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申请号 CN201910538069.2 申请日 2019-06-20 公开(公告)号 CN110260313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峰; 罗长兵; 陈琦; 刘凯; 刘周明; 卢华枝; 潘叶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包括金属薄带、左向凸台组以及第二凸台组,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盘绕而成,所述左向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 燃烧器 ;本发明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在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 冲压 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 稳定性 ,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金属薄带(1)、第一凸台组(2)以及第二凸台组(3),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1)盘绕而成,所述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1)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2)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21),所述第二凸台组(3)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31);
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通过滚压或冲压的方式在金属薄带(1)的表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冲压深度H3为0.7‑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2)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或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3)的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2)的相邻两个第一凸台单元(21)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21)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3倍,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3)的相邻两个第二凸台单元(31)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3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D1、D2和长度L1、L2满足:D1=2L2,D2=2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带(1)的宽度H为
8‑15mm,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竖直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4‑
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说明书全文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多由两层或多层金属薄带缠绕或叠合而成,多层薄带间隔布置来形成均匀的火孔;这类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生产工艺复杂且浪费材料,且形态上难以做到有变化,无法满足产品设计多样化的需求。
[0003] 另外,还有一种由一根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的多种特征凸点进行缠绕而成的蜂窝体,多种特征凸点大都是两排、三排组合而成,但是由于这些凸点尺寸较小,采用滚压或冲压生产工艺时会存在以下问题:凸点尺寸小导致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尺寸小,刚性差,易磨损,从而导致不同批次燃烧器的火孔尺寸离散型较大,易发生回火及烟气高的问题;多排特征凸点导致凸点数量非常多且尺寸小,制作过程中易产生毛刺且难清理,导致局部火孔面积过大而发生回火问题;凸点数量过多导致每圈凸点高度难控制到一致,导致火孔尺寸或火孔宽度不一致,不仅影响燃烧性能同时也影响美观;另外,凸点尺寸小不足够支撑蜂窝体整体结构,使蜂窝体容易产生平方向上的变形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解决了现有金属蜂窝体浪费材料且燃烧性能低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其包括金属薄带、第一凸台组以及第二凸台组,所述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盘绕而成,所述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在金属薄带的平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的倾斜方向相反。
[0009] 优选地,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的第一凸台单元,和/或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的第二凸台单元在金属薄带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0010] 优选地,同一所述第一凸台组的相邻两个第一凸台单元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3倍,同一所述第二凸台组的相邻两个第二凸台单元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3倍。
[0011] 优选地,所述距离D1、D2和长度L1、L2优选满足:D1=2L2,D2=2L2。
[0012] 优选地,所述金属薄带的宽度H为8‑15mm,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在竖直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4‑12mm。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单元通过在金属薄带表面上滚压或冲压而成,冲压深度H3为0.7‑1.5mm。
[0015] 一种应用上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在金属薄带上间隔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并且,第一凸台组的第一凸台单元和第二凸台组的第二凸台单元倾斜设置在金属薄带的平面上,且两者倾斜方向相反,实现了盘绕不重叠,且结构简单、利于生产制造、成本低;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火孔度错落交叉分布,一方面避免了火焰交叉引起的烟气问题,另一方面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热效率。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中金属薄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中金属薄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红外线金属蜂窝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附图标记如下:
[0022] 1——金属薄带、2——第一凸台组、3——第二凸台组、21——第一凸台单元、31——第二凸台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如图3所示,其包括金属薄带1、第一凸台组2以及第二凸台组3,金属蜂窝体由金属薄带1盘绕而成,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各至少设置一组且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同一面,使金属薄带1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
[0026] 具体地,如图3‑4所示,第N圈为具有第二凸台组3的凸台圈,则第N+1为具有第一凸台组2的凸台圈,第N+2为具有第二凸台组3的凸台圈,即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间隔地分布在金属薄带1的一面。
[0027] 如图1‑2所示,第一凸台组2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21,第二凸台组3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31,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平面上倾斜设置,且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均为长条形,凸台的尺寸足够大,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
[0028] 这样,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倾斜设置在金属薄带1的平面上,且两者倾斜方向相反,在由金属薄带1缠绕形成金属蜂窝体后,第一凸台组2和第二凸台组3间隔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凸台圈的凸台单元的方向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火孔。同时,不同倾斜方向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盘绕叠合时相互隔着金属薄带1抵接,不容易产生交错重合,使整个蜂窝体在水平方向上不易产生形变。
[0029]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单元21自下而上向左倾斜,与金属薄带1平面上的水平线形成夹角β,夹角β为钝角;第二凸台单元31自下而上向右倾斜,与金属薄带1平面上的水平线形成夹角α,夹角α为锐角;以此,金属薄带1缠绕成金属蜂窝体时,相邻凸台圈之间的凸台单元(即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分别向不同方向倾斜,不会产生错位重合,使整个蜂窝体在水平方向上不易产生形变。
[0030] 如图1所示,同一第一凸台组2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或同一第二凸台组3的第二凸台单元31在金属薄带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这样,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均匀设置,使金属薄带1形成的火孔宽度一致,提高燃烧性能和蜂窝体的美观度。为进一步加强蜂窝体的整体强度,如图1‑2所示,同一第一凸台组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台单元21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第一凸台单元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1的两倍,同一第二凸台组3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台单元31之间的距离D2不大于第二凸台单元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L2的两倍。
[0031] 这样,保证任意一对相邻凸台圈之间相邻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相抵接,最大程度地增强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在实际实施时,在保证蜂窝体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前提下,D1和D2也可稍大于2L1和2L2,优先选择D1=3L2,D2=3L2。
[0032] 如图2‑4所示,金属薄带1缠绕成蜂窝体后,第N圈和N+1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1,第N+1圈和N+2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2,第N+2圈和N+3圈组成的火焰区域为Q3。其中,Q1区域由第N+1圈与第N圈叠合而成,火孔角度由第N+1圈上的第一凸台单元21的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向左倾斜)决定,燃烧时,燃气经过第一凸台单元21的导流,如图4所示,火焰区域Q1形成逆时针气流v2,火孔角度均为钝角β;Q2区域由第N+2圈与第N+1圈叠加而成,火孔角度由第N+2圈上的第二凸台单元31的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向右倾斜)决定,燃烧时,燃气经过第二凸台单元31的导流,如图4所示,火焰区域Q2形成顺时针气流v1,火孔角度为锐角α;同理,区域Q3形成逆时针气流v2,火孔角度均为钝角β。
[0033] 这样,相邻的火焰区域的火孔角度不同,烟气流向也不同,避免了火焰交叉,有效降低烟气含量;另外,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了燃烧效率。
[0034] 如图1‑2所示,金属薄带1的宽度H为8‑15mm,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在竖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H1、H2均为(0.5‑0.8)H,即4‑12mm。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通过在金属薄带1表面上滚压或冲压而成,冲压深度H3为0.7‑1.5mm。这样,在金属薄带1上设置足够大尺寸的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使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离散型较好,进而利于控制燃烧板整体尺寸及通孔率,同时也利于大批量生产及过程控制。
[0035] 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单元21和第二凸台单元31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长条形的凸起。
[0036] 实施例2
[0037]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实施例1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以及燃烧器本体,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位于燃烧器本体内。
[0038] 本实施例通过特殊结构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一方面避免了燃烧器火焰交叉引起的烟气问题,另一方面对烟气进行导向,加强烟气与锅具对流换热,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内外相邻的两个倾斜设置的长条形凸台相互抵接支撑,使燃烧器在水平方向上不容易产生形变。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