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129916.6 申请日 2016-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5975998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9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春田健一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基于 指定 的细线部的浓度值,将在图像数据中夹着指定的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校正为低于细线部的浓度值的浓度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数据;
指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图像数据中指定细线部;
校正单元,用于校正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以及邻接并夹住所述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两个浓度值,以使通过针对所述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和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合成电位变为这样的合成电位:其最大值对应的浓度值大于校正前的细线部的浓度值;
曝光单元,用于基于已校正了所述细线部和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的所述图像数据,来曝光所述感光元件,
其中,针对所述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和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彼此重叠;
其中,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彼此重叠;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曝光单元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电位,通过粘附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的显影剂,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细线部的校正增加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
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校正增加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增加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对应于在显影剂没有粘附于所述感光元件的程度上的微弱曝光强度,所述曝光单元,通过根据增加的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针对所述细线部曝光所述感光元件、以及根据增加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在微弱曝光强度下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曝光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合成电位,以及
在形成合成电位之后在所述感光元件上针对两个非细线部的每个电位变为使显影剂粘附在所述感光元件上的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形成的合成电位中,在所述感光元件上针对细线部的电位变为高于在所述感光元件上针对两个非细线部的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校正增加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增加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每个浓度值对应于在显影剂没有粘附于所述感光元件的程度上的微弱曝光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通过根据校正的所述细线部和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针对所述细线部和所述两个非细线部曝光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合成电位,在形成的合成电位中,针对所述细线部的电位变为高于针对所述非细线部的电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在微弱曝光强度下曝光所述感光元件,并且在形成的合成电位中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每个电位变为使显影剂粘附于所述感光元件的电位。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数据;
指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图像数据中指定细线部;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指定的细线部的浓度值,将夹着所述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为低于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的浓度值;以及
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来校正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指定的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使校正后的细线部的浓度值变得比校正前的细线部的浓度值更浓,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和所确定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校正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画面处理单元,用于对校正后的所述细线部以及所述两个非细线部执行平坦型画面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画面处理单元,对校正后的所述细线部以及与所述非细线部不同的部分执行集中型画面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校正后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比校正前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更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距离判定单元,用于判定在夹着所述两个非细线部中的其中一个非细线部的所述细线部和另一个对象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和所判定的距离,来确定所述其中一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将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为相同的浓度值。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指定单元指定具有比在所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图像对象的预定宽度更窄的宽度的部分作为所述细线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打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打印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打印单元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在所述片材上打印所述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打印单元包括曝光控制单元,所述曝光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曝光感光元件,以在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
其中,由所述曝光控制单元曝光的范围在相互邻接的部分中彼此部分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数据是多值位图图像数据。
1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数据;
在所获取的图像数据中指定细线部;
基于所述指定的细线部的浓度值,将夹着所述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为低于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的浓度值;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来校正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
其中,所述确定基于所述指定的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使校正后的非细线部的浓度值变得比校正前的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更浓但低于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校正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
其中,所述确定基于所述指定的细线部的浓度值,将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确定为较浓的浓度值,以及
其中,所述校正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以及所确定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校正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说明书全文

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包含细线(fine line)的图像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提高打印分辨率的同时,打印装置目前能够打印具有窄宽度的图像对象,例如细线(thin line)和小点文字(下文将简单地统称为“细线”)。根据在某些情况下的打印装置的状态,用户难以视觉地识别出上述细线。日本特开第2013-12599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加粗细线宽度以提高可视性的技术。例如,在向细线的两侧添加像素时,将具有1个像素宽度的细线校正为具有3个像素宽度的细线。

发明内容

[000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数据;指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图像数据中指定细线部;校正单元,用于校正所述细线部的浓度值以及邻接并夹住所述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两个浓度值,以使通过针对所述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和针对与所述细线部邻接的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合成电位变为这样的合成电位:其最大值对应的浓度值大于校正前的细线部的浓度值;曝光单元,用于基于已校正了所述细线部和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的所述图像数据来曝光所述感光元件,其中,针对所述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和针对所述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彼此重叠,其中,针对所述两个非细线部的曝光光斑彼此重叠;以及,图像形成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曝光单元形成的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的电位,通过粘附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的显影剂在曝光的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图像。
[0004] 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05]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0006]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0007] 图3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框图;
[0008] 图4是用于描述集中型画面处理的说明图;
[0009] 图5是用于描述平坦型画面处理的说明图;
[0010]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的框图;
[0011] 图7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0012] 图8表示针对具有5×5像素的窗口图像的周围像素的关注像素的示例关系;
[0013] 图9A和图9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像素确定处理的说明图;
[0014] 图10A到图10D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处理的说明图;
[0015] 图11A和图11B表示用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像素校正处理和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中的示例校正表;
[0016] 图12A到图12D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的处理的说明图;
[0017] 图13A到图13E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处理的说明图;
[0018] 图14A和图14B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元件的电位;
[0019] 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的框图;
[0020]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0021] 图17A到图17D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距离判定处理的说明图;
[0022] 图18表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距离判定处理中使用的示例校正表;
[0023] 图19A到图19F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处理的说明图;
[0024] 图20A和图20B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元件的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各个实施例。
[0026] 第一实施例
[0027] 图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的概要图。
[0028] 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系统由主计算机1和打印装置2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装置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并且配设有控制器21和打印引擎22。
[0029] 主计算机1是诸如通用个人计算机(PC)或工作站(WS,work station)的计算机。由主计算机1上的诸如打印机驱动器软件应用(未在图中示出)所创建的图像或文件作为PDL数据经由网络(例如,局域网)传输给打印装置2。在打印装置2中,控制器21接收传输的PDL数据。PDL代表页面描述语言。
[0030] 控制器21连接于打印引擎22。控制器21从主计算机1接收PDL数据,并将其转换成能够在打印引擎22中处理的打印数据,并且将该打印数据输出给打印引擎22。
[0031] 打印引擎22基于控制器21输出的打印数据打印图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引擎22是电子照相方法的打印引擎。
[0032] 接下来,将描述控制器21的细节。控制器21包括主接口(I/F)单元101、CPU 102、ROM 103、ROM 104、图像处理单元105、引擎I/F单元106和内部总线107。
[0033] 主I/F单元101是用于接收从主计算机1传输的PDL数据的接口。例如,主I/F单元101由以太网(注册商标)、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组成。
[0034] CPU 102通过使用RAM 103和ROM 104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对整个打印装置2执行控制,并且还执行由控制器21执行的后述处理。
[0035] RAM 103配设有在CPU 102执行各种处理时使用的工作区。
[0036] ROM 104存储用于使CPU 102执行各种后述处理的程序和数据、及控制器21的设置数据等。
[0037] 图像处理单元105根据来自CPU 102的设置对主I/F单元101接收的PDL数据执行打印图像处理,以生成能够在打印引擎22中处理的打印数据。图像处理单元105特别针对接收到的PDL数据执行栅格化处理,以生成每像素具有多个颜色分量的图像数据。多个颜色分量是指在灰度(gray scale)或颜色空间(诸如RGB(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独立的颜色分量。针对每个像素,图像数据在每个颜色分量中具有8比特值(256灰度(色调))。即,图像数据是包括多值像素的多值位图数据。在上述栅格化处理中,除了图像数据之外还生成了属性数据,该属性数据表示针对每个像素的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属性。该属性数据表示像素属于哪种类型的对象,并且保持表示对象(诸如文字、线、图形或图像)类型的值作为图像的属性。图像处理单元105将下文所述的图像处理应用到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以生成打印数据。
[0038] 引擎I/F单元106是用于将由图像处理单元105生成的打印数据传送到打印引擎22的接口。
[0039] 内部总线107是使上述各单元相互连接的系统总线
[0040]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打印引擎22的细节。打印引擎22是电子照相方法的引擎,并且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即,当利用每单位面积的曝光强度被调制的激光束照射带电的感光元件(感光鼓)时,显影剂(调色剂)被粘附在曝光部分,并形成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用于调制曝光强度的方法包括诸如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相关技术。其中的重要方面是以下几点:(1)针对1个像素的激光束曝光强度在像素中心被最大化,并随着远离该像素中心而衰减。(2)针对1个像素的激光束曝光范围(曝光光斑直径)与针对邻接像素的曝光范围具有部分重叠。所以,针对某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取决于邻接像素的曝光强度的累积。(3)调色剂粘附的方式依据最终曝光强度而不同。例如,当针对1个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在全范围像素中为强时,浓且大的像素图像是可见的,并且当针对1个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仅在像素中心为强时,浓且小的像素图像是可见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执行考虑到上述特征的图像处理(将在下文描述),能够打印浓且粗的线以及文字。下面将描述从打印数据直到图像打印的处理。
[0041] 用作图像承载元件的感光鼓202、203、204和205围绕其轴而被支撑,并且以箭头方向旋转和驱动。各个感光鼓202至205承载由各自套印色(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所构成的图像。一次带电器210、211、212和213、曝光控制单元201和显影装置206、207、208和209以旋转方向而配置,以面对感光鼓202至205的外周表面。一次带电器210至
213利用均匀的负电位(例如,-500V)对感光鼓202至205表面充电。然后,曝光控制单元201根据从控制器21传送的打印数据来调制激光束的曝光强度,并且利用调制的激光束照射(曝光)感光鼓202至205。在曝光部分感光鼓表面的电位下降,并且电位下降的部分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206至209中存储的带有负电位的调色剂以显影装置206至
209的显影偏压(例如,-300V)粘附于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并且调色剂图像是可视的。在各感光鼓202至205面对中间转印带218的位置处,从各感光鼓202至205向中间转印带218转印该调色剂图像。然后,在中间转印带218面对转印带220的位置处,进一步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18转印到被输送到该位置处的片材(如纸张)上。然后,由定影单元221对已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执行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并且将该片材从片材排出口230排出到打印装置2外面。
[0042] (图像处理单元)
[0043] 下面,将描述图像处理单元105的细节。如图3所示,图像处理单元105包括颜色转换单元301、细线校正单元302、伽校正单元303、画面处理单元304、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和画面选择单元306。应该注意到,如上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05对由主I/F单元101接收到的PDL数据执行栅格化处理以生成多值图像数据。这里,将详细描述对所生成的多值图像数据执行的打印图像处理。
[0044] 颜色转换单元301对多值图像数据执行从灰度颜色空间或RGB颜色空间到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转换处理。通过颜色转换处理生成在1个像素的每个颜色成分中具有8位(256灰度)多值浓度值(也被称为灰度值或信号值)的多值位图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具有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各颜色成分,并且也被称为CMYK图像数据。该CMYK图像数据被存储在颜色转换单元301中未在图中示出的缓存区中。
[0045] 细线校正单元302获取存储在缓存区中的CMYK图像数据,并且首先指定图像数据中的细线部(即,图像对象中具有窄宽度的部分)。然后,细线校正单元302确定针对指定细线部的像素的浓度值,并且基于该细线部的像素的浓度值确定针对与该细线部邻接的非细线部的像素的浓度值。应该注意到:基于细线部的像素的浓度值来确定针对细线部的像素和非细线部(包括夹着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像素的各个浓度值的总和以使该总和高于细线部的像素的浓度值是重要的。这是因为细线部的图像被恰当的打印为浓且粗。然后,细线校正单元302基于确定的各浓度值来校正细线部的像素和非细线部的像素的各浓度值,并且向伽马校正单元303输出校正后的各像素的浓度值。下面将参照图6描述细线校正单元302的处理。
[0046] 细线校正单元302向画面选择单元306输出细线标记,该细线标记用于针对构成细线的像素和其他像素而切换所应用的画面处理。这是为了降低通过将用于细线的画面处理(平坦型画面处理(flat-type screen processing))应用于细线部的像素和与细线部邻接的像素的画面处理所导致的对象的间断或锯齿。下面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画面处理的类型。
[0047] 伽马校正单元303通过使用一维查找表执行校正输入的像素数据的伽马校正处理,以便于获取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时的恰当的浓度特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线性形状的一维查找表被用作一个示例。该查找表是输入照原样输出的查找表。然而,应该注意到CPU 102可以根据打印引擎22的状态变化来重写该一维查找表。将伽马校正之后的像素数据输入至画面处理单元304以及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
[0048] 画面处理单元304对输入的像素数据执行集中型画面处理(concentrated-type screen processing),并且将该像素数据作为结果输出至画面选择单元306。
[0049] 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对输入的像素数据执行平坦型画面处理作为用于细线的画面处理,并且将该像素数据作为结果输出至画面选择单元306。
[0050] 画面选择单元306根据从细线校正单元302输入的细线标记,从画面处理单元304和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的输出中选择其中一个,并且将选择的输出作为打印数据输出至引擎I/F单元106。
[0051] (关于各画面处理)
[0052] 下面,将参照图4和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画面处理单元304和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执行的画面处理。
[0053] 根据集中型画面处理和平坦型画面处理,将数据从输入的8位(256灰度)像素数据(以下简称为图像数据)转换为能够在画面处理中由打印引擎22处理的4位(16灰度)图像数据。在该转换中,包括15个抖动显示阵(dither matrix)的抖动显示阵组被用于转换至具有16灰度的图像数据。
[0054] 这里,通过在矩阵中排列具有宽度为m及高度为n的m×n阈值来获得每个抖动显示阵。根据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灰度(在L位(L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的情况下,2L灰度)来确定包括在该抖动显示阵组中的抖动显示阵的数量,并且(2L–1)对应于抖动显示阵的数量。根据画面处理,从抖动显示阵的各个面读出与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对应的阈值,并且将像素值与面数量的阈值相比较。
[0055] 在16灰度的情况下,在各个抖动显示阵中设置第1级到第15级(级1到级15)。当像素的值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时,输出在读出该阈值的矩阵的各级中的最大值,并且当该值小于阈值时,输出0。因此,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浓度值被转换为4位值。在图像数据的横向的m个像素和纵向的n个像素的周期中以拼贴(tile)的方式重复应用抖动显示阵。
[0056] 这里,如图4中所示例的,强有地表示半色调点(halftone dot)的周期的抖动显示阵被用作画面处理单元304中使用的抖动显示阵。即,分配阈值,以使得由于浓度值的增加而引起的半色调点增长优先于由于面积扩大而引起的半色调点增长。然后,可以观察到邻接像素在等级方向上相类似的增长,以使得在1个像素增长到预定等级(例如,最大等级)之后半色调点集中化。因为点集中化,由此设置的抖动显示阵组具有色调特性稳定的特性。下文中,具有上述特性的抖动显示阵组将被称为集中型抖动显示阵(点集中型抖动显示阵)。另一方面,因为半色调点的样式强烈的显现,所以集中型抖动显示阵具有分辨率低的特性。换句话说,集中型抖动显示阵是浓度信息的保存具有高的位置依赖性的抖动显示阵组,在该集中型抖动显示阵中,画面处理之前的像素的浓度信息可能根据像素的位置而消失。因此,在集中型抖动显示阵被用在关于诸如细线的细小对象的画面处理中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对象的间断等。
[0057]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几乎不显现被规则地表示的半色调点的周期的抖动显示阵被用作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中的抖动显示阵。即,与点集中型抖动显示阵不同的,分配阈值以使由于面积扩大而引起的半色调点增长优先于由于浓度值的增加而引起的半色调点增长。可以观察出在半色调点中的像素增长以使半色调点的面积在1个像素增长到预定等级(例如,最大等级)之前增加。在抖动显示阵中,由于几乎不表现周期性并且分辨率高,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再现对象的形状。下文中,抖动显示阵将被称为平坦型抖动显示阵(点平坦型抖动显示阵)。因此,相较于集中型抖动显示阵,在针对诸如细线的细小对象的画面处理中最好使用平坦型抖动显示阵。
[0058] 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基于平坦型抖动显示阵的画面处理(平坦型画面处理)应用在诸如形状再现优先于颜色再现的细线等的对象。另一方面,基于集中型抖动显示阵的画面处理(集中型画面处理)应用在优先颜色再现的对象。
[0059] (关于细线校正处理)
[0060] 下面,在图6至图11A和图11B中,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由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细线校正处理。
[0061] 当执行该校正时,细线校正单元302获取5×5像素的窗口图像,在该窗口图像中作为处理目标而设置的关注像素处于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存区中存储的CMYK图像数据的中心。然后,细线校正单元302确定该关注像素是否是细线的像素构成部分以及该关注像素是非细线部的像素(非细线像素、非细线部)还是与细线邻接的像素(下文,将称为细线邻接像素)。然后,细线校正单元302根据该确定结果来校正关注像素的浓度值,并且将浓度值已被校正的关注像素的数据输出至伽马校正单元303。细线校正单元302还向画面选择单元306输出用于针对细线像素以及除细线以外的像素切换画面处理的细线标记。这是为了降低通过将平坦型画面处理应用到上述已执行校正的细线的像素和校正的细线邻接像素的画面处理而引起的间断或锯齿。
[0062] 图6是细线校正单元302的框图。图7是与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细线校正处理等同的流程图。图8示出了输入到细线校正单元302的包括关注像素p22和周围像素的5×5像素窗口。图9A和9B是用于描述由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执行的细线像素确定处理的说明图。图10A至10D是用于描述由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执行的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处理的说明图。
[0063] 图11A示出了用于在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中使用的细线像素校正处理的查找表。通过该查找表将输出值校正为大于或等于输入值。也就是说,细线像素被控制以具有高于原始浓度值的浓度值,并且如下将参照图14B所述,使打印的细线变得更暗以提高可视性。
表示针对从输入值0到低于128(等同于最大浓度值255的一半)的输入值的区间的查找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线段的倾斜度超过1。这是因为细线像素的浓度值大大增加以提高可视性极低的低浓度细线的可视性。
[0064] 图11B示出在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中使用的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的查找表。通过该查找表将输出值校正为低于或等于输入值。即,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被控制以使浓度值低于或等于细线像素的浓度值,并且关于打印的细线,如以下将参照图14B所述,通过考虑到原始细线的浓度,能够细微的调整细线的宽度。也就是说,因为校正后的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没有超过原始细线像素的浓度,所以避免了对将要被不必要地变暗(加粗)的细线的边缘的打印。查询表预先定义在调色剂未粘附到感光鼓的程度上的与微弱曝光强度对应的输出值。也就是说,查询表的输出值能够以在感光鼓上曝光部分的电位不低于如下所述的显影偏置电位Vdc的曝光强度而曝光。由此,在细线像素的位置附近潜像的电位的降低能够被细微的控制,因此,能够以恰当的粗度来打印细线。
[0065] 应该注意到,通过使用图11A和11B的查找表,校正后的细线部的像素和非细线部的像素的各浓度被确定,以使各个浓度和大于校正前细线的像素的浓度值。
[0066] 首先,在步骤S701中,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对具有5×5像素窗口的图像执行二值化处理作为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和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执行确定处理的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将例如之前设置的阈值和窗口的各像素相比较以执行简单二值化处理。例如,在之前设置的阈值是127的情况下,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在像素的浓度值是64时输出值0并且在像素的浓度值是192时输出值1。应该注意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是阈值固定的简单二值化,但是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该阈值可以是关注像素的浓度值和周围像素的浓度值之间的差。应该注意到,二值化处理后窗口图像的各像素被输出到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和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
[0067] 下面,在步骤S702中,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分析二值化处理后的窗口图像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是细线像素。
[0068] 如图9A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具有值1并且周围像素p21和周围像素p23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像素。也就是说,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中心的1×3像素(像素p21,p22和p23)和预定值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
[0069] 如图9B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具有值1且周围像素p12和周围像素p32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像素。也就是说,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中心的3×1像素(像素p12,p22和p32)和预定值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
[0070] 当没有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像素时,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向像素选择单元606和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输出值1作为细线像素标记。当没有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像素时,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向像素选择单元606和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输出值0作为细线像素标记。
[0071] 应该注意到,在两侧的邻接像素没有浓度值的关注像素在上述确定处理中被确定为细线像素,但是也可以执行考虑到线的形状的确定处理。例如,为了确定竖线,无论关注像素被设置为在5×5像素窗口中的3×3像素中(p11,p12,p13,p21,p22,p23,p31,p32和p33)的中心的竖直排列的仅三个像素(p12,p22和p32)是否具有值1,都可以执行。作为上述配置的可选项,为了确定对线,无论关注像素被设置为在上述3×3像素中的中心的对角地排列的仅三个像素(p11,p22和p33)是否具有值1,都可以执行确定处理。
[0072] 此外,通过分析上述确定处理中的5×5像素窗口的图像,具有宽度小于或等于1个像素宽度的部分(即,小于2个像素)被指定为细线像素(即,细线部)。然而,通过恰当的调整窗口的尺寸和上述预定值模式,能够指定具有宽度小于或等于诸如2个像素宽度或3个像素宽度的预定宽度(或小于预定宽度)的部分作为细线部(多个细线像素)。
[0073] 下面,在步骤S703中,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分析二值化处理后的窗口图像,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是与细线邻接的像素(细线邻接像素)。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还通知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如下的信息,该信息表明通过该确定哪一个周围像素是细线像素。
[0074] 如图10A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和周围像素p20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21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周围像素p21是细线像素。然后,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该关注像素p22是与该细线邻接的像素。也就是说,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边缘的1×3像素(像素p20,p21和p22)和预定值模式(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通知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如下信息,该信息表明周围像素p21是细线像素。
[0075] 如图10B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和周围像素p24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23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周围像素p23是细线像素。然后,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该关注像素p22是与细线邻接的像素。即,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边缘的1×3像素(像素p22,p23和p24)和预定值模式(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通知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如下信息,该信息表明周围像素p23是细线像素。
[0076] 如图10C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和周围像素p02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1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该周围像素p12是细线像素。然后,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该关注像素p22是与细线邻接的像素。即,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边缘的3×1像素(像素p02,p12,p22)和预定值模式(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通知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如下信息,该信息表明周围像素p12是细线像素。
[0077] 如图10D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关注像素p22和周围像素p42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3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该周围像素p32是细线像素。然后,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确定关注像素p22是与细线邻接的像素。即,该确定处理相当于关注像素被设置为边缘的3×1像素(像素p22,p32和p42)和预定值模式(模式0,1和0)之间的模式匹配。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通知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如下信息,该信息表明周围像素p32是细线像素。
[0078] 当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邻接像素时,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向像素选择单元606和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输出值1作为细线邻接像素标记。当没有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邻接像素时,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向像素选择单元606和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输出值0作为细线邻接像素标记。应该注意到,当没有确定关注像素p22是细线邻接像素时,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执行作为虚拟信息(dummy information)的如下信息的通知,该信息表明默认周围像素(例如,p21)是细线像素。
[0079] 应该注意到,也可以在S703中的该确定处理中执行考虑到线的形状的确定处理。例如,为了确定与竖线邻接的像素,在5×5像素窗口中的关注像素被设置为中心的3×3像素中,无论与关注像素p22邻接的周围像素p21被设置为中心的竖直排列的仅三个像素(p11,p21和p31)是否具有值1,都可以执行确定处理。作为上述配置的可选项,为了确定与对角线邻接的像素,无论在上述3×3像素中周围像素p21被设置为中心的对角排列的仅三个像素(p10,p21和p32)是否具有值1,都可以确定。
[0080] 下面,在步骤S704中,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使用输入了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的查找表(图11A),对该关注像素执行第一校正处理。例如,关注像素的浓度值是153的情况下,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通过该查找表来确定浓度值230,并且利用所确定的浓度值230来校正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然后,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向像素选择单元606输出校正结果。第一校正处理被称为用于校正细线像素的处理(细线像素校正处理)。
[0081] 下面,在步骤S705中,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基于从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通知的且表明哪个周围像素是细线像素的信息来指定细线像素。然后,使用输入了指定的细线像素的浓度值的查找表(图11B),对关注像素执行第二校正处理。这里,例如,在指定的细线像素的浓度值是153的情况下,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通过查找表确定浓度值
51,并且利用所确定的浓度值51校正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然后,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向像素选择单元606输出校正结果。第二校正处理被称为用于校正细线邻接像素的处理(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这里,当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是0时,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通过利用查找表来确定浓度值以增加浓度值,并且利用所确定的浓度值来执行校正。
[0082] 下面,在步骤S706和S708中,像素选择单元606基于细线像素标记和细线邻接像素标记,在以下3个值中选择要被作为关注像素的浓度值而输出的浓度值。即,选择原始浓度值、细线像素校正处理后的浓度值、以及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后的浓度值其中之一。
[0083] 在步骤S706中,像素选择单元606参照细线像素标记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为细线像素。在细线像素标记为1的情况下,因为关注像素是细线像素,所以在步骤S707中,像素选择单元606选择来自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的输出(细线像素校正处理后的浓度值)。然后,像素选择单元606向伽马校正单元303输出所选择的输出。
[0084] 另一方面,在细线像素标记是0的情况下,因为关注像素不是细线像素,所以在步骤S708中,像素选择单元606参照细线邻接像素标记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为细线邻接像素。在细线邻接像素标记是1的情况下,因为关注像素是细线邻接像素,所以在步骤S709中,像素选择单元606选择来自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的输出(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后的浓度值)。然后,像素选择单元606向伽马校正单元303输出所选择的输出。
[0085] 另一方面,此时,在细线邻接像素标记是0时,因为关注像素既不是细线像素也不是细线邻接像素,所以在步骤S710中,像素选择单元606选择原始浓度值(在5×5像素窗口中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然后,像素选择单元606向伽马校正单元303输出所选择的输出。
[0086] 下面,在步骤S711到S713中,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生成细线标记,该细线标记用于在后续阶段中切换画面选择单元306的画面处理。
[0087] 在步骤S711中,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参照细线像素标记和细线邻接像素标记,以确定关注像素是否为细线像素或细线邻接像素。
[0088] 在关注像素是细线像素或细线邻接像素的情况下,在步骤S712中,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将1分配给将要输出至画面选择单元306的细线标记。
[0089] 在关注像素既不是细线像素也不是细线邻接像素的情况下,在步骤S713中,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将0分配给将要被输出至画面选择单元306的细线标记。
[0090] 下面,在步骤S714中,细线校正单元302确定是否针对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存区中包括的全部像素执行处理。在针对全部像素执行处理的情况下,结束细线校正处理。当确定不是针对全部像素执行处理时,关注像素被改变为未处理像素,并且流程切换至步骤S701。
[0091] (与细线校正单元的图像处理相关的情况)
[0092] 下面,将参照图12A至12D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图像处理。
[0093] 图12A示出了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输入的图像。该图像由竖直细线1201和矩形对象1202构成。图12A中的数值表示像素的浓度值,并且没有数值的像素具有浓度值0。
[0094] 图12B是用于与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的校正进行比较的图,并且示出了在图12A所示的输入图像中的细线被在右边加粗1个像素情况下的输出图像。右边的浓度值0被细线1201的浓度值153取代以获得具有浓度值153的2个像素宽度的细线1203。
[0095] 图12C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的输出图像。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通过利用图11A的查询表将细线像素的浓度值从153校正到230。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通过利用图11B所示的查询表将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从0校正到51。
[0096] 这里,将校正结果设置为高于在图11A中细线像素的校正表中的输入。即,细线像素具有比细线像素的原始浓度更高的浓度。另一方面,将校正结果设置为低于在图11B中细线邻接像素的校正表中的输入。即,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低于与其邻接的细线像素的原始浓度值。为此,与图12A所示的具有浓度值153的1个像素宽度的竖线相对应的细线1201被校正为图12C所示的细线1204。即,在校正后的细线1204中,细线像素(细线部)和夹着该细线像素的两个细线邻接像素(非细线部)的连续3个像素的浓度值的关系如下:(1)连续3个像素的中心像素具有比校正前的浓度值更高的浓度值作为峰值,(2)在中心像素的两端的像素具有比校正后的峰值浓度值更低的浓度值。因此,细线的重心在校正前后不会改变,并且能够使细线的浓度更浓。此外,在通过当前校正使细线邻接像素具有浓度值的同时,如下文将要参照图14A和14B所述的因为弱强度曝光能够与细线像素重叠,所以能够更加细微的调整细线的浓度和线宽。
[0097] 应该注意到,由于对象1202没有被确定为细线,所以对象1202没有被校正。
[0098] 图12D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的细线标记的图像。如可以从图12D理解的,将细线标记1添加到校正后的细线1204,将添加了细线标记0的另一部分的数据输出到画面选择单元306。
[0099] (与画面处理相关的情况)
[0100] 下面,将参照图13A至13E以及图14A和14B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5执行的画面处理。
[0101] 图13A示出了通过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细线校正处理所获得的输出图像。如上所示,伽马校正单元303将输入值照原样用作输出值。
[0102] 图13B示出了当图13A的图像被设置为输入时,由画面处理单元304应用了集中型画面处理的图像。可以理解细线大大缺少邻接像素(浓度值是0)。
[0103] 图13C示出当图13A的图像被设置为输入时,由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应用了平坦型画面处理的图像。可以理解,在与图13B相比时,细线不缺少邻接像素。
[0104] 图13D示出在细线像素或细线邻接像素选择图13C的像素之后,画面选择单元306中的结果,并且既不是细线像素也不是细线邻接像素的像素基于图12D的细线标记而选择图13B的像素。
[0105] 图13E表示通过将平坦型画面处理应用到图12B的图像所获得的图像。
[0106] 图14A表示在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3E的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305曝光感光鼓的情况下,在感光鼓上的电位的状态。基于像素1306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1由虚线表示。基于像素1307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2由点划线表示。基于包括像素1306和1307的2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3是通过将电位1401和电位1402相重叠(合成)所获得的。如可以从图14A理解的,相互邻接的像素的曝光范围(曝光光斑直径)相互重叠。这里,电位1408对应于显影装置的显影偏置电位Vdc。在显影处理中,调色剂被粘附在电位降到低于或等于显影偏置电位Vdc的感光鼓上的区域,并且静电潜像被显影。也就是说,图14A所示的高于或等于显影偏置电位(Vdc)的电位1403的部分的宽度是
65微米,并且调色剂图像在该65微米宽度上显影。
[0107] 另一方面,图14B示出在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3D的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301而曝光感光鼓情况下,感光鼓上的电位的状态。通过基于像素1302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4由点线表示。通过基于像素1303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6由虚线表示。通过基于像素1304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5由点划线表示。通过基于包括像素1302、1303和1304的3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而曝光所形成的电位1407是通过将电位1404、电位1405和电位1406相互重叠(合成)而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与图14A相类似的,像素间的曝光光斑直径也相互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色剂粘附在电位被降到低于或等于显影偏置电位Vdc的感光鼓上的区域,所以在电位1407显影具有61微米宽度的调色剂图像。
[0108] 这里,当图14A和14B相互比较时,显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宽度,即细线的宽度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同样当采用图12B(图13E)的方法时(将细线像素的浓度值复制到在其右边的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的方法),如图14A所示,能够如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细微调整细线的宽度。然而,图14A的电位1403的峰值是-210V,另一方面,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图14B的电位1407的峰值是-160V。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位较低。也就是说,当与图12B的方法相比较时,不仅能够细微调整细线的宽度,而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再现粗且清晰的细线。
[0109] 如上所述,在根据细线部的像素浓度来控制图像数据中细线部的像素和与该细线部邻接的非细线部的像素时,能够恰当的控制细线的宽度和浓度,并且能够提高细线的可视性。
[0110] 此外,在如图14A将细线向右加粗1个像素的情况下,细线的重心向右偏移。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4B所示,因为与细线部邻接且夹着该细线部的两个非细线部的浓度值被控制为相同的浓度值,所以能够控制细线的宽度和浓度二者而无需改变该细线的重心。即,能够避免因构成线图和文字的线的方向等而引起的重心偏移所造成的明显变化。
[0111] 另外,细线邻接像素被设置为与细线邻接的像素,但当然,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根据细线像素的浓度值来控制位于再向下1个像素的像素的浓度值。
[0112]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采用单色的示例,但是也同样适用于混色(mixed colors)。可以针对各个颜色独立执行细线校正处理。在针对各个颜色独立执行轮廓细线的校正的情况下,如果被确定为细线的色版(color plates)以及没有被确定为细线的色版以混合的方式存在,则不将该处理应用于没有被确定为细线的色版,并且可能会在细线部残留颜色。如果颜色残留,则发生渗色(color bleeding)。因此,在轮廓细线校正中至少一个色版被确定为细线的情况下,将校正处理应用于全部其他的色版。
[0113] 第二实施例
[0114]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
[0115]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根据细线像素的浓度值来校正细线像素和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将给出如下处理的描述,该处理用于根据细线像素和夹着该细线邻接像素的其他对象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和细线像素的浓度值。应该注意到,下面仅详细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
[0116]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细线校正处理。
[0117] 图15是细线校正单元302的框图,并且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配置了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图16是由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细线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17A至17D是用于描述由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执行的细线距离判定处理的说明图。图18示出由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使用的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处理的校正查找表。
[0118] 在步骤S1601,在执行与步骤S701类似的处理的同时,二值化处理单元601也将二值化处理后的5×5像素窗口输出至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
[0119] 在步骤S1602,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执行与步骤S702类似的处理。
[0120] 下面,在步骤S1603,在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执行与步骤S703类似的处理的同时,也执行如下处理。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向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输出表明哪个周围像素是细线像素的信息。例如,在图10A的示例中,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将表明周围像素p21是细线像素的信息输入至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
[0121] 下面,在步骤S1604,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通过参照二值化处理后5×5像素窗口的图像,基于步骤S1603中输入的信息而确定细线(细线像素)和夹着关注像素的其他对象之间的距离。
[0122] 例如,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在输入表明周围像素p21是细线像素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如下处理。如图17A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周围像素p23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1作为细线距离信息,该细线距离信息表明从细线像素到其他对象之间的距离。在周围像素p23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24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2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23和p24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3作为细线距离信息。
[0123] 例如,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在输入表明周围像素p23是细线像素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如下处理。如图17B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周围像素p21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1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21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20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2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21和p20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3作为细线距离信息。
[0124] 例如,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在输入表明周围像素p12是细线像素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如下处理。如图17C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周围像素p3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1作为表明从细线像素到其他对象的距离的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32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4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2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32和p42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3作为细线距离信息。
[0125] 例如,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在输入表明周围像素p32是细线像素的情况下,执行如下处理。如图17D所示,在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中周围像素p1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1作为表明从细线像素到其他对象的距离的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12具有值0且周围像素p02具有值1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2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在周围像素p12和p02都具有值0的情况下,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出值3作为细线距离信息。
[0126] 下面,在步骤S1605,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执行与步骤S704类似的处理。
[0127] 下面,在步骤S1606,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执行与步骤S705类似的处理,并且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入关注像素的数据(浓度值)作为处理结果。
[0128] 下面,在步骤S1607,像素衰减单元609基于从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输入的细线距离信息,通过衰减处理校正从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输入的关注像素(细线邻接像素)的数据(浓度值)。下面将描述该衰减处理。
[0129] 像素衰减单元609参照图18所示的用于衰减处理的查找表,以校正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用于衰减处理的查找表是获取用于衰减关注像素的浓度值的校正因数的查找表,在该表中将细线距离信息用作输入。例如,将考虑与细线邻接像素对应的关注像素的浓度值是51的情况、以及与关注像素邻接的细线像素的浓度值是153的情况。
[0130] 在输入的细线距离信息具有值1的情况下,像素衰减单元609从用于衰减处理的查找表中获取校正因数为0%,并且将关注像素的浓度值衰减到0(=51×0(%))。衰减浓度值的目的是避免因为细线对象和其他对象间的距离接近得像1个像素一样而使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增加所导致的对象间的间隙的间断。
[0131] 在输入细线距离信息具有值2的情况下,像素衰减单元609从用于衰减处理的查找表获取校正因数为50%,并且将关注像素的浓度值衰减为25(=51×50(%))。这里,校正因数被设置为50%(与0%和100%之间的范围的中间对应)的原因是,尽管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增加了,但是抑制了由浓度值的过度增加而导致的对象间的间隙的降低程度。输入的细线距离信息具有值3的情况下,因为获取校正因数为100%,所以像素衰减单元609不衰减关注像素的浓度值并且保持原始浓度值。
[0132] 上述像素衰减单元609的处理结果的关注像素的数据(浓度值)被输入到像素选择单元606。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将数据从细线邻接像素校正单元605直接输入到像素选择单元606,这一点与本示例性实施例不同。
[0133] 在步骤S1608、S1609、S1610和S1612,像素选择单元606执行与步骤S706、S707、S708和S710类似的处理。
[0134] 应该注意到,在步骤S1611中,像素选择单元606从像素衰减单元609选择将要被输出到伽马校正单元303的输出(衰减处理后的浓度值)。
[0135] 此外,在步骤S1613、S1614和S1615,细线标记生成单元607执行与步骤S711、S712和S713类似的处理。
[0136] 步骤S1616是与S714类似的处理。
[0137] 下面,将参照图19A至19F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执行的图像处理。
[0138] 图19A示出了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
[0139] 图19B示出了表明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校正单元302向画面选择单元306输出的细线标记的图像数据。
[0140] 图19C示出了在不执行衰减处理的情况下细线校正单元302的输出图像。
[0141] 图19D示出了在执行衰减处理的情况下,细线校正单元302的输出图像。
[0142] 图19E示出了在不执行衰减处理的情况下,由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应用了平坦型画面处理的图像。
[0143] 图19F示出了在执行衰减处理的情况下,由细线画面处理单元305应用了平坦型画面处理的图像。
[0144] 图19D的像素1910是图19A的细线像素1901的细线邻接像素。因为细线邻接像素1910与细线像素1901的右侧邻接,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参照图17A的执行上述确定处理。图17A中所示的像素p23和像素p24对应于图19A所示的像素1902和像素1903。因为已执行二值化处理的各像素1902和像素1903的浓度值是值0,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入值3作为细线距离信息。因此,像素衰减单元609将校正因数确定为100%,并且向像素选择单元606输出值51作为像素1910的浓度值。因为像素1910是细线邻接像素,因此浓度值51被输出到伽马校正单元303。
[0145] 图19D的像素1911是图19A的细线像素1905的细线邻接像素。因为细线邻接像素1911与细线像素1905的右侧邻接,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参照图17A执行上述确定处理。图17A所示的像素p23和像素p24对应于图19A中所示的像素1906和像素1907。因为已执行二值化处理的像素1906的浓度值是值0且像素1907的浓度值是值1,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入值2作为细线距离信息。作为结果,像素衰减单元609将校正因数确定为50%,并且向像素选择单元606输出值25作为像素1911的浓度值。然后,像素
1911的浓度值25被输出到伽马校正单元303。
[0146] 图19D的像素1912是图19A的细线像素1908的细线邻接像素。因为细线邻接像素1912与细线像素1908的右侧邻接,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参照图17A执行上述确定处理。图17A所示的像素p23对应于图19A所示的像素1909。因为已执行二值化处理的像素1909的浓度值是值1,所以细线距离判定单元608向像素衰减单元609输入值1作为细线距离信息。作为结果,像素衰减单元609将校正因数确定为0%,并且向像素选择单元606输出值0作为像素1912的浓度值。然后,将像素1912的浓度值0输出到伽马校正单元303。
[0147] 下面,最后将参照图20A和20B描述感光鼓上形成的电位的情况。
[0148] 图20A示出了在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9E的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913曝光感光鼓的情况下在感光鼓上的电位的状态。图20A所示的5条竖直虚线表示图像数据1913的5个像素中的各个的像素中心的位置。在基于像素1(从图像数据1913的左边第一个像素)的浓度值执行曝光的情况下要在感光鼓上形成的电位由在像素1的位置具有峰值的点划线所表示。类似的,在基于像素2到5(从图像数据1913的左边第二到第五个像素)的浓度值执行曝光的情况下要在感光鼓上形成的各个电位由在像素2到5的位置具有各自峰值的线所表示。
[0149] 基于这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913曝光所形成的电位2001是通过将与各个像素的浓度值对应的5个电位相互重叠(合成)而获得的。这里同样,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彼此邻接像素的曝光范围(曝光光斑直径)彼此重叠。电位2003是显影装置的显影偏置电位Vdc。在显影处理中,调色剂粘附在感光鼓上的电位被降到低于或等于显影偏置电位Vdc的区域,并且显影静电潜像。为此,由于像素2到4的电位2001被降到低于或等于显影偏置电位Vdc,因此在原始输入图像中是独立的线的两个细线之间的间隙处粘附调色剂,并且在线之间的间隙出现间断。
[0150] 另一方面,当执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衰减处理时,能够避免上述的线之间的间断。在图20B中示出了这种情况。
[0151] 图20B示出了在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9F的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914曝光感光鼓的情况下,在感光鼓上的电位的状态。图20B所示的5条竖直虚线表示图像数据1914的5个像素中的各个的像素中心的位置。在基于像素1(从图像数据1914的左边第1个像素)的浓度值执行曝光的情况下要在感光鼓上形成的电位由在像素1的位置具有峰值的点划线所表示。类似的,在基于像素2、4和5(从图像数据1914的左边第2个、第4个和第5个像素)的浓度值执行曝光的情况下要在感光鼓上形成的电位由在像素2、4和5的位置上具有各自峰值的线所表示。
[0152] 图20B和图20A之间的区别在于没有执行基于像素3的浓度值的曝光。由此,基于这5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914曝光所形成的电位2002是通过将与各个像素的浓度值对应的4个电位相重叠(合成)而获得的,但是在像素3的位置处的电位2002高于显影偏置电位Vdc。结果,调色剂没有粘附在感光鼓上的像素3的位置,并且在两条线之间的间隙没有间断的状态下使潜像显影。如还可以从图20B理解的,在将低浓度值添加到与两条线的各细线邻接像素对应的像素1和像素5时,当像素3的浓度值被设置为0时,能够将各条线的重心彼此稍微的分离,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线的间断。
[0153] 如上所述,当根据细线对象和与该细线对象最近的其他对象之间的距离而调整细线邻接像素的浓度值时,能够在恰当地控制细线的浓度和宽度的同时避免通过校正所引起的间断。
[0154] 第三实施例
[0155]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假设在白色背景(无色背景)中描画黑色细线(有色细线)的情况。即,作为一个示例描述了在白色背景中黑色细线的确定和校正,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样的情况:通过反转(reversing)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和细线邻接像素确定单元603的确定方法,在黑色背景(有色背景)中描画白色细线(无色细线)。即,能够在黑色背景中执行白色细线的确定和校正。在希望将1个像素的白色细线校正为3个像素的白色细线的情况下,针对所有输入值将图11B的查找表的输出值设置为0。在希望将1个像素的白色细线校正为2个像素的白色细线的情况下,针对所有输入值可以将图11B的查找表的输出值设置为128(255的50%)。当针对细线和其他部分切换画面处理时,在白色细线的情况下该切换变得显著。鉴于以上所述,最好将画面处理应用在与白色细线邻接的像素,来取代用于细线的画面处理。
[0156] 以上已描述了如下的情况: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针对主扫描和副扫描的感光鼓表面上的曝光光斑直径是相同的,但是针对主扫描的感光鼓表面上的光斑直径不一定与副扫描的相同。即,因为在竖直细线和平细线中细线的宽度和浓度可能彼此不同,所以需要在竖直细线和水平细线中改变校正量。在竖直细线的光斑直径与水平细线的光斑直径不同的情况下,细线像素校正单元604为竖直细线和水平细线做好准备,并且根据图9B的校正量改变图9A的校正量,以便于能够将竖直细线和水平细线的粗度和浓度控制为相同。相同的方法也适用于细线邻接像素。
[0157] 其他实施例
[0158]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0159] 虽然已经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认识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适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囊括所有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