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

申请号 CN201680063966.7 申请日 2016-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8369002B 公开(公告)日 2019-07-19
申请人 (株)详原机械; 发明人 权纯穆;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即,在设备本体的内部,未处理的气体从侧方向吸入,向垂直上方的蓄 热层 供给及分配气体,处理的气体再次向蓄热层的垂直下方移动及分配,从而可向设备本体的侧方向排出,可在分配层内设置分配 转子 ,可沿着垂直且 水 平方向使用,当相互组合多个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之间没有空隙,而是以紧贴的状态垂直或水平组合,本发明包括: 燃烧室 ,在上侧形成至少一个 燃烧器 ;蓄热层,形成于上述燃烧室的下部,通过隔板,划分成多个蓄热腔室;分配层,与上述蓄热层及蓄热腔室的形态相对应地形成于蓄热层的下部,与上述蓄热层各自的蓄热腔室相对应地具有多个分配腔室;以及分配装置,分配转子垂直埋入设置,以向上述分配层的底部中央部上侧突出,通过上述分配转子的驱动,向分配层的各自分配腔室供给未处理气体或者向分配转子的外部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室(110),在上侧形成至少一个燃烧器
热层(120),形成于上述燃烧室(110)的下部,通过隔板(121),划分成多个蓄热腔室(122);
分配层(130),与上述蓄热层(120)及蓄热腔室(122)的形态相对应地形成于蓄热层(120)的下部,与上述蓄热层(120)的每个蓄热腔室(122)相对应地具有多个分配腔室(133);以及
分配装置(D),分配转子(150)垂直埋入设置,以向上述分配层(130)的底部中央部上侧突出,通过上述分配转子(150)的驱动,向分配层(130)的各自分配腔室(133)供给未处理气体或者向分配转子(150)的外部排出,
上述分配装置(D)包括:
转子外罩(140),沿着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向形成吸气口(141)和排气口(142),上述吸气口(141)和排气口(142)之间的上部面与分配板(143)形成为一体,上述分配板(143)以同心圆形状形成多个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3a)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43b);
分配转子(150),形成于上述转子外罩(140)的分配板(143)上侧,从驱动部(170)接收动,以垂直的中心轴(150a)为中心旋转及驱动,在下部面形成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153a)及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153b),在分配转子吹扫室(151)和分配转子中立孔(152)之间的上部面一侧形成多个排气孔(154),上述排气孔(154)的另一侧上部面被上部阻隔板(155)密封,在上述上部阻隔板(155)的下部侧面形成多个侧壁供气孔(156),上述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153a)和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153b)之间被内侧分配管(157)划分;以及分配框架(160),上述转子外罩(140)的分配板(143)与下部凸缘(161)连接及结合,在上述下部凸缘(161)的上侧隔着间隔,呈环形的平板状的第一支架(162)形成于分配转子(150)的外部,在上述第一支架(162)的上侧隔着间隔形成环形的上部板(163),上述上部板(163)和第一支架(162)及下部凸缘(161)以同心圆形状隔着间隔形成多个,通过垂直弯曲的垂直板状的第二支架(164),相互连接及形成为一体,在上述上部板(163)和第一支架(162)及下部凸缘(161)、第二支架(164)之间形成多个框架上部分配孔(165)及框架侧面分配孔(1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蓄热层(120)及分配层(130)整体呈四边形形态,由通过隔板(121)及划分板(131)呈四边形形态的多个蓄热腔室(122)及分配腔室(133)形成,上述分配层(130)以分配框架(160)为中心,通过管道(132)向各自分配腔室(133)供给未处理的气体或排出处理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层(130)包括:
分配板,形成于上述分配转子的上侧,在四边形板体的中心外围同心圆上,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102)、第三供气孔(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划分形成,在第五气体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之间形成吹扫孔(111),在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和第一供气孔(101)之间形成中立孔(112);以及
分配管(200),通过上述分配板的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102)、第三供气孔(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及吹扫孔(111)、中立孔(112)各自的孔之间的上部侧划分板(201),与上述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102)、第三供气孔(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及吹扫孔(111)、中立孔(112)相同的形状划分形成上部堵塞的第一供气室(202)、第二供气室(203)、第三供气室(204)、第四供气室(205)、第五供气室(206)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208)、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209)、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211),在上述第五供气室(206)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吹扫室(212),在上述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211)和第一供气室(202)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中立室(213),
在上述分配管(200)和燃烧室之间,沿着上述分配板各自的面的上部侧延伸形成来形成四边形侧壁,基于四边形侧壁内部的横向隔板(301)及纵向隔板(302)来以格子形态形成第一腔室(303)、第二腔室(304)、第三腔室(305)、第四腔室(306)、第五腔室(307)、第六腔室(308)、第七腔室(309)、第八腔室(310)、第九腔室(311)、第十腔室(312)、第十一腔室(313)、第十二腔室(314),在上述第一供气室(202)、第二供气室(203)、第三供气室(204)、第四供气室(205)、第五供气室(206)各自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壁供给孔(401)、第二侧壁供给孔(402)、第三侧壁供给孔(403)、第四侧壁供给孔(404)、第五侧壁供给孔(405),在上述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208)、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209)、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211)各自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壁排气孔(406)、第二侧壁排气孔(407)、第三侧壁排气孔(408)、第四侧壁排气孔(409)、第五侧壁排气孔(410),在上述第二腔室(304)、第五腔室(307)形成与第一供气室(202)、第四供气室(205)的第一侧壁供给孔(401)、第四侧壁供给孔(404)相向的第一侧壁贯通孔(411)、第二侧壁贯通孔(412),在第八腔室(310)、第十一腔室(313)形成与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的第一侧壁排气孔(406)、第四侧壁排气孔(409)相向的第一侧壁吸气孔(413)、第二侧壁吸气孔(414),上述分配管(200)的第一供气室(202)和蓄热层的第二腔室(304)之间的第三腔室(305)内部、第四供气室(205)和第五腔室(307)之间的第四腔室(306)内部、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和第八腔室(310)之间的第九腔室(311)内部、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和第十一腔室(313)之间的第十腔室(312)内部分别形成第一引导壁(415)、第二引导壁(416)、第三引导壁(417)、第四引导壁(418)。
4.一种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
包括:
燃烧室(110),在上侧形成至少一个燃烧器;
蓄热层(120),形成于上述燃烧室(110)的下部,通过隔板(121)划分为多个蓄热腔室(122);
分配层(130),以与上述蓄热层(120)及蓄热腔室(122)的形态相对应地形成于蓄热层(120)的下部,以与上述蓄热层(120)各自的蓄热腔室(122)相对应地具有多个分配腔室(133);以及
分配装置(D),向上述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供给未处理气体或者向分配转子(2)的外部排出处理气体,
上述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装置(D)包括:
转子外罩(1),沿着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向形成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上述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上部面与分配板(13)形成为一体,上述分配板(13)以同心圆形状形成多个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5),沿着上述分配板(13)的中央下部的垂直方向,轴支管(16)与吹扫气体排出管(17)以与上述轴支管(16)相连通的方式沿着上述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一侧水平方向形成为一体;
分配转子(2),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上侧形成侧面堵塞且上下贯通的圆形的分配转子本体(21),在上述分配转子本体(21)的中央部设置垂直贯通上述转子外罩(1)的轴支管(16)来与驱动部(170)相连接的垂直的中心轴(22),分配转子本体(21)能够与上述中心轴(22)一同旋转,在上述分配转子本体(21)的下部面形成多个分配转子垂直分配孔,以中立部(23)和吹扫部(24)为中心,沿着上侧形成垂直供气孔(25)和垂直排气孔(26);以及
分配框架(3),由具有与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及分配转子(2)相对应的直径及高度并使侧面堵塞且沿着下部侧开放的圆形的框架本体(31)形成,与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相结合,在上部面形成多个框架垂直分配孔(32)。

说明书全文

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更详细地,涉及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即,向设备本体的内部,未处理的气体从侧方向吸入,向垂直上方的蓄热层供给及分配气体,处理的气体再次向蓄热层的垂直下方移动及分配,从而可向设备本体的侧方向排出,可在分配层内设置分配转子,可沿着垂直且平方向使用,当相互组合多个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之间没有空隙,而是以紧贴的状态垂直或水平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对在工厂发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处理的蓄热式化设备为蓄热式氧化设备(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和蓄热式催化剂氧化设备(RCO,Regenerative Catalytic Oxidizer),通常水平式蓄热式催化剂氧化设备包括:燃烧室,在上侧形成至少一个燃烧器;蓄热层,形成于上述燃烧室的下侧;以及设备本体,在上述蓄热层的下侧,通过以规定等间隔安装多个的分割板,分配室向长度方向配置多个。
[0003] 并且,分配板贯通配置在设备主体以规定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分配室中央,分配板在各自分配室区间的外周以规定等度形成长孔,在内侧,在上述长孔之间,放射状的分配叶轮沿着长度方向安装。而且,在分配板的上侧下侧配置隔板,燃烧净化的处理气体未被燃烧,未混合污染状态的未处理气体混合。
[0004] 提出了韩国授权专利第0918880号(2009年09月28日)“转子式蓄热燃烧及氧化处理装置”,如图8至图10所示,有害气体的流入空间43和清净气体的排出空间44和吹扫空间45通过同心圆形状的隔板41、42划分形成,在上述流入空间43和排出空间44和吹扫空间45包括:分配外罩4,流入管道8和排出管道9和吹扫管10分别连接设置;以及蓄热燃烧腔室2,设置于上述分配外罩4的上部侧,在内部,蓄热材料24划分的多个蓄热室22通过放射状的隔板26划分形成,上述蓄热室22的上部空间变为燃烧室23。
[0005] 在上述分离外罩4和蓄热燃烧腔室2之间设置水平旋转管18,在上述水平旋转板18,流入通路18a、排出通路18b和吹扫通路18c切开形成,以在位于分配外罩4的流入空间43和排出空间44和吹扫空间45的上部的状态下,使各自蓄热室22与对应空间交替连通,上述水平旋转板18的旋转轴16贯通分配外罩4的中心部来与驱动单元连接设置。
[0006] 而且,在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设置向燃烧室23的内部插入的燃烧器6的蓄热燃烧及氧化处理装置中,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的下端部通过分配外罩4的上部面插入规定深度,在上述蓄热燃烧器腔室2的下端面和分配外罩4的内侧上端面设置支撑水平旋转板18的旋转的框架形状的上部支撑板34及下部支撑板47,在上述上部支撑板34、下部支撑板47设置作为无油轴承的与分配外罩4相对应的同心圆形状的金属环19,各自金属环19与水平旋转板18紧贴,作为旋转轴16的驱动单元,在上述分配外罩4的下部侧分别设置具有减速器15的驱动达14和分配外罩4的升降机构5。
[0007] 并且,在形成于上述水平旋转板18的流入通路18a和排出通路18b和吹扫通路18c之间形成可覆盖至少一个蓄热室22的间隔,在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的内部划分形成的各自蓄热室22下部设置形成有气流分配孔28a的盖板形态的气流分配板28,在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的内部,划分各自蓄热室22的隔板26向高于蓄热材料24的位置延伸,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的上端侧连接设置具有开闭77的内压排出用旁通管7,上述旁通管7与作为排出空气的通路的连通76相连接。并且,在贯通上述蓄热燃烧腔室2的壁体来向燃烧室23的内部插入的燃烧器6分别设置引导燃烧器62、压缩空气注入单元。而且,在上述旁通管7,在与开闭阀77和连通76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热交换器78,上述连通76的上端侧设置有害气体的催化剂处理器79。
[0008] 但是,这种以往的转子式蓄热燃烧及氧化处理装置中,分配转子与上部的分配室及蓄热室单独形成,从而导致设备整体的高度增加,从而导致设备的小型化,并很难进行密封,因基于制造艰难的制造成本的上升,经济性降低,价格竞争侧面也不利。并且,蓄热燃烧腔室呈圆形,从而由多个装置组合的情况下,装置之间的空间多,基于空间占有的组合艰难,上述蓄热燃烧腔室再次通过隔板划分为呈扇形形态的多个腔室,当在各自腔室内置四边形形态的蓄热材料24时,因形态的差异,将四边形的蓄热材料以符合腔室的形态的意义切开或者留下空间的情况下,蓄热材料不会晃动地填充砂浆的作业会导致烦躁及非效率性。因此,基于多个装置组合的形态的多变化变得不可能,而且,仅以垂直形态设置及使用,从而很难兼用装置的垂直和水平。

发明内容

[0009]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对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向设备本体的内部,未处理的气体在侧方向吸入,沿着垂直方向的蓄热层供给及分配气体,处理的气体再次沿着蓄热层的垂直下方移动及分配,设置本体的侧方向排出,在分配层内可设置分配转子,从而可垂直或水平使用,当相互组合多个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之间没有空间,从而可以以紧贴的状态垂直或水平组合。
[00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更详细地,分配转子可从设备本体简单分离及组装,分配转子的结构简单,从而可确保基于成本节减的经济性,通过转子外罩,未处理的气体向分配层和蓄热层及燃烧室供给,当处理的气体再次通过转子外罩排出时,可以使气体从垂直向侧方向弯曲之后,再次向垂直方向供气而发生的压力损失最小化。
[0012] (二)技术方案
[0013] 用于实现这种本发明的目的的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在上侧形成至少一个燃烧器;蓄热层,形成于上述燃烧室的下部,通过隔板,划分成多个蓄热腔室;分配层,与上述蓄热层及蓄热腔室的形态相对应地形成于蓄热层的下部,与上述蓄热层各自的蓄热腔室相对应地具有多个分配腔室;以及分配装置,分配转子垂直埋入设置,以向上述分配层的底部中央部上侧突出,通过上述分配转子的驱动,向分配层的各自分配腔室供给未处理气体或者向分配转子的外部排出。
[0014] 并且,上述分配装置包括:转子外罩,沿着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向形成吸气口和排气口,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上部面与分配板形成为一体,上述分配板以同心圆形状形成多个分配板内侧分配孔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分配转子,形成于上述转子外罩的分配板上侧,从驱动部接收动力,以垂直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及驱动,在下部面形成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及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在分配转子吹扫室和中立室之间的上部面一侧形成多个排气孔,上述排气孔的另一侧上部面被上部阻隔板密封,在上述上部阻隔板的下部侧面形成多个侧壁供气孔,上述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和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之间被内侧分配板划分;以及分配框架,上述转子外罩的分配板与下部凸缘连接及结合,在上述下部凸缘的上侧隔着间隔,呈环形的水平板状的第一支架形成于分配转子的外部,在上述第一支架的上侧隔着间隔形成环形的上部板,上述上部板和第一支架及下部凸缘以同心圆形状隔着间隔形成多个,通过垂直弯曲的垂直板状的第二支架,相互连接及形成为一体,在上述上部板和第一支架及下部凸缘、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多个框架上部分配孔及框架侧面分配孔。并且,上述蓄热层及分配层由整体呈四边形形态,通过隔板及划分板呈四边形形态的多个蓄热腔室及分配腔室形成,上述分配层以分配框架为中心,通过管道向各自分配腔室供给未处理的气体及排出处理气体。
[0015] 并且,上述分配层包括:分配板,形成于上述分配转子的上侧,在四边形板体的中心外围同心圆上,第一供气孔、第二供气孔、第三供气孔、第四供气孔、第五供气孔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划分形成,在第五气体供给孔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之间形成吹扫孔,在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和第一气体供给孔之间形成中立孔;以及分配管,通过上述分配板的第一供气孔、第二供气孔、第三供气孔、第四供气孔、第五供气孔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及吹扫孔、中立孔各自的孔之间的上部侧划分板,与上述第一供气孔、第二供气孔、第三供气孔、第四供气孔、第五供气孔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及吹扫孔、中立孔相同的形状划分形成上部堵塞的上述第一供气室、第二供气室、第三供气室、第四供气室、第五供气室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在上述第五供气室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吹扫室,在上述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和第一供气室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中立室,在上述分配管和燃烧室之间,沿着上述分配板各自的面的上部侧延伸形成来形成四边形侧壁,基于四边形侧壁内部的横向隔板及纵向隔板来以格子形态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五腔室、第六腔室、第七腔室、第八腔室、第九腔室、第十腔室、第十一腔室、第十二腔室,在上述第一供气室、第二供气室、第三供气室、第四供气室、第五供气室各自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壁供给孔、第二侧壁供给孔、第三侧壁供给孔、第四侧壁供给孔、第五侧壁供给孔,在上述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各自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壁排气孔、第二侧壁排气孔、第三侧壁排气孔、第四侧壁排气孔、第五侧壁排气孔,在上述第二腔室、第五腔室形成与第一供气室、第四供气室的第一侧壁供给孔、第四侧壁供给孔相向的第一侧壁贯通孔、第二侧壁贯通孔,在第八腔室、第十一腔室形成与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的第一侧壁排气孔、第四侧壁排气孔相向的第一侧壁吸气孔、第二侧壁吸气孔,上述分配管的第一供气室和蓄热层的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内部、第四供气室和第五腔室之间的第四腔室内部、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和第八腔室之间的第九腔室内部、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和第十一腔室之间的第十腔室内部分别形成第一引导壁、第二引导壁、第三引导壁、第四引导壁。
[0016] (三)有益效果
[0017]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向设备本体的内部,未处理的气体从侧方向吸入,向垂直上方的蓄热层供给及分配气体,处理的气体再次向蓄热层的垂直下方移动及分配并向设置本体的侧方向排出,在分配层内形成分配转子,由此,设备本体的整体高度及大小减少,从而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密封及制造的简单性、基于费用节减的经济性,蓄热层整体呈四边形形态,利用横向隔板及纵向隔板,在蓄热层的内部形成多个格子形态的腔室,由此,蓄热材料没有流动地固定于腔室的内部,从而可以水平设置,当多个设备本体相互组合时,设备本体之间没有空间,以紧贴的状态垂直或水平组合,基于设置环境条件的形态的多变化和空间使用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加。
[0018]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分配装置可简单在由分配层、蓄热层及燃烧室形成的设备本体的中央部底部面拆装,具有分配转子的转子外罩可再次从固定于设备本体的分配框架简单分离及组装,由此,分配转子的交替及维护作业变得简单,基于时间缩减的作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加,因分配转子的结构的简化,成本节减的经济性也进一步提高,通过转子外罩向设备本体的内部排出的气体在中间没有间隔地仅向垂直方向排出,由此,通过转子外罩,未处理的气体向分配层和蓄热层及燃烧室供给,当处理的气体再次通过转子外罩排出时,使气体在中间,从垂直向侧方向弯曲之后,再次向垂直方向供给所发生的压力损失最小化,由此,设备的性能提高及可靠性进一步增加。附图说明
[0019] 图1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一实施例
[0020] 图1为示出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0021] 图2为示出图1的蓄热层的俯视图。
[0022] 图3及图4示出图1的分配层结构。
[0023] 图3为立体图。
[0024] 图4为平面剖视图。
[0025] 图5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分配装置。
[0026] 图5为示出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0027] 图6为分解立体图。
[0028] 图7为示出结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0029] 图8至图12示出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另一实施例。
[0030] 图8为示出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0031] 图9为示出图8的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0032] 图10为图9的右侧面图。
[0033] 图11为图9的分解立体图。
[0034] 图12为图9的纵向剖视图。
[0035] 图13至图15示出以往的转子式蓄热燃烧及氧化处理装置。
[0036] 图13为示出蓄热燃烧腔室的内部结构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0037] 图14为蓄热燃烧腔室的分解立体图。
[0038] 图15为适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0040] 图1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一实施例,图1为示出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对此,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燃烧器至少形成一个以上的燃烧室110形成于设备本体B的上侧,在上述燃烧室110的下部,通过隔板121形成具有多个蓄热腔室122的蓄热层120,上述蓄热层120的下部,与蓄热层120及蓄热腔室122的形态相对应地形成具有多个分配腔室133的分配层130。
[0041]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分配层130的下部形成向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供给未处理气体或向外部排出处理气体的分配装置D,向分配层130的底部中央部上侧突出地,分配转子150垂直埋入设置,从而可分配气体。其中,未说明符号150a为分配转子150的中心轴,170为使上述中心轴150a旋转驱动的驱动部,170为驱动马达,171为向中心轴150a传递驱动马达的动力的动力传递部。
[0042] 图2为示出图1的蓄热层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上述蓄热层120整体呈四边形形态,形成通过隔板121,呈逆四边形形态的多个蓄热腔室122,在上述蓄热腔室122的内部内置与蓄热腔室122相对应的呈四边形形态的蓄热材料123。因此,没有蓄热材料之间的空间或空白地安装,由此,可垂直设置及使用,并可水平设置及使用。
[0043] 与蓄热层120相同,上述分配层130整体呈四边形形态,通过划分板131呈逆四边形形态的多个分配腔室133,在分配层130的中央部形成分配装置D,上述分配装置D和分配腔室133之间通过多个管道132相连通,沿着各自分配腔室133向蓄热层120供给未处理气体及处理气体,或者向分配转子150侧排出。
[0044] 参照图3及图4,进行具体说明,在分配板100的中央部上侧形成具有整体呈四边形形状的格子形态的多个腔室的蓄热层300,在上述分配板100向蓄热层300突出形成分配管200,通过上述分配管200,可向各自腔室供给及排出气体,上述分配板100形成于上述分配转子114的上侧,通过四边形板体的通信外围同心圆,划分形成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
102、第三供气孔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
110。并且,在上述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之间形成吹扫孔111,在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和第一供气孔101之间形成中立孔112。
[0045] 并且,通过上述分配板100的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102、第三供气孔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及吹扫孔111、中立孔112各自的孔之间的上部侧划分板201,与上述第一供气孔101、第二供气孔102、第三供气孔
103、第四供气孔104、第五供气孔105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106、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107、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108、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109、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110及吹扫孔111、中立孔112相同的形状,划分形成上部堵塞的第一供气室202、第二供气室203、第三供气室
204、第四供气室205、第五供气室206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208、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209、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第五净化气体排出211。而且,在上述第五供气室206和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吹扫室212,在上述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211和第一供气室202之间形成沿着上部侧开放的中立室213。而且,上述分配层130沿着上述分配板100各自的面上部侧延伸形成来形成四边形侧壁,通过基于四边形侧壁内部的横向隔板301及纵向隔板302的格子形态形成第一腔室303、第二腔室304、第三腔室305、第四腔室306、第五腔室307、第六腔室308、第七腔室309、第八腔室310、第九腔室311、第十腔室312、第十一腔室313、第十二腔室314。
[0046] 与此同时,在上述第一供气室202、第二供气室203、第三供气室204、第四供气室205、第五供气室206各自的侧侧壁形成第一侧壁供给孔401、第二侧壁供给孔402、第三侧壁供给孔403、第四侧壁供给孔404、第五侧壁供给孔405,在上述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208、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209、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第五净化气体排出211各自的侧壁形成第一侧壁排气孔406、第二侧壁排气孔407、第三侧壁排气孔408、第四侧壁排气孔409、第五侧壁排气孔410来构成连通部400,在上述第二腔室304、第五腔室
307形成于第一供气室202、第四供气室205的第一侧壁供给孔401、第四侧壁供给孔404相向的第一侧壁贯通孔411、第二侧壁贯通孔412,在第八腔室311、第十一腔室313形成于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的第一侧壁排气孔406、第四侧壁排气孔409相向的第一侧壁吸气孔413、第二侧壁吸气孔414。
[0047] 并且,上述分配管200的第一供气室202和蓄热层300的第二腔室304之间的第三腔室305内部、第四供气室205和第五腔室307之间的第四腔室306内部、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207和第八腔室310之间的第九腔室311内部、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210和第十一腔室313之间的第十腔室312内部的各自形成第一引导壁415、第二引导壁416、第三引导壁417、第四引导壁418,出入量的均匀性和顺方向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加。
[0048] 图5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图5为示出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分解立体图。图7为示出结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分配装置D包括转子外罩140、分配转子150及分配框架160。此时,分配框架160沿着分配层130的底部中央部上侧突出,在分配框架160的内侧形成分配转子150,通过转子外罩140,上述分配框架160和分配转子150的下部被支撑。
[0049] 具体地,上述转子外罩140沿着一侧及另一侧方向形成吸气口141和排气口142,上述吸气口141和排气口142之间的上部面与分配板143形成为一体,上述分配板143以同心圆形状形成多个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3a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43b。而且,上述分配转子150形成于上述转子外罩140的分配板143上侧,从驱动部170接收动力来以垂直的中心轴150a为中心进行旋转及驱动,在下部面形成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153a及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153b,分配转子吹扫室151和中立室152之间的上部面一侧形成多个排气孔154,上述排气孔
154的另一侧上部面被上部阻隔板155封闭,上述上部阻隔板155的下部侧面形成多个侧壁供气孔156,上述多个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153a和分配转子外侧分配孔153b之间被内侧分配板157划分。
[0050] 与此同时,上述分配框架160中,上述转子外罩140的分配板143与下部凸缘161相连接及结合,在上述下部凸缘161的上侧隔着间隔以环形的水平板状的第一支架162形成于分配转子150的外部,在上述第一支架162的上侧隔着间隔形成环形的上部板163,上述上部板163和第一支架162及下部凸缘161以同心圆形状隔着间隔形成多个,通过垂直弯曲的垂直板状的第二支架164相互形成及连接为一体,在上述上部板163和第一支架162及下部凸缘161、第二支架164之间形成多个框架上部分配孔165及框架侧面分配孔166。
[0051]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首先,通过沿着转子外罩140的侧方向形成的吸气口141吸入未处理气体,上述吸入的未处理气体向垂直上方的分配板143侧移动。而且,通过分配板143的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3a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43b之后,向上述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43b侧移动的未处理气体再次将分配转子150的侧壁供气孔156和分配框架160的框架侧面分配孔165及管道132向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侧供给,由此,经过蓄热层120各自的蓄热腔室122进行热交换之后向燃烧室110移动并燃烧。
[0052] 以此燃烧的处理气体再次通过蓄热层120各自的蓄热腔室122并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处理气体通过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在分配框架160及在分配转子150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的框架侧面分配孔165及排气孔154向分配转子150的内侧流入之后,再次通过分配转子内侧分配孔153a和分配板143的内侧分配孔153a向转子外罩140排出之后,反复再次向转子外罩140的排气口142的侧方向排出。
[0053] 图8至图12示出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图8为示出设置状态的立体图。图9为示出图8的分配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图9的右侧面图。图11为图9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图9的纵向剖视图。
[0054] 并且,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分配装置D与分配层的下部中央部相结合,由转子外罩1和分配转子2及分配框架3构成。此时,在上述分配框架3的内侧形成分配转子2,通过转子外罩1,上述分配框架3及分配转子2的下部被支撑。即,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上述转子外罩
1和分配转子2及分配框架3中,上述转子外罩1沿着一侧及另一侧方向形成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上述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上部面与分配板13形成为一体,上述分配板13以同心圆形状形成多个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5,沿着上述分配板13的中央下部的垂直方向,以与轴支管16及上述轴支管16连通地沿着上述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一侧水平方向形成吹扫气体排出管17。
[0055] 并且,上述分配转子2在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上侧,以侧面堵塞且上下贯通的圆形的分配转子本体21的形态形成,在上述分配转子本体21的中央部设置垂直贯通上述转子外罩1的轴支管16来与驱动部170相连接的垂直的中心轴22,分配转子本体21与上述中心轴22一同旋转,形成以中立部23和吹扫部24为中心上下贯通的垂直供气孔25和垂直排气孔26。而且,分配框架3具有与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及分配转子2相对应的直径及高度,呈侧面堵塞且沿着下部侧开放的圆形的框架本体31,与上述转子外罩1的分配板13相结合,上部面形成多个框架垂直分配孔32。
[0056]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如图12所示,首先,通过沿着转子外罩1的侧方向形成的吸气口11吸入未处理气体,上述吸入的未处理气体向垂直上方的分配板13侧移动。而且,通过分配板13的分配板内侧分配孔14及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5之后,向上述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5侧移动的未处理气体再次通过分配转子2的垂直供气孔25向管道132和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侧供给,由此,经过蓄热层120各自的蓄热腔室122进行热交换之后向燃烧室110移动并燃烧(参照图1)。
[0057] 以此燃烧的处理气体再次通过蓄热层120各自的蓄热腔室122并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处理气体通过分配层130各自的分配腔室133,在分配框架3及在分配转子2的上部面上下贯通形成的垂直排气孔26向转子外罩1排出之后,反复再次向转子外罩1的排气口12的侧方向排出。
[0058]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包括分配转子的分配装置可简单从由分配层和蓄热层及燃烧室形成的设备本体的中央部底部面拆装,具有分配装置转子外罩可再次简单从固定于设备本体的分配框架分离及组合,由此,分配转子的交替及维护作业变得简单,基于时间缩减的作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加,通过上述分配转子的结构的简化,进一步增加成本节减的经济性,通过转子外罩向设备本体的内部供给的气体没有间隔地仅向垂直方向供给,由此,使通过转子外罩,未处理的气体向分配层和蓄热层及燃烧室供给,处理的气体再次通过其他转子外罩排出时,气体在中间向垂直方向侧方移动之后,向其他垂直方向供给所发生的压力损失最小化,由此,设备的性能提高及可靠性进一步增加。
[0059] 如上所述,向设备本体的内部,未处理的气体向侧方向吸入,向垂直上方的蓄热层供给及分配气体,处理的气体再次向蓄热层的垂直下方移动及分配来向设备本体的侧方向排出,在分配层具有分配转子,由此,设备本体的整体高度及大小减少,设备变得小型化,且可确保基于密封及制造简单性、费用节减的经济性,蓄热层整体层四边形形态,利用横向及纵向隔板来将蓄热层的内部形成为格子形态的多个腔室,由此,蓄热材料不会流动,而是固定于腔室的内部,从而可以水平设置,当多个设备本体相互组合时,以没有设备本体之间的空间的紧贴状态形成垂直或水平组合,基于设置环境条件,形态的多变化和空间使用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加。
[0060]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垂直分配式蓄热燃烧设备,这仅是本发明最为优选的实时形态,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范围通过附加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确定并限定。并且,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的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多种变形及模仿,这种变形及模仿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61] D:分配装置
[0062] 1:转子外罩
[0063] 11:吸气口12:排气口
[0064] 13:分配板14:分配板内侧分配孔
[0065] 15:分配板外侧分配孔16:轴支管
[0066] 17:吹扫气体排出管
[0067] 2:分配转子
[0068] 21:分配转子本体22:中心轴
[0069] 23:分配转子垂直分配孔24:中立部
[0070] 25:吹扫部26:垂直供气孔
[0071] 27:垂直排气孔
[0072] 3:分配框架
[0073] 31:框架本体32:框架垂直分配孔
[0074] 100:分配板101、102、103、104、105:第一供气孔、第二供气孔、第三供气孔、第四供气孔、第五供气孔
[0075] 106、107、108、109、110: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孔、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孔、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孔
[0076] 110:燃烧室111:吹扫孔
[0077] 112:中立孔
[0078] 120:蓄热层
[0079] 121:隔板122:蓄热腔室
[0080] 123:蓄热材料
[0081] 130:分配层
[0082] 131:划分板132:管道
[0083] 133:分配腔室
[0084] 140:转子外罩
[0085] 141:吸气口142:吸气口
[0086] 143:分配板143a:分配板内侧分配孔
[0087] 143b:分配板外侧分配孔
[0088] 150:分配转子
[0089] 150a:中心轴151:分配转子吹扫孔
[0090] 152:分配转子中立孔154:排气孔
[0091] 155:上部阻隔板156:侧壁供气孔
[0092] 157:内侧分配管157a:引导面
[0093] 160:分配框架
[0094] 161:下部凸缘162:第一支架
[0095] 163:上部板164:第二支架
[0096] 165:框架上部分配孔166:框架侧面分配孔
[0097] 170:驱动部
[0098] 171:驱动马达172:动力传递部
[0099] D:分配装置B:设备本体
[0100] 200:分配管201:划分板
[0101] 202、203、204、205、206:第一供气室、第二供气室、第三供气室、第四供气室、第五供气室
[0102] 207、208、209、210:第一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二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三净化气体排出室、第四净化气体排出室、第五净化气体排出室
[0103] 212:吹扫室213:中立室
[0104] 301:横向隔板302:纵向隔板
[0105] 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五腔室、第六腔室、第七腔室、第八腔室、第九腔室、第十腔室、第十一腔室、第十二腔室
[0106] 400:连通部
[0107] 401、402、403、404、405:第一侧壁供给孔、第二侧壁供给孔、第三侧壁供给孔、第四侧壁供给孔、第五侧壁供给孔
[0108] 411、412:第一侧壁贯通孔、第二侧壁贯通孔413、414:第一侧壁吸气孔、第二侧壁吸气孔
[0109] 415、416、417、418:第一引导壁、第二引导壁、第三引导壁、第四引导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