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戒指

申请号 CN202410070058.7 申请日 2024-01-17 公开(公告)号 CN117958536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智能戒指,包括戒指本体和调节机构,戒指本体呈开环式设置;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之间的盖板、与盖板卡接配合的触发件以及与盖板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盖板具有与触发件相卡持的卡持状态和与触发件相脱离的脱离状态:在卡持状态时,盖板位于开环两端之间,并压缩弹开组件;在脱离状态时,弹开组件将盖板从开环两端之间弹出至戒指本体的径向外侧,开环两端可在外 力 作用下被拉开;其中,触发件被触发时,盖板由卡持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便于用户脱戴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包括:
戒指本体,呈开环式设置;和
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之间的盖板、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盖板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
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触发件相卡持的卡持状态和与所述触发件相脱离的脱离状态:
在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开环两端之间,并压缩所述弹开组件;
在所述脱离状态时,所述弹开组件将所述盖板从所述开环两端之间弹出至所述戒指本体的径向外侧,所述开环两端可在外作用下被拉开;
其中,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盖板由所述卡持状态切换至所述脱离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的两个支架,每一所述支架对应连接一所述弹开组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均与所述盖板连接;
在所述卡持状态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被压缩在所述盖板与对应的所述支架之间;
在所述脱离状态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将所述盖板沿所述戒指本体的径向向外弹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开组件包括:
支撑腿,其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和
第一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朝向对应的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架对应设有一所述触发件,两个所述触发件均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
所述触发件可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以与所述盖板卡持或脱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支架侧部的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设有扣接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侧表面外部;
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扣接部卡接配合的卡扣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按钮槽;所述触发件包括两个所述按钮,两个所述按钮滑动配合于所述按钮槽,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
两个所述按钮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按钮背向运动,以使所述扣接部与所述卡扣条卡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条沿所述戒指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扣接部与所述卡扣条在周向上滑动配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戒指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架的按钮条,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按钮均与所述按钮条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盖板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周向上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盖板在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戒指本体包括:
本体外壳,呈开环状;
FPC组件,设于所述本体外壳内,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FPC组件的两端连接;以及可伸缩的密封套,密封连接所述本体外壳的两端,并将所述调节机构包裹。

说明书全文

智能戒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戒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升,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既具有电子功能,又具备装饰效果的智能戒指、智能指环等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相关技术中,智能戒指尺寸为固定样式,存在不便于用户脱戴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戒指,旨在提升用户脱戴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智能戒指,包括:
[0006] 戒指本体,呈开环式设置;和
[0007] 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之间的盖板、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的触发件以及与所述盖板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
[0008] 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触发件相卡持的卡持状态和与所述触发件相脱离的脱离状态:
[0009] 在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开环两端之间,并压缩所述弹开组件;
[0010] 在所述脱离状态时,所述弹开组件将所述盖板从所述开环两端之间弹出至所述戒指本体的径向外侧,所述开环两端可在外作用下被拉开;
[0011] 其中,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盖板由所述卡持状态切换至所述脱离状态。
[00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的两个支架,每一所述支架对应连接一所述弹开组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均与所述盖板连接;
[0013] 在所述卡持状态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被压缩在所述盖板与对应的所述支架之间;
[0014] 在所述脱离状态时,两个所述弹开组件将所述盖板沿所述戒指本体的径向向外弹出。
[0015]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开组件包括:
[0016] 支撑腿,其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和
[0017] 第一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架连接。
[0018]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朝向对应的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0019]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架对应设有一所述触发件,两个所述触发件均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
[0020] 所述触发件可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以与所述盖板卡持或脱离。
[002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支架侧部的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设有扣接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侧表面外部;
[0022] 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扣接部卡接配合的卡扣条。
[0023]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有按钮槽;所述触发件包括两个所述按钮,两个所述按钮滑动配合于所述按钮槽,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
[0024] 两个所述按钮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按钮背向运动,以使所述扣接部与所述卡扣条卡持。
[0025]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条沿所述戒指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扣接部与所述卡扣条在周向上滑动配合。
[0026]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戒指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架的按钮条,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按钮均与所述按钮条滑动配合。
[0027]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盖板在所述戒指本体的周向上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盖板在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
[0028]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戒指本体包括:
[0029] 本体外壳,呈开环状;
[0030] FPC组件,设于所述本体外壳内,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FPC组件的两端连接;以及
[0031] 可伸缩的密封套,密封连接所述本体外壳的两端,并将所述调节机构包裹。
[0032] 本发明技术方案智能戒指中,通过在戒指本体的开环两端连接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盖板、触发件以及与盖板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其中盖板与触发件卡接配合,使得盖板具有卡持状态和脱离状态,则当智能戒指在佩戴状态或者未佩戴时的初始状态时,盖板处于卡持状态;当用户需要从手指上脱戴时,用户可以仅触发触发件,使得盖板与触发件脱离,弹开组件将盖板从开环两端之间向外弹出,同时将开环两端拉开,使得智能戒指的内径变大,从而更加便于用户脱戴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 图1为本发明智能戒指一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FPC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FPC组件与支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盖板处于卡持状态时调节机构与密封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在盖板处于卡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在盖板处于脱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盖板处于卡持状态时,两个支架向外拉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触发件以及弹开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盖板与支撑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钮条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按钮、第二弹性件、盖板以及按钮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8] 附图标号说明:
[0049]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戒指本体 32 扣接部
11 本体外壳 33 第二弹性件
12 FPC组件 4 弹开组件
121 FPC电路板 41 支撑腿
122 电子器件 42 第一弹性件
13 密封套 5 支架
2 盖板 501 导向斜面
21 卡扣条 502 避让槽
3 触发件 503 按钮槽
31 按钮 6 按钮条
311 第一配合槽 601 第二配合槽
312 开口    
[005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2]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3]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54]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5]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戒指,旨在可以提升用户脱戴的便利性。
[005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5至图7所示,该智能戒指包括戒指本体1和调节机构。戒指本体1呈开环式设置;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之间的盖板2、与盖板2卡接配合的触发件3以及与盖板2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4;盖板2具有与触发件3相卡持的卡持状态和与触发件3相脱离的脱离状态:
[0057] 在卡持状态时,盖板2位于开环两端之间,并压缩弹开组件4;
[0058] 在脱离状态时,弹开组件4将盖板2从开环两端之间弹出至戒指本体1的径向外侧,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
[0059] 其中,触发件3被触发时,盖板2由卡持状态切换至脱离状态。
[0060] 戒指本体1呈开环式设置,可以理解的,戒指本体1沿其周向延伸具有两个自由端(开环两端),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之间形成有与穿戴孔连通的缺口,调节机构设置在缺口处,并分别与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连接,以能够调节戒指本体1开环两端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盖板2、触发件3以及弹开组件4,盖板2可活动地设置在开环两端之间,并能够与触发件3卡接配合,当盖板2与触发件3相卡持时,盖板2在戒指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此时弹开组件4被压缩在盖板2的内侧,相当于调节机构处于定状态,适用于用户佩戴在手指上的状态或者未佩戴时的初始状态;当盖板2与触发件3脱离时,盖板2上受到的限位作用消失,此时弹开组件4能够将盖板2从开环两端之间向外弹出,相当于调节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以使得智能戒指的内径变大,适用于用户脱戴操作。
[0061]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戒指在佩戴状态或者未佩戴时的初始状态时,如图5和图6,盖板2处于与触发件3相卡持的卡持状态。当需要从手指上脱下或者穿戴时,如图7,用户可以仅通过触发触发件3,使得盖板2与触发件3脱离,同时盖板2能够在弹开组件4的驱动作用下向外弹出,增大智能戒指的内径,方便用户脱戴操作。触发件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以是按钮、旋钮、掰扣或者拨杆等结构,只要能够便于用户操作卡持或脱离盖板2即可,其具体结构在此可以不做限定。
[0062] 弹开组件4起到的是在盖板2受到的卡持力消失时,能够将盖板2弹出的作用。弹开组件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以是弹簧结构、弹片结构或者其他具有弹性功能的结构等等,其具体结构在此可以不做限定。
[0063] 本发明技术方案智能戒指中,通过在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连接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盖板2、触发件3以及与盖板2传动连接的弹开组件4,其中盖板2与触发件3卡接配合,使得盖板2具有卡持状态和脱离状态,则当智能戒指在佩戴状态或者未佩戴时的初始状态时,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当用户需要从手指上脱戴时,用户可以仅触发触发件3,使得盖板2与触发件3脱离,弹开组件4将盖板2从开环两端之间向外弹出,同时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使得智能戒指的内径变大,从而更加便于用户脱戴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度。
[0064]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的两个支架5,每一支架5对应连接一弹开组件4,两个弹开组件4均与盖板2连接;在卡持状态时,两个弹开组件4被压缩在盖板2与对应的支架5之间;在脱离状态时,两个弹开组件4将盖板2沿戒指本体1的径向向外弹出。本实施例中,在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设置两个支架5,该支架5起到连接戒指本体1与调节机构的作用,通过将每个支架5上对应连接一弹开组件4,从而当盖板2与触发件3脱离时,两个弹开组件4能够同时对盖板2产生弹开力,使得盖板2的受力更加均衡,进而使得盖板2的弹开运动更加稳定可靠。
[0065] 作为示例性的,如图5至图10,弹开组件4包括支撑腿41和第一弹性件42,支撑腿41的一端与盖板2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与支撑腿41远离盖板2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架5连接。
[0066] 本实施例对弹开组件4的结构举例说明,支撑腿41的一端与盖板2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42,第一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架5连接,从而当盖板2与触发件3相卡持时,盖板2将支撑腿41和第一弹性件42压设在盖板2与支架5之间,第一弹性件42处于拉伸蓄能状态,其具有驱动支撑腿41转动撑开盖板2的趋势;当触发件3被触发时,盖板2处于脱离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42恢复形变并拉扯支撑腿41背离盖板2的一端,使得支撑腿41能够相对于盖板2转动,实现将盖板2径向向外弹开的功能。
[0067]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以及图11,支架5朝向对应的支撑腿41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501。可以理解的,导向斜面501能够起到对支撑腿41运动的限位导向作用,当盖板2处于脱离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拉扯支撑腿41背离盖板2的一端沿导向斜面501移动,从而使得支撑腿41能够顺利相对于盖板2转动,并将盖板2撑开,保证了弹开组件4弹开盖板2的可靠性。
[0068]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42为拉簧。
[0069]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盖板2弹开动作的可靠性,每个弹开组件4中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弹性件42,两个第一弹性件42间隔设置在支撑腿41的两侧,并分别与对应的支架5连接,从而每个支撑腿41能够受到两个第一弹性件42的弹性力,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支撑腿41的运动可靠性,同时能够延长第一弹性件42的使用寿命。
[007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1,支架5的外表面设有避让槽502;在卡持状态时,盖板2容置于避让槽502,以使盖板2的外表面与支架5的外表面对齐。
[0071] 通过在支架5上设置避让槽502,当盖板2与触发件3卡持时,能够容置在避让槽502内,此时盖板2的外表面与支架5的外表面对齐,盖板2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支架5的避让槽502的槽壁抵持连接,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在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时,调节机构与戒指本体1的连接可靠性,以保持初始状态时或用户佩戴时戒指形态的可靠性。
[007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9,每一支架5对应设有一触发件3,两个触发件3均与盖板2卡接配合;触发件3可相对于支架5移动,以与盖板2卡持或脱离。
[007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支架5上对应设置一可移动的触发件3,使得盖板2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触发件3卡接配合,如此设置,能够提升盖板2在卡持状态时的结构稳定性,对弹开组件4压缩限位的能力更强。
[0074] 作为示例性的,如图5、图9至图14,触发件3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支架5侧部的按钮31,按钮31的一端设有扣接部32,另一端延伸至支架5的侧表面外部;盖板2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扣接部32卡接配合的卡扣条21。
[0075] 本实施例对触发件3的结构举例说明,触发件3包括至少一个按钮31,该按钮31的扣接部32能够与盖板2的卡扣条21扣接配合,实现对盖板2的卡持限位作用。通过将按钮31延伸至支架5的侧表面外部,以便于用户按压操作。在实际应用时,当需要脱戴戒指时,用户仅需按压按钮31,使得扣接部32与盖板2的卡扣条21脱扣,则在第一弹性件42的弹性力作用下,支撑腿41会将盖板2径向向外撑开,使得智能戒指处于炸开状态,用户仅需轻轻拉开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便可以轻易脱戴智能戒指。
[0076] 进一步地,如图5、图11至图14,支架5设有按钮槽503;触发件3包括两个按钮31,两个按钮31滑动配合于按钮槽503,并分别位于支架5的两侧;两个按钮31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件33,用于驱动两个按钮31背向运动,以使扣接部32与卡扣条21卡持。
[0077] 通过在支架5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按钮31,使得用户用两根手指便可实现按压夹持操作,更加便于用户施力,同时在保持按压动作下还可以将对应的戒指本体1的开环两端向外拉开,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操作便利性。
[0078] 两个按钮31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件33,该第二弹性件33能够提供对两个按钮31背向运动的弹性力,进一步提升扣接部32与卡扣条21的卡持力。
[0079] 在实际应用时,智能戒指处于初始状态时或者出于佩戴状态时,两个按钮31在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下均与盖板2可靠卡持;当需要穿戴或脱下时,按压两个按钮31,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扣接部32与卡扣条21脱扣,弹开组件4将盖板2弹出,以便于脱戴;当脱戴操作完成后,释放两个按钮31,第二弹性件33恢复形变驱动两个按钮31背向移动,用户将盖板2推动至开环两端之间直至卡扣条21与扣接部32相卡持。
[0080]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33为压簧。
[008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11至图14,智能戒指还包括连接两个支架5的按钮条6,两个支架5上的按钮31均与按钮条6滑动配合。
[0082] 通过在两个支架5之间设置与按钮31滑动配合的按钮条6,该按钮条6能够起到对按钮31周向移动的限位导向作用,进而能够实现对两个支架5周向拉开过程中的限位导向作用。在实际应用时,当需要按压按钮31时,可以通过按压按钮条6来实现对按钮31的按压触发功能。
[0083] 作为示例性的,如图11至图14,按钮31的外端表面设有第一配合槽311,按钮条6的内侧设有第二配合槽601,第二配合槽601与第一配合槽311滑动配合,实现按钮31与按钮条6的滑动配合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按钮31与按钮条6的装配,可以在按钮31的外端设置开口312,便于组装时形变。
[0084] 可选地,两个支架5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按钮条6,以分别与两侧的按钮31滑动配合。
[0085]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8,触发件3与盖板2在戒指本体1的周向上滑动配合,以使盖板2在卡持状态时,开环两端可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开。
[0086] 可以理解的,在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时,触发件3对盖板2为径向上限位,使得盖板2不能够被弹开组件4弹开。而在此状态下,通过将触发件3与盖板2在周向上滑动配合,使得盖板2在未被弹开时,开环两端仍然能够向外拉开或向内回缩,实现不弹开盖板2也能够调节智能戒指内径大小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手指佩戴;同时也实现了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调节戒指内径大小的功能。
[0087]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图10以及图14,卡扣条21沿戒指本体1的周向延伸设置,扣接部32与卡扣条21在周向上滑动配合。
[0088] 盖板2通过两个弹开组件4分别与两个支架5连接,同时盖板2的卡扣条21与触发件3的扣接部32在周向上滑动配合,那么在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时,两个支架5仍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外拉开,此时两个支架5之间会受到两个第一弹性件41的弹性拉力作用,当外力消失时,两个第一弹性件41会使得两个支架5回缩到与用户手指直径相适配的位置,使得当用户穿戴在手上后,戒指本体1能够对手指起到一定的预紧力,防止戒指脱落。
[0089]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戒指本体1包括本体外壳11、FPC组件12以及可伸缩的密封套13,本体外壳11呈开环状;FPC组件12设于本体外壳11内,调节机构分别与FPC组件12的两端连接;密封套13密封连接本体外壳11的两端,并将调节机构包裹。
[0090] 可以理解的,智能戒指中通过FPC组件12实现相关的电子功能,可选地,FPC组件12包括可弯折的FPC电路板121和设于FPC电路板121上的电子器件122,电子器件122可以包括一些例如主控芯片、蓝牙芯片、电极结构或者开关等等。本体外壳11包裹在FPC组件12的外部,起到外观保护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造。密封套13密封连接本体外壳11的两端,将调节机构包裹,使得密封套13和本体外壳11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密封套13呈可伸缩设置,使得不论是拉开戒指本体1的两端,还是弹开盖板2时,均会被密封套13包裹,保证智能戒指整体的外观完整性。作为示例性的,当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时,密封套13的外表面与本体外壳1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圆周面;当盖板2被弹开时,智能戒指的外观表现为在密封套13处鼓包;当盖板2处于卡持状态,向外拉开两个支架5时,智能戒指的外观表现为没有鼓包同时可以调节内径大小。
[0091] 可选地,密封套13对应按钮条6的位置设有限位槽,以用于对按钮条6限位。
[0092]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智能戒指能够达到既能佩戴不同直径的手指,又能方便脱戴的目的。下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0093] 以方便脱戴的应用场景为例:智能戒指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5和图6,盖板2与触发件3相卡持,弹开组件4被压缩在盖板2与支架5之间,此时第一弹性件41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脱下或戴上戒指时,如图7,同时按压密封套13两侧的按钮条6处,让按钮条6推动四个按钮31往中心移动,直到与盖板2上的卡扣条21脱离,盖板2在四个弹开组件4的作用下往外鼓起,外观表现为鼓起一个包,在此状态下,智能戒指可以轻松调大,易于戴上或脱去。
[0094] 以适应不同直径手指的佩戴场景为例:智能戒指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5和图6,盖板2与触发件3相卡持,弹开组件4被压缩在盖板2与支架5之间,此时第一弹性件41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调节内径大小时,如图8,不按压按钮31,直接拉开或缩回两个支架5,使得戒指内径变大或变小,实现适应不同直径手指的佩戴功能。
[00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