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家具类 / 躺椅 / 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阅读:601发布:2021-11-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折叠成箱形的折叠 自行车 ,主要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前 箱体 (3),包含有主动 力 传动机构的中箱体(4),包含有从动力传动机构,后轮及车座的后箱体(5)及在前箱体与中箱体之间的一个连接前箱体与中箱体的 铰链 (1),在中箱体与后箱体之间的一个连接中箱体与后箱体的铰链(2),前箱体(3),中箱体(4),后箱体(5)可以通过铰链(1),(2)折合成一个箱也可展开成三个相互 串联 的箱组成。解决了现有自行车车体大, 车身 高,安全性差,携带不便,占用较多行驶和停车路面等问题。,下面是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包含有转向 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主动传动机构的中箱体(4),包含有从 动力传动机构,后轮及车座的后箱体(5)及在前箱体与中箱体之间的一个 连接前箱体与中箱体的铰链(1),在中箱体与后箱体之间的一个连接中箱 体与后箱体的铰链(2),前箱体(3),中箱体(4),后箱体(5)可以通过铰链 (1),(2)折合成一个箱也可展开成三个相互串联的箱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箱体(3)上部中间有一个铰链(7),在铰链(7)上固定一个可向上 翻转及向下翻转的板壳转向机构(8),在转向机构(8)上有两个可向两外侧 翻转的车把(41),一个可与转向机构(8)向下翻转时边缘闭合的板壳前支 撑(6),一个固定在板壳前支撑(6)上的位于转向机构及板壳前支撑中空部 位的前车轮(42),在板壳前支撑(6)的后部设有的一转向铰(13)及围绕(13) 转动的转向铰座(14),转向机构(8)向上翻转后与板壳前支撑(6)接合面外 缘转位置有用于当转向机构上翻后将其与板壳前支撑固定的一个可旋入 板壳前支撑(6)并可旋出的定位螺钉(9),在两侧车把(41)上分别有一个当 车把(41)向两外侧翻转后用于定位车把的用铰链(11)固定在车把上的可从 车把中掏出的撑杆(10),在撑杆(10)的自由端有一个和转向机构上螺孔(1 2)连接的螺钉(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箱体(4)由车身(16),位于车身靠前箱体(3)边缘下部的球铰(19), 在车身下部的和球铰(19)相连的可藉球铰左右展开并翻转的雨板(17), 风雨板(17)的内侧的一个用于固定展开后风雨板的螺栓(43),车身前上 方两侧分别有一配合螺栓(43)固定风雨板的孔(44),在车身的下部安装的 一个车撑(18),在中箱体(4)的中空部安装的主动齿轮(29),车身中部的 传动轴(39)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主动齿轮(29)的外缘位于中箱体(4)与后箱体(5)的接合处,主 动齿轮通过滑槽(45)滑(46)与传动杆(47)相联接,传动杆(47)的另一端 固定在传动轴(39)上,在传动轴左右外侧还配有两个活动的可拆下和安装 上的左右杠杆(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中后部的铰座(23),后箱体后缘中部的铰 座(24),固定于铰座(23)上的座板(21),固定于铰座(24)上的架板(20), 部于后箱体中空的后轮(48),与后轮的传动部位啮合,其前缘位于后箱体 和中箱体接合面部位的当中箱体和后箱体展开在同一平面时恰好和中箱体 中的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22)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铰链(2)铰孔中穿入一比箱高稍长的铰轴(49),在铰轴的两 端安装两只小轮(50),将前箱体(3)及中箱体(4)展开固定,在前箱体上安 一字形拉手(51),将后箱体向一侧拉起展开成一手拉行李车的与拉手(5 1)相连的绳带(52)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中箱体(4)放平,在中箱体(4)的侧缘安装门字形拉手(51),将前 箱体(3)及后箱体(5)分别向两个方向转斜为一躺椅型,并与中箱体之间装 有固定用绳带(52)组成。
8.一种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包含有转向 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车座,支撑,后轮及传动机构的后箱体( 5)及连于前箱体及后箱体之间的铰链(1)组成。
9.如权利8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后方的铰座(23),后箱体后缘中部的铰座(24), 位于后箱体后侧上部的书架(33),后箱体后侧下部的可通过铰座(23),(2 4)翻转到后箱体上部的车鞍(20),位于后箱体下侧前部的后挡板(35), 位于后箱体(5)中空内的主动齿轮(29),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从 动齿轮(22),由从动齿轮驱动的后轮(48),通过滑槽(45)滑块(46)牵动主 动齿轮的传动杆(47),传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传动轴 (39)安装在后箱体上并且和后箱体外侧相通,在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拆 下的左右杠杆(30)组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前箱体(3)由固定在前箱体(3)上缘的铰座(7),固定在铰座(7)上 可上下翻转的转向机构(8),板壳前支撑(6),位于前箱体外侧下部前方的 可相对前挡水板(32)折起的风雨板(31),位于前箱体外侧转向铰座(14)下 部的可相对转向铰座折起的前挡水板(32),位于前箱体后部的转向铰座(1 4),位于转向机构(8)上可向两侧打开的车把(41)组成。
11.一种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包含有转向 机构及前轮的并只罩住上半部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传动机构及后轮 并只罩住上半部后轮的后箱体(5),在前箱体(3)与后箱体(5)之间的可使 前箱体与后箱体折合在一起并可展开在同一平面上的铰座(1)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前箱体上转向机构(8)为铰接在板壳前支撑(6)上当其向上翻起时 可展开成带有车把(41)的转向机构,当车把合在一起并放下时其外形恰好 和板壳前支撑前部外缘相闭合的转向机构(8),在前箱体上铰座(1)与板壳 前支撑(6)之间为在中空部位可放入拆下的座椅(40)的转向铰座(14)。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后箱体(5)上缘前部开有一个用于在使用时固定座椅(40)的口(53) ,在后箱体中空部位安装有主动齿轮(29),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 从动齿轮(22),通过滑槽(45)滑块(46)牵动主动齿轮的传动杆(47),传动 杆(4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传动轴(39)字装在后箱体上并且和 后箱体外侧相通,在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拆下的左右杠杆(30)组成。

说明书全文

本实用新型属自行车领域。

传统的自行车采用金属骨架结构,各部件位置相对固定,骑行方便, 能很好的满足人们一般代步的要求,但现有自行车也同时存在一些其自身 不易或无法克服的问题,如现有自行车轮大、车高、结构固定、车身较重, 枝叉太多,另外,现有自行车车身长,稳定性差,骑行时,一辆自行车平 均需占用近2平方米路面,而且,无行车动态标志,易发生事故,由于上 述不足,造成现有自行车行车稳定性差,易造成交通拥挤,搬动困难,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人们 的工作、求学,集会、娱乐、居住、购物等活动越来越集中,势必造成自 行车的停车面积或建筑越来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要发明一种具有现有自行车的代步作用, 骑行方便,又能减轻重量,降低车高,缩短车身,减少骑行占用面积,在 不使用时,可折叠成一箱形,没有任何枝叉,可随身携带,也可紧密放置 或堆放,在不使用时可做为行李车或做为躺椅使用的,不占或少占停车面 积的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是这样的,一种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 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主动 传动机构的中箱体(4),包含有从动力传动机构,后轮及车座的后箱体( 5)及在前箱体与中箱体之间的一个连接前箱体与中箱体的可使前箱体与中 箱体相互折合又可展开并达到在同一平面上的铰链(1),在中箱体与后箱 体之间的一个连接中箱体与后箱体的可使中箱体与后箱体相互折合又可展 开并达到在同一平面上的铰链(2)组成。在前箱体(3)上部中间有一个铰链 (7),在铰链(7)上固定一个可向上翻转及向下翻转的板壳转向机构(8), 在转向机构(8)上有两个可向两外侧翻转的车把(41),一个可与转向机构( 8)边缘扣合的板壳前支撑(6),一个固定在板壳前支撑(6)上的可封闭于转 向机构及板壳前支撑中空部位的前车轮(42),在板壳前支撑(6)的后部设 有的一转向铰(13)及围绕(13)转动的连接于铰链(1)的转向铰座(14)组成。 在所述的转向机构(8)向上翻转后与板壳前支撑(6)接合面外缘转有用于 当转向机构上翻后将其与板壳前支撑固定的一个可旋入板壳前支撑(6)并 可旋出的定位螺钉(9),在两侧车把(41)上分别有一个当车把(41)向两外 侧翻转后用于定位车把的用铰链(11)固定在车把上的可从车把中掏出的撑 杆(10),在撑杆(10)的自由端有一个和转向机构上螺孔(12)连接的螺钉(1 5),在车把(41)上安装有刹车灯(37),转向灯(36)。所述的中箱体(4)由 车身(16),位于车身靠前箱体(3)边缘下部的球铰(19),在车身下部的和 球铰(19)相连的可藉球铰左右展开并翻转的雨板(17),风雨板(17)的内 侧的一个用于固定展开后风雨板的螺栓(43),车身前上方两侧分别有一配 合螺栓(43)固定风雨板的孔(44),在车身的下部安装的一个车撑(18),在 中箱体(4)的中空部安装的主动齿轮(29),车身中部的传动轴(39)组成。 所述的主动齿轮(29)的外缘位于中箱体(4)与后箱体(5)的接合处,主动齿 轮通过传动杆(47)上的滑槽(45)滑(46)与传动杆(47)相联接,传动杆(4 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在传动轴左右外侧还配有两个活动的可 拆下和安装上的左右杠杆(30)。所述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中后部的 铰座(23),后箱体后缘中部的铰座(24),固定于铰座(23)上的座板(20), 固定于铰座(24)上的架板(21),座板及架板通过铰座(23)转至后箱体(5) 的上缘,座板沿铰座(24)翻转至后箱体前部或中箱体上缘,螺钉(25)用于 将座板及架板固定在中箱体及后箱体上,后轮(48)位于后箱体中空部位, 在后箱体中还有与后轮的传动部位啮合,其前缘位于后箱体和中箱体接合 面部位的当中箱体和后箱体展开在同一平面时恰好和中箱体中的主动齿轮 啮合的从动齿轮((22)组成。当在所述的铰座(2)铰孔中穿入一比箱高稍长 的铰轴(49),在铰轴的两端安装两只小轮(50),将前箱体(3)及中箱体( 4)展开固定,在前箱体上安一字形拉手(51),用一将后箱体向一侧拉起 展开成一手拉行李车的与拉手(51)相连的绳带(52)可组成手拉行李车。当 将所述的中箱体(4)放平,在中箱体(4)的侧缘安装门字形拉手(51),将前 箱体(3)及后箱体(5)分别向两个方向转斜为一躺椅型,并与中箱体之间用 绳带(52)固定并成一躺椅。

另一种设计形式为在于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 有车座,支撑,后轮及传动机构的后箱体(5)及连于前箱体及后箱体之间 的铰链(1)组成。所述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后方的铰座(23),后箱体 后缘中部的固定于书架(33)上的铰座(24),位于后箱体后侧上部与铰座(23) 相连可沿铰座(23)转动的书架(33),后箱体后侧下部的可通过铰座(23), (24)翻转到后箱体上部的车鞍(20),位于后箱体两下侧前部的可向左右两 外侧翻起的后挡板(35),位于后箱体(5)中空内的主动齿轮(29),与主 动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从动齿轮(22),由从动齿轮驱动的后轮(48),通 过传动杆(47)上的滑槽(45)牵动主动齿轮上的滑块(46)使主动齿轮转动的 传动杆(47),传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传动轴(39)安装 在后箱体上并且和后箱体外侧相通,在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拆下的左右 杠杆(30)组成。所述的前箱体(3)由固定在前箱体(3)上缘的铰座(7),固 定在铰座(7)上可上下翻转的转向机构(8),板壳前支撑(6),位于前箱体 后部与铰链(1)连接的可相对转向机构转动的转向铰座(14),位于前箱体 外侧下部转向机构下方的可相对前挡水板(32)折起的风雨板(31),位于前 箱体外侧转向铰座(14)下部的可相对转向铰座折起的前挡水板(32),位于 前箱体后部的转向铰座(14),位于转向机构(8)上可向两侧打开的车把(41) 组成。

第三种方案为半箱式,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并只罩住上半部前 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传动机构及后轮并只罩住上半部后轮的后箱体(5), 在前箱体(3)与后箱体(5)之间的可使前箱体与后箱体折合在一起并可展 开在同一平面上的铰链(1)组成。所述的前箱体上转向机构(8)为铰接在板 壳前支撑(6)上当其向上翻起时可展开成带有车把(41)的转向机构,当车 把合在一起并放下时其外形恰好和板壳前支撑前部外缘相闭合的转向机构 (8),在前箱体上铰链(1)与板壳前支撑(6)之间为在中空部位可放入拆下 的座椅(40)的转向铰座(14)。所述的后箱体(5)上缘前部开有一个用于在 使用时固定座椅(40)的口(53),在后箱体中空部位安装有主动齿轮(29),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从动齿轮(22),通过滑槽(45)滑块(46)牵动 主动齿轮的传动杆(47),传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传动 轴(39)字装在后箱体上并且和后箱体外侧相通,在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 拆下的左右杠杆(30)组成。

以上三种设计还可改为双人自行车,只需在铰链(1)后开出上便于人 上下自行车的活动口,拆下部份可成为一个车座,将车身适当加长便可成 为一辆双人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效果是这样的,由于采用了三箱或两箱组合的结构, 在自行车不使用时,可以将自行车的各个组件折合在一起。这些组件折合 后正好成为三个或两个箱体,并恰好把车轮等传动件封闭在箱体内,将三 箱或两箱通过铰链折合在一起,并利用磁扣或其他扣合件将其扣合,成为 一只箱子,非常便于携带。当需要时,可将三个或两个箱体打开并装上拉 手及牵绳,可将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组合成一个行李车或躺椅,在需做自行 车使用时,将三个箱体或两个箱体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将转向机构、车 把、风雨档板、行李架、座椅等展开到位并固定,再将传动用的左右杠杆 安装就位,就成为了一辆非常轻便的自行车,由于这种自行车采用去强补 弱,在一些要求有较大受力的地方进行结构增强,而对于不受力的部位可 采用减弱或镂空的形式,再由于采用小轮,低车身,骑行时占用路面较少, 骑行时也非常安全、轻便,这种自行车骑行时只需上下交替踩动左右杠杆, 通过带有滑槽的主动齿轮传动杆,利用滑槽的作用,就可让主动齿轮做园 周运动,并带动从动齿轮驱动后轮转动,左右杠杆为插接式,拆下可装入 车身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箱自行车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箱自行车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箱自行车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箱式自行车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成行李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成躺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箱体折叠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前箱体转向机构上翻后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向铰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前箱体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三箱中箱体折叠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三箱中箱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后箱体折叠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后箱体座板及架板上翻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后箱体座板及架板进一步展开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三箱后箱体座板及架板完全展开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三箱主、从动齿轮及左右杠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齿轮,滑槽滑块结构府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镂空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两箱结构箱体展开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两箱自行车部份展开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两箱自行车展开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两箱自行车后箱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半箱式箱体展开及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半箱式部份展开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半箱式展开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半箱式前箱折叠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式展开示意图。

实施例1、一种随身带箱车一体化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 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主动力传动机构的中箱体(4), 包含有从动力传动机构,后轮及车座的后箱体(5)及在前箱体与中箱体之 间的一个连接前箱体与中箱体的可使前箱体与中箱体相互折合又可展开并 达到在同一平面上的铰链(1),在中箱体与后箱体之间的一个连接中箱体 与后箱体的可使中箱体与后箱体相互折合又可展开并达到在同一平面上的 铰链(2)组成。在前箱体(3)上部中间有一个铰链(7),在铰链(7)上固定一 个可向上翻转及向下翻转的板壳转向机构(8),在转向机构(8)上有两个可 向两外侧翻转的车把(41),一个可与转向机构(8)边缘扣合的板壳前支撑( 6),一个固定在板壳前支撑(6)上的可封闭于转向机构及板壳前支撑中空 部位的前车轮(42),在板壳前支撑(6)的后部设有的一转向铰(13)及围绕( 13)转动的连接于铰链(1)的转向铰座(14)组成。在所述的转向机构(8)向 上翻转后与板壳前支撑(6)接合面外缘转角有用于当转向机构上翻后将其 与板壳前支撑固定的一个可旋入板壳前支撑(6)并可旋出的定位螺钉(9), 在两侧车把(41)上分别有一个当车把(41)向两外侧翻转后用于定位车把的 用铰链(11)固定在车把上的可从车把中掏出的撑杆(10),在撑杆(10)的自 由端有一个和转向机构上螺孔(12)连接的螺钉(15),在车把(41)上安装有 刹车灯(37),转向灯(36)。所述的中箱体(4)由车身(16),位于车身靠前 箱体(3)边缘下部的球铰(19),在车身下部的和球铰(19)相连的可藉球铰 左右展开并翻转的风雨板(17),风雨板(17)的内侧的一个用于固定展开后 风雨板的螺栓(43),车身前上方两侧分别有一配合螺栓(43)固定风雨板的 孔(44),在车身的下部安装的一个车撑(18),在中箱体(4)的中空部安装 的主动齿轮(29),车身中部的传动轴(39)组成。所述的主动齿轮(29)的外 缘位于中箱体(4)与后箱体(5)的接合处,主动齿轮通过传动杆(47)上的滑 槽(45)及主动齿轮上的滑块(46)与传动杆(47)相联接,传动杆(47)的另一 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在传动轴左右外侧还配有两个活动的可拆下和安 装上的左右杠杆(30)。所述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中后部的铰座(23), 后箱体后缘中部的铰座(24),固定于铰座(23)上的座板(21),固定于铰座 (24)上的架板(20),位于后箱体中空部位的后轮(48),与后轮的传动部位 啮合,其前缘位于后箱体和中箱体接合面部位的当中箱体和后箱体展开在 同一平面时恰好和中箱体中的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22)组成。当在 所述的铰座(2)铰孔中穿入一比箱高稍长的钢铰轴(49),在铰轴的两端安 装两只小轮(50),将前箱体(3)及中箱体(4)展开固定,在前箱体上安一门 字形拉手(51),用一将后箱体向一侧拉起展开成一手拉行李车的与拉手(5 1)相连的绳带(52)可组成手拉行李车。当将所述的中箱体(4)放平,在中 箱体(4)的侧缘安装门字形拉手(51),将前箱体(3)及后箱体(5)分别向两 个方向转斜为一躺椅型,并与中箱体之间用绳带(52)固定并成一躺椅。

实施例2、为在于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车 座,支撑,后轮及传动机构的后箱体(5)及连于前箱体及后箱体之间的铰 链(1)组成。所述的后箱体(5)由后箱体上缘后方的铰座(23),后箱体后缘 中部的固定于书架(33)上的铰座(24),位于后箱体后侧上部与铰座(23)相 连可沿铰座(23)转动的书架(33),后箱体后侧下部的可通过铰座(23),(2 4)翻转到后箱体上部的车鞍(20),位于后箱体两下侧前部的可向左右两外 侧翻起的后挡水板(35),位于后箱体(5)中空内的主动齿轮(29),与主动 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从动齿轮(22),由从动齿轮驱动的后轮(48),通过 滑槽(45)滑块(46)牵动主动齿轮的传动杆(47),转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 在传动轴(39)上,传动轴(39)安装在后箱体上并且和后箱体外侧相通,在 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拆下的左右杠杆(30)组成。所述的前箱体(3)由固 定在前箱体(3)上缘的铰座(7),固定在铰座(7)上可上下翻转的转向机构( 8),板壳前支撑(6),位于前箱体后部与铰链(1)连接的可相对转向机构转 动的转向铰座(14),位于前箱体外侧下部转向机构下方的可相对前挡水板 (32)折起的风雨板(31),位于前箱体外侧转向铰座(14)下部的可相对转向 铰座折起的前挡水板(32),位于前箱体后部的转向铰座(14),位于转向机 构(8)上可向两侧打开的车把(41)组成。

实施例3、为半箱式,由包含有转向机构及前轮的并只罩住上半部前 轮的前箱体(3),包含有传动机构及后轮并只罩住上半部后轮的后箱体(5), 在前箱体(3)与后箱体(5)之间的可使前箱体与后箱体折合在一起并可展 开在同一平面上的铰链(1)组成。所述的前箱体上转向机构(8)为铰接在板 壳前支撑(6)上当其向上翻起时可展开成带有车把(41)的转向机构,当车 把合在一起并放下时其外形恰好和板壳前支撑前部外缘相闭合的转向机构 (8),在前箱体上铰链(1)与板壳前支撑(6)之间为在中空部位可放入拆下 的座椅(40)的转向铰座(14)。所述的后箱体(5)上缘前部开有一个用于在 使用时固定座椅(40)的口(53),在后箱体中空部位安装有主动齿轮(29),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驱动后轮的从动齿轮(22),通过滑槽(45)滑块(46)牵动 主动齿轮的传动杆(47),传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动轴(39)上,传动 轴(39)字装在后箱体上并且和后箱体外侧相通,在传动轴(39)上安装的可 拆下的左右杠杆(30)组成。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躺椅 2020-05-12 238
睡袋躺椅 2020-05-12 295
躺椅 2020-05-11 244
木质躺椅 2020-05-14 542
一种躺椅 2020-05-14 750
伸缩躺椅 2020-05-14 84
一种躺椅 2020-05-11 953
靠壁躺椅 2020-05-14 810
升降躺椅 2020-05-13 910
摇摆躺椅 2020-05-13 72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