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支撑 / 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

多层大跨度预应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

阅读:641发布:2023-01-26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层大跨度预应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 力 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多层大跨度预 应力 体系包括埋设于楼板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和用以 支撑 楼板且可以预留张拉作业空间的架体;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并于楼板内埋设缓粘结预应力筋;对达到张拉条件的楼层的楼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每完成一个楼层的预应力张拉后对该楼层进行架体的拆除。本发明通过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消除了在预应力张拉前不得拆除下部架体的限制,可将建筑主体结构、预应力张拉和架体拆除的施工紧密衔接,加快了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通过采用承插型 键槽 式的架体,进一步加快了架体搭拆的施工进度,并便于为预应力张拉提供作业条件。,下面是多层大跨度预应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楼板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和用以支撑所述楼板的架体,所述架体对应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位置处留有至少一个工位的张拉作业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立杆,与所述张拉节点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承插型键槽式架体。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并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楼板内埋设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
对达到张拉条件的楼层的楼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每完成一个楼层的预应力张拉后对该楼层进行架体的拆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建筑主体结构时,预先设定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根据所述张拉节点的位置排布并搭设所述架体,使所述架体对应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的位置处留有至少一个工位的张拉作业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搭设所述架体时,避开所述张拉结点的位置来排布所述架体的立杆,且使与所述张拉节点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承插型键槽式架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的过程中,当达到所述张拉条件的楼层为多层时,所述预应力张拉为由下至上逐层进行。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条件为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80%。

说明书全文

多层大跨度预应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跨度预应力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结构中运用广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减少裂缝、避免结构破坏。在大跨度预应力体系中,预应力张拉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其施工工期长,且在对每层进行预应力张拉前其下部的支撑架体不得拆除,否则将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按此逻辑推理,只有在完成顶层预应力张拉后方可对下部各楼层的架体依次进行拆除,这使得架体的拆除时间严重滞后,无法及时插入下道工序施工,严重影响工期;而且,预应力分布区域通常采用传统碗扣架体,其立杆间距(通常为600~900mm)过小,空间有限,无法满足预应力张拉时的作业条件。
[0003] 综上,需要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减小预应力张拉施工工序对结构施工的影响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加快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与大空间架体相结合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消除架体拆除时受预应力张拉的限制,并基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提供一种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和架体拆除施工紧密衔接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加快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包括埋设于楼板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和用以支撑所述楼板的架体,所述架体对应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位置处留有至少一个工位的张拉作业空间。
[0006]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体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立杆,与所述张拉节点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
[0007]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体为承插型键槽式架体。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并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楼板内埋设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
[0010] 对达到张拉条件的楼层的楼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每完成一个楼层的所述预应力张拉后对该楼层进行架体的拆除。
[0011]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施工建筑主体结构时,预先设定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根据所述张拉节点的位置排布并搭设所述架体,使所述架体对应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节点的位置处留有至少一个工位的张拉作业空间。
[0012]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搭设所述架体时,避开所述张拉结点的位置来排布所述架体的立杆,且使与所述张拉节点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
[0013]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体为承插型键槽式架体。
[0014]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的过程中,当达到所述张拉条件的楼层为多层时,所述预应力张拉为由下至上逐层进行。
[0015]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张拉条件为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80%。
[0016] 本发明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及其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传统预应力筋换成缓粘结预应力筋,消除了在预应力张拉前不得拆除下部架体的限制,可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和架体拆除施工紧密衔接,加快了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通过将传统碗口架体换成搭拆方便的承插型键槽式的架体,进一步加快了架体搭拆的施工进度,同时增强了架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并便于为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作业条件。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与张拉节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第一步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第一步至第二步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第二步至第三步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第三步至第四步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的第四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众所周知,传统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在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时要求不得对其下部的支撑架体进行拆除,因此传统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施工步骤通常为:1、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架体搭设-支模-铺设普通筋-铺设预应力筋-浇筑混凝土”;2、待顶层楼板浇筑完且满足预应力张拉条件后,由上至下逐层进行“预应力张拉-架体拆除”。由于传统施工步骤是将架体拆除放在预应力张拉结束后,而预应力张拉的施工工期较长,导致架体拆除后才能进行的后道工序无法及早开始,影响建筑施工的工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由于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在施工阶段可以自由伸缩变形的钢绞线以及包覆于钢绞线周围且与建筑结构混凝土固定的缓凝粘合剂,该缓凝粘合剂在施工完成后的预定时期内将发生固化并与钢绞线粘结,进而使钢绞线、缓凝粘合剂以及建筑结构混凝土固定为一体。根据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上述结构特点,使得对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预应力张拉时,不再受下部架体30是否拆除的限制;基于该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提供了一种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和架体拆除施工紧密衔接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加快了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
[0024] 下面以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多层大跨度建筑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作进一步说明。
[0025]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包括埋设于楼板10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20和用以支撑楼板10的架体30,该架体30对应于缓粘结预应力筋20的张拉节点21的位置处留有至少一个工位的张拉作业空间。
[0026]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相比于传统架体更加稳定、承载力更强、具有可靠的防倾覆性,且搭拆方便、灵活的承插型键槽式架体,该架体30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立杆31,在搭设架体30时使与所张拉节点21相邻的立杆31之间的距离W不低于1200mm,以为预应力张拉提供足够的作业空间。
[002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 由下至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并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楼板(最底层的楼板包括楼底板和楼顶板,其它层的楼板仅包括楼顶板)内埋设缓粘结预应力筋;
[0029] 在施工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定期对正在施工的楼层以下的楼层进行检测,当发现有楼层的楼板达到了张拉条件,则对达到张拉条件的楼层的楼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完成一个楼层的预应力张拉后对该楼层进行架体的拆除;当有多个楼层均达到张拉条件时,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逐层进行预应力张拉和架体拆除作业。
[0030] 由于架体拆除需要所支撑的楼板达到架体拆除条件后才能进行,但通常张拉条件为楼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0%,架体拆除条件为楼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而预应力张拉作业的工期比较长,远大于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由80%到100%的时间,所以,本实施例选择在每完成一层预应力张拉后再对该层进行架体拆除,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使该层楼板达到架体拆除条件。对于总工期紧张的施工情况,可以在一层预应力张拉作业开始之后,定时检测该层是否达到架体拆除条件,在达到架体拆除条件时,即可立即开始该层的架体拆除作业,而无需等该层的预应力张拉作业结束,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快架体拆除时间,缩短总的施工工期。因此,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施工中不同建筑及不同工序所需要的施工工期的情况进行灵活使用,但原则是,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预应力张拉作业和架体拆除作业尽可能紧密地衔接起来。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的多层大跨度预应力体系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参阅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步至第二步:
[0033] 从地下一层B1起向上逐层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并于每层楼板10(地下一层B1的楼板指楼底板和楼顶板,第一至第三层F1至F3的楼板仅指楼顶板)处铺设缓粘结预应力筋20,当第一层F1的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检测到地下一层B1的楼板10达到张拉条件,则在继续施工第二层F2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依次对地下一层B1的楼底板和楼顶板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20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地下一层B1的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对地下一层B1进行架体30的拆除。
[0034] 参阅图3和4所示的第二步至第三步:
[0035] 当第二层F2的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检测到第一层F1的楼板已达到张拉条件,则在继续施工第三层F3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对第一层F1的楼板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20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第一层F1的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对第一层F1进行架体30的拆除。
[0036] 参阅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三步至第四步:
[0037] 全部建筑结构主体施工结束后,定时检测还未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楼层(即第二层F2和第三层F3)的楼板10是否达到张拉条件,当第一层F1的预应力张拉已结束且检测到第二层F2的楼板10已达到张拉条件时,对第二层F2的楼板10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20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第二层F2的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对第二层F2进行架体30的拆除。
[0038] 参阅图5和图6所示的第四步:
[0039] 当第二层F2的预应力张拉已结束且第三层F3(即顶层)的楼板10也达到张拉条件时,对第三层F3的楼板10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筋20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在第三层F2的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对第三层F3进行架体30的拆除,至此拆除了所有架体30(如图6)。
[0040]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施工建筑主体结构时,预先设定缓粘结预应力筋20的张拉节点21,根据张拉节点21的位置排布并搭设架体30,使架体30的立杆31的位置避开张拉节点21的位置,且使与张拉节点21相邻的立杆3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0mm,以保证后续的预应力张拉在架体30内顺利进行。
[0041] 上述实施例仅为一较佳实施例,如若对更多层数的建筑结构采用本发明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仅需做如下调整:对于首层和首层的上一层采用第一步;对于顶层和顶层的下一层采用第三步和第四步;对于其他中间层由下至上逐层重复第二步。
[0042] 采用本发明的架体快拆施工方法,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和架体拆除施工紧密衔接,加快了架体拆除的施工进度;同时配合承插型键槽式的架体,进一步加快了架体搭拆的施工进度,同时增强了架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并为逐层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了作业条件。
[0043]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