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单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02μm,折射率为1.40,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交联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该网状立体结构即是通过交联形成的化学键3连接而成的分子链1,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2通过化学键4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2%,雾度为2.0%;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36] 对比例1
[0037]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聚酯薄膜基体未经电晕处理,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单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02μm,折射率为1.40,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2%;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的一部分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且浸泡后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透光率为90.5%。
[0038]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聚酯薄膜的耐有机溶剂性能更好,这是因为经过电晕处理之后,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更容易接入羟基,有利于聚酯薄膜基体与涂层之间建立化学键,增强了聚酯薄膜基体与涂层之间的粘合力。
[0039] 对比例2
[0040]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料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的质量比为2:1,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单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02μm,折射率为1.40,干涂层由质量比为2:1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2.0%;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的一部分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且浸泡后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透光率为91.3%。
[0041]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聚酯薄膜的耐溶剂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对比例2的涂料中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的质量比低于3:1,涂层
固化过程中交联不充分,未能参与交联反应的部分在溶剂浸泡过程中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
[0042] 对比例3
[0043] 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料中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的物质为噁唑啉,最终制得的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单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02μm,折射率为1.52,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噁唑啉组成,噁唑啉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89.6%;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的大部分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且浸泡后的聚酯薄膜透光率为89.1%。
[0044]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3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聚酯薄膜的耐有机溶剂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实施例1的涂料中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能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形成更稳定的交联结构,而噁唑啉类交联剂会影响干涂层折射率且交联不充分,导致透光率增加不明显、溶剂浸泡后未能参与交联反应的部分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
[0045] 实施例2
[0046]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20℃温度条件下烘烤20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4:1的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共聚物(羟值为5.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15.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1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4,透光率为89.0%;
[0047]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08μm,折射率为1.32,干涂层由质量比为4:1的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5%,雾度为1.5%;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48] 实施例3
[0049]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3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5: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5.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45.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3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1,透光率为89.0%;
[0050]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2,干涂层由质量比为5: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6%,雾度为0.5%;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51] 对比例4
[0052]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料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的质量比为6:1,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2,干涂层由质量比为6: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5.0%;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的一部分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且浸泡后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透光率为91.2%。
[0053] 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4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3中聚酯薄膜的耐溶剂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对比例4的涂料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的质量比高于5:1,涂层固化过程中交联不充分,未能参与交联反应的部分在溶剂浸泡过程中松动脱离聚酯薄膜基体。
[0054] 实施例4
[0055]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5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3: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6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25.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12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3,透光率为88.0%;
[0056]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5,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4%,雾度为1.6%;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57] 实施例5
[0058]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3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乙酯-苯乙烯共聚物(羟值为6.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20.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3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4,透光率为89.0%;
[0059]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2μm,折射率为1.40,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乙酯-苯乙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乙酯-苯乙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5%,雾度为1.7%;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60] 实施例6
[0061]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15℃温度条件下烘烤30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3:1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7.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45.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2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4,透光率为89.0%;
[0062]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8,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3%,雾度为1.3%;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63] 实施例7
[0064]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5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5.8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3.0%的共混物乳液,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1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2,透光率为89.0%;
[0065]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2,干涂层由质量比为3:1的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7%,雾度为2.0%;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66] 实施例8
[0067]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25℃温度条件下烘烤30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4:1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6.6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35.0%的共混物乳液;
[0068]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20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0,透光率为89.0%,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5μm,折射率为1.36,干涂层由质量比为4:1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2%,雾度为0.5%;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69] 实施例9
[0070]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5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5:1的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羟值为6.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20.0%的共混物乳液;
[0071]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1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4,透光率为89.0%,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5μm,折射率为1.40,干涂层由质量比为5:1的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6%,雾度为1.8%;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
[0072] 实施例10
[0073] 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聚酯薄膜基体表面涂布涂料后,采用热风烘烤的方式在245℃温度条件下烘烤5秒制得高透明度聚酯薄膜,其中涂料为由质量比为5: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羟值为7.5mgKOH/g)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溶于水中得到的固含量为35.0%的共混物乳液;
[0074] 最终制得的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由聚酯薄膜基体以及位于聚酯薄膜基体双侧表面的干涂层组成,聚酯薄膜基体为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为350μm,纵向和横向折射率为1.60,透光率为89.0%,聚酯薄膜基体各表面上干涂层的厚度为0.18μm,折射率为1.34,干涂层由质量比为5: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和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组成,聚(三聚氰胺-co-甲醛)甲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交联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同时与聚酯薄膜基体通过化学键连接,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的透光率为95%,雾度为1.4%;高透明度聚酯薄膜经过丙酮浸泡24小时后,涂层不受影响,聚酯薄膜透光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