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预防 / 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

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

阅读:347发布:2023-03-01

专利汇可以提供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鸢尾属肉质根茎类 植物 软腐病简易 预防 方法是根据研究发现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具有的肉质根茎良好的保 水 能 力 ,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下旬为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易发病期的特性,将盆栽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移置防雨棚下,地栽丛植或片植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需要就地搭建防雨棚,在此期间搭建防雨棚下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栽培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停止一切人工灌水,保持栽培 土壤 的干燥,以降低软腐病病菌通过潮湿土壤传播的发病机率。采用该简易预防技术方法栽培管理,可使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93-96%,死亡率降低95-98%。,下面是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下旬为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易发病期,将盆栽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移置防雨棚下或根据需要搭建防雨棚,地栽丛植或片植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需要就地搭建防雨棚,在此期间搭建防雨棚下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栽培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停止一切人工灌,保持栽培土壤的干燥,以降低软腐病病菌通过潮湿土壤传播的发病机率,待软腐病易发病期过后的9月上旬天气逐渐转晾,将雨棚上部分的防雨塑料薄膜去掉,依靠自然降水,使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93-96%以上,死亡率降低95-9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栽培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域定植栽培,禁忌粘性土壤和低洼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的栽植或定植要求为盆栽、地栽丛植或片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下旬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的软腐病易发病期,盆栽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移置防雨棚下或根据需要搭建防雨棚;地栽丛植或片植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需要就地搭建防雨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长江以南地区在霉雨季节到来前即软腐病发病前5月下旬搭建防雨棚,根据肉质根茎类鸢尾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和形态,在鸢尾栽植地上面就地直接搭建防雨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防雨棚搭建形态与大小可根据鸢尾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的大小来定,原则上是基本保证雨棚下栽培的鸢尾不被雨淋,以保证栽培土壤的干燥为准,防雨棚的上部分为防雨覆盖物,选用塑料薄膜,防雨棚的下部分为框架部分,分两种,一种是拱形,材料选用架或竹竿构建成拱形;另一种防雨棚的框架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垂直框架,材料可选用钢架或木竿,下部分垂直框架的形态是根据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形态的需要,就地将防雨棚搭下部的框架搭建成长条形、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而上部框架根据防雨棚下部框架的形态,搭建成为尖顶的三形、斗笠形、四楞锥形或多边形的尖顶形,以免防雨棚顶部积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防雨棚框架搭建的高度:拱形防雨棚框架搭建的高度在1.5~1.8米,宽度3~6米,长度根据实际定植情况;下部垂直框架防雨棚下部框架的高度为1~1.2米,上部尖顶框架的高度一般为下部框架的高度的1/3,以利于雨水流淌,以免框架上部分积水压坏防雨棚;垂直框架防雨棚适合地栽丛植或片植面积相对较小的定植情况,片植长条形的宽度小于3米,片植圆形面积小于3m2,片植方形面积小于4m2,片植多边形面积小于6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材料的选择:上部选择的材料为透光防雨塑料薄膜。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观赏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属于植物病害人工设施预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鸢尾属(Iris L.)属鸢尾科(Iridaceae),该属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300个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北温带地区。鸢尾属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具有酿酒、提取芳香油、药用以及染料等多种用途,但主要还是用于观赏。
在鸢尾属的6个亚属中,具须毛类鸢尾亚属植物被认为是最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类,因此也是开展育种和品种改良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种类之一。该亚属植物其花大小不等(直径约5~25cm),花色丰富(花色种类多、单色和复色),一些品种的花还具香味,耐寒(在我国长江以南冬季常绿不休眠);该属植物叶多剑形鞘状,而该亚属多数种类叶宽(约1.5~6cm)挺立并被白粉,具有同时观花和常年观叶等的高观赏价值。但由于该亚属多数的植物种类具有相对肉质肉质根茎的形态学特性,夏季栽培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6月~8月下旬多雨高温季节,植株根部易发生腐烂而罹患鸢尾软腐病,而且一旦患病使用各种抗菌素都难以控制,另外该病菌还容易通过潮湿的土壤分等传染其它植株,迅速扩大疫情而造成成片植株的患病和死亡,严重时可发生单个品种的整体死亡和灭绝。目前,关于鸢尾这一病害防治的有效解决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的报道很少。专利发明单位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和肉质根茎类鸢尾软腐病简易预防技术的实施,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发明内容

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易行预防和有效降低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发生和死亡率的方法。此方法是根据研究发现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具有的肉质根茎良好的保水能,即使是在夏季3个月不给水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生长状态的高度抗旱能力的特性发明的。
本发明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了95%,死亡率降低了98%。
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方法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下:
1、栽培地的选择: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栽培地应选择在势相对高、排水良好的地域定植栽培,禁忌粘性土壤和低洼地。
2、栽植或定植要求:盆栽、地栽丛植或片植。
3、易发病期: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下旬为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易发病期,“鸢尾属(Iris L.)肉质根茎类植物软腐病简易预防技术”方法要求,在软腐病易发病期,盆栽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可移置防雨棚下或根据需要搭建防雨棚;地栽丛植或片植的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需要就地搭建防雨棚。
1)防雨棚搭建
(1)搭建时间
长江以南地区在霉雨季节到来前即软腐病发病前5月下旬搭建。根据肉质根茎类鸢尾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和形态,在鸢尾栽植地上面就地直接搭建防雨棚。
(2)雨棚搭建形态与大小
雨棚搭建形态与大小可根据鸢尾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的大小来定,原则上是基本保证雨棚下栽培的鸢尾不被雨淋,以保证栽培土壤的干燥为准。防雨棚分为上、下两部分。防雨棚的上部分为防雨覆盖物,可选用塑料薄膜。防雨棚的下部分为框架部分,分两种,一种是拱形,材料可选用架或竹竿构建成拱形;另一种防雨棚的框架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垂直框架,材料可选用钢架或木竿,上部分材料可选用竹竿。下部分垂直框架的形态是根据丛植或片植的实地面积形态的需要,就地将防雨棚搭下部的框架搭建成长条形、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而上部框架根据防雨棚搭下部框架的形态,搭建成为尖顶的三形、斗笠形、四楞锥形或多边等的尖顶形,以免防雨棚顶部积水。
防雨棚框架搭建的高度:拱形防雨棚框架搭建的高度在1.5~1.8米,宽度3~6米,长度可根据实际定植情况;垂直框架防雨棚的下部框架的高度为1~1.2米,上部尖顶框架的高度一般为下部框架的高度的1/3,以利于雨水流淌,以免框架上部分积水压坏防雨棚;垂直框架防雨棚一般适合地栽丛植或片植面积较小定植植物情况,片植长条形的宽度小于3米,片植圆形面积小于3m2,片植方形面积小于4m2,片植多边形面积小于6m2。
在软腐病非发病期防雨棚上部覆盖的塑料薄膜需取下,并后妥善保存,以备翌年使用,垂直框架和上部尖顶框架部分可保留或拆除后妥善保存翌年使用。
(3)搭建材料的选择
防雨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选择的材料为透光防雨塑料薄膜。防雨棚的下部可分两种,一种是拱形框架,材料可选用钢架或竹竿构建成拱形;另一种防雨棚的框架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垂直框架,材料可选用钢架或木竿,上部尖顶的三角形、斗笠形、四楞锥形或多边尖顶形的材料可选用竹竿或木杆。选择竹杆材料一般可使用一年到两年,木杆可使用两年到三年,选择钢架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但使用寿命可达8~10年或更长久。
2)易发病期的栽培管理要求
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下旬的3个月内是肉质根茎类鸢尾植物软腐病的易发病期,此期搭建雨棚下鸢尾属肉质根茎类植物栽培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停止一切人工灌水,保持栽培土壤的干燥,以降低软腐病病菌通过潮湿土壤传播的发病机率,其它也无须任何处理。在此期间由于气温高植株相对缺水,长势较弱,但由于此类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观赏状态。
每年在软腐病易发病期过后的9月上旬天气逐渐转晾,便可以将雨棚的上部分的防雨塑料薄膜去掉,但仍无须人工灌水待自然降水即可。
鸢尾属(Iris L.)肉质根茎类植物采用该简易预防技术方法栽培管理,可使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95%以上,死亡率降低9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鸢尾属(Iris L.)德国鸢尾(Iris gemanica L.)软腐病简易预防技术方法的应用范例:实施年份2000年~2008年。
2000年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鸢尾苗圃,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将德国鸢尾植株定植成长条片形,定植每条畦宽为1.0米,畦间距0.4米,长度30米,定植畦4条,宽度5.2米。在植株定植当年的5月前搭建定植总宽度5.2米两边各放0.4米实际宽度为6米,长度30米的防雨棚大棚钢架。并在当年(之后每年)的6月上旬用透光防雨的普通塑料薄膜覆盖,覆盖薄膜的周边下缘在雨天时尽量放低,以基本保证雨棚下栽培的鸢尾不被雨淋为准,在非雨天将覆盖在钢架上塑料薄膜周边的下缘部分向内向上卷起1~1.2米,以便夏季大棚内的通和热量散失。在6月上旬~8月下旬软腐病易发病期的3个月内,搭建雨棚下德国鸢尾植物无须人工浇水,保持栽培土壤的干燥以减少软腐病菌的传播。9月上旬天气逐渐转晾,将雨棚覆盖的薄膜去掉,但仍无须人工灌水待自然降水即可。在非发病期防雨棚上部覆盖的塑料薄膜取下后妥善保存,以备翌年使用,钢架防雨棚架每年无须取下,使用寿命可达10~15年。
德国鸢尾植物采用该简易软腐病预防技术方法栽培管理,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了96%,死亡率降低了98%。
实施例2
鸢尾属(Iris L.)香根鸢尾(Iris palida L.)软腐病简易预防技术方法的应用范例:实施年份2005年~2008年。
2005年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鸢尾苗圃,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将香根鸢尾植株片植成点式形态为近圆形,直径为1.2M,定植实地面积约1.5m2。雨棚搭建略大于定植实地面积,防雨棚下部为垂直正方框架,边长为1.3M,雨棚实际面积1.69m2。防雨棚垂直框架部分框架的高度为1.2米,材料用直径约5cm的当年伐竹竿,上部尖顶框架为四棱锥形,高度为0.4米,以利于雨水流淌,以免框架上部分积水压坏防雨棚,材料用直径约2cm当年伐细竹竿,形成尖顶框架细竹竿的下端的长度要稍超出垂直框架防雨棚边缘10~15cm。在6月上旬用透光防雨的普通塑料薄膜覆盖,覆盖薄膜的下缘与构成尖顶框架细竹竿的长度相同。在6月上旬~8月下旬软腐病易发病期的3个月内,搭建雨棚下香根鸢尾植物无须人工浇水,保持栽培土壤的干燥以减少软腐病菌的传播。9月上旬天气逐渐转晾,将雨棚覆盖的薄膜去掉,但仍无须人工灌水待自然降水即可。在非发病期防雨棚上部覆盖的塑料薄膜取下后妥善保存,以备翌年使用,雨棚架的竹竿须每年无取下,以免影响美观,使用寿命1~2年。
香根鸢尾植物采用该简易软腐病预防技术方法栽培管理,软腐病的发病率比自然状态的普通栽培管理下降低了95%,死亡率降低了98%。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预防接种操作台 2020-05-11 963
预防接种专用针头 2020-05-12 949
预防接种操作台 2020-05-11 473
疾病预防用磁疗按摩器 2020-05-12 674
疾病预防接种装置 2020-05-12 907
疾病预防消杀器 2020-05-11 713
预防接种急救箱 2020-05-11 783
卫生防疫预防消毒柜 2020-05-13 404
预防接种操作辅助器 2020-05-13 436
疾病预防用化验采样器 2020-05-12 64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