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人工智能 / 位姿 / 位置 / 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阅读:111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涉及一种车载 支架 、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 跟踪 方法,车载支架包括架体、底座及处理单元,架体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架体相对底座旋转连接,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 信号 ,调节架体相对底座旋转的 角 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旋转控制指令由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 位置 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车载支架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 图像采集 。,下面是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架体、底座及处理单元,所述架体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连接,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信号,调节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所述旋转控制指令由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
2.一种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承载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超出,则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所述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所述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车载支架之间通过近场无线信号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
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作为人脸位置;
若所述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所述器官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则确认所述人脸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
若所述中心位置与所述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或所述器官位置超出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则确认所述人脸位置超出所述预设识别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包括:
获取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
获取与所述相对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及与所述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旋转角度与所述旋转方向;
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包括:
获取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
获取与所述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旋转方向;
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所述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包括:
所述车载支架在收到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所述旋转方向及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人脸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以进行预设类型的人脸识别,所述预设类型包括疲劳驾驶和/或表情分析;
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内装载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说明书全文

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平的提高,居民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快速增加,汽车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0003]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体为通过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应用到汽车场景,驾驶舱内搭载的面部识别技术在用户身份认证、驾驶员疲劳监测,甚至是在自动驾驶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为实现人脸图像的采集,需要在车上配置专的车载摄像头及处理模来实现,增加了车辆成本,而对于未专门配置车载摄像头及处理模块的车辆而言,则无法实现人脸识别。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图像采集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架体、底座及处理单元,所述架体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连接,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信号,调节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所述旋转控制指令由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
[0007] 其中,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载支架承载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超出,则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0009] 所述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所述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
[0010]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车载支架之间通过近场无线信号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0011]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包括:
[0012]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
[0013] 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作为人脸位置;
[0014] 若所述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所述器官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则确认所述人脸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
[0015] 若所述中心位置与所述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或所述器官位置超出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则确认所述人脸位置超出所述预设识别区域。
[0016]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包括:
[0017] 获取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
[0018] 获取与所述相对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及与所述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19]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旋转角度与所述旋转方向;
[0020] 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0021]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包括:
[0022] 获取所述人脸位置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
[0023] 获取与所述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24]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旋转方向;
[0025] 将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载支架。
[0026] 其中,所述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所述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包括:
[0027] 所述车载支架在收到所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所述旋转方向及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架体相对所述底座旋转。
[0028]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9]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人脸位置处于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内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以进行预设类型的人脸识别,所述预设类型包括疲劳驾驶和/或表情分析;
[0030] 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003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装载有如上所述的车载支架。
[0032]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实现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0033] 本申请的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车载支架包括架体、底座及处理单元,架体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架体相对底座旋转连接,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信号,调节架体相对底座旋转的角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旋转控制指令由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车载支架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图像采集。
[0034]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支架的模块示意图。
[0036]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0039] 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0040]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支架的模块示意图。请参考图1,车载支架包括处理单元210、架体220及底座230,架体220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架体220相对底座230旋转连接,处理单元210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信号,调节架体220相对底座230旋转的角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旋转控制指令由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
[0041] 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载支架可以通过底座230直接吸附、粘贴、卡合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到车辆上,底座230上设置可转动的架体220,该架体220与设置在在底座230上的驱动电机连接,以用于固定移动终端并可带动移动终端相对车辆进行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载支架可通过伸缩式的底座230固定在车辆上,伸缩式底座通过伸缩方式嵌入设置于车辆内,以向用户展示车载支架或隐藏车载支架。
[0042] 其中,移动终端不限于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PAD)等便携的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装载各种应用,例如导航应用、音乐应用、视频应用、通讯应用,此外还可以装载用于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移动终端上配置有摄像头以用于采集人脸图像,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可在移动终端本地进行识别或发送到端进行识别。
[0043] 具体而言,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所述预设识别区域小于或等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实际实现时,预设识别区域的位置及大小以应用设计的界面范围为准。在将移动终端固定在驾驶舱中控台或其它不遮挡驾驶视线的位置上时,使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朝向用户从而可以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当用户调整座椅的高低、前后距离时,可能出现摄像头无法对齐用户脸部的问题,而只有摄像头对齐用户的脸部,移动终端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完整有效,人脸图像中的人脸位置位于预设识别区域内,从而可以有效识别出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因此,在本申请中,移动终端通过车载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车辆上以可实时跟踪用户脸部位置的变化。
[0044] 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包括:
[0045] 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
[0046] 提取人脸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作为人脸位置;
[0047]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则确认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
[0048]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确认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
[0049] 其中,人脸位置可通过不同的位置特征进行表征,不限于通过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来表征人脸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当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认为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反之则认为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实际实现时,移动终端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以提取人脸区域的边缘特征,进而获取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并计算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反映人脸位置相对预设中心位置的偏移程度,若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则认为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人脸图像的器官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认为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反之则认为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实际实现时,移动终端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以提取器官位置,人脸器官包括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接着判断器官位置是否位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当人脸图像的器官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反映出移动终端采集到了较完整的人脸图像,即可认为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
[0050] 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051]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
[0052] 获取与相对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及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53]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
[0054]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055] 其中,当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移动终端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其中相对距离例如为人脸位置的中心位置相对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不限于为横向距离或纵向距离,相对方位例如为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相对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方向,不限于为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通过相对距离及相对方位唯一得到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移动终端根据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分别计算出车载支架的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进而根据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用于调节移动终端角度的车载支架。
[0056]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057]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
[0058] 获取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59]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
[0060]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061] 其中,当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移动终端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相对方位例如为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相对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方向,不限于为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通过相对方位大致反映出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即可指导车载支架的旋转方向,移动终端根据相对方位计算出车载支架的旋转方向后,根据旋转方向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用于调节移动终端角度的车载支架。
[0062]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时,处理单元210根据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220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底座230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即可使移动终端后续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范围内。
[0063]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时,处理单元210获取预设旋转步进角度,进而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以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架体220相对底座230进行转动,直至移动终端后续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范围内方可停止转动。
[0064] 在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10,还用于:
[0065] 在接收到启动人脸跟踪的信号时,控制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开启以发射近场无线信号,以使得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近场无线信号时,与车载支架建立近场无线通信连接。
[0066] 其中,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近场无线识别芯片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芯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和蓝牙芯片。优选地,本实施方式采用NFC芯片,利用NFC传输范围比RFID芯片小,而RFID芯片的传输范围普遍在几米、甚至几十米,所以本申请NFC芯片能够采用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启动人脸跟踪模式的信号可通过设置在车载支架上的控制按钮触发,用户在需要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或人脸识别时按下按钮,车载支架控制控制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开启以发射近场无线信号,从而与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旋转控制信号,若用户无需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或人脸识别,则可不启动人脸跟踪模式,此时车载支架与移动终端断开通信连接,车载支架保持在当前的角度。
[0067] 本申请的车载支架包括架体、底座及处理单元,架体用于承载并固定移动终端,架体相对底座旋转连接,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旋转控制信号,调节架体相对底座旋转的角度以进行人脸跟踪,旋转控制指令由移动终端在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时发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车载支架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图像采集。
[0068]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与车载支架之间并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载支架承载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0069] 步骤110,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超出,则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070] 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包括:
[0071] 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
[0072] 提取人脸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作为人脸位置;
[0073]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则确认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
[0074]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确认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
[0075] 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076]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
[0077] 获取与相对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及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78]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
[0079]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08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081]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
[0082] 获取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083]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
[0084]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085] 此外,移动终端与车载支架预先建立通信连接以传输控制数据,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86] 车载支架在接收到启动人脸跟踪的信号时,控制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开启以发射近场无线信号;
[0087] 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近场无线信号时,与车载支架建立近场无线通信连接。
[0088] 其中,所述近场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近场无线识别芯片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芯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和蓝牙芯片。优选地,本实施方式采用NFC芯片,利用NFC传输范围比RFID芯片小,而RFID芯片的传输范围普遍在几米、甚至几十米,所以本申请NFC芯片能够采用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启动人脸跟踪模式的信号可通过设置在车载支架上的控制按钮触发,用户在需要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或人脸识别时按下按钮,车载支架控制控制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开启以发射近场无线信号,从而与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旋转控制信号,若用户无需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或人脸识别,则可不启动人脸跟踪模式,此时车载支架与移动终端断开通信连接,车载支架保持在当前的角度,移动终端在与车载支架断开通信连接后不再继续执行步骤110。
[0089] 步骤120,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
[0090]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时,车载支架根据旋转控制信号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即可使后续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范围内。
[009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车载支架根据接收的旋转控制信号控制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使得承载并固定于架体上的移动终端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包括:
[0092] 车载支架在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旋转方向及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相对底座旋转。
[0093] 其中,当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时,车载支架获取预设旋转步进角度,进而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以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架体相对底座进行转动,直至移动终端后续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范围内方可停止转动。
[0094] 在车载支架转动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可继续执行步骤110,在人脸位置落入预设识别范围之前,车载支架仍继续实时接收移动终端的旋转控制信号,在旋转所述旋转角度或预设旋转步进角度后,若未再次接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即停止转动,完成此次的人脸跟踪过程。
[0095]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96] 移动终端在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以进行预设类型的人脸识别,预设类型包括疲劳驾驶和/或表情分析;
[0097] 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0098] 其中,移动终端在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以进行预设类型的人脸识别,预设类型包括疲劳驾驶和/或表情分析,进而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人脸识别的结果为用户出现疲劳驾驶现象,则移动终端执行发出警示声音的控制操作,当人脸识别的结果为用户情绪低落,则移动终端执行播放音乐的控制操作,等等。如此,通过车载支架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跟踪,可以在车上方便的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实现疲劳驾驶监测、表情分析,降低了车辆成本,而对于未专门配置用于人脸识别的车载摄像头及处理模块的车辆而言,用户只需配置上述车载支架及下载相应的人脸识别应用即可实现疲劳驾驶监测、表情分析,方便快捷。
[0099] 基于上述过程的一种用户场景如下:
[0100] 1、用户在开车时候,如果心情不好,手机会主动提示说,我会帮你放个歌曲,不要难过。
[0101] 值得一提的是,车载支架与车机设备电性连接以通过车机设备向车载支架供电并可发送相关的控制指令,例如控制车载支架隐藏或伸出,所述电性连接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线束。当然,也可以从车辆上直接给车载支架进行供电,在此不作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支架还可以包括自发电装置,所述自发电装置用于通过自发电的方式向车载支架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自发电装置可以包括太阳能充电器,用于获取太阳能并进行自发电。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适合在户外的大部分区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给自足。
[0102]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步骤请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03]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车载支架在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旋转控制信号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图像采集。
[010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支架。
[0105]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310和处理器320,存储器310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处理器320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人脸跟踪方法。
[0106] 具体而言,处理器320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的步骤包括:
[0107] 获取采集的人脸图像;
[0108] 根据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
[0109] 若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
[0110]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以使得车载支架在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旋转控制信号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
[0111] 在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20还用于:
[0112] 检测车载支架发射的近场无线信号,近场无线信号由车载支架在接收到启动人脸跟踪模式的信号时,控制近场无线通信模块开启而产生;
[0113] 在检测到近场无线信号时,与车载支架建立近场无线通信连接。
[0114] 在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20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包括:
[0115] 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
[0116] 提取人脸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中心位置或器官位置作为人脸位置;
[0117]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则确认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
[0118] 若中心位置与预设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器官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确认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
[0119] 在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20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120]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距离与相对方位;
[0121] 获取与相对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及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122]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
[0123]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124]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20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包括:
[0125] 获取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相对方位;
[0126] 获取与相对方位对应的旋转方向;
[0127] 生成旋转控制信号,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
[0128] 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
[0129] 在一实施方式中,旋转控制信号包括旋转方向时,车载支架根据旋转控制信号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相对底座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包括:
[0130] 车载支架在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旋转方向及预设旋转步进角度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相对底座旋转。
[0131] 在一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20还用于:
[0132] 在人脸位置处于预设识别区域内时,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以进行预设类型的人脸识别,预设类型包括疲劳驾驶和/或表情分析;
[0133] 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0134]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步骤请参考图1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35]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及车辆,移动终端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判断人脸位置是否超出预设识别区域,若人脸位置超出预设识别区域,则根据人脸位置与预设识别区域的相对位置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并将旋转控制信号发送给车载支架,车载支架在收到旋转控制信号后,根据旋转控制信号控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架体旋转以进行人脸跟踪。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对人脸的实时跟踪以便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精准的人脸图像采集。
[0136]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