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

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

阅读:112发布:2022-10-02

专利汇可以提供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发动机 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分流件;所述壳体上设有 冷却液 进口,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处,以使冷却液分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分流件不仅能够将冷却液分成多股,还能引导冷却液改变流向,改善了冷却液的流动效果,提高冷却液流至 散热 主体各个 位置 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改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下面是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分流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处,以使冷却液分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的开口方向相交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分流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分流板在所述壳体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呈Y字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件沿所述冷却液进口的径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和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通在所述进油管道和所述出油管道之间,所述连接管道内设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用于连通或者切断所述进油管道与所述连接管道之间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出油管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出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均相交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机油滤清器、总出油管道、中间管道和设置在所述中间管道内的旁通,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滤清器的进口连通;
所述旁通阀关闭时,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中间管道切断连通;所述旁通阀打开时,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面积减小,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
10.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所述散热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说明书全文

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及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散热主体,散热主体包括多个散热组件,多个散热组件沿预设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每个散热组件内部形成机油流通管道,相邻两个散热组件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冷却液流通管道,壳体包裹在散热主体外,壳体内形成冷却腔室。
[0003] 壳体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散热主体的两侧,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沿同一方向进入壳体内,冷却液较集中,流动效果差,流过散热主体的各个位置的速度慢,使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机油冷却器及发动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分流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处,以使冷却液分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的开口方向相交设置。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分流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分流板在所述壳体内转动。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呈Y字形设置。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件沿所述冷却液进口的径向间隔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和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通在所述进油管道和所述出油管道之间,所述连接管道内设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用于连通或者切断所述进油管道与所述连接管道之间的通路。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出油管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出油管道的延伸方向均相交设置。
[0013] 进一步地,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机油滤清器、总出油管道、中间管道和设置在所述中间管道内的旁通,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滤清器的进口连通;
[0014] 所述旁通阀关闭时,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中间管道切断连通;所述旁通阀打开时,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面积减小,所述出油管道与所述中间管道连通。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散热主体和上述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所述散热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分流件;壳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分流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分流件设置在冷却液进口处,以使冷却液分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
[0017] 在壳体内靠近且相对冷却液进口的位置设置分流件,当外部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进入壳体过程中,受到分流件的阻碍,从而将冷却液分流,分流件使冷却液分成多股支流,多股支流的流向不同,分流件不仅能够将冷却液分成多股,还能引导冷却液改变流向,改善了冷却液的流动效果,提高冷却液流至散热主体各个位置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机油冷却器的提高冷却效率,改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
[0018]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的第一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中一种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中另一种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中又一种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图2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的A-A处切面图;
[0026] 图8是图2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壳体组件的B-B处切面图;
[0027]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0-壳体;20-分流件;30-进油管道;40-出油管道;50-连接管道;60-总进油管道;70-总出油管道;80-节温器;90-机油滤清器;100-中间管道;110-旁通阀;130-连通管道;140-散热主体;11-冷却液进口;12-冷却液出口;13-盖板;14-下壳体;21-分流板;22-驱动件;23-第一级分流件;24-第二级分流件;25-第三级分流件;31-供油口;41-排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壳体10组件,包括壳体10和分流件20;壳体10上设有冷却液进口11,分流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且分流件20设置在冷却液进口11处,以使冷却液分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
[0032]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内靠近且相对冷却液进口11的位置设置分流件20,当外部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11进入壳体10过程中,受到分流件20的阻碍,从而分流,分流件使冷却液分成多股支流,多股支流的流向不同,分流件20不仅能够将冷却液分成多股,还能引导冷却液改变流向,改善了冷却液的流动效果,提高冷却液流至散热主体各个位置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改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0033] 其中,分流件2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分流件20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呈Y字形设置。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支板冲向冷却液进口11设置,起到将冷却液分流的作用,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呈钝角设置,第三支板与第一支板呈钝角设置,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起到引流的作用,从而改变支流的流向。
[0034] 又如:分流件20包括分流板21,分流板21的长度方向与冷却液进口11的开口方向相交设置。本实施例中,分流板21的长度方向避免与冷却液的开口方向平行设置,从而避免起不到改变支流的流向的作用。
[0035] 其中,分流板21的结构形式可以多种,例如:分流板21呈直线型设置,或者,分流板21呈弧线型设置;分流板21的厚度可以处处相等,还可以,由分流板21的靠近冷却液进口11向远离冷却液进口11的方向分流板21的厚度逐渐增大,即分流板21的横截面呈梯形设置等。
[0036] 分流板21可以与壳体10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接、螺纹连接、过盈连接或者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作为优选方案,这种连接方式强度高密封性好)等,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可以在生产前通过模拟获得分流板21相对冷却液进口11较佳的位置和角度,从而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0037] 如图6所示,分流板还可以与壳体10转动连接,具体地,分流件20包括驱动件22和分流板21,驱动件22与分流板传动连接以带动分流板21在壳体10内转动,从而调整分流板相对冷却液进口11的位置,调整分流板的长度方向与冷却液进口的开口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在机油冷却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较佳的冷却效果。当然可以预先通过模拟获得较好的分流板安装角度,实际使用过程中再对分流板的角度进行微调。
[0038] 其中,驱动件22可以为手动驱动件,例如,驱动件包括调节手柄和连接销,连接销的一端与分流板固定连接,连接销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0外与调节手柄固定连接,当然,可通过密封圈等密封结构对连接销与壳体10之间进行密封,避免冷却液泄露,还应该定期检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0039] 驱动件22还可为电动驱动件,例如,电动驱动件包括电机和传动销,传动销连接销的一端与分流板固定连接,连接销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0外与电机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通过电机带动转动销转动,从而带动分流板转动。此时,可将电机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来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分流板的角度调节。
[0040] 定义壳体的底部指向壳体的顶部为上下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那么分流件20可以沿上下方向将冷却液分流成多股直流,如图1至图3所示,分流件沿左右方向将冷却液分成多股,可根据散热主体的设置方式来设置,比如,冷却液进口较散热主体的高度较小,则可以沿上下方向分流;图1至图10所示的均是冷却液进口较散热主体的长度较小,实现的使沿左右方向分流。
[0041] 当沿左右方向分流时,散热主体设置在壳体内,则壳体10形成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冷却腔室,散热主体包括多个散热组件,多个散热组件沿预设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每个散热组件内部形成机油流通管道,相邻两个散热组件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冷却液流通管道;壳体10上设置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开口在高度方向(散热组件的堆叠方向)上尽可能大,从而使冷却热能够同时穿过多个冷却液通道,分流板设置的高度不低于冷却液进口的高度,能够保障对冷却液分流效果好。
[0042] 具体地,壳体10包括盖板13(盖板为壳体的顶部)和下壳体14,下壳体14包括底板(底板为壳体的底部)和围设在底板四周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一端开口的下壳体14,盖板13设置在下壳体14的开口处以将下壳体密封,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均设置在下壳体14上。壳体分体式设置则方便向壳体内安装散热主体,盖板和下壳体可通过卡接、过盈连接或者焊接连接固定。
[0043]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分流件20可以将冷却液分成两股支流,例如在壳体10内的冷却液进口11处设置一个分流件20。
[0044] 分流件20还可以将冷却液分成三股、四股或者五股等等多个。此时分流件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流件20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分流件20大体沿冷却液进口11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这种结构可实现在冷却液一进入壳体10内,多个分流件20即可将冷却液分成多股支流,多股支流是同时产生的。
[0045] 又如:如图5所示,多个分流件20分为第一级分流件23、第二级分流件24和第三级分流件等等,第一级分流件23、第二级分流件24和第三级分流件25等等错落设置,沿远离冷却液进口11的方向,第一级分流件23设置在最靠近冷却液进口11设置,第二级分流件24设置在第一级分流件23的后方,第三级分流件25设置在第二级分流件24的后方,依此类推;第一级分流件23将初始冷却液分成多股第一级支流,一个第二级分流件24将一个第一级支流又分成多股第二级支流,一个第三级分流件25又将一个第二级支流分成多股第三级支流,依此类推,在此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分流件20的安装位置来引导支流的流向。
[0046] 当然可以将上述两种形式组合设置。
[0047]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机油冷却器壳体10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底部的进油管道30、出油管道40和连接管道50,连接管道50连通在进油管道30和出油管道40之间,连接管道50内设有节温器80,节温器80用于连通或者切断进油管道30与连接管道之间的通路。
[0048] 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油连通的总进油管道60和用于与外部发动机连通的总出油管道70,进油管道上设有用于与散热主体的进油口连通的供油口31,出油管道上设有用于与散热主体的出油口连通的排油口41,进油管道30与总进油管道60连通,出油管道40用于与总出油管道70连通,连接管道50连接在进油管道30和出油管道40之间。当机油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机油需要冷却时,待冷却的机油通过总进油管道60进入进油管道30,再由进油管道30进入散热主体内,再由散热主体进入出油管道40,再由出油管道40进入总出油管道70,最后流向发动机。
[0049] 当机油低于第二设定温度不需要冷却时,节温器80工作,将连接管道50与进油管道30的通路打开,则进油管道30直接与出油管道40连通,机油直接由进油管道30进入出油管道40,再进入总出油管道70,避免经过散热主体。
[0050] 例如:当发动机系统的感温组件感测到流入节温器80的机油温度低于100℃时,节温器80关闭,以将进油管道30和连接管道50连通,从而将进油管道30与出油管道40连通,使得机油不经过散热主体可直接流出;当感温组件感测到流入节温器80的机油温度大于约100℃时,节温器80逐渐开启,使进油管道30和连接管道50的连通面积逐渐增小,使机油通过散热主体的油流量不断增加,开始对机油进行冷却。
[0051] 本实施例将节温器80集成在壳体10上,从而避免设置多余管路,简化了管路结构,使机油冷却器的机构简单紧凑。
[0052] 其中,节温器80采用常规结构即可。
[0053]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油管道30的延伸方向和出油管道40的延伸方向一致,连接管道50的延伸方向与进油管道30的延伸方向和出油管道40的延伸方向均相交设置。本实施中的管路结构简单。
[0054] 如图1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机油冷却器壳体10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机油滤清器90、总出油管道70、中间管道100和设置在中间管道100内的旁通阀110,出油管道40与滤清器的进口连通;旁通阀110关闭时,机油滤清器90的出口与中间管道100连通,出油管道40与中间管道100切断连通;旁通阀110打开时,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中间管道100连通面积减小,出油管道40与中间管道100连通。
[0055] 本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旁通阀11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机油滤清器90的出口与中间管道100连通,出油管道40与中间管道100切断连通机油由出油管道通过机油滤清器的进口进入机油滤清器90,然后再由机油滤清器90的出口进入转换管道,再由转换管道进入总出油管道70,过滤后的机油才能由总出油管道70排出。但是如果机油滤清器90前后油压差达到设定值如7bar时(前压是指出油管道端的油压,后压是指机油滤清器的出口处的油压,机油滤清器的出口处的油压与总出油管道的油压相同),此时,旁通阀打开,机油滤清器的出口与中间管道100连通的连通面积减小,即机油由机油滤清器进入中间管道的油流量减小,出油管道40与中间管道100连通,机油可直接通过中间管道100进入总出油管道从而保证主出油管道40流量及油压。
[0056] 如图8所示,可设置连通管道130,连通管道上设有与出油管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与机油滤清器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以及与中间管道连通的第三连通口,从而实现出油管道与机油滤清器的连通和出油管道与中间管道的连通。当旁通阀关闭时,旁通阀将第三连通口关闭。
[0057] 其中,旁通阀110采用常规结构即可。
[0058] 其中,可选地,机油滤清器的轴向方向与壳体的机油滤清器安装面成直角成;这样,使机油滤清器更有滤镜机体布置,从而使得机油冷却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0059]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散热主体140和上述机油冷却器壳体10组件,散热主体设置在壳体10内。
[0060]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内靠近且相对冷却液进口11的位置设置分流件20,当外部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11进入壳体10过程中,受到分流件20的阻碍,从而分流,分流件使冷却液分成多股支流,多股支流的流向不同,分流件20不仅能够将冷却液分成多股,还能引导冷却液改变流向,冷却液穿过散热主体后由冷却液出口12流出壳体,改善了冷却液的流动效果,提高冷却液流至散热主体各个位置的速度,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高换热效率,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0061] 其中,散热主体140可以为一个,可通过设置分流件20的安装位置,使分流件20将冷却液分流引流至散热主体140的不同位置,散热主体140的进油口与进油管道30上的供油口31连通,散热主体140的出油口与出油管道40上的排油口41连通。
[0062] 当散热主体140为多个时,例如,如图6所示,散热主体140为两个,两个散热主体140的长度方向均与冷却液进口11的开口方向相交设置,且沿远离冷却液进口11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此时还可通过设置分流件20将冷却液分流,并将支流向位于后方的散热主体
140引导,避免冷却液到达后方的散热主体140慢。此时,进油管道30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供油口31,两个供油口31与两个散热主体140的进油口一一对应连接,出油管道40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排油口41,两个排油口与两个散热主体140的出油口一一对应连接。当然还可以以此类推设置多个散热主体140以提高散热性能,提高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0063] 其中,散热主体140可采用常用的散热器结构。
[006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5]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上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另外,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