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节能增效器 CN201710926666.3 2017-10-08 CN107477953A 2017-12-15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增效器产品,本产品节能增效器装置,是用来解决增效器增加能耗但是制冷效果不佳的问题。作为本产品的独有技术:箱体为双层保温箱体;喷雾头不少于两个;换热管不少于两根。换热管的长度至少为分配器与汇流器之间直线距离的两倍。节能增效器,过热仓与回收仓分离,使低压低温的空气能够在过热仓内与换热管充分接触,降低换热管内的高温高压气体温度,同时过热仓内上壁设置喷雾头,可通过液体气化降低过热仓内的温度,效果更明显,换热管为螺旋型,延长了接触时间,增强了接触效果。
22 导热结构及散热装置 CN201510549129.2 2015-08-31 CN105101755B 2017-12-15 蔡韋政; 杨智偉; 郑涛; 毛鸥; 张美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结构及散热装置。该导热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导热层以及一个第二导热层。第一导热层包含一石墨烯材料和第一米管,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分散于所述石墨烯材料中。所述第二导热层叠设于第一导热层上,并包含一多孔材料和第二碳纳米管,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分散在所述多孔材料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所述导热结构和一散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与热源接触,散热结构与导热结构连接。本发明的导热结构及散热装置具有薄型化的特点而符合现今薄型化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要求。
23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高效换热节能 CN201710710138.4 2017-08-18 CN107462087A 2017-12-12 李桂霞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高效换热节能箱,包括螺旋进水管、外保温罐、内保温罐和螺旋换热管,所述外保温罐内部安装有内保温罐,内保温罐外壁上盘绕有螺旋进水管,所述内保温罐和外保温罐底侧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与内保温罐内部连通,所述内保温罐和外保温罐顶侧连接热水管,热水管与内保温罐内部连通;所述内保温罐内部安装有螺旋换热管;水流沿螺旋进水管自下而上螺旋流动并从进水口流入内保温罐内部,提高了对内保温罐向外散发的余热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保温层提高水箱的保温性能;螺旋换热管与内保温罐水流发生热交换,实现对内保温罐内水流的加热,然后换热后降温的媒介从冷媒输出管排出,提高水箱内的换热效果。
24 一种凝汽器四流程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1710828138.4 2017-09-14 CN107462082A 2017-12-12 程东涛; 马汀山; 王耀文; 吕凯; 李永康; 王明勇; 李高潮; 荆涛; 贾明晓
一种凝汽器四流程冷却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两组冷却水管道和与两组冷却水管道相连通的凝汽器,每组冷却水管道均包括一个冷却水进水管道和一个相应的冷却水出水管道,任意一组的冷却水进水管道与另一组的冷却水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并且连通管道上设置有连通;两组中的每个冷水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水蝶阀,两组中的每个冷却水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出水蝶阀,并且连通管道一端设置在进水蝶阀与凝汽器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出水蝶阀与凝汽器之间。通过对连通阀和凝汽器进水蝶阀、出水蝶阀的开关操作,实现凝汽器双流程冷却水系统和四流程冷却水系统之间的切换,提高凝汽器冷却管内冷却水流速,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
25 空调的室外机和空调的室外机的制造方法 CN201380077402.5 2013-06-14 CN105283712B 2017-12-12 森川雄大; 稻垣智基
空调的室外机具备:下层侧热交换器(63),其具有第一传热管(91);上层侧热交换器(61),其被设置在下层侧热交换器(63)的上侧,形成第一列侧热交换器芯(71)和沿着第一列侧热交换器芯(71)的列方向增设的第二列侧热交换器芯(73),具有第二传热管(92);以及加强构件(65),其支承上层侧热交换器(61),加强构件(65)具有:第一支承片(101),其支承第二列侧热交换器芯(73)的下部;第二支承片(102),其支承第二列侧热交换器芯(73)的下方侧面部,与第一支承片(101)一体地形成;第三支承片(103),其在第一列侧热交换器芯(71)与第二列侧热交换器芯(73)之间设置间隙(201),与第一支承片(101)一体地形成;卡合片(111),其保持第一传热管(91),与第三支承片(103)一体地形成;以及卡合片(111),其保持第二传热管(92),与第三支承片(103)一体地形成。
26 用于排气再循环的气体管道 CN201510316542.4 2015-06-10 CN105221300B 2017-12-12 小林真一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排气再循环的气体管道。多个上翅片(3)和多个下翅片(4)均设置在EGR通道(2)中以在与排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隔着预定空间(5A至5C、6A至6C)彼此相邻。上翅片(3)和下翅片(4)的宽度朝向其各自的突出方向逐渐变窄,使得上翅片(3)和下翅片(4)的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倾斜表面。下翅片(4)的倾斜表面的倾(β)制造得比上翅片(3)的倾斜表面的倾角(α)大。
27 用于机动车辆换热器集管箱的分配板 CN201380026819.9 2013-05-16 CN104704313B 2017-12-12 C.里昂德特; J-M.莱苏尔
分配板(2)具有横向尺寸(T)和纵向尺寸(L),并且包括:周边壳体(22,24),用于接收布置在分配板(2)的周边的密封器件,多个用于换热管通过的开口(4),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个(18)仅部分地沿板的横向尺寸(T)延伸。其还包括至少一个局部突出部(20),用于定位密封器件、界定用于接收该密封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24)。
28 用于电机热交换器 CN201610371050.X 2016-05-30 CN107453546A 2017-12-08 马蒂·哈尔默; 马尔蒂·托伊沃宁; 汉努·库尔基宁; 韦科·哈韦里宁
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机(2)的热交换器(1),其中,热交换器(1)包括壳体(6)和管束(3)。管束(3)包括位于壳体(6)内的、沿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L)在壳体(6)的第一端部(8)与第二端部(9)之间延伸的多个管(7)。壳体(6)包括顶壁(10)、沿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端壁(11a-11b)、沿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以及底部框架(13)。在壳体的第一侧壁(12a)与管束的侧部(16)之间是用于接纳一个或更多个冷却流体循环装置(18)的安装空间(4)。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电机的冷却单元、电机、涡轮机、以及制造用于电机的热交换器的方法。
29 一种平行流冷凝器板金支架与集流管的连接结构 CN201610366897.9 2016-05-30 CN107449313A 2017-12-08 候志旭; 徐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冷凝器板金支架与集流管的连接结构,包括集流管和支架,支架与集流管的点焊点设在支架与集流管相接触的弧形面端头中间的弧形口处。本发明具有支架和集流管连接牢固的优点。
30 一种带有圆弧形曲面凸台的冲击冷却系统 CN201710567824.0 2017-07-13 CN107449308A 2017-12-08 许卫疆; 李鹏刚; 张博伦; 朱惠人; 李伟生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圆弧形曲面凸台的冲击冷却系统,应用射流冲击技术,在冲击靶板上布设圆弧形曲面凸台阵列,在射流板上设有用于流体形成多股射流的射流孔;圆弧形曲面凸台位于射流孔中心下方,通过圆弧形曲面凸台的曲面将来自于射流孔的冲击射流进行均匀分散,并平缓的改变射流的流动方向。冲击冷却系统改善了冲击靶板上气流的流动情况,减小温度梯度,使传热分布更加均匀,减小热应集中,提高该系统整体的传热能力;通过使冷却气流平缓的改变流向,减小了滞止区动量损失和压力损失,使得冷却气流可以覆盖更大的面积。冲击冷却系统还可应用于纺织品、木材的干燥,金属材料的冷却或加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冷却技术领域。
31 一种高性能散热 CN201710486185.5 2017-06-23 CN107449296A 2017-12-08 吴国荣; 黄洪波; 王吉涛
发明适用于散热器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性能散热器,所述高性能散热器包括若干个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两端焊接有加强板,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翅片、封条和散热管,所述翅片两端分别通过氮气保护焊固定连接封条,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翅片一侧,且开口位于封条一侧,所述散热管通过氮气保护焊分别焊接翅片和封条。借此,本发明装配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可靠性强。
32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1710595697.5 2017-07-20 CN107449293A 2017-12-08 王赟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内部设有换热箱,换热箱内部装有自来,换热箱内部设有换热管,换热管进口端与连接管连通;换热管上开设有冷凝管,本体顶部设有气体净化箱,气体净化箱右侧设有循环气管,循环气管上设有空气质量检测仪,本体与液位传感器之间为真空,本体外表面包裹有保温,本体上设有进水管,换热箱底部设有潜水循环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换向,第二换向阀上设有热水管,热水管上设有水温传感器,粗滤箱对工业废气进行粗滤,避免废气中的粉尘堵塞换热管;螺旋管状的换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对废气的余热回收效果更好;本装置气体排放更加环保,热量的散失少,换热效率高。
33 热交换器 CN201710286986.7 2017-04-27 CN107449291A 2017-12-08 克里斯蒂安娜·法贝尔; 莱安德·霍恩塔施; 西蒙·洪德; 阿尔布雷希特·西格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热交换器(1),具有管体(2,2′)并且具有围绕所述管体(2,2′)延伸的凸缘(3)。对于本发明必要的是,所述凸缘(3)具有第一圆形部分(4)和/或第二圆形部分(5),二者均被设计为拉长的或滚压的金属片部件。由此,能够实现特别是轻且免于返工需要的凸缘(3)。
34 制备具有保护涂层的多层元件的方法 CN201480021430.X 2014-03-17 CN105190218B 2017-12-08 D·萨拉伊斯; L·普罗斯特; P·戴-嘉罗; M·瓦格纳; M·维拉斯; T·马泽; S·马修
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含有多层结构的元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层含有在其上表面上的主要通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的接连步骤:(a)在各层的下表面上制备次级通道(2),每个次级通道(2)要面对在此结构内的相邻较下层的主要通道,(b)沉积涂层,其能抵抗在500‑1000℃温度下的化和在所述层的所有下表面和上表面上抵抗腐蚀,(c)将待组装的表面进行砂磨或机械清洁,和(d)经由各层的叠置进行组装,使得较上层的下表面的每个次级通道(2)面对相邻较下层的主要通道(1)并且对准相邻较下层的主要通道(1)的中心,每个次要通道(2)的宽度大于在此结构中其面对的主要通道(1)的宽度。
35 双点波图案的热交换器 CN201410085610.6 2014-03-10 CN104034190B 2017-12-08 拉尔斯·泊松
发明涉及一种双点波图案的热交换器,其包括多个热交换器板。热交换器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点波点。该点波点包括点波顶部和点波底部。此外,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板的点波顶部连接到相邻热交换器板的点波底部。为了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和稳定性,点波点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壁部分连接到至少一个相邻的点波点。
36 智能高效荒气上升管换热器 CN201610357810.1 2016-05-26 CN107436110A 2017-12-05 曹振顺; 曹海鑫
智能高效荒气上升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和控制柜,控制柜与换热器相互连接,控制柜内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设有数据输出端口,数据输出端口后连接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模块与光缆导通,光缆连接到换热器内,换热器内设有红外线装置,红外线装置上设有检测装置。控制柜内的数据输出端口,可以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来,及时了解换热器内部的数据变化,红外线装置和检测装置配合动作,可以让换热器的内部数据采集效率提升,让换热器的运行更加平稳。
37 一种翼片管台阶孔 CN201610347140.5 2016-05-25 CN107436108A 2017-12-05 史博鑫
一种应用于翼片管蒸发器上的翼片管阶梯孔。使用特有装置将翼片的孔制成台阶状,由于其可以比原有的孔更容易将丝杠穿入且不易卡住螺纹,故而可以节省组装过程中的大量人与时间。
38 箱辅助冷冻、冷藏一体式蒸发 CN201710932487.0 2017-10-10 CN107436057A 2017-12-05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箱辅助冷冻、冷藏一体式蒸发器,包括冷藏蒸发器和辅助冷冻蒸发器,辅助冷冻蒸发器为板管式结构,包括辅助冷冻蒸发器传热板和辅助冷冻蒸发器蒸发管;辅助冷冻蒸发器蒸发管固定连接在辅助冷冻蒸发器传热板上;冷藏蒸发器为多个蒸发器组合结构,包括顶部蒸发器、侧面蒸发器和后侧蒸发器;进一步改进在于:后侧蒸发器为管板式结构;侧面蒸发器包括侧面蒸发器蒸发管;顶部蒸发器为管板式结构;顶部蒸发器蒸发管、侧面蒸发器蒸发管、后侧蒸发器蒸发管和辅助冷冻蒸发器蒸发管是同一根蒸发管。本发明换热效率高,冷却效果好;蒸发管是同一根蒸发管,焊接少,有效防止泄漏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
39 一种自动清洗的空调蒸发 CN201710850129.5 2017-09-20 CN107436056A 2017-12-05 张和君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的空调蒸发器,包括清洗部和蓄部;蓄水部包括水,水泵上方设置有储液箱,储液箱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连接水泵的进液部,水泵设置有出液部;清洗部包括设置于蒸发器两侧的两根支撑柱,支撑柱之间并且位于蒸发器的上方设置有喷水部,喷水部上方设置有吸水口,吸水口通过水管与出液部相连,喷水部侧边设置有行程停止部,行程停止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行程停止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拉绳,支撑柱上方设置有控制部,控制部设置有电机部,电机部内的电机控制拉绳的卷绕。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特点,能够自动对蒸发器进行清洗,减少维修的次数,从而大大地空调的运行寿命。
40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 CN201510033839.X 2012-01-23 CN104677170B 2017-12-05 神藤正宪; 织谷好男; 藤野宏和; 镰田俊光
发明提供热交换器空调装置。上侧热交换区域(51)被划分成多个主热交换部(51a‑51c),下侧热交换区域(52)被划分成多个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第一总集合管(60)被分隔成对应于上侧热交换区域(51)的上侧空间(61)和对应于下侧热交换区域(52)的下侧空间(62),下侧空间(62)被分隔成对应于各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的多个连通空间(62a‑62c)。第二总集合管(70)被分隔成对应于上侧热交换区域(51)最下面的主热交换部(51a)和下侧热交换区域(52)最上面的辅助热交换部(52c)且共用的连通空间(71c)、和对应于除此以外的主热交换部(51b、51c)和辅助热交换部(52a、52b)的连通空间(71a、71b、71d、71e),连通空间(71a、71b)和连通空间(71d、71e)分别由连通管(72、73)连接起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