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企业组织 / 框图 / 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

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

阅读:816发布:2021-04-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假定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为D、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为B,将上述文字按B>D>0分配。假定轮廓宽度为A、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将多行中的(A-C×F)/F的商G最小的行作为最长行,相对于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对上述最长行及其他行进行文字分配。生成并存储与印章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作为上述印章图象数据输出。,下面是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1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 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假定上述轮 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为D、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为B 时,将上述各文字按B>D>0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文字部分的面 积对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调整上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隔尺 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文字、上 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隔尺寸,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当假 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各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将(A-C× F)/F的商作为上述字间间隔尺寸B,同时,与余数相当的点数,按文字的阅读方 向从最前部的上述字间间隔起逐点进行分配。
4.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1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 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方法的特征在于:当文字部分对 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在一定值以下时,将上述各文字在横向长度上扩 展后再进行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文字部分及上 述空白部分,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上述面积比,利用构成上述文字 部分的点数及上述空白部分的点数进行计算。
6.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上述各行的 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假定 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将上述多行中的 (A-C×F)/F的商G最小的行作为最长行,同时,相对于上述最长行决定作为邻接 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的基准的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并以其为基准对上述最 长行及其以外的其他行进行文字分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假定上述轮廓端 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为D时,将上述最长行的上述各文字分配成 使其与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的关系为B>D>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最长行以外 的行,当假定字宽为J、字间间隔尺寸为K、字数为H个时,将与上述最长行的文 字字符串具有相同文字字符串尺寸E=J×H+K×(H-1)=C×F+B×(F-1)的文字字 符串分配成使前后任何一边端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上述一边端部的文字 在该一边的端缘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最长行以外 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将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 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最前部 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前部文字在前端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最长行以 外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将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 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中央 位置与上述最长行的中央位置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文字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最长行以 外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将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 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最后 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后部的文字在后端对齐。
12.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1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 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装置备有文字分配器,当假定 上述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为D、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 寸为B时,将上述各文字按B>D>0分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空白调整装 置,用于根据文字部分的面积对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调整上述端部空 白及上述字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文 字、上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隔尺寸,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 上述文字分配器具有商点数计算装置,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文字的1 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计算(A-C×F)/F的商,并将该商作为上述字间间 隔尺寸B;及余数点数分配装置,将与上述计算的余数相当的点数,按文字的阅 读方向从最前部的上述字间间隔起逐点进行分配。
15.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1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 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面积比 计算装置,用于计算上述的文字部分面积对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及文字 扩展分配装置,当上述面积比在一定值以下时,根据上述面积比计算装置的计 算结果,将上述各文字在横向长度上扩展后再进行分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文字部分及 上述空白部分,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上述面积比计算装置根据构 成上述文字部分的点数与上述空白部分的点数之比计算上述面积比。
17.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上述各行的 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该文字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最 长行判别装置,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 为F时,用于将上述多行中的(A-C×F)/F的商G最小的行判定为最长行;基准字 间间隔尺寸决定装置,用于决定作为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的基准的基准 字间间隔尺寸B;最长行文字分配装置,以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对上述最 长行行进行文字分配;及其他行文字分配装置,以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 对上述最长行以外的其他行进行文字分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上述轮廓端 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作为基准端部空白尺寸D时,上述基准字间 间隔尺寸决定装置决定上述基准间隔尺寸B及上述基准端部空白尺寸D,使其与 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的关系为B>D>0;上述最长行文字分配装置,以上述基 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目将上述最长行的上述各文字分配成使上述端部空 白尺寸D为上述基准空白尺寸D。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行 文字分配装置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成装置,当假定上述其他行的字宽为J、 字间间隔尺寸为K、字数为H个时,用于生成与上述最长行的文字字符串具有相 同文字字符串尺寸E=J×H+K×(H-1)=C×F+B×(F-1)的文字字符串;及均匀文 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前后任何一边端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 的上述一边端部的文字在该边的端缘对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行 文字分配装置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成装置,当字数为H(H≤F)个时,生成使 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 H+B×(H-1)的文字字符串;前部对齐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 上述文字字符串的最前部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前部文字在前端对齐。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行 文字分配装置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成装置,当字数为H(H≤F)个时,生成使 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 H+B×(H-1)的文字字符串;中央对齐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 上述文字字符串的中央位置与上述最长行的中央位置对齐。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文字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行 文字分配装置最好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成装置,当字数为H(H≤F)个时,生 成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 E=C×H+B×(H-1)的文字字符串;后部对齐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 配,使上述文字字符串的最后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后部的文字对齐。
23.一种图象生成方法,具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 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方法的 特征在于:在上述多种项目中的图象构成要素有未输入的项目时,将该项目的 区域删除,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根据扩大后的区域将按上述其他 项目输入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扩大。
24.一种图象生成方法,具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 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生成区域被规定了的图象,该图象生成方法 的特征在于:存储将项目内容通知操作者用的信息、为获得作为输出的图象数 据而已输入的正文数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数据,并在将其读出 后,对与其相应的构成要素进行输入·修正,从而生成图象。
25.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 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的 特征在于备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上述多种项目中的图象构成要素有未输 入的项目的情况;项目区域变更装置,用于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该项目 的区域删除,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及构成要素扩大装置,根据扩大 后的区域,扩大·变更按上述其他项目输入的构成要素的尺寸·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装置,用 于存储上述其他项目区域的扩大后的尺寸;及读出装置,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 检测结果,从该存储装置读出上述扩大后的尺寸。
27.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 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的 特征在于备有: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将项目内容通知操作者用的信息、为获得 作为输出的图象数据而已输入的正文数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 数据;读出装置,用于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上述信息、上述已输入的正文数 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数据;及输入处理装置,用于对与由该读 出装置读出的上述信息、上述已输入的正文数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 容正文数据相对应的构成要素进行输入·修正。
28.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 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的 特征在于备有:调整装置,在上述多种项目中的图象构成要素有未输入的项目 时,进行以下处理,即,将该项目的区域删除,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 根据扩大后的区域将按上述其他项目输入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扩大;及切换装置, 对是否进行上述调整装置的处理进行切换。
29.一种印章制作方法,根据印章图象数据,将印章图象对印章的印章部 制版,该印章制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生成与上述印章 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全图象数据存储工序,存储上述全图象 数据;及印章图象数据输出工序,在读出上述全图象数据后,作为上述印章图象 数据输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工序具有:基础图象数据工序,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 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工序,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 及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工序,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和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同 时将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部分删除,从而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工序具有:基础图象数据工序,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 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工序,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 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工序,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 印章外框的外侧,并当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 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图象数据叠加工序,当上述基础 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 外侧删除图象数据重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没有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 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 数据生成工序具有格线数据存储工序,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工序,通过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组合,生成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工序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 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34.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 框数据生成工序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 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35.一种印章制作装置,根据印章图象数据,将印章图象对印章的印章部 制版,该印章制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与上述印章 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全图象数据存储装置,存储上述全图象 数据;及印章图象数据输出装置,在读出上述全图象数据后,作为上述印章图象 数据输出。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基础图象数据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 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 外框数据;叠加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用于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和上述基础图象 数据重合,并生成叠加图象数据;及外框外侧数据删除装置,用于将上述叠加图 象数据的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部分删除,从而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叠加图象数 据生成装置具有“或”数据运算装置,用于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上述基础 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上述图象的空白部分的 阳文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 上述印章外框的内侧及外侧的阳文外框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 算。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框外 侧数据删除装置具有“与”数据运算装置,用于对以阳点表现上述叠加图象数据 的上述输入图象及上述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文叠加 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点表现 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运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通过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组合,生成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 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基础图象数据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 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 外框数据;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 章外框的外侧;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 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 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图象数据叠加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 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重 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没有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 数据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象数据叠 加装置具有通过“或”运算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的“或”数据运算装置,该“或”数 据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 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将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的上述超出部分删除后的 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该图象的空白部分的阳文外侧删除图象数据 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 的内侧及外侧的阳文外框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算,当上述基础图 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没有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 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该图象的空 白部分的阳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上述阳文外框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 运算。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存于:上述外侧删 除图象数据生成装置具有“与”数据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 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 象、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 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 形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运算。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通过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组合,生成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 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 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47.根据权利要求36、37、41或42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 象的线元,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通过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 组合,生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 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49.根据权利要求36、37、41或42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 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5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工序具有:格线数据存储工序,用于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 在存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工序,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 础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 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 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5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工序具有:格线数据存储工序,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在存 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工序,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 据;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工序,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 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当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 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在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中,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 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 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 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未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 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 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生 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52.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 框数据附加工序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 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5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基 础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 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置,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 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 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5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 在存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 础图象数据;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装置,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 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当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 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 装置;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 印章外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 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附加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生成全图象数据,当未超出上述印章外框 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 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 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55.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删除图 象数据生成装置具有“与”数据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 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 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 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 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运算。
56.根据权利要求53~5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章外 框数据附加装置对应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 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用于将所需图象在例如印章的印字面或标签的印刷面等的规 定轮廓内制版或印刷的规定了区域的图象生成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涉及将文 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内的文字分配方 法、输入与多种项目的每个项目对应的图象构成要素以生成图象的图象生成 方法、及采用这些方法将印章图象在作为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章本体的印章 部上制版的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装置。    

首先,第1,在现有的与1行或多行的各行对应的文字分配方法中,例如字处 理机等,大多采用着均匀分配。这种情况下的均匀分配,例如,如图43所示,当 在宽度为点数A=70的分配区内分配「均等割付け」(均匀分配)5个字时,将第 一和最后的文字「均」和「け」分派在两端,从分配区宽度减去字宽为点数 C=10的1个字的宽度后所得的值A-C=60除以其余的字数5-1=4所得的值60/4=15, 构成1个字的宽度+1个字间间隔的值B+C,所以可确定字间间隔B=5,并如图所示 进行分配。

第2,在输入多种项目的每个项目的构成要素以生成图象的现有图象生成 方法中,当有未输入的项目时,将该项目的区域作为空白。而在输入构成要素 时,是进行键操作,一项一项地输入。

第3,在所需图象的制版方法或印刷方法中,例如,在带式印刷装置的情况 下,读出在装置内的存储器ROM中存储的文字·图形数据,以一个字或一行为单 位生成图象数据,并根据该图象数据,在长尺寸的卷起的塑料带上顺序进行印 刷。

首先,如对印章的印章文字或标签的印刷文字采用上述文字分配方法,则 当文字数相对于印字而或印刷面较少时,字间间隔过宽,缺乏浓重感,将会制成 空白部分过于显眼的不匀称的印章或标签(参照图25(a))。

第2,例如,在印章图象或标签图象的情况下,在上述的图象生成方法中,如 在住址、姓名、图形等项目中有未输入的项目,则将该区域作为空白部分,所 以图象构成要素的配置均衡恶化,同时将会生成印章图象或标签图象面积对整 个印字面或印刷面面积的比值亦即黑度小的不均衡图象。而当输入图象时,数 据是一个一个地输入,花费时间,不能迅速处理。

第3,在印章图象的情况下,多种的各项目的图象位置很难组合,象上述带 式印刷装置那样,以一个字或一行为单位制版,因而要想很均衡地配置各图 象、或为提高黑度而进行调整、或生成复杂的印章图象,都是不可能的。

本发明是鉴于印章或标签图象的特殊性而开发的,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 能将印章或标签的各文字适当地分配在印字面或印刷面上的文字分配方法。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印章或标签的各文字适当地分配在印字 面或印刷面上的文字分配装置。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文字等很均衡地配置在限定区域上、且 图象生成容易操作的图象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4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文字等很均衡地配置在限定区域上、且 图象生成容易操作的图象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5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对复杂印章图象也能制成外观良好的 印章的印章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第6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对复杂印章图象也能制成外观良好的 印章的印章制作装置。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1 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 内,在该文字分配方法中,当假定上述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 寸为D、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为B时,将上述各文字按B>D>0分配。

为达到上述第2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1 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 内,该文字分配装置备有文字分配器,当假定上述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 端部空白尺寸为D、邻接的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为B时,将上述各文字按 B>D>0分配。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1形态有关的文字分配方法及与本发明第2形态有关的 文字分配装置,能使端部空白采取适当尺寸,因此,即使是在字数相对于印字面 或印刷面较少的情况下,也不会仅使中央的字间间隔过宽,能构成均衡性良好 的文字配置。

在上述第1形态中,最好是根据文字部分的面积对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 面积比来调整上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隔尺寸。

在上述第2形态中,上述文字分配装置最好还备有空白调整装置,用于根据 文字部分的面积对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调整上述端部空白及上述字 间间隔。

例如,当文字部分的面积对上述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小时,如字间间 隔过宽,则使其空白部分更为显著,轮廓的中央部变得很松散。如采用上述最 好的形态,由于能根据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将端部空白调整为适当尺 寸,因此,不会仅使中央的字间间隔过宽,而且不会给人以松散的感觉,能构成 均衡性良好的文字配置。

在上述第1形态中最好是,上述各文字、上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 隔尺寸,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各文 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将(A-C×F)/F的商作为上述字间间隔尺寸B, 同时,与余数相当的点数,按文字的阅读方向从最前部的上述字间间隔起逐点 进行分配。

在上述第2形态中最好是,上述各文字、上述端部空白尺寸及上述字间间 隔尺寸,以点阵上的点数为基准进行分配,上述文字分配器具有商点数计算装 置,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计算 (A-C×F)/F的商,并将该商作为上述字间间隔尺寸B;及余数点数分配装置,将 与上述计算的余数相当的点数,按文字的阅读方向从最前部的上述字间间隔起 逐点进行分配。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能简单地进行文字分配,同时能将各文字分配 成字间间隔尺寸没有明显差别。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3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1 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 内,在该文字分配方法中,当文字部分对轮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在一定值以 下时,将上述各文字在横向长度上扩展后再进行分配。

为达到上述第2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4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1 行或多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轮廓 内,该文字分配装置备有:面积比计算装置,用于计算上述的文字部分面积对轮 廓内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及文字扩展分配装置,当上述面积比在一定值以下时, 根据上述面积比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将上述各文字在横向长度上扩展后再进 行分配。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3形态有关的文字分配方法及与本发明第4形态有关的 文字分配装置,在各文字的字体上不会产生不谐调感,能使轮廓内的空白部分 减小,并能使文字具有浓重感。

在上述第3形态中最好是,上述文字部分及上述空白部分,以点阵上的点数 为基准进行分配,上述面积比,利用构成上述文字部分的点数及上述空白部分 的点数进行计算。

在上述第4形态中最好是,上述文字部分及上述空白部分,以点阵上的点数 为基准进行分配,上述面积比计算装置根据构成上述文字部分的点数及上述空 白部分的点数之比计算上述面积比。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能简单地计算出文字部分对轮廓内空白部分的 面积比,而且能根据该比值将各文字在横向长度上适当扩展。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5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方法,将多 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上述各行的阅读方向分别分配在规定宽度的 矩形轮廓内,在该文字分配方法中,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述文字的1个 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将上述多行中的(A-C×F)/F的商G最小的行作为最 长行,同时,相对于上述最长行决定作为邻接文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的基准的 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并以其为基准对上述最长行及其以外的其他行进行文字 分配。

为达到上述第2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6形态,提供一种文字分配装置,将多 行的各行文字字符串的各文字按上述各行的阅读方向分配在规定宽度的矩形 轮廓内,该文字分配装置备有:最长行判别装置,当假定上述轮廓宽度为A、上 述各文字的1个字的宽度为C、字数为F时,用于将上述多行中的(A-C×F)/F的 商G最小的行判定为最长行;基准字间间隔尺寸决定装置,用于决定作为邻接文 字间的字间间隔尺寸的基准的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最长行文字分配装置,以基 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对上述最长行行进行文字分配;及其他行文字分配装 置,以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对上述最长行以外的其他行进行文字分配。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5形态有关的文字分配方法及与本发明第6形态有关的 文字分配装置,则因根据分配文字的矩形轮廓的宽度判别最长行,所以即使是 在例如字数虽少但在其文字字符串的前后等有修饰、因而具有实际文字分配 区域较小的行时,或对各文字进行加网格、强调、斜体、空心、反转等文字修 饰、因而具有实际间隔较小的行时,也能简单地计算出间隔最小的行,并将该 行判定为作长行。即,与只根据文字数判别最长行的情况相比,能选择出更为 适当的最长行。此外,通过将该行作为间隔分配等的基准,对具有多行的印章 的印章面或标签的印刷面,可以进行均衡性良好的文字分配。

在上述第5形态中,当假定上述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尺寸 为D时,最好是将上述最长行的上述各文字分配成使其与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的 关系为B>D>0。 

在上述第6形态中最好是,当将上述轮廓端缘与最端部文字间的端部空白 尺寸作为基准端部空白尺寸D时,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决定装置决定上述基 准间隔尺寸B及上述基准端部空白尺寸D,使其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的关 系为B>D>0;上述最长行文字分配装置,以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为基准,且将 上述最长行的上述各文字分配成使上述端部空白尺寸为上述基准空白尺寸D。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能使最长行的文字字符串的端部空白采取适当 尺寸,即使是在字数少的情况下,也不会仅使中央的字间间隔过宽,能构成均衡 性良好的文字配置。此外,通过将该行作为间隔分配等的基准,即使是对具有 多行的整个印章的印章面或标签的印刷面,也可以进行工整且均衡性良好的文 字分配。

在上述第5形态中,上述最长行以外的行,当假定字宽为J、字间间隔尺寸 为K、字数为H个时,最好是将与上述最长行的文字字符串具有相同文字字符串 尺寸E=J×H+K×(H-1)=C×F+B×(F-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前后任何一边端 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上述一边端部的文字在该边的端缘对齐。

在上述第6形态中,上述其他行文字分配装置最好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 成装置,当假定上述其他行的字宽为J、字间间隔尺寸为K、字数为H个时,用于 生成与上述最长行的文字字符串具有相同文字字符串尺寸E=J×H+K×(H-1)=C ×F+B×(F-1)的文字字符串;及均匀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前 后任何一边端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上述一边端部的文字在该边的端缘对 齐。

如按照这些理想的形态,则对具有多行的印字面等,能进行将文字字符串 尺寸对齐、即将各行的两端对齐的具有稳定性的外观良好的分配。

在上述第5形态中,上述最长行以外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最好是将 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 ×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最前部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前部文 字在前端对齐。    

在上述第6形态中,上述其他行文字分配装置最好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 成装置,当上述其他行的字数为H(H≤F)个时,生成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 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 前部对齐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上述文字字符串的最前部文 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前部文字在前端对齐。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对具有多行的印字面等,能进行将各行的最前 端和字间间隔对齐的工整且外观良好的分配。

在上述第5形态中,上述最长行以外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最好是将 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 ×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中央位置与上述最长行的中央位置对 齐。

在上述第6形态中,上述其他行文字分配装置最好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 成装置,当上述其他行的字数为H(H≤F)个时,生成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 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 中央对齐文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上述文字字符串的中央位置 与上述最长行的中央位置在后端对齐。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对具有多行的印字面等,能进行将各行的中央 位置对齐的具有稳定性的外观良好的分配。

在上述第5形态中,上述最长行以外的行,当字数为H(H≤F)个时,最好是将 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 ×H+B×(H-1)的文字字符串分配成使其最后部的文字与上述最长行的最后部 的文字对齐。

在上述第6形态中,上述其他行文字分配装置最好具有:分配文字字符串生 成装置,当字数为H(H≤F)个时,生成使邻接字间间隔尺寸与上述基准字间间隔 尺寸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尺寸为E=C×H+B×(H-1)的文字字符串;后部对齐文 字字符串分配装置,用于进行分配,使上述文字字符串的最后部的文字与上述 最长行的最后部的文字在后端对齐。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对具有多行的印字面等,能进行将各行的最后 端和字间间隔对齐的工整且外观良好的分配。

为达到上述第3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7形态,提供一种图象生成方法,具有 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 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方法,在上述多种项目中的图象构成要素 有未输入的项目时,将该项目的区域删除,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根 据扩大后的区域将按上述其他项目输入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扩大。

为达到上述第4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8形态,提供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有 用于输入图象构成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 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备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上述多种 项目中的图象构成要素有未输入的项目的情况;项目区域变更装置,用于根据 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该项目的区域删除,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 构成要素扩大装置,根据扩大后的区域,扩大·变更按上述其他项目输入的构 成要素的尺寸·位置。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7形态有关的图象生成方法及与本发明第8形态有关的 图象生成装置,则当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的输入而不进行不需要 的项目的输入时,该项目自动地被删除,其他项目的区域被扩大。并且,在其他 项目的区域内输入的构成要素、即住址、姓名、电话号码等的文字或插图等 图形被扩大,成为黑度变大的图象,作为规定了区域的图象可达到均衡匀称。

为达到上述第3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9形态,提供一种图象生成方法,具有 用于输入图象构成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并 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在该图象生成方法中,存储将项目内容通知操作者用 的信息、为获得作为输出的图象数据而已输入的正文数据、和(或)每个项目 规定内容的正文数据,并在将其读出后,对与其相应的构成要素进行输入·修 正,从而生成图象。

为达到上述第4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0形态,提供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 有用于输入图象结构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 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备有: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将项目内 容通知操作者用的信息、为获得作为输出的图象数据而已输入的正文数据、 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数据;读出装置,用于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上 述信息、上述已输入的正文数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数据;及输 入处理装置,用于对与由该读出装置读出的上述信息、上述已输入的正文数 据、和(或)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正文数据相应的构成要素进行输入·修正。

例如,如果能读出并得知输入项目内容,则即使不参照装置的操作步骤说 明书也能很容易地进行输入,此外,例如,如果能存储并读出已输入的正文数据, 则在下一次使用时也可以将该正文数据读出并原样直接使用,还能在进行部分 修正后使用。另外,如果能存储每个项目的规定内容的正文数据、例如内容可 使用的正文数据内容并在读出后使用,则同样地也可以原样直接使用,还能在 进行部分修正后使用。因此,如采用与本发明第9形态有关的图象生成方法及 与本发明第10形态有关的图象生成装置,则输入操作变得非常容易,同时能缩 短作业时间。

在上述第8形态中,上述项目区域变更装置最好具有:存储装置,用于存储 上述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后的尺寸;及读出装置,用于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 测结果从该存储装置读出上述扩大后的尺寸。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在未输入项目的区域被删除时,只须读出预先 存储的尺寸,就能很容易地决定其他项目的区域的尺寸,并根据该尺寸将输入 的文字或图形等变换为适当的大小。

为达到上述第4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1形态,提供一种图象生成装置,具 有用于输入图象构成要素的多种项目,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素的输入 并生成规定了区域的图象,该图象生成装置备有:调整装置,在上述多种项目中 的图象构成要素有未输入的项目时,进行以下处理,即,将该项目的区域删除, 并相应地将其他项目的区域扩大,根据扩大后的区域将按上述其他项目输入的 构成要素的尺寸扩大;及切换装置,对是否进行上述调整装置的处理进行切 换。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11形态有关的图象生成装置,则可特意地使一部分项目 成为空白,以后在其中输入某些项目。

为达到上述第5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2形态,提供一种印章制作方法,根 据印章图象数据,将印章图象对印章本体的印章部制版,该印章制作方法具有: 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生成与上述印章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 全图象数据存储工序,存储上述全图象数据;及印章图象数据输出工序,在读出  上述全图象数据后,作为上述印章图象数据输出。

为达到上述第6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3形态,提供一种印章制作装置,根 据印章图象数据,将印章图象对印章本体的印章部制版,该印章制作装置具有: 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与上述印章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 全图象数据存储装置,存储上述全图象数据;及印章图象数据输出装置,在读出 上述全图象数据后,作为上述印章图象数据输出。

如采用与本发明第12形态有关的印章制作方法及与本发明第13形态有关 的印章制作装置,则通过在生成与印章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的全图象数据后 制版,能够很均衡地配置各图象,或进行调整以提高黑度并生成复杂的印章图 象。此外,在将该全图象数据取出制作印章时,由于进行成批打印处理,所以还 能高速处理。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最好具有:基础图象数据生 成工序,生成配置了已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 成工序,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及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工 序,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和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同时将超出上述印章外框 的部分删除,从而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具有:基础图象数据生 成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 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叠加图象数据生 成装置,用于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和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并生成叠加图象 数据;及外框外侧数据删除装置,用于将上述叠加图象数据的超出上述印章外 框的部分删除,从而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如按照这些理想的形态,则通过生成包括印章外框的全图象数据,能将各 图象很均衡地配置在印章外框内,并可将各图象的大小扩大到印章外框的最大 界线。此外,由于能将大的图象的一部分删除,进行集中在外框内等精细的工 作,所以可以制成黑度高、图象清晰、外观良好的印章。

存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叠加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具有"或"数据运算装 置,用于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与 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上述图象的空白部分的阳文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 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内侧及外侧的阳 文外框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算。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通过进行“或”运算,很容易生成带外框的印章 图象,进而很容易制成带外框的印章。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外框外侧数据删除装置最好还具有“与”数据运算 装置,用于对以阳点表现上述叠加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及上述印章外框图 象、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文叠加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 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 形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运算。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通过进行“与”运算,很容易生成所需图象不超 出外框的印章图象。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最好具有:基础图象数据生 成工序,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生成 工序,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工 序,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并当超 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 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图象数据叠加工序,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 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重合, 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没有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 据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具有:基础图象数据生 成装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印章外框数据 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印章外框的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判断装置,用于判 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外侧删除图象 数据生成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 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图象 数据叠加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 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重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 没有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重 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与本发明第12形态有关的印章制作方法及与本发明第13形态有关的印 章制作装置中,是在生成叠加图象数据后,将超出印章外框的图象部分删除,但 也可预先将基础图象数据的超出图象部分删除,使其不超出印章外框,并将其 与印章外框数据重合,从而生成带印章外框的全图象数据。因此,如按照这种 理想的形态,则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 侧,并当超出时,生成将该超出部分删除的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代替基础图象数 据与印章外框数据重合,当未超出时,通过将印章外框数据与基础图象数据重 合、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可以获得与上述具有相同的效果,即,很容易生成所 需图象不超出外框的带外框的印章图象,并获得制成黑度高、图象清晰、外观 良好的印章等效果。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图象数据叠加装置最好还具有通过“或”运算生成 上述全图象数据的“或”数据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 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该“或”数据运算装置用于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将 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的上述超出部分删除后的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 表现该图象的空白部分的阳文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 数据的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内侧及外侧的阳文外框数 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算,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没有超出  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 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该图象的空白部分的阳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上 述阳文外框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算。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当基础图象数据的图象超出印章外框的外侧时, 对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和印章外框数据进行“或”运算,当未超出时,对基础图象 数据和印章外框数据进行“或”运算,从而与在上述第13形态的第2种记述的理 想形态的印章制作装置一样,很容易生成带外框的印章图象,进而很容易制成 带外框的印章。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还具有“与”数据 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 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 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 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 运算。

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当基础图象数据的图象超出印章外框的外侧时, 对基础图象数据和印章外框外形数据进行“与”运算,可预先将基础图象数据的 超出图象部分删除,使其不超出印章外框,并通过将其与印章外框数据重合而 生成带印章外框的全图象数据,很容易生成所需图象不超出外框的印章图象。

在上述第12形态中最好是,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还具有格线数据存储 工序,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工序,通过 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组合,生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最好是,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还具有格线数据存储 装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通 过读出指定的上述格线数据并将其组合,生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

如按照这些更理想的形态,则由于不是将用于形成印章外框的格线作为外 框的整体而是作为线元存储,所以用户可按需要读出各种格线数据,并将其自 由连接,生成多样的外框。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工序最好还对应于制版对象的 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装置最好还对应于制版对象的 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如按照这些更理想的形态,则因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相对应 地生成适合于具各白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所以能根据各种印章本体 的类别、例如方形印章、圆形印章、长条形印章、纵长形印章、横长形印章 等的特征,制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印章。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最好具有:格线数据存储工 序,用于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在存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工 序,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 加工序,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 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 础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 置,用于存储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基础图象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 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置,通过 从上述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 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 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上述第12及第13形态及其他理想的形态中,在生成印章外框数据后,将基 础图象数据与外侧删除图象数据重合,但也可进行配置将印章外框的格线数据 重合在基础图象数据或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作为结果生成附加了印章外框数 据后的全图象数据。因此,如按照这种理想的形态,则可通过将构成与印章外 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配置在基础图象数据上,将印章外框数 据附加在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全图象数据。因此,与上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和 装置一样,能很容易生成带外框的印章图象,进而很容易制成带外框的印章。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工序最好具有:格线数据存储工 序,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在存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工序,生 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工序, 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当超出上述 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生成外侧删 除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在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中,当上 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 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外 侧删除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侧删除图象数据上,生 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当未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出 构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述 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全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具有:格线数据存储装 置,用于将多种格线数据作为图象的线元存储在存储部;基础图象数据生成装 置,用于生成配置了输入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基础图象数据;外侧删除图象数据 生成装置,判断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是否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 当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将该超出的部分从上述基础图象数据删除,并 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及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置;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 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 存储部读出构成与印章外框图象对应的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 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将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 据上,生成全图象数据,当未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通过从上述存储部读 出构成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格线数据并将其配置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将上 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在上述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

如按照这些理想的形态,则判断基础图象数据的图象是否超出印章外框的 外侧,并当超出时,生成将该超出部分删除的外侧删除图象数据,同时,通过将 将格线数据配置在基础图象数据或外侧删除图象数据上,附加印章外框数据, 生成上述全图象数据。因此,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即,很容易生成所需图象不 超出外框的带外框的印章图象,并能制成黑度高、图象清晰、外观良好的印章 等效果。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生成装置最好还具有“与”数据 运算装置,当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超出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时,对以 阳点表现上述基础图象数据的上述输入图象、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的阳 文基础图象数据和以阳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 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与” 运算。

如按照这种更理想的形态,当基础图象数据的图象超出印章外框的外侧时, 对基础图象数据和印章外框外形数据进行“与”运算,可预先将基础图象数据的 超出图象部分删除,使其不超出印章外框,并通过将其与印章外框数据重合而 生成带印章外框的全图象数据,很容易生成所需图象不超出外框的印章图象。

在上述第12形态中,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工序最好还对应于制版对象的 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附加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在上述第13形态中,上述印章外框数据附加装置最好还对应于制版对象的 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附加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

如按照这些更理想的形态,则因与制版对象的上述印章本体的类别相对应 地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印章外框数据,所以能根据各种印章本体 的类别、制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印章。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根据附图所作的下述详 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A是表示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上述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印章制作装置的机械装置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印章本体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制版片结构的图。

图5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将开关盖取下后的状态的槽部的周围部分的俯视图。

图7A及7B是用于说明方形印章的印章本体结构的图;

图7A表示装在槽部内的方形印章的印章本体;

图7B表示方形印章的印章本体的底部。

图7C及7D是用于说明商业印章的印章本体结构的图;

图7C表示装在槽部内的商业印章的印章本体;

图7D表示商业印章的印章本体的底部。

图8A是说明小的方形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B是说明大的方形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C是说明姓名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D是说明小的商业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E是说明大的商业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F是说明住址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8G是说明最大的印章本体的判别模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印章检测部的检测动作的剖面图。

图10是槽部及印章检测部周围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12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多任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图。

图13是表示印章制作装置的处理程序的简要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主处理的分级处理图。

图15是表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任务监视·切换处理的分级处理图。

图16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当前任务执行处理的分级处理图。

图17是表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制版图象生成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基础图象配置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定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1A~21D是表示姓名印章的印章图象及形式指定时的输入项目的例的 图。

图22A是表示小的商业印章的印章图象及形式指定时的输入项目的例的 图。

图22B是表示大的商业印章的印章图象及形式指定时的输入项目的例的 图。

图22C及22D是表示方形印章的印章图象及形式指定时的输入项目的例的 图。

图23A~23D是表示住址印章的印章图象及在形式指定时有未输入项目时 的处理的具体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图18的文字分配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5A~25C是表示1行文字的分配方法的图。

图26A~25C是表示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面积比不同时的与图25A~25C 同样的图。

图27A及27B是表示多行情况下的与图26A~26C同样的图。

图28A~28G是表示制版图象区域、印章外框数据、印章图象数据区域、 正文数据、基础图象数据、以及文字分配后的位置等的在印章制作装置中的 一系列图象数据的位置关系的例的图。

图29A~29D是表示文字分配后的印章图象的例的图。

图30A~30D是表示字宽最佳扩大处理的分配方法的图。

图31A~31C是表示文字分配区域与印章本体类别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32是表示可在印章制作装置中使用的每种印章本体类别的印章外框的 例的图。

图33是与图32同样的图。

图34是表示图18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35A是表示图34的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35B是表示与图35A的步骤相对应的图象数据的例的图。

图36A及图36B是表示构成格线线元的格线数据的例的图。

图37A是表示图34的叠加图象数据生成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37B是表示与图37A的步骤相对应的图象数据的例的图。

图38A是表示图34的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38B是表示与图38A的步骤相对应的图象数据的例的图。

图39是表示与图35A、37A及38A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象数据的其他例的 图。

图40是表示另一处理程序的与图34同样的流程图。      

图41A~41D是表示与图40的流程图相对应的图象数据的例的图。

图42是表示其他例的与图41A~41D同样的图。

图43是表示现有的文字分配方法的图。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

首先,图1A及1B示出采用了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有关的文字分配方法及其 装置的印章制作装置。该印章制作装置是在用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有印字面 的印章本体上,以在墨带上打印(印刷)的印章文字(包括图案的印章图象)作为 掩模经紫外线曝光,制成所需要的印章(图章),本发明的文字分配方法及其装 置,是用于生成构成在墨带上生成掩模用的信息的印章图象数据的方法及其装 置。图1A是印章制作装置的俯视图,图1B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正视图,图11是印 章制作装置的控制框图。

如图1A及1B所示,该印章制作装置1在结构上由上下对分的装置壳体2形成 其外壳,将电子装置部3配置在前部,将机械装置部4配置在后部。在机械装置 部4的中央部,在装置本体5上形成用来安放作为印章生成对象物的印章本体A 的槽部6,在槽部6上设有带窗孔的开关盖7。在机械装置部4的左部,配置着一 个用于将印章制作装置1切换为制版(印刷)动作或曝光动作、同时打开开关盖 7的功能开关8。对应于该功能开关8的操作位置,标有「曝光」、「输入/制 版」、「OFF(断开)」及「OPEN(打开)」的操作指示,在其中的「曝光」、 「输入/制版」、及「OPEN」位置上,配置着与控制部300的输出接口305连接 的发光元件12。另外,在机械装置部4的右侧部,在印章制成装置1上形成用于 后文所述的印章文字标签生成用的制版片B的插入口9a及取出口9b。在机械装 置部4上位于槽部6的外侧,还设有拆装方便的维修盖10,在维修盖10的内部,装 有已装好墨带C的墨带盒11。

在电子装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操作部21,在其内部装有后文所述的控制部 300。操作部21配置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连接的按钮群22及操作度 盘23;与输出接口305连接的显示器驱动电路24a(参照图11);及由该显示器驱 动电路24a驱动的显示器24。操作度盘23具有3重结构,即在中心部按圆形配置 的执行键31、在其外侧按环形配置的分成4部分的光标/变换键32、及在其最 外侧按环形配置的文字输入键33,在文字输入键33的表面上印有50音的平假名 等(图中省略)。印章文字的输入方式是:首先按压按钮群22的规定按钮22a,确 定文字尺寸,然后转动文字输入键33使其与三形标记25对准,按压执行键31 进行平假名输入,并用光标/变换键32将该输入的平假名适当地变换为汉字。 并且,即使在显示器24上已生成了所需的印章文字,也要对其进行确认。

这里,参照图1A及1B以及图2对制成印章时的一系列的操作进行说明。首 先,将功能开关8从处于等待位置的「OFF」位置转动操作到「OPEN」位置,以 便将开关盖7打开,并将印章本体A安放在槽部6内。随着印章本体A的装入,由 连接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的印章检测部66检测印章本体A的类别。

然后,将功能开关8转动操作到「输入/制版」位置,将功能转移到制版动 作,并操作按钮群22及操作度盘23,输入印章文字。印章文字输入结束后,将附 有印章文字标签的制版片B插入并设置在插入口9a内。

接着,操作按钮群22的规定按钮22a,进行制版动作、即打印操作。该打印 对墨带C和制版片B同时进行。在打印结束后,为进行曝光而将墨带(的印刷部 分)C向前方输送,同时将制版片B从取出口9b输送到外部。在这里如根据送出 的制版片B确认印章文字无误,则接着将功能开关8转动操作到「曝光」位置, 将功能转移到曝光操作,由后文所述的曝光部65进行曝光。

如曝光结束,则将功能开关8转动操作到「OPEN」位置,将开关盖7打开,并 将印章本体A从槽部6取出,将其清洗干净。通过该清洗,印章即告完成,但即使 印章已完成,还要将印章文字标签从上述制版片B剥下,并将其粘贴在印章的背 面。

下面,参照图2~图11,按顺序说明在印章制作装置1的构成部位中与后文 所述的控制部300有关的部位。

墨带盒11按可相对于装置本体5拆装方便的方式构成,当墨带C用完时,可 按盒更换。如图2所示,在墨带盒11内,在一端设有卷带盘13,而另一端设有送 带盘14,墨带C从送带盘14引出,弯曲成按反L字卷动的形状后,卷绕在卷带盘13 上。在该形状为按反L字卷动的墨带C的走带路径上,后文所述的打印部64面对 其短边部分,曝光部65面对其长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该墨带C及上述制版片 B同时面对打印部64,而印刷后的墨带C面对曝光部65。

墨带C由透明的基带及在其上涂布的油墨构成,在实施形态中,采用6μm厚 的墨带。在打印部64对墨带C进行打印,将油墨部分复印在制版片B上。因此, 在墨带C的基带上形成油墨文字部分剥离后的负图象,在制版片B上形成附着了 油墨文字部分的正图象。并且,墨带C,可将其作为掩模利用并输送到设在前方 的曝光部65,另一方面,制版片B,可用于印章文字的确认,并将其粘贴在制成的 印章上,并输送到装置外部。

制版片B,如图4所示,将基片Ba和粘附片Bb层叠构成,整体形成窄长方形。 在粘附片Bb上按矩形形成切割线Bc,沿着该切割线Bc从基片Ba剥下的粘附片Bb 的矩形部分,作为粘贴在上述印章背面的印章标签Bd。印章本体A,根据作为印 章的用途,备有形状各异的多种类型,而与其相对应,制版片B也备有其印章文 字标签Bd部分的形状(切割线的形状)不同的多种类型。

另一方而,印章本体A,如图3所示,在底座(实施形态为树脂制)Aa的前端粘 附着较薄的海绵(泡沫酯)Ab,同时在海绵Ab上粘附不受紫外线影响的树脂 基体Ac,进一步在树脂基体Ac上粘附着构成印字面Ad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在该 印章本体A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印字面Ad)部分上,通过将墨带C作为掩模进行紫 外线曝光,即可使印字面Ad上与印章文字相应的部分硬化。将在该状态下的印 章本体A从槽部6取出洗净,将溶性的未硬化部分洗去,印章即告完成。图中 的符号Ae是树脂制的盖。

其次,参照图2及图11说明打印部64。打印部64备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出 接口305连接着的打印头驱动电路56a及电机驱动电路57a;由打印头驱动电路 56a驱动、在墨带C上印刷印章文字的打印头(热打印头)56;由电机驱动电路 57a驱动、与打印头56的印刷动作相对应地输送墨带C的压紧辊57;及设在打印 头56的头部表面上的打印头温度传感器56b。此外,在装置壳体2上,朝向打印 头56与压紧辊57的接触部分,形成送入上述制版片B的送入通路181及将制版片 B送出的送出通路182。在送入通路181的上游端形成朝外部敞开的上述插入口 9a,在送出通路182的下游端形成朝外部敞开的上述取出口9b。

压紧辊57,如上所述是驱动辊,用于将墨带C从送带盘14引出,同时将制版 片B拖到与打印头56之间,使墨带C和制版片B在重叠的状态下,面向打印头56。 打印头56是一种热印刷头,通过热复印将涂布在墨带C的基带上的油墨复印在 制版片B上。通过该复印,将与印章文字相应的部分从墨带C剥离,在该部分露 出透明基带的原底,另一方面,被剥下的油墨作为印章文字附着在制版片B上。 此外,打印头表面温度传感器56b,如上所述是紧贴打印头56的头部表面设置的 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300的输入接口304连接,用于检测并报告打 印头56的表面温度。

在送入通路181内,当插入送入通路181后的制版片B面临用于检测制 版片B的插入及输送基准位置的传感器183时,根据该传感器183的检测结果,由 压紧辊57输送,并从印章文字标签Bd的前端部位置开始印刷。在构成送出通路 182的左侧壁上,在其前端(上游端)形成分离爪部184,利用该分离爪部184将以 重叠状态输送到的墨带C和制版片B拉开。然后,将墨带C送到在前方的曝光部, 而将制版片B通过送出通路182输送到装置外部。

其次,参照图2及图11说明曝光部65。曝光部65备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出 接口连接的光源驱动电路191a;与安放在槽部6内的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相对 设置、并由光源驱动电路191a驱动的紫外线光源191;及设在紫外线光源191与 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之间的压板58。紫外线光源191是被称为半热管的自热 式热阴极管,由设在图中未示出的基板上的荧光管管座支承着。印章本体A的 印字面Ad、压板58、紫外线光源191分别留有间隙地相互平行配置,并将墨带C 配置在该印字面Ad与压板58之间。

压板58用透明的树脂等构成,将其向前推进(向图中下方推进),即可将墨 带C推压在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上。即,在曝光时,用压板58将墨带C推压在印 章本体A的印字面Ad上,然后点亮紫外线光源191,隔着压板58使墨带C进行曝光 (参照图5)。此外,在该曝光部65上设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连接的用 来检测和报告曝光部65的周围(环境)温度的热敏电阻等周围温度传感器67。

随着压板58的推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向相同方向移动。该移动使 张跨在第1及第2导销53、54之间的墨带C的张得到缓和,因而使墨带C以张力 减小的状态、即不产生纵向皱纹的状态与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接触。

参照图2及图5更为详细地说明这种状态,在图2中,卷带盘13对卷动中的墨 带C作用较强的张力,如上所述,因墨带C极薄所以将产生纵向皱纹。因此,如果 就这样使墨带C压贴在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上,则墨带C产生的纵向皱纹就会 原样地压贴在印字面Ad上,这将使印章文字的曝光产生畸变。另一方面,如墨 带C过于松弛,则在曝光时将会造成印章文字的位置错动。因此,如图5所示,随 着压板58的推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推进,使墨带C的张力得到缓和,与 此同时利用张紧销55使施加的张力减弱到在墨带C上不产生纵向皱纹的程度。

另外,利用张紧销55及第2路径销52,使处在图5的曝光状态下的墨带C在压 板58的两端向后弯曲,借助于在压板58两端形成的倒角207的作用,在墨带C上 就不会产生有害的皱纹。

如上所述,通过印刷而在制版片B上形成的正图象及在墨带C上形成的负图 象,分别作为印章文字标签及曝光掩模使用。即,这些图象的制作质量直接反 映着作为印章成品的制作质量。尤其是,如果作为曝光掩模使用的墨带C产生 变形,则将使印章文字的曝光产生畸变,所以除了在机械结构上采取与上述张 力对应的措施外,还必须在电气功能上对后文所述的热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以 便在墨带C上不产生有害的皱纹。

其次,说明与开关盖7的开关联动的印章检测部66。该印章检测部66用于 对安放在槽部6内的印章本体A进行检测,同时判别印章本体A的类别。就印章 本体A来说,备有供方形印章、姓名印章、商业印章、住址印章等使用的各种 不同形状,上述各种印章本体A的长度相同,但宽度及厚度不同。「长度」是指 印章本体A在印字面Ad与相反一侧的面之间的尺寸,「宽度」是指印章本体A安 放在槽部6内的位置上时在两个侧面之间的尺寸,「厚度」是指印章本体A安放 在槽部6内的位置上时在上表面与底面之间的尺寸。为了将这样的宽度及厚度 不同的各种印章本体A沿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安放在槽部6内的规定位置上,在 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在槽部6的底面6b上竖立设置4个凸起部251、 251、251、251,与其相对应,在印章本体A上形成与凸起部251嵌合的嵌合孔 Af。

4个凸起部251、251、251、251按「T」字型配置,与其相对应,例如在方 形印章上形成2个嵌合孔Af、Af(图7A及7B),在商业印章上形成4个嵌合孔Af、 Af、Af、Af(图7C及7D))。这样,印章本体A的嵌合孔Af的数目及深度,视印章 本体A的类别而不同,通过该嵌合孔Af与凸起部251的组合进行定位,从而使安 放在槽部6内的各种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的中心始终能保持同一位置。

另外,在与印章本体A的印字面Ad相反的背面Ag上,在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沿横向排列着多个小孔(类别检测孔)Ah,通过与后文所述的印章检测部66的开 关阵列262配合动作,用来判别印章本体A的类别(参照图8A~8G)。此外,在印 章本体A的背面Ag上,还要粘贴在印刷后与墨带C分离并被送出到装置外部的制 版片B的印章文字标签Bd,因此,可将小孔Ah盖住。

如图9及图10所示,印章检测部66备有:与印章本体A的背面Ag相对配置的 开关座(兼作槽部6的壁面)261;及由开关座261支承着的由6个检测开关263组 成的开关阵列262。各检测开关263由以按钮开关等组成的开关本体264及前端 朝向槽部6内的开关前部265构成。开关前部265由平板部266及与平板部266成 直角延伸的检测凸起部267构成,以平板部266的下部沿着在开关座261上形成 的导向凸起268导向、并以检测凸起部267沿着在开关座261上形成的导向孔 269导向,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开关本体264固定在基板270的背面,并配置成使其柱塞271顶在开关前部 265的平板部266上。在这种情况下,柱塞271以其弹顶力将开关前部265推顶向 槽部6侧,并使检测凸起部267在该推顶力下从开关座261的导向孔269伸出到槽 部6内的状态及克服该推顶力缩入导向孔269内的状态与检测开关的ON-OFF状 态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当开关阵列262内的任何一个检测开关263为ON状态 时,检测出安放着印章本体A,当所有检测开关263都处在OFF状态时,则检测出 没有安放印章本体A。并且,开关阵列262的各检测开关263,根据对应的印章本 体A有无小孔Ah,形成ON或OFF的任何状态。因此,可根据6个检测开关263的 ON·OFF的模式判别印章本体A的类别。

图8A~8G表示出印章本体A的小孔Ah与6个检测开关(检测凸起部)263的关 系。根据6个检测开关263与小孔Ah的有无的关系,可以构成26-1、即63种判 别模式。这时,对于方形等宽度较窄的印章本体A,没有与在两个外端的2个检 测开关263、263对应的小孔Ah,因而该2个检测开关263、263向印章本体A两侧 的空间伸出。即,对于方形等宽度较窄的印章本体A,可按在印章本体A的两侧 具有虚构的小孔Ah的判别模式进行识别。

其次,参照图11说明控制部300。该控制部300,例如可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备有CPU301、ROM302、RAM303、输入接口304、输出接口305、及连接各部分 的系统总线306。

在ROM302内,存储着各种程序、日文假名汉字变换词典数据、文字·符号 等字形数据、规定的印章框数据等固定数据。RAM303用作工作区,同时还用来 存储与使用者的输入有关的固定数据。该RAM303的存储数据,即使在电源切断 时也有备份。

输入接口304进行将来自上述功能开关8、操作部21的按钮群22、操作度 盘23、打印部64的打印头表面温度传感器56b、曝光部65的周围温度传感器 67、印章检测部66等的输入信号通过系统总线306取入CPU301或RAM303的接口 操作。输出接口305进行通过系统总线306输入来自CPU301、ROM302、或 RAM303的各种控制信号或各种控制数据;并向上述发光元件12、操作部21的显 示驱动电路24a、打印部64的打印头驱动电路56a、电机驱动电路57a、曝光部 65的光源驱动电路191a等输出的接口操作。

CPU301根据从输入接口304来的输入信号及按照此时的处理内容确定的 ROM302内的处理程序,将RAM303作为工作区使用、并在必要时适当采用存储在 ROM302及RAM303内的固定数据进行处理。

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情况下,CPU301进行以下说明的多任务处理。

图12是本实施形态的多任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图,将应处理的多个任务按照 优先顺序RDY0~RDYn(在图示的情况下,n=7)分类,并根据该优先顺序决定处理 顺序,起动各个任务。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按最高优先顺序RDY0分类的任务表 示为TCB0i(i=0、1、2、…),将按最低优先顺序RDY7分类的任务表示为TCB7i, 对于其他的有关优先顺序也同样,将按优先顺序RDYj(j=0~7)分类的任务表示 为TCBji。此外,按优先顺序RDYj分类后,将在该分类中变成等待状态的情况, 表示为例如将任务TCBm0作为TCBj0记录后的情况,将按优先顺序RDYj记录1个 以上任务的情况表示为在RDYj「有任务」。

另外,如该图所示,在这种多任务处理中,由于按钮群22的任何一个按钮的 按下或操作度盘23的操作将发生中断等事件,所以应确保记录表示新的必要处 理内容的任务名(图中所示的TCBm0等)的区域、或记录各任务间的通信(图中 所示的Mailml等:以下简称为「邮件」)的区域,以下,该区域表示为「信箱区 MBX」。此外,将指示当前执行中的处理内容的任务名表示为TCBr0,将执行和 处理该任务的情况表示为「当前任务执行处理」或「RUN处理」,例如,当选择 TCB00并起动时,表示为「将TCB00作为TCBr0记录并起动」。在后文所述的分 级处理图或流程图上,将在这种情况下的记录表示为「TCBr0←TCB00」。信箱 区MBX内的任务TCBm0等具有当前执行中的任务TCBr0可否强制中断、或按哪个 优先顺序RDYj进行记录等信息,在后文所述的MBX处理中,根据这些信息对任务 TCBm0进行处理。

图13使用通常的流程图总括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处理程序。如该 图所示,在通过接通电源等开始处理后,首先,进行印章制作装置1内的各部分 的初始设定(S01),接着,进行任务监视·切换(RDY)处理(S02),然后,进行信箱 区(MBX)处理(S03)。接着,检查是否发生某种事件(S04),如发生时,进行与该 发生的事件对应的处理(S05),在这之后,进行当前任务执行(RUN)处理(S06)。 然后,重复进行从RDY处理(S02)到RUN处理(S06)。

然而,在实际处理中,上述的RDY处理、MBX处理,仅在按规定时序确定的时 间进行处理,而与各事件对应的处理,则是随着该事件的发生而起动的处理,在 其他时间,进行RUN处理,所以在该流程图的记述中很难正确地表示出来,而程 序的分级结构也很难理解。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一个连续的处理时, 不管起动其他任务等的实际的多任务动作如何,都采用将该任务处理作为子程 序表示的流程图,为说明事件驱动形式、即由事件发生等起动的任务等,采用 图14所示的记述方法(以下,简称为「分级处理图」)进行说明。

这里,在分级处理图上,符号◇的某个处理分支,表示事件驱动式的任务、 程序、或子程序,在发生来自中断或其他任务的任务起动等事件时执行。图14 的任务监视·切换(RDY)处理,在一定间隔的时刻由实时监视器等产生中断,并 仅在该时刻起动。此外,信箱区(MBX)处理,也根据与RDY处理不同的一定间隔 的中断进行起动。事件发生处理,如上所述,是将由操作度盘23的操作等各种 事件起动的任务记录在信箱区MBX内的处理,实际上,每个事件独立发生后都对 信箱区MBX进行访问,并记录与该事件的处理对应的任务名,但在图14中,对其 只示出有代表性的一个。

如图14所示,在通过接通电源等开始处理后,首先,进行处理分支In的初始 设定(以下,表示为初始设定(In))。将用于决定印章制作装置1总体处理流程 的、如后文所述的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用的任务TCBin记录在MBX内(In1),如假 定不是RYD处理时刻,也不是MBX处理的时刻,也没有发生任何事件,则接着转移 到RUN处理(CT),这是由于什么也没有记录,也没有执行,成为等待RDY处理或 MBX处理时刻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变为RDY处理的时刻,则执行RDY处理,但因没有按RDY0~ RDY7记录任务,即因在RDY0~RDY7不是“有任务”(R1~R8),所以不进行任何处 理而结束。另一方面,如变为MBX处理的时刻,则执行MBX处理(M),由于在MBX内 作为TCBm0记录了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用的任务TCBin,所以进行「在MBX有任务 (M1)」的处理,将MBX内的任务TCB记录在RDY内(M11)。即,例如,如果任务 TCBin的指定优先顺序相当于RYD4,则将任务TCBin作为TCB40记录在RDY4。

在该状态下,如变为RDY的处理时刻,执行RDY处理(R),则例如执行「在 RDY4有任务(R3))」的处理。这里,参照图15说明「在RDYi有任务(R(i-1))」 的处理。在该处理中,大体上分支为起动新任务、不起动任务而对当前执行中 的任务发送中断请求邮件、不进行任何处理等任何一种情况。

首先,没有当前执行任务时、即作为TCBr0没有任何记录因而不进行RUM处 理时,或当前执行任务TCBr0的优先顺序低于RDY(i+1)、而且可将该当前执行 任务中断时,则起动新任务。所谓可中断的情况,相当于新任务可将当前执行 任务强制中断的情况,或相当于后文所述的对中断请求邮件的回信邮件的内容 是可中断邮件、或者是表示已经结束的终止邮件的情况。当该条件成立时,即 (无当前执行任务)+(当前执行任务在RDY(i+1)以下)&((可强制中断)+(对MBX 有回信邮件)&((可中断邮件)+(终止邮件)))的条成立时(R(i-1)1),起动新任 务(R(i-1)11)。这里,「+」表示逻辑“或”,「&」表示逻辑“与”。

另一方面,如当前执行任务的优先顺序在RDY(i+1)以下、且没有从该任务 来的回信邮件因而可否中断不明确时,或者,在以前曾请求过一次时是不可中 断、根据情况再次请求时,向邮件信箱区MBX发送请求中断的中断请求邮件。 即,当(当前执行任务在RDY(i+1)以下)&(不可强制中断)&((对MBX无回信邮 件)+(不可中断邮件))的条件成立时(R(i-1)2),进行中断请求邮件的发送 (R(i-1)21)。并且,当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时,即,如当前执行任务的优先顺序 在RDYi以上时,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束「在RDYi有任务(R(i-1))」。

在「新任务起动(R(i-1)11)」的情况下,在该处理以前,例如,为起动优先 顺序更高的其他任务而进行中断,另外,当起动子任务后在等待该子任务的处 理结果的状态下具有被中断了的任务等时,根据后文所述的重新起动信息等判 断其可否重新起动,如果可重新起动时,执行「(有中断任务)&(可重新起 动)(R(i-1)111)」的处理。在该处理中,记录作为当前执行任务名TCBr0而被 中断了的任务名(R(i-1)1111),当具有保存的数据等时,将其复位(R(i- 1)1112),并起动新的RUN处理(R(i-1)1113)」。根据该事件的发生,在后文所 述的RUN处理(CT)中,起动新任务起动(CT1)的处理。

在没有被中断过的任务的情况下,进行「无中断任务(R(i-1)112)」的处 理,在「TCBr0←新任务名(R(i-1)1121)」后,起动新的RUN处理(R(i- 1)1122)。例如,在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用的任务TCBin的情况下,在新任务起动 (R311)的处理中,在无中断任务(R3112)的「TCBr0←TCBin(R31121)」之后,执 行RUN处理起动(R31122)。

另一方而,在有中断任务而不可重新起动的情况下,由于在可重新起动前 必须等待,所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束新的起动(R(i-1)11)。另外,上述子任务 通常将优先顺序没定得高于主任务,所以在处理其新任务起动(R(i-1)11)时, 在子任务结束后,一般可以重新起动。

其次,参照图14说明信箱区(MBX)处理。在该处理中,当在MBX有任务(M1) 时,将MBX内的任务TCBm0根据该任务的指定优先顺序按对应的优先顺序RDYj进 行记录(M11)。此外,当在MBX内有邮件(M2)的情况下,如果是中断请求邮件时 (M21),则作为最新请求邮件记录(M211),并向当前执行任务TCBr0发送(M212), 同时,如果是(回信邮件)+(结束邮件)时(M22),作为对最新请求邮件的回信邮 件记录(M221),并向等待回信的RDY发送(M222)。

以下,说明事件发生处理(E)。为便于说明,上述初始设定(In)作为另一分 支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上是该事件发生处理(E)的一种。即事件发生处理(E), 进行将由操作度盘23的操作等来自装置外部的事件起动的任务、及为进行内 部处理而在程序上产生的任务记录在MBX内的处理(E1)。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用 的任务TCBin,在该MBX记录后,按RDY记录,作为新的任务,执行如下所述的RUN 处理(CT)。

其次,参照图16说明当前任务执行(RUN)处理(CT)。该处理,是当除上述以 外没有发生其他事件时对当前执行任务TCBr0继续进行的处理,作为在该处理 中发生的事件,有新任务起动(CT1)、「有中断请求邮件(CT2)」及「当前执行 任务结束(CT3)」,当没有发生这些事件时,继续进行当前执行任务处理 (CT4)。当起动新任务(CT1)时,进行当前执行中的任务所用数据的保存等 (CT11),在中断当前执行任务(CT12)、预定继续重新起动(CT13)时,将重新起 动作为任务信息进行记录(CT131),并将该信息连同该任务一起按原来的RDY重 新进行记录(CT132)。

当有中断请求邮件(CT2)时,判断此时的当前执行任务的状态是否可以中 断,并当可中断(CT21)时,将可中断邮件发送到MBX(CT211),当不可中断(CT22) 时,发送不可中断邮件(CT221)。此外,在RUN处理(CT)中,即使是切换到上述的 RDY处理(R)、MBX处理(M)、或事件发生处理(E)时,因可将RUN处理暂时中断, 所以可同样地进行,但与向其他任务的切换不同,由于是实时监视器的基本处 理,所以其说明从略。并且,在当前执行任务TCBr0的处理结束时(CT3),向MBX 发送结束邮件(CT31),并等待直到下一次新任务起动(CT32)。

图17示出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一例。如图所示,在主要任务起动处理任务 TCBin起动后,首先在信箱区MBX记录确保工作区(S11)的任务,然后,记录显示 处理(S12)及工件(印章本体)判定处理(S13)的任务,接着,对以下任务进行记 录,即输入错误判定处理(S14)、字符等输入处理(S15)、制版(印章)图象生成 处理(S16)、制版片处理(S17)、及蜂鸣器处理(S18),在这之后,记录印刷处理 (S19)的任务,然后,记录曝光处理(S20)的任务。这些子任务,通过MBX处理,按 各自的优先顺序RDYi分类记录,按照RDY处理,依次起动。此外,在这些子任务 起动后,可根据需要将这些子任务的分任务记录在信箱区MBX内,分别由RDY处 理起动。

即,包括初始设定任务TCBin在内的多个任务,在变成任何等待处理状态之 前,分别进行处理。印章制作装置1内的内部处理,在构成等待处理的主要原因 的其他任务处理的进行中如解除等待状态,即可按照上述的多任务处理进入下 一次处理,所以从结果看来使用者的输入和其他操作变成等待状态。反过来说, 在使用者进行操作后,在变成下一次操作等待状态之前,可依次进行包括错误 处理在内的各任务的处理。

因此,其结果是,作为操作时的真实感觉,各种处理可并行且同时进行。即,   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处理中,与逐个地等待使用者的操作之后再转移到下一 项处理相比,能使在后面的各种必要处理先行进行,因此,能尽可能地减少人们 的等待时间,可以实现高速化。象上述多任务处理那样的并行处理,也可对程 序及如上所述的任务处理全部实施中断处理,并通过采用对发生中断的优先顺 序进行控制的中断控制电路来实现。

图17中的虚线表示可从外部看到的同时并行处理的任务处理的图象些外, 字符等输入处理(S15)、输入错误判定处理(S14)、及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 可同时进行处理。具体地说,从进行最初的字符等(文字·符号·图形等)输入 到进行下一次字符等的输入(S15)之间,判断输入到正文内的字数等是否不适 当(S14),并生成制版用图象(S16)。如果需在这些处理过程中进行字符的输入 (S15),则输入错误判定处理(S14)及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立即被中止,改为 重新起动从头开始的各项处理。并且,即使是在这些操作的期间,显示处理 (S12)及蜂鸣器处理(S18)、及插入制版片B时的制版片处理(S17),仍可并行执 行。

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情况下,本发明由控制部300、操作部21及印章检测 部66实施,其特征主要在于上述图17的各项处理中的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 所以,以下将参照图18~图42详细说明该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另外,在本 发明中,图象生成方法及其装置,在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中主要应用于后文 所述的基础图象配置处理(S50),文字分配方法及其装置主要应用于后文所述 的文字分配处理(S60),而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主要应用于后文所述的修饰 图象配置处理(S70)。

如上所述,每当通过字符等输入处理(S15)输入新的字符等时,制版图象生 成处理(S16)就重新起动。此外,图18的开头的2个处理,即印章类别判别(S30) 及印章图象数据点数决定处理(S31),在本处理开始前已由工件判定处理(S13) 执行,而字体形式指定取得(S32)则由字符等输入处理(S15)执行,这里,只是参 照由这些处理得到的信息,在说明上将其包括在处理流程中。

如图18所示,在制版图象生成处理(图17的S16)开始后,首先,由印章检测 部66检测是否安放(安装)着印章本体A,如已安放时,判别其类别(S30),进行印 章图象数据的点数决定(S31),然后,进行字体形式指定取得(S32)。在该字体 形式指定取得(S32)中,从RAM303读出文字尺寸、形式、竖写·横写、分配、 或外框等由使用者指定的内容。

作为由印章制作装置1制作的印章的形式,在RAM303内准备有多种形状。 例如有姓名印章、大的商业印章、小的商业印章、方形印章、住址印章(参照 图21A~图23D及图31A~图33),即使是这些类型也还可以进一步分成竖写·横 写或加入插图等多种形式。

在字符等输入处理(图17的S15)中,在按压按钮群22的规定按钮22a后,在 显示器24上将显示出上述字体形式指定的选项,通过利用光标/变换键32切换 显示,可以选择各个选项。在上述形式指定中,在显示器24上显示出「形式」 的时刻,如按压操作度盘23的执行键31,则在显示器24上显示「姓名印章」、 「商业印章」、...、「无形式指定」、「指定结束」等任何一种选项,所以 在以光标/变换键32选择后,如按压执行键31,则将进一步显示出该选项中的选 择内容,例如显示文字尺寸、竖写·横写、各输入项目的分配方法等。

在这些选项中,通过操作度盘23显示选出的内容,所以如按压执行键31,则 将进一步显示出该选项中的选择内容。并且,按同样方式,通过将选择一直进 行到最终的分级,完成各项指定的设定。当从各分级向上位的分级返回时,只 须按压执行键31在各分级选择「指定结束」的选项即可。此外,也可在按钮群 22上设置复位用的规定功能键。

在完成形式指定的设定后,如图21A~22D所示,从ROM302读出与该形式指 定对应的输入导引,并显示在显示器24上。即,该图的输入项目,可在例如图 21A时的“姓[”、“名[”,图22B时的“图形字符[”、“第1行[”、“第2行[”等的输 入导引的后面输入正文数据。因此,不必参照操作步骤说明书就能够很容易地 进行输入。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显示器24上显示最初项目的输入导引时,通过用文字 输入键33或光标/变换键32输入所需要的文字并在生成后在显示器24上进行确 认,可以输入与最初项目对应的正文数据,在最初项目的输入结束后,显示下一 个项目的输入导引,所以以下可以按同样方式进行所需项目的输入。并且,将 所输入的这些正文数据存储在RAM303内,在生成后文所述的印章图象的基础数 据时使用。

另外,在上述输入导引“[”的后面,例如可显示与上一次输入的正文数据或 在省略状态下一般使用的图象等有关的的输入导引,从而也能使输入作业成为 简易的形式。例如,在图22C的情况下,在输入导引“[”的后面显示「效果很 好」,所以在原样直接使用时,直接确认即可,也可以在作部分修正后使用。 即,这时输入操作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能使作业时间缩短。

另外,当选择「无形式指定」时,或不选择「形式」时,可在与「形式」相 同的分级上选择形式自由的文字尺寸、竖写·横写、分配、或外框等其他的 指定项目。文字尺寸可以这样指定,即按照印章本体A的类别或上述形式的种 类,根据所输入的行数,在每一行上以与上述形式指定相同的方式从显示器24 上显示的规定范围内(例如,参照「形式」时的图31C)进行选择,或直接输入点 数。竖写·横写也可用与形式指定相同的方法选择指定。分配也可在显示器 24上显示「前端对齐」、「中央对齐」、「后端对齐」及「分配」的任何一 种形式,按同样方法指定(参照图24~图31A~31C)。外框也同样可以从与印章 本体A的类别或上述形式的种类对应的范围中指定(参照图32~图33)。

即使在无形式指定时,在如上所述的各项指定的设定结束后,在显示器24 上也要显示输入导引,所以通过用文字输入键33或光标/变换键32输入所需要 的文字并在生成后在显示器24上进行确认,可以进行构成印章图象基元的文 字、数字、插图等图形的正文数据的输入。

在字体形式指定取得(S32)完成后,进行印章图象的基础图象数据的基础 图象配置处理(S50),接着,进行将印章图象的文字适当地分配在印章的制版图 象区域内的文字分配处理(S60),最后,进行将印章外框或修饰用数据重合、生 成作为目的的印章图象数据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并结束制版图象生成 处理(S90)。然后,根据在这里生成的印章图象数据,进行图17的以下处理、即 印刷处理(S19)和曝光处理(20),从而制成所需的印章。以下,按顺序详细说明 文字分配处理(S60)及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

如图19所示,在基础图象配置处理(S50)开始后,首先,判断是否进行形式 指定(S501),如进行形式指定时(S501:是),接着,进行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 定处理(S502)。

在该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定处理(S502)中,如图20所示,首先,进行输入 项目检查(S520)。例如,当如象图23A中示出的住址印章那样输入住址、姓 名、电话号码等多个项目的文字等时,使未输入的项目保持空白,在就这样将 其直接生成印章图象的情况下,图象构成要素的配置均衡恶化,同时将会生成 压印面积对整个印章面积的比值亦即黑度小的不均衡图象。

因此,在图20的输入项目检查(S520)中,当在上述图17的字符等输入处理 (S15)中有未输入的项目时,即在实际上利用执行键31确认相对于该项目的输 入导引没有文字等输入时(以下,称为「空输入」),检查哪个项目是空输入。 例如,与输入了图23A示出的5个项目、即邮政编码、住址1、住址2、姓名及电 话号码的全部项目的图23B不同,图23C相当于住址2的项目是空输入的情况,图 23D相当于电话号码的项目是空输入的情况。此外,图23A~23D的各项目间的 格线或外框,实际上是在由后文所述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生成后,作为印 章图象重合上的,但为了易于看图且便于理解,在图中将其示出。

并且,即使是如图23C及23D所示有空输入时,为了将各项目的图象很均衡 地配置,接着,如图20所示,根据该形式的种类和空输入(S520),参照ROM302内 存储的形式指定用的各个表(S522~S526),取得各项目的区域尺寸和位置的规 定数据,并结束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定处理(S530)。在上述的各表中,不仅 对应于各个项目规定了输入全部项目时的各项目的区域尺寸和位置,而且规定 了各输入项目为空输入时的尺寸和位置,当有空输入时,读出将其他项目的区 域扩大后的尺寸和位置的规定数据。

回到图19,在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定处理(S502)结束后,按照所决定的 项目区域的尺寸和位置,确保各项目的配置区域(S504,参照图31A~31C),并将 与所输入的文字等正文数据对应的字形数据从ROM302逐个地读出(S505),配置 在该配置区域内(S506)。在各项目结束前反复进行该操作(S507),直到反复进 行到所输入的全部项目结束为止(S508),从而生成基础图象数据并将其存储在 ROM302内,并使基础图象配置处理(S50)结束(S509)。

另一方面,在上述形式指定判断(S501)中,如判定为不进行形式指定时 (S501:否),进行自由形式项目区域决定处理(S503)。在该处理中,将所输入 的正文数据的行数看作项目数,根据对各行指定的文字尺寸,决定项目区域的 尺寸和位置。由于印章图象数据的点数根据印章本体A的类别决定(图18的 S31),所以,按照与形式指定用项目区域决定处理(S502)相同的方式,如根据各 行的文字尺寸并参照相应的表,则能很容易地决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 可根据各行的尺寸直接计算。

如按照上述基础图象配置处理(S50),则当进行与各个项目对应的构成要 素的的输入而不进行不需要的项目的输入时,该项目自动地被删除,其他项目 的区域被扩大,并且,在其他项目的区域内输入的构成要素,即住址、姓名、 电话号码等的文字或插图等图形,例如,如图23C~23D所示被扩大,成为黑度大 的图象,作为规定了区域的图象可达到均衡匀称。

另外,由于存储着空输入项目的区域被删除后的规定了其他项目区域的尺 寸和位置的表,所以只需将其读出,就能很容易地决定未被删除的各个项目的 区域,并根据该尺寸将输入的文字或图形等变换为适当的大小。

在上述形式指定的各形式的下位分级的选项中,有一个「空输入保持」的 选项,如选择并指定该选项,则不进行上述空输入项目的删除,而将空输入项目 的区域保持原状。而在下一次如指定此时的形式,则因已存储了上一次对其他 项目输入过的内容,所以可以只输入以前为空输入的项目,完成输入。即,作为 留在以后将要进行写入等的部分的处理方式,可以不进行空输入项目的删除。 此外,也可以不扩大文字而只变更位置关系。

在基础图象配置处理(S50)结束后,如图18所示,接着,进行文字分配处理 (S60)。如开始文字分配处理(S60),则如图24所示,首先,从RAM303读出基础图 象数据(S601)。

例如,如图28所示,所输入的文字等字符、即构成图象基元的数据,在第1 行为「文字幅通常」(通常字宽)、而第2行为「普通处理」时,如图28A所示, 正文仅是排成2行的状态。印章图象数据中的制版图象用的区域,在基础图象 配置处理(S50)中,根据所安放的印章本体A的类别、有无形式指定及有无印章 外框等决定(参照图31A~31C)。此外,在图31A及图31B中,距离AF表示各印章 的每种类别的输入文字的可分配区域的最大宽度,距离BE表示将图32~33中分 别示出的形式的前部(图中左端)的字符及后部(图中右端)的字符分配在AB间 及EF间时输入文字的可分配区域的宽度。在图31C中,以A型和B型为例示出规 定印章本体的每种类别。此外,图31B示出通过文字分配处理变更后的上述可 分配区域的宽度。图31B中,BC和DE的各距离表示通过文字分配处理产生的空 白。因此,CD间的距离才是实际上的可分配区域的宽度。

当无形式指定时,如假定可制版区域的宽度为A,则能以图28B所示的矩形 轮廓表现。在印章有外框的情况下,通过后文所述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 在该图28B的制版图象用区域的周围配置如图28C所示的印章外框数据。这时, 总的印章图象数据,如图28D所示,具有由印章外框数据包围的大小。

当无外框时,或虽然有外框但可将使文字加大后超出外框的部分删除时, 也可将该印章图象数据的整个区域作为制版图象用区域,但在以下的说明中, 为了易于看图且便于理解,对配置在图28B的制版图象区域内的带外框的情况 进行说明。而在图中也示出了带外框的状态。此外,在上述的基础图象配置处 理(S50)中,也可在省略指定状态下进行后文所述的分配、中央对齐、后端对 齐等配置。这里,只说明按输入的正文配置成将所有行的前端对齐的状态后的 图28E的基础图象数据的读出情况。

另外,在进行形式指定的情况下,由于可确保各个项目的配置区域,所以以 下说明的文字分配的各项处理,按其每个项目进行。但是,例如,象上述图23的 住址1及住址2那样,由于同一个项目使用多行,所以如该图所示,将「スカイハ イツ…」(高地高层公寓…)在后端对齐,或者也可按前端对齐或中央对齐。

如图24所示,在基础图象数据读出(S601)结束后,接着进行最长行判 别·分配处理(S602)。

这里,首先参照图25A~25C说明正文为1行、即只有最长行时的分配方 法。在形式指定时的各项目的正文数据,在不使用上述多行的一般情况下,也 相当于这种1行的情况。此外,如图25A~28G及图43所示,A表示可制版区域宽 度,B表示字间间隔,C表示字宽,D表示空白,E表示实际分配区域宽度。

例如,当分配2个字时,如图25所示,如采用现有的分配方法,则字间间隔B 过宽,缺乏浓重感,将会制成空白部分过于显著的不美观匀称的印章文字。与 此不同,在本文字分配处理(S60)中,相对于字间间隔B,分配成使端部空白D满 足B>D>0(图示情况下,D=B/2),所以,如图25B所示,不会仅使中央的字间间隔 过宽,能构成均衡性良好的文字配置。

端部空白D与字间间隔B的比值D/B,在上述图25B的情况下取值为D/B=1/2, 但对印章制作装置1并不限于此,也可在图17的字符等输入处理(S15)中,利用 规定的按钮22a选择规定的9/10、…、5/6、4/5、3/4、2/3、1/2、 7/10、…、2/5等比值D/B。

如具体地说明,例如,如图26A~26C所示,该外观良好的比值D/B随可制版 区域的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面积比而不同。即,如将面积比小的文字字符串 「极小」如图26A所示配置成使其字高F及字宽C大、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 面积比大的文字字符串「中字」具有相同的比值D/B=1/2,则如图26B所示,空 白部分过于显著,中央部变得松散。与此不同,在印章制作装置1中,如上所述, 可以自由设定比值D/B,所以,例如设定为比值D/B=5/6,则如图26C所示,即使面 积比小也仍能作到很均衡的配置。

上述情况在多行时也是一样,例如,如图27A及图27B所示,当配置3行的文 字字符串时,由于字高F减小,如果设定与该字高F均衡的字宽C,则尤其是1行的 字数少时,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面积比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如采用现有的 文字分配方法,则如图27A所示,中央部分非常松散,与此不同,在本文字分配处 理(S60)中,通过适当地设定端部空白D,如图27B所示,可根据面积比将端部空 白D调整为适当的尺寸,因此,不会仅使中央的字间间隔过宽,而且不会给人以 松散的感觉,能构成均衡性良好的文字配置。

另外,除上述设定方法外,例如,也可通过按点数直接输入字间间隔B及端 部空白D,或以数值输入不到1的任意比值D/B,在B>D>0的范围内自由设定认为 外观好的比值D/B。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准备并存储参照表,按照印章本 体A的类别、文字尺寸、字数等参照该表自动地设定外观好的比值D/B。

上述的比值D/B的设定,对在以下说明中采用的各种文字字符串也以同样 使用,但为了明确以下说明的各文字分配方法的各自特征、且有助于对其理解, 以下,按比值D/B=1/2、即与图25所示相同,说明按D=B/2进行设定的情况。

具体地说,如按上述分配方法对上述图28E第1行的5个字进行分配,则如图 25C所示,在可制版区域宽度A=40的情况下,当取字宽C=6时,相对于字间间隔 B=2,端部空白为D=B/2=1。采用本分配方法时的实际分配区域E的尺寸与印章 本体A的类别的关系,如图31B和31C所示,以用点阵表示图象数据时的点数为基 准。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C所示,例如,当可制版区域宽度A=41(点)时,相对于 字数F=5,将(A-C×F)/F=(41-6×5)/5=11/5的商2作为字间间隔B=2,余数1(点)分 配给最前部的字间间隔。因此,从印章文字的阅读方向看的字间间隔B为3、 2、2及2(点)。同样,当可制版区域宽度A=42时,字间间隔B为3、3、2及2。实 际上,如图31C所示,实际分配区域E的值比图25C的例大得非常多,所以该1个点 的差别是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的值。因此,如采用本分配方法,则能以简单的 方式进行印章文字的分配,同时可将各文字分配成很难看出其字间间隔的尺寸 差别。

其次,说明如上述图28E所示输入多行(在该图中为2行)正文数据时的最长 行判别·分配处理(S602)。最长行的判别,可以按照上述1行的方式对各行进 行,即,求出当可制版区域宽度为A、各字的字宽为C和字数为F时的(A-C×F)/F 的商G,并将该商G最小的行判定为最长行。并且,将该最长行的商G作为基准字 间间隔B,与上述1行的情况相同,进行如图28F所示的最长行的分配处理。

在图28E的情况下,由于印章外框的形状简单、与多行对应的整个可制版 区域具有1个矩形轮廓,所以即使按字数也能简单地判别最长行。然而,在印章 制作装置1的情况下,如图32~图33所示,根据印章本体A的类别准备着各种印 章外框,由使用的印章外框在文字字符串的前后等进行修饰,所以有时字数虽 少但如在其文字字符串前后等有修饰,则实际的文字分配区域小。此外,在印 章制作装置1中,与通常的字处理机一样,可以对各文字进行加网格、强调、斜 体、空心、反转等文字修饰,所以即使字数少,但因具有这样的修饰,实际的空 白有时很小。

在这些情况下,例如,图28E的第2行虽然是「普通处理」4个字,但与分配 了「文字幅通常」5个字的第1行相比,上述的商G有时很小。即,只按字数判别 最长行,并将该最长行的字间间隔作为基准字间间隔B,将会产生对其他行不能 适用的情况。与此不同,如将商G最小的行判定为最长行,则与只根据字数进行 判别时相比,能选择更适当的最长行,而通过将该行作为空白分配等的基准,如 后文所述,对于多行的印章图象、乃至具有多行的印字面,都能进行均衡性良 好的分配。

如图24所示,存最长行判别·分配处理(S602)结束后,接着,进行是否指定 前端对齐的判断(S603),如指定前端对齐(S603:是)时,进行前端对齐处理 (S604)。而当没有指定前端对齐时(S603:否),接着进行是否指定中央对齐的 判断(S605),如指定中央对齐(S605:是)时,进行中央对齐处理(S606)。而当没 有指定中央对齐时(S605:否),接着进行是否指定后端对齐的判断(S607),如指 定后端对齐(S607:是)时,进行后端对齐处理(S608)。而当没有指定后端对齐 时(S607:否),进行分配处理(S609),并结束文字分配处理(S610)。

如图28G所示,在图24的前端对齐处理(S604)中,其分配方法是,例如,使图 28F的的第2行、即不是最长行的「普通处理」一行的各文字的字间间隔与第1 行、即最长行「文字幅通常」的5个字的字间间隔即基准字间间隔B一致,然后 使该文字字符串的最前部文字「普」与最长行的最前部文字「字」在前端对 齐。这时的文字字符串「普通处理」的字间间隔,例如当第1行「文字幅通 常」的可制版区域宽度A=40时,如图25C所示,使字间间隔B从前面起为2、2和2, 而当该宽度A=41时,从前面起为3、2和2。

而当A=41时,如上所述,因1个点的值小到可忽略的程度所以实际上使字间间 隔B都是2也不会产生不谐调感。从作为通过前端对齐处理(S604)分配后的另 一例的图29B可以看出,通过进行前端对齐处理(S604),对于多行的印章图象、 乃至具有多行的印字面,都能进行使各行的最前端及字间间隔一致的工整且良 好的分配。

另外,如图28G所示,在图24的中央对齐处理(S606)中,与上述相同,对字间 间隔与最长行的基准字间间隔B相同的文字字符串「普通处理」进行分配,使 其中央位置与最长行「文字幅通常」的中央位置一致。图29C示出同一分配方 法的另一例,从图28G及图29C可以看出,通过中央对齐处理(S606),对多行印章 图象(具有多行的印字面),可进行使各行的中央位置一致的具有稳定性的外观 良好的分配。

另外,如图28G所示,在图24的后端对齐处理(S608)中,其分配方法是将文 字字符串「普通处理」最后部的「理」字与最长行「文字幅通常」最后部的 「常」字在后端对齐。图29D示出同一分配方法的另一例,从图28G及图29D可 以看出,通过后端对齐处理(S608),对多行印章图象(具有多行的印字面),可进 行使各行的最后端一致的工整且外观良好的分配。

而如图28G所示,在图24的分配处理(S609)中,即使是对第2行「普通处 理」的4个字,也将对第1行「文字幅通常」的5个字求出的实际分配区域宽度 E(参照图25C)看作现有的可制版区域A,并进行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均匀分配(参 照图25A)。即对文字字符串「普通处理」进行分配,使文字字符串尺寸E与最 长行的文字字符串「文字幅通常」相同,而且,使两端对齐。图29A示出同一分 配方法的另一例,从图28G及图29A可以看出,通过分配处理(S609),对多行印章 图象(具有多行的印字面),可进行使文字字符串尺寸一致、即各行两端对齐的 具有稳定性的外观良好的分配。

在该分配处理(S609)中,还可进行在上述其他处理中未进行的字宽最佳扩 大处理。因此,接着在以下参照图30说明该字宽最佳扩大处理。图30A示出在 图25C中说明过的分配方法的可制版区域宽度A=41的例,与此不同,图30B示出 以下说明的扩大处理结果的印章文字的例。而图30C示出未进行该扩大处理时 的印章的整个印字面,图30D示出对其进行扩大处理后的整个印字面。

在该字宽最佳扩大处理中,首先,求出文字部分对外框内空白部分的比 值。这里,说明以端部空白D保持原值而使实际分配区域E=39以内为对象的扩 大处理。例如,在图30A的例的情况下,文字部分的点数总计为6×5=30点,与此 不同,字间间隔部分的点数总计为(39-30=)3+2+2+2=9,因此,该比值为 30/9=10/3=3.333…。这里,如假定一定值为4,则因此时的比值在一定值以下, 所以接着决定扩大比值。

与总宽度30相对应,现有的文字部分的点数为30,所以应能扩大到 39/30=1.3倍,但因没有考虑字间间隔,所以如假定字间间隔B最低各为1点总计 为4点,则应为(39-4)/30=7/6=1.166…。因此,按字宽C=7分配的结果如图30B 所示。此外,该字宽最佳扩大处理中进入上述扩大处理的条件的一定值或可否 扩大的判断条件,根据印章本体的类别或实际情况设定即可,此外,也可以采取 设有与按缺省值决定自动扩大比、且当可扩大时能自动扩大的模式及任意输 入扩大值的模式有关的选择装置等各种措施。

并且,上述字宽最佳扩大处理的优点,与图30C及30D相比较是一目了然的, 对印章文字的各文字字体不产生不谐调感,可以减少印章的空白部分,并能使 印章文字具有浓重感。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是根据点数进行扩大处理,所以可 以简单地计算文字部分对空白部分的比值,而且,能根据该比值在横向长度上 将各文字适当地扩展。

在文字分配处理(S60)结束后,如图18所示,接着进行修饰图象配置处理 (S70)。在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开始后,如图34所示,首先,进行印章外框数 据生成处理(S701)。

在该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处理(S701)中,如图35A所示,首先取得在图17的字 符等输入处理(S15)中指定的印章外框种类,同时判断用于形成该印章外框的 格线的种类(S711)。即,存印章制作装置1中,为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印章外框, 作为形成印章外框用的线元,在ROM302内存储着多种多样的格线数据,所以这 里,首先判断所指定的印章外框种类及与该印章外框对应的的格线种类 (S711)。

在外框种类取得(S711)结束后,接着,将印章外框两端的图象数据配置在 与上述印章图象数据区域(参图28A~28D及图31A~31C)尺寸相同的区域内 (S712)。即,读出形成印章外框两端图象的格线数据后进行配置(S712)。通过 该配置处理生成的图象数据的(住址印章的)例为图35B右侧的图象数据C712。 此外,为使该图象数据C712与外框两端图象数据配置(S712)相对应,以下除非 事先特别说明,使处理(Sxxx)与图象数据Cxxx相对应来表示。

在外框两端图象数据配置(S712)结束后,接着,通过用格线数据连接该两 侧的图象,形成外框,然后,配置其余的格线(S713),结束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处 理(S714)。此外,在图39中,示出方形印章时的例,所以,以下都参照该例。

印章制作装置1在ROM302内准备并存储着例如图36A及36B示出的构成格线 线元的各种格线数据。图36A的①是构成实线及间断线条3用的线元的格线数 据,同样,②是构成虚线、③是构成单点线、④是构成间断线条1、⑤是构成 间断线条2等用的线元的格线数据。通过将这些数据依次配置在图象数据上, 即可生成印章外框数据。例如,一般的实线可将多个①连接形成,虚线将多个 ②、单点锁线将多个③连接即可。此外,用于印章特有表现形式的间断线条, 例如,如图36B所示,可随意选择①、④、⑤、④、①、③、④、①、…等连 接配置。

如上所述,在印章制作装置1中,由于不是将用于形成印章外框的格线作为 外框的整体而是作为线元存储,所以用户(使用者)可按需要读出各种格线数据, 并可一面将这些格线自由连接,一面生成多样的外框。另外,印章外框数据在 与上述印章图象数据区域尺寸相同的区域内生成,即,对应于制版对象的印章 体A的类别,生成适合于其各自的印章部尺寸的数据,所以能根据各种印章本体 A的类别、例如方形印章、圆形印章、长条形印章、纵长形印章、横长形印章 等的特征,制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印章。

在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处理(S701)结束后,如图34所示,接着进行叠加图象 数据生成处理(S702)。

在该叠加图象数据生成处理(S702)中,如图37A及37B所示,首光,读出在上 述图18的文字分配处理(S60)之前完成的(图24的结束(S610)时的)基础图象数 据C721(S721)。然后,读出在上述印章外框数据生成处理(S701)中生成的印章 外框数据C722(相当于C713)(S722),并通过进行对应各点的“或”运算(S723), 生成叠加图象数据,并结束叠加图象数据生成处理(S724)。

就是说,在该“或”运算(S723)中,通过对以与凸部对应的阳点表现基础图 象数据C721的图象、以与凹部对应的阴点表现图象的空白部分、同样地以阳 点表现印章外框数据C722的印章外框图象、以阴点表现印章外框的内侧及外 侧时的基础图象数据C721和印章外框数据C722的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或”运 算,可以生成以阳点优先将两数据的图象重合后的叠加图象数据C723。因此, 很容易生成带外框的印章图象,进而很容易制成带外框的印章。

在叠加图象数据生成处理(S702)结束后,如图34所示,接着进行外框外侧 数据删除处理(S703)。

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处理(S703)中,如图38A及38B所示,首先生成以阳点表 现印章外框数据C713的印章外框及其内侧、以阴点表现上述印章外框的外侧 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C731(S731)。然后,读出在上述叠加图象数据生成处理 (S702)中生成的叠加图象数据C732(相当于C723)(S732),并通过进行对应各点 的“与”运算(S733),将超出印章外框的图象部分(相当于图39中的图象部分g) 删除,生成印章图象数据C733,并结束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处理(S734)。

就是说,在该“与”运算(S733)中,通过对以阳点表现叠加图象数据C732、 以阴点表现其他空白部分时的与上述印章外框外形数据相互对应的各点进行“ 与”运算,可以以阴阳点优先将两数据的图象重合,将超出印章外框的图象部分 删除。因此,很容易生成所需图象不超出外框的印章图象。

在外框外侧数据删除处理(S703)结束后,如图34所示,接着,将生成的印章 图象数据(相当于图38B及39的印章图象数据C734)写入并存储在RAM303内 (S704),并结束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S705)。然后,如图18所示,如以上所 述,结束制版图象生成处理(S16)(S90),并根据此时生成的印章图象数据,进行 图17的以下处理、即印刷处理(S19)及曝光处理(S20),从而制成所需的印章。

如上所述,在印章制作装置1中,通过在生成与印章图象的全制版区域对应 的印章图象数据后进行制版,能够很均衡地配置各图象,或进行调整以提高黑 度并生成复杂的印章图象。此外,在将该印章图象数据取出制作印章时,由于 进行成批打印处理,所以不仅能高速处理,而且能以一定速度进行制版,因此, 能使作为掩模的墨带C走带平稳,并能防止产生皱纹等。

另外,通过生成包含印章外框的印章图象数据,能将各图象很均衡地配置 在印章外框内,并可将各图象的大小扩大到印章外框的最大界线。此外,由于 能将大的图象的一部分删除,进行集中在外框内等精细的工作,所以可以制成 黑度高、图象清晰、外观良子的印章。

另外,在上述图34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中,在生成印章外框数据后 (S701),与基础图象数据重合(S702),但也可以进行配置将印章外框的格线数 据重合在基础图象数据上,生成叠加图象数据。另外,在图34的处理中,在该叠 加图象数据生成后(S702),将超出印章外框的图象部分删除(S703),但也可预 先将基础图象数据的超出图象部分删除,使其不超出印章外框,然后将其与印 章外框数据重合,从而生成带外框的全图象数据。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 也可两者都使用。

图40~图42示出采用上述两种方式的例。如图40~图42所示,在这种情况 下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中,首先,与上述图37A的基础图象数据读出(S721) 一样,进行基础图象数据的读出(S751),接着,与图35A的外框种类取得(S711) 一样,进行外框种类取得(S752),然后,进行附加外框等修饰前的基础图象数据 C751是否超出该修饰用的外框的判断(S753)。该判断按以下方法很容易进行, 即判断在与指定的印章外框的外侧相当的部分上是否存在基础图象数据C751 的阳点、例如对该部分的所有点进行“或”运算。

当未超出外框时(S753:否),与图35的外框两端图象数据配置(S712)一样, 将格线数据配置在基础图象数据C751的区域的两端(S756)。接着,首先,通过 用格线数据连接该两侧的图象(参照图41的图象C757s),形成外框,然后,配置 其余的格线(S757),结束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

另一方面,如超出外框时(S753:是),接着,与图38A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生 成(S731)一样,生成图42的印章外框外形数据C754(S754),通过和基础图象数 据C751进行“与”运算,将预计超出印章外框的图象部分(相当于图42的图象部 分g)从基础图象数据C751删除,生成外侧删除图象数据C755(S755)。然后,接 着将格线数据配置在该外侧删除图象数据的区域的两端(S756),在配置格线数 据后(S757),结束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

如上所述,如果按照图40的修饰图象配置处理(S70),则与图34的修饰图象 配置处理(S70)一样,能很容易地生成所需图象不超出外框的带外框的印章图 象,因此,可以获得能制成黑度高、图象清晰、外观良好的印章等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的前 提下能进行各种变更,对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是应该理解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