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幼苗 /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1041发布:2020-06-07

专利汇可以提供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填补 现有技术 的空白,本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和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 铁 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 支撑 架,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 连杆 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支撑架可将折叠架撑起,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在退潮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情况。本发明可巧妙利用潮 水 清洗放养贝类,广泛适合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下面是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箱形框架,箱形框架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箱形框架内设有箱形网兜,箱形网兜设有可开闭的封口,所述箱形网兜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箱形框架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
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
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冲击下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边框底座四分别开有通孔,并配有四个固定钎,固定钎包括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钎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该倒U型固定插包括半圆环和连接在半圆环两端的插杆,所述半圆环可跨过所述连杆,使用时,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选取M×N个权利要求3所述网箱,分别编号,将其箱形网兜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的托板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杂物后,再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个体大小,和网箱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实验网箱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分成不同密度的M个组,每组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在第一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个幼苗、
在第二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在第三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
在第M-1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在第M组的每个网箱内均投放A个幼苗,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个体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和放养幼苗数量;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杂物后,分别放入各个网箱内,使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与滩涂上地面齐平,并按照实验幼苗的放养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网箱内的泥土上,然后将各个网箱的箱形网兜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随潮水移动,在网箱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钎,并将网箱固定在钢钎上;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权利要求4所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使其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中段卡入对应网箱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上的短杆落在地面上,然后用锹把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下压铁锹,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上升,将网箱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支撑架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卡入相应卡口,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和倒U型固定插,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的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将倒U型固定插的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及连杆,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将网箱的箱形框架分别与连杆和下连杆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内就只有幼苗了,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的封口,将每个网箱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杂物后,在各个网箱内铺设泥土层,使泥土层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齐平,再将各个网箱的幼苗分放到原来的网箱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按照前段方法,进行测量、称量、计数并记录各网箱中的幼苗个数量、幼苗壳长和重量,然后重新埋置各个网箱,并将各个网箱中的幼苗重新放置在原来的网箱中,继续进行实验,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也可周而复始,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个网箱中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数量、个体壳长和平均重量,计算各组网箱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养殖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说明书全文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
[0003] 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通常直接利用滩涂进行养殖的,以贝类(如文蛤、毛蚶、贻贝、扇贝、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为主。为了让有限滩涂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渔民需要在滩涂投放贝类苗种,受各地滩涂水文、地质、气候影响,各地不同滩涂适合的最佳贝类苗种投放密度不同,贝类苗种投放多了,苗种个体长不大,售价低,贝类苗种投放少了,不能充分利用滩涂自然资源。如何确定在某段海滩上人工投放适宜规格(个体大小)和适宜密度的贝类(如文蛤、毛蚶等)苗种,往往需要在滩涂上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方法是在相应滩涂设置一定数量的网箱,每个网箱按照不同规格和不同密度,投放贝类苗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看哪种投放规格和密度的贝类成活率高、收益大,就将该投放规格和密度作该滩涂的该种贝类的适宜放养模式,用于指导该段海滩上人工养殖某种贝类苗种的投放。这期间,为了详细掌握各个网箱内贝类的生长状态,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需要对网箱内的贝类进行计数、统计、称重。但是这些贝类都与滩涂淤泥混在一起,统计、称重前,需要先洗去网箱内的淤泥。涨潮时,这些网箱沉在水中,难以准确找到。现有技术大都是在退潮时,将这些网箱人工搬到海水边清洗,工作人员须身穿防水皮裤,在泥泞的海滩上搬动网箱,工作强度大。
[0004] 现有技术缺乏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和技术。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网框,网框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网框四周及上下均设有封网,封网上设有可开闭的封口,且封网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0007] 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
[0008] 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
[0009]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
[0010] 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
[0011]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网框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网框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如此设计,需要清洗、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状态时,只需要在退潮,在各个网箱周围放置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插管和铁锹,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测量,查看放养贝类的生长情况。
[0012] 作为优化,所述三边框底座四分别开有通孔,并配有四个固定钎,固定钎包括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钎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如此设计,便于固定三边框,防止在整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在海浪的冲击下,移动或倾倒。
[0013] 作为优化,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该倒U型固定插包括半圆环和连接在半圆环两端的插杆,所述半圆环可跨过所述连杆,使用时,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如此设计,可以防止短杆在海浪的冲击下从卡口中脱出。
[0014] 作为优化,所述侧边框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如此设计,用铁锹撬动插管及折叠架时,支撑架下的短杆,可沿导向斜坡面上移,最终滑入相邻侧边框的卡口中,方便固定。
[0015] 前述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6]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等,选取M×N个权利要求3所述网箱,分别编号,将其封网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的托板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等杂物后,再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0017]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和网箱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实验网箱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分成不同投放密度的M个组,每组设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0018] 在第一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个幼苗、
[0019] 在第二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0020] 在第三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0021] ………
[0022] 在第M-1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0023] 在第M组的各网箱内均投放A个幼苗。
[0024] 记录各个网箱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壳长、重量和数量;
[0025]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分别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并按照实验设计的幼苗的放养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随潮水移动,在网箱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钎,并将网箱固定在钢钎上;
[0026]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使其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中段卡入对应网箱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上的短杆落在地面上,然后用锹把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下压铁锹,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上升,将网箱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支撑架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卡入相应卡口,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和倒U型固定插,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的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将倒U型固定插的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及连杆,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将网箱的网框分别与连杆和下连杆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0027]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0028]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内就只有幼苗了,
[0029]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的封口,将每个网箱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个体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其泥土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各个网箱的幼苗重新放到该网箱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0030] 按照前段方法,计数、称量、测量并记录每个网箱中的幼苗个数、幼苗壳长和重量,然后重新埋置网箱,并将各个网箱中的幼苗重新放置在原来的网箱中,继续进行实验,[0031] 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也可周而复始,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组网箱中的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成活数量、个体平均壳长和平均重量,分别计算各组网箱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0032] 如此设计,在滩涂贝类生态实验中,需要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状态时,可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提出滩涂淤泥,然后再将网箱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潮水自动清洗放养网箱中的淤泥了。这种清洗方式,省、方便,且力度适中不易损伤贝苗。
[0033] 本发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可巧妙利用潮水清洗放养贝类,适用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附图说明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0035] 图1是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图1所示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的网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利用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拔出的开始状态示意图;
[0039] 图5是利用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拔出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0040] 图6是将网箱固定在展开状态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的示意图;
[0041] 图7是利用固定钎固定三边框底座的示意图
[0042] 图8是利用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进行文蛤生态实验的所得单个网箱平均产量趋势图。
[0043] 图中:1为网箱、11为网框、12为托板、13为封网、2为三边框底座、21为侧边框、22为中边框、23为槽口、24为缺口、25为卡口、26为通孔、27为固定钎、271为把手、272为钎杆、28为导向斜坡面、3为折叠架、31为折叠臂、32为上连杆、33为下连杆、34为插管、35为加强筋、4为支撑架、41为弯头支撑臂、42为连杆、43为短杆、5为铁锹、51为锹头、52为锹把、6为系绳、7为倒U型固定插、71为半圆环、72为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实施方式一:如图1-5所示,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1,每个网箱1包括网框11,网框11底部设有托板12,该托板12上密布筛孔,网框11四周及上下均设有封网13,封网13上设有可开闭的封口(图中未示出),且封网13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5,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2、折叠架3和支撑架4,其中三边框底座2包括两个侧边框21和中边框22,两个侧边框21分别连接在中边框
22两侧,两个侧边框21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23,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0045] 折叠架3包括两条折叠臂31,两条折叠臂31之间通过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相连,所述网箱1的网框11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32上。
[0046] 所述下连杆33中段固连有一插管34,该插管34与折叠臂31之间设有加强筋35,两条折叠臂31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21的根部槽口23内,所述铁锹5包括锹头51和固定在锹头51上的锹把52,且锹把52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34。
[0047] 所述支撑架4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41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41的连杆42,上述弯头支撑臂41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43,弯头支撑臂41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31外端,弯头支撑臂41可与所述折叠臂31并拢在一起,折叠臂31可收入相应侧边框21的槽口内。
[0048] 两个侧边框21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24,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42、下连杆33和加强筋35,两个侧边框21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25,所述短杆43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25内,借以将上连杆32固定在不同高度。
[0049] 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6,一条系绳6连接网框11和连杆42,另一系绳6连接网框11和下连杆33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
[0050] 如图6所示,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7,该倒U型固定插7包括半圆环71和连接在半圆环71两端的插杆72,所述半圆环71可跨过所述连杆42,使用时,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
[0051] 如图7所示,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分别开有通孔26,并配有四个固定钎27,固定钎27包括把手271和固定在把手271上的钎杆272,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所述侧边框21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28。
[0052] 前述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53] 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定并记录幼苗的平均体长和体重,选取M×N个权利要求3所述网箱1,分别编号,将其封网13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5,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1的托板12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回填铺设在各个网箱1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0054] 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和网箱1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网箱1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1分成放养不同密度幼苗的M个组,每组设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
[0055] 在第一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个幼苗、
[0056] 在第二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
[0057] 在第三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0058] ………
[0059] 在第M-1组各网箱1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0060] 在第M组的各网箱1内均投放A个幼苗。
[0061]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数量、壳长及重量等;
[0062]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分别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1内,并按照实验幼苗的放养规格与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各个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1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1随潮水移动,在网箱1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钢钎,并将网箱1固定在钢钎上(图略);
[0063] 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1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3,使其折叠架3上的上连杆32中段卡入对应网箱1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4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4上的短杆43落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
[0064] 然后用锹把5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34,下压铁锹5,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32上升,将网箱1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5,支撑架3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43卡入相应卡口25,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27和倒U型固定插7,将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的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如图7所示。将倒U型固定插7的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2及连杆42。
[0065] 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6,将网箱1的网框11分别与连杆42和下连杆33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0066]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0067]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5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1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1内就只有幼苗了。
[0068]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每个网箱1的封口,将各个网箱1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个体壳长、称量个体重量,并分别做好记录,然后挖N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重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1内,使其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网箱1的幼苗分别放回到原来的网箱1内,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1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0069] 按照前段方法,进行计数、测量、称量并记录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数量、幼苗壳长和重量,然后重新埋置各个网箱1,并将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重新放置在原来的网箱内,继续进行实验。
[0070] ⑥.回到第④步,根据贝类生态实验拟安排的时间长度,确定贝类的检查次数,也可周而复始,直至幼苗长成滩涂贝类成体后,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个网箱1中的滩涂贝类幼苗的个体数量、个体平均壳长和平均重量,分别计算各组网箱1的滩涂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平均规格、养殖产量、增重率和增长率,从而确定滩涂贝类幼苗的适宜投放密度,为滩涂贝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支撑。
[0071] 利用前述海滩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进行文蛤生态实验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72] ①.选取壳长12±1.86毫米的文蛤作为实验文蛤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选取6×3个前述网箱1,分别编号,将其封网13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5,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6×3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1的托板12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在各个网箱1内回填铺设泥土层,使其泥土层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
[0073] ②.每个网箱1的托板面积为4×4=16dm2根据预先设计每个网箱1放养的幼苗数量上限和下限分别为48粒和8粒,将实验网箱1分成不同放养密度的6个组,放养幼苗数量分别为8、16、24、32、40、48粒,每组设3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
[0074] 在第一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粒幼苗、
[0075] 在第二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48-8)÷5](四舍五入)=16粒幼苗、
[0076] 在第三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8+2×(48-8)÷5](四舍五入)=24粒幼苗、[0077] ………
[0078] 在第六组3个网箱1内均投放48粒幼苗。
[0079] 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平均壳长、平均重量和放养幼苗数量;
[0080] 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分别放回填到各个网箱1内,各个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与滩涂上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实验幼苗按照设定的放养密度依次投放到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1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1随潮水移动,在各个网箱1旁的滩涂泥土上分别打入钢钎,并将网箱1固定在钢钎上(图略);
[0081] ④.每隔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18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18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1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3,使其折叠架3上的上连杆32中段卡入对应网箱1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4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4上的短杆43落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
[0082] 然后用锹把5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34,下压铁锹5,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32上升,将网箱1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5,支撑架3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43卡入相应卡口25,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27和倒U型固定插7,将四个固定钎27的钎杆272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2四角的四个通孔26,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2下方的泥土中,如图7所示。将倒U型固定插7的两个插杆72分别从连杆42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借以固定三边框底座2及连杆42。
[0083] 并用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两条系绳6,将网箱1的网框11分别与连杆42和下连杆33系在一起,借以防止网箱1在潮水冲击下,过分摆动;
[0084] 按照上述方法,将各个网箱分别从泥土中拔出,并分别固定在撑起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上,
[0085] 待潮水开始上涨之前,工作人员推带铁锹5撤离,由潮水对各个网箱的泥土进行自然浸泡、冲洗,退潮时,潮水再次对各个网箱1进行冲洗,等到潮水再次退去,露出滩涂地面时,各个网箱1内就只有幼苗了。
[0086] ⑤.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打开各个网箱1的封口,将各个网箱1内的幼苗进行计数、测量壳长、称量重量,并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数目、幼苗重量和幼苗平均壳长,然后分别挖18个方坑,将各个网箱一一对应地放置在方坑中,用部分挖出的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的泥土,在各个网箱1内铺设泥土层,使其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再将各个网箱1的幼苗分别放回到原来网箱1内的泥土表面,将其封口封闭,然后将各个网箱1提升固定潮洗架收起,工作人员在涨潮之前返回。
[0087] 按照前段方法,进行计数、称量、测量,并分别记录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数目、幼苗体重和幼苗的平均壳长,然后重新埋置各个网箱1,并将各个网箱1中的幼苗重新放置在原来的网箱中,继续进行实验。
[0088] ⑥.经过3个月实验完成第④步停止,根据各组网箱1中的幼苗的个体成活数量、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增重率、增长率、养殖产量等指标,得出该放养规格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即可获得该潮间带滩涂增殖放流该规格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可作为在该滩涂上人工增养殖该规格幼苗时的放养密度参考标准。
[0089] 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得到下述数据
[0090]
[0091] 由上表可以看出,均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实验幼苗的成活率、平均壳长、平均体重、增长率和增重率均呈显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幼苗的产量和净产量,则是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幼苗放养密度为32粒/箱时,到达峰值,而后,则是随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和净产量均又逐渐降低。
[0092] 由图8可知,实验幼苗的净产量最高值为第四组(32粒/箱),达64.25g;其次是第三组(24粒/箱)和第二组(16粒/箱),分别为60.73g和46.66g;其他实验组实验幼苗的净产量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得出本实验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6~32粒/箱,折合本实验幼苗每平方米滩涂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00~200粒。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