简单,右机壳2内侧的安装柱和泵组件53上的安装孔配合具有导向安装的作用,同时两个安装孔的直径大小不同,保证泵的安装方位不会装错,上述设置提高了安装效率和精度,实现安装模块化,简化安装过程,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安装。
[0067] 为了简化安装部71件,如图12所示,油箱51底部设有通孔,第一油管52的一端插入通孔中并与通孔密封连接,第一油管52插入通孔的一端的外周直径不小于通孔直径。
[0068] 目前第一油管52连入油箱51底部的通孔时,需要在第一油管52和通孔之间加密封垫11ab,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油管52与通孔的尺寸实现密封,减少物料,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直接插入,提高了生产安装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安装。
[0069] 如图14所示,泵组件53上还设有与第一油管52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接口534和与第二油管54连接的第二接口535,第二油管54的另一端,即自由端,与右机壳上的油管安装柱25相连。
[0070] 泵与第一油管52相连的第一接口534为低压环境,将油箱51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52从油箱51中吸入泵中,与第二油管54相连的第二接口535处为高压环境,通过第二油管54将泵中的润滑油排出至机壳外为导板9和链条8提供润滑,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泵的转速,从而调整吸油出油速度,使其润滑最好,同时泵的两个安装孔的直径大小不同,能够更快更好地辨认出第一接口534和第二接口535,避免与第一油管52和第二油管54连接有误。
[0071] 如图12和图13所示,油箱51上设有油箱盖511,油箱盖511顶壁设有与第三透气孔5111,油箱盖511和油箱51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垫512,橡胶密封垫512上设有单向透气孔
5121,单向透气孔5121包括靠近油箱盖511的引导气体进入油箱51的第一透气孔5121a和防止润滑油流出的第二透气孔5121b,第一透气孔5121a和第二透气孔5121b相连,且第一透气孔5121a的中心轴和第二透气孔5121b的中心轴重合,第一透气孔5121a的直径大于第二透气孔5121b的直径。
[0072] 单向透气孔5121具有单向的功能,空气通过第三透气孔5111进入油箱盖511内,再通过单向透气孔5121上侧直径较大的第一透气孔5121a进入进入油箱51内,以平衡油箱51内、外气压,但油箱51中的润滑油无法流出,这样的设计将密封垫11ab和透气阀功能和二为一,不用在油箱盖511上单独安装单向阀,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物料和仓库成本,简化安装步骤,提升生产、装配的效率。
[0073] 为了使安装更方便,如图12和图13所示,油箱盖511内侧设有上凹槽,橡胶密封圈512上设有与油箱盖511内侧的上凹槽相配合的凸筋5122,凸筋5122卡入油箱盖511内侧的上凹槽中,橡胶密封圈512的凸筋5122和油箱盖511的凹槽过盈连接,密封效果好,连接牢固,不易脱落,利用自身尺寸配合,节省安装物料,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安装。
[0074] 如图2、图3和图20所示,左机壳1包括板状壳体11和罩在电机外的圆筒形的外罩壳12,板状壳体11与外罩壳12一体成型,板状壳体11与右机壳2螺钉锁付,右机壳2四周侧壁内侧均设有引导左壳体调整安装位置的导向筋26,在自动化安装过程中,机械手将左机壳1放置右机壳2上的大致位置后工装压紧左右机壳2,导向筋26会引导左机壳1自动调整安装位置,再用自动锁螺钉机锁付螺钉,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0075] 为了链锯机壳完整,更好地保护电机,如图3所示,左机壳1的外罩壳12上设有电机后罩6,电机后罩6包括带有后壁的圆筒形的电机后罩本体61和第一把手62,电机后罩本体61内设有旋转卡扣611,旋转卡扣611在圆筒上的径向方向与第一把手62对称轴形成α夹角,
10°≤α≤90°,电机后罩本体61内壁上设有弧面形导向加强筋612,导向加强筋612上端凸出于电机后罩本体61上边缘,外罩壳12侧壁上设有与旋转卡扣611配合锁定的水平卡槽121,水平卡槽121的一端侧面设有供旋转卡扣611旋入的开口,水平卡槽121的另一端侧面设有限制旋转卡扣611旋出的挡板,水平卡槽121内设有限位筋(图中未示出),板状壳体11上设有链锯提手部,旋转卡扣611卡入水平卡槽121后,第一把手62与提手部螺钉锁定。
[0076] 安装时先将电机后罩6的导向加强筋612插入左机壳的外罩壳12中,使第一把手62与左机壳的手提部呈α夹角,然后旋转第一把手α角度,使电机后罩6上旋转卡扣611旋入左机壳1上的水平卡槽121内固定锁紧,水平卡槽121上设有限位筋(图中未示出)使得电机后罩6正好旋转到α角度,使得第一把手62与提手部对准锁定,电机后罩6和左机壳1的锁定采用上述螺钉和卡扣结合的形式,减少安装物料,锁定效果更好更牢固,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现象。
[0077] 为了挡住割据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如图1和图3所示,左机壳1上设有垂直于左机壳板状壳体11的防护板7,防护板7上设有安装部71,安装部71包括定位槽711和设在定位槽711槽口处的第三卡扣712,左机壳1外侧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设有与定位槽711配合的定位柱,即第二定位柱141,第二定位柱141插入定位槽711中安装定位,安装槽14底部靠近第二定位柱141处设有与第三卡扣712配合的第三卡槽142。
[0078] 安装防护板7时,先将第二定位柱141插入定位槽711中定位预安装,位置合适后,继续向下插入,使卡扣卡入第三卡槽142中,将防护板7安装锁定在左机壳1上,用卡扣连接代替传统的螺钉安装,更加简便牢固容易操作,第二定位柱141和定位槽711的配合具有安装导向作用,有利于安装自动化。
[0079] 如图15、图17和图18所示,输出轴371穿出右机壳2外的一端上设有安装链条8的链轮81,链条8内设有支撑链条8的导板9,右机壳2与导板9之间设有带动导板9前后移动的调节杆101组件10,右机壳2外侧设有调节杆101组件安装槽27和调节杆101组件的限位凸台28,如图16所示,调节杆101组件10包括带有第二把手1011的调节杆101、套在调节杆101上的压簧102和设在远离第二把手1011一端与导板9连接的拉紧螺母103,靠近拉紧螺母103的调节杆101上设有抵挡压簧102的固定垫片104,靠近第二把手1011一端的调节杆101上套有抵住压簧102另一端的活动垫片105,调节杆101组件安装槽27内设有抵住活动垫片105的抵挡部,在右机壳2上设有罩住链条8和导板9的端盖组件11a,端盖组件11a与右机壳2卡扣连接,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将端盖组件11a和导板9压紧固定在右机壳2上。
[0080] 安装时,先将调节杆组件10安装至右机壳2外侧,安装导板9和链条8时,通过螺母将链轮81安装到输出轴371上,向限位凸台28拉动调节杆101,压缩压簧102,并将第二把手1011拨动到限位凸台28上固定,然后把导板9安装至拉紧螺母103上,链条8的一端安装的到链轮81上,其他部分安装在导板9上后,将第二把手1011从限位凸台28上剥落,压簧102张开,调节杆101带动拉紧螺母103在压簧102弹力作用下向远离限位凸台28方向滑动,带动导板9滑动,从而张紧链条8至合适位置后,扣上端盖组件11a,将端盖组件11a和导板9压紧固定在右机壳2上,当使用过程中导板9链条8变松后只要拧松螺母,晃动导板9,链条8就会重新张紧,导板链条调节结构,采用一体式弹簧张紧机构,机构紧凑,无需拆装即可随时调节链条,省事省力省成本,方便生产和操作,简化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0081] 在链锯工作过程中为了给导板9和链条8润滑和降温,导板9上对应油管安装柱25的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出油孔,端盖组件11a包括端盖11aa,为了防止润滑油流入端盖11aa内,再从端盖11aa内流出,端盖11aa内侧出油孔对应处设有密封润滑油的密封垫11ab,在端盖11aa被压紧时,密封垫11ab可以挡住导板9上的出油孔,如图19所示,密封垫11ab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1ac,端盖11aa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11ac配合的密封圈安装柱11ad,第三安装孔11ac和密封圈安装柱11ad过盈连接,密封垫11ab在端盖11aa上的安装取消了粘胶水固定,利用自身的弹性特性更牢固的安装在端盖11aa上,节省安装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82] 为了便于螺栓从导板9中穿出,如图18所示,在端盖11aa上设有轴套孔,为了使螺栓的滑动更容易和顺滑,在轴套孔内设有套在螺栓上的轴套11ae,螺栓从轴套11ae的内孔中穿出,轴套11ae与轴套孔过盈连接,轴套11ae的内孔为椭圆型结构,相较于目前使用的圆型结构,椭圆型结构可以避免因为注塑轴套11ae时料件变形,使螺栓与轴套11ae之间孔错位,导致端盖组件11a很难安装。
[0083] 为了限制拉紧螺母103的移动范围,在拉紧螺母103两侧的调节杆101上设有限定拉紧螺母103移动范围的限位块,从而定导板9的活动范围,防止链条8被拉断或松脱。
[0084] 为了使调节杆101组件10能够满足在一体式弹簧张紧机构中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调节杆101组件10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85] S1:将杆状调节杆101的一端折弯为第二把手1011;
[0086] S2:将拉紧螺母103放置在远离第二把手1011的一端,将拉紧螺母103两侧的调节杆101冲扁为限位块;
[0087] S3:在调节杆101上安装上固定垫片104后,套入压簧102,再套入活动垫片105后即可完成调节杆101组件10的安装。
[0088] 该调节杆101组件10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加工,实用性强。
[0089] 为了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方便工装板可以精准定位机壳,如图17所示,右机壳2上设有三个机壳定位槽29,从而不必用复杂的外形作为定位,降低工装定位的难度和制作成本,减少自动化生产中出现异常情况。
[0090] 整机安装完成后,电源线33接通电源,打开开关32,转子总成351开始运转,其上小齿轮3514带动大齿轮373,齿轮373再带动输出轴371,输出轴371带动链轮81,链轮81带动链条8运转,链条8切割木材。
[0091] 同时输出轴371上蜗杆带动泵组件53上涡轮齿运转,泵组件53运转后通过油管和把油箱51中的润滑油输送到右机壳2上出油口处,给链条8润滑和降温。
[0092]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