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妆品和香水 / 覆盖 / 印刷装置

印刷装置

阅读:514发布:2020-10-29

专利汇可以提供印刷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降低了静电去除材料的损耗,并且可靠地去除了介质的静电。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头(31),其在介质的第一面的印刷区域中进行印刷;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M)的第二面(Mb)进行支承;输送部(2),其在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M)进行输送;静电去除材料(120),其以与所述第二面(Mb)对置的方式被设置,且以与所述介质(M)非 接触 的方式而去除在所述介质(M)上蓄积的静电。所述支承部包括隔离件(130),所述隔离件(130)将所述介质(M)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设为预定的距离。,下面是印刷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头,其在介质的第一面的印刷区域中进行印刷;
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的第二面进行支承;
输送部,其在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静电去除材料,其以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方式被设置,
所述支承部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将所述介质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之间设为预定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介质导向机构,所述介质导向机构包括以跨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导向的轴材料,所述静电去除材料以覆盖所述轴材料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从所述第二面侧对至少所述印刷区域进行支承的压印板,所述介质导向机构与所述压印板相比被配置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以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双方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隔离件上,以使所述静电去除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露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口。
5.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按压单元,所述按压单元经由所述隔离件而将所述静电去除材料朝向所述轴材料进行按压,
当将在所述轴材料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之间起作用的摩擦设为第一摩擦力、将在所述静电去除材料和所述隔离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第二摩擦力、将在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第三摩擦力时,第二摩擦力大于第一摩擦力以及第三摩擦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摩擦力大于第一摩擦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摩擦力小于第一摩擦力。
8.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

说明书全文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有一种为了抑制由印字纸张上所带的静电所导致的印字纸张向导向件等的粘贴,而具备对静电进行除电的静电去除装置的印字装置。该静电去除装置具备除电刷,并且除电刷被配置为,除电刷的顶端部与被输送的印字纸张相接触,而且,还具备对除电刷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5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在上述静电去除装置中,由于除电刷的位置的控制较为复杂,并且除电刷的顶端部与印字纸张接触,因此存在有如下课题,即,当除电刷的顶端部发生损耗时,印字纸张上所带的静电的除电效果会下降。
[0008]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0010]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其在介质的第一面的印刷区域中进行印刷;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的第二面进行支承;输送部,其在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静电去除材料,其以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方式被设置,所述支承部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将所述介质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之间设为预定的距离。
[0011] 根据该结构,介质的第二面和静电去除材料隔着隔离件而对置。即,介质和静电去除材料在无需复杂的控制等的条件下被保持了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在静电去除材料相对于介质而不发生接触的条件下将静电去除。因此,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的损耗,并且能够可靠地去除在介质上所带的静电。而且,由于介质被除电,因此能够降低输送部中的输送阻,从而能够提高输送精度
[0012] [应用例2]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所述支承部具备包括介质导向机构,所述介质导向机构包括以跨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被设置、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导向的轴材料。
[0013] 根据该结构,轴材料、静电去除材料和隔离件这三个部件作为一个介质导向机构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以紧凑的结构而发挥除电效果,并且实现了介质的输送的方向的切换。
[0014] [应用例3]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所述支承部具备从所述第二面侧对至少所述印刷区域进行支承的压印板,所述介质导向机构与所述压印板相比被配置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
[0015] 根据该结构,由于与压印板相比将介质导向机构设置于输送方向上游侧,因此被除电的状态的介质被输送至压印板。由此,能够防止介质的第二面静电被吸附于压印板上的情况,降低了输送阻力,并且提高了介质的输送精度。
[0016] [应用例4]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所述隔离件以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双方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隔离件上,以使所述静电去除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露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口。
[0017]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隔离件上以使静电去除材料相对于第二面而露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口,因此在介质与隔离件抵接时,与例如隔离件为连续面的情况相比,滑动面积变小。由此,隔离件的相对于轴材料(介质导向杆)的滑动阻力,或者,介质的相对于隔离件的滑动阻力变小,从而介质易于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由于例如即使产生了介质的横向偏移,滑动阻力也较低,因此能够促进介质的横向偏移消除。而且,通过被设置在隔离件上的开口,从而能够在将静电去除材料和介质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的同时,适当地使静电去除材料和介质对置,由此可靠地进行除电。
[0018]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按压单元,所述按压单元经由所述隔离件而将所述静电去除材料朝向所述轴材料进行按压,当将在所述轴材料和所述静电去除材料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第一摩擦力、将在所述静电去除材料和所述隔离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第二摩擦力、将在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第三摩擦力时,第二摩擦力大于第一摩擦力以及第三摩擦力。
[0019] 根据该结构,通过经由隔离件而将静电去除材料朝向轴材料进行按压,从而使静电去除材料和隔离件紧贴。而且,由于在静电去除材料和隔离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第二摩擦力)是最大的,因此能够抑制静电去除材料和隔离件发生相对旋转的情况。即,易于使静电去除材料和隔离件相对于轴材料而同时地旋转。由此,能够降低由隔离件相对于静电去除材料进行滑动而造成的静电去除材料的损耗,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静电去除材料的功能性寿命。
[0020]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三摩擦力大于第一摩擦力。
[0021]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三摩擦力大于第一摩擦力,因此通过介质的输送而使第三摩擦力成为驱动力,从而使隔离件和静电去除材料易于相对于轴材料而进行相对旋转。其结果为,由于介质的第二面不易相对于隔离件而滑动,因此能够降低隔离件的损耗,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持静电去除材料和介质的第二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
[0022]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三摩擦力小于第一摩擦力。
[0023]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三摩擦力小于第一摩擦力,因此随着介质的输送,隔离件的开口相对于介质的第二面而会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此,由于介质的第二面中的、无法与静电去除材料对置的部分会因介质的输送而使相对位置变化到能够与静电去除材料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去除在介质上所蓄积的静电。
[0024] [应用例8]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所述隔离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
[0025] 根据该结构,在存在因安装误差而引起的轴材料的扭曲等的情况下,即使静电去除材料也仿照该轴材料的扭曲的形状而产生凹凸,也能够通过隔离件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从而在设置有隔离件的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处,使隔离件仿照静电去除材料的凹凸形状而变得易于紧贴,进而能够均匀地保持静电去除材料和介质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对除电效果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不均匀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通过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的隔离件彼此以不同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放宽介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输送误差。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7]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8]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9]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模式图。
[0030]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1]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2]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3] 图8为表示改变例1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4] 图9为表示改变例2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5] 图10为表示改变例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6] 图11为表示改变例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7] 图12为表示改变例4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8] 图13为表示改变例4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9] 图14为表示改变例5所涉及的按压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0] 图15为表示改变例6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1] 图16为表示改变例7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2] 图17为表示改变例7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3] 图18为表示改变例8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等成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个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有所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图示。
[0045] (第一实施方式)
[0046] 首先,对印刷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例如为喷墨式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处理比较大型的介质(媒体)的大幅面打印机(LFP)、抑或处理大型的介质的大格式打印机(GFP)作为印刷装置的结构例来进行说明。
[0047] 图1为,表示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局部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具有印刷头31的印刷部3、和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等,其中,所述印刷头31将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以液滴的形式朝向介质M的印刷区域喷出(喷射)从而进行印刷。
[0048] 另外,所谓支承部,是包括第一支承部4、第二支承部5、第三支承部6以及介质导向机构100在内的概念。此外,介质M的材质并未被特别限定,能够应用纸材料或薄膜材料等。
[0049] 此外,印刷装置1具备通过与介质M接触从而能够向介质M赋予张紧力的张紧力调节部50。此外,具有对输送部2或印刷部3等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这些各个结构部被配置在大致铅直方向上的主体框架10所支承。此外,主体框架10与对主体框架10进行支承的基座部11相连接。
[0050] 输送部2为,在输送方向(图中的空白箭头标记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卷对卷方式对介质M进行输送。输送部2具有卷筒单元21和卷筒单元(卷轴单元)22,所述卷筒单元21在输送方向上送出卷筒状的介质M,所述卷筒单元22能够对被送出的介质M进行收卷。
[0051] 此外,如图1所示那样,相对于卷筒单元21而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介质导向机构100。而且,相对于介质导向机构100而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面4a的第一支承部4,相对于第一支承部4而被设置于介质M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有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面5a的第二支承部5,相对于第二支承部5而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有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第三支承面6a的第三支承部6。而且,从卷筒单元21被送出的介质M经由介质导向机构100、第一支承部4、第二支承部5、和第三支承部6而向卷筒单元22被输送。此外,第二支承部5的第二支承面5a与印刷头31对置配置。即,第二支承面5a以能够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方式被配置在油墨通过印刷头31(印刷部3)而被喷出的印刷区域E中。
[005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M的第一面Ma上实施印刷,介质M的成为第一面Ma的相反面的第二面Mb支承在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100、第一支承部4、第二支承部5、第三支承部6)上。即,在介质M的第一面Ma和印刷头31对置的状态(介质M的第二面Mb被第二支承面5a支承的状态)下,从印刷头31朝向介质M的第一面Ma喷出油墨,从而在第一面Ma上形成图像。
[0053] 此外,在第一支承部4和第二支承部5之间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对23。输送辊对23具有第一辊23a、和与第一辊23a相比被配置在下方的第二辊23b。第一辊23a为从动辊,第二辊23b为驱动辊。介质M在被第一辊23a和第二辊23b夹持的状态下,通过第二辊23b进行驱动,从而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
[0054] 在第一支承部4中,配置有能够对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器71。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71被配置于与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处。加热器71例如为管加热器,经由带等而被粘贴在第一支承部4的背面上。而且,通过使加热器71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利用热传导而对支承介质M的第一支承面4a进行加热。另外,在第二支承部5中也同样地,在与第二支承部5的第二支承面5a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处,配置有加热器72。加热器72的结构与加热器71的结构相同。此外,在第三支承部6中也同样地,在与第三支承部6的第三支承面6a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处,配置有加热器73。加热器73的结构与加热器71的结构相同。
[0055] 在此,与第一支承部4相对应的加热器71为,在与配置有印刷部3的位置相比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对介质M进行预热的加热器。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使介质M从常温朝向目标温度(加热器72中的温度)而逐渐升温,从而迅速地促进油墨的从喷落时起的干燥。与第二支承部5相对应的加热器72为,在印刷部3的印刷区域E中对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加热器72成为如下结构,即,在维持了目标温度的状态下,使介质M接受油墨的喷落,并迅速地促进油墨的从喷落时起的干燥,并且迅速地使油墨干燥定影在介质M上,从而防止洇渗或模糊,进而提高画质。而且,在与第三支承部6相对应的加热器73中,能够使介质M升温到高于由加热器71、加热器72实现的升温的温度,从而使喷落到介质M上的油墨中的、还未充分地干燥的油墨迅速地干燥。由此,成为了至少在被卷筒单元22收卷之前,使喷落的油墨适当地干燥定影在介质M上的结构。另外,加热器71、72、73的温度设定等,能够根据介质M、油墨或印刷状况而适当设定。
[0056] 另外,与第三支承部6相对应的加热器73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三支承部6的第三支承面6a的相反面上,而是将加热器73作为外部加热器而设置在与第三支承面6a对置的位置上。在该情况下,能够直接地对介质M的第一面Ma(被印刷的面)进行加热,并且能够使被涂布在介质M的第一面Ma上的油墨高效地干燥。
[0057] 印刷部3为,在介质M上对图像或文字等进行记录(印刷)的部件。具体而言,印刷部3具有能够将油墨以液滴的形式喷出到介质M上的印刷头(喷墨头)31、和搭载了印刷头31并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自如地往复移动的滑架32。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框体39,且在框体39的内部配置有印刷头31以及滑架32。
[0058] 印刷头31具备能够喷出液滴的喷嘴(未图示),并且通过作为驱动元件的压电元件的驱动,从而能够使油墨作为液滴而从喷嘴喷出。由此,能够在介质M上对图像等进行记录(印刷)。此外,在印刷区域E中,具备将被第二支承面5a支承的介质M从上方(第一面Ma侧)向第二支承面5a侧推按的推按部(未图示),从而在抑制了第二支承面5a上的介质M的浮起等的状态下,使液滴从印刷头31喷出。由此,能够使液滴喷落在准确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图像品质。
[0059] 另外,印刷头31的结构并未被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作为压力产生单元,也可以使用使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通过静电力而使振动板发生变形从而使液滴从喷嘴喷出的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而且,也可以为具有如下结构的液滴喷出头,即,使用发热体而使喷嘴内产生气泡,并通过该气泡而使油墨作为液滴而被喷出。此外,推按部也可以通过压而将介质M从上方(第一面Ma侧)向第二支承面5a侧推按,或从下方(第二面Mb侧)对介质M进行抽吸从而将其向第二支承面5a侧推按。
[0060] 张紧力调节部50为,能够向介质M赋予张紧力(张力)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张紧力调节部50以能够向介质M赋予张紧力(张力)的方式被配置在第三支承部6和卷筒单元22之间。张紧力调节部50具备一对框架部54,且被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53为中心进行转动。此外,在一对框架部54的一端之间配置有张紧力杆55。张紧力杆55与介质M的宽度尺寸相比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被形成得较长。而且,成为张紧力杆55的一部分与介质M接触并向介质M赋予张紧力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一对框架部54的另一端之间配置有配重部52。由此,通过使张紧力调节部50以转动轴53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张紧力调节部50的位置发生位移。
[0061] 接下来,对介质导向机构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以及图3为表示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6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100具备轴材料110、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所述轴材料11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且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所述静电去除材料120以覆盖轴材料11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所述隔离件130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1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
[0063] 轴材料110呈圆柱状(棒状)。轴材料110的在轴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轴材料110由例如等的金属材料而形成。轴材料110的外周面具有平滑的面。而且,轴材料110以不绕轴中心旋转的方式被固定配置。
[0064] 静电去除材料120为,以与介质M非接触的方式而能够去除在被输送的介质M上所蓄积(带有)的静电的部件。静电去除材料120为,由尼龙纤维或聚酯纤维等形成的无纺布。而且,静电去除材料120的表面的纤维顶端部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当使带电的介质M接近静电去除材料120时,能够通过电晕放电从而相对于介质M而以非接触的状态来对介质M进行除电。为了提高静电去除材料120实现的介质M的除电效果,优选为,将静电去除材料120和介质M之间的距离保持在0.5mm以上且4mm以下。
[0065] 静电去除材料120以与介质M的第二面Mb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静电去除材料120呈筒状并覆盖轴材料110的外周面。由此,静电去除材料120和介质M的第二面Mb能够对置。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此外,轴材料11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未被固定,静电去除材料12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轴材料110而进行相对旋转。此外,静电去除材料120的至少一部分与轴材料110具有第一摩擦系数μ1并相互接触。
[0066] 隔离件1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130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1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隔离件130通过例如塑料树脂等而被形成为圆筒状。隔离件130的厚度T是一样的。此外,具体的隔离件130的厚度T可被设定为,1mm以上且4mm以下中的、任意的大小的厚度。由此,能够将介质M与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保持在固定的距离。此外,通过由塑料树脂来形成隔离件130,从而与使用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介质M的损伤。另外,这里所说的“能够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保持在固定的距离”是指,在能够去除介质M的静电的区域中的多个点处,彼此以大致固定的距离被保持的状态。这相对于“将介质M与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而言,也是同样的。
[0067] 隔离件130的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与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尺寸是相同的,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此外,隔离件130未被固定于轴材料110上,隔离件13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轴材料110而向轴中心移动(旋转)。此外,隔离件
130的内径被形成为,大于覆盖了轴材料110的状态的静电去除材料120的作为轴材料110的轴中心的外径,且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未被粘合固定,并且隔离件13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静电去除材料120而进行相对旋转。
[0068] 此外,隔离件130被设置为,与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静电去除材料120这双方对置,并且在隔离件130上,以使静电去除材料120相对于介质M而露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口135。具体而言,在隔离件130中,如图2所示那样在俯视观察时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多个矩形的开口135。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开口135为同等的大小。而且,在俯视观察时,隔离件130的开口135以外的部分(未被开口的部分)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36。
[0069] 由于在隔离件130上设置有开口135,因此能够在将静电去除材料120和介质M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的同时,通过使静电去除材料120与介质M的第二面Mb对置,从而可靠地进行除电。此外,在通过开口135的形成从而使介质M与隔离件130抵接时,能够使滑动阻力降低。在该情况下,以使俯视观察时的开口135的整个面积大于支承面136的整个面积的方式形成开口135。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M相对于隔离件130的滑动阻力,并且能够提高介质M的输送性。此外,由于宽度方向的滑动阻力也降低了,从而当在介质M上发生了横向偏移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介质M向宽度方向偏移了的状态被原样维持而被输送的情况,因此,能够促进由未图示的横向偏移消除机构所实现的介质M的横向偏移消除。此外,隔离件130的至少一部分在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具有第二摩擦系数μ2并相互接触的同时,与介质M的第二面Mb具有第三摩擦系数μ3并相互接触。
[0070] 此外,如图1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100与从第二面侧对印刷区域E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部5(相当于压印板)相比被设置于输送方向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支承部5相比处于输送方向上游侧,且被配置在第一支承部4和卷筒单元21之间。由此,事前被除电了的状态的介质M向第一支承部4被输送。即,从卷筒单元21经由介质导向机构100而向第一支承部4侧被输送。因此,由于通过介质导向机构100而被除电了的状态的介质M被输送至第一支承部4侧,因此防止了介质M相对于第一支承面4a或第二支承面5a的静电吸附,并降低了输送阻力,提高了输送精度。
[0071] 此外,在印刷装置1中,设置有经由隔离件130而将静电去除材料120朝向轴材料110进行按压的按压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为按压单元的输送辊对23和卷筒单元
21。通过输送辊对23和卷筒单元21,从而对被输送的介质M赋予了张紧力(张力)。而且,也对被配置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上的介质导向机构100所支承的介质M赋予了张紧力。作为按压单元,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在输送辊对23和卷筒单元21之间设置张紧力调节部5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导向机构100为对介质M的第二面Mb进行支承的形态,介质M被朝向轴材料110按压,且被施加了预定的载荷F。伴随于此,隔离件130从介质M侧被按压,从而隔离件130朝向轴材料110而对静电去除材料120进行按压。由此,静电去除材料120被朝向轴材料110按压。如果这样,则会在与预定的载荷F的相反的方向上产生轴材料110将介质M推回的阻力N(F+N=0)。此时,相对于轴材料110或者介质M的、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相对旋转的情况,将根据轴材料110与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的第一摩擦系数μ1、静电去除材料120与隔离件130的支承面136之间的第二摩擦系数μ2、隔离件130的支承面136与介质M的第二面Mb之间的第三摩擦系数μ3各自的大小关系而变化。此时,优选为,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一摩擦系数μ1且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三摩擦系数μ3,也就是说第二摩擦系数μ2大于第一摩擦系数μ1以及第三摩擦系数μ3中的任意一个(在各个摩擦系数中是最大的)。由此,由于在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起作用的第二摩擦力f2(=第二摩擦系数μ2×推回的阻力N)以及由其反作用产生的第二摩擦力-f2(=第二摩擦系数μ2×预定的载荷F=第二摩擦系数μ2×(-推回的阻力N))成为最大,因此静电去除材料120与隔离件130不易发生偏移。
其结果为,在例如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那样,能够在介质M的输送中,相对于轴材料110而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以几乎相同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的滑动损耗,并能够进一步延长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功能性寿命。之后,由于对于第二摩擦力f2以及由其反作用产生的第二摩擦力-f2而言,只不过是将在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中的、对隔离件130侧起作用的摩擦力设为正从而任意决定符号而已,因此有时也仅表现为“第二摩擦力”。
[0072] 另外,第三摩擦系数μ3根据隔离件130的材质或介质M的材质而成为不同的值。此外,当设为n=1、2、3中的任意一个时,之后设为,第n摩擦力fn的反作用即第n摩擦力-fn=第n摩擦系数μn×预定的载荷F=第n摩擦系数μn×(-推回的阻力N)。
[0073] 接下来,对印刷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4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模式图。具体而言,主要对介质导向机构100周边的动作进行说明。介质M从卷筒单元21经由介质导向机构100而向第一支承部4侧被输送。
[0074] 被输送至介质导向机构100的介质M在将隔离件130的支承面136(最外周面)朝向轴材料110按压的同时被输送。
[0075] 在隔离件130上设置有开口135(支承面136以外的部分),经由隔离件130而使介质M的第二面Ma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在维持固定的距离的同时对置,从而介质M被输送。而且,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对置时,通过电晕放电从而使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此外,由于隔离件130在俯视观察时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多个矩形的开口135,因此当介质M在隔离件130的支承面136上进行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会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对置,由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产生的静电被除电。
[0076] 此外,由于介质M将隔离件130的支承面136(最外周面)朝向轴材料110进行按压,因此隔离件13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120也朝向轴材料110而被按压,从而被施加了预定的载荷F。如果这样,则在与预定的载荷F的相反的方向上会产生轴材料110将介质M推回的阻力N。此时,伴随着介质M的输送的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的、相对于轴材料110或介质M的相对旋转的情况,将根据轴材料110与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的第一摩擦系数μ1、静电去除材料120与隔离件130之间的第二摩擦系数μ2、隔离件130与介质M的第二面Mb之间的第三摩擦系数μ3各自的大小关系而发生变化。在此,关于由第一摩擦系数μ1、第三摩擦系数μ3的大小关系产生的变化,关于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的各个情况,将使用图3、图4来进行详细叙述。
[0077] 首先,在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的情况下,由在静电去除材料120和轴材料110之间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f1(=第一摩擦系数μ1×推回的阻力N)的反作用产生的摩擦力-f1小于由在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隔离件130之间起作用的第三摩擦力f3(=第三摩擦系数μ3×推回的阻力N)的反作用产生的摩擦力-f3。换而言之,介质M的第二面Mb的相对于隔离件130的易滑度小于静电去除材料120的相对于轴材料110的易滑度(变得不易滑动)。由此,由于通过介质M的输送而使由第三摩擦力的反作用产生的摩擦力-f3成为驱动力,从而如图4所示那样,隔离件13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易于相对于轴材料110而左旋地相对旋转。其结果为,由于介质M的第二面Mb相对于隔离件130而变得不易滑动,因此能够降低隔离件130的损耗,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持静电去除材料120和介质M的第二面Mb之间的距离的精度。在该情况下,相对于介质M的第二面Mb而言,隔离件130的开口135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如前述那样,优选为,以使俯视观察时的开口135的整个面积大于支承面136的整个面积的方式来形成开口135。由此,即使隔离件130的开口135相对于介质M的第二面Mb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也能够充分地去除介质M上所蓄积的静电。此时,优选为,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一摩擦系数μ1且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三摩擦系数μ3,也就是说第二摩擦系数μ2大于第一摩擦系数μ1以及第三摩擦系数μ3(在各个摩擦系数中为最大的)。由此,在隔离件13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起作用的第二摩擦力f2(=第二摩擦系数μ2×推回的阻力N)大于第一摩擦力f1以及第三摩擦力f3。其结果为,随着介质M的输送,隔离件13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在不会彼此相互摩擦的条件下成为一体并相对于轴材料110而向一个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由此,能够在介质M的输送中相对于轴材料110而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以几乎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因此,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
130之间的滑动损耗,并能够进一步延长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功能性寿命。
[0078] 接下来,在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的情况下,由在静电去除材料120与轴材料110之间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f1(=第一摩擦系数μ1×推回的阻力N)的反作用产生的摩擦力-f1大于由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与隔离件130之间起作用的第三摩擦力f3(=第三摩擦系数μ3×推回的阻力N)的反作用产生的摩擦力-f3。换而言之,介质M的第二面Mb的相对于隔离件130的易滑度大于静电去除材料120的相对于轴材料110的易滑度(变得易于滑动)。由此,追随于介质M的输送,隔离件13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相对于轴材料110而变得不易相对旋转。在该情况下,与前述的第三摩擦系数μ3>第一摩擦系数μ1的情况相比,随着介质M的输送,隔离件130的开口135相对于介质M的第二面Mb而会像图3所示那样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因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介质M的第二面Mb中的、无法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对置的部分(也就是说,介质M的第二面Mb中的、将隔离件130夹在其与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且被支承面136支承的部分)能够通过介质M的输送而使相对位置变化直至能够与静电去除材料120对置的位置为止,因此能够进一步去除在介质M上被蓄积的静电。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为,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一摩擦系数μ1且第二摩擦系数μ2>第三摩擦系数μ3,也就是说第二摩擦系数μ2大于第一摩擦系数μ1以及第三摩擦系数μ3(在各个摩擦系数中为最大的)。由此,在隔离件130和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起作用的第二摩擦力f2(=第二摩擦系数μ2×推回的阻力N)大于第一摩擦力f1以及第三摩擦力f3。其结果为,随着介质M的输送,隔离件130与静电去除材料120成为一体并相对于轴材料110而向一个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由此,能够在介质M的输送中相对于轴材料110而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以几乎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因此,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
130之间的滑动损耗,并能够进一步延长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功能性寿命。
[0079] 此外,通过隔离件130的开口135,从而减小了隔离件130与介质M之间的滑动面积。由此,降低了介质M相对于隔离件130的宽度方向的滑动阻力,从而即使介质M发生了横向偏移等情况,也会促进由未图示的横向偏移消除机构实现的横向偏移消除,进而在横向偏移可被更简易地消除的状态下被输送向第一支承部4侧。
[0080] 在第一支承部4中,第二面Mb被除电了的介质M被实施输送。由此,可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不会被静电吸附于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上的条件下,向第二支承部5侧实施输送,并在第二支承部5的印刷区域E中,对介质M的第一面Ma实施印刷。
[0081]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082] 轴材料110、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这三个部件成为一个,从而构成介质导向机构100。由此,能够在成为紧凑的结构且无需复杂的控制等的条件下,在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120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的状态下去除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此外,由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介质M不发生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介质M相对于静电去除材料120而滑动的情况,从而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的损耗。
[0083] (第二实施方式)
[0084]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5]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局部侧剖视图)。如图5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A具备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具有印刷头31的印刷部3和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等,其中,所述印刷头31将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以液滴的形式朝向介质M的印刷区域喷出(喷射)从而进行印刷。
[0086]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为,包括第一支承部4、第二支承部5以及第三支承部6在内的概念。
[008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A中,在第一支承部4中设置有静电去除部200。静电去除部200具有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以及隔离件230(参照图6)。
[0088] 另外,由于除了不具有介质导向机构100、和第一支承部4中的静电去除材料220以及隔离件230的结构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89] 接下来,对静电去除部200的结构,即,第一支承部4中的静电去除材料220以及隔离件230(静电去除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90] 图6以及图7为表示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在第一支承部4中配置有静电去除材料220和隔离件230。
[0091] 静电去除材料220为,能够以与介质M非接触的方式去除在被输送的介质M上所蓄积的静电的部件。另外,静电去除材料220的材质等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0092] 在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侧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的底部的整个面上铺设有静电去除材料2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凹部为矩形,且被配置在凹部的底部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的形状也同样地具有矩形。
[0093] 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因此,被配置在该凹部的底部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此外,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2为,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的1/3至一半左右的长度。
[0094] 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在被输送的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
[0095] 隔离件230为,将介质M与静电去除材料2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30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2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隔离件230通过例如塑料树脂等而被形成为板状。隔离件230的厚度T是一样的。此外,具体的隔离件230的厚度T被设定为,1mm以上且4mm以下。而且,隔离件230被载置在配置于第一支承部4的凹部的底部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之上。隔离件230在俯视观察时的大小与第一支承部4的凹部在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基本相同。此外,隔离件230的顶部面(支承面236)和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被构成为,成为同一面。由此,在输送路径上不易产生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的高低差,从而在输送时介质M不易发生损伤。
[0096] 此外,在隔离件230上设置有开口235,以使静电去除材料220相对于介质M而露出。具体而言,在隔离件230中,在俯视观察时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多个矩形的开口235。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开口235为同等的大小。而且,在俯视观察时隔离件230的开口235以外的部分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236。
[0097] 由于在隔离件230上设置有开口235,因此能够通过在将静电去除材料220和介质M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的同时,在使静电去除材料220和介质M对置时可靠地对在第二面Mb上所产生的静电进行除电。此外,在介质M与隔离件230抵接时,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在该情况下,以使俯视观察时的开口235的整个面积大于支承面236的整个面积的方式来形成开口235。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M相对于隔离件230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提高介质M的输送性。此外,通过提高介质M的输送性,从而能够促进介质M的横向偏移消除。
[0098] 此外,如图5所示那样,静电去除部200与在印刷区域E中与第二面Mb相接并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部5(相当于压印板)相比被设置于输送方向上游侧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与第二支承部5相比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支承部4中。由此,相对于第二支承部5而言,在介质M的第二面Mb被除电了的状态下实施输送。因此,防止了静电去除部20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介质M相对于第一支承面4a或第二支承面5a的静电吸附,降低了输送阻力,并且提高了输送精度。
[0099] 接下来,对印刷装置1A的动作进行说明。具体而言,主要对静电去除部200周边的动作进行说明。介质M从卷筒单元21向第一支承部4侧被输送。然后,如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被输送至第一支承部4的介质M在由被设于第一支承部4上的隔离件230的支承面236所支承的状态下被输送。
[0100] 在隔离件230上设置有开口235(支承面236以外的部分),在经由隔离件230而使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静电去除材料220维持固定的距离的同时相对置,从而使介质M被输送。然后,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与静电去除材料220对置时,通过电晕放电从而使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此外,由于隔离件230在俯视观察时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多个矩形的开口235,因此当介质M在被隔离件230的支承面236支承的同时被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与静电去除材料220对置,由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产生的静电被除电。此外,由于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和隔离件230的支承面236由同一面构成,因此消除了在输送路径上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的高低差,从而在输送时介质M不易发生损伤,由此可实施流畅的输送。然后,在与配置有静电去除材料220的部位相比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上,以介质M的第二面Mb被除电了的状态来实施输送。由此,在与配置有静电去除材料220的部位相比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上,可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不会发生静电吸附的条件下使介质M被输送向第二支承部5侧,并在第二支承部5的印刷区域E中对介质M实施印刷。
[0101]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102] 通过在第一支承部4中具备静电去除部200(静电去除材料220以及隔离件230),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去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
[0103] 另外,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或改良等。以下对改变例进行叙述。
[0104] (改变例1)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开口135的形状为矩形,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开口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图8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105] 如图8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30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轴材料310、以覆盖轴材料31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静电去除材料320、和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3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隔离件330。另外,由于轴材料31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3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06] 隔离件3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3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在隔离件330中,如图8所示那样在俯视观察时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开口335。而且,隔离件330的开口335以外的部分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336。本改变例的各个开口335为同等的大小。此外,开口335被配置为交错状。即,以支承面336至少在Y轴方向(输送方向)上不连续延伸的方式而设置有多个开口335。在此,Y轴方向为,不仅包括正交坐标系,而且还包括隔离件430的周向(即,圆柱坐标系)的概念。由此,由于当介质M在隔离件330的支承面336上被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以不留空白的方式而与静电去除材料3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关于隔离件330的材质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此外,也可以将本改变例的开口335的形状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
[0107] (改变例2)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多个开口135连续地形成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开口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结构。图9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108] 如图9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40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轴材料410、以覆盖轴材料41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静电去除材料420、和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4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隔离件430。另外,由于轴材料41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4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09] 隔离件4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4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在隔离件430中,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有在俯视观察时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的开口435。具体而言,开口435以跨及隔离件43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而延伸的方式被形成。隔离件430的开口435以外的部分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436。而且,在Y轴方向(输送方向)上开口435彼此隔着支承面436而并排。在此,Y轴方向为,不仅包括正交坐标系,而且还包括隔离件430的周向(即,圆柱坐标系)的概念。由此,由于当在由支承面436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同时进行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以不留空白的方式与静电去除材料4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产生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关于隔离件430的材质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此外,也可以将本改变例的开口435的形状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
[0110] (改变例3)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隔离件130覆盖静电去除材料120的表面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图10以及图11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0为俯视图,图11为剖视图。
[0111]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50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轴材料510、以覆盖轴材料51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静电去除材料520、和被设置在轴材料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上的隔离件530。另外,由于轴材料51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5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12] 隔离件5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5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隔离件530以环状方式被形成,并覆盖轴材料510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且具有固定的厚度。而且,隔离件530的最外周面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36。由此,由于如图11所示那样,当在由支承面536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同时进行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除了端部附近之外均与静电去除材料5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产生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关于隔离件530的材质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此外,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应用本改变例并仅在第一支承部4的凹部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两端部上设置隔离件。而且,也可以省略像上述的隔离件这样的保持介质M的第二面Mb与静电去除材料之间的间隔的部件,并在被配置于凹部的底面上的静电去除材料的表面和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之间产生高低差,并且还将第一支承部4作为隔离件而发挥功能。此外,隔离件530也可以采用根据介质的宽度WM的大小而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使隔离件530根据介质的宽度WM的大小而在X轴方向上移动之后,对隔离件530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此外,隔离件530也可以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520的表面的方式而被设置。
[0113] (改变例4)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220的方式设置了隔离件230,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图12以及图13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114]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静电去除部600具备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中的静电去除材料620以及凸部630。
[0115] 凸部6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6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件230的功能相对应。
[0116] 凸部630在被设置于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内设置有多个。凸部630的各高度基本是一样的,在邻接的凸部630之间设置有固定的距离。而且,凸部630的顶部面(支承面636)和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被构成为,成为同一面。由此,在输送路径上不易产生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的高低差,从而在输送时介质M不易发生损伤。
[0117] 而且,在凸部630和凸部630之间配置有静电去除材料620。由此,由于当介质M在被凸部630的顶部面(支承面636)支承的同时进行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静电去除材料6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虽然示出了将凸部630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中的示例,但是也可以设置在静电去除材料620上。此外,也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应用,将凸部630设置在轴材料的曲面或静电去除材料上。
[0118] 另外,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因此,被配置在该凹部的底部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此外,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2为,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的1/3至一半左右的长度。
[0119] (改变例5)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单元而应用了输送辊对23以及卷筒单元21,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图14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按压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那样,在本改变例中,具备作为按压单元的辊800,并且以经由介质M而对介质导向机构100进行按压的方式来配置辊800。辊800为从动辊。由此,介质M在被介质导向机构100和辊800夹持的同时被输送,此时,介质导向机构100的隔离件13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120被辊800按压。由此,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紧贴,从而易于相对于轴材料110而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同时地旋转。因此,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的滑动损耗,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功能性寿命。
[0120] 另外,作为其他按压单元,例如也可以使用磁铁。具体而言,在轴材料110的内部配置磁铁(例如,永久磁铁),并在隔离件130的一部分上配置磁性体。由于即使采用这种方式,隔离件130也会以被拉拽向轴材料110的方式而与静电去除材料120紧贴,因此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变得不易滑动,从而降低了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的滑动损耗。
[0121] (改变例6)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介质导向机构100由一个隔离件130构成,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隔离件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图15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介质导向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122] 如图15所示那样,介质导向机构70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轴材料710、以覆盖轴材料71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静电去除材料720、和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720的表面的方式被设置的隔离件730。另外,由于轴材料710以及静电去除材料7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23] 而且,隔离件73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分割设置。即,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隔离件730。此外,在各个隔离件730上形成有多个开口735。另外,由于隔离件73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24] 在例如存在因安装误差而引起的轴材料710的扭曲等的情况下,静电去除材料720有时也会仿照该轴材料710的扭曲的形状而产生凹凸形状。此时,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静电去除材料720之间的距离在跨及静电去除材料720的凹凸形状宽度方向上变得不均匀,尤其是当作为介质M而使用宽幅的介质时,由于该不均匀性会显著表现,因而存在有在宽度方向上除电的程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0125]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隔离件730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设置,因此隔离件730也能够仿照静电去除材料720的凹凸形状而变得易于紧贴,并且能够均匀地保持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720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抑制除电效果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变得不均匀的情况。此外,由于每个隔离件730能够相对于轴材料710而以彼此不同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因此能够放宽介质M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输送误差。
[0126] (改变例7)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覆盖静电去除材料220的方式设置了隔离件230,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图16以及图17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6为俯视图,图17为侧剖视图。
[0127]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那样,静电去除部900具有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中的静电去除材料920以及辊930。
[0128] 辊9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9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件230的功能相对应。
[0129] 辊930在被设置于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内设置有多个。如图17所示那样,辊930的各高度基本是一样的,在邻接的辊930之间设置有固定的距离。而且,辊930的顶部面(支承面936)和第一支承部4的第一支承面4a被构成为,成为同一面。由此,在输送路径上不易产生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的高低差,从而在输送时介质M不易发生损伤。
[0130] 而且,在辊930和辊930之间配置有静电去除材料920。由此,由于当介质M在被辊930的顶部面(支承面936)支承的同时进行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和静电去除材料9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0131] 另外,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被形成为,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因此,被配置在该凹部的底部上的静电去除材料220的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1长于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WM。此外,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4上的凹部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W2为,被输送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X轴侧的尺寸)的1/3至一半左右的长度。
[0132] (改变例8)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承部4中设置了静电去除部200,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图18为表示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0133] 如图18所示那样,静电去除部1000以跨及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多个轴材料1010(在本改变例中为两根)。各个轴材料1010以在Y轴方向(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被配置。而且,各个轴材料1010的表面被静电去除材料1020所覆盖。此外,以覆盖一部分的静电去除材料1020的表面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辊1030。
[0134] 而且,这样的静电去除部1000被配置在第一支承部4以外的位置上。例如,例如,被配置在卷筒单元21和第一支承部4之间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上。
[0135] 辊1030为,将介质M和静电去除材料1020之间保持为预定的距离的部件。此外,辊1030的表面(外周面)成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036。而且,如图18所示那样,被设置在各个轴材料1030上的辊1030在轴材料1030之间被配置为交错状。即,以支承面1036至少在Y轴方向(输送方向)上不连续延伸的方式配置有辊1030。在此,Y轴方向为,不仅包括正交坐标系,而且还包括辊1030的周向(即,圆柱坐标系)的概念。由此,由于当介质M在辊1030的支承面1036上被输送时,介质M的第二面Mb以不留空白的方式与静电去除材料1020对置,因此在介质M的第二面Mb上所带有的静电被除电。因此,即使采用本改变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0136] 本改变例所涉及的静电去除部1000既可以被构成为,仅辊1030能够相对于轴材料1010而旋转,还可以被构成为,在轴材料1010旋转的同时,辊1030也同步地进行旋转。此外,轴材料1010和辊1030也可以为被固定且相对于印刷装置1、1A而不进行旋转的部件。
[0137] 另外,本改变例的静电去除部1000也可以在印刷装置中以单体的形式来应用,还可以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各个改变例的结构组合在一起而应用。
[0138] (改变例9)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能够相对地进行旋转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粘合在一起,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能够成为一体而在轴材料110的周面上移动。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即使在例如对单页纸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或具备将印刷后的介质切断的剪切器的印刷装置等的、不易对介质M施加张紧力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降低静电去除材料120和隔离件130之间的摩擦,从而能够防止静电去除材料120的劣化。
[0139] (改变例10)虽然介质导向机构100、300、400、500、700、和静电去除部200、600、900使用了非接触式的静电去除材料,但是也可以为接触式的除电线材等。
[0140] (改变例11)印刷装置1、1A也可以对介质导向机构100、300、400、500、700、和静电去除部200、600、900进行适当组合而具备。
[0141] (改变例12)虽然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A采用了具备能够使印刷头31进行扫描的滑架32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能够在不使印刷头31进行扫描的条件下以横跨介质M的宽度方向的方式喷出液滴的结构。此时,印刷头为,沿着介质M的宽度方向而形成有喷嘴列的、被称为所谓的行式头的结构。即使采用此方式,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0142] (改变例13)作为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A,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也能够挪用于具备使微小量的液滴喷出的头等的各种印刷装置中。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印刷装置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其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而且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颜料或者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物质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油墨。这里,所谓油墨是指,包含一般性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此外,作为介质M,除了氯乙烯类薄膜等的塑料薄膜以外,还包含较薄且热延展的功能纸、布或纺织物这类纺织品、基板或金属板等。
[0143] 此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了喷出液体并进行印刷以外的单元的印刷装置中。而且,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印刷装置中,而且还能够应用于在去除静电的同时对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中。
[0144] 符号说明
[0145] 1、1A…印刷装置;2…输送部;3…印刷部;4…第一支承部;4a…第一支承面;5…第二支承部;5a…第二支承面;6…第三支承部;6a…第三支承面;31…印刷头;50…张紧力调节部;100…介质导向机构;110…轴材料;120…静电去除材料;130…隔离件;135…开口;136…支承面;200…静电去除部;220…静电去除材料;230…隔离件;235…开口;236…支承面;300…介质导向机构;310…轴材料;320…静电去除材料;330…隔离件;335…开口;
336…支承面;400…介质导向机构;410…轴材料;420…静电去除材料;430…隔离件;435…开口;436…支承面;500…介质导向机构;510…轴材料;520…静电去除材料;530…隔离件;
536…支承面;600…静电去除部;620…静电去除材料;630…凸部;700…介质导向机构;
710…轴材料;720…静电去除材料;730…隔离件;735…开口;800…辊;900…静电去除部;
920…静电去除材料;930…辊;1000…静电去除部;1010…轴材料;1020…静电去除材料;
1030…辊;1036…支承面;M…介质;Ma…第一面;Mb…第二面。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