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饲料和饲养 / 全酒糟 / 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

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

阅读:598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稻田养殖泥鳅领域,具体为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流程: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放养前准备→稻田管理→ 水 稻 病虫害防治 →鱼种放养→养殖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泥鳅产量、解决了泥鳅在稻田中混养方法问题。本发明适用于稻田混养泥鳅,为混养提供养殖最优方案。本发明能显著增加泥鳅、水稻养殖产量,减少 农药 及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泥鳅死亡率,解决了泥鳅稻田养殖环沟设置、 饲料 选择、敌害 生物 防控及泥鳅进入稻田时间等问题。从而,适用于泥鳅稻田养殖,为泥鳅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下面是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稻田选择:选择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田埂坚固、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田,每块稻田面积10亩为宜;
(2)田间工程:在稻田内开挖面积为稻田面积10%的环沟,挖出的泥土全部筑于远离稻田一侧,并夯实为作业道;
环沟位于稻田内的部分与稻田之间设置土坝,沿土坝外侧的稻田均匀插设土坝网脚固定杆;环沟位于稻田外的部分为水渠及作业道,作业道上均匀插设T型架和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位于T型架的外侧下部,作业道防蛙网附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上,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端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上端相连,作业道防蛙网的下端埋设于作业道泥土中;环沟的上方设置防网,防鸟网覆盖于整体环沟的上方,防鸟网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的上端、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端相连,防鸟网的一端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外侧,且边缘垂落、埋设于稻田内,防鸟网包覆在T型架的外侧;
(3)放养前准备:早春土地化冻进行翻耕,同时施加有机肥,随翻耕机将肥料拌入土层中;在泥鳅鱼苗放养前,环沟进水两次,在第一次进水之后清塘消毒,第二次进水保持环沟内满水位;
(4)稻田管理:水稻种植的规格为行距9寸、株距6寸,采用机械插秧,人工补苗的方式;
水稻种植前期稻田保持水深5~10cm,后期稻田保持水深10~20cm,每次稻田给水都进行排灌,保持水质清爽;
(5)鱼种放养:选择本地育苗、无病无伤、摄食旺盛的3cm以上的泥鳅鱼种进行放养,泥鳅鱼种投放的数量为30000~50000尾/亩环沟;
(6)饲料投喂:在环沟内投喂饲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以30~40分钟内吃完为准,根据每天饲料剩余情况进行调整;
(7)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确保泥鳅鱼的正常生长;
(8)日常管理:每日巡zaws田,注意观察水色变化、鱼的活动、生长、摄食、防逃设施、敌害情况;
(9)捕捞:排干田面水后开始捕捞作业,先在环沟中拉网,捕捞大多数泥鳅鱼,再用地笼在环沟中诱捕2~3天,最后结合进排水反复冲水,采用人工方式集中抓捕,泥鳅起捕在水温降至12℃前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环沟底宽
1.5m,上宽2.5~3m,深0.8~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作业道上每隔5米竖立一根T型架,T型架高度为150cm;T型架的竖杆高150cm、横杆长50cm,横杆和竖杆之间通过斜杆连接固定;在位于T型架外侧的作业道上插设长度40~60cm、直径1cm的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作业道网脚固定杆插入作业道泥土中20cm,相邻两根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间隔100cm;环沟在稻田的一侧筑起一道高20cm、宽20~30cm的土坝,并沿土坝外侧的稻田插设长度40~60cm、直径1cm的土坝网脚固定杆,土坝网脚固定杆插入稻田中20cm,相邻两根网脚固定杆的间隔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T型架外侧下部架设作业道防蛙网,作业道防蛙网通过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与防鸟网及作业道相连;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上缘连接固定,作业道防蛙网的下缘埋设于作业道的泥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T型架上覆盖防鸟网,防鸟网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固定连接,与土坝网脚固定杆连接处的防鸟网边缘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外侧,并垂落、埋设于稻田内,与作业道防蛙网连接处的防鸟网下缘与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稻田四周用孔径为8~20目的纱网设高50cm的防逃防敌害墙;在环沟的进排水口设置两道护栏网和水闸,其中:靠近水渠一侧的第一道护栏网采用网眼尺寸为1cm的硬质网或塑料网,靠近环沟一侧的第二道护栏网采用孔径为5目的纱网;进水前,在进排水口处设置孔径为80目的袖网隔绝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环沟;进水结束后取下袖网,放下水闸,用水闸堵住进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整块稻田完全封垄,将土坝推倒拆除,鱼苗在环沟与稻田之间自由进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泥鳅稻田养殖专用饲料配方如下:鱼粉24~26%,肉粉4~6%,豆粕14~16%,菜粕4~
6%,面粉19~21%,水产饲料预混料4~6%,鱼油1~3%,豆油2~4%,米糠9~11%,酒糟2~4%,玉米蛋白粉2~4%,制成粒径1.2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的膨化浮性饲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养殖过程中进行水质管理,在环沟内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化水泼洒和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稻田养殖泥鳅领域,具体为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稻田渔业是利用稻田的浅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水稻和水生物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
[0003] 泥鳅作为稻田渔业中主要的养殖水产品品种之一,如何提高泥鳅的养殖产量,又减少资金投入,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泥鳅养殖过程受到害影响严重,采用全稻田遮挡防鸟网会大幅提高养殖成本,影响机械操作,限制稻鳅混养的生产规模,不利于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泥鳅产量,解决了泥鳅在稻田中混养方法问题,适用于稻田混养泥鳅,为混养提供养殖最优方案。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 (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田埂坚固、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田,每块稻田面积10亩为宜;
[0008] (2)田间工程:在稻田内开挖面积为稻田面积10%的环沟,挖出的泥土全部筑于远离稻田一侧,并夯实为作业道;
[0009] 环沟位于稻田内的部分与稻田之间设置土坝,沿土坝外侧的稻田均匀插设土坝网脚固定杆;环沟位于稻田外的部分为水渠及作业道,作业道上均匀插设T型架和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位于T型架的外侧下部,作业道防蛙网附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上,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端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上端相连,作业道防蛙网的下端埋设于作业道泥土中;环沟的上方设置防鸟网,防鸟网覆盖于整体环沟的上方,防鸟网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的上端、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端相连,防鸟网的一端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外侧,且边缘垂落、埋设于稻田内,防鸟网包覆在T型架的外侧;
[0010] (3)放养前准备:早春土地化冻进行翻耕,同时施加有机肥,随翻耕机将肥料拌入土层中;在泥鳅鱼苗放养前,环沟进水两次,在第一次进水之后清塘消毒,第二次进水保持环沟内满水位;
[0011] (4)稻田管理:水稻种植的规格为行距9寸、株距6寸,采用机械插秧,人工补苗的方式;水稻种植前期稻田保持水深5~10cm,后期稻田保持水深10~20cm,每次稻田给水都进行排灌,保持水质清爽;
[0012] (5)鱼种放养:选择本地育苗、无病无伤、摄食旺盛的3cm以上的泥鳅鱼种进行放养,泥鳅鱼种投放的数量为30000~50000尾/亩环沟;
[0013] (6)饲料投喂:在环沟内投喂饲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以30~40分钟内吃完为准,根据每天饲料剩余情况进行调整;
[0014] (7)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确保泥鳅鱼的正常生长;
[0015] (8)日常管理:每日巡zaws田,注意观察水色变化、鱼的活动、生长、摄食、防逃设施、敌害情况;
[0016] (9)捕捞:排干田面水后开始捕捞作业,先在环沟中拉网,捕捞大多数泥鳅鱼,再用地笼在环沟中诱捕2~3天,最后结合进排水反复冲水,采用人工方式集中抓捕,泥鳅起捕在水温降至12℃前结束。
[0017]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2)中,环沟底宽1.5m,上宽2.5~3m,深0.8~1.0m。
[0018]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2)中,在作业道上每隔5米竖立一根T型架,T型架高度为150cm;T型架的竖杆高150cm、横杆长50cm,横杆和竖杆之间通过斜杆连接固定;在位于T型架外侧的作业道上插设长度40~60cm、直径1cm的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作业道网脚固定杆插入作业道泥土中20cm,相邻两根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间隔100cm;环沟在稻田的一侧筑起一道高20cm、宽20~30cm的土坝,并沿土坝外侧的稻田插设长度40~60cm、直径1cm的土坝网脚固定杆,土坝网脚固定杆插入稻田中20cm,相邻两根网脚固定杆的间隔100cm。
[0019]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2)中,T型架外侧下部架设作业道防蛙网,作业道防蛙网通过作业道网脚固定杆与防鸟网及作业道相连;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的上缘连接固定,作业道防蛙网的下缘埋设于作业道的泥土中。
[0020]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2)中,T型架上覆盖防鸟网,防鸟网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固定连接,与土坝网脚固定杆连接处的防鸟网边缘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外侧,并垂落、埋设于稻田内,与作业道防蛙网连接处的防鸟网下缘与作业道防蛙网的上缘固定连接。
[0021]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2)中,在稻田四周用孔径为8~20目的纱网设高50cm的防逃防敌害墙;在环沟的进排水口设置两道护栏网和水闸,其中:靠近水渠一侧的第一道护栏网采用网眼尺寸为1cm的硬质网或塑料网,靠近环沟一侧的第二道护栏网采用孔径为5目的纱网;进水前,在进排水口处设置孔径为80目的袖网隔绝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环沟;进水结束后取下袖网,放下水闸,用水闸堵住进排水口。
[0022]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4)中,当整块稻田完全封垄,将土坝推倒拆除,鱼苗在环沟与稻田之间自由进出。
[0023]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6)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泥鳅稻田养殖专用饲料配方如下:鱼粉24~26%,肉粉4~6%,豆粕14~16%,菜粕4~6%,面粉19~21%,水产饲料预混料4~6%,鱼油1~3%,豆油2~4%,米糠9~11%,酒糟2~4%,玉米蛋白粉2~4%,制成粒径1.2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的膨化浮性饲料。
[0024] 所述的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步骤(7)中,养殖过程中进行水质管理,在环沟内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化水泼洒和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
[0025] 本发明用于泥鳅稻田养殖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6] (1)本发明能显著增加泥鳅、水稻养殖产量,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泥鳅死亡率,解决了泥鳅稻田养殖环沟设置、饲料选择、敌害生物防控及泥鳅进入稻田时间等问题。从而,适用于泥鳅稻田养殖,为泥鳅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0027] (2)本发明环沟的设计减少了田间工程的施工量,环沟的深度及形状为泥鳅提供了足够的暂养空间,亩苗种投放密度可提高到3万至5万尾。
[0028] (3)本发明采用“T”型架的设计,架设防鸟网,在有效预防鸟害的同时减少了网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农业机械的在稻田内的使用。
[0029] (4)本发明明确了泥鳅进入稻田的时期为水稻封垄期后,利用水稻植株作为泥鳅鱼的天然遮蔽物,躲避鸟害。
[0030] (5)本发明根据泥鳅的生长及环境特点,确定饲料配方,适于稻田养殖泥鳅,利于泥鳅肠道健康,提高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成本。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稻田养殖泥鳅专用的防敌害系统俯视平面分布图。
[0032]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0033] 图中,1、稻田,2、环沟,3、土坝,4、水渠,5、进排水口,6、作业道,7、作业道防蛙网,8、作业道网脚固定杆,9、T型架,10、防鸟网,11、土坝网脚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块稻田1平行排列,相邻两块稻田1之间为作业道6,两块稻田1的一侧为水渠4,每块稻田1的一开设环沟2,环沟2整体呈直角形,两个环沟2位于作业道6两侧。环沟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尺寸为:底宽1.5m,上宽2.5~3m,深0.8~1.0m。
[0035] 如图2所示,环沟2位于稻田1内的部分与稻田1之间设置土坝3,沿土坝3外侧的稻田均匀插设土坝网脚固定杆11,环沟2位于稻田1外的部分为作业道6及水渠4,作业道6上均匀插设T型架9和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位于T型架9的外侧下部,作业道防蛙网7附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上,作业道防蛙网7的上端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上端固定,作业道防蛙网7的下端埋设于作业道6泥土内;环沟2的上方设置防鸟网10,防鸟网10覆盖于整体环沟2的上方,防鸟网10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11、作业道防蛙网7的上端相连,防鸟网10的一端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11外侧,且末端垂落、埋设于稻田1泥土内,防鸟网10包覆在T型架9的外侧。
[0036]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0037] 实施例1
[0038]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泥鳅稻田混养的方法如下:
[0039] (1)稻田选择
[0040]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田埂坚固、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田块,每块稻田面积10亩为宜。
[0041] (2)田间工程
[0042] 在稻田1内开挖底宽1.5m、上宽2.5m、深度1m的环沟2,环沟2面积为稻田1总面积的10%。挖环沟取土全部覆盖在远离稻田1一侧,并夯实为高出稻田平面50cm的日常巡查作业道6。
[0043] (3)修整田面和施肥
[0044] 3月中旬,早春土壤化冻,先在稻田表面均匀泼洒底肥,再使用翻耕机对土地进行翻耕,将底肥拌入土壤内。
[0045] (4)配套设施的架设
[0046] 在作业道6上每隔5米竖立一根T型架9(T型架9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杆或竹竿,也可以是订制的三角材),T型架9高度为150cm。T型架9的竖杆高150cm、横杆长50cm,横杆和竖杆之间有斜杆用于固定。在位于T型架9外侧的作业道6上插设长度60cm、直径1cm的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如:竹竿),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插入作业道6中20cm,相邻两根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的间隔100cm。环沟2在稻田1的一侧筑起一道高20cm、宽20~30cm的土坝3,并沿土坝3外侧的稻田插设长度40~60cm、直径1cm的土坝网脚固定杆11(如:竹竿),土坝网脚固定杆11插入稻田地面20cm,相邻两根土坝网脚固定杆11的间隔100cm。
[0047] T型架9外侧下部架设作业道防蛙网7,作业道防蛙网7附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上与作业道6相连。作业道防蛙网7的上缘与作业道网脚固定杆8的上缘连接固定,作业道防蛙网7的下缘埋设于作业道6的泥土中。T型架9上覆盖防鸟网10,防鸟网10分别与土坝网脚固定杆11、作业道防蛙网7的上缘固定连接,与土坝网脚固定杆11连接处的防鸟网10末端延伸至土坝网脚固定杆11外侧,并垂落、埋设于稻田1内,与作业道防蛙网7连接处的防鸟网10下缘与作业道防蛙网7的上缘固定连接。
[0048] 防鸟网10采用尼龙材料有节网或聚乙烯网片为主要材料,网眼尺寸为4×4~10×10cm。根据本地区主要防护鸟害的体型大小选取最小网眼尺寸,作业道防蛙网7采用硬质塑料网片或聚乙烯网片,网眼尺寸为1.5×1.5~2×2cm。因实施例所在地主要防护鸟类为白鹭灰鹭等大型水鸟,故防鸟网10的网眼尺寸选择10×10cm,作业道防蛙网7的网眼尺寸选择
2×2cm。根据实际需要,在稻田1四周用孔径为8~20目的纱网或塑料薄膜设高50cm的防逃防敌害墙(防止泥鳅外逃,防止青蛙蟾蜍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域)。在环沟2的进排水口5分别设置两道护栏网和水闸,其中:靠近水渠4一侧的第一道护栏网采用网眼尺寸为1cm的硬质铁网或塑料网,用来防止树枝等杂物进入养殖区域;靠近环沟2一侧的第二道护栏网采用孔径为5目的纱网,用来防止泥鳅苗外逃;进水前,在进排水口5处设置孔径为80目的袖网隔绝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环沟;进水结束后取下袖网,放下水闸,用水闸堵住进排水口5。
[0049] (5)进水泡田
[0050] 4月上旬,在泥鳅鱼苗放养前,环沟2进水两次,在第一次进水之后按照60kg/亩环沟面积的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1~2天后第二次进水,保持环沟内满水位。进水前在进排水口5使用孔径为80目的袖网隔绝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环沟2。
[0051] (6)水稻插秧
[0052] 6月初,水稻采用机械插秧,并采用人工补苗的方式将稻田1边缘的水稻苗补齐。水稻插秧的间距为行距9寸、株距6寸。
[0053] 水的管理:水稻种植前期稻田保持水深5~10cm,后期保持水深10~20cm,每次稻田给水都要排灌,保持水质清爽。
[0054] 水稻病虫害防治:稻鳅混养过程中,泥鳅在稻田1内可以直接摄食各种昆虫在水中的幼体以及体型较小的成体,病虫害发病率极低。
[0055] (7)泥鳅苗种投放
[0056] 5月下旬,每亩环沟2投放40000尾长度为3cm以上无病无伤、摄食旺盛的泥鳅苗。鱼种放养前需检测水质和投放少量试水鱼,保证鱼种成活率。
[0057] 依照水产苗种投放的操作方法将泥鳅苗放入环沟2内暂养,每日按照鱼体总重5%的重量投放泥鳅专用饲料。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养殖期饲料需用乳酸菌菌液喷淋或浸泡后再投喂,以饲料颗粒浸透为准,乳酸菌菌液用量为饲料重量的10%,有助于饲料吸收,中后期可以直接投喂。
[0058]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养殖过程中在环沟2内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生石灰化水泼洒进行调水,以稳定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确保泥鳅鱼的正常生长,还可以预防细菌性疾病。微生态制剂为市购产品,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等,还可以增加水体浮游生物的量。微生态制剂可以按照说明书用量使用,泥鳅生石灰用量为15~20g/m3(环沟水量)。
[0059] (8)拆除土坝3
[0060] 水稻插秧后约20天左右,水稻生长达到分蘖期,相邻水稻植株的叶片会相互交叉遮盖垄沟,水稻达到“封垄”状态。当整块稻田完全封垄就可以将土坝3推倒拆除,此时在环沟2内暂养的泥鳅鱼苗就能在环沟2与稻田1之间自由进出。
[0061] (9)泥鳅驯化
[0062] 环沟2内泥鳅进入稻田1前10天,使用泥鳅漂浮性饲料驯化泥鳅上浮吃食。驯化过程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投食后2小时如水面漂有残饵,一定要及时捞净,避免败坏水质。
[0063]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泥鳅稻田养殖专用饲料配方如下:鱼粉26%,肉粉6%,豆粕15%,菜粕5%,面粉21%,水产饲料预混料5%,鱼油2%,豆油3%,米糠11%,酒糟3%,玉米蛋白粉3%,制成粒径1.2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的膨化浮性饲料。
[0064] 水产饲料预混料可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96923A,一种水产用预混料及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与其配合料;或者,采用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威常规淡水鱼类系列复合预混料。或者,采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30821A,一种水产养殖微生物饲料预混剂及其制备方法;或者,采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783566A,对水产动物具有健肠功能的饲料预混剂及其制备方法。
[0065] (10)田间管理
[0066] 田间管理环节与普通稻田基本相同,坚持每日巡塘两次,注意观察水色变化、鱼的活动、生长、摄食、防逃设施、敌害等情况,检查防鸟网10是否有破损以及进排水口5是否有杂物堵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根据鱼的吃食状态,每天投喂2~4次,以投饵后40分钟内吃光为宜,根据每天饲料剩余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阴雨天或水温高于30℃、低于12℃时不投喂。
[0067] (11)施肥
[0068] 在翻耕工作之前已经将肥料泼洒在田面上了,基本可以满足水稻一年生长需求,如果需要追肥可以追加一定量的叶面氮肥。
[0069] (12)收获
[0070] 9月中旬开始收获泥鳅,此时泥鳅规格达到50g/尾以上。捕捞前将田面的水缓慢排干,待田面完全裸露,采用先拉网再地笼的方式:在环沟2内使用孔径为10目的网拉网捕获大多数泥鳅,采用地笼捕获剩余的泥鳅鱼2~3天。结合进排水反复冲水,采用人工方式集中抓捕,水温降至12℃前捕捞工作全部结束。
[0071] 10月下旬收获稻米,采取机械收割的方式,一次收割完毕,妥善储存。
[0072] 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通过如下流程: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放养前准备→稻田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鱼种放养→养殖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亩产“越光”稻米517kg,亩产泥鳅108.2kg,稻米产量较普通“越光”米稻田增产22.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