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农作物 / 水果作物 / 杀菌组合物

杀菌组合物

阅读:1025发布:2020-06-23

专利汇可以提供杀菌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两者的 质量 比为50:1-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蔬菜、 水 果、 禾谷类作物 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灰霉病和 白粉病 的防治。,下面是杀菌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的质量比为10: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乳油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是当前杀菌剂研究的热点,各大农药公司都对其投入了数额巨大的研究经费,以其在未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上市的几个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因其作用机理新颖,效果优异,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0003] 苯并烯氟菌唑,英文名:benzovindiflupy,是先正达正在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对灰霉病、小麦白粉病有特效。但苯并烯氟菌唑单独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诱发抗性产生,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对病害有出色防治效果、包含苯并烯氟菌唑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0006] 啶菌噁唑(SYP-Z048),为我国自行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对白粉病、灰霉病均有效,已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但啶菌噁唑为新合成的化合物,单独使用成本较高,开发复配增效组合物可提高性价比,也便于抗性治理。
[0007]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苯并烯氟菌唑为一种有效成分、以啶菌噁唑为另一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较好的比例为10:1~1:10。
[0008]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90%。
[0009] 本发明杀菌剂组合物中使用的辅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渗透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001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依据需要混合使用。
[001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禾谷类、蔬菜、果、油料等作物的病害,尤其是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节瓜白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茄子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以及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与苯并烯氟菌唑单剂相比,杀菌组合物增加啶菌噁唑可以扩大防治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0014]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充分发挥农药各组分的优势,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0015] 本发明组合物以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为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施例加以说明。
[0016] 生物测定实施例1: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测定试验
[0017]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0018]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播种感黄瓜白粉病品种,取生长至2片真叶期的黄瓜苗,每处理5盆,编号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后24h,接种白粉病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方法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物质的纯净水,洗下新鲜孢子,制成浓5
度为1x10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温室中培养7d后,记载每株黄瓜苗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并统计,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019] 黄瓜白粉病分级标准
[0020] 0级:无病;
[0021]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0022]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0023]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0024]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
[0025]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0026] 药效计算方法:
[0027]
[0028]
[0029]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0030]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31]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32]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0033] 评价标准: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4] 表1 不同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病菌的盆栽试验毒力测定结果
[0035]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苯并烯氟菌唑 1.21 100.0 / /
啶菌噁唑 2.39 50.6 / /
苯并烯氟菌唑50:啶菌噁唑1 1.00 121.0 99.0 122.2
苯并烯氟菌唑20:啶菌噁唑1 0.89 136.0 97.6 139.2
苯并烯氟菌唑10:啶菌噁唑1 0.70 172.9 95.5 181.0
苯并烯氟菌唑5:啶菌噁唑1 0.68 177.9 91.8 193.9
苯并烯氟菌唑1:啶菌噁唑1 0.62 195.2 75.3 259.1
苯并烯氟菌唑1:啶菌噁唑5 0.96 126.0 58.9 214.2
苯并烯氟菌唑1:啶菌噁唑10 1.18 102.5 55.1 186.0
苯并烯氟菌唑1:啶菌噁唑20 1.63 74.2 53.0 140.1
苯并烯氟菌唑1:啶菌噁唑50 1.83 66.1 51.6 128.2
[0036] 测定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10:1-1:10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81.0以上。
[0037] 生物测定实施例2: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试验
[0038] 试验对象:黄瓜灰霉病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0039]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0-2008》,采用黄瓜灰霉病室内盆栽测定法。将黄瓜灰霉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待产生孢子后,用无菌水洗下孢子,并用2层5
纱布过滤,制成浓度为1×10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择2片真叶期、长势一致瓜苗,用油性记号笔写上标签编号、插入盆栽黄瓜苗盆内,按序排放。采用茎叶喷雾法,将药剂均匀喷洒于瓜苗叶片上,喷雾处理后将试材在温室中阴干,24h后用作物喷雾塔均匀接种黄瓜灰霉病孢子悬浮液,然后放在温室中保湿培养7d调查防治效果,分级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同实施例1。
[004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0041] 表2 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对黄瓜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0042]
[0043]
[0044] 试验结果表明(表1),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在配比50:1-1:50时,对黄瓜灰霉病病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10:1-1:10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77.5以上。
[0045] 本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0046] 制剂实施例1:2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47]
[0048]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49]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将2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按5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1%和85.6%。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8.6%、75.7%和77.5%、73.8%。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50] 制剂实施例2: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51]
[0052]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53]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将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按5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0.8μg/ml)加水稀释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3.7%和80.5%。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7.6%、68.5%和73.1%、61.7%。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54] 制剂实施例3:1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55]
[0056]
[0057]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1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
[0058]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将11%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5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3%和80.7%。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7.0%、68.3%和74.5%、64.6%。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59] 制剂实施例4:10.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乳剂
[0060]
[0061]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10.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乳剂。
[0062]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将10.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乳剂按25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2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和76.1%。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5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
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0.3%、64.5%和72.2%、60.0%。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63] 制剂实施例5: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微乳剂
[0064]
[0065]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微乳剂。
[0066]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将5%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微乳剂按1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1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和81.0%。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8.5%、70.1%和79.7%、65.4%。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67] 制剂实施例6: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乳油
[0068]
[0069]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助溶剂和溶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乳油。
[007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灰霉病。将20.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乳油按5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0.8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和84.5%。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5.0%、68.6%和76.2%、63.7%。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71] 制剂实施例7:2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可湿性粉剂
[0072]
[0073]
[0074]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4%苯并烯氟菌唑·苯并烯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0075]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茄子灰霉病。将24%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可湿性粉剂按5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8μg/ml)加水稀释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和80.7%。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5.7%、65.3%和71.7%、64.1%。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茄子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76] 制剂实施例8:22%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可湿性粉剂
[0077]
[0078]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2%苯并烯氟菌唑·苯并烯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0079]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白粉病。将22%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可湿性粉剂按5000倍(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8.1%和89.1%。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2000倍(有效成分浓度为5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0.3%、75.1%和82.4%、78.2%。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80] 制剂实施例9:9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0081]
[0082]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9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0083]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芒果白粉病。将9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按(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2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20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3%和83.5%。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和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8.5%、72.1%和77.3%、69.7%。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芒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84] 制剂实施例10:4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0085]
[0086]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4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0087]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节瓜白粉病。将4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按(苯并烯氟菌唑有效成分浓度为20μg/ml,啶菌噁唑有效成分浓度为33.3μg/ml)加水稀释苗期喷雾,连续喷雾两次,间隔施药期7天,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1%和84.3%。对照药剂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和
10%啶菌噁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浓度为4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末次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77.6%、74.2%和76.3%、70.8%。苯并烯氟菌唑与啶菌噁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节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0088] 制剂实施例11:3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0089]
[0090]
[0091]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30%苯并烯氟菌唑·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剂。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