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其涉及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
背景技术
[0002] 脾虚即脾气虚证就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0003] 现代城市生活中,由于人工作压
力较大生活饮食不规律,久而久之,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导致脾虚。从而使得脾虚患者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病者也显现年轻化。西医主要是
治疗的是由于脾虚所导致的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疾病,因此常常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患者长期服药而且停药易反复。而现有的中医药方,治疗的效果又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
现有技术的上述
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脾胃调理中存在的效果差、周期长、停药易反复、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毒
副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于脾胃的调理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的中药药方。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主要成份包括: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
[0007] 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主要成份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术20-30、茯苓21-35、砂仁15-20、麦芽5-10、谷芽5-10、陈皮5-7、甘草3-5。
[0008] 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选用无病虫害的白术,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切成4-6mm的白术片;
[0010] (2)茯苓挖出后除去泥沙,选用无病虫害的茯苓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
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0011] (3)将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去除杂质;
[0012] (4)将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按照比例混合
粉碎,加入11-15倍清水,文火煎煮65-80分钟,过40-60目滤网,滤液
喷雾干燥,得到中药颗粒;
[0013] (5)将上述中药颗粒粒物经76-85℃进行灭菌0.5-1小时;
[0014] (6)将灭菌后的中药颗粒粒物分装入复合
铝膜袋内保存,即为成品颗粒。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属于道家五行乾坤养生丹,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免疫力低下,更年期男女,脾胃吸收差,消化功能弱,大便排便不规律;常年吃药伤肝肾,伤脾胃引起的慢性咽炎和容易感冒的人群身体虚胖,痰湿瘀血堵塞,胃反酸回气胃胀不排气。清理体内病毒,排除体内垃圾,处理
坏死变异的癌细胞,排除痰湿浊气,修复
肝细胞,让营养和清正之气灌输到全身上下,让人体正常吸收有用的营养物质和
能量。
[0016]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
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 图1是本发明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的制作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20] 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主要成份包括: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
[0021] 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主要成份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术20-30、茯苓21-35、砂仁15-20、麦芽5-10、谷芽5-10、陈皮5-7、甘草3-5。
[0022] 如图1所示,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1)选用无病虫害的白术,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切成4-6mm的白术片;
[0024] (2)茯苓挖出后除去泥沙,选用无病虫害的茯苓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0025] (3)将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去除杂质;
[0026] (4)将白术、茯苓、砂仁、麦芽、谷芽、陈皮、甘草按照比例混合粉碎,加入11-15倍清水,文火煎煮65-80分钟,过40-60目滤网,滤液喷雾干燥,得到中药颗粒;
[0027] (5)将上述中药颗粒粒物经76-85℃进行灭菌0.5-1小时;
[0028] (6)将灭菌后的中药颗粒粒物分装入复合铝膜袋内保存,即为成品颗粒。
[0029]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
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薛生白
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段文字概括了脾胃虚弱的病因。
[0030] 本发明选择上述药物组合使用,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调理脾胃。
[0031] 其中:
[0032] 白术,又名于术、冬术、于潜白术;性温,味苦、甘;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33] 将白术与麦芽、谷芽混合后所得到的白术能够增强疗效,缓和作用猛烈的药物的药性;
[0034] 茯苓,又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
失眠。
[0035]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的功能;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0036] 陈皮,性味苦、辛,温;归
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主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37] 制备例1
[0038] 白术20g、茯苓21g、砂仁15g、麦芽5g、谷芽5g、陈皮5g、甘草3g。
[0039] 制备例2
[0040] 白术25g、茯苓25g、砂仁18g、麦芽8g、谷芽8g、陈皮6g、甘草4g。
[0041] 制备例2
[0042] 白术30g、茯苓35g、砂仁20g、麦芽9g、谷芽9g、陈皮7g、甘草5g。
[0043] 病例报告
[0044] 1、王某,男49岁,免疫力低下,更年期,症状表现为大便排便不规律、腹胀、嗳气;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一天吃3袋,早中晚各服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45] 连续服用制备例1二个月后治愈,至今无复发。
[0046] 2、刘某,女,51岁,常年吃药伤肝肾,症状表现:伤脾胃引起的慢性咽炎。一天早中晚各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47] 连续服用制备例1一个月后治愈,至今无复发。
[0048] 3、男,62岁,亚健康人群,症状表现:容易感冒。一天早中晚各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49] 连续服用制备例2三个月后治愈,至今无复发。
[0050] 4、刘某,男58岁,身体虚胖,症状表现为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一天吃3袋,早中晚各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51] 连续服用制备例2一个月后症状减轻,中间间隔20天后又连续服用制备例2一个月后治愈。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
[0052] 5、张某,男46岁,痰湿瘀血堵塞,胃反酸回气胃胀不排气,症状表现:不放屁。一天吃3袋,早中晚各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53] 连续服用制备例3二个月后治愈,观察三个月无复发。
[0054] 6、张某,女47岁,更年期男女,症状表现:上腹饱胀,反酸,进食后加重,不放屁。,早中晚各一袋,用温开水吞服。
[0055] 连续服用制备例3一个月后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