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播种 / 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

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

阅读:1025发布:2020-06-22

专利汇可以提供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属于农业复合种养技术领域。步骤:共生养殖单元田 块 选择与 整理 ;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 水 稻 播种 ;放苗前置准备;苗种放养;将蟾蜍苗种投放到水稻播种区且控制蟾蜍苗的投放 密度 ;投饵;殖出的蚯蚓;稻田追肥;水质及水位的调节; 病虫害防治 ;起捕。对水陆空防控病虫害,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 杀虫剂 ;得以免用化学 肥料 ,有利于保护 土壤 ;有益于保障肥水不外流并且能有效地避免面源污染;良好地增强稻田的湿地功能;减少诸如甲烷之类的 温室 气体 的 排放量 ;鳝蟾稻三者共生养殖,互为得益,鳝蟾产生的氮和磷等有机物可为水稻吸收并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氮、磷对 水体 的污染;水稻对水质的 净化 作用可为黄鳝提供高 质量 的生长水环境。,下面是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共生养殖单元田选择与整理,首先选择灌溉方便、保性好、土质为中性略偏性粘壤土并且面积为5-7亩作为一个共生养殖单元田块,接着对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田埂进行整合而使田埂满足到宽度为2.8-3.2m以及高度为0.4-0.6m的程度,然后沿田埂内侧并且在距离田埂内侧1m处开挖底宽2m、面宽3m、深度为1m的并且总长度为550-650m的生态沟渠,进而在田埂上间隔堆置有助于培养并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再在十月上旬挖除所述生态沟渠底部的厚度超过5-10cm的冗余淤泥,而后于二月下旬在所述田埂上种植遮阳植物并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
B)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沿步骤A)中所述的田埂朝向内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
C)水稻播种,首先对步骤A)中所述的共生养殖单元田块追施有机肥,并且将水稻秸秆畜粪菌肥与绿肥作为基肥还田,接着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
D)放苗前置准备,将步骤A)中所述的生态沟渠内的水位控制为35-45cm,先将网箱以间隔状态设置在生态沟渠内并且将网箱定位以及使网箱的上部高出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内的水稻播种区的水面40-60cm,再向网箱内投放水草;
E)苗种放养,将鳝苗投放到步骤D)所述的网箱内,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同时在网箱内投放占鳝苗数量的3-6%的泥鳅;将蟾蜍苗种投放到步骤D)中所述的水稻播种区并且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
F)投饵,向步骤E)中所述的网箱内对黄鳝投喂混合饵料并且控制投喂量以及控制投喂频次,由蟾蜍自食由步骤A)所述秸秆畜粪菌肥培养及繁殖出的蚯蚓,并在网箱埂边安装用于引诱昆虫而作为供黄鳝及蟾蜍夜间活动时的补充食物;
G)稻田追肥,在六月中旬向作为稻田的所述共生养殖田块施用分蘖肥,该分蘖肥为步骤A)所述的培养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并且控制施肥量,在七月中旬追施水稻拔节肥,该拔节肥与所述分蘖肥相同并且控制该拔节肥的追施量;
H)水质及水位的调节,在水稻播种初期,灌溉新水以扶苗活棵,水稻分蘖后期水层加深
5cm以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并同时有助于黄鳝生长,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换水,并且控制换水频次、控制每次换水的量以及控制田面水位,每隔十二至十八天左右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并且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伺机增
I)病虫害防治,在六至九月期间,每月向步骤A)和D)中所述生态沟渠泼洒生石灰水并且控制泼洒的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在六至十月期间每月向生态沟渠泼洒生物制剂并且控制泼洒微生物制剂的用量,利用深翻晒土、春耕除草和清洁田园以及浮萍覆盖的农业防治方式,防止水稻病虫害,并在水稻收割前十天排干稻田种植区域的水,使黄鳝、蟾蜍都集中到生态沟渠内,由收割机在十一月上旬收割水稻;
J)起捕,在八月下旬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品黄鳝捕出网箱销售,而尚未达到上市售规格的黄鳝继续留于网箱养殖,并且将体质健壮个体留守,作为黄鳝亲本而用于繁殖,对体大成熟蟾蜍进行提取蟾酥、蟾皮或蟾干,而需继续养殖的蟾蜍自行进入生态沟渠底部的淤泥层越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灌溉所用的水源的水质为:pH为6.9-7.2,溶解氧为4mg/L以上、氮0.1mg/L以下以及亚硝酸盐为
0.1mg/L以下;所述生态沟渠的方向为由南向北的南北向;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种稻的面积为85%;所述培养并繁殖蚯蚓的量控制为蚯蚓日被呑食的量占养殖的所有蟾蜍的总重量的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遮阳植物为芋头和/或藤蔓类植物,所述的藤蔓类植物为丝瓜、黄瓜和/或冬瓜;所述的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是:每亩生态沟渠使用35-40kg块状生石灰化浆后乘热不留死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有效氯为28%的漂白粉20-30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效氯为65%的漂粉精8-12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所述独立的进排水沟渠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该进水口与排水口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的水平高度并且在进水口设置50-70目的用于防止敌害生物、小杂鱼和鱼卵进入所述生态沟渠的尼龙筛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蟾蜍防逃逸设施是这样来设置于所述的田埂朝内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的:每相隔80-120cm设置一桩柱,在桩柱内侧以桩柱为载体设置塑料薄膜,用缝合方式将丝或绳子缝合于塑料薄膜上沿,再将铁丝或绳子与桩柱固定,塑料薄膜的下部埋入地下10cm,而上部高出地坪45-
55cm,在塑料薄膜的下部的内外两侧用碎土铺平夯实,而后以桩柱为载体沿着田埂四周边缘部位设置高度为110-130cm的防逃逸网;所述的桩柱为木桩柱、竹桩柱或水泥桩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追施有机肥的量为每亩一吨,所述有机肥为稻草秸秆经过粉碎后与畜粪混合并经高温发酵的产物;
所述的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的方式为机械撒播或机械插秧,机械撒播的用种量为4kg/亩,而机械插秧的株行距为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网箱是由目数为35-38目的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的,该网箱的长度为300-400cm、宽度为115-125cm以及高度为85-95cm并且在四周由竹竿支撑以及在四个角部形成弧形状;所述网箱的底部离所述生态沟渠的底部的泥土25-35cm左右,相邻网箱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0cm;所述的在网箱内投入水草是:在网箱内每隔150cm以圆形状态堆放直径为40-50cm以及间距为50cm,并且预先用用量为20g/m3的硫酸消毒了的120-180min的粉绿狐尾藻,并且在每堆粉绿狐尾藻的中央位置放养一棵由下端插入泥底而上端露出水面的直径为1-2cm的毛竹固定的水浮莲;在所述生态沟渠内的所述网箱外投放占生态沟渠水面面积的8-15%的浮于水面的空心菜,并且向所述生态沟渠中每亩投放100-200kg田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鳝苗为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小整齐并且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鳝苗苗种,该鳝苗苗种在七月上旬至中旬投入所述网箱内;所述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为:30-50g/尾的鳝种在一个网箱内的投放量为100-120尾,在投放前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对鳝种浸泡
5-10min;将所述蟾蜍苗种投放到所述水稻播种区的时间为环境气温升至18℃以上或者自插秧之日起的第二十天后开始投放;所述的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是:每亩稻田投放15-
20g/只的蟾蜍幼苗1000-1100只,并且将稻田水深控制为6-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的混合饵料为蚯蚓、鱼浆以及配合饲料的混合物,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蚯蚓为20%,鱼浆为60%,配合饲料为20%,所述的蚯蚓为新鲜的青蚯蚓、冻的青蚯蚓或新鲜的水丝蚓;所述的控制投喂量是将投喂量按单尾黄鳝体重的3-6%计量投喂,所述的控制投喂频次是每2-3天投喂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所述的控制施肥量是将所述秸秆畜粪菌肥的量控制为50kg/亩,所述的控制拔节肥的追施量是将拔节肥的追施量控制为25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中所述的控制换水频次是将换水频次控制为5-7天/次;所述的控制每次换水的量是将每次换水的量控制为总水量的20%;所述的控制田面水位是将田面水位控制为10cm;所述的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是将生石灰的含量控制为每立方米水含有10-15g生石灰;所述的伺机增氧是指在闷热的夏天当观察到黄鳝身体竖直,鳝头伸出水面时对生态沟渠增氧;步骤I)中所述的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是将水层加深5cm;所述的控制泼洒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是将生石灰
3
的量控制为20g/m 水;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EM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所述的控制微生物制剂的用量是将微生物制剂的用量控制为1-2g/m3水。

说明书全文

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复合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前述的鳝是指黄鳝(Monopterus albus),尤其是深黄大斑鳝;前述的蟾主要是指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黄鳝也称鳝鱼,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为多见,具有很好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为数不多的并且供不应求的传统产品。中华蟾蜍是本地原生品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本地农村蟾蜍数量非常多,其在生物多样性的环节中即在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蟾蜍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蟾酥、蟾皮、蟾干等都是很好的中药材原料,试验研究与临床治疗证明:采用蟾酥、蟾皮、蟾干的复合制剂对治疗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效果显著。
[0003] 就黄鳝而言,由于滥捕野生黄鳝以及由于稻田大量使用农药,黄鳝幼苗及黄鳝的天然饵料资源遭到严重的伤害。同时由于对黄鳝的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剧,亲鳝数量锐减,而与此相反的情形是,市场对黄鳝的需求日益增大;就蟾蜍而言,由于野生蟾蜍不断减少,因而目前大都以池塘养殖为主,这种环境下因敌害生物多,养殖成活率十分低,正是由于并非限于前述因素,蟾蜍供应状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
[0004] 鳝蟾稻共生养殖是一种典型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前述的复合种养方式。在水稻田中开挖生态沟渠,对田埂改造,以适合蟾蜍栖息,沟渠养殖黄鳝。由于黄鳝和蟾蜍在稻田内生长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可供水稻吸收的氮和磷等有机物,另一方面能显著降低氮和磷对水体的污染程度。由前述说明可知,鳝蟾稻共生养殖即复合种养具有三者互益的长处。如果配置蚯蚓、田螺等对化学农药极度敏感的乡土水生动物,那么能有效地抑制农药的使用,有助于恢复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0005] 利用黄鳝、蟾蜍等生物摄食昆虫的习性而有利于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秸秆菌肥还田和种植绿地而有益于减少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化肥使用量。尤其是如果在水稻全生育期免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那么不仅可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而且能够提高大米、黄鳝和蟾蜍的品质价值,甚至使鳝、蟾和米的功效得到极致的提升。
[0006]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鳝稻共生养殖、蟾稻共生养殖相关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3355231B推荐的“一种鳝稻共生养殖方法”、CN104322337B提供的“鳝稻共生的养殖方法”和CN109258358A介绍的“一种蟾蜍稻田育成方法”,等等。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鳝蟾稻三者共生养殖的技术信息。此外如果以前述CN103355231B以及CN104322337B与CN109258358A进行形式结合而体现鳝蟾稻共生养殖,那么在实际的共生养殖过程中不免会产生难以协调的技术障碍,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该方法有助于鳝蟾的吃食作用和水陆空防控病虫害而得以免用有毒有害的杀虫剂、有利于利用畜禽粪污及稻草培养浮游生物而培肥水质以及秋收秸秆发酵处理并且在冬春季种植绿肥及养殖蚯蚓而得以免用化肥、有益于改善田埂和体现精准灌溉而得以保障肥水不外流并从源头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有便于良好地增强稻田的湿地功能而得以发挥稻田在雨季的蓄水能并且同时发挥稻田在旱季的理想的抗旱能力、有助于黄鳝和蟾蜍在稻田内的频繁活动增加水中溶解的含量而得以减少甲烷之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0008]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共生养殖单元田选择与整理,首先选择灌溉方便、保水性好、土质为中性略偏性粘壤土并且面积为5-7亩作为一个共生养殖单元田块,接着对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田埂进行整合而使田埂满足到宽度为2.8-3.2m以及高度为0.4-0.6m的程度,然后沿田埂内侧并且在距离田埂内侧1m处开挖底宽2m、面宽3m、深度为1m的并且总长度为550-650m的生态沟渠,进而在田埂上间隔堆置有助于培养并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再在十月上旬挖除所述生态沟渠底部的厚度超过5-10cm的冗余淤泥,而后于二月下旬在所述田埂上种植遮阳植物并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
B)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沿步骤A)中所述的田埂朝向内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
C)水稻播种,首先对步骤A)中所述的共生养殖单元田块追施有机肥,并且将水稻秸秆畜粪菌肥与绿肥作为基肥还田,接着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
D)放苗前置准备,将步骤A)中所述的生态沟渠内的水位控制为35-45cm,先将网箱以间隔状态设置在生态沟渠内并且将网箱定位以及使网箱的上部高出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内的水稻播种区的水面40-60cm,再向网箱内投放水草;
E)苗种放养,将鳝苗投放到步骤D)所述的网箱内,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同时在网箱内投放占鳝苗数量的3-6%的泥鳅;将蟾蜍苗种投放到步骤D)中所述的水稻播种区并且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
F)投饵,向步骤E)中所述的网箱内对黄鳝投喂混合饵料并且控制投喂量以及控制投喂频次,由蟾蜍自食由步骤A)所述秸秆畜粪菌肥培养及繁殖出的蚯蚓,并在网箱埂边安装用于引诱昆虫而作为供黄鳝及蟾蜍夜间活动时的补充食物;
G)稻田追肥,在六月中旬向作为稻田的所述共生养殖田块施用分蘖肥,该分蘖肥为步骤A)所述的培养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并且控制施肥量,在七月中旬追施水稻拔节肥,该拔节肥与所述分蘖肥相同并且控制该拔节肥的追施量;
H)水质及水位的调节,在水稻播种初期,灌溉新水以扶苗活棵,水稻分蘖后期水层加深
5cm以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并同时有助于黄鳝生长,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换水,并且控制换水频次、控制每次换水的量以及控制田面水位,每隔十二至十八天左右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并且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伺机增氧;
I)病虫害防治,在六至九月期间,每月向步骤A)和D)中所述生态沟渠泼洒生石灰水并且控制泼洒的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在六至十月期间每月向生态沟渠泼洒微生物制剂并且控制泼洒微生物制剂的用量,利用深翻晒土、春耕除草和清洁田园以及浮萍覆盖的农业防治方式,防止水稻病虫害,并在水稻收割前十天排干稻田种植区域的水,使黄鳝、蟾蜍都集中到生态沟渠内,由收割机在十一月上旬收割水稻;
J)起捕,在八月下旬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品黄鳝捕出网箱销售,而尚未达到上市售规格的黄鳝继续留于网箱养殖,并且将体质健壮个体留守,作为黄鳝亲本而用于繁殖,对体大成熟蟾蜍进行提取蟾酥、蟾皮或蟾干,而需继续养殖的蟾蜍自行进入生态沟渠底部的淤泥层越冬。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述灌溉所用的水源的水质为:pH为6.9-7.2,溶解氧为4mg/L以上、氮0.1mg/L以下以及亚硝酸盐为0.1mg/L以下;所述生态沟渠的方向为由南向北的南北向;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种稻的面积为85%;所述培养并繁殖蚯蚓的量控制为蚯蚓日被呑食的量占养殖的所有蟾蜍的总重量的5-6%。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述的遮阳植物为芋头和/或藤蔓类植物,所述的藤蔓类植物为丝瓜、黄瓜和/或冬瓜;所述的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是:每亩生态沟渠使用35-40kg块状生石灰化浆后乘热不留死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有效氯为28%的漂白粉20-30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效氯为65%的漂粉精8-12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所述独立的进排水沟渠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该进水口与排水口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的水平高度并且在进水口设置50-70目的用于防止敌害生物、小杂鱼和鱼卵进入所述生态沟渠的尼龙筛绢。
[0011]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蟾蜍防逃逸设施是这样来设置于所述的田埂朝内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的:每相隔80-120cm设置一桩柱,在桩柱内侧以桩柱为载体设置塑料薄膜,用缝合方式将丝或绳子缝合于塑料薄膜上沿,再将铁丝或绳子与桩柱固定,塑料薄膜的下部埋入地下10cm,而上部高出地坪45-55cm,在塑料薄膜的下部的内外两侧用碎土铺平夯实,而后以桩柱为载体沿着田埂四周边缘部位设置高度为110-130cm的防逃逸网;所述的桩柱为木桩柱、竹桩柱或水泥桩柱。
[0012]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的追施有机肥的量为每亩一吨,所述有机肥为稻草秸秆经过粉碎后与畜粪混合并经高温发酵的产物;所述的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的方式为机械撒播或机械插秧,机械撒播的用种量为4kg/亩,而机械插秧的株行距为20×30cm。
[0013]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述的网箱是由目数为35-38目的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的,该网箱的长度为300-400cm、宽度为115-125cm以及高度为85-95cm并且在四周由竹竿支撑以及在四个角部形成弧形状;所述网箱的底部离所述生态沟渠的底部的泥土25-35cm左右,相邻网箱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0cm;所述的在网箱内投入水草是:在网箱内每隔150cm以圆形状态堆放直径为40-50cm以及间距为50cm,并且预先用用量为20g/m3的硫酸消毒了的120-180min的粉绿狐尾藻,并且在每堆粉绿狐尾藻的中央位置放养一棵由下端插入泥底而上端露出水面的直径为1-2cm的毛竹固定的水浮莲;在所述生态沟渠内的所述网箱外投放占生态沟渠水面面积的8-15%的浮于水面的空心菜,并且向所述生态沟渠中每亩投放100-200kg田螺。
[0014]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E)中所述的鳝苗为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小整齐并且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鳝苗苗种,该鳝苗苗种在七月上旬至中旬投入所述网箱内;所述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为:30-50g/尾的鳝种在一个网箱内的投放量为100-120尾,在投放前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对鳝种浸泡5-10min;将所述蟾蜍苗种投放到所述水稻播种区的时间为环境气温升至18℃以上或者自插秧之日起的第二十天后开始投放;所述的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是:每亩稻田投放15-20g/只的蟾蜍幼苗1000-1100只,并且将稻田水深控制为6-15cm。
[0015]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F)中所述的混合饵料为蚯蚓、鱼浆以及配合饲料的混合物,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蚯蚓为20%,鱼浆为60%,配合饲料为20%,所述的蚯蚓为新鲜的青蚯蚓、冻的青蚯蚓或新鲜的水丝蚓;所述的控制投喂量是将投喂量按单尾黄鳝体重的3-6%计量投喂,所述的控制投喂频次是每2-3天投喂一次。
[0016]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G)中所述的控制施肥量是将所述秸秆畜粪菌肥的量控制为50kg/亩,所述的控制拔节肥的追施量是将拔节肥的追施量控制为25kg/亩。
[0017]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H)中所述的控制换水频次是将换水频次控制为5-7天/次;所述的控制每次换水的量是将每次换水的量控制为总水量的20%;所述的控制田面水位是将田面水位控制为10cm;所述的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是将生石灰的含量控制为每立方米水含有10-15g生石灰;所述的伺机增氧是指在闷热的夏天当观察到黄鳝身体竖直,鳝头伸出水面时对生态沟渠增氧;步骤I)中所述的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是将水层加深5cm;所述的控制泼洒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是将生石灰的量控制为20g/m3水;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EM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所述的控制微生物制剂的用量是将微生物制剂的用量控制为1-2g/m3水。
[0018]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黄鳝和蟾蜍具有喜吃昆虫的习性,因而十分有助于对水陆空防控病虫害,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杀虫剂;由于可利用畜禽粪污及稻草培养浮游生物而培肥水质以及秸秆发酵处理并且通过种植绿肥及养殖蚯蚓,因而得以免用化学肥料,有利于保护土壤;由于对田埂进行改善并且实施精准灌溉,因而有益于保障肥水不外流并且能有效地避免面源污染;由于免用化学肥料而可防止土壤板结,因而有便于良好地增强稻田的湿地功能,每亩稻田可在雨季增加蓄水量150吨以上,发挥旱季时的抗旱作用;由于鳝蟾活动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因而有助于减少诸如甲烷之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鳝蟾稻三者共生养殖,互为得益,鳝蟾产生的氮和磷等有机物可为水稻吸收并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水稻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可为黄鳝提供高质量的生长水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A)共生养殖单元田块选择与整理,首先选择灌溉方便例如靠近河道、保水性好、土质为中性略偏碱性粘壤土并且面积为5-7亩作为一个共生养殖单元田块,接着对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田埂进行整合而使田埂满足到宽度为2.8m以及高度为0.5m的程度,然后沿田埂内侧并且在距离田埂内侧1m处开挖底宽2m、面宽3m、深度为1m的并且总长度为550m的生态沟渠,进而在田埂上间隔堆置有助于培养并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再在十月上旬挖除所述生态沟渠底部的厚度超过5cm的冗余淤泥,而后于二月下旬在所述田埂上种植遮阳植物并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本步骤中所述的即所用的水源的水质为:pH值为6.9、溶解氧为
4mg/L以上、氨氮为0.1mg/L以下以及亚硝酸盐为0.1mg/L以下,前述的生态沟渠的方向为南北向,因为南北向的通效果优于东西向,所述的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种稻的面积为85%;
所述培养并繁殖蚯蚓的量控制为蚯蚓日被呑食的量占养殖的所有蟾蜍的总重量的5%,前述的遮阳植物为芋头和/或藤蔓类植物,藤蔓类植物为丝瓜、黄瓜和/或冬瓜等等;所述的对生态沟渠进行清塘消毒是:每亩生态沟渠使用35kg块状生石灰化浆后乘热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有效氯为28%的漂白粉25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或者对每亩生态沟渠使用含有效氯为65%的漂粉精8kg兑水后不留死角地全沟渠泼洒;所述独立的进排水沟渠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该进水口与排水口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的水平高度并且在进水口设置50目的用于防止即阻止敌害生物、小杂鱼和鱼卵进入所述生态沟渠的尼龙筛绢;
B)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沿步骤A)中所述的田埂朝向内的一侧即朝向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蟾蜍防逃逸设施,具体是:每相隔80cm设置一桩柱,在桩柱内侧以桩柱为载体设置塑料薄膜,用缝合方式将铁丝或绳子缝合于塑料薄膜上沿,再将铁丝或绳子与桩柱固定,塑料薄膜的下部埋入地下10cm,而上部高出地坪55cm,在塑料薄膜的下部的内外两侧用碎土铺平夯实,而后以桩柱为载体沿着田埂四周边缘部位设置高度为110cm的防逃逸网,所述的桩柱为木桩柱;
C)水稻播种,首先对步骤A)中所述的共生养殖单元田块追施有机肥,并且将水稻秸秆畜粪菌肥与绿肥作为基肥还田,接着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本步骤中所述追施有机肥的量为每亩一吨,所述有机肥为稻草秸秆经过粉碎后与畜粪如猪、和/或羊粪混合并经高温发酵的产物(即有机肥料);所述的对田块进行水稻播种的方式为机械撒播或机械插秧,机械撒播的用种量为4kg/亩,而机械插秧的株行距为20×30cm;
D)放苗前置准备,将步骤A)中所述的生态沟渠内的水位控制为40cm,先将网箱以间隔状态设置在生态沟渠内并且将网箱定位以及使网箱的上部高出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内的水稻播种区的水面40cm,再向网箱内投放水草,本步骤中所述的网箱是由目数为38目的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的,该网箱的长度为300cm、宽度为115cm以及高度为85cm并且在四周由竹竿支撑以及在四个角部形成弧形状,所述网箱的底部离所述生态沟渠的底部的泥土
25cm左右,相邻网箱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0cm;所述的在网箱内投入水草是:在网箱内每隔
150cm以圆形状态堆放直径为40cm以及间距为50cm,并且预先用用量为20g/m3的硫酸铜消毒了的120min的粉绿狐尾藻,并且在每堆粉绿狐尾藻的中央位置放养一棵由下端插入泥底而上端露出水面的直径为1cm的毛竹固定的水浮莲,在所述生态沟渠内的所述网箱外投放占生态沟渠水面面积的15%的浮于水面的空心菜,并且向所述生态沟渠中每亩投放100kg田螺;
E)苗种放养,在七月上旬至中旬,将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小整齐并且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鳝苗投放到步骤D)所述的网箱内,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同时在网箱内投放占鳝苗数量的3-6%的泥鳅;将蟾蜍苗种投放到步骤D)中所述的水稻播种区并且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所述控制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为:30g/尾的鳝种在一个网箱内的投放量为120尾,在投放前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食盐水对鳝种浸泡10min;将所述蟾蜍苗种投放到所述水稻播种区的时间为环境气温升至18℃以上或者自插秧之日起的第二十天后开始投放,所述的控制蟾蜍苗的投放密度是:每亩稻田投放15-20g/只的蟾蜍幼苗
1100只,并且将稻田水深控制为6cm;
F)投饵,向步骤E)中所述的网箱内对黄鳝投喂混合饵料并且控制投喂量以及控制投喂频次,由蟾蜍自食由步骤A)所述秸秆畜粪菌肥培养及繁殖出的蚯蚓,并在网箱埂边安装用于引诱昆虫而作为供黄鳝及蟾蜍夜间活动时的补充食物,本步骤中所述的混合饵料为蚯蚓、鱼浆以及配合饲料的混合物,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蚯蚓为20%,鱼浆为60%,配合饲料为20%,所述的蚯蚓为新鲜的青蚯蚓、冰冻的青蚯蚓或新鲜的水丝蚓;所述的控制投喂量是将投喂量按单尾黄鳝体重的3-6%计量投喂,所述的控制投喂频次是每2天投喂一次;
G)稻田追肥,在六月中旬向作为稻田的所述共生养殖田块施用分蘖肥,该分蘖肥为步骤A)所述的培养繁殖蚯蚓的秸秆畜粪菌肥并且控制施肥量,在七月中旬追施水稻拔节肥,该拔节肥与所述分蘖肥相同并且控制该拔节肥的追施量,本步骤中所述的控制施肥量是将所述秸秆畜粪菌肥的量控制为50kg/亩,所述的控制拔节肥的追施量是将拔节肥的追施量控制为25kg/亩;
H)水质及水位的调节,在水稻播种初期,灌溉新水以扶苗活棵,水稻分蘖后期水层加深
5cm以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并同时有助于黄鳝生长,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换水,并且控制换水频次、控制每次换水的量以及控制田面水位,每隔十二天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并且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伺机增氧,本步骤中所述的控制换水频次是将换水频次控制为5天/次,所述的控制每次换水的量是将每次换水的量控制为总水量的20%,所述的控制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含量是将生石灰的含量控制为每立方米水含有10g生石灰,所述的伺机增氧是指在闷热的夏天当观察到黄鳝身体竖直,鳝头伸出水面时对生态沟渠增氧;
I)病虫害防治,在六至九月期间,每月向步骤A)和D)中所述生态沟渠泼洒生石灰水并且控制泼洒的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在六至十月期间每月向生态沟渠泼洒微生物制剂并且控制泼洒微生物制剂的用量,利用深翻晒土、春耕除草和清洁田园以及浮萍覆盖的农业防治方式,防止水稻病虫害,并在水稻收割前十天排干稻田种植区域的水,使黄鳝、蟾蜍都集中到生态沟渠内,由收割机在十一月上旬收割水稻,本步骤中所述的控制泼洒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的量是将生石灰的量控制为20g/m3水,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EM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所述的控制微生物制剂的用量是将EM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用量控制为1g/m3水,EM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重量比为1∶1,在本步骤中,前述的EM菌制剂优选采用由中国上海地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并且在本申请提出以前在市场广为销售的牌号为SS-Ⅰ制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优选采用由中国山东潍坊奥丰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生产的并且同样在本申请提出以前在市场广为销售的奥丰牌芽孢杆菌制剂;
J)起捕,在八月下旬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品黄鳝捕出网箱销售,而尚未达到上市售规格的黄鳝继续留于网箱养殖,并且将体质健壮个体留守,作为黄鳝亲本而用于繁殖,对体大成熟蟾蜍进行提取蟾酥、蟾皮或蟾干,而需继续养殖的蟾蜍自行进入生态沟渠底部的淤泥层越冬。
[0020] 实施例2:仅将步骤A)中的一个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面积改为6亩,将田埂宽度及高度分别改为
3.2m及0.6m,将生态沟渠的总长度改为600m,将挖除生态沟渠底部的厚度超过5cm的冗余淤泥改为超过10cm的冗余淤泥,将所述pH由6.9改为7,将培养并繁殖蚯蚓的量控制为蚯蚓日被呑食的量占所养殖的所有蟾蜍的总重量的5%改为6%,将每亩生态沟渠使用35kg块状生石灰改为使用38kg块状生石灰,将所述漂白粉25kg兑水改为30kg兑水,将漂精的量改为12kg,将尼龙筛绢的目数改为70目;仅将步骤B)中的所述塑料薄膜改为上部高出地坪45cm,将桩柱改为竹桩柱;仅将步骤D)中的控制生态沟渠内的水位改为35cm,将前述网箱的上部高出的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内的水稻播种区的水面的程度改为60cm,将网箱改为由目数为35目的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将网箱的长度改为350cm,将网箱的宽度改为120cm,将网箱的高度改为95cm,将网箱的底部离所述生态沟渠的底部的泥土改为35cm,将网箱内的以圆形状态堆放的水草的直径改为50cm,将硫酸铜对粉绿狐尾藻的消毒时间改为180min,将毛竹的直径改为2cm,将浮于水面的空心草占生态沟渠的水面面积改为12%,将田螺在每亩生态沟渠中的投放量改为150kg;仅将步骤E)中的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改为50g/尾的鳝种在一个网箱内的投放量改为100尾,将食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改为4%并且将对鳝种浸泡的时间改为7min,将每亩稻田投放蟾蜍幼苗的量改为18g/只的蟾蜍幼苗的投放量为1050只,将稻田水深的控制改为15cm;仅将步骤F)中的投喂频次改为3天投喂一次;仅将步骤H)中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的天数改为十八天;将换水频次改为7天/次,将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量改为每立方米水中含有15g生石灰;仅将步骤I)中的EM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改为1.5g/m3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0021] 实施例3:仅将步骤A)中的一个共生养殖单元田块的面积改为7亩,将田埂宽度及高度分别改为
3m及0.4m,将生态沟渠的总长度改为650m,将挖除生态沟渠底部的厚度超过5cm的冗余淤泥改为超过8cm的冗余淤泥,将所述pH由6.9改为7.2,将培养并繁殖蚯蚓的量控制为蚯蚓日被呑食的量占所养殖的所有蟾蜍的总重量的5%改为5.5%,将每亩生态沟渠使用35kg块状生石灰改为使用40kg块状生石灰,将所述漂白粉25kg兑水改为20kg兑水,将漂精的量改为10kg,将尼龙筛绢的目数改为60目;仅将步骤B)中的所述塑料薄膜改为上部高出地坪50cm,将桩柱改为水泥桩柱;仅将步骤D)中的控制生态沟渠内的水位改为45cm,将前述网箱的上部高出的所述共生养殖单元田块内的水稻播种区的水面的程度改为50cm,将网箱改为由目数为
36目的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将网箱的长度改为400cm,将网箱的宽度改为125cm,将网箱的高度改为90cm,将网箱的底部离所述生态沟渠的底部的泥土改为30cm,将网箱内的以圆形状态堆放的水草的直径改为45cm,将硫酸铜对粉绿狐尾藻的消毒时间改为150min,将毛竹的直径改为1.5cm,将浮于水面的空心草占生态沟渠的水面面积改为8%,将田螺在每亩生态沟渠中的投放量改为200kg;仅将步骤E)中的鳝苗在网箱内的投放密度改为40g/尾的鳝种在一个网箱内的投放量改为110尾,将食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改为5%并且将对鳝种浸泡的时间改为5min,将每亩稻田投放蟾蜍幼苗的量改为20g/只的蟾蜍幼苗的投放量为1000只,将稻田水深的控制改为10cm;仅将步骤F)中的投喂频次改为3天投喂一次;仅将步骤H)中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的天数改为十五天;将换水频次改为6天/次,将生石灰水中的生石灰量改为每立方米水中含有12g生石灰;仅将步骤I)中的EM菌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改为2g/m3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