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热处理 / 全氧燃烧 / 吸附除去空气中所含烃的方法

吸附除去空气中所含的方法

阅读:105发布:2024-02-10

专利汇可以提供吸附除去空气中所含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经至少一个入口E进入 吸附 床并经至少一个出口S离开吸附床的空气中所含 烃 的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吸附剂填入单元体积:锥体、四面体,柱体,其中可明显降低吸附器中的压降,同时又不会对以该操作中所用吸附剂体积计而期望达到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下面是吸附除去空气中所含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经至少一个入口E进入吸附床并经至少一个出口S离开吸附 床的空气中所含的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选自颗粒,实心挤出 颗粒和空心挤出颗粒的吸附剂填入吸附单元中,将吸附单元置于集 气外壳内并且让待处理气体流经这些吸附单元,这类吸附单元选自 锥体,四面体和柱体,所选择的吸附单元可明显降低吸附器中的压 降,同时又不会对以操作中所用吸附剂体积计而期望达到的效果造 成不利影响。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解吸后的气体冷却后通入分离器, 在其中被吸附的有机化合物冷凝,然后将这样分离后的气流循环到 吸附器顶端。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八面沸石,发光沸石 类脱沸石或质岩。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八面沸石,发光沸石 类脱铝沸石或硅质岩。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脱铝化硅-氧化 铝。
6.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脱铝二氧化硅-氧化 铝。
7.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脱铝二氧化硅-氧化 铝。
8.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用吸附剂为脱铝二氧化硅-氧化 铝。
9.权利要求5-8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在同时从待处理 气体中提取和烃时应用。
10.权利要求1-8之一的方法,其中吸附剂为活化炭,其再生 用贫氧惰性气流进行,来自分离器的气流冷凝后用作解吸气体的稀 释剂和冷却流体
11.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吸附剂为活化炭,其再生用贫氧惰 性气流进行,来自分离器的气流冷凝后用作解吸气体的稀释剂和冷 却流体。
12.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贫氧惰性气流为氮气或燃烧气。
13.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贫氧惰性气流为氮气或燃烧气。
14.权利要求1,3-8和11-13之一的方法,其中解吸气流不 冷却,冷凝和循环,但在冷却和冷凝并任选在所用固体为活化炭时 循环作为解吸稀释剂后完全或部分催化燃烧。
15.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解吸气流不冷却,冷凝和循环,但 在冷却和冷凝并任选在所用固体为活化炭时循环作为解吸稀释剂后 完全或部分催化燃烧。
16.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解吸气流不冷却,冷凝和循环, 但在冷却和冷凝并任选在所用固体为活化炭时循环作为解吸稀释剂 后完全或部分催化燃烧。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吸附脱除空气中所含的方法,尤其是涉及吸附脱 除某些工厂环境中所含烃的方法,在这些环境中的烃排放应满足立 法机构制订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本发明还涉及除而外还可能 含有O,S和N作为组成原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低温下用适当吸附剂选择吸附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工艺已知 并已实施几十年,同时也用解吸气流如空气吹扫已加热到比吸附操 作温度高100-200℃的吸附剂而进行解吸操作。目前最常提到的吸 附剂是表面积大的活性碳,质岩和SiO2/Al2O3比例高的沸石如ZSM 型沸石,发光沸石及通常的八面沸石深度脱后所得的亲油沸石, 这些硅化合物的优点是可在热空气中再生,同时又不会出现用活性 炭时担心出现的不利影响。易于在这种操作中应用的后一吸附剂可 用适当脱铝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铝)制得。就吸附速 度和饱和时每克固体吸附的烃量而言,这类二氧化二硅-氧化铝的 性能比脱铝沸石的性能稍差,但脱铝工艺更简单并且所得固体价格 还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上述吸附剂,尤其是硅化合物在可利用 其有效理化性能的特定条件下的应用。这种应用过程中可有效利用 吸附剂的活性(就吸附速度而言),其吸附容量,有关脱除COV(挥发 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同时尽可能减少吸附床中的压降。吸附及 解吸期间在装置入口和出口间出现的压降实际上构成了各种操作费 用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因素。

现有技术重视应用以轴向固定床,流化床或移动床形式操作的 吸附剂的吸附方法(Handbook of separ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1987),其中说明了各种吸附器。在这些吸附器中,根本没有涉及到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应用。

活化炭类吸附剂包括二氧化硅,脱铝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铝), 硅质岩,易于在存在下吸附烃,尤其是VOC的脱铝分子筛。如上 所述,本发明目的就是提出这些吸附材料减少经过吸附床的压降的 特殊用途或新用途,其应用过程中可保证待去除的烃(VOC或COV)在 固体上的良好保持率,因此可大大降低吸附器中压降,同时又不会 有损于该操作中以所用吸附剂体积计而期望达到的效果。

图1A,1B和1C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第一方案中所用轴向床,径向 床,柱状单元旋转床的几何形状。

图2A和2B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第二方案中所用的小型径向床。

图2C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第二方案中所用小型径向床的另一实施 方案。

图2D示出了本发明方法中平行排列的两台小型径向床交替操作 方式。

本发明方法第一方案中,所用等效(equivalent)直径为0.5-5mm 的粒状吸附剂包在金属丝,硅线或耐高温复合材料织成或编成的网 容积内。网眼小于颗粒直径并且含颗粒的单元(elementaire)体积的 等效直径可根据吸附器尺寸调节。所观察到的压降与吸附单元的尺 寸密切相关,并且在吸附器内任何吸附单元均表现为小型吸附器, 就其操作性能而言,亦符合化学工程领域的一般原则。在这些条件 下,床层形式可为以下几何形式中的一种或另一种:轴向床,径向 床,柱状单元旋转床。这三种床层形式的几何形状已示于图1A,1B,1C 中(E表示至少一个入口,而S表示至少一个出口)。吸附剂的吸附单 元可具有各种几何形状(已示于图1B边上):柱状,球状,立方体 或优选为四面体,这在欧洲专利申请No.494550-A中已作说明。在 所有这些情况下,须使吸附床直径比吸附单元的等效直径大约50倍。 用相同厚度的自由颗粒床达到的压降降低程度大于系数10。因此, 在采用自由颗粒床时,可使用厚度为压降所允许的厚度的2至5倍 的床层。而且,紧密保持在这些吸附单元内的颗粒床层强制使气流 沿任意通道流通,在可比的压降和空速下,这些通道可达到比涂上 吸附相的平行通道上整吸附剂获得的效果好得多的提纯效果。

在本发明方法第二方案中,颗粒为自由颗粒,其形状为实心挤 出粒状或空心挤出粒状,这些颗粒送入如图2所示的小型径向床中, 这些单元吸附器长度为100-200cm,厚度为10-30cm并且置于被处 理气体的集气容积内,好象换热管(图2A和2B)。各吸附容积就象 从中心进料的小型径向吸附器,而在外部用装有小型吸附器的外壳 收集被处理的气体。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减少压降并可装备相同 的金属网单元,并且可将这些单元插入集气外壳之前将这些金属网 填满。长度为100cm的各单元容量为50-200l,床层厚度与吸附剂颗 粒的等效直径和装置内允许的压降有关。两台吸附器可平行排列, 其中一台处于吸附阶段,另一台则处于解吸阶段(图2D)。各吸附器 可包含例如4-36层小型床层,而为了达到大容量,也可将两组小型 床层结合起来以使设备的容量加倍。已表明这种低厚度催化床层尤 其有利于应用脱铝的亲油分子筛(发光沸石,ZSM,八面沸石),其特 性曲线QA·f(PA)(其中QA为固体上吸附的A量,而PA为其分压)在 低PA值情况下达到其平稳阶段(固体饱和),A为待吸附烃。在这种 情况下,可形成特别明显的吸附前沿,其中可应用低厚度床层。

这种设计中还可配置成图2C所示的平行六面体单元。

不管是用柱体单元,还是用平行六面体单元,有气体进出的壁 都用刚性不锈网制成(该网可用加强杆增强),所用网的网眼尺寸 小于吸附剂颗粒的最小尺寸。

在本发明方法第三方案中,将吸附剂涂在编织铝线或玻璃纤维 载体上,制成可使气体沿任意通道流通的垫床。

这些单元压降低,可用于处理流量大,处理压低的空气。

另一方面,由于涂层吸附剂量小(100kg/m3左右),所以吸附的体 积容量低,这就要求按连续再生工艺应用这类吸附剂(见图1C)。

为了吸附可略为聚合或不可聚合的常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OV), 可在常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吸附操作,即在0-120℃,优选20-60 ℃的温度和待去除气流排除压力下进行吸附操作。一般来说,COV含 于空气中,其相对压力为0.1-1MPa,通常为0.1-0.2MPa。所用空速 取决于所用吸附剂。就活化炭而言,空速为1000-5000m3待处理气 体/h/m3吸附剂(m3/h/m3),对于脱铝沸石,则为5000-50000m3待 处理气体/h/m3吸附剂。更具体地讲,就活化炭而言,空速还取决于 要求达到的提纯程度。

一旦吸附剂在所应用的吸附和提纯条件下达到饱和,待提纯空 气(或气体)就停止流通并用解吸气流代替,解吸气流的性能取决 于所用吸附剂。在吸附剂为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铝)或脱铝沸 石时,解吸气流由140-300℃,优选160-250℃的热空气流构成,这 种气流通过吸附床的空速为100-500m3/h。该解吸气流经换热器而 冷却到常温,其中有机蒸汽部分冷凝后在分离器中从气相中分离。 分离后,在希望尽可能除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将气相循环到吸 附床。解吸操作在接近并略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进行。

在所用吸附剂为活化炭时,也可在前述条件下进行解吸,但为 了避免吸附剂降解,宁可用近于化学计量的惰性气体(氮或燃烧气) 作为解吸气流,而不优选用空气。

上述方法可根据所用吸附器而呈现为两种实施方案,所用吸附 器为:移动式或固定式。

在吸附器为图1C所示移动式吸附器时,则吸附床可从吸附区转 移到解吸区。分成等体积(如6-10体积)的区域的吸附器可定期经 一环形部件绕其轴转动。在吸附器包括n(如6-10)个相同的区域时, 则n-3个区域处于吸附阶段并且被处理气体从顶到底穿过这些区域, 这已表示在图1C中,另外3个区域则处于解吸阶段,其中包括以下 3个步骤:加热,解吸,冷却。在这种情况下,明显区别开的集气区 可回收气流,同时可避免其与被处理气体混合。解吸在加热到130- 250℃的解吸气流中进行,再生固体的冷却在冷空气流(或冷解吸气 流)中进行。

固定吸附器系统可包括两台相同的吸附器,而吸附床的数量和 几何形状则不限。吸附器之一处于吸附阶段,而另一台则按以下顺 序操作:加热,解吸,冷却。操作原理同于图1A,1B,2A,2C所示。

实施例1

八面沸石的Si/Al原子比为100,呈平均直径1.8mm,平均长度4mm 的挤出粒状,将这些颗粒塞入不锈钢网制成的锥形吸附单元内,网 眼长度为1.2mm,不锈钢网厚为0.3mm。锥的母线长30mm,锥底直径亦 为30mm。以85个/升的比例将这些锥体放在柱形吸附器中,在该吸 附器中这些锥体形成1.12m高的吸附床,其底表面为0.07m2。该床 底部用多孔不锈钢网支撑,网眼为5mm,网厚为1mm。流体从底到顶 穿过吸附床。

吸附试验用加了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空气进行,温度为30℃, 相对湿度(HR)为约70%,而乙酸丁酯和二甲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为 200(ppm)。所用空速为10000,计为被污染空气体积/吸附剂体积/ 小时,这相当于在空容器中的线速度为3.1m/s。所观察到的压降为 240mm水柱(24hPa,约24mbar)。在出口对流出物进行分析并在总烃 化合物含量为待处理气体中的含量的5%时停止吸附试验而进行解 吸。在试验条件下,沸石吸附的烃量为其重量的8.4%。这相当于在 床层穿透之前经过2.6小时的操作吸附了2kg烃。

为进行解吸操作,可通入加热到180℃的空气,空速为300m3/m3 床层/h。床层温度从30℃逐渐加热到175℃,被吸附烃的解吸也是逐 渐的并且用色谱法确定气体的浓度。乙酸丁酯解吸速度快于二甲苯, 但在通热空气1小时30分钟后,产品即已完全被解吸。-15℃下冷 凝的产品相当于约2kg重。

然后通入未被污染的空气,将吸附剂冷却到30℃,空气空速为 2000。在吸附循环期间测得的压降低于10mm水柱(=1hPa=1mbar)。

实施例2

该试验条件同于试验1,只是空速为5700h-1。经过吸附床测得 的压降为137mm水柱(=13.7hPa=13.7mbar)。被吸附的总烃最大量可 达到所用沸石重量的9.8%,这相当于在床层穿透之前增重2.5kg。 吸附4.5h后出现穿透。

用已预先冷却到200℃的准化学计量甲烷燃烧气流进行解吸,其 空速为150h-1。在所用条件下,在通解吸气流1h后可认为操作已完 成。

实施例3

试验用同于实施例1的沸石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只是在 边长为3cm的四面体,而不是锥体积内填充吸附剂。所观察到的压 降略低(190mm水柱或19hPa=19mbar),而观察到的效果也略低,即 在仅进行2.3h吸附操作后床层即穿透。

实施例4

试验在同于实施例2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即空速为5000h-1,但用 98.7%脱铝的二氧化硅-氧化铝作为吸附剂。该吸附剂为球状,其直 径为2-4mm。所得结果表明意外地,但不可忽视地吸附了两种烃, 但同时亦吸附了很多的水。用脱铝沸石时,在1.2h,而不是4.5h后 即出现床层穿透。在穿透时,吸附剂已吸进了1%的烃溶剂和35% 的水。这种吸附剂可有效地用于同时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水蒸 汽。

实施例5

该例所用吸附器如图2B所示,在大容量情况下可将吸附器按图 2C所示排列成平行六面体或柱体。床壁用刚性不锈钢网制成,其网 眼为1.4mm,该网用直径为1mm的线构成以使网有良好的刚性。而且, 每一单元均为刚性结构,以避免吸附体积在气体速度或在解吸操作 期间的温升情况下出现任何变形。吸附剂层厚为9cm,中心集气室直 径为10cm,单元高1m,其床层中含55升吸附剂,被处理气体迅速流 过该吸附剂床。固体吸附剂为同于实施例1的脱铝沸石,但应用时 未填入某一适当几何形状的吸附单元内。

30℃和10000h-1空速下用同于实施例1的气体操作时的压降为 61mm水柱(6hPa)。经3小时操作后被吸附烃量为2.1%时,床层穿透。

用加热到220℃的空气流进行的解吸于35mm处操作并使被处理 的吸附剂具有其初始性能。

体积相同(551)和厚度相同(9cm),但为平行六面体的床层的压降 为50mm水柱,就床层穿透前被吸附的烃量(10.3%)而言,其性能略 为好一些。

实施例6

处理实施例1的气体,但作为吸附剂应用活化炭并将其填入同 于实施例1的锥体小单元中。锥体单元床层尺寸同于实施例1。有关 温度和压力的操作条件也相同,但空速降到4000h-1。所用炭为粒状, 其特征如下:平均直径为1.2mm,比表面为937m2/g,松散堆积密度为 0.22。在这些条件下,经过23小时操作后才出现床层穿透并且炭上 烃保持率为其自身重量的35%。

向床层中通入已冷至250℃并且极其贫氧的天然气燃烧气来进行 解吸,气流空速为200h-1。烃冷却后冷凝,分离器出口的气相在与燃 烧气混合而使其冷却到250℃后循环送去解吸。经3小时处理后,可 认为解吸已完成。

同于第一次的第二次吸附操作的烃吸附量为所用炭重量的 34wt%。

解吸操作之后的第三及第四次吸附操作在如上所述条件下进 行,其中被吸附烃保持率为34.5wt%和35.3wt%。

实施例7

吸附剂为涂了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沸石粉的铝线或玻璃纤维编织 成的垫床,该吸附剂采用已知生产催化床的适当技术制成。

这样制成的垫为直径80mm,长20mm的柱体,网眼为2-3mm,所 用线直径为8/10mm。该吸附剂含92g同于实施例1且Si/Al原子比 >100的八面沸石。

将吸附垫放在直径为80mm的柱状吸附器中,室温下向其中通 入含300ppm乙酸丁酯,即含烃1.2g/m3的空气,速度为30m3/h,即线 速度为1.7m/s。

出口处的浓度每3分钟用色谱法记录一次。

最初四次测量时烃浓度小于25ppm,后续测量时突然升至300ppm, 这表明经12-15分钟操作后的吸附前沿已穿透。

经该吸附“床”测得的压降低于2hPa(20mbar),即1.7m/s下低 于100mm水柱/m床长度。

总的VVH为30000h-1,吸附容积容量为9kg乙酸丁酯左右/m3床 层。

同于前述实施例用150℃下的逆流热空气进行再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