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制面搭扣

申请号 CN201480047036.3 申请日 2014-01-24 公开(公告)号 CN105473019B 公开(公告)日 2019-05-31
申请人 可乐丽粘贴扣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开高敬义; 东中志年;
摘要 本 发明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布制面搭扣,其包括:钩面搭扣(A),在基布的表面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 锁 元件;以及圈面搭扣(B),在基布的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纱是由聚对苯二 甲酸 丁二酯系的聚酯 树脂 形成的直径为0.10~0.20mm的单丝纱,所述复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复丝纱,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 密度 为50~80个/cm2,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为30~50个/cm2,且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高于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构成所述基布的底 经纱 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
权利要求

1.一种布制面搭扣,包括:钩面搭扣(A),在基布的表面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元件;以及圈面搭扣(B),在基布的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所述布制面搭扣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直径为0.14~0.20mm的单丝纱,
所述复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复丝纱,
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为50~80个/cm2,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为30~50个/
2
cm,且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高于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
构成所述基布的底经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
构成该基布的底纬纱包含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并且,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通过构成基布的该底纬纱而被熔接固定,并且所述热熔接性纤维的皮成分中添加有相对于皮成分构成树脂为0.03~1重量%的微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经纱和所述底纬纱均为由所述聚酯系树脂形成的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纬纱所包含的所述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是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低熔点聚酯作为皮成分的皮芯型的热熔接性丝形成的复丝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熔点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粒子是无机微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的芯成分与皮成分的重量比率为60:40~80:20,作为200℃下的干热收缩率为12%以上的所述热熔接性纤维的纱的200℃下的干热收缩率为12%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构成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是由4~15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160~300分特的复丝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制面搭扣,其特征在于:
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的基布的背面和联锁元件面被染色成可识别的不同的色调

说明书全文

布制面搭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搭扣,其包括联元件均由聚酯系的纤维构成的布制的钩面搭扣和布制的圈面搭扣,两者的联锁元件的手感柔和,且具有优良的联锁和联锁耐久性。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具有布制的基布的面搭扣已广为所知的是由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构成的布制面搭扣,其中,钩面搭扣(A)在基布的表面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锁元件,圈面搭扣(B)在基布的表面具有能够与该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在市面上以使这些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两者联锁的状态装在袋里而销售,这些广泛被使用于衣物、、帽子、腰带、护具、枕套、包类、血压计、其它日用杂货、扎带、包装用材料、土木建筑用材料、农渔业用材料、玩具等许多领域。
[0003] 此种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一般在制造由底经纱和底纬纱构成的基布时,钩面搭扣(A)通过将成为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平行地织入底经纱,在有些地方使该单丝纱以圈状从基布上突出后,利用热固定圈形状,进而将该圈的单脚侧部切断而作为钩状联锁元件的方法制造,而且,圈面搭扣(B)通过将成为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平行地织入底经纱,在有些地方使该复丝纱以圈状突出于基布上而作为圈状联锁元件的方法而制造。
[0004] 这些钩面搭扣(A)或圈面搭扣(B)如上所述主要由底经纱、底纬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或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构成,作为这些底经纱、底纬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以往一般使用由尼龙6、尼龙66、尼龙610、以及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共聚物等聚酰胺系聚合物形成的纤维。但是,在使用聚酰胺系纤维的情况下,因吸、吸湿以及热而基布的形状变化,根据情况,因吸水、吸湿以及热而发生基布起伏而有损形态的现象,其结果,存在损及安装了面搭扣的制品的质量以及高级感的大问题,且存在作为面搭扣最重要的联锁力并不一定高的问题。
[0005] 而且,现今,衣料几乎用聚酯系的纤维制造,如果安装于衣料的面搭扣为聚酰胺制的面搭扣,则两者的染色性完全不同,将两者以同一染色条件同时染成同一颜色极为困难,想要使两者色调一致,则存在预先作为库存而需要准备具有最终制品的色调的数量多的面搭扣的问题。
[0006] 作为解决此种使用聚酰胺系纤维的情况下的问题的技术,最近考虑使用由吸水、吸湿性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共聚物等聚酯系聚合物形成的纤维,现也有记载了将聚酯系纤维使用于面搭扣的文献。
[0007] 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作为构成面搭扣的联锁元件以及构成这些联锁元件所存在的编织物的纤维,除了使用由尼龙6、尼龙66、尼龙610等聚酰胺系聚合物形成的合成纤维以外,还可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简称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以下简称为PBT)、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共聚物等聚酯系聚合物形成的合成纤维。
[0008]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作为构成面搭扣的基布的纤维,除了使用由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类形成的纤维以外,还可使用由PET、PBT等聚酯类形成的纤维,而且,钩状联锁元件优选尼龙或聚酯制的单丝纱,圈状联锁元件优选尼龙或聚酯制的复丝纱。
[0009] 的确地说,如果将PET系的聚酯纤维使用于钩面搭扣或圈面搭扣,能够解决使用聚酰胺系纤维的情况下的大问题,即能够解决因吸水、吸湿以及热而面搭扣起伏的大缺点,由于是与构成现今的衣物的主要纤维相同的聚酯,因此能够解决因染色性不同而必须将多个色调的面搭扣作为库存而持有的问题,但是,在将由PET系聚酯形成的单丝纱作为钩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钩状联锁元件过于刚直,圈状联锁元件容易被切断,而且,因刚性发生瞬间性的负荷、即冲击反复剥离而钩延伸变形难以恢复,此外,在将由PET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作为圈面搭扣的圈状联锁元件用纱而使用的情况下,构成圈的复丝纱的松散少,而且,因反复剥离而圈容易发生劣化,这些导致联锁力以及联锁耐久性降低,此外,具有如下缺点:当缝制面搭扣时,在联锁元件被缝线弄倒的情况下,即使蹭到被弄倒的联锁元件部分,联锁元件也不会立起。而且,联锁元件的刚性高,手感硬,存在并不适合用于衣料、日用杂货等要求手感柔和的用途等问题。
[0010] 此外,在将由PBT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作为圈面搭扣的圈状联锁元件用纱而使用的情况下,如果圈密度大,则复丝纱容易松散而占满用于联锁的空间,圈状联锁元件彼此妨碍而与钩状联锁元件难以联锁,因起毛等而需要确保联锁空间,且在将由PBT系聚酯形成的单丝纱作为钩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而使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使钩状联锁元件联锁于圈,由于纱柔软,因低张力而钩状联锁元件延伸并解除联锁。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存在使用聚酰胺系纤维的面搭扣那样因吸水、吸湿以及热而导致的形态变化以及因染色性不同而需要准备多色品的库存的问题,而且不存在使用PET系纤维的面搭扣那样因联锁元件的刚直而手感硬,被弄倒的联锁元件难以立起,此外,因钩状联锁元件的钩形状容易延伸、圈状联锁元件容易切断或容易劣化、圈状联锁元件的松散困难而导致联锁力以及联锁耐久性低的问题,而且解决使用PBT系纤维的情况下联锁力低的问题。
[0012] 现有技术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001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38621号0027段
[001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23817号0007段以及0008段发明内容
[0016] 即,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布制面搭扣包括:钩面搭扣(A),在基布的表面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面搭扣(B),在基布的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所述布制面搭扣的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直径为0.14~0.20mm的单丝纱,所述复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复丝纱,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为50~80个/cm2,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为30~50个/cm2,且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高于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构成所述基布的底经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00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和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均为PBT系的聚酯。
[0019] 从以往,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由同一厂家制造,两者作为面搭扣的组合而成套销售,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均由相同的树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使用相同的PBT系的聚酯。其理由是,由于安装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对象物通常相同,因此,要求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具有相同的染色性。
[0020] 首先,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钩面搭扣(A)主要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形成,另一方面,联锁对方的圈面搭扣(B)主要由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形成。
[0021] 构成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被要求柔软性以及相对于反复剥离的钩形状保持性,因此,以往使用了粗的合成纤维制的单丝纱。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单丝纱使用由尤其对反复剥离性具有优良的钩形状保持性的PBT系聚酯形成的单丝纱。
[0022] PBT系的聚酯是以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单位为主体的聚酯,是主要由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缩合反应而制得的聚酯,如果是少量,也可以将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以外的聚合单位加成。作为此种聚合单位的代表例,可举出间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酯钠盐(sulfoisophthalate sodium salt)、苯二甲酸,二甲酸二甲酯等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环己烷二羧酸(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等脂肪族或脂环族二羧酸;
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类;羟基苯甲酸、乳酸等酸(oxycarbonic acid);以苯甲酸为代表的单羧酸等。进一步,在上述PBT系聚酯中也可以少量添加其以外的聚合物。
[0023] 作为由此种聚酯形成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的粗度,使用直径为0.14~0.20mm的纱。在比0.14mm细的情况下,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联锁力,因此,即使增加钩密度,每一根的强度低,因此,只能增加圈密度,此外,在超过0.20mm的情况下,如果不减少向基布的单丝的织入数则不能缝制,即使能够缝制,也成为粗而糙的组织,有时不能获得柔和的手感。
[0024] 在此所说的直径是指将单丝纱的剖面形状换算为实心圆的情况下的直径,因此,剖面也可为三、四角、五角等多角剖面、矩形、椭圆形、中空等异型。在本实施方式规定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的直径与以往的一般使用于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的粗度相比稍细。该粗度在与后述的圈面搭扣(B)组合时能够赋予高的联锁性和柔和的手感。优选直径为0.15~0.19mm的单丝纱,更优选0.17~0.185mm的单丝纱。
[0025]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是与钩状联锁元件一样由PBT系的聚酯构成的复丝纱。
[0026] 作为由此种PBT系聚酯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优选由4~15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160~300分特的复丝纱。为了通过热熔接将圈状联锁元件牢固地固定于基布,在熔融树脂的浸透性的观点上优选减少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丝的根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的丝根数优选与构成以往一般被使用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的丝根数稍少。更优选由4~12根,最优选由6~10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200~260分特的复丝纱。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除了包含由PBT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以外还可包含少量的其它丝纱。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优选1.3~2.5mm,圈状联锁元件(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优选1.8~3.0mm。
[002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为50~80个/cm2的范围。在低于50个/cm2的情况下不能获得高联锁力,此外,在超过80个/cm2的情况下,钩状联锁元件彼此干扰而妨碍与圈状联锁元件的联锁。优选55~75个/cm2的范围。
[0029] 并且,作为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需要以复丝单位处于30~50个/cm2的范围,在超过50个/cm2的情况下,圈状联锁元件彼此干扰而不能获得高的联锁力,此2 2
外,在低于30个/cm的情况下,联锁少而不能获得高的联锁力。优选35~45个/cm的范围。
[0030]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圈面搭扣中,圈状联锁元件由PBT系的复丝纱构成,由PBT系的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的丝纤维容易松散,其结果,与PET系的圈状联锁元件相比容易与钩状联锁元件联锁,可获得高的联锁力。
[003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高于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一个圈状联锁元件与2个以上的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机会增加,联锁稳定,其结果,获得高的联锁力和优良的联锁耐久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重要的条件。优选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比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高5个/cm2以上,更优选高10个/cm2以上的情况。并且,优选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都均匀地分散而存在于基布表面。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以及构成圈状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均以平行于底经纱的方式织入基布,在钩状联锁元件的情况下,在有些部位跨越底经纱,且在所跨越的部位构成圈,并使钩朝向倾斜于底经纱方向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圈状联锁元件的情况下,不跨越底经纱而大致与底经纱平行地构成圈,这一点在钩状联锁元件容易钩挂于圈状联锁元件而获得高的联锁力的观点上优选。
[0033] 并且,在将本实施方式的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组合而制造面搭扣的过程中,为了固定钩状联锁元件的钩形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的圈形状,向钩面搭扣用基布以及圈面搭扣用基布施加热。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搭扣中,为了固定钩形状以及圈形状而施加的热同时使构成基布的热熔接性纤维熔接,由此将圈状联锁元件以及钩状联锁元件固定于基布。因此,作为被施加的热,一般使用热熔接性纤维熔融的温度且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热固定的温度即150~210℃,更优选160~200℃,进一步优选170~200℃的范围。
[0034] 并且,在钩面搭扣(A)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被切断其圈脚部的单脚侧部,成为钩状联锁元件。而且,为了形成钩状联锁元件而在切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侧部时使用的切断装置优选如下结构:通过使可动切断刃在两个固定刃之间往复运动来切断沿底经纱方向运行的钩面搭扣用布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脚,因此,如果钩状联锁元件用的圈如上所述地形成在跨越底经纱的部位,则能够容易地只切断圈的单脚。
[0035]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由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构成的面搭扣中,作为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优选均使用聚酯系的复丝纱。
[0036] 具体而言,可举出耐热性优良的PET系的复丝纱。尤其,从尺寸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均使用由PET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在使用由PBT系的聚酯形成的复丝纱的情况下,获得柔软性更优良的面搭扣,但在尺寸稳定性方面有点差,在制造方面有时发生问题,进而作为制品有时发生使用方面的问题。
[0037] 当然,构成底经纱的PET树脂也可以含有若干的共聚成分、其它聚合物或其它丝,但由于底经纱是直接与制造工序稳定性有关的纱,因此,更优选由稳定性最优良的PET的均聚物形成的复丝纱。
[0038] 作为构成底经纱的复丝纱的粗度优选由16~96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75~250分特的复丝纱,尤其优选由24~48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100~200分特的复丝纱。并且,以使此种复丝纱在热处理后的织成密度为45~90根/cm的方式构成基布。
[0039] 此外,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以及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如上所述地以平行于底经纱的方式织入基布。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的织入根数分别优选在后述的热处理后相对于底经纱根数20根(包含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或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为3~8根程度。
[0040] 最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面搭扣的基布所使用的底纬纱,优选由聚酯系的树脂形成的底纬纱,该聚酯系的树脂形成的底纬纱能够在上述热处理条件下热熔接而将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的根部牢固地固定于基布。例如,作为适合例可举出聚酯系纤维,其具有芯成分在热处理条件下不熔融但皮成分熔融的皮芯型的剖面。
[0041] 具体而言,作为代表例,例如可举出皮芯型聚酯纤维等,该皮芯型聚酯纤维以PET作为芯成分,并以共聚PET作为皮成分,该共聚PET使间苯二甲酸或己二酸等为代表的共聚成分大量共聚而成,例如共聚20~30mol%。皮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优选100~200℃,且比底经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或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的熔点低20~100℃。
[0042] 更优选作为所述底纬纱使用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复丝,该皮芯型复合纤维以PBT系聚酯作为皮成分。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皮成分中添加0.03~1重量%的微粒子。
[0044] 该微粒子可为无机微粒子,也可为有机微粒子,但优选使用加热时稳定的无机微粒子。
[0045] 作为有机微粒子,如果是能够防止皮成分的过度流出的有机微粒子,例如由具有比皮成分的熔点高5℃以上的熔点的成分形成的有机微粒子,则并不特别限定而使用。
[0046] 作为具体例,可举出聚苯硫醚(PPS)树脂(熔点约28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熔点约26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熔点约225℃)、聚醚醚(PEEK)树脂(熔点约340℃)等微粒子。
[0047] 作为无机微粒子的例子,可举出氧化、氧化锌、氧化硫酸钡,其中优选使用氧化钛。
[0048] 通过添加所述范围的量的无机微粒子,在使皮成分熔融而作为粘合剂发挥作用时,熔融的粘合剂树脂广泛流出而较广地浸透到基布内,其结果,能够防止基布变硬。
[0049] 在无机微粒子的添加量少于0.03重量%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防止树脂的流出,在超过1重量%的情况下,熔融的树脂固定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的根部的能力反而变差,通过反复联锁和剥离,联锁元件容易被拔出。
[0050] 更优选添加0.04~0.8重量%的无机微粒子。
[0051] 此外,在衣料用合成纤维等中,为了抑制合成纤维刺目,一般在构成合成纤维的树脂中添加氧化钛,在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的情况下,如果其被利用于衣料用途,一般也添加氧化钛。
[0052]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对热熔接后也保持纤维形状而残留在衣料的芯成分侧的树脂添加氧化钛,对于被熔融的皮成分一般不添加氧化钛。
[0053] 本发明人发现了如果在如上所述地以往一般不添加的皮成分侧添加无机微粒子,则能够防止皮成分树脂熔融并流出到基布中而浸透的情况,并将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54] 此外,成为底纬纱的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的皮成分树脂优选具有与钩状联锁元件用的单丝纱、圈状联锁元件用的复丝纱以及底经纱、该皮芯型热熔接性纤维的芯成分树脂的熔点或软化点相比均低的熔点或软化点,更优选熔点或软化点低20℃以上的树脂,更优选低30℃以上的树脂。
[0055] 具体而言,皮成分树脂优选具有150~200℃的熔点或软化点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使间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酯钠盐、乙二醇、丙二醇等共聚合的PBT系的聚酯树脂等。
[0056] 并且,作为芯成分,从与皮成分树脂的耐剥离性以及同一染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酯系的树脂,由于要求具有高熔点,因此可举出PET均聚物或PBT均聚物,其中,在形体稳定性的观点上优选PET均聚物。
[0057] 而且,作为在构成底纬纱的纤维中所占的热熔接性纤维的比例,尤其在底纬纱的全部实质上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形成的情况下,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均被牢固地固定于基布,因此优选。并且,在纤维不是皮芯等的复合纤维而是纤维的全部由热熔接性的聚合物形成的单独纤维的情况下,熔融并再次固化的热熔接性聚合物脆而易碎,在缝制的情况等下,基布容易从缝线部分裂开。因此,热熔接性纤维优选包含不被热熔接的树脂,优选具有皮芯的剖面形状的情况。并且,芯成分与皮成分的重量比率优选60:40~80:20的范围。此外,皮芯的剖面形状并不必须为完整的同芯皮芯形状,也可为接近双金属形状(bimetal shape)的偏芯皮芯形状。
[0058] 而且,为了将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均牢固地固定于基布,优选作为底纬纱而使用的热熔接性纤维热熔接,并且,纤维自身收缩而将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的根部从两侧夹紧,为此,作为底纬纱而使用的热熔接性纤维优选在热处理条件下较大地发生热收缩的纤维。具体而言,在200℃下的干热收缩率为12%以上的纤维适合。更优选在200℃下的干热收缩率为14%~20%以上的纤维。
[0059] 另外,作为构成底纬纱的复丝纱的粗度,优选由24~72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75~300分特的复丝纱,尤其优选由24~48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75~200分特的复丝纱。并且,作为将此种复丝纱热处理后的织成密度优选以成为15~30根/cm的方式织入基布。而且,作为底纬纱的重量比例,优选相对于构成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或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与底经纱以及底纬纱的合计重量为15%~40%。
[0060]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基布构成纤维热熔接,从而适于以往那样在基布背面不涂布粘合剂(所谓的背涂树脂)的面搭扣,当然也能适用于在基布背面涂布粘合剂的面搭扣,此时,构成基布的底纬纱不需要具有热熔接性,进而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也不需要为聚酯系的纱。但是,从染色性的观点上,优选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纬纱由热熔接性的粘合剂纤维形成的情况。
[0061] 作为基布的织物组织,优选将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作为底经纱的一部分的平纹梭织,这些联锁元件用纱与底经纱平行地存在且在组织的途中从基布面立起,在钩面搭扣(A)的情况下为形成圈且跳过1~3根的方式潜入底经纱之间的织物组织,另一方面,在圈面搭扣(B)的情况下为不跨越底经纱而与底经纱平行的存在的织物组织,这样的织物组织容易切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脚侧部,且钩状联锁元件与圈状联锁元件容易联锁,因此优选。
[0062] 本实施方式的由钩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构成的布制面搭扣能够使用于以往的面搭扣被使用的用途领域,例如,除了能够使用于衣物、鞋、包、帽子、手套等以外,还能使用于血压计、护具类、包装捆束带、捆扎带、各种玩具类、土木建筑用片材的固定、各种板以及壁材的固定、将太阳能电池固定于屋顶、电气元件的固定、组装拆卸自如的收纳箱或捆包箱、小东西类、窗帘的安装用具等广泛的领域。尤其,适于要求柔软性的同时要求尺寸稳定性的衣物、鞋、手套、帽子、包等用途。
[0063] 本实施方式的布制面搭扣在全部采用聚酯系的纤维而形成的情况下,不发生颜色不均而能够均匀染色,尤其在衣物由聚酯系的纤维形成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同时将面搭扣也染色成相同的颜色,无需像以往那样准备与要染色的颜色配合的多个颜色的大量的面搭扣来作为库存,因此极其优选。
[0064] 而且,利用联锁元件部与基布部的刚性差和基于熔点差的染色差而表现出浓淡差,从而容易识别联锁元件面(表面)与基布面(背面),在用小片缝制安装时不会弄错表背。
[0065] 本说明书公开了如上所述的各种方式的技术,将其中的主要技术概括如下。
[0066] 本发明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布制面搭扣包括:钩面搭扣(A),在基布的表面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面搭扣(B),在基布的表面具有能够与所述钩状联锁元件联锁的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所述布制面搭扣的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直径为0.14~0.20mm的单丝纱,所述复丝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复丝纱,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为50~80个/cm2,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为30~50个/cm2,且所述钩状联锁元件的元件密度高于所述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构成所述基布的底经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
[0067] 在本发明的布制面搭扣中,构成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由PBT系的聚酯形成且其元件密度低,因此,圈状联锁元件容易松散且劣化少,其结果,容易与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联锁且一直能保持高联锁力,而且,由于构成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为PBT系的柔软的聚酯,且细而联锁元件密度高,因此,手感柔和,而且,不会切断圈纱且容易将钩形状一直保持,并且,即使联锁元件弄倒也能容易立起,较多的圈纤维容易进入钩内,由此获得高联锁力和优良的联锁耐久性。并且,通过使圈状联锁元件密度低于钩状联锁元件密度,联锁力进一步提高。而且,不像使用聚酰胺系纤维的面搭扣那样具有因吸水、吸湿以及热而引起形态变化、因与衣物构成纤维的染色性不同而需要具有多色的库存的问题点。
[0068] 以往,一般来讲,为了提高面搭扣的联锁力以及联锁耐久性,使构成钩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粗,不让钩形状容易开,而且,使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低,即通过使钩状联锁元件隔开间隔,从而使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纤维容易进入钩状联锁元件的钩内,进而使圈面搭扣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高,使较多的圈状联锁元件构成纤维进入钩状联锁元件的钩内。
[0069] 但是,在具有由PBT系聚酯形成的联锁元件的面搭扣中采用上述的提高联锁力以及联锁耐久性的对策,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本发明发现,在具有由单丝纱形成的钩状联锁元件的钩面搭扣以及具有由复丝纱形成的圈状联锁元件的面搭扣的组合的情况下,以上述的一般的常识不能解决联锁力以及联锁耐久性的问题点,其中,单丝纱由PBT系的聚酯形成,复丝纱由PBT系聚酯形成,即,与以往的一般常识完全相反的、使构成钩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的粗度细,且提高钩状联锁元件的密度,进一步使圈状联锁元件的密度低的方法,在提高面搭扣的联锁力、提高联锁耐久性上效果极好。同时发现,具有由PBT系纤维形成的联锁元件的面搭扣与具有由PET系纤维形成的联锁元件的面搭扣相比,远为柔软、手感良好,且不容易劣化。
[0070] 此外,在所述布制面搭扣中,该底经纱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形成的复丝纱,因此,形态稳定性更优良。
[0071]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构成面搭扣的纤维实质上全部为聚酯系的纤维,因此,在染色时能够用同一个染色工序进行染色,如果基布部使用PET纤维,则能够利用由PBT形成的联锁元件部与由PET形成的基布部两者间的染色性的差异,能够识别浓淡差,在使用小片的面搭扣进行缝制时,容易识别面搭扣的表背,能够消除以往容易发生而成问题的缝制错误。
[0072] 在所述布制面搭扣中,优选:构成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的基布的底经纱和底纬纱均为由聚酯系树脂形成的纱,且所述底纬纱包含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通过构成基布的所述底纬纱而被熔接固定。
[0073] 如上所述,由于构成基布的底纬纱以及底经纱均为聚酯系的纤维,因此,如果使底纬纱熔融,由于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均为聚酯系的纤维,因此,能够牢固地熔接于基布,即使反复联锁剥离,联锁元件也不会从基布拔出,持续地获得具有更优良的耐久性的联锁力。
[0074] 在以往的面搭扣中,为了不让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因联锁剥离时的张力而从基布拔出,在基布背面涂布粘合剂(所谓的背涂树脂)并将联锁元件用的纱固定于基布来获得联锁元件的耐拔出性,但是在基布背面涂布粘合剂的情况下,基布被粘合剂固定而刚直,不适于要求柔软性的衣物领域。相对于此,如本发明使用聚酯系的纤维且将聚酯系的热熔接性纤维用作底纬纱,能够解决此种因涂布背涂树脂引起的问题点。
[0075] 而且,在聚酰胺系纤维的情况下,因热导致纤维的劣化以及着色,因此,以热熔接的技术不能获得具有商品价值的面搭扣,而本发明能够解决此种问题点。
[0076] 此外,在所述布制面搭扣中,构成基布的底纬纱为由以PET系或PBT系的低熔点聚酯作为皮成分的皮芯型的热熔接性丝形成的复丝纱,且向该热熔接性丝的皮成分添加有微粒子(特别是无机微粒子),从而在使热熔接丝的皮成分熔融而作为粘合剂发挥作用后,粘合剂成分(即皮成分树脂)的流出少,像以往的不添加微粒子的粘合剂树脂那样熔融的树脂流入基布内而基布被粘合剂树脂固化的情况少,因此,基布极其柔软。
[0077] 进一步,优选低熔点聚酯为PBT系,由PBT树脂形成的联锁元件柔软,因此,基于相乘效果而获得极其优良的基布的柔软性。尤其此时,除底经纱以外的全部纤维均为PBT系聚酯,因此,如果使底纬纱熔融,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更牢固地熔接于基布,即使反复联锁剥离,联锁元件也不会从基布拔出,持续获得具有更优良的耐久性的联锁力。
[0078] 而且,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以及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均为PBT系的聚酯,将这些固定于基布的底纬纱的皮成分、即粘合剂树脂也为PBT系的树脂,因此,牢固地固定于基布,进一步在作为皮芯型的粘合剂纤维的皮成分的PBT系聚酯中添加无机微粒子,据此,防止粘合剂树脂熔融而广范围地流入基布的情况,即防止因粘合剂树脂的浸透而基布变硬的情况。进一步,如上所述,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使用PET系的聚酯,其结果,获得优良的尺寸稳定性。
[0079] 因此认为,本发明的布制面搭扣即使在基布也柔软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满足具有高尺寸稳定性这一以往认为矛盾的要求性能。
[0080] 此外,在所述布制面搭扣中,优选:底纬纱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纤维形成,芯成分与皮成分的重量比率为60:40~80:20,作为所述热熔接性纤维使用200℃下的干热收缩率为12%以上的纱。
[0081] 通过使芯成分与皮成分的重量比率在60:40~80:20的范围,如果纬纱熔接纱的芯比率为60以上则带的撕裂性提高,而且,纬纱适度熔接,因此,手感也良好。此外,如果为80以下,则具有在熔接力稳定的状态下,联锁元件的拔出强度提高的优点。
[0082] 此外,作为底纬纱而使用的热熔接性纤维是在热处理条件下发生较大的热收缩的纤维,因此,作为底纬纱而使用的热熔接性纤维热熔接,并且,纤维自身收缩而能够从两侧夹紧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的根部,能够更牢固地将钩状联锁元件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均固定于基布。
[0083] 另外,在所述布制面搭扣中,优选:构成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是由4~15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160~300分特的复丝纱。
[0084] 为了通过热熔接将圈状联锁元件牢固地固定于基布,在熔融树脂的浸透性的观点上,优选减少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丝的根数,构成本发明的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的丝根数优选与构成以往一般使用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的丝根数相比稍少。
[0085] 此外,优选:面搭扣(A)和面搭扣(B)的基布的背面和联锁元件面被染色成可识别的不同的色调。据此,具有能够防止缝制错误的优点。
[0086] 实施例
[0087]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实施例中,干热收缩率(丝收缩率B法)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13而测量。
[0088] 实施例1
[0089] 作为构成面搭扣的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准备了如下的纱。
[0090] [底经纱]
[0091] ·由熔点26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丝纱
[0092]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67dtex、30根
[0093] [底纬纱(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复丝纱)]
[0094] ·芯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60℃)
[0095] ·皮成分:间苯二甲酸25mol%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软化点:180℃)[0096] ·芯皮比率(重量比):70:30
[0097]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10dtex、24根
[0098] ·200℃下的干热收缩率:18%
[0099] [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
[010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
[0101] ·纤度:330dtex(直径:0.18mm)
[0102] [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
[010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
[0104]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265dtex、7根
[0105] 使用上述4种纱,在以下的条件下制造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
[0106] [钩面搭扣(A)]
[0107]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纬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组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纬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以如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平行地织入底经纱,在下沉到3根底纬纱之下而浮出后跨3根底经纱,并在所跨的部位形成圈。
[0108] 将以上述条件织成的钩面搭扣用带,在190℃下实施了热处理,即:在只有底纬纱的皮成分热熔融且底经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以及底纬纱的芯成分不热熔融的温度区域进行热处理。底纬纱收缩,且皮成分熔融而使存在于近旁的纱熔接。其结果,基布在底纬纱方向收缩了9%。并且,使所制得的织物冷却后,切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脚部而形成了钩状联锁元件。
[0109] 所制得的钩面搭扣(A)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为60个/cm2,而且,钩状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为1.6mm。
[0110] [圈面搭扣(B)]
[0111]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纬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组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纬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以如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不跨底经纱而平行地织入底经纱,在下沉到5根底纬纱之下而浮出后形成圈。
[0112] 将以上述条件织成的圈面搭扣用带,在190℃下实施了热处理,即:在只有底纬纱的皮成分热熔融且底经纱、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以及底纬纱的芯成分不热熔融的温度进行热处理。底纬纱大幅度收缩,且皮成分熔融而使存在于近旁的纱熔接。其结果,基布在底纬纱方向收缩了12%。
[0113] 然后,冷却了所制得的织物。所制得的圈面搭扣(B)的圈状联锁元件密度为44个/cm2,而且,圈状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为2.4mm。
[0114] 将如上所述地制得的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均在能够对PET纤维染色的高压条件下,在135℃下处理45分钟,用分散染料染色成深蓝色,其结果,能够染色成具有高级感的浓的深蓝色。而且,利用染色差,同样地在130℃下进行了30分钟的染色处理,则能够分别将联锁元件部染色成浓颜色,将基布部染色成淡颜色,在用小片缝制时能够容易识别联锁元件部和基布部,能够防止缝制错误。
[0115] 将该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浸渍于水中10分钟后从水中取出,但形态以及联锁力无任何变化,基布具有平坦的状态。
[0116] 接着,测量了所制得的面搭扣的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restorability regarding falling of engagement elements)、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示于表1。
[0117] 此外,联锁力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3416测量,剥离耐久性以手剥离3000次而进行了联锁力测量。此外,冲击剪切剥离是使用带D环的带而在一侧端部连续安装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的中央部插通D环而弯曲,以宽25mm长3cm联锁,在直径20cm的曲面上在另一端安装8kg的砝码,使砝码垂直向下落下,并测量了瞬间剥离时的联锁力的值。另外,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是用工业用缝纫机将联锁元件面按压缝制并观察倒下程度。手感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96D法(心环式织物刚性试验法),测量了刚柔度。撕裂强度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96A-1法(单缝法)而进行了测量。
[0118] 由该表可知,关于联锁剥离耐久性,在初期联锁力高,反复联锁剥离3000次后,联锁力几乎没有降低,耐久性极其优良。而且,关于冲击剪切剥离,钩状联锁元件、圈状联锁元件的变形也极少而优良。
[0119] 关于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在用工业用缝纫机缝制的情况下,按压部的联锁元件在缝制时观察到了倒下,但缝制后充分恢复。刚柔度使用了心环式织物刚性试验法,基布示出了极其柔软的数值。撕裂力极其高,无需担心从缝制部撕裂。此外,用手掌抚摸了钩面搭扣的表面,其极为柔软,手感优良。
[0120] 比较例1
[0121] 作为钩面搭扣(A),使用了钩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单丝[熔点:260℃、粗度:390分特(直径:0.19mm)]、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纬纱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2的钩面搭扣(可乐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A8693Y),作为圈面搭扣(B),使用了圈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复丝(熔点:260℃、总分特:265dtex、丝根数:7根)、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纬纱由皮芯型的热熔接性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2的圈面搭扣(可乐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B2790Y),使用该两个面搭扣的组合,通过对在实施例1制得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进行测量的方法相同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记载于表1。另外,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中尤其钩面搭扣的表面的手感硬,在使用于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位上可能存在问题。
[0122] 比较例2
[0123] 作为钩面搭扣(A),使用了钩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单丝[熔点:260℃、粗度:310分特(直径:0.17mm)]形成、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均为聚酯系的纱、且构成基布的底纬纱由热熔接性的皮芯型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2的钩面搭扣(可乐丽粘扣带株式会社制的A8493),作为圈面搭扣(B),使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面搭扣,使用该组合进行了与对在实施例1制得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进行的测量相同的测量,测量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记载于表1。
[0124] 该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中,尤其是钩面搭扣与上述比较例的面搭扣一样,表面的手感硬,在使用于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位上可能存在问题。
[0125] 由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的面搭扣远比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面搭扣优良。
[0126] 表1
[0127]
[0128] 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3~4
[0129] 变更了上述实施例1中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以及圈状联锁元件的织入根数以及为了形成圈而跨底纬纱的根数等,制作了具有表2记载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圈状联锁元件密度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与实施例1一样地测量了面搭扣性能。将结果示于表2。
[0130] 表2
[0131]
[0132] 由表2的结果可知,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密度的面搭扣的组合具有优良的面搭扣性能。而且,上述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面搭扣的组合手感柔和,柔软性优良,以至可预测到即使用于直接接触于人的肌肤的用途也无问题的程度。
[0133] 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5~6
[013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作为钩状联锁元件使用的PBT单丝纱的粗度变更为表3所示的粗度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钩面搭扣。作为该面搭扣的联锁对方,使用了在实施例1制造的圈面搭扣,并测量了钩面搭扣与圈面搭扣的联锁力。将其结果示于表3。
[0135] 表3
[0136]
[0137] 由上述表3可知,构成钩状面搭扣的单丝纱的粗度在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面搭扣具有优良的面搭扣性能。
[0138] 此外,实施例4的面搭扣手感极其柔和,具有即使使用于直接接触于人的肌肤的部位也无问题的柔软性。
[0139] 实施例5
[0140] 底纬纱(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复丝纱)的皮成分使用了含有0.05重量%的氧化钛作为无机微粒子的间苯二甲酸25mol%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软化点:180℃),并将所述热熔接纱的200℃下的干热收缩率设定为13.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了面搭扣。
[0141] 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量了所制得的面搭扣的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示于表4。
[0142] 作为底纬纱的皮成分使用了含有0.05重量%的无机微粒子的间苯二甲酸25mol%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的实施例5中,除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刚柔度、撕裂力、手感优良以外,尺寸稳定性也优良。因此,在制造过程中以及使用时,由于尺寸稳定性优良,所以制造极其容易,且在安装于衣物的作业时,不会给安装的衣物造成褶皱,作业极其容易。
[0143] 实施例6~9
[0144] 将上述实施例5中的作为无机微粒子添加于使用于底纬纱的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纤维的皮成分中的氧化钛的量设为0重量%(即,完全不添加的有光纤维。实施例6)、0.03重量%(实施例7),0.8重量%(实施例8)、1.3重量%(比较例9)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的方法分别制造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
[0145] 此外,上述热熔接性纤维的干热收缩率与实施例5的值相同。
[0146] 使所制得的相同氧化钛添加量的钩面搭扣(A)与圈面搭扣(B)彼此重合联锁,与实施例1一样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
[0147] 将其结果记载于表4中。此外,关于钩面搭扣与圈面搭扣的手感,与实施例5相比几乎无差异而均优良,但是关于基布的刚柔度,实施例6的面搭扣稍差,实施例9的面搭扣虽然基布的刚柔度没有问题,但是在联锁剥离耐久性方面,与上述实施例5以及实施例7~8相比差一些。
[0148] 表4
[0149]
[0150] 比较例7
[0151] 作为底经纱使用了由PBT形成的复丝纱(167dtex、30根丝)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作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该面搭扣在制造工序中发生了松弛,在制造容易的观点上比实施例5差,而且,使用高速缝纫机通过缝制将所制得面搭扣安装于衣物的胸部,缝制品的一部分因缝制时的张力而发生扭曲,因其成为原因而局部观察到产生了褶皱。
[0152] 比较例8
[0153] 作为钩面搭扣(A),使用了钩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单丝[熔点:260℃、粗度:310分特(直径:0.17mm)]、构成基布的底经纱以及底纬纱均为PET聚酯的纱、且底纬纱的皮成分由间苯二甲酸PET共聚物的热熔接性的皮芯型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2的钩面搭扣,作为圈面搭扣(B),使用了圈状联锁元件为由PET形成的复丝(熔点:260℃、总分特:265dtex、丝根数:7根)形成、构成基布的底纬纱由间苯二甲酸共聚PET、且芯成分为PET的热熔接性的皮芯型的粘合剂纤维形成、联锁元件密度为40个/cm2的圈面搭扣(B),使用该组合进行了与对在实施例1制得的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的组合进行的测量相同的测量,测量了联锁剥离耐久性、冲击剪切剥离耐久性、联锁元件的倒伏恢复性、手感(刚柔度)、撕裂强度。将其结果记载于表5。
[0154] 由该钩面搭扣和圈面搭扣构成的布制面搭扣中尤其是钩面搭扣的表面的手感硬,在使用于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位上可能存在问题。
[0155] 实施例10~11以及比较例9
[0156] 变更上述实施例5中的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圈状联锁元件的织入根数以及为了形成圈而跨底纬纱的根数等,制作了具有表5所示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圈状联锁元件密度的钩状面搭扣(A)和圈面搭扣(B),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量了这些面搭扣的性能。将结果示于表5。
[0157] 由表5的结果可知,满足发明中规定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以及圈状联锁元件密度的面搭扣具有优良的面搭扣性能。而且可知,上述实施例10以及实施例11的面搭扣的手感均柔和,极其适合使用于与人的肌肤直接接触的用途。并且,关于柔软性,也极其柔软,在通过缝制安装于衣物等时不发生任何问题而优良。另一方面,联锁元件密度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9的面搭扣的联锁力大幅度下降。
[0158] 表5
[0159]
[0160] 实施例12
[0161] 在上述实施例5中作为添加到使用于底纬纱的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纤维的皮成分的无机微粒子添加了二氧化硅0.05重量%以外,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的方法分别制造了钩面搭扣(A)以及圈面搭扣(B)。所制得的面搭扣的性能与实施例5同等。
[0162] 比较例10
[0163] 在上述实施例5中作为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了直径0.11mm的PET单丝,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造了钩面搭扣。
[0164] 比较例11
[0165] 此外,同样地作为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了直径0.22mm的PET单丝,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造了钩面搭扣。
[0166] 所制得的比较例10的钩面搭扣与实施例5的圈面搭扣的初期联锁力的剪切力为5.5N/cm2,剥离力为0.60N/cm,此外,3000次手剥离后的联锁力的剪切力为3.5N/cm2,剥离力为0.40N/cm,在联锁力上大幅度降低。
[0167] 此外,上述比较例11的钩面搭扣过于粗,因此,难以织入织物中,在制造方面成为大障碍,设法制造的钩面搭扣的手感,表面接触到刚直的PBT单丝,而且基布也刚直,不能使用于衣物。
[0168] 本申请以2013年8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175361号为基础,其内容包含在本发明中。
[0169] 为了表述本发明,在上述中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适当且充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认识到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及/或改良。因此,解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的变更方式或改良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该变更方式或该改良方式就包含在该权利要求范围。
[017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1] 本发明在圈面搭扣、钩面搭扣、组合它们而成的面搭扣及其制造方法等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