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绝缘 / 电磁屏蔽 / 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

阅读:16发布:2024-02-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传送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被配置于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 电路 基板 (3)及 导电性 的 机身 (9)的 电子 机器(1)内的传送装置(A)。传送装置(A)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7a,7b)的中继 电缆 (7)。中继电缆(7)的第1端部(7a)被连接在电路基板(3)上。在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7b)上设有安装在所述机身(9)的里面(9a)上的插座型连接器(11)。为了防止从中继电缆(7)中产生 辐射 噪音,插座型连接器(11)的金属 外壳 被 接地连接 在机身(9)上。,下面是传送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传送装置,配置于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电路基板及导电 性的机身电子机器内,其特征是,包括:
具有第1及第2端部并且第1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继电 缆、
设于所述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上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 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
所述插座型连接器包含支撑多个接头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和包覆 所述连接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所述外壳被接地连接 在所述机身上,
所述插座型连接器还包含支撑连接器外罩及外壳并被安装在所述电 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的覆盖罩,所述覆盖罩上设有阶梯状的承受部,
所述外壳包含与所述覆盖罩的所述阶梯状承受部配合的配合部,在要 将中继电缆从所述插座型连接器中拔出的负荷发挥作用时,覆盖罩的承受 部的阶梯状部分顶靠外壳的配合部,从而使覆盖罩的承受部承受该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继电缆包含 多个被包覆的信号线、包围所述被包覆的信号线的导电性护罩、包围所述 导电性护罩的覆盖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的各接头和中继电缆的对应的信 号线的剥皮端部由焊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壳的一端 设有结合所述外壳和中继电缆的覆盖部的结合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结合机构包含 设于外壳上的筒部,所述筒部将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的覆盖部和从该覆盖 部露出的导电性护罩的端部压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外壳包含介于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和覆盖罩之间并压靠接触机身的 里面的弹性舌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含第1、 第2及第3外壳构件,第1及第2外壳构件分别包含槽形的主体部,第1 及第2外壳构件的主体部之间相互组合而构成收容所述焊锡部的箱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外壳构 件的主体部的前端形成配合在连接器外罩上的外罩配合部,同时,在第1 外壳构件的主体部的后端上形成所述筒部,第3外壳构件被从前方滑动安 装在连接器外罩上,与第1外壳构件的外罩配合部协动并构成箱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3外壳构件 包含区划出插座型连接器的插入开口的筒状部,所述筒状部通过颈缩加压 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第2及第 3外壳构件中至少2个由不同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及第2外 壳构件的主体部分别包含电磁屏蔽用壁部,这些电磁屏蔽用壁部,将由相 互组合的第1及第2外壳构件的主体部区划出的箱状的空间对中继电缆延 伸的区域进行屏蔽。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配合在所述覆盖罩 的承受部上的配合部被设置在所述第1外壳构件的主体部的电磁屏蔽用壁 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2外壳构件 包含从其主体部延伸出来并沿着第3外壳构件设置的延伸部和从所述延伸 部呈弯曲状延伸的弹性舌片,所述弹性舌片介于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和 覆盖罩之间并押靠接触机身的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覆盖罩包含以在相互之间收容插座型连接器的连接器外罩及外壳的方 式而组合的一对对分外罩。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使用中继电缆电子机器内的传送装置,特别涉及高速 数据传送中使用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像数字化的动画数据那样需要实时性的数据高速地进行传送, 因此,近年来,使用具有实时传送功能的串行接口,例如高速串行总线 规格IEEE1394(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394)中规 定的电缆或连接器。
例如,在TV(Television)电视接收机等的AV(Audio-Visual)机器 中,在机器的前面及背面分别配置插座型连接器,在这些插座型连接器 上连接有例如连接在摄像机上的对应的插头型连接器。
在此情况下,当在机器内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置I/O(input-output) 基板,并在基板上分别装备前面及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时,制造成本就 会变高。
因此,虽然可以考虑仅将基板配置在机器内的后部,用中继电缆从 此后部的基板连接至配置于前面的插座型连接器,但是,此时会有这样 的问题,即,从中继电缆辐射出的噪音会对机器内的部件产生影响。
因此,虽然还可以考虑将中继电缆的屏蔽线连接在基板的地线上, 但是,此时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从基板的地线上辐射出噪音,从而破 坏基板内的各线的阻抗匹配。
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游戏机等中,在用中继电缆从配置在机器内的I/O 基板连接至插座型连接器的情况下,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机器内的辐射 噪音的传送装置。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为,配置在具有用于输入及/ 或输出的电路基板及导电性机身的电子机器内的传送装置包括:
具有第1及第2端部并且第1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继电 缆、
设于所述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上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 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
所述插座型连接器包含支撑多个接头(contact)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 罩和包裹所述连接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所述外壳被 接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上。
所述插座型连接器还包含支撑连接器外罩及外壳并被安装在所述电 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的覆盖罩,所述覆盖罩上设有阶梯状的承受部,所述 外壳包含与所述覆盖罩的所述阶梯状承受部配合的配合部,在要将中继电 缆从所述插座型连接器中拔出的负荷发挥作用时,覆盖罩的承受部的阶梯 状部分顶靠外壳的配合部,从而使覆盖罩的承受部承受该负荷。
本方式由于使插座型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机身上,因此可 以防止从能够对电子机器内的部件产生影响的中继电缆中产生辐射噪音。 即,可以将外部噪音在进入电子机器的入口处遮住,另外,也不会对电路 基板的地线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所适用的电子机器的示意性俯 视图。
图2是插座型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是将屏蔽罩取下状态的插座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插座型连接器的连接器外罩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2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3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插座型连接器的外壳被接地连接在电子机器的机身上的状 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插座型连接器的概略立 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所适用的电子机器的示意 性俯视图。参照图1,本传送装置A具有安装在电子机器1内的后部2 的电路基板3上的插座型连接器4和从此插座型连接器4延伸至机器1 的前部5的中继电缆单元6。
中继电缆单元6包括:
具有第1及第2端部7a、7b的中继电缆7、
设于中继电缆7的第1端部7a上并连接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4上的 插头型连接器8、
设于中继电缆7的第2端部7b上并用螺钉10安装在电子机器1的 前部5的电子机器1的导电性的机身9的外壁的里面9a上的插座型连接 器11。
插座型连接器11可以从外部连接用于向电子机器1输入信号的对应 的插头型连接器12,从而实现例如用于使高速传送成为可能的串行接口 (例如IEEE1394高速串行总线规格)中规定的传送。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从位于电子机器1的后部2的电路基板3 延伸至电子机器1的前部5的中继电缆单元6的插座型连接器11安装在 电子机器1的前部5上,使得此插座型连接器11的后述的导电性的外壳 15(参照图2)与电子机器1的前部5的机身9导通,从而确保接地,这 样,就可以防止从作为机器内连接的中继电缆单元6中产生辐射噪音, 并防止对电子机器1内的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
参照图2,插座型连接器11包括:
支撑多个接头13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14、
包裹此连接器外罩14的周围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15、
收容支撑连接器外罩14及外壳15并被安装在电子机器1的机身9(参 照图8)里面上的覆盖罩(cover housing)16。
还是参照图2,覆盖罩16是使一对对分外罩16A、16B组合而构成 的。对分外罩16A、16B具有分别形成管状的对开的主体部51、52和设 于主体部51、52的前部并互相逆向延伸的安装凸缘53、54。各安装凸缘 53、54上形成有用于如图8所示那样使向机身9上安装用的螺钉10插入 的螺钉插入孔55。
另外,在对分外罩16B的安装凸缘54的安装面56(与机身9的里 面9a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在后述的接地用的弹性舌片32与机身9的 里面9a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时,收容此弹性舌片32的凹部57。
还是参照图2,中继电缆7包括:
例如4极被包覆的信号线17(图中仅表示2极)、
包围这些被包覆的信号线17的由例如网状线形成的导电性护罩18、
包围此导电性护罩18的覆盖部19。
各接头13的后端的引线部13a和中继电缆7的对应的信号线17的 剥皮端部由焊部20互相连接在一起。
参照作为图2及将覆盖罩16取下的状态的组件SA的立体图的图3, 所述外壳15是由分别用板金形成的第1外壳构件21、第2外壳构件22 及第3外壳构件23构成。虽然作为外壳15整体的主要功能是电磁屏蔽, 但是由于构成各部位的第1、第2及第3外壳构件21、22、23需要有各 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各外壳构件21、22、23由分别对应了所需功能的材 料形成。
例如,第1外壳构件21由于具有用于如后述所示的压接的筒部 (barrel)27,因此使用压接性优良的。第2外壳构件22由于具有用 于接地的弹性舌片32,因此使用用于确保强度的不锈。第3外壳构件 23由于具有如后述那样的颈缩特性,因此使用适于形成颈缩的软钢
如图5及图6所示,第1及第2外壳构件22分别包含槽形的主体部 24、25,如图2所示那样,在将这些主体部24、25之间相互组合而形成 的箱状的空间S内收容有所述焊锡部20。
如图2所示,在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前端上,形成配合 与连接器外罩14配合的外罩配配合部26,同时,在第1外壳构件21的 主体部24的后端上形成筒部27。筒部27将中继电缆7的覆盖部19和在 该覆盖部19上露出的导电性护罩18压接在一起。
第1及第2外壳构件21、22的主体部24、25分别形成电磁屏蔽用 壁部28、29,用于对区划出的所述空间S相对于中继电缆7延伸的区域 进行遮蔽。壁部28、29上形成有用于使信号线17穿过的孔。
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壁部28构成配合与由屏蔽罩16A的 阶梯部构成的承受部30配合的配合部。这样,在要把中继电缆7从插座 型连接器11中拔出的负荷发生作用时,此负荷通过作为第1外壳21的 配合部的壁部28被对分外罩16A的承受部30所承受,其结果是,不会 对焊锡部20造成不必要的拔出负荷。
参照图2及图6,从第2外壳构件22的主体部25开始向前方并沿着 第3外壳构件23形成延伸部31,此延伸部31的前端延伸至覆盖罩16B 的安装凸缘54的外侧为止,在该前端上延伸设有曲折状的弹性舌片32。 如图8所示,弹性舌片32介于电子机器1的机身9的里面9a和覆盖罩16 的对分外罩16B之间,压接在机身9的里面9a上,达到可靠的接地效果。
由于在通过延伸部31保证第1外壳构件21和第2外壳构件22之间 导通的同时,还确保了相互组合的第1外壳构件21和第2外壳构件22 之间的导通,因此外壳15整体就通过弹性舌片32被可靠地接地连接在 机身9上。
参照图2及图3,插座型连接器11为了使对应的插头型连接器12的 插入凸部(未图示)插拔,在前方具有敞开的插入凹部33。由第3外壳 构件23区划出朝向插入凹部33的插入开口34,同时,由连接器外罩14 的第1、第2及第3壁部36、37、38(参照图4)区划出插入凹部33的 内深部。
参照图4,第2壁部37、38相互面对,第1壁部36将第2及第3壁 部37、38的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另外,连接器外罩14具有作为平行于 第1壁部36的中壁部的接头支撑壁39。接头支撑壁39将多个接头13并 列支撑,各接头13的后端的引线13a向连接器外罩14的后方突出。
从第2及第3壁部37、38的后部设有向各对分外罩16A、16B突出 的配合配合突起40、41。各配合配合突起40、41如图2所示,通过配合 配合在覆盖罩16的对应的对分外罩16A、16B的配合配合槽42、43上, 限制连接器外罩14相对于覆盖罩16向中继电缆7的延伸方向的前后的 相对移动。
第2及第3壁部37、38在与第1壁部36相对一侧的端部上,通过 设置平行于第1壁部36的缘部44形成形剖面。另外,以与各缘部44 相邻并且与对应的第2或第3壁部37、38也相邻的状态形成平行于第1 壁部36延伸的区划壁45,在与各区划壁45对应的壁部37、38及其缘部 44之间形成角形的滑动槽46。
另外,第2及第3壁部37、38如后述所示分别具有与作为第3外壳 构件23的外罩配合部的突条84关联的缺口状配合槽配合47,而且具有 在将第1外壳构件21滑动安装于该连接器外罩14上时成为导引的导引 槽48。
参照图5,第1外壳构件21的槽形的主体部24具有主壁部60和相 互面对的一对侧壁61、62。在一对侧壁61、62上形成在使该第1外壳构 件21和第2外壳构件22组合时使用的各一对配合孔63。
另一方面,参照图6,第2外壳构件22的槽形的主体部25具有主壁 部64和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65、66。一对侧壁65、66分别沿着第1外 壳构件21的对应的侧壁61、62的外侧面被覆。另外,在第2外壳构件22 的主体部25的一对侧壁65、66上,配合在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 的一对侧壁61、62的配合孔63上的弹性爪67向内翘起。
另外,在第2外壳构件22的一对侧壁65、66上,各设有一对以向 内突出的方式从外侧凹入而形成的突起68。
在组装时,将第2外壳构件22的主体部25包覆在第1外壳构件21 的主体部24上时,各弹性爪67自动地配合在对应的配合孔63上,同时, 各突起68配合在第1外壳构件21的对应的侧壁61、62的缘部上。利用 突起68的配合,就限制了第2外壳构件22向图6中的下方X1的移动, 利用弹性爪67的配合,就限制了第2外壳构件22向图6中的上方X2及 前后方向Y的移动。这样,第1及第2外壳构件21、22在确保导通的同 时被牢固地组合。在图6中,69是形成于各侧壁65、66上的向内的突起, 该突起69形成棱形,有助于强度的提高。
还是参照图5,第1外壳构件21的外罩配合部26与连接器外罩14 的第1、第2及第3壁部36、37、38协动,具有构成包围接头支撑壁39 的周壁部的主壁部70和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71、72,从而形成槽形。
在主体部24的主壁部60和外罩配合部26的主壁部70之间,形成 配合于覆盖罩16的对分外罩16A的挡部(stopper)73上的配合阶梯 部74。
在主壁部70的前端,设有弹性突起75,其为了对插入在插入凹部33 内的插头型连接器12的插入凸部赋予朝向接头支撑壁39侧的弹势而被 折成倾斜状。
另外,主壁部70具有一对穿过形成于对应的侧壁71、72的下缘上 的开口而向外延伸的突起76。另外,在主壁部70的两个侧缘上,在突起 76和配合阶梯部74之间分别形成向与侧壁61、62相反一侧突出的突起 77。
而且,在一对侧壁71、72的前端缘上分别形成朝向外侧后方弯折的 配合片78。
参照图4及图5,在将第1外壳构件21的外罩配合部26安装在连接 器外罩14上时,使外罩配合部26从连接器外罩14的前方向后方滑动而 安装,此时,侧壁71、72及突起76被导入连接器外罩14的滑动槽46 内,同时,配合片78被导入连接器外罩14的导引槽48内来导引滑动方 向。配合片78的后端通过与导引槽48的最深部对接,实现对两者14、21 的滑动方向的定位。另外,此时,突起77成为沿着连接器外罩14的对 应的配合突起40的内侧面的状态。
连接器外罩14的配合突起40、第1外壳构件21的突起77及第3外 壳构件23的配合突起85被嵌入覆盖罩16的对分外罩16A的配合槽42 内,同样地,连接器外罩14的配合突起41及第3外壳构件23的配合突, 起86被嵌入对分外罩16B的配合槽43内(在图2中仅表示连接器外罩 14的配合突起40、41)。
参照图7,第3外壳构件23具有区划出插座型连接器11的插入凹部 33的插入开口34并通过颈缩形成了剖面近似四角形形状的筒状部35。 以包围筒状部35的方式形成有制成四角环状的阶梯部49,然后形成从此 阶梯部49向后方延伸的第1、第2及第3侧壁81、82及83。
相互面对的第2及第3侧壁82、83具有以向内突出方式凹入形成并 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外罩配合部的突条84。另外,从第2及第3侧壁 82、93的后端分别延伸设有向各对分外罩16A、16B突出的配合突起85、 86。
另外,在第1侧壁81的后部,向内突出的弹性片87翘起。
第3外壳构件23从连接器外罩14的前方被滑动安装,此时,第2 及第3侧壁82、83的突条84被导入连接器外罩14的配合槽47中,导 引两者23、14的相对滑动。在此滑动的终端,第3外壳构件23的阶梯 部49的背面与连接器外罩14的各壁部36、38、38的前端对接,同时, 通过第3外壳构件23的第1侧壁81的弹性片87配合在连接器外罩14 的第1壁部36的后缘上,使得两者14、23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 制。
第1及第3外壳构件21、23在安装于连接器外罩14上的状态下, 第3外壳构件23的第1、第2及第3侧壁81、82、83和第1外壳构件21 的外罩配合部26的主壁部70构成箱状,形成对连接器外罩14的包围, 从而提高了屏蔽效果。
在中继电缆7端部组装插座型连接器11时按照以下的1)~5)的 顺序进行。
1)首先,在由连接器外罩14所支撑的各接头13的后端的引线部13a 上焊接中继电缆7的对应的信号线17的剥皮端部,设置焊锡部20。
2)然后,在连接器外罩14上安装了第1外壳构件21后,利用第1 外壳构件21的筒部27使中继电缆7的覆盖部19与在该覆盖部19上露 出的导电性护罩18压接在一起。
3)然后,从连接器外罩14的前方安装第3外壳构件23。
4)然后,使第2外壳构件22的主体部25组装在第1外壳构件21 的主体部24上,同时,通过使第2外壳构件22的延伸部31沿着第3外 壳构件23的第1侧壁81,安装第2外壳构件22,制作出如图3所示的 组件SA。
5)然后,以将组件SA夹持在两个对分外罩16A、16B的主体部51、 52之间的状态,使两个主体部51、52带梢嵌合。
如上所示,当采用本实施方式时,在成为向电子机器1内输入的入 口的插座型连接器11中,由于使其金属外壳15接地连接在电子机器1 的机身9上,因此可以防止从对电子机器1内的部件能够产生影响的中 继电缆7中产生辐射噪音。即,可以将外部噪音在进入电子机器的入口 处遮住,另外,也不会对电路基板3的地线产生影响。
另外,由于通过外壳15利用覆盖罩16承受中继电缆7的拔出负荷, 因此可以防止中继电缆7的信号线17的焊锡部20发生破损。
另外,对于外壳15,由于使分割的多个外壳构件21、22、23互相组 合而形成箱状,因此可以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提高屏蔽效果。另外,由 于可以在使各外壳构件21、22、23组合在连接器外罩14上之前,在将 周围敞开的状态下,实施与接头13对应的信号线17的焊接,因此容易 进行作业。另外,在焊接后将中继电缆7的覆盖部19等压接在第1外壳 构件21的筒部27上时,也未安装第2及第3外壳构件22、23,因此容 易处理中继电缆7,所以,可以使中继电缆7压接在第1外壳构件21的 正确的位置上。
另外,由于通过将外壳15分割成第1、第2及第3外壳构件21、22、 23而构成,因此作为构成外壳15的各部位的第1、第2及第3外壳构件 21、22、23,可以设定分别对应于所需功能的不同的构成材料,因而非 常合适。
另外,由于利用由第3外壳构件23的颈缩形成的筒状部35来区划 插入开口34,因此与将板材弯曲成环状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插入开口 34的强度。
另外,可以利用第1及第2外壳构件21、22的主体部24、25的电 磁屏蔽用的壁部28、29来提高对后方的遮蔽效果。
另外,可以通过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壁部28,以比较大 的面积可靠地承受中继电缆7的拔出负荷,因此在强度上是理想的。
另外,由于在互相组合的各外壳21、22、23之间确保相互的导通的 同时,使从第2外壳构件22延伸的弹性舌片32压靠而接触机身9的里 面9a,因此可以使之可靠地接地。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 使不具有安装凸缘的对分外罩16C和一体化具有安装凸缘53、54的对分 外罩16D组合而构成覆盖罩16,而且安装凸缘53、54沿着与两个对分 外罩16C、16D的组合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配置。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利用具体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理解了 所述内容的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地想出其变更、改变及等价物。因此, 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为附加的技术方案及其等价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