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环境胁迫 / 生物逆境 / 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调节皮肤免疫系统

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调节皮肤免疫系统

阅读:76发布:2020-10-30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调节皮肤免疫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是关于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 皮肤 免疫功能的。具体讲,就是应用益生 微 生物 制剂来调节皮肤在像紫外照射等逆境条件下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增强皮肤免疫活 力 ,减缓发生过敏反映的趋势。,下面是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调节皮肤免疫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应用益生乳酸菌或它的培养上清,制备一种平衡皮肤免疫功能的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载体是可摄入的载体,或是可通 过局部滴旋使用的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乳酸菌是从乳酸菌类群,尤 其是乳杆菌属和/或双歧杆菌属中选择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乳酸菌 是CNCM I-1225或CNCM I-2116。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压条件 导致的炎症和/或照射效应得到了抑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条件是一种物理的,化学的 或生物的压力条件。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物理压 力条件是和紫外照射相关的。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载体是 从奶,酸奶酪,凝乳,干酪,发酵牛奶,牛奶来源的发酵产物,淇淋,谷 物来源的发酵产物,奶粉,婴儿配方,药片,菌悬液,固体口服补品,液体 口服补品,固体管饲或液体管饲,宠物食品或洗液,洗发,护肤霜和/或 药膏中选取的。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载体中 益生菌的含量为105~1012cfu/g。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皮肤免疫 功能得到平衡的个体是指人或宠物,尤其是老年人和老年宠物。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微生态制剂来平衡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具体讲,是用益生微 生物改善皮肤在逆境下的免疫功能,特别是使皮肤免疫活性正常化,减少发生 超激性反应的可能。

背景技术

持续减少的臭层及相应而来的地球表面紫外辐射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可 能影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虽然紫外照射对人类合成维生素D必不可少,但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阳光过度照射,尤其是紫外辐射过度,会对皮肤造成极 大麻烦,包括诱发一些皮肤癌和加速皮肤老化(光老化)。
现今认为,造成皮肤癌的主要因素是紫外辐射对皮肤再生细胞DNA的变异 性损伤,另外一个原因是源于紫外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损害。健康状态下,癌细 胞会被功能正常的皮肤免疫系统销毁。而在紫外照射下皮肤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不能再发挥其正常监督功能。这样,早期癌细胞未被销毁,这最终会导致恶性 细胞逃脱免疫监控而发展成为肿瘤
此外,已有证据表明,紫外照射会对生物体多种免疫反应产生负面影响, 包括直接受照的皮肤和因系统性影响而连带的远离照射的部位。将小鼠以UV-B 照射发现可以对紫外照射诱发的皮肤癌的排斥产生干扰,并且在未照射部位诱 发延迟型和接触型超敏反应。这些由紫外辐射而来的免疫抑制被认为与抗原特 异性T-淋巴细胞抑制子的诱生相关。这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负责对 抗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因而延迟型超敏反应特别重要。
如今的实验表明,在紫外照射的质形成细胞中,一些可溶物可能介导了 对延迟型和接触型超敏反应的系统抑制。通过体内作用光谱对小鼠接触性超敏 反应的系统抑制研究认为,角质层中出现的组胺脱产物尿刊酸是这类紫外诱 导的免疫抑制的光受体之一。
除抑制皮肤免疫系统外,还发现紫外辐射也能诱导皮肤炎症反应和刺激效 应,这最终会导致皮肤起斑、肿、鳞化(超角质化)等。这些炎症、刺激反 应是由刺激本身而来的,与前面提到的免疫抑制是独立无关事件。
为减轻紫外辐射对皮肤的毒性效应,有人尝试用防晒霜或其他药物。
出处为J.Invest.Dermatol.,97(1991),624-628的论文报道,作为紫外吸收物的 防晒霜在预防紫外辐射诱发的起斑、肿胀方面是有效的,但却不能防止免疫抑 制。这一发现被另外的一些研究证实,这些研究也表明防晒霜类物质可以防止 炎症和刺激反应但不能完全阻止紫外辐射产生的免疫抑制效应。
另外,那些平常被用来治疗皮肤刺激和炎症反应的药物如皮质甾类、乙酰 水杨酸、吲哚美辛等对紫外照射成伤后的皮肤免疫抑制效应是无效的。 Bergstresser等(Bergstresser et al,Immunology 46(1989),219-245)认为皮质甾类 通常可以减缓皮肤免疫反应。虽然Reeve等(Reeve et al.,Cancer Letters 95(1995), 213-319)研究表明吲哚美辛能抑制光诱发的癌症,但它似乎在肿瘤发生的初始和 增长阶段都有效,因而其功用被认为是通常的抗癌作用而非改善皮肤的免疫系 统。这些药物看来存在着一种可以抑制炎症和刺激反应但不能保护皮肤免疫系 统的作用模式。
另一方面,一些在保护紫外照射诱发的皮肤免疫抑制作用有效的药物却无 益于炎症和刺激反应。在专利US-P-5,302,389中,提出了用脂质体包裹的DNA 修复酶来预防和治疗紫外诱发的免疫抑制的方法。然而,这一制剂却对皮肤的 炎症反应和刺激反应无甚效果。
所以,业界需要一种对紫外逆境诱发的皮肤的过激性反应和免疫系统抑制 效应均有疗效的制剂。
已有许多研究论文描述了一些微生物对个体健康具有益影响。R.Fuller (R.Fuller,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66(1989),365-378)把这些菌称为“益生 菌”,具体指那些有助于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菌是不致病、无毒的微生物,存在于胃到小肠的消化道中。随着宿主 的不断摄入,益生菌最终会在胃肠道壁繁衍并达到一定数量,进而与其他潜在 致病的菌竞争营养和黏附位置,从而减少致病菌数量和预防感染。
到现在已有许多不同的益生微生物被发现。并且发现他们都是通过产生毒 素、代谢副产物、短链脂肪酸等在肠道中起作用。
也有证据表明胃肠道微生物能影响宿主黏膜的免役性能。Schiffrin等 (Schiffrin et al,Am.J.Clin.Nutr.66(1997),520)认为肠道上皮细胞、血白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免疫系统的附属细胞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上述免疫性 能有关联。因此,益生微生物被认为在多个层面上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包括 细胞因子产生、单核细胞增殖、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作用、对致病细菌和原 虫的免疫等。
既然益生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发生在宿主黏膜表面或内部,或其邻近组 织,它们功用也就被认为主要作用于这些部位。对此,文献已提供了充分的证 据表明益生微生物的摄入会对宿主胃肠道系统发生作用。专利WO 00/41707揭 示乳酸杆菌salivarius株在预防或治疗肠炎疾病、肠道易激综合症等胃肠道炎症 方面十分有用。专利WO 00/35465调查了口腔乳酸杆菌或其他益生菌群种属构 成,还调查了组成、维持健康泌尿系统的菌群构成。
在本发明有关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吃惊地发现益生菌也能对宿主体内距其 繁衍部位较远的部位发生作用。具体讲,我们发现益生微生物能对宿主皮肤免 疫系统发生作用。进而我们发现摄入益生微生物可以对宿主皮肤因暴露于物理、 化学或生物逆境下产生的免疫抑制进行平衡调节,也可以减缓宿主在这些情况 下发生炎症或刺激反应的趋势。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这种广泛的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益生微生物或其培养 上清液制备调节平衡皮肤免疫功能的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任务中,“平衡皮肤免疫功能”应理解为使皮肤在导致免疫抑制的逆 境下维持免疫功能正常化。也就是说,即便是暴露于那些逆境条件下,也能使 皮肤保持正常情况一样的免疫状态。“逆境”应理解为物理逆境如对皮肤的紫外 照射,化学逆境如皮肤粘上化学药品或致敏物,生物逆境如被致病菌、病毒、 真菌等粘附或感染。在这些逆境条件下,一方面皮肤免疫系统被抑制,比如被 紫外辐射后;另一方面皮肤被过度刺激,如接触刺激物或致敏原时。在本专利 里,“培养物上清液”应理解为益生微生物培养物上清的浓缩态或从中分离的活 性代谢产物。
我们发现,让个体使用可以在其肠道内繁衍的益生微生物或使用其培养物 上清,其紫外照射等逆境条件下的免疫抑制现象就不明显或被逐渐减缓,而其 炎症或刺激反应也只有轻微发生或根本就不发生。
附图说明
在如下图表中,
图1通过各种模型小鼠朵肿大程度显示接触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炎症反应。
图2显示对多种模型鼠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抗体攻击结果
图3显示各受试模型小鼠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
图4显示各受试模型小鼠表皮的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
图5通过耳朵肿大程度反映的接触型超敏反应来显示益生微生物对紫外辐 射诱发的免疫抑制的疗效。
图6通过超敏反应抑制百分率显示益生微生物对紫外辐射诱发的免疫抑制 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次揭示宿主肠道菌群也能对距离其寄生部位较远的皮肤有有益的 保护功能。进一步讲,本发明揭示益生微生物可以控制皮肤的两个明显分歧的 过程,即在免疫抑制情况下上调免疫功能,但同时下调炎症、过敏等过激反应 如湿疹、特异性皮炎。对免疫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尤其如此。
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微生态制剂包括的益生微生物选自乳酸菌群,具 体讲有乳酸杆菌属和(或)双歧杆菌属,尤其是乳酸杆菌属中的johnsonii株, reuteri株,rhamnosus株,paracasei株,casei株,双歧杆菌属中的bifidum 株,breve株,animalis株,infants株,dolescentis株,pseudocatenulatum 株。由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需氧量不同,它们在肠道寄生位置也会不同,因 此一个良好的混合配比可以有更广泛的覆盖面积。
根据最优配比,我们用的菌株是根据布达佩斯特条例存放于巴斯德研究所 的保存编号为CNCM I-1225的乳酸杆菌属johnsonii株(Lactobacillus johnsonii,Lal)和保存编号为CNCM I-2116的乳酸杆菌属paracasei株 (Lactobacillus paracasei,ST11)。
制剂形式可以是任何食品或药品,内服或外用化妆品。这些制剂中可以含 益生微生物本身或者培养物上清。举例来讲,食品和药品制剂可以是如下形式: 奶,乳酸,果冻,乳酪,发酵乳,牛奶类发酵制品,淇淋,谷物类发酵制 品,奶粉,婴儿食品,宠物食品,片剂药,菌悬液,干、湿零食,干、湿鼻饲 物。化妆品制剂可以是洗涤剂,香波,乳膏如润肤霜、早霜、晚霜、抗老霜, 软膏。这些制剂中,微生物可以是活体、半失活或全失活状态如冻干粉等。培 养物上清或其浓缩态也可以添加于化妆品中。
需要指出的是,以微生物形式制备的微生态制剂的平衡调节活性是剂量依 赖性的。所以制剂可以包含活或失活菌体个数为105到1012每克。培养物上清可 以直接添加,也可以经过一至多步的纯化再加以便浓缩、分离活性组分或代谢 物。众所周知,分离纯化及其测活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虽然本发明适用于所有动物,包括人,哺乳动物尤其是其中的宠物,但益 生微生物微生态制剂还是优先适用于免疫能降低的老年个体。
在本发明的深度研究过程中,所用模型动物是符合微生物相关条例 (microflora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MAC)和无菌动物条例(germfree animal characteristics,GAC)的无菌动物。符合这些条例很重要,尤其对于由 皮肤表现的过敏性和炎症疾病。
下面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1 平衡超敏反应
本实验评估了某一化学压力条件下,益生菌(死的或活的)对皮肤免疫系统的 作用。在这方面,动物用某化学物质(二硝基氯苯)致敏,从而比较无菌动物致敏 后的效应与肠道中只含益生菌的动物致敏后的效应。DNCB(二硝基氯苯)引发的 超敏反应的水平用几个参数来评估(见下文)。
无菌雄性实验鼠C3H(LPS+)由Orléans研究中心(CNRS Orléans,France) 提供,分成4组,每组8只。按照肠道微生物的不同状态,分别设定为“C” ( Conventional,肠道寄生普通微生物的一组),“LV”( Li Ving,肠道仅寄生活 乳酸菌的一组),“LD”( Lactobacillus  Dead,喂食已灭活的乳酸菌的一组),“A” (Axenic,无菌鼠);各组均在分开独立的笼子里饲养,C组在自然状态上饲养。
供给实验鼠的益生菌是乳酸菌ST11(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索取号CNCM I -2116),喂饲量为活菌108cfu/ml(cfu=克隆形成单位),或用照射致死或灭活 的浓度为2.1g/25ml的菌与水混合液强迫喂食,或按3.3g/L配在饮用水中(如 下)。
为得到肠道仅寄生活乳酸菌的实验鼠,将无菌鼠在第7天,第8天以108cfu/ ml的溶液0.5ml强迫喂食两次(LV组)。为得到肠道含有已照射灭活的乳酸菌 的实验鼠,无菌鼠从第36天到第38天,第41天到第45天,第48天到第49 天,以及从51天开始每天以含2.1g/25ml灭活微生物的溶液0.2ml强迫喂食。 从第55天开始,上述溶液换成在饮用水中加入3.3g/L灭活微生物,直到实验 结束(LD组)。为得到肠道寄生普通微生物的实验鼠,无菌鼠运到3天后转到 普通动物笼中,用普通饲料喂养,发展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A,LV,LD各组 中的所有实验鼠均测定排泄物中微生物组成,已确定特殊的肠道微生物状态是 否得到维持。
不同组中动物均在第45,第50天在侧腹位置注射50μl 1%二硝基氯苯 (DNCB)致敏。最后一次致敏5天后,所有组中的动物再连续3天(第55,第 56和第57天),右耳注射25μ1%二硝基氯苯,左耳注射25μl载体(橄榄油)。
在第58天,测定了由上述条件DNCB处理导致的过敏反应的水平。在第 58天,分别测量了每只实验鼠左耳和右耳的厚度,并计算了同一只鼠左右耳的 厚度差。结果如图一所示,并总结在表I中,如下:
            表I  组名  两耳厚度差10-2mm±s/√n  A  22.9±2.2  LD  19.0±3.6  LV  17.0±3.3  C  12.1±2.8
由上可见,显然由测定的两耳厚度差反映的超敏性程度以如下顺序递增: C<LV<LD<A。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与无菌鼠相比,普通肠道微生物倾向于调 节炎症反应。此外,似乎单独加入益生菌ST11导致DNCB注射引起的炎症反应 减弱,喂给乳酸菌的实验鼠耳朵水肿有消减的趋势。这一发现令人惊奇,因为 肠道微生物通常由不同种菌组成,每种菌分担不同任务。
进一步地,为得到该压力条件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生化数据,制备了右耳结 晶分泌物,检测ICAM-1和TGF-β的量。ICAM-1是炎症前分子标记,TGF-β 是炎症后分子标记。因此,预计压力条件诱导将导致ICAM-1水平升高,TGF-β 水平下降。
在实验中使用了稀释度为1/25兔抗鼠ICAM-1抗体(clone KAT-1,Caltag Laboratories,CA,USA),稀释度为1/700的兔抗大鼠-FITC(Dako,Ca,USA)。 为测定TGF-β量,使用稀释度为1/20的兔抗人/鼠TGF-β(V)抗体(Santa Cruz Biotechnology,Ca,USA),以及稀释度为1/1000的猪抗兔-FITC(Dako,Ca, USA)。
如图2所示,无菌鼠可检测到高水平的炎症细胞因子ICAM-1,可观察到喂 给活益生菌的实验鼠ICAM-1量降低,与带有普通微生物的实验鼠相当。喂给 灭活的益生菌的动物也有ICAM-1水平降低。这一发现可以用如下顺序表示: C=LV>LD>A。
根据对炎症分子标记量的测定,发现肠道仅寄生益生菌的实验鼠与寄生正 常菌群的实验鼠有一样低的ICAM-1水平。
此外,与之对比,图3显示了炎症后分子标记TGF-β的量在无菌鼠中比在 寄生正常菌群的实验鼠降低了。肠道寄生菌的实验鼠与无菌鼠比,明显有TGF-β 水平升高。这一分子标记的顺序是这样的:C>LV>LD>A。
另外,从鼠背部剪取皮肤样品,按照文献Peguet et al.,Br.J.Dermatol.133 (1995),661方法,取下的皮肤样品移入抽提缓冲液(10mM Tris HCl,pH7.4;2mM MgCl;150mM NaCl;1% Triton X100;2mM PMSF)冰浴,超声处理。也收集实 验鼠血清样品。血清样品和皮肤抽提物均测定了IL-10水平。
该实验使用了Biosource International,CA,USA公司的ultrasensitive ELISA test Cytoscreen试剂盒。IL-10的量按照标准曲线(0.625~080pg/ml)计算。
抽提物的实验结果反映了总胞质物质中的总蛋白(Lowry法测得)中含有 IL-10的量。结果显示为pg IL-10,在图4和表II中可见。
        表II  组名  IL-10pg/mg  A  6.3+2.2  LD  6.8+1.7  LV  11.1+1.8  C  21.2+3.2
似乎很明显,寄生正常菌群的实验鼠IL-10水平最高,肠道寄生益生菌的实 验鼠比无菌鼠要高。顺序如下:C>LV>LD>A。
根据实验中的发现,明显看出测定不同参数(TGF-β,ICAM-1,IL-10)的 结果确证了两耳厚度差的结果,也就是,喂给乳酸菌能调节炎症反应。 例2
本实验中,紫外线诱发的,显然是超敏反应降低引起的皮肤免疫系统抑制, 被用于检测益生菌恢复免疫系统应答压力条件的能力这一潜力,尤其是在正常 状态下接触到过敏原时。
设立了3组实验动物。第1组动物给与已知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化合物 二硝基氟苯(DNFB),并测定了皮肤免疫系统的反应。第2组动物在化合物处 理前用紫外线照射,测定了这种条件组合下免疫系统的反应。第3组动物给与 活益生菌或灭活的益生菌,或其培养上清,再接受紫外照射。评估了这组中益 生菌恢复免疫反应的效应。
该实验使用了出生8周到10周的雌性Skhl/hr实验鼠(来自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法国)。给与不同实验组的益生菌如表III所示:
               表III 产品1 培养基 产品2 活的Lal(得自巴斯德研究所,CNCM I-1225) 产品3 灭活的Lal 产品4 Lal上清 产品5 活的ST11(得自巴斯德研究所,CNCM I-2116) 产品6 灭活的ST11 产品7 ST11培养上清
提供的益生菌样品为109cfu/ml的1.5ml冷冻分装。无菌培养基(产品1) 作为对照使用。
实验鼠分为32组,每组10只鼠。各组实验鼠从紫外照射(第0天)前10 天开始喂给相应产品,直到紫外照射后的第12天,这天使用DNFB刺激。所以, 实验动物喂食产物的时间共23天。产品1~7(如上所示)分别强制喂食给第5~ 第32组,喂食剂量为每只动物100μl,相当于每只动物每天108cfu。表IV列出 了各种产品及喂给各产品的相应实验鼠组。
              表IV 产品1(培养基) 第5~8组 产品2(活的Lal) 第9~12组 产品3(灭活的Lal) 第13~16组 产品4(Lal上清) 第17~20组 产品5(活的ST11) 第21~24组 产品6(灭活的ST11) 第25~28组 产品7(ST11培养上清) 第29~32组
在第0天,小鼠用异荧烷/氧轻度麻醉后,再用1000W氙灯(Oriel)模拟 太阳照射,氙灯带有一个分色镜(Oriel,Statford,USA),其中装有一个WG320 /1mm厚的滤光器和一个UG11/1mm厚的滤光器(Schott)。这一过滤后的光 源模拟了太阳紫外光谱(290~400nm),去除了所有可见光和红外线。用辐射计 ARCC 1600(Osram)测定了照射剂量为UVB1.95mW/cm2,UVA9.35mW/cm2。 实验用的光谱用SPF COLIPA确证。
在第0天,第3,4,7,8,9,11,12,15,16,19,20,23,24,27,28, 31,32组实验鼠除了耳朵得到保护外,均接受了照射。一次接受剂量为2.5MED。
第5和第6天,分别在小鼠腹部注射50μl丙(第1,3,5,7,9,11, 13,15,17,19,21,23,25,27,29,31)或DNFB(0.3%的丙酮溶液,第2, 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诱发超敏反应。
第12天,在所有小鼠右耳注射0.2%的DNFB丙酮溶液5μl。小鼠均在测试 开始(第0天)和结束时(第13天)称重。
对炎症反应的评估在紫外照射24小时后,也就是第1天进行。评测2个参 数,一个是统计小鼠背部的红斑和水肿个数,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另一个参数 是测定照射组和非照射组背部皮肤厚度的增加程度,计算各自的平均值。
左耳和右耳皮肤厚度的测定在第13天进行。计算了同一只动物左右耳皮肤 厚度差,以及每个组的平均值。其结果显示在表V,图5和图6中。
                                    表V
                       测定耳朵厚度差反映的超敏反应程度     照射     MED    处理方法   炎症诱发     两耳厚度差     10-2mm±s/√n   照射造成的HSC   抑制百分比%   1     0    -   丙酮     1.1±0.2   2     0    -   0.3% DNFB     19.3±0.4   3     2.5    -   丙酮     1.0±0.2   4     2.5    -   0.3% DNFB     7.5±0.2     61.1   5     0    培养基   丙酮     1.0±0.1   6     0    培养基   0.3% DNFB     19.0±0.2     0   7     2.5    培养基   丙酮     1.0±0.2   8     2.5    培养基   0.3% DNFB     7.4±0.1     61.6   9     0    活的Lal   丙酮     1.1±0.3   10     0    活的Lal   0.3% DNFB     18.9±0.2     0   11     2.5    活的Lal   丙酮     1.3±0.2   12     2.5    活的Lal   0.3% DNFB     15.4±0.2     20.2   13     0    死的Lal   丙酮     1.3±0.2   14     0    死的Lal   0.3% DNFB     19.4±0.3     0   15     2.5    死的Lal   丙酮     1.4±0.1   16     2.5    死的Lal   0.3% DNFB     9.6±0.3     50.3   17     0    Lal培养上清   丙酮     1.1±0.2   18     0    Lal培养上清   0.3% DNFB     19.5±0.4     0   19     2.5   Lal培养上清   丙酮     1.1±0.3   20     2.5   Lal培养上清   0.3% DNFB     7.4±0.1     61.7   21     0   活的ST11   丙酮     0.6±0.2   22     0   活的ST11   0.3% DNFB     18.8±0.2     0   23     2.5   活的ST11   丙酮     1.1±0.2   24     2.5   活的ST11   0.3% DNFB     13.2±0.3     31.6   25     0   死的ST11   丙酮     1.4±0.2   26     0   死的ST11   0.3% DNFB     19.4±0.4     0   27     2.5   死的ST11   丙酮     1.1±0.3   28     2.5   死的ST11   0.3% DNFB     10.6±0.3     45.1   29     0   ST11培养上清   丙酮     1.0±0.2   30     0   ST11培养上清   0.3% DNFB     19.3±0.4     0   31     2.5   ST11培养上清   丙酮     1.2±0.2   32     2.5   ST11培养上清   0.3% DNFB     11.0±0.2     43
正如所预料的,没有接受益生菌处理的实验鼠,对照实验鼠,和仅接受培 养基的实验鼠暴露于紫外照射,均能抑制DNFB诱发的超敏反应。接受益生菌 或它的培养上清处理的实验鼠明显有免疫系统的恢复,表现出了针对DNFB的 超敏反应。这些发现清楚表明,益生菌以及其培养上清中的代谢产物显然能紫 外照射抑制后的免疫系统,从而恢复免疫反应。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