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电磁阀 / 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

一种电磁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

阅读:74发布:2023-02-2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磁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 阀 控制器 的PCB布局结构,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交流220V输入 插件 、保护 电路 、 变压器 、交流转直流电源、 信号 选择模 块 、 电磁阀 驱动控 制模 块、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 传感器 连接插件、电磁阀连接插件、固态继电器和带灯 开关 连接插件。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输入采用防 雷击 、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设计;采用了固态继电器,避免了传统继电器打火、粘连的现象。总之,本控制器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易拆装、防雷击,降低了生产及售后维修的成本,减少了海外订货的周期及货源断货的 风 险,各种线缆大多数可在出厂前定制做好,节省了现场的施工时间。,下面是一种电磁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磁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交流
220V输入插件(1)、保护电路(2)、变压器(3)、交流转直流电源(4)、信号选择模(5)、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传感器连接插件(10)、电磁阀连接插件(11)、固态继电器(12)和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
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交流220V输入插件(1)和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边,保护电路2分布在交流220V输入插件(1)的右边,变压器(3)分布在保护电路(2)的右边,交流转直流电源(4)分布在变压器(3)的右边,信号选择模块(5)分布在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的右边,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边,固态继电器(12)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边,电磁阀连接插件(11)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下边,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右边,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下边,传感器连接插件(10)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右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选择模块(5)包括RS存器U2、电路U1、门电路U3、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电阻R12、阻排RN1、阻排RN2、阻排RN3和阻排RN4;
插件A和插件D依次横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部,插件B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左部,插件C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构成“U”形状,二极管D3分布在插件C的上部,二极管D1分布在插件C的下部,二极管D2分布在插件C的右部,电阻R12、电阻R11、电容C16、电容C15和电容C11纵向分布在插件B的右部,门电路U1分布在电阻R12的右部,电容C17和电阻R13纵向分布在门电路U1的右部,RS锁存器U2分布在电容C17的右部,阻排RN3、阻排RN1和阻排RN2横向分布在电容C16的右部,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和阻排RN4横向分布在电容C11的右部,门电路U3分布在RS锁存器U2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变压器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4)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交流转直流电源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继电器(12)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固态继电器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散热及绑扎紧固所述变压器(3)的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磁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际国内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量使用了PLC及单片机来完成简单而重复的工作,而PLC及单片机生产及售后维护中要经常进行软件输入的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在PLC或单片机硬件、编程软件、程序、编程线缆不断升级及坏损遗失的时候,生产及售后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以往PLC控制柜都做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防、防尘、隔温效果不理想,现场安装,接线工作量较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制出本电磁阀控制器。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交流220V输入插件1、保护电路2、变压器3、交流转直流电源4、信号选择模5、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传感器连接插件10、电磁阀连接插件11、固态继电器12和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
[0005] 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交流220V输入插件1和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边,保护电路2分布在交流220V输入插件1的右边,变压器3分布在保护电路2的右边,交流转直流电源4分布在变压器 3的右边,信号选择模块5分布在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的右边,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边,固态继电器12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边,电磁阀连接插件11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下边,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右边,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下边,传感器连接插件10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右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控制器中电源输入采用防雷击、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设计;采用了固态继电器,避免了传统继电器打火、粘连的现象。总之,本控制器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易拆装、防雷击,降低了生产及售后维修的成本,减少了海外订货的周期及货源断货的险,各种线缆大多数可在出厂前定制做好,节省了现场的施工时间。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 进一步,所述信号选择模块5包括RS存器U2、电路U1、门电路U3、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电阻R12、阻排RN1、阻排RN2、阻排RN3和阻排RN4;
[0009] 插件A和插件D依次横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部,插件B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左部,插件C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构成“U”形状,二极管D3分布在插件C的上部,二极管D1分布在插件C的下部,二极管D2分布在插件C的右部,电阻R12、电阻R11、电容C16、电容C15和电容C11纵向分布在插件B的右部,门电路U1分布在电阻R12的右部,电容C17和电阻R13纵向分布在门电路U1的右部,RS锁存器U2分布在电容C17的右部,阻排RN3、阻排RN1和阻排RN2横向分布在电容C16的右部,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和阻排RN4横向分布在电容C11的右部,门电路U3分布在RS锁存器U2的 下部。
[00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件A和插件D依次横向分布在PCB板的下部,插件B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部,插件C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构成“U”形状,从而方便该电路外接线缆,同时,充分利用了中间的空间,各元件摆放紧凑,为电路的小型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0011]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变压器的孔。
[0012] 进一步,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4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交流转直流电源的孔。
[0013] 进一步,所述固态继电器12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固态继电器的孔。
[0014]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散热及绑扎紧固所述变压器3的孔。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选择模块的PCB布局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选择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0019]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 1、交流220V输入插件,2、保护电路,3、变压器,4、交流转直流电源,5、信号选择模块,6、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7、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10、传 感器连接插件,11、电磁阀连接插件,12、固态继电器,13、带灯开关连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阀控制器的PCB布局结构,包括PCB板和安装在PCB板上的交流220V输入插件1、保护电路2、变压器3、交流转直流电源4、信号选择模块5、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传感器连接插件10、电磁阀连接插件11、固态继电器12和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
[0023] 带灯开关连接插件13、交流220V输入插件1和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纵向分布在PCB板的左边,保护电路2分布在交流220V输入插件1的右边,变压器3分布在保护电路2的右边,交流转直流电源4分布在变压器3的右边,信号选择模块5分布在远程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8的右边,本地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7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边,固态继电器12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边,电磁阀连接插件11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下边,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分布在固态继电器12的右边,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下边,传感器连接插件10分布在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的右边。
[0024]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电磁阀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图,220V电源由交流220V输入插件1经过保护电路2后,一路经过变压器3后为固态继电器12供电,另一路经过交流转直流电源
4后为信号选择模块5、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供电;信号选择模块5输出输出手动控制信号或自动控制信号;
[0025] 手动状态时,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在信号选择模块5输出的手动控制 信号的控制下,根据手动控制面板的连接插件9输入的手动操作各个电磁阀的信号,通过固态继电器12驱动电磁阀进行降尘作业;
[0026] 自动状态时,电磁阀驱动控制模块6在信号选择模块5输出的自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连接插件10输入的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固态继电器12驱动电磁阀进行降尘作业。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选择模块的PCB布局结构示意图,所述信号选择模块5的包括RS锁存器U2、门电路U1、门电路U3、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电阻R12、阻排RN1、阻排RN2、阻排RN3和阻排RN4;
[0028] 插件A和插件D依次横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下部,插件B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左部,插件C纵向分布在信号选择模块5的右部,从而使插件A、插件B、插件C和插件D构成“U”形状,二极管D3分布在插件C的上部,二极管D1分布在插件C的下部,二极管D2分布在插件C的右部,电阻R12、电阻R11、电容C16、电容C15和电容C11纵向分布在插件B的右部,门电路U1分布在电阻R12的右部,电容C17和电阻R13纵向分布在门电路U1的右部,RS锁存器U2分布在电容C17的右部,阻排RN3、阻排RN1和阻排RN2横向分布在电容C16的右部,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和阻排RN4横向分布在电容C11的右部,门电路U3分布在RS锁存器U2的下部。
[0029] 如图4所示为信号选择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如图4所示,插件A的1端通过阻排RN1接地,还通过电容C11、阻排RN1接地,插件A的2端通过阻排RN1接地,还通过电容C12、阻排RN1接地;插件A的3端通过阻排RN2接地,还通过电容C13、阻排RN2接地;插件A的4端通过阻排RN2接地,还通过电容C14、阻排RN2接地。
[0030] 插件B的14端通过阻排RN3接地,还通过电容C15、阻排RN3接地;插件B的15端通过阻排RN3接地,还通过电容C16、阻排RN3接地;插件B的16端连接电源;插件B的13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插件B的12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
[0031] 插件B的16端连接门电路U1门电路U3的供电端和RS锁存器U2的使能端和供电端;RS锁存器的S1端连接电容C11和阻排RN1中间的节点11,RS锁存器的R1端连接电容C14和阻排RN1中间的节点14,RS锁存器的S2端连接电容C12和阻排RN1中间的节点12,RS锁存器的R2端连接电容C13和阻排RN1中间的节点13,RS锁存器的S3端连接电容C15和阻排RN3中间的节点15,RS锁存器的R3端连接电容C16和阻排RN3中间的节点16;RS锁存器的Q1端分别连接U1的1、2、6和8端、U3的2端,还通过阻排RN4连接D的1端;Q2端分别连接U1的5端和U3的5端;Q3端连接U1的13端;U1的3端连接插件C的2端,U1的4端连接U3的8端,还通过阻排RN4连接D的2端,U1的7端接地,U1的9端连接U2的4端,U1的10、12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还通过阻排RN4连接插件D的3端,U1的11端连接U3的9端;U3的3端通过阻排RN4连接插件D的4端,U3的6、
7、13端接地,U3的10端连接U3的12端,U3的11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还连接插件C的1端。
[0032] 二极管D1、D2和D3依次横向分布在U3和C16的中间,电容C17和电阻R13依次纵向分布在U3的右部。
[0033] 电容C17的一端连接通过插件B的16端连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13接地,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后接入电容C17和电阻R13中间,阴极分别连接U2的S1端、S2端和R3端。
[0034]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变压器的孔。
[0035]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4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交流转直流电源的孔。
[0036]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态继电器12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固态继电器的孔。
[0037]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变压器3在PCB板的安装位置上分布有多个用于散热及绑扎紧固所述变压器3的孔。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