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 用于确定尤其是机动车的传动系内的离合器操作系统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

用于确定尤其是机动车的传动系内的离合器操作系统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580007231.8 申请日 2015-01-29 公开(公告)号 CN105980728B 公开(公告)日 2019-08-16
申请人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发明人 弗洛里安·齐夫勒;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尤其是机动车的传动系内的 离合器 操作系统 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其中,离合器由执行器来操作,其中,将离合器的碰触点适配为特性曲线的第一支持点。在改进特定的离合器特征曲线的准确度的方法中,将优选是电中央脱接器的执行器的预负载点用作为特性曲线的第二支持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确定传动系内的离合器操作系统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合器(4)由执行器(11)来操作,其中,将所述离合器(4)的碰触点(TP)适配为特性曲线的第一支持点,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执行器(11)的预负载点(VLP)用作为特性曲线的第二支持点;
从经适配的碰触点(TP)出发计算预负载点(VLP),或者在激活所述传动系(1)之前适配预负载点(VLP)并且从经适配的预负载点(VLP)出发计算碰触点(TP);并且将构造成分离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4)应用于混合传动系(1),其中,所述分离离合器布置在内燃机(2)与电动机(3)之间,并且在所述分离离合器闭合时进行从所述电动机(3)至停止的所述内燃机(2)的扭矩传递,以起动所述内燃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是机动车的传动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是否存在所述离合器(4)的特性曲线的运行点偏移,并且依赖于所述离合器(4)的特性曲线的运行点偏移来计算碰触点(TP)和/或预负载点(VL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合器(4)的运行点(BP)不变的情况下,给经适配的碰触点(TP)或经适配的预负载点(VLP)加上常数,由此得到计算出的预负载点(VLP)或计算出的碰触点(T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负载点(VLP)或碰触点(TP)的计算依赖于离合器传动比(i)和/或所述离合器(4)在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的压紧和/或离合器盖在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的盖弹簧弹性和/或在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的调节环力来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探测到运行点偏移的情况下,获知所述离合器(4)的磨损率(VR),所述磨损率在碰触点(TP)与预负载点(VLP)的间距上进行积分,由此得到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并且碰触点(TP)借助所述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由在无运行点偏移情况下的碰触点(TP)来计算和/或预负载点(VLP)借助所述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由在无运行点偏移情况下的预负载点(VP)来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点偏移由于干式离合器(4)的摩擦片磨损和/或由于离合器(4)中的温度差异而出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点偏移的计算通过考虑到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的两次彼此跟随的适配的差来进行。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运行点偏移来探测所述离合器(4)的磨损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11)是电中央脱接器。

说明书全文

用于确定尤其是机动车的传动系内的离合器操作系统的离合

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尤其是机动车的传动系内的离合器操作系统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方法,其中,离合器由执行器来操作,其中,将离合器的碰触点适配为特性曲线的第一支持点。

背景技术

[0002] DE102010024942A1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具有至少两个子传动系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每个子传动系均可利用离合器与内燃机联接。在包括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机动车的行驶运行下,离合器的碰触点不依赖于扭矩地获知。在此,碰触点是离合器特征曲线的支持点。
[0003] 在具有混合动传动系的机动车中,行驶阻力可以由两个独立的能量源(大多数是内燃机燃料和来自电动机的动力电池电能)通过转化成机械能量来克服。根据DE102008030473A1公知了一种具有P2混合型拓扑结构的车辆,其中,电动机位于与内燃机串接的第二位置。在这两个组件之间直接布置在内燃机之后的分离离合器在分离状态下可以实现纯电行驶或者在闭合状态下将扭矩从内燃机引至驱动轮
[0004] 分离离合器的另一任务存在于内燃机的起动。为此,通过有针对性提高电动机的扭矩并且闭合分离离合器将能量传递至停止的内燃机并因而加速内燃机。关于行驶舒适性,在此必须精确知道由分离离合器传递的扭矩,以避免不期望的车辆加速,这是因为电动机的扭矩同时也传递至驱动轮。
[0005] 由分离离合器传递的扭矩直接依赖于操作离合器的执行器的位置。为了估算所传递的离合器力矩必须一方面知道执行器相对于可能的移动路径的位置,另一方面离合器特征曲线(离合器力矩依赖于执行器位置)必须参考执行器路径。
[0006] 为了参考操作分离离合器的执行器的位置,驶向在脱接路径的左侧或右侧末端上的止挡。这种参考主要在车辆停止较长时间之后执行,以便检查执行器在移动路径上的位置。
[0007] 离合器特征曲线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例如磨损、离合器校正、温度以及老化过程而是非恒定的。为了确保重新起动内燃机时离合器力矩的准确度参考碰触点。为了准确获知执行器轴上的特性曲线,在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适配碰触点,具体而言,分离离合器缓慢闭合并且评估闭合的离合器的对电动机(其以预定转速旋转)产生的影响。在此,由于预定的离合器额定力矩,通过分离离合器仅传递可忽略的力矩。通过评估由电动机得到的可归入离合器额定力矩的信号应答来确定碰触点。
[0008] 此外,还需要预负载点的位置,以便引入在混合动力运行下对脱接轴承的恒定的轴向预负载。根据DE102013205109A1公知了一种用于运行离合器操作设备的方法,其具有定子装置、可关于定子装置转动的转子装置和可关于转子装置沿轴向方向受限地移位的、具有脱接元件的滑架装置,脱接元件可利用碟簧贴靠离合器。在此,预负载点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即,使滑架装置的脱接轴承在离合器转动时将最小压紧力施加到离合器的碟簧上,其中,为了滑架装置的移位而给定子装置通电,从而使得在离合器转动时预负载点不被超过。为了确定预负载点而给定子装置通电,从而使滑架装置在猜测预负载点的区域内沿轴向方向移位并且在此区域内监控定子装置的电流消耗和/或转子装置的转速和/或滑架装置的速度。
[0009] 离合器的碰触点和执行器在离合器上的预负载点的适配只能彼此独立地且仅能在特定情况下执行。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任务因而在于说明一种用于确定离合器特性曲线的方法,其中,可以准确估算出离合器特征曲线。
[0011]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将优选是电中央脱接器的执行器的预负载点用作为特性曲线的第二支持点。在对离合器的特性曲线的确定中将预负载点计算在内允许考虑到离合器以及中央脱接器的机械结构内的刚度,由此可以实现明显更准确地确定离合器特征曲线。由此得到时间方面不受限制的了解以及在估算离合器特征曲线时的提高的准确度。通过使用电中央脱接器,离合器不仅可以负担拉力也可以负担压力。
[0012] 按照有利方式,从经适配的碰触点出发计算作为特性曲线的第二支持点的预负载点,或者在激活传动系之前适配预负载点并且从经适配的预负载点出发计算碰触点。有利的是,仅需确定碰触点或预负载点的适配过程来获知离合器特性曲线。这导致降低应用耗费。尽管如此,预负载点和碰触点在执行器的脱接路径上的准确位置是已知的,这被用来评估离合器特性曲线的位置。选择是否应当进行碰触点的适配,或者是否应当进行负载点的适配,可以结合机动车的质量和行驶状态来判定。因而,通过应用这些关系以减小的耗费准确了解了离合器特征曲线上两个表征的点的位置。
[0013] 按照有利方式,检查是否存在离合器特性曲线的运行点偏移,并且依赖于离合器特性曲线的运行点偏移来计算碰触点和/或预负载点。由于运行点偏移,离合器的碟簧的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所有力发生变化并且部分地也导致分离离合器刚度以及进而离合器特征曲线发生变化。
[0014]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在运行点不变的情况下,给经适配的碰触点或经适配的预负载点加上常数,由此得到计算出的预负载点或计算出的碰触点。这是可实现的,因为离合器的所有影响离合器特征曲线的机械参数都可被认为是恒定的。
[0015] 在一个设计方式中,预负载点或碰触点的计算依赖于离合器传动比和/或离合器在预负载点和碰触点的压紧力和/或离合器盖在预负载点和碰触点的盖弹簧弹性和/或在预负载点和碰触点的调节环力进行。这些标准由被认为是恒定的机械参数推导出来。
[0016] 在一个变形方案中,在探测到运行点偏移的情况下,获知离合器的磨损率,其在碰触点与预负载点的间距上进行积分,由此得到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碰触点借助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由无运行点偏移情况下的碰触点来计算,和/或预负载点借助依赖于磨损率的参数由在无运行点偏移情况下的预负载点来计算。由于运行点偏移,碟簧的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所有力发生变化并且部分地也导致刚度发生变化。离合器的摩擦片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以及中央脱接器的调节环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并且必须在相关区域针对计算模型进行线性化。
[0017]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运行点偏移由于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磨损和/或由于离合器中的温度差异而出现。通过能量模型的积分,可以估算出离合器的磨擦片的摩擦片磨损并且用作针对计算模型的输入参量以确定负载点或预负载点。由温度决定的运行点偏移的量化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实现。
[0018] 按照有利方式,运行点偏移的计算通过考虑到对碰触点或/或预负载点的两次彼此跟随的适配的差而进行。在此,可以专估算分离离合器的磨擦片的主要由运行点偏移带来的磨损。
[0019]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由运行点偏移探测离合器的磨损校正。这种磨损校正包括重新调整碟簧,以维持运行点以及进而维持压紧力。运行点通过校正装置的给定的离散的步距保持在某个区域内。然而,由运行点偏移也可以推断出是否需要新的离合器摩擦片。
[002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了解当前预负载点和当前碰触点的情况下执行离合器特性曲线的重新参数化。因为这些点充当离合器的支持点,所以由对预负载点和碰触点的了解特别简单地执行离合器特性曲线的适配。
[0021] 为了改进离合器特性曲线适配的准确度,将执行器在离合器路径的末端的止挡确定为离合器特性曲线的第三支持点以参考执行器位置。
[0022] 在一个优选变形方案中,构造成分离离合器的离合器应用于混合传动系中,其中,分离离合器布置在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在分离离合器闭合时执行从电动机至停止的内燃机的扭矩传递,以起动内燃机。因而在起动内燃机时提供了高起动舒适性,这是因为由分离离合器特性曲线得到了离合器力矩的更高的准确度。附图说明
[0023] 本发明允许了大量实施方式。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应当结合在附图中所示的图来进一步说明。其中:
[0024] 图1示出混合传动系的原理图;
[0025] 图2示出具有电中央脱接器的离合器的图示;
[0026] 图3示出执行器的脱接力以及离合器特征曲线关于执行器的脱接路径的理想化的图示;
[0027] 图4示出执行器的脱接力以及用于计算离合器的碰触点和预负载点的离合器特征曲线的理想化的图示,其中,离合器的所有组件假设是理想刚性的(刚度→∞)
[0028] 图5示出执行器的脱接力以及在考虑到离合器刚度情况下用于计算离合器的碰触点和预负载点的离合器特征曲线的理想化的图示;
[0029] 图6示出执行器的脱接力以及在运行点偏移的情况下用于计算离合器的碰触点和预负载点的离合器特征曲线的理想化的图示。
[0030] 相同特征利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示出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系1的原理图。该传动系1包括内燃机2和电动机3。在内燃机2和电动机3之间直接在内燃机2后方布置有分离离合器4。内燃机2和分离离合器4通过曲轴5彼此连接。电动机3具有可转动的转子6和固定不动的定子7。分离离合器4的输出轴8与变速器9连接,其包含未进一步示出的耦接元件,例如第二离合器或扭矩变换器,其布置在电动机3和变速器9之间。变速器9将由内燃机2和/或电动机3生成的扭矩传递至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轮10。
[0032] 将布置在内燃机2和电动机3之间的分离离合器4闭合,以便在混合动力车辆行驶期间利用电动机3生成的扭矩起动内燃机2,或者在助推运行期间利用驱动的内燃机2和电动机3行驶。在此,分离离合器4由构造为电中央脱接器11的执行器来操作。电中央脱接器11围绕法兰轴15同轴地布置,法兰轴通过双质量飞轮ZMS与内燃机2的曲轴5连接(图2)。
[0033] 为了确保在通过电动机3重新起动内燃机2时提供足够的电动机3的扭矩,其不仅使得机动车通过驱动轮10在不丧失舒适性的情况下运动,同时也在实际上起动内燃机2,需要对分离离合器4的离合器特征曲线的准确的了解。该离合器特征曲线由至少三个支持点来适配:碰触点TP、预负载点VLP和操作分离离合器4的电中央脱接器11的止挡。
[0034] 在此,预负载点VLP表示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执行器11在分离离合器4闭合时正好开始分离分离离合器。执行器11利用限定的预负载压靠分离离合器4的未进一步示出的碟簧13的舌形件,并且因而导致碟簧13的施加到离合器盘上的压紧力降低。
[0035] 预负载点适配的主要原因是,在具有闭合的分离离合器4的混合动力行驶运行期间确保电中央脱接器11的脱接轴承14的限定的轴承负荷。通过轴向预负载,在脱接轴承14中维持限定的接触,该接触角确保脱接轴承14的内圈外圈之间的滚珠的滚动运动。此外,确保脱接轴承14的外圈与碟簧13的舌形件之间的力合(kraftschlüssig)的连接,并且进而防止由于两个组件之间的不期望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0036] 在混合动力行驶运行期间,预负载点VLP表示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下限,并且为满足上述标准不应低于此下限。
[0037] 在另一侧,碰触点TP表示分离离合器4的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扭矩正好通过压紧板17和配合板18与离合器盘16的接触来传递。该表征的点直接用于电中央脱接器11在起动内燃机2期间的定位。在起动内燃机2期间要求具有高精度的更高的离合器扭矩。对碰触点TP的准确了解仅确保电中央脱接器11移动到特性曲线的正确的位置处。如果碰触点TP的位置例如由于离合器摩擦片上的磨损而发生变化,那么必须使离合器控制器中保存的离合器特征曲线适配新确定的位置,以便在内燃机起动期间进一步传输预定的扭矩。
[0038] 碰触点TP的另一任务是在电行驶期间确保分离离合器4的完全分离。
[0039] 在图3中上方的绘图示出脱接力F脱接关于电中央脱接器11的位置S脱接的理想的曲线。操作分离离合器4所需的脱接力F脱接主要由碟簧13的力和分离离合器4的传动比i来确定。
[0040] 在上方的图表中示出关于执行器路径的针对离合器传动比i标准化的碟簧力(脱接力F脱接)。在正常情况下,在利用校正单元压紧分离离合器4时(“正常闭合normallyclosed”),运行点BP位于碟簧力(脱接力F脱接)的力最大值的右侧。如果构造成电中央脱接器11的执行器不向碟簧13的舌形件施加力,那么分离离合器4完全闭合并且可以传递最大扭矩。
[0041] 为了操作闭合的分离离合器4,中央脱接器11必须从坐标系原点出发向右移动,直至在分离离合器4的运行点BP处接触碟簧13的舌形件。在使用轴向预负载情况下到达离合器4的预负载点VLP。脱接力F脱接的提高导致对碟簧13的进一步的操作,直至最后克服针对离合器传动比i标准化的碟簧力,并且压紧板17释放离合器盘16。在该点,分离离合器4不能传递扭矩。与在正好能感知的离合器力矩M离合器的情况下相比,略早地到达碰触点TP。
[0042] 下方的绘图示出分离离合器4关于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扭矩特征曲线。在预负载点VLP的左侧,分离离合器4闭合并且可以传递最大扭矩M离合器。通过操作碟簧舌形件,分离离合器4的力矩可传递性不断降低,直至在碰触点TP处可以传递最小扭矩M离合器。进一步操作导致分离离合器4的完全分离。
[0043] 此外,还应当考虑计算模型,其说明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数学关系:这种考虑分为如下几点:
[0044] 1.在执行器轴S脱接上分析性地推导出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间距作为分离离合器4的特性曲线的表征的点;
[0045] 2.运行点BP偏移之后这两个表征的点发生变化;
[0046] 3.利用由这两点的组合形成的信息。
[0047] 1.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间距的分析性推导
[0048] 为了推导预负载点VLP以及碰触点TP之间的关系开始进行一些假设。
[0049] 在开始研究阶段,应当考虑理想化的分离离合器。将如下理想的假设强加于分离离合器:
[0050] -在离合器盘16内没有摩擦片弹簧弹性BF并且离合器盘是理想刚性的:CBF=∞[0051] -离合器或离合器盖12是理想刚性的:C盖=∞
[0052] -SAC校正单元的调节环VR是理想刚性的:CVR=∞
[0053] -碟簧13的舌形件是理想刚性的:C舌形件=∞
[0054] 图4示出该理想分离离合器的脱接力F脱接以及离合器力矩M离合器关于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曲线。为了操作闭合的分离离合器4,分离离合器4的以i传动比传送到舌形件上的压紧力必须阶跃式地通过中央脱接器11克服。由于假设所有组件的理想刚度,中央脱接器11不必克服由于组件挠曲产生的路径并且直接在运行点BP中操作分离离合器4。
[0055] 在此情况下,分离离合器4的扭矩特征曲线M离合器由阶跃函数组成。在运行点BP左侧,中央脱接器11与碟簧13的舌形件间隔开,并且因而无法向分离离合器4施加力。分离离合器4可以传递最大扭矩M离合器。因为中央脱接器11可以在排除通过弹性变形带来的挠曲情况下施加操作分离离合器4所需的脱接力F脱接,所以离合器力矩M离合器在运行点BP中阶跃式地下降。在运行点BP右侧,分离离合器4分离并且无法传递扭矩M离合器。
[0056] 通过假设理想刚度,直接识别对预负载点VLP以及碰触点TP的作用。这两个点TP、VLP现在在执行器轴S脱接上位于同一位置并且彼此间没有间隔。
[0057] 这意味着,碰触点TP和预负载点VLP的间隔主要由所有离合器组件的刚度来确定。
[0058] 此外,离合器模型通过组件刚度的整合来扩展。为了确定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间距仅须考虑组件的有限的刚度对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作用。
[0059] 舌形件刚度对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影响:
[0060] 舌形件刚度由于轴向作用的脱接力F脱接而导致碟簧舌形件的弹性变形(弯曲),其导致中央脱接器的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增大。得到如下线性关系:
[0061] S执行器,舌形件=S舌形件=C舌形件·F脱接
[0062] 在已知恒定的舌形件刚度和了解最大脱接力F脱接(其直接轴向作用于舌形件)情况下,可以利用此关系计算舌形件的弹性变形,其加长了执行器路径S脱接。
[0063] 摩擦片弹簧弹性对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影响:
[0064] 分离离合器4的摩擦片的弹簧弹性依赖于分离离合器4的压紧力并且同样作用于执行器路径S脱接。由于碟簧13的舌形件的杠杆效应,通过摩擦片弹簧弹性BF产生的挠曲以离合器传动比i传送至中央脱接器11:
[0065] S执行器,BF=i·S摩擦片∩S摩擦片=f(C摩擦片,F摩擦片)。
[0066] 与舌形件刚度不同,离合器摩擦片的弹簧刚度是非恒定的。为了计算通过摩擦片弹簧弹性BF产生的分离路径S脱接,必须知道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上的压紧力。
[0067] 盖弹簧弹性和调节环弹簧弹性对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影响:
[0068] 调节环VR和盖12的刚度影响译如下方式传送至中央脱接器11。系数(i+1)通过在轴承点盖12弹性变形时碟簧13的耦接的旋转以及平移运动得到:
[0069] S执行器,盖=(i+1)·S盖=(i+1)·C盖,·F盖
[0070] S执行器,VR=(i+1)·SVR∩SVR=f(CVR,FVR)。
[0071] 盖12的弹性变形由恒定的刚度带来。调节环VR的弹簧常数又具有非线性的走向并且必须个别地在两个点上进行评估。
[0072] 所有刚度对执行器路径S脱接的影响:
[0073] 所有组件的挠曲总和最后得到路径差,其必须由中央脱接器11克服以操作分离离合器4:
[0074] S总计=S执行器,舌形件+S执行器,摩擦片+S执行器,盖+S执行器,VR
[0075] S总计=S舌形件+S摩擦片·i+(S盖+SVR)·(i+1)。
[0076] 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间距由总路径减去如下两个条件产生:
[0077] -离合器闭合直至预负载点VLP的路径→SVLP
[0078] -碰触点TP直至离合器4分离的路径→STP
[0079] SVLP,TP=S总计-SVLP-STP
[0080] SVLP,TP=S舌形件+S摩擦片·i+(S盖+SVR)·(i+1)-SVLP-STP
[0081] 利用上述等式现在可以在要么了解碰触点TP要么了解预负载点VLP,并且了解刚度和力情况下推导出其他点(图5)。
[0082] 2.运行点BP偏移后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的变化:
[0083] 还感兴趣的是,由于譬如摩擦片磨损或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离合器特征曲线偏移(图6)。由于运行点偏移,在脱接力F脱接相对于执行器轴S脱接的曲线上的各个点VLP、TP的位置发生变化。运行点偏移之前和之后之间的相对路径可以通过微分考虑来量化。
[0084] 在运行点BP偏移时,碟簧13的角位置发生变化并且导致碟簧13的力变化。通过碟簧13的舌形件这种位置变化直接传递至中央脱接器11。附加地,发生变化的碟簧力矩作用于分离离合器的压紧力、盖力以及脱接力F脱接。由于力变化,相关组件承受变化的弹性变形,其作用于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间距:
[0085] Δs=s1-s2=-x·i-Δs执行器,舌形件-Δs执行器,摩擦片-Δs执行器,盖‐Δs执行器,VR。
[0086] 此等式表明,运行点偏移的影响对脱接力特性曲线的各个点产生影响。为了计算特定的点,例如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只须在考虑点中知道运行点偏移前后的路径差或力差。
[0087] 计算运行点偏移后预负载点VLP的位置变化:
[0088] 如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脱接力特性曲线上的各个点受分离离合器4的运行点偏移的影响。因而预负载点VLP的位置一般这样发生变化:
[0089] ΔVLP=VLP1-VLP2=-x·i-Δs执行器,舌形件-Δs执行器,摩擦片-Δs执行器,盖-Δs执行器,VR[0090] 不同于脱接力特性曲线上的任意点,在预负载点VLP处可以有一些简化。通过对碟簧舌形件的已知的预负载(其在运行点偏移前后都保持恒定),舌形件的挠曲在预负载点VLP处不发生变化:
[0091] Δs执行器,舌形件=s执行器,舌形件,1-s执行器,舌形件,2=s舌形件,1-s舌形件,2=0[0092] 然而,由于碟簧13的发生变化的角度位置产生了对离合器摩擦片的较高的压紧力,其导致摩擦弹簧路径发生变化。同样,提高的压紧力导致盖力提高,其同样提高了盖弹簧弹性和调节环弹簧弹性:
[0093] Δs执行器,摩擦片=s执行器,舌形件,1-s执行器,舌形件,2=i·(s摩擦片,1‐s摩擦片,2)≠0[0094] Δs执行器,盖=s执行器,盖,1-s执行器,盖,2=(i+1)·(s盖,1‐s盖,2)≠0[0095] Δs执行器,VR=s执行器,VR,1-s执行器,VR,2=(i+1)·(sVR,1‐sVR,2)≠0。
[0096] 总而言之,在已知摩擦片磨损情况下,在执行器轴S脱接上得到预负载VLP的相对于旧位置的如下位置变化:
[0097] △VLP=VLP1-VLP2=-x·i-Δs执行器,摩擦片-Δs执行器,盖-Δs执行器,VR[0098] △VLP=-x·i-Δs摩擦片·i-Δs盖·(i+1)-ΔsV··(i+1)
[0099] 在没有位置变化的区域内,不仅摩擦片弹簧弹性BF而且调节环VR的刚度都线性化。盖刚度在整个区域上恒定的:
[0100] C摩擦片=恒定
[0101] CVR=恒定
[0102] C盖=恒定。
[0103] 因此预负载点VLP的变化仅由运行点偏移以及分离离合器4的压紧力和盖力的提高而产生:
[0104]
[0105]
[0106] 计算运行点偏移后碰触点TP的位置变化:
[0107] 在碰触点TP的区域内,运行点BP的偏移也是对所有相关组件都产生影响。因为离合器力矩M离合器在碰触点TP中保持恒定,所以压紧力在碰触点TP中保持恒定。因而摩擦片弹簧弹性BF对碰触点TP的变化的位置没有影响:
[0108] Δs执行器,摩擦片=s执行器,舌形件,1-s执行器,舌形件,2=i·(s摩擦片,1-s摩擦片,2)=0。
[0109] 在碰触点TP,盖12被以负向力(牵拉)加载。通过调节环VL的特殊安装位置,其仅能被加载压力并且在碰触点TP中同样无需加以考虑:
[0110] Δs执行器,VR=s执行器,VR,1-s执行器,VR,2=(i+1)·(sVR,1-sVR,2)=0
[0111] Δs执行器,舌形件=s执行器,舌形件,1-s执行器,舌形件,2=s舌形件,1-s舌形件,2≠0[0112] Δs执行器,盖=s执行器,盖,1-s执行器,盖,2=(i+1)·(s盖,1-s盖,2)≠0。
[0113] 因此,通过运行点偏移得到碰触点TP的位置变化及其对剩下的组件(碟簧舌形件和盖12)的影响:
[0114] △TP=TP1-TP2=-x·i-Δs执行器,舌形件-Δs执行器,盖
[0115] △TP=-x·i-Δs舌形件-Δs盖·(i+1)。
[0116] 这两个相关组件的刚度在整个工作区域内是恒定的:
[0117] C舌形件=恒定
[0118] C盖=恒定。
[0119] 因而,关于碰触点偏移得到如下关系:
[0120]
[0121] 通过引入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组件刚度以及分离离合器4内的力关系情况下得到关于离合器特征曲线的位置提高的结论准确度。
[0122] 原则上,利用计算模型给出如下可能性:
[0123] -在了解预负载点VLP情况下计算碰触点TP
[0124] -在了解碰触点TP情况下计算预负载点VLP
[0125] -在了解预负载点和碰触点情况下验证模型(重新参数化设置)。
[0126] 在应用重新适配的点情况下计算相应其他特性点TP、VLP在此需要如下参量:
[0127] -离合器传动比i
[0128] -在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以及重新适配的点的压紧力、摩擦片弹簧弹性BF的特性曲线
[0129] -在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以及重新适配的点的脱接力、舌形件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
[0130] -在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以及重新适配的点的盖力、盖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0131] -在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以及重新适配的点的调节环力、调节环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
[0132] 如果没有发生运行点偏移,那么所有上述参数可以假定是恒定的。由此,碰触点TP和预负载点VLP彼此之间的位置是恒定的并且两个点之间的间距变化仅由运行点偏移得到。
[0133] 因为在将分离离合器4设计成干式摩擦离合器时,离合器摩擦片由于摩擦能量而磨损,所以必须至少将此影响加入计算模型。运行点偏移对预负载点VLP和碰触点TP间距的影响可以通过磨损力的积分被考虑。此外,该计算模型还提供其他可能性:
[0134] -在了解运行点偏移情况下计算碰触点TP的变化
[0135] -在了解运行点偏移情况下计算预负载点VLP的变化
[0136] -通过考虑到对两次彼此跟随的适配的差来计算运行点偏移
[0137] -探测离合器系统内的磨损校正。
[0138] 由于运行点偏移,碟簧13的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所有力发生变化并且部分情况下也导致刚度发生变化。摩擦片弹簧弹性BF的特性曲线以及调节环弹簧弹性的特性曲线具有强的非线性并且必须相关区域中针对计算模型线性化。盖12以及碟簧舌形件的刚度在整个工作区域上恒定的并且可以无变化地整合到计算模型内。
[0139] 各个力的变化的估算可以通过已保存的特性曲线来实施。
[0140] 因而,与先前没有运行点偏移的方法相比可以实现通过总计摩擦能量计算理论上的运行点偏移。基于此计算可以在无适配情况下主动确定碰触点TP和预负载点VLP的位置变化。尤其当适配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实施时,提供这种策略。
[0141] 探测运行点偏移:
[0142] 运行点偏移主要由分离离合器4的摩擦片上的摩擦片磨损产生。其他影响参量例如由于温度造成的热膨胀在不同热膨胀系数情况下可以考虑。
[0143] 为了量化由温度造成的运行点偏移,温度传感器可以提供信息。为此必须存在计算模型或综合特定曲线,其结合测得的温度确定运行点偏移。
[0144] 通过能量模型的积分可以估算摩擦片的摩擦片磨损并且将其用作计算模型的输入参量。为此,为了确定摩擦能量,将分离离合器4的摩擦功率在时间上进行积分:
[0145]
[0146] 借助磨损率(VR)和磨擦片(A摩擦片)(单侧)面积,可以计算摩擦盘厚度的轴向缩减:
[0147]
[0148] 通过对能量模型进行积分(分离离合器内的摩擦功率的累加积分)可以扩展计算模型,并且在了解初始值情况下确定碰触点TP和/或预负载点VLP的位置变化。因而可行的是,在碰触点TP或预负载点VLP的无适配情况下也提高了离合器特征曲线的了解准确度。如果运行点BP明显受分离离合器4的温度的影响,则在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模型即使在较长时间不了解预负载点VP和碰触点TP时也可以进行位置调整(例如高速公路行驶)。
[0149] 在具有混合动力传动系的车辆中,对于起动离合器扭矩的了解准确度对内燃机起动的质量和舒适性有明显影响。为了提高准确度,引入计算模型,其将离合器特征曲线上的离合器的预负载点与碰触点相关联,因而减少为了识别离合器特征曲线位置的适配的次数。
[0150] 附图标记列表
[0151] 1   传动系
[0152] 2   内燃机
[0153] 3   电动机
[0154] 4   分离离合器
[0155] 5   曲轴
[0156] 6   转子
[0157] 7   定子
[0158] 8   输出轴
[0159] 9   变速器
[0160] 10  驱动轮
[0161] 11  电中央脱接器
[0162] 12  离合器的盖
[0163] 13  碟簧
[0164] 14  脱接轴承
[0165] 15  法兰轴
[0166] 16  离合器盘
[0167] 17  压紧板
[0168] 18  配合板
[0169] VP  调节环
[0170] ZMS 双质量飞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