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梯子入E06C) / 一种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

一种消防机器人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

申请号 CN201910091790.1 申请日 2019-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9675236A 公开(公告)日 2019-04-26
申请人 苏州新鼎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奕波; 宋海峰; 谢坤廷;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消防 机器人 用 水 管路与 框架 一体式结构,包括横梁、 纵梁 、压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灭火装置;所述横梁、纵梁均为中空结构且可容水流通过;横梁、纵梁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压水箱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压水箱上,所述灭火装置和出水口相连通。本发明减小了消防机器人的整体尺寸,降低了整机的 重心 位置 ,提高了整机的环境适应性;减少了机器人内部空间的使用,提高了维修性;减少了整机的制作部件,节省了制造成本和时间;既取消的单独占用空间的供水管路,又增加了底盘框架的结构 刚度 和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防机器人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纵梁、压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灭火装置;所述横梁、纵梁均为中空结构且可容水流通过;横梁、纵梁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压水箱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压水箱上,所述灭火装置和出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一根,所述纵梁为两根,横梁和纵梁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进水口与横梁相连通,所述压水箱与两根纵梁分别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水箱内设置将压水箱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一隔板;压水箱被分隔成的两部分均与出水口相连通,且两部分与两根纵梁分别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中部设置将横梁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呈Y字形,包括与水流进入方向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以及和水流进入方向呈斜向设置的两第二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横梁上设置3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在横梁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第一板将排在中间的进水口分隔,使横梁被分隔的独立的两部分均与中间的进水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和纵梁连接处设置弧形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喷水驱动装置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横梁和纵梁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底部设置自动排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设置管牙接口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消防机器人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的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消防机器人的供水管路和底盘框架是分开设计的,两个独立的总成。消防机器人为了提高通过性,尽量的设计的尺寸小,以便更好的进入到火场中,而传统的两个独立的总成的使用限制了消防机器人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另外,两个独立的总成占去了内部的有效空间,特别是供水管路的布置,使整机的内部空间过于复杂和烦乱,造成维修性特别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把消防机器人的供水管路与底盘框架进行了一体式设计,机器人的底盘框架也是供水管路,两者合为一体,既取消了单独占用空间的供水管路,又增加了底盘框架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纵梁、压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灭火装置;所述横梁、纵梁均为中空结构且可容水流通过;横梁、纵梁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压水箱与横梁或纵梁之一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压水箱上,所述灭火装置和出水口相连通。
[000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为一根,所述纵梁为两根,横梁和纵梁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进水口与横梁相连通,所述压水箱与两根纵梁分别相连通。
[0006]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压水箱内设置将压水箱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一隔板;压水箱被分隔成的两部分均与出水口相连通,且两部分与两根纵梁分别连通。
[0007]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中部设置将横梁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呈Y字形,包括与水流进入方向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以及和水流进入方向呈斜向设置的两第二板。
[0008]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呈圆弧形。
[0009]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横梁上设置3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在横梁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第一板将排在中间的进水口分隔,使横梁被分隔的独立的两部分均与中间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梁和纵梁连接处设置弧形部。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喷水驱动装置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横梁和纵梁均连接。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梁底部设置自动排水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上设置管牙接口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减小了消防机器人的整体尺寸,降低了整机的重心位置,提高了整车的环境适应性;
2、减少了机器人内部空间的使用,提高了维修性;
3、减少了整机的制作部件,节省了制造成本和时间;
4、既取消的单独占用空间的供水管路,又增加了底盘框架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5、减少了因布置水管路而进行的水管弯头的使用,减少了管路压损失,提高了出水口的出水压力,提高了灭火装置的射程;
6、减轻了消防机器人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消防机器人的整体机动性;
7、压水箱的第一隔板把从两根纵梁过来的水流进行分割,使其不接触直接进入出水口,避免了两水流因相互冲击而造成损失压力,提高了灭火装置的灭火射程。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含灭火装置)。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压水箱的隔板的示意图。
[0019] 图中:1为横梁、11为第二隔板、11a为第一板、11b为第二板、2为纵梁、21为自动排水阀、3为压水箱、31为第一隔板、4为进水口、5为出水口、6为灭火装置、7为喷水驱动装置支座、8为移动装置、9为弧形部、10为管牙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1] 如图1-3所示,一种消防机器人用水管路与框架一体式结构,包括横梁1、纵梁2、压水箱3、进水口4、出水口5、灭火装置6、喷水驱动装置支座7、移动装置8。
[0022] 其中横梁1设置一根,纵梁2设置两根,横梁1和纵梁2构成U字形结构;横梁1、纵梁2均为中空结构且可容水流通过,同时横梁1、纵梁2相连通;上述设计使横梁1和纵梁2相互配合,既可充当消防机器人的底部框架也可以充当用水管路;横梁1和纵梁2连接处设置弧形部9,使水流能顺利通过,减少水流压力的损失,提高灭火装置6的灭火射程。
[0023] 进水口4设置3个,均设置在横梁1上,与横梁1中空结构相连通;进水口4沿横梁1长度方向等距排列;进水口4上设置管牙接口10,用于和外界水源相连接;压水箱3与两根纵梁2分别相连通;出水口5设置在压水箱3上,灭火装置6和出水口5相连通;喷水驱动装置支座7与横梁1和纵梁2均连接;移动装置8为滑轮,设置4个,均匀分布在纵梁2下方。
[0024] 压水箱3内设置将压水箱3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一隔板31;压水箱3被分隔成的两部分均与出水口5相连通,且两部分与两根纵梁2分别连通。该设计使两个纵梁2中的水分别流入压水箱3两个独立的部分,并且都可以从出水口5流出;同时两股水流由于第一隔板31的分隔,不会相互冲击而造成水流压力损失,从而提高了灭火装置6的灭火射程。
[0025] 横梁1中部设置将横梁1分隔成独立两部分的第二隔板11;第二隔板11呈Y字形,包括与水流进入方向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板11a以及和水流进入方向呈斜向设置的两块第二板11b。第一板11a与3个进水口4排在中间的那个相连接,且将其分隔;使横梁1被分隔的独立的两部分均与中间的进水口4相连通。第二隔板11的设计起到一个分流的作用,使进入进水口4的水流分别向横梁1两端流动从而进入两根纵梁2中,从而减少了流入水流之间相互的碰撞,提高灭火装置6的灭火射程;第二板11b呈顺着水流流向的圆弧形,从而减少了水流的压力损失。
[0026] 另外在纵梁2底部(即用水管路最低处)设置自动排水阀21,用于排出余水;当管路内部压达到2bar时,自动排水阀21自动关闭;当小于2bar时,自动排水阀自动开启,排除余水,该设置使操作更加简单。
[002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水流通过进水口4进入横梁1,在第二隔板11的分流作用下向横梁1两端流动;水流通过弧形部9进入两根纵梁2中;之后两股水流进入压水箱3中,由于第一隔板31的分隔,两股水流不会相互冲击而造成压力的损失;最后两股水流均从出水口5流出,通过灭火装置6喷出。
[0028]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