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激光与光电 / 光电子器件 / 活性层 / 单层 / 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

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

阅读:71发布:2024-02-26

专利汇可以提供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 纱线 卷绕机。横动臂引导纱线。横动臂具备臂主体。臂主体是由 碳 纤维 增强塑料构成的多个层一体化而形成的,该 碳纤维 增强塑料包含沿规定的直线方向即纤维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多个层在臂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多个层中的至少两个层的纤维方向不同。,下面是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横动臂,其引导纱线,该横动臂的特征在于,
具备臂主体,所述臂主体是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多个层一体化而形成的,该碳纤维增强塑料包含沿规定的直线方向即纤维方向排列的碳纤维,
多个所述层在所述臂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层叠,
多个所述层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主体细长地形成,
在所述臂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所述层的数量是奇数,
层叠的多个所述层中的位于厚度方向中央的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层包括第1层、层叠于所述第1层的第2层、和在所述第1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2层的第3层,
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及所述第3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2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层包括第1层、层叠于所述第1层的第2层、和在所述第1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2层的第3层,
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及所述第3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2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层还包括:
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1层的第4层;和
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3层的第5层,
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呈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的而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层还包括:
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1层的第4层;和
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3层的第5层,
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呈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的角而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所成的角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所成的角为4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主体上沿着该臂主体的长度方向细长地形成有由凸部或凹部构成的增强部,所述臂主体具有包括所述增强部在内而长度方向弯曲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层包含碳纤维和环类热固性树脂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横动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是长纤维。
12.一种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臂;
以使所述横动臂往复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的横动驱动部;和
卷绕通过所述横动臂而横动的纱线的卷绕驱动部。
13.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绕单元。

说明书全文

横动臂、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用于在纱线卷绕机中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臂。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纱线卷绕机所具备的横动装置,已知一种使用被往复旋转驱动的横动臂来使卷绕于卷绕纱管上的纱线横动(traverse)的臂式横动装置。日本特开2014-69931号公报公开了这种横动装置所具备的横动臂。
[0003] 日本特开2014-69931号公报的横动臂具备由板状部件构成的臂主体、和设于臂主体的前端部的横动引导件,并通过与臂主体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旋转驱动轴而被旋转驱动。
[0004] 像日本特开2014-69931号公报那样的横动臂在形成得细的前端部保持纱线,并通过达而高速且连续地转动。
[0005] 因此,作为针对前端部的弯曲或折断等的对策,需要提高横动臂的强度。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卷绕的高速化而要求横动臂更加轻型化。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且具有高强度的横动臂。
[0007]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横动臂。即,该横动臂引导纱线。所述横动臂具备臂主体。所述臂主体是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多个层一体化而形成的,该碳纤维增强塑料包含沿规定的直线方向即纤维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多个所述层在所述臂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所述层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不同。
[0009] 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轻型且强度高的横动臂。另外,能够使横动臂的机械强度具有适度的各向异性
[0010]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所述臂主体细长地形成。在所述臂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所述层的数量是奇数。层叠的多个所述层中的位于中央的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1] 由此,能够提高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强度。
[0012]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多个所述层包括第1层、第2层和第3层。所述第2层层叠于所述第1层。所述第3层在所述第1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2层。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及所述第3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2层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臂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3] 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臂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强度,并且确保长度方向上的高强度。
[0014]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多个所述层还包括第4层和第5层。所述第4层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1层。所述第5层在所述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所述第3层。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呈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的而倾斜。
[0015] 由此,能够确保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高强度,还能够提高扭转刚性。
[0016]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为,在所述第4层及所述第5层中均是,其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第1层的所述纤维方向所成的角为45°。
[0017] 由此,能够实现机械强度的各向异性的良好平衡。
[0018]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在所述臂主体上沿着该臂主体的长度方向细长地形成有由凸部或凹部构成的增强部。所述臂主体具有包括所述增强部在内而长度方向弯曲(弯折)的部分。
[0019]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用于钩挂纱线的前端部在内的臂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强度,能够提高横动臂的耐久性(即延长使用寿命)。
[0020]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为,各个所述层包含碳纤维和环类热固性树脂而形成。
[0021] 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臂主体。
[0022] 在所述横动臂中优选为,所述碳纤维是长纤维。
[0023] 由此,能够增强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上的强度。
[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观点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卷绕单元。即,该卷绕单元具备横动臂、横动驱动部和卷绕驱动部。所述横动驱动部以使所述横动臂往复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所述卷绕驱动部卷绕通过所述横动臂而横动的纱线。
[0025] 由此,能够构成具有轻型且耐久性优异的横动臂的卷绕单元。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观点提供一种具备多个所述卷绕单元的纱线卷绕机。
[0027] 由此,能够构成能够降低横动臂的更换频率的纱线卷绕机。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4观点提供以下的横动臂的臂主体的制造方法。即,该臂主体为引导纱线的横动臂所具备的臂主体。横动臂的臂主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和第2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中,将包含纤维方向沿一个方向对齐的碳纤维的预浸料片材以至少两个所述预浸料片材的所述纤维方向不同的方式重叠而层叠多个。在所述第2工序中,对所述预浸料片材的层叠体进行冲压成形。
[0029] 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轻型且强度高的横动臂,并且能够确保机械强度的各向异性的平衡。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概要主视图。
[0031] 图2是络纱单元的概要主视图。
[0032] 图3是表示横动装置附近的情况的局部侧视图。
[0033] 图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横动臂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4] 图4B是表示构成横动主体的多个层的立体图。
[0035] 图5是表示片材层叠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6] 图6是表示冲压成形的示意图。
[0037] 图7是表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横动臂的片材层叠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等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是指纱线卷绕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0039] 图1所示的自动络纱机1具备排成一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卷绕单元)1O。
[0040] 在各络纱单元10中,一边使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横动(traverse),一边将其卷绕到用于卷绕纱线20的卷绕纱管22上而形成卷装30。如图2所示,各个络纱单元10主要具备单元控制部50、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喂纱部11、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施加装置13、接纱装置14、纱线监视装置15、和卷绕部16。
[0041] 单元控制部50例如具备CPU和ROM,CPU通过执行ROM中记载的程序来控制络纱单元10的各部分。
[0042] 喂纱部11将由省略图示的喂纱纱管搬送系统或纱库式纱管供给装置供给来的喂纱纱管21保持在规定位置
[0043]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具备构成为大致筒状且能够覆盖于喂纱纱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限制部件40在喂纱纱管21的轴向上以能够沿相对于喂纱纱管21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限制部件40将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因离心力而形成于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连接,将该气圈限制为恰当的大小。这样,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限制部件40辅助从喂纱纱管21退绕纱线20。
[0044] 张力施加装置13对行进的纱线20施加规定的张力。张力施加装置13例如能够构成为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式结构。张力施加装置13使纱线20一边在啮合状态的梳齿之间弯曲一边通过,由此对被卷绕的纱线20施加一定的张力。张力施加装置13并不限定于门式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盘式结构。
[0045] 接纱装置14当在通过后述的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线缺陷之际利用切断器39切断了纱线时,或者当在喂纱纱管21上的纱线20的退绕过程中发生了断纱时等,将从喂纱纱管21侧捕捉到的纱线20(下纱线)与从卷装30捕捉到的纱线20(上纱线)进行接纱。接纱装置14例如能够使用通过回旋气流将纱线端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或机械式的打结器等。
[0046] 在接纱装置14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有捕捉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14的下纱线捕捉部件25、和捕捉卷装30侧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14的上纱线捕捉部件26。
[0047] 纱线监视装置15通过光透过式传感器来监视行进的纱线20的品质(粗细)等,并检测纱线20中包含的纱线缺陷(粗细等有异常的部位等)。在纱线监视装置15的附近设有用于在该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立即切断纱线20的切断器39。纱线监视装置15例如也可以由静电电容式传感器构成。
[0048] 卷绕部16主要具备摇架23、横动装置27和接触罗拉29,一边使纱线20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而形成卷装30。
[0049] 摇架23将卷绕纱管22(卷装3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构成为能够向相对于接触罗拉29靠近/远离的方向转动。通过该摇架23的转动,能够吸收随着纱线20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而产生的卷装30的纱线层直径的增大。即,即使因卷绕纱线20而导致卷装30的纱线层直径变化,也能够使该卷装30的外周面相对于接触罗拉29恰当地接触。
[0050] 在摇架23上安装有例如由伺服马达构成的卷装驱动马达(卷绕驱动部)41。通过利用卷装驱动马达41对卷绕纱管22(卷装30)进行旋转驱动而在该卷绕纱管22(卷装30)的外周面上卷绕纱线20。
[0051] 卷装驱动马达41的旋转轴在卷绕纱管22被支承于摇架23时,与该卷绕纱管22无法相对旋转地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卷装驱动马达41与单元控制部50电连接,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
[0052] 横动装置27构成为臂式的横动装置。横动装置27具备横动臂6和横动臂驱动马达(横动驱动部)60。卷绕部16经由横动装置27一边使纱线20横动一边向卷装30卷绕该纱线20。
[0053] 横动臂6细长地形成,并构成为能够在其前端保持纱线20。如图3所示,横动臂6经由安装部件31安装于横动臂驱动马达60的驱动轴(旋转轴)60a。因此,横动臂6能够与驱动轴60a一起转动。
[0054] 横动臂驱动马达60例如由伺服马达构成。横动臂驱动马达60经由驱动轴60a以使横动臂6往复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横动臂驱动马达60与单元控制部50电连接,单元控制部50与卷装驱动马达41联动地对横动臂驱动马达60进行往复旋转驱动,由此能够使向卷装30卷绕的纱线20以规定的斜角横动。
[0055] 接触罗拉29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并构成为能够从下侧与卷绕纱管22(卷装30)的外周面接触。接触罗拉29能够支承卷绕纱管22(卷装30)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0056] 这样,横动装置27通过于在横动臂6的前端钩挂有纱线20的状态下使用横动臂驱动马达60使横动臂6往复转动,从而使横动臂6的前端在卷装30的卷绕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使纱线20在卷装30的表面横动。由此,卷绕部16一边使纱线20以规定的卷绕宽度及规定的速度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绕纱管22(卷装30)上,使形成于该卷绕纱管22(卷装30)的外周面上的纱线层以所希望的密度形成。
[0057] 接着,参照图4A及图4B等对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详细说明。
[0058] 如图4A所示,横动臂6由臂主体61和引导部件62构成。
[0059] 臂主体61由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构成。臂主体61通过将五个预浸料片材80层叠的第1工序、和对由此得到的片材层叠体8进行加热冲压成形的第2工序来制造。
[0060] 各个预浸料片材80是所谓的CFRP片材,通过使多根碳纤维含浸液态的未固化的环氧类热固性树脂而构成。预浸料片材80包含的碳纤维是长纤维。在预浸料片材80中,碳纤维沿规定的直线方向定向且平行地对齐。通过加热预浸料片材80,能够在碳纤维中含浸有树脂的状态下使树脂固化,从而使碳纤维与树脂一体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碳纤维被定向的方向称为纤维方向。
[0061]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图5的从上数第2个预浸料片材80称为第1片材81,将第3个称为第2片材82,将第4个称为第3片材83。另外,有时将最上方的片材称为第4片材84,将最下方的片材称为第5片材85。这些片材重叠的方向是臂主体61的厚度方向。在片材层叠体8中,五个预浸料片材80从其厚度方向的一方起按照第4片材84、第1片材81、第2片材82、第3片材83、第5片材85的顺序重叠配置。即,片材层叠体8按照第4片材84、第1片材81、第2片材82、第3片材83及第5片材85的顺序层叠五个预浸料片材80而形成。
[0062] 如图5所示,五个预浸料片材80中的第1片材81、第3片材83、第4片材84及第5片材85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彼此平行。第2片材82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与第1片材81、第3片材
83、第4片材84及第5片材85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垂直。此外,图5等记载的角度的数值表示以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为基准将该预浸料片材80的碳纤维向哪个方向倾斜多少角度来定向。其中,在将该角度设为α时,-90°<α≤90°。
[0063] 如图6所示,使像这样层叠五个预浸料片材80而成的片材层叠体8夹入于彼此相对配置的模具100。在成对配置的模具100的分割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弯曲部69及加强部70的形状对应的凹部或凸部。片材层叠体8以第1片材81、第3片材83、第4片材84及第5片材85中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即角度0°的方向)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相对于模具100配置。
[0064] 在将成对配置的模具100中的至少一方加热的同时经由模具100对片材层叠体8加压,由此热固性树脂在含浸于碳纤维的状态下固化。通过该加热冲压成形,能够形成复制了模具100的分割面的形状的臂主体61。
[0065] 与片材层叠体8由五个预浸料片材80构成相对应地,臂主体61如图4B所示包含五个层90。图4B是将图4A中用虚线的小圆圈表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由第1片材81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1层91,由第2片材82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2层92,由第3片材83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3层93。由第4片材84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4层94,由第5片材85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5层95。五个层90通过加热冲压成形而一体化。
[0066] 作为预浸料片材80的热固性树脂并不限于上述环氧类树脂,而是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热固性树脂。但是,当作为热固性树脂而使用快速固化树脂时,由于能够缩短用于固化的加热时间,所以能够提高生产率,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
[0067] 在如上述那样成形的臂主体61中,第1层91、第3层93、第4层94及第5层95的碳纤维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以0°定向。另一方面,第2层92的碳纤维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以90°定向。
[0068] 其结果是,较大比例的碳纤维以沿着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定向。通常,在纤维方向对齐为一个方向的纤维增强塑料中,其纤维方向上的强度相比于与纤维方向以90°不同的方向上的强度大幅提高。通过该各向异性,能够在臂主体61的尤其是长度方向上实现良好的机械性能。
[0069] 另外,在位于易受外力影响的臂主体61的厚度方向外侧的第4层94及第5层95中,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以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为0°的方向(即该长度方向)定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上的强度及弯曲刚性。
[0070] 在五个层90中的位于厚度方向中央的第2层92中,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与其它层90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不同。具体而言,第2层92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以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为90°的方向(即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定向。由此,在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上也能确保一定的强度,平衡性良好地实现机械强度。
[0071] 如图4A所示,如上述那样成形的臂主体61具备基端部63、中间部64和前端部65。臂主体61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随着从基端部63远离而逐渐缩窄的锥形。
[0072] 在基端部63形成有轴孔66、通过孔67和固定孔68。
[0073] 轴孔66是用于使横动臂驱动马达60的驱动轴60a能够通过的孔,形成为圆孔状。
[0074] 通过孔67构成为用于使将横动臂驱动马达60的驱动轴60a与后述的安装部件31键连接的省略图示的键通过的孔。
[0075] 固定孔68是用于安装安装部件31的孔,形成有多个。安装部件31构成为圆筒凸台状的部件,并通过与驱动轴60a键连接而无法旋转地被固定。在安装部件31上形成有省略图示的螺纹孔。通过在各个所述固定孔68内插入作为固定部件的螺丝并将其拧紧在安装部件31的螺纹孔内,能够在臂主体61上固定安装部件31。其结果是,臂主体61(换言之为横动臂
6)与驱动轴60a一体旋转。
[0076] 中间部64位于基端部63与前端部65之间,占臂主体61的大部分。在从横动臂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中间部64以随着从基端部63侧向前端部65靠近而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是指沿着将基端部63与前端部65连接的线的方向。
[0077] 在臂主体61中,在中间部64与前端部65之间形成有弯曲部69。如图3所示,弯曲部69配置于臂主体61的中途部,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在该部分发生变化。弯曲部69处的弯曲方向是使前端部65向接触罗拉29靠近的方向。由此,能够缩短从横动臂6的前端部65到与接触罗拉29接触为止的纱线20的长度,能够使纱线20的动作稳定,因此,能够提高所形成的卷装30的品质。
[0078] 前端部65通过弯曲部69处的弯曲而相对于中间部64的长度方向朝向倾斜方向。前端部65形成为钩状,并在该钩状部分形成有纱线钩挂槽65a。纱线钩挂槽65a在沿着前端部65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纱线钩挂槽65a中的靠近臂主体61的基端部63的一侧开放。
[0079] 横动臂6将纱线20以位于前端部65的纱线钩挂槽65a内的方式进行钩挂。随着横动臂6的往复转动,钩挂于纱线钩挂槽65a内的纱线20相对于卷绕纱管22(卷装30)横动。
[0080] 引导部件62以覆盖上述纱线钩挂槽65a的内壁面的方式配置。引导部件62通过粘接剂等而被固定于横动臂6的前端部65。引导部件62由例如陶瓷等耐磨性优异的材料形成。这样,通过在与纱线20的接触部分设置引导部件62,能够提高该接触部分的刚性及耐磨性。
[0081] 在臂主体61上形成有加强部(增强部)70。加强部70与臂主体61同样细长地形成,并以跨着中间部64及前端部65两者的方式配置。加强部70以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向厚度方向一侧凸出的方式(在从厚度方向的相反侧观察时凹陷的方式)形成。
[0082] 加强部70与臂主体61同样地以随着靠近前端部65而宽度变窄的方式形成。另外,加强部70以随着靠近前端部65而向臂主体61的厚度方向凸出或凹陷的量变小的方式形成。
[0083] 图4A中用点划线示出了臂主体61的截面轮廓61a。这样,加强部70以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横截面)为圆弧状(半圆状)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有效提高臂主体61的刚性。
[0084] 另外,由于臂主体61因弯曲部69而包括加强部70在内成为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弯曲部69的部分的机械强度,从而防止变形及破损等。
[0085]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引导纱线20。该横动臂6具备臂主体61。臂主体61通过使由碳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多个层90一体化而形成,该碳纤维增强塑料包含沿规定的直线方向即纤维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多个层90在臂主体6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层90中的第2层92的纤维方向与其它层的纤维方向不同。
[0086] 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轻型且强度高的横动臂6。另外,能够使横动臂6的机械强度具有适度的各向异性。
[008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臂主体61细长地形成。在臂主体6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层90的数量是五个(奇数)。层叠的多个层90中的位于中央的第2层92的纤维方向与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一致。
[0088] 由此,能够提高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上的强度。
[008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多个层90包括第1层91、第2层92和第3层93。第2层92层叠于第1层91。第3层93在第1层91的相反侧层叠于第2层92。第1层91的纤维方向及第3层93的纤维方向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2层92的纤维方向与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一致。
[0090] 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臂主体61的宽度方向的强度,并且确保长度方向上的高强度。
[009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在臂主体61上沿着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细长地形成有由凸部构成的加强部70。臂主体61具有包括加强部70在内而长度方向弯曲的部分。
[0092]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用于钩挂纱线20的前端部65在内的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上的强度,能够提高横动臂6的耐久性(即延长使用寿命)。
[009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各个层90包含碳纤维和环氧类热固性树脂而形成。
[0094] 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臂主体61。
[009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碳纤维是长纤维。
[0096] 由此,能够增强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上的强度。
[0097]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用于制造第2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的臂主体61的片材层叠体8x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98] 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臂主体61的形状与图4A所示的形状实质上相同。但是,在制造臂主体61时,如图7所示,使用层叠有并非五个而是七个预浸料片材80的片材层叠体8x。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图7的从上数第3个预浸料片材80称为第1片材81,将第4个称为第2片材82,将第5个称为第3片材83。另外,有时将从上数第2个片材称为第4片材84,将从下数第2个片材称为第5片材85,将最上方的片材称为第6片材86,将最下方的片材称为第7片材87。
[0099] 与片材层叠体8x由七个预浸料片材80构成相对应地,虽未详细图示,但臂主体61包含七个层90。由第1片材81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1层,由第2片材82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2层,由第3片材83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3层。由第4片材84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4层,由第5片材85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5层。由第6片材86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6层,由第7片材87形成的层90相当于第7层。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6层和第7层成为最外侧的层90。第4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第1层。第5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第3层。即,第4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与第1层邻接。第5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与第3层邻接。
[0101] 第6层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及第7层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以-45°的方向定向。第4层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及第5层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以45°的方向定向。
[0102] 像这样构成的横动臂6具有扭转刚性及长度方向上的优异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轻型化(例如在实现6英寸左右的横动幅度的横动臂6中是低于10克的重量)。换言之,能够构成惯性矩小的横动臂6,即使在以高速进行往复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对横动臂驱动马达60的负载。
[0103] 本实施方式的臂主体61包含碳纤维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该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以-45°、45°、90°的方向定向的层90。因此,够能也提高相对于横动的纱线20的耐冲击性。
[0104]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臂6中,多个层90包括由第1片材81得到的第1层、由第2片材82得到的第2层、由第3片材83得到的第3层、由第4片材84得到的第4层、和由第5片材85得到的第5层。第4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第1层。第5层在第2层的相反侧层叠于第3层。在第4层及第5层中均是,其纤维方向相对于第1层的纤维方向呈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的角(具体为45°)而倾斜。
[0105] 由此,能够确保臂主体61的长度方向上的高强度,并且能够提高扭转刚性。
[0106]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0107] 也可以代替张力施加装置13而设置通过在纱线蓄留罗拉上缠绕纱线20来蓄留纱线20的纱线蓄留装置。
[0108] 引导部件6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将接触纱线20的纱线钩挂槽65a的内壁覆盖的紧凑的形状。由此,能够谋求引导部件62的轻型化。
[0109] 臂主体61除了碳纤维之外也可以由玻璃纤维、陶瓷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构成。但是,从实现轻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碳纤维。
[0110] 各个层中的碳纤维的纤维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向,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但从扭转刚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为,在第4层及第5层中均是,其纤维方向与第1层的纤维方向所成的角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另外,第6层的纤维方向既能够关于第1层的纤维方向而与第4层的纤维方向对称,也能够不对称。第7层的纤维方向既能够关于第1层的纤维方向而与第5层的纤维方向对称,也能够不对称。
[0111] 臂主体除了由包含碳纤维的预浸料片材80得到的层90以外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仅为树脂的层。
[0112] 预浸料片材80是使多根碳纤维含浸液态的未固化的环氧类热固性树脂而构成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能代替热固性树脂而采用热塑性树脂。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