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无土农业 / 无土栽培 / 鱼菜共生 / 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

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

阅读:662发布:2020-11-27

专利汇可以提供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淡 水 水体 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有效地将水体的生态特征与水生 生物 生态生理特性相结合,采用沉水 植物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贝类、滤食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 、刮食性、杂食性鱼类及 草食性鱼类 多类物种共生方式发挥协同作用,对水体生态进行建立与修复,而且,充分发挥水体 生态系统 的自净能 力 ,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域环境。本 发明 的 淡水 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可适宜于在河、湖、池塘、溪流水域中普及推广应用。,下面是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水体中操作如下:
(1)先期选择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占整个水体底面的覆盖率为25%-35%;
2
(2)接着待26-30天后种植挺水植物,密度为3-5株/m,种植挺水植物初期4—6天水易变混,经过9—11天后,水体开始清澈;
2
(3)接着待12-15天后依次种植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种植浮叶植物密度为1-2株/m,种植漂浮植物占整个水体面积为10%-15%;
(4)接着待8-10天后开始向水体投放贝类,投放为直接投放于水底或吊养于水体中
3
部,投放密度为2-6个/m ;
(5)接着待6-7天后投放滤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10-15cm的幼鱼,投放密度为2-4
3
尾/m ;
3
(6)接着待6-7天后,投放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为12-18cm,投放密度为1-2尾/m ;
(7)接着待6-7天后投放少量刮食性、杂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9-13cm,投放密度为
3
1尾/m ;
(8)通过观察,当水体将出现沼泽化现象时,开始投放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15-25cm,
3
投放密度为1尾/m ;
(9)经过上述过程,水体生态系统构建基本完毕;
(10)平时定期观察、维护鱼草贝生长、存活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由苦草、菹草、轮叶黑藻、光叶眼子菜、伊乐藻组合成的沉水植物群落,其中每一物种所占覆盖率分别是苦草占35%、菹草占25%、轮叶黑藻占20%、光叶眼子菜占15%、伊乐藻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芦苇,且根据每种植物的大小调整种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叶植物为荷花,所述的漂浮植物为芡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类为三帆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食性鱼类为鲢、鳙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肉食性鱼类为乌鳢、鳜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食性、杂食性鱼类为鲴鱼、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食性鱼类为草鱼、鲂。

说明书全文

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水体生态构建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域建造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工农业生产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致使水体藻类滋生,水质急剧恶化,甚至发臭,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繁殖,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对淡水水体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法应运而生,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光调节、水位调节、高压放电、声波等方法,这些技术效果一时较明显,但不易普及,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实施。化学法短时效果较明显,但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效能逐渐下降,导致投药的间隔缩短,投加的量增加,灭藻剂的品种频繁更换,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化学药剂不利于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形成,无法达到水体生态景观生动美丽的效果。生物法以微生物为主,适量的微生物菌种,能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种类,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下降,通常微生物的数量难以控制,其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再次导致水质变坏,并且国内外对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 构建与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单一种植水生植物或者单一投放水生动物的水质净化方式在短期内虽有效果,但不利于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不利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长期恢复。如何构建与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它不但能有效地将水体的生态特征与水生生物生态生理特性相结合,采用多类物种共生方式发挥协同作用,对水体生态进行建立与修复,而且,充分发挥水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域环境。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为在水体中操作如下:
[0006] (1)先期选择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占整个水体底面的覆盖率为25%-35%;
[0007] (2)接着待26-30天后种植挺水植物,密度为3-5株/m2,种植挺水植物初期4—6天水体易变混,经过9—11天后,水体开始清澈;
[0008] (3)接着待12-15天后依次种植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种植浮叶植物密度为1-2株2
/m,种植漂浮植物占整个水体面积为10%-15%;
[0009] (4)接着待8-10天后开始向水体投放贝类,投放为直接投放于水底或吊养于水体3
中部,投放密度为2-6个/m ;
[0010] (5)接着待6-7天后投放滤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10-15cm的幼鱼,投放密度为3
2-4尾/m ;
[0011] (6)接着待6-7天后,投放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为12-18cm,投放密度为1-2尾/3
m ;
[0012] (7)接着待6-7天后投放少量刮食性、杂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9-13cm,投放密3
度为1尾/m ;
[0013] (8)通过观察,当水体出现沼泽化现象时,开始投放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3
15-25cm,投放密度为1尾/m ;
[0014] (9)经过上述过程,水体生态系统构建基本完毕;
[0015] (10)平时定期观察、维护鱼草贝生长、存活状况。
[0016] 所述的沉水植物由苦草、菹草、轮叶黑藻、光叶眼子菜、伊乐藻组合成的沉水植物群落,其中每一物种所占覆盖率分别是苦草占35%、菹草占25%、轮叶黑藻占20%、光叶眼子菜占15%、伊乐藻5%。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芦苇,且根据每种植物的大小调整种植。所述的浮叶植物为荷花,所述的漂浮植物为芡实。所述的贝类为三帆蚌。所述的滤食性鱼类为鲢、鳙鱼。所述的肉食性鱼类为乌鳢、鳜鱼。所述的刮食性、杂食性鱼类为鲴鱼、鳊。所述的草食性鱼类为草鱼、鲂。
[0017]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鱼草贝共生体系并陈述各功能:
[0018] 种植沉水植物具有净化水体功能,增加水体溶解,能够改善底质,能够大量降低水体营养盐,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有利的保障,改善水质。
[0019] 种植挺水植物在水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挺水植物能吸附水体中地悬浮颗粒,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它还能够吸收水体的营养元素,防止富营养化的产生,也能为水生动物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依照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挺水植物种类,按照其层次布景,还具有景观效果。
[0020] 种植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能改善水质,并提高景观效果。
[0021] 投放贝类能够滤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藻类,分解底泥中的残渣和有机物,增加水体透明度,抑制藻类滋生,降低水体营养盐。
[0022] 投放滤食性鱼类能够摄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与藻类,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0023] 投放草食性鱼类能够摄食水生植物,将水生植物吸收的营养转化为动物蛋白,防止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0024] 投放肉食性鱼类能够控制其它鱼类的数量与生长,完善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促进水体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0025] 投放少量刮食性、杂食性鱼类,能去除水底中的残渣和有机碎屑,能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摄食悬浮物,进一步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完善食物链。
[0026] 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鱼草贝共生体系能发挥协同作用,较单一种植水生植物及单一投放水生动物对改善水质效果更明显,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营养盐,有利于水体生态的建立与恢复;2、促进水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为其它动植物群落的生存与栖息营造了良好的水体环境,有效促进水生物生长条件形成,为丰富生态多样性提供有利的保障;3、有利于水生物种的配置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形成自然食物链,管理维护方便;4、改善水体与底泥中微生物生长条件,有利于提高其降解污染物质效率;5、种植水生植物与放养水生动物相结合,注重时空布局与周围景观协调,有利于创造多形式生态景观,整体优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美化水域景观;6、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控外来物种生态入侵,提高生态安全性;7、保护城市水生态安全,可减少采用化学药剂、机械过滤、人工打捞、换水等费时费力且成本高的净水方法,有利于水体环境生态建设。
[0027] 通过本发明技术,构建的水体能够快速促进水体生态平衡,为水生生物创造健康、优美的生存环境,并使水质达到优良。该模式副作用小、易操作,管理简便,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发展前途。
[0028] 本发明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可适宜于在河、湖、池塘、溪流水域中普及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0] 本发明的实施,选址在上海浦东白莲泾河道内进行、水域面积达1200m2,水深2.0m。
[0031]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32] 1、先期选择种植沉水植物,种植由苦草、菹草、轮叶黑藻、光叶眼子菜、伊乐藻组合成的沉水植物群落,所述的组合成的沉水植物群落占整个水体底面的覆盖率为28%,每一物种的覆盖率不同,其中苦草占35%、菹草占25%、轮叶黑藻20%、光叶眼子菜占15%、伊乐藻5%;
[0033] 2、其次待27天后种植挺水植物,种植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芦苇,根据每种植2
物的大小调整种植,种植密度为3-5株/m,观察水体透明度变化、植物生长状况以及定期测定水质,种植挺水植物初期5天水体易变混,经过10天后,水体开始清澈,水质达到III类;
[0034] 3、接着待15天后依次种植浮叶植物荷花,密度为1-2株/m2,漂浮植物芡实,占整个水体面积12%;
[0035] 4、接着待8天后开始向水体投放贝类为三角帆蚌,投放分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3
投放于水底,另一种是吊养于水体中部,投放密度为4个/m,经过5天观察与测定,三角帆蚌无死亡;
[0036] 5、接着待6天后投放滤食性鱼类为鲢、鳙鱼,鱼体规格选为10-15cm的幼鱼,投放3
密度为3尾/m,经过5天观察测定,水质无恶化,无鱼死亡;
[0037] 6、接着待6天后,投放肉食性鱼类为乌鳢、鳜鱼,鱼体规格为12-18cm,投放密度为3
1尾/m,经过5天观察测定,水质无恶化,无鱼死亡;
[0038] 7、接着待6天后投放少量刮食性、杂食性鱼类为鲴鱼、鳊,鱼体规格选为9-13cm,3
投放密度为1尾/m,经过5天观察测定,水质无恶化,无鱼死亡;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